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罐的历史

灸罐的历史,第1张

灸罐(也称为罐灸)是传统中医外用技术的创新,是集传统的拔罐、艾灸、药疗等多种方法的系统化整合,医理遵循中医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原则。灸罐同时融入了生物物理、热物理学、国际前沿技术理论“真空零点论”的应用原理,根据国家生命科学大会对生命概念进行分析的新思路,结合多项国家科研成果以及国家973计划中对艾灸拔罐经络现象的研究结论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灸罐技术独特的理论依据。

灸罐以拔罐、艾灸为基础,其历史传承和中医机理也离不开拔罐和艾灸的中医理论。

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最早记载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其中有以角法治疗痔疾的记载:(略)。到了西晋,医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用角法以治痈肿。到了唐代,唐太医署设立的医科中又将医科分为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拔罐疗法)五科。角法一科的学制定为三年。说明角法在当时已经从理论、操作和临床等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学术指导。到了清代,医家吴谦等撰著《医宗金鉴》,详细记载了针刺、中草药、煮罐后拔之针药罐综合疗法。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对拔罐疗法的出处、形状、治疗病症、操作方法等都作了更细致的论述。“火罐,凡一切风寒,皆用此罐。……患者自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可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近代,随着拔罐被广泛应用于多门学科,拔罐疗法已被载入: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国医学非药物疗法、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百病中医民问疗法等专著。

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在石器时代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的用火方法。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主要作用归结为温经散寒、行气通络,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取决于气、血、经络的正常运行。气行则血行,描述了气的动力作用;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就说血的血质要正常;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循经络周流不息。气血运行的道路要通畅。简言之,正常人体气的运行的动力要充足,血的质要好(不瘀滞),运行的道路要通畅。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用艾灸方法就能达到解决气血在一定程度上的瘀滞和经络的畅通。临床上用于痹证、腹泻、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气分阴、阳、虚、实”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气虚下陷急症的急救。阳气虚弱不固,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这是灸法的独特作用。

灸法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法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共识。

灸罐是拔罐和艾灸的传承和创新,体现在:

1、器械的造型,古代拔罐器械是曲线形,圆形,椭圆形等。如牛角罐,陶瓷罐。近代的玻璃罐都是如此。古代和近代罐体用硬质材料制作。灸罐器械是双曲线葫芦形,用软质材料制作。如橡胶、硅橡胶等。

2、器械的功能,用硬质材料制作的罐体真空方法是口吸法、点火法、机械抽气法,到达使罐内取得真空的目的。艾灸则用艾叶做成条以一定温度产生作用。灸罐则是按压罐体自动排气即可到达真空效果。结合机械抽真空达到对真空度的控制。

3、器械将真空和热作用合二为一。灸罐用耐高温材料制作,可经受180℃以上的高温,科技的进步是灸罐出现的重要原因。灸罐同时具备了真空拔罐和艾灸的全部功能。

4、器械功能的创新点:灸罐除了真空、艾灸功能,还由于罐内的大容量高温室可装入36×500px体积的药物进行高温汽化。可以比喻为将大煮药罐才能产生的作用,搬到小型拔罐器中了。这是多少中医人梦寐以求的结果。比如你想配一副跌打损伤的药外敷患处,你得配药,在药罐中煎煮,把煮热的药包好,医者要拿住药包放到患者的患处,这样四个步骤,并且是医者患者一对一的作用。而且只能同时是一个地方作用。有了灸罐就不同了,你把需要选配的药物配好,放入灸罐器中,加热5分钟,放到需要的部位拔罐就ok了。并且接着再加热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罐,拔到你需要拔的部位。改进后的灸罐同时能加热多个罐,可同时放到你需要的多个部位,对贯彻中医调和阴阳,上病下治,打通一条经络,打通多条经络意义重大。

罐内大容量高温室,不仅能装入普通中药,也能装入鲜药。许多民族药,特效药都是以鲜药外敷产生疗效的,因此,灸罐的作用无形中又扩大了它的适应范围。这对中医外治方法是一个好的思路和做法。

中医治疗中的一个新思路:内服+外用相结合的方法是中医治疗疑难病的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努力方向。

灸罐引入国际前沿理论技术“真空零点论”的实用价值在于:“真空是能量动力放大器”,这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根据生命科学大会对生命现象的认识,在生命体系中,体内外物质和(热)动力体现出相互交流的动态过程。物质动力能正常交换的是健康生命,反之,则是亚健康、疾病状态。

对动力能产生的放大器作用,可以解释中医学理论中关于:调和阴阳、气血通畅、“小能量,大作用”、“气至”现象的发生,这些中医基本理论中的关键名词的相互贯彻联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5、中医“气至”的动力因素分析。

一、 “阴平阳秘”的转化规律在中医有效性标准中是:“气至”现象的发生。

“移动气至”是通过各种物理方法,让身体产生“气(场、热力场)”在身体上流动的感受。能达到这个效果的方法很多,中医技术中有接近中心的作用面积越小,热的能级越高,热交换概率越大,激发出现“气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但如果你仔细推敲其中的方法,不难得到:激光灸就是最科学的。这是一个违背事实的错误结论!矛盾出自哪里呢?在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产生“气至”效应项目的基本是“点效应”方法,而汗法项目中大多数无“气至”效果的报道,外热汗法以出汗为有效,深层的内热法以点热效应产生的“气至”为有效。代表性方法有:雀灸,砭石灸,激光灸,悬灸等,热药效应有:隔药灸,刺激效应有:针灸,生物电等。“点效应”有什么特点呢? “点效应”包括了:点面积,温度的热量。热量的大小以能级来衡量。也就说“点效应”包括了点面积的和温度能量的大小来度量。根据热物理学定律,同等热条件下,热能级与热作用面积成高斯正态分布。

函数关系为:

原来“面积小,热能级高”必须以皮肤的最大承受能力为准,一般情况都在50℃以下。如此,我们就明白,气至发生的条件是:面积小,能级高还应加上温度小于50℃的控制范围,因此,“小热量,大反应”,这个结论就是正确的了。

艾灸专家陈日新教授总结出:灸法并不是使皮肤越热越好,而是要达到小热量大反应,透热、传热、散热、近端微热远端热,是灸法达到“气至”最佳效果的充分必要条件。

我们开发的真空灸仪器完全遵循“小面积,高能级,感觉舒适”的“气至”三要素进行设计制作,仪器特点是:柔性材料、葫芦形结构、大容量药物汽化内加热腔、自动控制。

二、多因素能级交换

美国的科学研究有一个惊人的结论:“真空是能量的放大器,当放入1个能量时,可输出4--20个能量”。重温科学发展史,我们看到电子放大器的发现应用,导致了人类信息科学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能量放大器作用的发现,在中医科学上的应用,是否也将给中医药领域带来一次大的进步或者是革命呢?有待历史的检验。

真空技术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普遍应用到中医的拔罐治疗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真空拔罐治疗的应用范围从脓疮治疗向内、外、妇、儿、五官等多学科广泛渗透。我们创新的真空仪将真空拔罐器放入艾灸技术,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使艾灸热力、药力在真空中发挥能量的再放大,在原来基础上更快速的改善人体微循环,修复神经组织,恢复疲劳效果更加显著。对体表排毒,祛瘀生新,经络气血的疏通是其他方法所不可替代!我们的真空灸技术体现了“小热量大反应”的“能量放大器”作用。小热量的最佳温度是多少呢?

许多科学实验研究说明,在35--43℃区间是最佳的小温度。我们假设它们的平均值39℃的能量级定为1,放入真空这个能级放大器中,虽然39℃这个温度不变,但它的能级被放大到小于或接近4倍。也就得到一个结论:在真空环境中各种热、药、力的渗透力和交换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与真空灸产生的“气至”效果大于82%的实际结果相吻合。

上海中医药大学程珂教授通过对艾灸的研究认为,生物组织是先吸收热量,饱和后再向外输出热量,这样一个反复的热振荡过程。这个研究成果可以完整解释“灸法不是使皮肤灸得越热越好”,“近端微热,远端热”的热灸“气至”现象。因为,热能在交换传输过程中,热传输方向的双向性的,一是反向性传输,导致局部热量累积增加但振荡效应很低,因此传输作用很小,造成局部热得难受;二是顺势性传输则导致近端输入,远端发热现象。我们制作的“生命能场共振仪”采用了大振幅,低频率的热振荡与“负压振荡技术”相结合方式,使“气至”效应的概率提高到87%以上。说明“气至”效应与生物共振紧密相关。

真空灸热交换,共振式热交换,能级不断反复加速,体内外的热交换不断实现跃升,由物理学可知,共振产生的加速度可使能量瞬间达到一个复合的极大值。这三组极大值的组合,构成真空灸能场调节特有的“e阶能级交换” 法(见右图)。

以上分析得出:真空灸使药物在180℃温度下被汽化,药物分子的化学动力,温度作用下的热动力,真空环境的能级放大,增强了药物的渗透能力,是热控释药的一种新的可操作技术,是传统药罐技术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在多因素生命能级交换中有独特效应。

6、外用配合药物的研究。

真空热灸液对生物能场的调节作用。真空热灸液是一款无毒纯中药的祖传秘方,可外用内服。外用时,药力穿透角质层,直接对真皮层、基底层的感受细胞产生药物的多重作用。如,调节寒热失衡、驱寒发汗、止咳平喘、排除瘀毒、调和营卫。可刺激体内热源产生发热效应,导致局部或全身出汗,这种生热效应可流向全身引起全身出汗,也可随经络流向引起经络通路的热感,如仅仅流向手背和关节,使手背关节产生热感,又如,可使热流流向内脏,体表不出汗,体内却暖和如春。内服后,体内发热速度较外用加快,大脑前额发热出汗,是否药力有突破血脑屏障的作用?有待验证。

真空热灸液可调节生物能场的产热机能,有驱除外感风寒的作用。以外用为主,外用时无体质的虚实寒热差异禁忌。孕妇忌用。

7、内服配合药物的研究

内服药茶对生物能场----脑动力场调节的思路。

中药茶市场开发多以添精补肾,健脾安神,清火减肥、保寿延年的品种较多。对大脑神经系统作用的药茶品种的开发相对较少。我们研制的内服药茶主要成分含:茶碱、灵芝生物碱、白花蛇舌草甙、胡萝卜甙、红景天甙、咖啡酸、冬虫夏草甙等。中药主要来自西藏、贵州、福建等地。药茶有补精益髓,提神醒脑,疲劳恢复,快速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瞬间补充青春活力,泡水喝后几分钟就能够马上恢复大脑的指挥控制功能。药茶以药性平和,针对脑神经有良好作用的名贵中药材。无虚实寒热体质的禁忌,无毒副作用,适应面广,可长期饮用。

8、器械实现数字化,可控化,网络化。

中医走进每家每户是中医未来的发展方向。网络化、数字化、远程控制的人机交互功能越来越彰显重要意义。灸罐涵盖中医外用的多种功能,实现了网络、数字、远程控制,人机交互功能符合中医未来发展的需要,是先进的中医现代化仪器设备。

问题一:欧脉艾灸罐哪一面放在皮肤 都是网眼的一面贴肤,有欧脉字样的调温盖是朝外的。

问题二:欧脉艾灸是什么意思 欧脉艾灸研发人员依据传统艾灸疗法及经络学说的“内病外治”原理,经过大量的人体反复测试,研发出了更适合当代人使用的新一代艾灸,它不但施灸效果远胜于传统艾灸,而且防烫无烟、能够更好的提升施灸效果!

问题三:欧脉艾灸盒好吗 还是直接手工灸好,而且不同厂家的灸盒所用的艾条规格尺寸也是有所不同的,还是先选择好艾条然后再选择灸盒比较好,我就是先选择的艾条,开始用的是艾得火的艾条直接手灸的,但是后来感觉时间久了比较累,就从他们那里买的盒子,因为艾条直径是3厘米的,如果先随意选择好灸盒,然后再找好的艾条的话估计就要麻烦好多,所以建议购买之前一定要问好艾条和灸盒的规格尺寸是否吻合

问题四:欧脉无烟包怎么用,出气孔用不用开,一面铜,一面塑料,用那一面。 把艾灸盒放在无烟包里面,就没有烟了。出气孔是要开的,根据你需要的热度开大小。

艾灸盒放入无烟包中,铜面贴近皮肤才有温度。经常灸一灸还是很不错的。

问题五:陶瓷艾灸罐直接放皮肤上好不好 不好,会烫坏皮肤的。一定要用棉布或者绒布隔一下。

问题六:艾灸零晨三四点以后可以灸吗 艾灸是治病的,一般时间因人而异,在你闲时静心艾灸都是可以的。欧脉艾灸有一联和三联的,可以准确施灸,确保穴位准确,才能有好的效果。而且有专业的无烟包,放进去就一点烟都没了,很适合家庭使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13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5
下一篇2023-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