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黑人更容易申请到美国名校

为什么黑人更容易申请到美国名校,第1张

 申请美国的名校时,同样的平时成绩和考试分数,黑人能横扫藤校,而亚裔却连藤校的门都摸不到。下面就来说说为什么黑人更容易申请到美国名校。

 还记得前段时间,一个印度小哥以亚裔的身份申请美国医学院,结果多次申请都惨被拒,最后通过变装成为黑人小哥,成功申请上美国名校的事情嘛

 这件事虽然惊呆了不少人,但同时也让我们质疑美国名校所谓的“公平”,对此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结合下方顾问达人的看法一起在留言区讨论吧!

 我只能笼统的说,基本上美国大学招国际学生比例都比较低,百分之十左右吧。如果你没有美国国籍,那就是国际学生,这个录取率肯定无法跟本土学生抗衡的。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本土学生Sat1800就可以上哈佛的原因。而这个学生是什么肤色不是关键,如果他是黑人,但不是美国国籍,一样也是属于那百分之十的学生里面的。

 只是有的大学比较注重学生群体多样性,哪怕很多中国学生达到录取要求他们也不会全部录取中国学生,还是会分出一部分名额给其它国际学生,达到一定的平衡。所以当亚洲学生学习很厉害的时候其它国际学生就会觉得自己没有优势。

 其实美国名校是不是歧视亚裔这事儿,哥来好好说说

 据《每日邮报》报道,2008年,曾有两名亚裔学生,申请美国常青藤名校被拒。

 这两名学生就一纸诉状,将普林斯顿告上法庭,状告学校在招生过程中涉嫌种族歧视。

 联邦调查人员对包括普林斯顿大学,在内的多所学校,展开了长达七年的调查,最终的调查结果是——普林斯顿并未歧视亚裔族群申请人

 普林斯顿大学的官方说法是——在招生过程中很难分清亚裔申请人

 因为他们的背景资料极其相似,通常都是标准的医学院预科生。无论美国官方的调查结果怎样,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一切——Thomas Espenshade和Alexandra Radford

 2009年的研究表明,平均来看,亚裔想要进入名校,所需的SAT成绩必须,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裔学生高270分;比黑人学生要高450分。

 这赤果果的三重标准,说不歧视你哄谁呐!真当我们智商太高好欺负吗!

 但是,官方说法里有句话,刺痛了我们的心,那就是——极其相似。

 大概意思是——对对对,你们亚裔学生是很牛逼,但是又咋样呢

 都长一个样儿,没劲!

 相似的优秀

 国际名校拒收亚裔学生,难道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吗相反,我们太优秀。

 不仅优秀,还是成批的优秀。流水线式的优秀,奥林匹克竞赛。

 90年代,我们的获奖率是10%-20%,而现在是50%,在化学奥赛中,亚裔获奖率更是高达90%。

 亚裔学生的GPA,普遍比其他族裔的人群更高,每一个人都是学霸,还都搞点高端艺术。

 被中介叫去才参加了管弦乐团,又学会了弹钢琴、打网球,我大亚裔学生,还有啥不会的

 啊!你说!

  相似的PS和Resume

 递交给国际名校的亚裔学生简历里,都无一例外的有着超高的GPA。

 超牛逼的名企实习,超全面的个人技能。

 但要知道,优秀的人很多,独特的人却很少。

 所谓精英不是零瑕疵平庸的优秀,而是千万人之中你最闪耀。

 不相信宝宝们没有过这种体验——一搜索出国留学申请的文书怎么写

 得到的答案相似的十之八九,这些所谓DIY一点都不DIY。传说中的干货都是条分缕析的标准化回答——应该写啥不该写啥。哪儿该加粗,哪儿该分条,清清楚楚。

 千万个不同的人,用的都是同一种套路,这样写出来的文书不相似,才怪。

 当我们在狂背托福红宝书的时候,美帝的青少年们,忙着准备舞会、参加社团、各种social。

 他们不仅更具有独特性,还拥有更强的活动能力,常春藤等名校严重依赖于校友的馈赠。

 说白啦,就是贼爱钱。为了拥有能在社会各界成功的校友,他们会想尽办法招收背景好、活动能力更强、更有潜力成为成功校友的学生。

 他们想要的是交际花

  而不是大学霸

 不造你们是不是和辰哥一样最害怕的不是final、也不是写paper。而是万恶的groupwork和presentation。一遇到当众讲话就膀胱作祟,话还没出口已经怂了。但在我天朝目前的教育制度之下,要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威之下成为交际花显然不切实际,但我们也绝对不要做千篇一律的亚洲人!

 辰哥发自心底的希望——我亚裔学子,有为实验室而生的学霸,也有脱缰的野马,有八面玲珑的交际花,也有率性而为的诗人

 唯一不要的,是为了迎合某种标准,成为所谓“优秀”,无论是藤校还是州立,找到能让你的奇葩,盛放的那片土壤,才最重要。

 统计显示,哈佛亚裔学生SAT(美国高考)成绩比白人学生平均高140分。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华人社区的主观感受,美国名校对亚裔学生的名额限制是实际存在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歧视呢

 大学招生为了学校整体目标服务的。美国名校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高雅的说,是知名度,影响力,推动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创新进步;世俗的说,是捐款,是自己的学生在各行业成为翘楚。所以,名校招生的核心考量说白了就两点:

 1,学生将来成功的潜力有多大

 2,回馈学校的可能性有多大

 人们都说美国名校的学费很贵,的确是很高。但是,学费收入只能支付整个预算的八分之一还不到。大部分的经费来自于捐赠的投资收益。但从捐赠上来看的话,亚裔对美国名校生存的捐赠基金的贡献远远低于亚裔学生占学生总数的比例。

 那杰出校友为学校带来的声誉方面的贡献。查看一下美国科学院数理化三个学科的院士情况,亚裔院士所占的比例仅占5%。从诺贝尔奖的角度来看,诺奖获奖者共有889人。其中在美华裔只有7人获奖,占总人数的079%。而犹太裔共有114人获奖(其中包括爱因斯坦),是华人的16倍之多。相比于学者,社会上的杰出人士对母校声誉的贡献则是更加深远和广泛。

 而亚裔,尤其是华裔在美国则缺少影响广泛的杰出人士。真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华裔是曾在NBA打球的姚明,但现已回国。接下来就是林书豪,林书豪让全世界都知道哈佛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NBA球员,这才是哈佛真正想要的人才。

 即使如此,总体来看华裔校友对各名校在声誉上的贡献和白人及犹太裔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尽管亚裔聪明刻苦勤奋成绩好,但是他们捐钱和获得美国主流成功的概率小于其他族裔,限制亚裔的招生就成了台面下的潜规则了。

**《蚁人》片尾有两个彩蛋。第一个彩蛋是与二代黄蜂制服相关,一代蚁人汉克-皮姆(Hank Pym)给自己的女儿霍普(Hope)展示了一间密室。门打开之后,里面出现了一身战服,这是他和过世妻子(一代黄蜂女)的共同研发的二代“黄蜂女”(The Wasp)的战服。第二个彩蛋中,美国队长(Captain America)和猎鹰(Falcon)终于找到了巴基(Bucky Barnes),后者被锁在一个仓库里,轻轻说着“帮帮我”。他们希望解救巴基,但根据一些“协议”,钢铁侠无法帮到他们。美队表示:“我们只能靠自己。”但猎鹰却表示:“或许不一定,我认识一个人可能能帮到我们。”这个人即和猎鹰交过手的蚁人,而这段彩蛋明显是和《美国队长3:内战》挂钩。

那么,在两个彩蛋中出现的女演员只有霍普-皮姆的扮演者伊万杰琳-莉莉(Evangeline Lilly),而她并不是亚裔演员。反而在**正片的结尾(注意正片结尾并不是彩蛋),在话痨小哥路易斯的快速陈诉中,出现一个在酒吧的女记者,她自称认识很多有能力的人,猎鹰借由她找到了蚁人。那么饰演这个女记者的美女,实际名字叫作Anna Akana,她是一名演员、编剧和导演。她是个混血美女,有日本、夏威夷、菲律宾、爱尔兰、德国、西班牙、法国和英国血统。她还是在YouTube上拥有百万订阅数的人气播主。

作者|川妈

我的朋友喵姐是“吃不胖星人”。尤其到夏天这个穿裙子的季节,她总能收获一箩筐的羡慕嫉妒恨:

已经是当妈的人了,身材还是跟没生娃一样苗条。从不忌口节食,饭量超大,也不去健身房;即使一周吃好几顿汉堡炸鸡、喝奶茶可乐,还经常撸串当宵夜,也完全不担心长肉。

周围喝口水都长肉的群众又羡慕又困惑,恨不得把她送去检查身体,看看她把吃下的东西都藏哪儿了……

很巧,前段时间我写了篇江西4岁胖墩睡梦中去世,关于儿童肥胖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原本是探讨儿童肥胖问题,没想到收到一些妈妈吐槽孩子吃不胖:

为了搞清楚为什么有的人就是吃不胖,BBC还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10个声称“吃不胖”的瘦子聚集在了一起,让他们每天吃很多高热量食物还不许运动,看他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这是BBC“地平线”系列纪录片Why Are Thin People Not Fat?《瘦人不胖》。

看了这部纪录片,你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可能会翻天覆地。

这个视频长达1个小时,如果大家没有时间看完,下面是我的观后笔记~

实验开始之前,瘦子志愿者们先出来炫耀好胃口和好身材拉仇恨。

实验中,他们被要求平均每天吃下5000大卡的食物。

5000卡路里什么概念?成人一天正常需要摄入的热量只为2000卡左右。一份肉酱意粉约500卡,相当于一天要吃10份。

并且,志愿者不能做任何运动,每天最多走5000步,实验持续4周时间。

科学家要求他们体重增长的上限是15%(平均每人增重10kg),4周后,如果有人体重增加超过15%,即就会被淘汰。

这个实验的灵感,其实来源于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一个监狱实验,科学家想观察犯人吃胖后身体的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发现,在1年的时间里,有的犯人无论怎么吃也无法达到目标体重。最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 有的人可能注定无法吃胖

在测试完一系列身体基础数据后,BBC的志愿者开启了疯狂的胡吃海塞模式。

为了更快地增重,志愿者狂吃各种高热量巧克力食品和甜品,光看着就齁嗓子。

这样的吃法持续了4周,结果大家猜是什么? 这10个号称自己“吃不胖”的瘦子,全部吃胖了!

划重点:摄入过量的卡路里 + 缺乏运动,是人都会长胖。

但是,虽然所有的志愿者都变胖了,但都没有达到超重15%的标准,胖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脂肪率飙升得很厉害,有的人体重增加了,不过脂肪含量几乎没有增加。

这位叫Martin Wong的亚裔小哥,他增重原身体的8%,长了45kg。从对比上看,他几乎没什么变化,肚子也没大。

经过检测,他的脂肪只增长了24%,其它增长的部分都是肌肉!

别人节食、花钱去健身房累得死去活来还不一定能减肥成功,小哥专拣高热量的食物吃,不运动还轻轻松松长出一身腱子肉,太气人了有没有?!

更气人的是,这样的结果是由 每个人的基因所决定的,可以说是命中注定的

纪录片中,科学家Eric Ravussin博士解释,在远古时期,当饥荒来临或者是长期捕不到猎物时,胖的人因为身上有脂肪可以消耗,会比瘦人更容易生存下去。最终,这些“胖祖先”就把“容易囤积脂肪”的基因遗传给了后代。

不过,也有少数“瘦祖先”存活下来,他们的后代大概就是像这10位志愿者这样的人。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简称FTO的基因专门管控人们的食欲,这种基因也可以叫做 “吃货基因”

他们专门针对幼儿园的小朋友做了一项实验: 在那些已经吃饱了的孩子身旁放一些小饼干,看看会有什么反应。

有的孩子完全不受诱惑,会把小饼干推开,继续干自己的事;而有的孩子,会放下手中的画笔,开始吃饼干。

“饱了依然会吃”,就是FTO基因在起作用,也就是说, 一个人胃口大小与对食物的欲望,在很小时候便被建立了起来 。这类人的体重也可能超过别人。

而“饱了就不再吃”的孩子,可能存在某种基因防护变体,从而让自己能无意识地“控制”体重。

果然“起跑线”非常重要!

参加增肥实验的10位志愿者,也不约而同说出了这样的话: 饱了以后就不吃东西了。

所以,实验期间每天被迫地胡吃海喝,让他们非常难受。

甚至有人无法完成每日定额的卡路里摄取量,因为会不由自主地吐出来,大脑通过这种反应强制不让身体摄入超过需求太多的热量。看来,要减肥必须管住嘴!自然不行,就来强制的。

对于超重的人,事实刚好相反。

纪录片中,一个研究团队先让超重的实验者通过饥饿疗法减下来原来体重的10%。然后严格控制饮食,给足够的热量,意思就是饱地刚刚好,希望他们保持身材。

然而,核磁共振监测发现,这些超重者的大脑对于食物的反应显示“身体还处于半饥饿状态”。

科学家解释说,因为这些人长期处于肥胖状态,所以大脑和身体会认为原来的体重才是最正确的。

这说明, 一个人最终成为瘦子还是胖子,除了上面说的基因外,还受大脑和身体的控制。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得出结论,那些“长不胖”志愿者吃得越多, 基础代谢率 (也就是我们身体什么不干干躺着就需要能量) 会随之大大提高

因此,他们摄取的过多热量都会被身体快速代谢掉,不会造成很多脂肪囤积(好羡慕)。

而人吃胖,胖的其实是身体里的脂肪细胞。研究脂肪的专家解释,我们身体中的脂肪细胞本来的数量是一定的,一旦开始发胖,脂肪细胞的体积就开始生长、增大。

虽然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便会停止生长。但坏消息是, 停止生长的脂肪细胞永远不可能自我消除(抽脂手术除外),而且还会尽可能有效地积累更多的脂肪

研究还表明,我们的身体很容易在儿童和少年时期生成更多的脂肪细胞,这意味着如果成长阶段比较胖,很可能终生会胖。

这10位志愿者,小时候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瘦”,这也就是他们长大吃不胖的原因之一。

最让人心碎的是,实验结束后1个月,或多或少吃胖了的志愿者都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因为在没有人为干涉的情况下,内在的机制包括基因、大脑、基础代谢率等等,又把他们带回了属于他们的天生体重。

改变很难实现,真的只能说, 这就是命……

或许是为了安慰心灰意冷的胖子们,纪录片的最后,科学家“端上”了一碗鸡汤:

“虽然想要长期保持你显著减肥后的体重,是非常困难的,但减下一点点体重,会让你更 健康 ,也更容易保持减肥的成果。”

敲黑板,BBC这个“邪恶”的视频告诉我们:

1 控制体重要从娃娃抓起 ,不然很容易一时胖,胖终身。

2 关于减肥并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无非是改变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管住嘴,迈开腿 。没有吃货基因控制自己的食欲,就靠意志力;没有天生的高基础代谢率,就靠运动去补充。

3 减肥是个持久战,欲速则不达,千万别盲目节食。因为没用,很快就会反弹。

4 脑科学真的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了解脑科学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

如果上面那部BBC纪录片没看够,可以再看看耶鲁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后、神经学家桑德拉‧阿莫特Sandra Aamodt的Ted演讲:《为什么节食经常不起作用?》。

5 如果你已经是个成年的胖子,也没有那么多毅力对抗肥胖, 那么该吃吃,该喝喝,别有心理负担 ,因为你的身体已经适应了胖胖的你(只要别太胖就好)。

看到这里,我就安心了,你呢?

英国政坛经过这混乱的两三个月,约翰逊下台,特拉斯昙花一现,保守派内唯一的印裔参选人苏纳克将于下周,正式上任保守派派首即首相。

里希苏纳克是印度二代移民,出身富裕的中产家庭,在英国顶级中学和大学完成学业,辗转高盛等大财团就业。娶了印度亿万大富豪之女为妻,自家身价过7亿英镑,一直走在精英和富豪的道路上。他曾自诩,朋友都是权贵和富人,没有工人阶级。他的最大短板是没有在社会底层打拼过,高高在上,不接地气。

他精通于金融,从政只有8年。虽然是43岁的"80后",但权钱两道玩得老辣。

曾任约翰逊政府财政大臣,并把约翰逊逼下台。看出特拉斯就是一个白痴,在台上呆不久,积极做好上台准备。结果一个半月机会就来了。前首相约翰逊是唯一竞争对手,从国外急急赶回参选,谁知经过苏纳克一夜秘谈,立刻宣布退选。不管两人之间有什么交易,苏纳克排除障碍的能力令人刮目相看。

他出生于英格兰的印度裔移民中产家庭,大学是牛津的学霸,毕业后进入高盛集团做分析师,岳父是有“印度IT行业之父”之称的纳拉亚纳·穆尔蒂。此外,他2014年才步入政坛,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升任英国财政大臣,用了不到8年的时间成为大英首相,堪称人生赢家。

论能力,我觉得苏纳克明显超过特拉斯,但此前还是因为出身问题在首相之争中遗憾出局。

此番保守派摒弃偏见选他上位,只能说明如今的大英政坛无人可用。风水轮流转,日不落帝国的航向如今掌握在了印度小哥手里。

尽管英国现在是全面混乱和危机的局面,我们仍然认为英国近200年最年轻的首相苏纳克,恐将长期执政。他执政成功与否的两个关键要素,就是如何处理和利用好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带英国走出泥淖。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48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