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的名人有哪些,要资料

保山的名人有哪些,要资料,第1张

  一、张老奶,江湖人称张百万,是一个慈眉善目地老奶。(当您还是个娃娃,她对您凶,长大了就好。)

  二、四穿,散烟王。五角,两根大红河。一块,两根云烟。(千禧年左右地时候)

  三、侏进科,小名:啊侏,中袋王子。培养了保山斯诺克地几代人材�

  四、老边疆,疆哥,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五、老母者儿,学名:猪菜平,和老边疆一个类型地,经常游走在人民医院下边,原保山败珲站左近;

  六、阿段,在一小和第一幼儿园左近开铺子,以前一直以卖酸萝卜为生;

  七、老害,人民医院门口卖姜米线地,和赵大妈有一拼;

  八、一簇儿毛,卖豆粉地,在保山出了名地豆粉大户;

  玖、赵大妈,鸡肉耳丝米线保山出了名,外孙女小芳,也汕一小名人;

  十、铁皮牛(刘),以前在一小和一中门口,搭建了一个铁皮房子,卖俳骨盒饭,居有关人士透露,他在俳骨盒饭里添加了大烟籽,所以很多人上了瘾;

  十一、昌哥,原二中地经典人物,号称大辣椒,现已退休;

  十二、唐疯子和杨疯子,以前保山地混子和痞子中,除了名地,现在不知还活着不;

  十三、杨晓东:九隆阁经理

  十四、梁金山

  1903年赴缅经商。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对东北的武装侵略。国难当头,梁金山先生积极投身抗日运动,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1935年,在怒江--东方大峡谷修建了中国最早的钢索吊桥——惠通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梁金山先生在缅甸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将80辆汽车和1架飞机捐献给抗战,并坚持每月捐100盾卢比直至抗战胜利。当时国民党中央派给云南省的救国公债,他一个人就购买了一半还多。为了拯救祖国,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梁金山先生倾家散财,辛劳奔波,被国民党中央授予“模范党员”的称号。在缅甸实业道路中,被英国副首相大加赞赏地道:"梁先生有先见之明,不愧为人中俊杰,侨领楷模。" 英国女王亲自在白金汉宫召见这位华人实业家,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奖赏他蓝光熠熠的左轮手枪一对,崭新的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解放后被选为1-3届全国人大代表,享有很高威望。

  人物生平

  梁金山,1884年出生于云南保山市。1903年赴缅甸经商。经过努力,梁金山成为缅甸华侨中的巨富。加之他性格豪爽,为社会各阶层人士称誉,遂成为缅甸有声望的华侨领袖。英国女王对梁金山的远见卓识也十分佩服,曾在白金汉宫召见他,称赞他“毅力感天,智慧通神,预见成真。”奖赏他左轮手枪一对,猎枪一支,大银刀一把。九·一八事变后,国难当头,梁金山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领导旅缅华侨开展抵制日货的斗争。为连接怒江东西岸的保山和龙陵,必须在怒江上修筑桥梁。当时估计需要30余万卢比,而政府只拿得出10万左右。为筹集修桥经费,梁金山把两个商号和一个公司降价出卖,聘请美国工程师设计大桥,而后赶修腊戌至南坎的公路,又将建桥器材用火车由仰光运到腊戌,用汽车将庞大的铁件、粗长的铜缆和重型机械运至南坎,再组织骡马硬拉强拽弄到怒江边的建桥工地。在梁金山全力支持下,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铜缆吊桥——惠通桥建成了,成为中国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的重要桥梁。1942年,为阻止日军进犯,惠通桥被炸断。听到这个消息,梁金山老泪纵横,但他深明大义,说:“现在不得已炸断了,我相信,抗战胜利,惠通桥是要修复的。”1944年,随着滇西大反攻的胜利,惠通桥果然重新修复,再次担负起抗战运输大动脉的重任。

  身为缅甸华侨总会会长的梁金山组织领导了“缅甸华侨抗敌后援敌后援会”和“中华民国缅甸救国联合会”,宣传抗日。在上海保卫战中,梁金山捐助蔡廷锴将军部白银4000两,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他捐给保卫古北口宋哲元将军所带领的部队白银5000两,又捐卡车80辆、飞机一架给国家,并坚持每月捐100盾卢比直至抗战胜利。当时国民政府分派给云南的救国公债,他一个人就购买了一半还多。1942年,日军大举南侵,缅甸告急。梁金山无偿动用自己公司的120辆卡车,并雇用了80辆其它公司的车辆,昼夜抢运积压在仰光的1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为了支援抗战,挽救国家危亡,梁金山倾家散财,辛劳奔波。日军得知梁金山积极抗日,又是华侨领袖,把他列为捕获对象,妄图利用他的声望和资产征服缅甸,进攻云南。于是,梁金山舍弃在缅甸辛苦经营了几十年的全部家产,星夜兼程回到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梁金山历任全国侨联委员会、云南省侨联主席等职,曾当选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8月,93岁的梁金山在家乡——保山蒲缥方家寨去世。

  居址

  梁金山故居和梁金山墓都在保山市隆阳区蒲缥镇方家寨村。梁金山故居共有民居三院,占地面积4165平方米。每院有二层楼四幢,每幢三间,院内天井用石板镶砌。梁金山墓在蒲缥镇方家寨村旁,为长方形围石封土墓,墓长2米,宽12米,高15米。1988年公布为保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十五、黄大妈,在一中下边,老夜市场卖酸萝卜刨菜地,现在很多人去那边光顾,现在好像被酸米粉把生也昀了;

  十六、老缅手抓店缅哥阿三,在工人文化宫外边开有铺面,经营手抓饼和一些小吃,生意爆好,以前小时候,去体育场踢完球,经常去光顾

  十七、李存升:保山市第一中学前校长

  十八、李心草李心草是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与他合作过的乐团有前中央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广州乐团、昆明交响乐团、法国里尔国立乐团以及贝桑松歌剧院等。

  是当今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指挥家之一。

成都骡马市属于青羊区。

成都骡马市是四川省老成都的繁华之地,是一直具有老成都特色的一个区域。包括正府街、西玉龙街、玉带桥街、青龙街、羊市街等街道。一直都是老成都的繁华之地。那些古色古香的书店、中西合璧的建筑、极富特色的美食,颇有老成都特色。骡马市一带,有洗墨池这一园林式建筑,还有位于小福建营巷的私家花园“蘧园”,(俗称“龚家花园”)、八宝街的“孙家花园”、骡马市街的孙元良公馆等,这个孙元良,就是名演员秦汉的父亲。而老成都著名的装裱店“诗婢家”曾经迁到过羊市街,店主郑伯英装裱技术精湛。徐悲鸿、张大千、黄君璧、董寿平等大师的作品均在此装裱,于是该店铺声誉日隆,店主也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名人字画。

每个省市都有一个地方志馆,楼主如果想看非常非常详细地,只有到之种地方志馆看了。陕西不是近年开设了一个嘛,你完全可以到那里去看。位置好像是在西安。而且我看了,好像市面上也有《陕西地方志》这本书,你可以买本看看。

1,骡马市源于唐而得名于明 此街原为唐长安城少府监所在地,唐末以后渐为居民坊巷。唐代的时候,这个地区叫“耳窝坊”。 盛唐的长安城,置 110 个民坊,其中官府专门设“东市”和“西市”两坊,进行商业交易。唐末国运衰落,都城东迁洛阳,长安城内的皇城筑为新城,皇城少府监处渐成为居民坊巷,元朝时称为太平坊。 [ 注 4] 明朝时因东门大街贯通和钟楼东移,使原来聚集在西大街的商业中心逐渐东移到以钟楼为中心的商业圈。所以靠近钟楼又接口于东门大街的骡马市街市也逐渐形成。 1369 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元奉元城,随即改名为“西安府”。这也是古都西安发展史上首次出现“西安”这一名称。明朝为加强戍边,将西安府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 因此对城池进行扩建,东城墙和北城墙各向外延伸出三分之一,即形成今日西安城墙的规模。城内将原五代、北宋、金、元相沿袭的唐景风门街,随东城墙外移而向东延伸至新东门长乐门,改称为东门大街。特别明万历十年 (1582 年 ) 又将钟楼由西大街广济街口向东迁移到今址,从而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辐射四座城门的城市格局。 骡马市街市的形成应是在明万历末期。明《西安府城图》有记载,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的时候,到处是牲畜交易市场,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文献,据此推算,骡马市这条古老街道的名称,到现在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 明朝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商贾记》中曾有十分生动的描述:“河以西为古雍地,今为陕西,山河四塞,昔称天府。西安为会城,地多驴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在明朝,由于实行“以茶易马”的戍边制夷政策,陕西边防地区犹如今天广东的深圳经济特区之初,能享受一些特殊优惠政策。如明洪武五年(1372年)以陕西茶易西番马,“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所以陕西商人以陕西为中心,奔走于西北、西南,输茶于陇青,贩盐于淮川,运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号称“陕西商帮。”[注6]尤其骡马交易,据《明臣奏议》卷十《马步升:巡抚事宜疏》记载,明弘治年间,有陕西、河南客商,贩卖骡马,每年约有数万匹,俱从潼关经过,然后到河南、山东一带销售。 2,清代至今 据清康熙元年 (1662 年 ) 西安府《咸宁县志》记载:“城内有粮食市,今在四门牌楼;……骡马市,跌水河东; [ 注 5] 羊市,县治东;……木头市、方板市,开元寺东;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具在鼓楼前;……”之后清乾隆三十九年 (1774 年 ) 的《咸宁县志 县治东路图》,更是标出了“骡马市”街名。 到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浣舆图馆测绘的《清西安府图》中,骡马市已赫然为“骡马市大街”。其时之骡马市大街,南北走向,北接口东门大街,南抵东木头市街,长360多米,宽达30多米,街道两旁栽有拴牲口的木桩,还有骡马店,为远路客商栓养牲13 1900年(即所谓庚子年,就是光绪26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尸体纵横首都街衢,圆明园的火光直冲霄汉。这时慈禧这个暴君仓猝挟持光绪皇帝经热河绕道山西,于1900年10月19日西逃到西安。住入北院门巡抚衙门内(今西安市政府)。当时正是旱、蝗大灾的年代,陕西饥民超过300万。赤地千里,饿殍遍野。这位“慈悲为怀’’的“老佛爷”装出假惺惺“爱民如子”的样子,下令在“尉迟宫’’设粥局,放舍饭,每人每日仅一瓢小米稀饭。偌大的西安城,仅此一处,因而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将狭窄的小巷子,挤得水泄不通,饥民常为一瓢稀粥,在争先恐后,吵闹声中,花去整整一天时间。就这样,黑心的主管官吏,除直接克扣粮食外,且为了节省燃料以中饱私囊,竟将石灭掺入锅中,表面看见锅中冒泡,实际锅并未开;如此害得许多饥肠辘辘的饥民,喝粥后上吐下泻,胃肠溃疡,导致穿孔,好多人在疼痛难忍及脱水状态中,眼看着一个个一命呜呼! 现在商业步行街的东北侧原南柳巷小学(已拆除重建纳入整体建筑中)清朝末年人们称其为尉迟宫,是唐朝开国元勋尉迟敬德的府第。当时陕西大年荒,慈禧太后曾在这里放过舍饭。 1966年改名工农街,1972年恢复原名。五十年代后,在新的形势下,一些商铺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一下子瞄准了旅店这个行业,仅在1952年和1953年之间,如雨后春笋般的先后办起了二十四家旅店,其中除了光明,中和公、惠民,新时代等四家较好的旅社外,其余如益民、同鑫、德盛、兴记、五一等二十家都是小店。但是这些设备简陋的小客店收费却非常低廉,通铺一人每晚仅收两角钱,二人房间八毛和一元不等,非常适合劳动人民住宿。特别是每年“五一节”和“国庆节”前后,四面八方的市民们云集西安观礼。因此各个旅店家家爆满,晚上“走廊”和“过道”都住满了人,每天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呈现出节日一片欢乐气象,热闹非凡。 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以后,西安市福利公司(即今市服务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对骡马市旅店业做了全面统筹安排,首先在“新时代旅社”和“仁义客店”的基础上翻建了“东亚饭店大楼”,将 “兴记”和“宝德福客店”,合并为“农民旅社”。(即今华澳酒家)“五一”和“于家客店”,合并为“劳动旅社”。(2001年拆迁)后市文化局也在“同兴”和“德益店”的地址上,修建了一座小剧场(即今西安文化艺术服务中心大楼),由于规模不大,只适合一些一般小型剧团在这里演出,剩余十余家客店全部撤消。 进入八十年代,改革的号角吹响了,各方的个体户,都涌向骡马市前来淘金,整齐有序的活动营业房,排满了街道两侧,同时,这里居民也把自己住的临街房改造后租给个体户经营。这个市场经营的服装高、中、低档都有,花色品种样样齐全,生意红火,市场活跃。 到了九十年代,又在骡马市的北口,竖立起了一座“骡马市服装一条街”的高大牌楼 07年夏季,骡马市正式被改建开放为西安地区第一条商业步行街,营业面积达7万余平米。内有真雪滑冰场,5星级**院等娱乐场所,成为是西安地区重要的商业购物中心之一。 三,骡马市的三意社和茶馆 骡马市牲畜交易市场在三意社(即今西安市青年秦腔艺术团)南侧,成立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至今已有七十一年的历史了。占地约五百平方米,城乡各地的市民们,每天在这里进行骡马交易,后来这个交易市场不断交易骡马,场地显得狭小,于是在三十年代后期迁到西关稍门去了。 在交易市场的东旁边,有一个名气不小的 “毛家茶馆”,门口放着几张茶桌,供顾客喝茶,到这买卖骡马的市民们,不少的人都是这个茶馆的坐上客,他们一边喝着茶,一边袖口内捏着码子,(用手指头表达骡马的价钱)讨价还价直到生意成交。此外毛家茶馆门前还有一个象棋场,天天有人到这里下棋,刘道平先生(解放前后都是棋坛名流)曾在《说古道今》选文中说:毛家茶馆是老店主毛友邻在1870年前后,(清同治年间)开设的,而且还制了一盘枣木棋子,摆在门前招览茶客,因此全市象棋名手,常常云集毛家茶馆砌搓棋艺。到了第二代店主毛振海更是爱棋如命,因之,三十年代的象棋四大金刚赵栓柱、王新民、秘洞和尚、尹和亭及刘道平、王羽平、谢惠成等名手,经常光顾毛家茶馆,在这里进行象棋比赛,交流棋艺,以棋会友。 四,骡马市一带的小巷 骡马市全街由五条巷子组成,能知道这五条巷子的人,恐怕也不会太多,这五条巷子从北向南依次是“水车巷,肋子巷,(解放后改为西柳巷)马王庙巷,戴家巷,惠家巷”,除了肋子巷的交通能四通八达以外,其它都是死巷子。先说一下“惠家巷”,巷长不过五十米,巷内仅住了王姓一大户人家,五弟兄分居前后院。三十年代中叶的时候,集义社(尚友社前身)从三意社分化出来以后,戏园子的大门就设在这个巷子内,这样骡马市就有了两个秦腔戏园子,但是不到一年的时间,集义社又将大门迁到东木头市去了。(即今尚友社的大门) 再说戴家巷,此巷长约七十米,共有十个院落,九号住着复兴泰银号副经理吕秀山,此君平易近人,常在巷口对面赵家茶馆品茗,也能和下层市民说上三言两语。三号住着于福田老先生,他在巷口摆了一个纸烟摊,生活也能过得去。老先生有一个“绝技”,能治外科许多疑难病症,如:连疮腿、疱疹、乳腺痈肿以及无名肿毒等症,真是“手到病除”,看病从不计较价钱 ,医德甚好。特别是骡马市的人看病,更是分文不取。他不是专科大夫,可是经他的手不知治好了多少人的病。可惜老先生去世太早“秘方”没有流传下来。 解放后尚友社的学员班住在巷子的五号,“尚子辈”以下不少的演员都在这里经过培训。“三意社”社长苏育民(1956年陕西省会演一等奖)也在此巷子内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名演员李爱云(1956年陕西省会演一等奖,国家一级演员)和他的丈夫奏腔二团名作曲家魏钧也在这个巷子内住过。 在戴家巷口,有一赵家轿车铺,(街北口还有于家和王家轿车铺,五十年代初这三家都转行旅店业)这种轿车的样子,和电视连续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坤坐的那种车一样,只是骡马市的轿车比和坤坐的那辆车要阔气的多。比如,结婚用车就很讲究,车外必须用一套鲜艳料子的车围(车套),车内铺放质地好的坐垫,内眷坐车还要挂个窗帘,此外,车轮也要洗的干干净净。三、四十年代,西安的交通工具,除了洋车,惟有轿车就是上等的交通工具了。 在轿车铺的北面有一个“正德元”洋车租赁行,有八、九辆“洋车”(人力车),专供下苦的穷人们租赁,他们每天早上从行里把车拉走,(拉车前必须找妥保人)到晚上回来交车,并且要交清当日的租车费,不能赊欠。 紧邻“正德元”的北侧是“马王庙巷”,因供奉“马王神”故此得名。巷长约七十米,仅容一辆架子车出入,巷内住了不足十户人家,“马王庙”就在巷子的中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七至十九日,西五台菩萨圣会的时候,“马王庙”也向市民开放三天,以供善男信女朝拜。此外,骡马市还有一个群众组织起来的“铜器社”。(由锣鼓铙镲云锣等组成的一种打击乐器)在庙会期间,全市近百座寺庙都要朝拜,进入庙后开始奏乐,(铜器音乐共三个节章),然后由一人开赞诗,(有一定的板眼腔调)什么神开什么赞,如关圣帝君赞是“汉封候宋封王清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观音菩萨赞是“南海紫竹普陀山,玉瓶杨柳救苦难,大慈大悲莲台坐,佛光普照万民安”。唱的词有“佛爷高调”,“关老爷桃杏花”,药王词“长安城”,还有“乱八仙”,“终南山”,“天发芽”,“五云登空”,“彩花浪子”,等数十首曲词。就这样要跑遍全市所有的庙。 ------------------------------------------------------- 成都骡马市一带: 包括正府街、西玉龙街、玉带桥街、青龙街、羊市街等街道,一直都是老成都的繁华之地。那些古色古香的书店、中西合璧的建筑、极富特色的美食,颇有老成都特色。 妙趣横生骡马市 幼年的我,曾对一件事颇感奇怪,为什么正府街被拦腰分为两段,而让人民中路二段从中间穿过?后来,我遇到了一位居住在正府街的老人,询问他关于骡马市的旧闻。说起往事,这位老人很兴奋,他仔细地回忆很久很久以前的骡马市旧貌:骡马市原是街名,而非片区名。它呈拐棍形,到现在青龙街口就拐弯了,不像现在是拉伸的直通北门万福桥。街的北面有一大川饭店,为旧时成都最大最高档饭店之一。1936年8月12日,这里发生过打死两个日本人的“大川饭店事件”,轰动一时。此外,口子上还有一个小制烟厂,是成都最早的香烟工厂(成都卷烟厂的前身),生产出的“太和牌”香烟在当时十分畅销。 但为什么“正府街”被分为两段呢?他接着说道,1954年,因火车北站成渝铁路通车,为连接火车北站和市中区,遂将尧光寺一部分拆了,并把原“府刑厅”也拆除一部分,将它打通至万福桥。 老人还提到,骡马市一带,曾有个著名的尧光寺,里面有明代铜铁铸的佛像,寺宇宏伟。其实,这一片著名的庙宇还不少。上世纪80年代时,我常到八宝街红光商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见商场后面有一个类似庙宇大殿的古式建筑,上设有烟酒门市和茶铺。我也常到这里的茶铺喝茶。一位老茶客告诉我,这红光商场以前是清代“真武宫”,因藏有部珍贵佛经,为慎重起见,指定僧徒守护,庙门前的“守经街”因此而得名。除尧光寺和真武宫外,骡马市片区寺庙众多。如青龙街的炎帝宫、铁箍井街的龙王庙等。 小时候,我还曾在正府街上看见过一堵巨大的照壁,父亲告诉我,这是蜀汉诸葛亮丞相府遗留下来的。因是石壁,历经战乱及火灾均得以保存。父亲还指着照壁旁一石碑说,上面刻的字是“此蜀汉丞相诸葛照壁也”。正府街有一条死巷,叫“照壁巷”,这能证明照壁确实存在。 有照壁的地方,应是皇宫或府衙。骡马市片区也曾一度风光,是成都官府衙门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署前街因处在清代“成都县署”(现红光小学是它的后半部分)前面而得名。西府街因位于正府街“成都府”的西边而命名,此街后又分为南街、北街。民国时的“成都市教育局”也设在青龙街成都县中(现十三中)旁边,后来改为小学,再后来又成了银行。 而更有趣的一条街道,是江汉路。这附近的街道多是外省地名,什么昆明路、洛阳路、白下路等,让我一直想不通。据说,江汉路在清代叫“苦竹林街”,附近多是蔬菜地,许多普通百姓靠种菜为生,这和外省扯得上什么关系?后来,我才从一个老抗战军人处得知:抗战时,当时的中央军校有许多分校设在附近。昆明分校所在地就取名昆明路,洛阳分校所在地即为洛阳路,南京分校设置地就命名为白下路(因南京古称“白下”),江汉路是武汉分校所在,因武汉地处江汉平原,故把“苦竹林街”改为“江汉路”。抗战时,这些学校还培养了不少抗日将士。 书香弥漫玉带桥 那时的西玉龙街、玉带桥街一带,也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书店书摊多得不计其数,大大小小近200家。我还记得一些书店的名称,如存古山房、清古书屋、大大书店、清雅斋、三益堂等。大多卖些古旧书籍,还有旧连环画。我呆在那些书店里饱览了《一枝梅》、《蜀山剑侠》、《西游记》、《薛仁贵》等,常常站着翻看整整一上午,直到脚酸腿麻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西玉龙街的古旧书市场是全市三大古旧书市场之一,另两处是学道街、祠堂街古旧书市场。到了上世纪60年代初,西玉龙古旧书市场更趋繁荣,连相邻的锣锅巷、白丝街、鸡市巷、同福巷、大红土地庙街、大福建营巷都出现了许多设在住家户院门前的书摊。品类之繁多,令人目不暇接。我在那儿淘到不少线装书,如《东坡乐府》、《欧阳文忠公文集》、《小山词》、《诗韵合璧》等,如获至宝,赶忙买下来,一直珍藏至今。西玉龙街的“成都市西城区古旧书店”一直维持到1966年夏才关门。 1967年,我在十三中任语文教师。十三中位于青龙街27号,历史颇为悠久,而我最怀念的便是校内中西合璧的建筑。那些房子组成五个大小不同的院子,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依托。最妙的是学校图书馆,设在一传统歇山式院门内,古色古香,院内栽满各种花草,中间有一个大四合院,采光充足,很适宜学子们读书学习。各建筑之间皆有回廊连接,即便是刮风下雨的日子,我也能安然从居住的二层小洋楼赶到教室上课,衣服一点不被雨打湿。大太阳时,回廊上两边的树木绿阴如盖,感觉不到暑热。 1984年,原校办翻砂厂被拆除,工人们挖到一个巨大的石碑,上书“墨池图书馆”,乃是国民革命军将领孙震(字德操,也是树德中学的创始人)题写的。何谓墨池?传说这十三中曾是西汉文学家扬雄著书立说的地方,为成都一著名古迹,也是成都继石室书院建立的第二家书院――墨池书院,算起来已有二千年历史了。据一些老教师介绍,先前的洗墨池旧迹亭台楼阁依然,池塘上还有小桥,塘可泛舟、也可垂钓,岸边银杏参天,桃李芬芳。 看来,这一片之所以书香弥漫,原来是有渊源的。 骡马市名人 骡马市一带,除了有洗墨池这一园林式建筑外,还有位于小福建营巷的私家花园“蘧园”,(俗称“龚家花园”)、八宝街的“孙家花园”、骡马市街的孙元良公馆等,这个孙元良,就是名演员秦汉的父亲。而老成都著名的装裱店“诗婢家”曾经迁到过羊市街,店主郑伯英装裱技术精湛。徐悲鸿、张大千、黄君璧、董寿平等大师的作品均在此装裱,于是该店铺声誉日隆,店主也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名人字画。 我在十三中教书时,要经常走访学生家长。所以这一带的大街小巷深庭广院几乎被我走遍。一次我到千祥街一院子走访。一个住户告诉我,这个院子以前是一个女**演员的家,她叫黄侯。这使我大吃一惊,该小院居然隐藏着中国**业、成都**制片业的一段历史。 1932年9月,成都最早的一家**制片公司――大同影片公司,在这里摄制完成了成都**史上第一部影片:《峨眉山下》。主演是黄氏三姐妹:黄侯、黄今、黄美。无独有偶,成都第二家**制片公司也诞生在千祥街附近的灯笼街,1938年秋,从外省迁往成都灯笼街的“西北影业公司”成立,后来摄制出了《千秋万岁》、《无限生涯》等影片。 成都1949年以前总共只有这两家**制片公司,居然都诞生在骡马市片区内。后来位于互助友爱巷的十三中“华协**院”能迅速蹿红,或许是沾了紧临的千祥街、灯笼街的光。 青龙巷也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我校地理教师朱××的儿子朱成,是著名雕塑家,住在十三中宿舍青龙巷8号院子内。我认识他时,他还是西昌知青,因同龄的缘故,颇有交往,他从小就有美术细胞,读十三中时,是班上壁报的美术编辑,而且喜欢耍泥巴,雕塑一些人物等。后来,他的作品《千钧一发》得了个金奖。《千钧一发》这个雕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朱成也因此而一举成名。 美食佳肴云集 我常光顾骡马市的“茶乐园餐厅”,这是一家中外驰名的川菜馆。1966年以前,它叫“晋乐园”,后改为“红旗餐厅”,最后更名“茶乐园餐厅”。餐厅是园林式的,饭厅如回廊,环绕一个大天井。 我们十三中语文组经常在那儿聚餐搞活动。中午,生意兴隆得很,每个座位后面都候着下一批食客。那时,我最爱点的菜是“焦皮肘子”。皮子焦黄酥脆,里面白嫩细糯,肥瘦兼有,下面垫着白菜。吃了一回想二回。 “陈麻婆豆腐餐厅”离我们也不远,紧邻骡马市的西玉龙街上。每次去就餐,必点一份“麻婆豆腐”。只见红油中豆腐细嫩酥浑,少许翠绿的蒜苗,炸得酥脆的牛肉臊子,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 铁箍井街的得名是由于街上有一水井,井口用铁箍箍着,以免水桶碰坏。街西有一米花糖店,制作的米花糖酥脆化渣,新中国成立前,老成都的不少达官贵人也来此大批订购。羊市街更有一家成都名小吃培训中心及名小吃店,汇集了成都数十种小吃,到该店可品尝到成都任何一款小吃。我曾多次带客人到该店一品佳肴,客人皆赞叹:成都美食甲天下,骡马美食甲成都。 青龙街东口“古包子”的大包子使人垂涎;“香积厨”的什锦煨面、圆盅仔鸡远近闻名;“张凉粉店”生意兴隆;“痣胡子龙眼小包”最早是在青龙街打响的,而且那痣胡子的“千层饼”更是一绝。我有时早上就买千层饼充饥,那要排很长的班才能买到。此外,骡马市片区八宝街的“刘鸡肉”西大街的“谭豆花”、铁箍井街的“米花糖”也享有盛名。 我记忆中的骡马市一带,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早在我年幼之时,这一片就是老成都的中心地带。时至今日,它繁华依旧,但它的昔日之貌早已不复存在了。

1、紫翡翠

作者:子非   现代

仿佛跌入一个幻境

游弋在一座翡翠城堡

一见钟情于紫色光韵

蓝紫

在天空中画一道玫瑰色的彩虹

粉紫

为你弹奏一曲蜂蜜般的乐章

红紫

是一千首情诗幻化的精灵

紫翡翠像温润的蝴蝶

躲在云里的紫罗兰

是我心窝的一滴泪

2、翡翠的爱

作者:贺丰   现代

这一世终于让你捧在掌心

这一世终于听见你的心跳

眼波流转之间

那一汪水影飘花的翠

让你更加领如蝤蛴

这是禅悟间千年的愿

这是世世轮回后的果

你挥一挥衣袖带走的云彩

把我心底

不可磨灭的倩影

深深刻进了记忆

巧笑嫣然的风姿

勾起多少往事的回忆

冰清玉洁的清晰

透明着我对你纯洁无暇的爱意

那一抹缥缈的云霓

如今依旧刻画在我心里

被你珍藏被你欣赏

你的吻不时印在我的身上

那一世生死相随的誓言

巧夺天工雕刻在

晶莹剔透的灵魂里

我的生命里只有你

今生与你相伴相依

见证来世相逢的奇迹

3、腾冲翡翠(缅甸玉石)

文/谢耘   现代

翠绿冰心,有迹可寻

玉石的纹路里潜伏着打磨埋下的痛

用刻刀钻出的血,凝聚成烟

油脂和体温日复一日的渗透

三年后,体温在骨缝里养成

从一块心碎的石头

到一块成器的玉

一匹匹负重的骡马往来滇缅两地的背后

是无数雄商大贾接踵而至的一掷千金

玉质兰心,被捂暖了的翡翠当养人一生

君子如玉,温文尔雅

混沌的世界里,改头换面的人生处处透着,令人艳羡的眼神

美人如花,馨香沁肤

情意渐浓,心思辗转反侧,亦当越来越重

以颠沛流离开局,以安居乐业收场

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忠贞不渝的翡翠一旦将温情落定

便盖过了千百年来,无数珠光宝气的假意虚情

九曲十八弯的怒江向来逢山开路

只是

腾冲彪悍的马帮已顺着蜿蜒的古道渐行渐远

记忆中,那位温婉如玉的佳人一回头

我便将一壶好酒一饮而尽

借着酒酣胸胆献出一片冰心

4、一枚小小的三十年翡翠挂件

文/黄玉龙(安徽)   现代

一块小小的三十年翡翠挂件

椭圆形上一只傲立雄鸡的浮雕

我的属相是鸡

送给我的人是那年我生日的那天

骄傲的玉兰花面朝蓝天笑容灿烂

那个明媚的春天

一枚精致碧绿温润的玉石

再也没有离开我的胸口

系着它的红色细绳

换了一根又一根,小心翼翼

我感恩,向日月祁祷

春秋护佑,报答我心血的滋养

灵透通亮

在燃烧时光的磨石中复活

生命润滑渐薄,陪伴

静静的贴伏在我已粗糙的胸堂

记不清是我身边哪一个具体的人

肯定记着我生死故事里的章节

把祝福送给我一生,从此

每一缕玉光,普渡我胸前合十的人

5、我也有翡翠一坨

作者: 冷公子   现代

瑞丽满城翡翠

没有一坨属于我的

妻心有不甘

硬拉我去买一坨

十年侦查没白费

一眼看中

一口价一百块

电光石火中赌一把

石心像没有月亮的夜晚

缅甸老板告诉我

癣,是过份的帝王绿

我和妻窃喜

小心翼翼抱回家

将门紧锁

像带回全城的财富

   

                                    叶炎/文                                               

      1988年春晚,著名演员牛群、李立山的相声作品《巧立名目》幽默含蓄,印象深刻。这是一个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讽刺节目,将巧立名目、损公肥私现象揭露得鞭辟入里,痛快淋漓。在牛群的精彩演绎下,贯穿全剧的“领导,冒号”4个字的台词,逗坏了在场的所有观众。“领导,冒号”也随即成为一句经典台词,流行三十多年,直到今天还让人念念不忘。

      不可否认,在职场上,行政级别决定了资源和权力的配置方式。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说明级别是职场的明规则。现实生活中,谁是“领导,冒号”一定要搞清楚了,否则,闹出笑话不说,很可能还会给你带来麻烦滴。

        我刚当兵那阵子,部队还没实行军衔制,当官的都是四个口袋,也不知谁是冒号。

        那一年边境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局部战争,部队刚过边境,马路上步兵、炮兵、坦克兵、民兵、骡马、汽车全挤在一起,水泄不通,杂乱无序。我所在的炮兵前进指挥所在刘副团长的带领下乘吉普车也只能走走停停,象蜗牛一样。这不,刚走一小段,又被一胖军官挡路了。这个胖军官膀大腰圆,肥头大耳。我们副团长是个干瘪半老头子,见其横行挡道,官相十足,也不敢马虎大意,赶紧下车,跑步上前,立正,敬礼,“首长同志,我们到前沿有紧急任务,请你们把路让开!”胖军官用眼瞟了瞟副团长,粗声粗气的说:“格老子急啥子嘛,等老子把饭菜、干粮装上车再说!”副团长一听,原来胖军官虽然长了一身官相,但官阶并不高,只是个司务长,正排级,芝麻大的官儿,气不打一处来,想都没想,顺手就是一巴掌:“我是××军××师××团副团长,请立刻让路,否则我先枪毙了你!”胖军官一听,顿时傻了眼,妈呀,这么大的官,大好几级呢,面如土色,仓皇让路。

        有一年部队野营训练到了彝族山寨,政治处冯主任带着群众干事老刘和我到当地乡政府和老乡家中了解社情民情,这是部队的光荣传统。当时我提干不久,只是个政治处书记员,排级,主任是个副团级,老刘也是个老同志,正营级,但我们都穿着四个口袋。在老乡家,我主动给乡亲们介绍“领导,冒号”:“这是我们主任,这是刘干事,我是书记”。纯朴的主人把两个小马扎给主任和老刘坐,把唯一的一把藤椅让给我坐,我那敢坐,但老乡硬拉着我坐,嘴里还自言自语道:“这小伙年龄不大,都当书记了,还这么谦虚,真了不起,以后前途无量!”搞的我真是哭笑不得,主任、老刘也显得万般无奈。到了乡政府,正好乡干部都在开会,这回老刘主动介绍来意后,乡党委书记把主任和老刘撇开,和我聊了起来,问长问短,问寒问暖,十二分热情,还要我给乡干部们讲讲国际国内形势,作点指示什么的。我赶紧把主任往前推:“你们别误会了,这才是我们领导!”乡党委书记就是不信:“你以为我们不懂,虽然你年青,但你是书记,他只是个主任,书记比主任大,书记当然是领导嘛!我们乡里三岁娃都知道我这个书记在乡里是这个”,他树起大拇指。直到老刘出来解释,我才突破重围,没出更大的洋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18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