肩部、后背、脖子感觉酸痛怎么办?

肩部、后背、脖子感觉酸痛怎么办?,第1张

肩、后背、脖子的酸痛是由僧帽肌劳累过度引起的。支撑着约4公斤头部重量和8公斤臂力的僧帽肌,经常处于工作状态。如果长时间工作不注意休息的话,就会使僧帽肌疲劳过度,滞留大量的疲劳物质,这些疲劳物质如果长期滞留体内,就会激发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疼痛物质产生作用,使人感到酸痛。 所以,缓解疼痛最重要的就是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畅通,就可以将体内产生的“疲劳物质”和“疼痛物质”运出体外,解除酸痛和不快的感觉。 促进血液循环的方法有温暖身体法和运动法。温暖身体法,要注意肩部和脖子不要着凉,穿上高领衫和围围巾都是不错的方法。还有,晚上泡热水澡,也是温暖身体的好方法。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泡澡的时候,让热水浸到脖子,那感觉真是舒服得无以言表。 用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健康操是必要的。具体做法是,两臂搭在桌子上,上身伏下,脸朝桌子,手臂、肩部、后背伸展开来,从手臂到后背绷直,保持一条直线,然后脖子低下,与手臂平行。在伏身的同时,慢慢呼吸,可以增加锻炼效果。工作中或者家务中都可以抽空进行练习,最好每天做3次。

右侧的肩膀和后背疼痛,原因很多,可以由于不同的疾病造成,还有肩膀和肩部不一样,科普几个较为经常遇到的,你可以对应自己的表现观察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按优先级从上到下。这个多见于职业病,像老师、理发师、实验室人员,经常举着上肢工作,就可能导致这个区域肌筋膜劳损,刺激神经,造成局部的疼痛,放射到肩膀疼痛,只要通过手法处理掉这个区域的激痛点,症状就可以消除。

右上肢外伤或固定时间过长及肩部的挫伤和牵拉治疗不当引起。主要表现为右肩部向各方向的运动受限及局部疼痛,随着病情继续发展,疼痛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右侧肩背部和上臂中段,严重时右侧上肢不能举高,也不能反手触摸到背部。X线检查时有不同程度的肩部骨质疏松,核磁共振检查时有关节囊增厚及滑囊渗出的表现。

晨起或天气变化及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疼痛会有所减轻,经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的时候,局部的肌肉会痉挛僵直,活动会受到的一定的限制。遭遇天气变化,寒冷潮湿、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时疼痛症状加重。X线检查可有颈肩部骨骼不同程度的退变性改变,有些病人化验血沉加快,抗溶血性链球菌0阳性时提示病变与风湿性活动有关。

胸膜炎、右肺上叶的结核:这两种疾病也会引起右侧肩背部的疼痛症状,常在咳嗽或呼吸运动时明显,但不是单纯的肩背部疼痛,常伴有发热、消瘦、乏力及咳嗽、咳痰、胸闷、咯血等肺部疾病的其它症状。肝胆系统的病变:肝内胆管结石及胆囊炎时常会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及右上腹部疼痛症状。疼痛通常会向右肩部放射。多伴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等肝胆系统炎症的症状。

肩颈按摩仪只能起到舒缓肩颈疼痛的效果,但是无法根治肩颈痛。

由于我长时间地低头玩手机,渐渐地发现肩颈出现了疼痛的状况,于是,我便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按摩仪。按摩之后,我感觉肩颈放松舒缓,极为舒服。但是,使用久了之后,我发现它的按摩力度还是不如手按摩那样畅快,便把它放在了一边,取而代之用自己的双手按摩酸胀部位。

另外,要彻底治疗好肩颈疼痛,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减少手机的使用。

自从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后,大家都习惯了生活在手机里。衣食住行统统都依靠手机来完成,甚至面对面的朋友聚会,大家都不聊天了,而是通过手机来交流。

由于长期时间地保持低头看手机的姿势,我们就像给自己的颈椎增加了几十斤的砝码,压的颈椎毫无喘气和休息的时间,久而久之,在重压下,颈椎难以承受重压,出现了病变。所以,我们要想减缓肩颈的疼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使用手机,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频次。

2 做肩颈操和参加运动。

网络上有很多的肩颈操视频,我们不妨多下载几个视频,每天坚持照着做,长期以往,我们的肩颈就能得到有效的舒缓。

其次,在周末时,我们不要再宅在家里,躲在床上看手机,而是要主动走出家门,来到户外,晒晒温暖的太阳,增加钙质,和朋友家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跑步、步行等,舒展全身肌肉,扭动头部,让全身活力焕发,肩颈痛就会逐渐消失。

应该是颈椎病!对于较轻的病例,只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再辅以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每可获得良好效果。西药常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1)消炎痛:每次25mg,每日3次。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

(2)炎痛喜康:每日20mg,1次饭后顿服。

(3)布洛芬:每日12~18g,分3~4次口服。本药副作用较小。

(4)双氯灭痛:每次25~50mg,每日3次。本药副作用较小。

中医对颈椎骨质增生如何辨证论治?

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肥胖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 ,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症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月经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 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症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耳鸣,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034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