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可林简介

司可林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氯化琥珀胆堿药典标准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412 汉语拼音 413 英文名 42 结构式 43 分子式与分子量 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45 性状 451 熔点 46 鉴别 47 检查 471 酸度 472 氯化胆堿 473 水分 474 炽灼残渣 48 含量测定 49 类别 410 贮藏 411 制剂 412 版本 5 氯化琥珀胆堿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52 英文名称 53 司可林的别名 54 分类 55 剂型 56 氯化琥珀胆堿的药理作用 57 氯化琥珀胆堿的药代动力学 58 氯化琥珀胆堿的适应证 59 氯化琥珀胆堿的禁忌证 510 注意事项 511 氯化琥珀胆堿的不良反应 512 氯化琥珀胆堿的用法用量 513 司可林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514 专家点评 6 氯化琥珀胆堿中毒 61 临床表现 62 诊断 63 治疗 7 参考资料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氯化琥珀胆堿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氯化琥珀胆堿 已经自动替换为 司可林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sī kě lín

2 英文参考

suxamethonium

3 概述

司可林是一种骨骼肌松弛药,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能与骨骼肌N2胆堿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状态,使骨骼肌松弛。主要用于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骨折脱臼整复、破伤风等惊厥性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静脉注射后起效快,约1min。它的组胺释放作用仅为筒箭毒堿的1%。

4 司可林药典标准 41 品名 411 中文名

司可林

412 汉语拼音

Lühua Hupodanjian

413 英文名

Suxamethonium Chloride

42 结构式

4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14H30Cl2N2O4·2H2O  39734

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二氯化2,2'[(1,4二氧代1,4亚丁基)双(氧)]双[N,N,N三甲基乙铵]二水合物。按无水物计算,含C14H30Cl2N2O4不得少于980%。

45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或三氯甲烷中微溶,在乙醚中不溶。

451 熔点

取本品,不经干燥,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C),熔点为157~163℃。

46 鉴别

(1)取本品约01g,加水10ml溶解后,加稀硫酸10ml与硫氰酸铬铵试液30ml,生成淡红色沉淀。

(2)取本品约20mg,加水1ml溶解后,再加1%氯化钴溶液与亚铁氰化钾试液各01ml,即显持久的翠绿色。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496图)一致。

(4)本品的水溶液显氯化物的鉴别反应(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Ⅲ)。

47 检查 471 酸度

取本品010g,加水10ml溶解后,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35~50。

472 氯化胆堿

取本品,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含2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司可林对照品与氯化胆堿对照品适量,加甲醇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司可林20mg与氯化胆堿010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微晶纤维素薄层板上,用正丁醇-水-无水甲酸(67:20:17)为展开剂,展开,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在105℃加热10分钟使显色,对照品溶液应显示两个完全分离的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与氯化胆堿相应的杂质斑点,其颜色与对照品溶液中相应的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5%)。

473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应为80%~100%。

474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48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加冰醋酸20ml溶解后,加醋酸汞试液5ml与结晶紫指示液1滴,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807mg的C14H30Cl2N2O4。

49 类别

骨骼肌松弛药。

410 贮藏

密封保存。

411 制剂

司可林注射液

4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5 司可林说明书 51 药品名称

司可林

52 英文名称

Suxamethonium Chloride

53 司可林的别名

氯化琥珀胆堿;琥珀胆堿;琥胆;Scoline

54 分类

及其辅助药物 > 骨骼肌松弛药

55 剂型

针剂:每支50mg(1ml);100mg(2ml)

56 司可林的药理作用

司可林为去极化型肌松剂。能与骨骼肌N2胆堿受体结合,产生去极化状态,使骨骼肌松弛。

57 司可林的药代动力学

司可林静注后可被血浆胆堿酯胆堿酯酶迅速水解,缓慢地降解为琥珀酸和胆堿;静注后1h达血药浓度峰值;作用维持静注4~6min,肌注10~30min;t1/2为2~4min;经体内代谢后从肾脏排泄。

58 司可林的适应证

主要用于全麻手术时气管插管、骨折脱臼整复、破伤风等惊厥性疾病引起的肌肉痉挛。

59 司可林的禁忌证

眼内压高、青光眼、颅内压高、脑出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摘除术、低血浆胆堿酯胆堿酯酶、严重肝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及高血压病人禁用。孕妇、使用抗胆堿酯酶药患者慎用。

510 注意事项

1司可林无特效拮抗剂,不能用新斯的明拮抗,故使用前应事先备好人工呼吸机和抢救设备。

2忌在病人清醒时给药,一般均在静注硫喷妥钠后给予,并预先给予阿托品。

3避光,密闭,置于4℃冷藏贮存。

511 司可林的不良反应

1使用司可林后常有术后疼痛和肩部、肋下、颈部和背部肌肉僵硬;多在20~50岁的病人中。

2可有血钾一过性升高、心律失常。

3其它如胃内压、眼压、颅内压等一过性升高。

4大量快速静脉给药,可见一过性窦性停搏;大剂量可引起呼吸肌麻痹,且无特殊的拮抗剂。

5约40%的青春期前儿童可出现肌红蛋白尿。

512 司可林的用法用量

按体重,成人,每次1~2mg/kg;肌注:小儿,2~4mg/kg,多用2%~5%溶液;连续输注,用01%~02%溶液,以每分钟25mg的速度静注或静滴;极量:静注1次025g。

513 药物相互作用

与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氨基糖苷类、多肽抗生素、吩噻嗪类、普鲁卡因胺、奎尼丁和抗胆堿酯酶药合用,可出现不良作用,应谨慎;忌与硫喷妥钠配伍。

514 专家点评

司可林具有肌松作用迅速、作用时间短、易控制的特点。

6 司可林中毒

司可林(氯化琥珀胆堿)为除极型肌松剂。静脉注射后起效快,约1min。它在体内的半衰期为1~2min,产生临床肌肉松弛的时间约6~9min,应用中易于控制。成人的常用剂量为50~100mg/次,极量每次250mg;小儿为每次l~2mg/kg。它的组胺释放作用仅为筒箭毒堿的1%。[1]

61 临床表现

[1]

1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全身肌肉纤维自发收缩,并伴有肌痛、血钾升高。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停搏。在肌肉松弛后会出现短暂的呼吸暂停,通常很快恢复自主呼吸。大剂量可使呼吸麻痹。

2过敏的病人可能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发绀。

3此药可激发恶性高热综合征,发生率在1/150 000~1/15 000之间。不及时处理,其死亡率可超过60%。

62 诊断

司可林中毒的诊断要点为[1]:

有司可林应用史,出现上述表现。

63 治疗

司可林中毒的治疗要点为[1]:

1在使用本药前,应先准备好人工呼吸设备及其他抢救器材。用药时,应用肌松检测仪进行检测。呼吸麻痹时,不能用新斯的明对抗。

2在给此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是防止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发生的最有效办法。

3恶性高热症的治疗丹曲林,推荐剂量1~2mg/kg,静脉注射。如果需要可每隔5~10min重复给药,4h内的最大剂量为10mg/kg。控制后需要观察48h,如有再发,予以维持量1~2mg/kg,直至100mg,4/d,共2~3d。

4出现过敏反应给予抗过敏治疗。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喉头水肿,在拔除气管插管后可出现呼吸窘迫和发绀,应在适宜的时候方可拔除插管。

,,,,颈椎病头晕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手术治疗进行缓解。

1、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布洛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双氯芬酸,洛索洛芬,萘丁美酮,巴氯芬,盐酸乙哌立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甲钴胺等药物进行治疗。

2、物理治疗:患者也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剂的中频电疗法,超声波疗法,高电位疗法等治疗方法,从而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血管痉挛,从而有效促进神经和肌肉功能恢复。

3、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三个月无效或停止治疗后症状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如前路手术、后路手术。

引起头晕的原因有很多,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日常生活也应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注意睡眠姿势。

  根据本类疾病的病因的不同而分类如下: 一、弥漫性结缔组织 (一)类风湿关节炎 (二)幼年型关节炎 (1)系统性起病,(2)多关节起病,(3)少关节起病。 (三)红斑狼疮 (1)盘状,(2)系统性,(3)药物性。 (四)硬皮病 1、局部型(1)线状,(2)斑状。 2、系统性硬化症 (1)弥漫型硬皮病,(2)CREST综合症,(3)化学物(或药物)所致。 (五)弥漫性筋膜炎伴或不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六)多发性肌炎 1、多发性肌炎 2、皮肌炎 3、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恶性肿瘤相关 4、儿童期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与血管病相关 (七)坏死性血管炎和其他型的血管病变 1、结节性多动脉炎 2、变应性肉芽肿 3、超敏性血管炎(1)血清病,(2)过敏性紫癜,(3)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4)与恶性肿瘤相关,(5)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 4、肉芽肿性动脉炎(1)Wegener肉芽肿,(2)巨细胞(颞)动脉炎伴或不伴风湿性多肌痛,(3)Takayasu动脉炎。 5、Kawasaki病 6、白塞病 (八)干燥综合症 1、原发性 2、继发性 与另一结缔组织病相关。 (九)重叠综合症 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2、其他 (十)其他 1、风湿性多肌痛 2、复发性脂膜炎 3、复发性多软骨炎 4、结节红斑 二、并发脊柱炎的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一)强直性脊柱炎 (二)Reiter综合症 (三)牛皮癣 (四)炎性肠病关节炎 三、骨性关节炎 (一)原发性 (1)周围性 (2)脊柱。 (二)继发性 (1)先天性 (2)代谢性 (3)外伤性 (4)其他关节病。 四、感染 (一)直接 因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螺旋体引起。 (二)反应性 (1)细菌性 风湿热、亚急性感染性新内膜炎、痢疾后,(2)病毒性,(3)疫苗后,(4)其他。

  风湿性疾病多为慢性病,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愈后,保持其关节、脏器的功能,解除有关症状。

  一、药物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早期诊断和尽早合理、联合用药。常用的抗风湿病药物如下:

  (一)非淄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布洛芬、萘普生、双氯酚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二)慢作用抗风湿药 此类药物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对病情有一定控制作用但起效较慢。常用的有金合剂(肌注或口服)、金独春、柳氮磺胺吡啶、氯喹等。

  (三)细胞毒药物 此类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产生免疫抑制作用。常用的有环磷酰胺、甲氨蝶呤、雷公藤等。它们往往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血管炎的二线药物,副作用虽较多且较严重,但对改善这些疾病的愈后有很大的作用。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是强的抗炎、抗过敏药物,明显地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病的愈后,但不能根治这些疾病。其众多的副作用随剂量加大及疗程延长而增加,故在应用时要衡量它的疗效和副作用而慎重选用。

  二、外科疗法 包括不同的矫形手术、人工关节的置换、滑膜切除等。手术不能治愈疾病职能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的能力。

  三、代替疗法 鉴于目前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传统医疗只是缓解疼痛没有根治的疗法,所以80年代开始,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美日欧等)盛行代替疗法——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大青鲨)软骨粉治疗各种关节炎,并取得临床上的疗效验证。现在,在欧洲一些国家已把鲨鱼软骨萃取物认定为药品,日本也选定了企业专门提供临床之用。纯天然锯峰齿鲛软骨粉有抑制、改善甚至彻底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功效之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没有副作用,没有药物依赖性,已有使用一年内完全控制病情的大量的案例。现在,它已被发达国家当作代替医疗的一环,实施前瞻性研究,并且被广泛推广于临床之中,为人类彻底战胜类风湿关节炎 带来了明亮的曙光。

  四、其他治疗 包括物理、康复、职业训练、心理等治疗,是本类疾病综合治疗的不可少的部分。

  风湿病学的现在和未来 风湿病学是内科各专业学科中最年轻的。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在我国仅有10余年的历史。风湿性疾病是风湿病学中最受重视的疾病,均为原发于结缔组织,关节的慢性病,医务工作者应对之有正确的了解,并予合理的治疗。风湿性疾病多和自身免疫相关,随着免疫学的分子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有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自身抗体的检测在临床应用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用于治疗的新的生物制剂已在积极验证,为风湿性疾病开辟了新的治疗方向,从而改善了这些疾病的愈后,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请注意:风湿与类风湿、红斑狼疮不同,后者是自身免疫病,治疗手段与风湿不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350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