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习中对手臂的要求

太极拳练习中对手臂的要求,第1张

太极拳练习中对手臂的要求是沉肩垂肘,使肩、肘两个相关联的关节放松。

运动时,注意肩关节松沉,并有意识地向外引伸,使手臂有回旋的余地。太极拳的手臂一伸一屈都不可平出平入,直来直往,应把腕部和前臂的旋转动作确切地表现出来。

对手的动作要求是:凡是收掌动作,手掌应微微含蓄,但不可软化、飘浮。出掌要自然,手指要舒展。拳要松握,不要太用力。  

手和肩的动作是完整一致的。如果手过度向前引伸,就容易把臂伸直,达不到“沉肩垂肘”的要求,而过分地沉肩垂肘,忽略了手的向前引伸,又容易使臂部过于弯屈。

  总之,动作时,臂部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弧度,推掌、收掌动作都不要突然断劲,这样才能做到既有节分又能连绵不断,轻而不浮,沉面不僵,灵活自然。

在杨式太极拳中,称腰为“中盘”;胯为“下盘”;肩为“上盘”。“三盘”,以“中盘”为主宰,融为一体。 下盘(胯),也叫“底盘”。底盘要稳住,放平,放正。只有底盘稳住平正了,躯干才能中正直竖。就像石碑的底座一样,底座稳住平正了,石碑才能竖得正直稳当,不至歪斜倾倒。 太极拳在盘拳架时,底盘始终要稳、平、正。怎样才能做到稳、平、正呢?总体上讲,就是要遵循太极拳的要则理法,只有依照太极拳的规矩,才能成就太极拳的方圆。说得具体些,直接些,就是在“沉劲”时,要“开胸”“开背”(含胸拔背),肩要放松,肘要屈坠,并侧重“开背”,以气下,这时气就下沉丹田。“顶劲”时,也要开胸开背,肩要放松,肘要屈坠,并侧重“开胸”,以神提,顺项贯顶,虚灵之气形成,或者说,“虚灵顶劲”形成。这里说的顶劲,不单指头部,而是从胯(底盘)以上皆要神提,经腰而上,顺着脖颈,贯至头顶。顶劲时,沉劲不去;沉劲时,顶劲不失。上下有股对拔对拉劲势,使得躯干直竖中,出现一种空灵憩适伸筋拔骨般的舒展感觉。至于什么是在沉劲时侧重开背,顶劲时侧重开胸呢?这是由于人们在后天演变出一种拙力,就是这种拙力导致躯干形成病态——不同程度的凹胸凸背,随着年龄的增长,凹凸形状越来越大。开背,是在纠正凸背;开胸,是在纠正凹胸。背开胸开了,胸、背就都平正了,内气就能通顺了,这样,就能有效地增进躯干的直竖。躯干直竖了,也相应验证了底盘是稳、平、正的。底盘和躯干都稳、平、正了,“平送腰胯尾闾垂”才能成为可能。底盘稳、平、正了,两腿就会被带动得顺势灵便,气感充盈,“迈步如猫行”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脚底似“植地生根”的感觉也就出来了。 上盘(肩),要松沉。在盘拳架时,上盘始终要松沉、虚腋、与肘相随,与顶劲配合,与开胸、开背协作。 肩(上盘)要松沉,就须虚腋,不虚腋,双臂就会贴着躯干,僵硬劲去不掉,使得内气受阻。肩的放松,须与肘相随;肘的屈坠,可以加大肩松的程度,使之达到松沉境地。尤须注意的是,要与顶劲配合,与顶劲配合起来,才能体现出轻灵劲势,否则,就会导致“上盘神不顶,一身难轻灵”的毛病。这里,要特别留神,顶劲时,肩不能相随俱上(相随俱上是拙力,或叫生活习惯用力);相反,肩要松沉,肘要屈坠劲向底下,这样,有顶有沉、有上有下、对拔对拉,就出现一种伸展虚灵劲势。再就是与开胸开背协作好,因为,两臂与胸背相连,与开胸开臂协作好,可增大两臂的灵活性,增强两臂的气感。在与开胸开背协作、并侧重开背的同时,结合顶劲,“拔背”(一种劲道)的感觉,就明显地出来了。这些与肩直接相关的部位配合得越充分,肩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中盘(腰),系力源所在,四肢拳脚皆由这里带动。上行——腰(中盘)带肩(上盘),肩带肘,肘带腕,腕带手掌达于指尖;下行——腰带胯(下盘或底盘),胯带膝,膝带踝,踝带脚掌达于脚趾。可见,上、下盘皆由中盘带动,中盘在三盘中,居主宰地位。拳论喻腰为“ ”、为“车轴”,是很恰当的。士兵的作战行动,必须服从司令部的号令;车轮的转动,必须先有车轴转动的带动。可是,人的四肢拳脚动作,在后天背离了“力源”,养成自动、直动的不良习惯,已成积习,因此,短时间不易进入太极“力道”里去,这是要有思想准备的。在学习中,不可道听途说、不可自作聪明,要严格按照太极拳的要则理法锻炼,尤其要严格纳入被腰脊带动的状态。即四肢拳脚不可直接出动,不可自行其是,不可局部比划,不可乱动。并且,腰脊的带动必须本着太极拳腰脊的规范,而不是人们习惯上理解的那种腰的带动,如此,才能逐渐体现出太极轻、柔、绵、缠的劲道与腰的奥妙功能和独特感觉。“底盘无腰换,进退如拌蒜”,“顺项贯顶”起自腰,这是前辈们用经验来说明腰的作用。可以说,处处是腰,腰无处不在,所以,太极先师们指出:“命意源头在腰际(脊)”,“刻刻留心在腰间(脊)”。 谈到中盘,就自然联系到肘,因为,太极拳的所有动作,都是肘离中盘最近。二者密切相关,互相协作,是内里与外面、手臂与周身相合的关键之处,因此,要求肘要屈坠,意向中盘。中盘合乎要则理法了,行拳走式的纲就抓住了。 三盘在运作过程中,同时伴随着内气的运行。要说明这点,还须接着前面提到过的一句话往下谈,这句话是:“这时气就下沉丹田。”当丹田之气达到一定程度,就向外弥散——向下,经裆沿两腿内侧至涌泉,再由涌泉顺两腿外侧而上至胯;向后,即向丹田背后弥散,再及两旁,与由下而上之气会合,共同形成“胯气圈”。胯气圈之气上行至腰,形成“腰气圈”。腰气圈之气上行至肩,形成“肩气圈”。肩气圈之气再继续运行,弥散至两臂及双手。这样,“三盘气圈”都形成后,就“气遍全身不稍滞”了。 三盘及其相关部位的要则理法体现得越充分,运作就越得体,气感就越酣畅。这时,可以说就达到了练意、气、神的阶段了,盘起拳架来内里的意味就浓厚了,即便是外行人看了,也会有舒服的感觉,这与单纯地比划个拳架的所谓的太极拳完全是两码事儿。

简化太极拳的起势动作要点是两肩不能下沉,动作需要连贯自然。

太极拳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1、轻松柔和:太极拳的架势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

2、连贯均匀: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连贯一气的,看不出明显停顿的地方。

3、圆活自然:太极拳的动作要求上肢动作处带上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锻炼,有利于动作的圆活自然,体现出柔和的特点。

4、协调完整:太极拳运动中,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打太极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是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不要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显得呆滞脱节和支离破碎。

演练注意事项:

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沓,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是综合历代各家拳法,结合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吸取古典哲学和传统中医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圆活连贯、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拳术。原地简化太极拳是第一套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教学的必修套路,太极拳爱好者的必学套路。

-24式简化太极拳

空肩之说本不是太极拳的规范性描述,对于肩的要求,杨氏太极讲沉肩、孙氏要松肩缩肩(两个不同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统合上肢和躯干的运动,减少两者运动的整体不一致性,所谓空肩,运动视角上看是肩膀没有自主性的运动,其运动都是由躯干或者肢体远端带动,只起到传导两端力量的中介作用,由于肩部本身不作为整体驱动的力源和外部合力在身上的支点,又要无限减少传导过程中的阻抗,所以其锻炼意象为“空”,恰如虚空无所阻碍的效用。

反之,如果肩不空,主要是其发生了自主性的运动,则它不能匹配起躯干和肢端的动力传导和运动范围,导致手部从外部承重回身、身反馈应力回手时,肩部自主运动在中间产生截断、偏向的不良力学效应,最后导致动作失效。

24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老年人常练习太极拳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特别是陈式太极拳24式,由于其精简易学、易练易记,颇受国内老年人练习,而且广传国外,是影响力最大的太极拳套路。下面是我整理的24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欢迎来参考!

 练太极拳腰部姿势要正确。拳师要求做到“刻刻留心在腰间”“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腰似螺丝,腿如钻”做到松、垂、直,尽量减少腰椎向前弯的屈度,达到直腰的要求,腰部姿势大体就正确了。

 太极拳要求神情镇静,内外放松,用意不用力。练一套简化太极拳以四至七分钟为宜。太极拳的动作要求协调自然,练拳时好似春蚕吐丝,绵绵不断;象行云流水,相连无间,右左前后虚实变换。

 下面是陈式太极拳24式的动作手法介绍:

  一 起式:

 1、 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向前平视。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

 3、 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视前方。

 要点:心静体松,凝神静气 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前举,手高与肩平,手心向下。

 4、 屈蹲微按,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视前方。

 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屈,重心落于两腿中间,屈膝松腰,臀部可凸出,两臂下落

  二 左右野马分鬃

 1、 右转,右抱球收脚。2、左转体迈步,左弓步分掌。3、身体后坐左脚尖翘起向外撇,左抱球收脚 4、右转体迈步,右弓步分掌。5、身体后坐右脚尖翘起向外撇,右抱球收脚,左转体迈步,左弓步分掌

 详细:1、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手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下划弧放在右手上,手心向上,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左腿随之收到右腿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同时,左右手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3、 上体慢慢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再移至右腿上,同时左手翻转向下,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之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4、 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脚跟后蹬成右弓步;同时左右手分别慢慢地向左下、右上哪个防呢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放在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5、 与3同,但左右相反。

 6、 与4同,但左右相反。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两手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做弓步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慢慢踏实,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稍后蹬,使该腿与地面保持约四十五度角。前后脚的脚跟不要在一条线上,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身体的正前方纵轴,其两侧为横向,下同)应该为十至三十厘米。

  三 白鹤亮翅

 1、右跟步抱球 2、后坐转体 3、左虚步分掌

 详细介绍:1、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在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

 2、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同时两手慢慢地分别向右下、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头部右侧(偏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眼向前平视。

 要点:胸部不要挺出,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微屈,体重后移和右手上提要协调一致。

  四 左右搂膝拗步

 1、右转收脚,右手从体前下落,由下向后上方划弧至右肩部外侧,臂微屈,手与耳同高,手心向上;左手由左下向上,向右下方划弧至右胸前,手心向下。同时上体微向左再向右转。眼看右手。

 2、左迈步屈肘,左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前(偏左30)迈出成弓步。同时右手屈回由耳侧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左手向下由左膝前搂过落于左胯旁。眼看右手手指。

 3、后坐翘脚,左转收脚,右迈步屈肘,右弓步搂推:上体慢慢后坐,中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随即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重心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左手向外翻掌由左后向上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转体向上向左下划弧落于左肩前,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4、与2同但左右相反。

 5、与3同但左右相反。

 6、与2同。

 要点:手推出后,身体不可前俯后仰,要松腰松胯。推掌时须沉肩垂肘,坐腕舒掌并须与松腰、弓腿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一般不少于三十厘米。

  五 手弹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下向上举,高与鼻尖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臂肘部里侧。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落实。体重后移和左手上起要协调一致。

  六 左右倒卷肱

 1、 右手翻掌(手心向下)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之翻掌向上,左脚尖落地,眼随着向右手转体看左手。

 2、 右臂屈肘回收,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手回收经左肋外侧向后上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之再翻掌向上。同时左脚轻轻提起向左后侧方退一步,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踏实,重心在左腿上,成后虚步。眼随转体左看,再转体看右手。

 3、 与2同,但左右相反。

 4、 与2同。

 5、 与2同,但左右相反。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手也不可直向回抽,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与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尖先着地,再慢慢踏实,同时前脚扭正,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同一条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向左右看(约转九十度),然后再转看前手。

  七 左揽雀尾

 1、身体慢慢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经腹前划弧至右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脚收回靠拢右腿,左脚尖点地。

 2、 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微向左转,右脚跟向后蹬,脚尖微向里扣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绷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臂外侧和手背向左侧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眼看左前臂。

 要点:推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分手与松腰、弓腰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3、 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之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腕下方;然后两手下捋,上体稍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前向后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手手心向后平屈于胸前,同时重心移至右腿上。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4、 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收回,右手附于左手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手心向后,右手心向前,左前臂要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变成左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出,上体要正直,动作要与松腰、弓步相一致。

 5、 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与左手齐,手心向下;左手翻掌向下,两手向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两手屈肘回收至胸前,手向前下方。眼向前平视。

 6、 上式不停,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手腕部高与肩平,同时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视前方。

  八 右揽雀尾

 1、 上体后坐并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上平行划弧至右侧,然后有右下经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手翻转向下平屈胸前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向左靠拢,右脚尖点地。

 2、 与左揽雀尾2同,把左变右即可。

 3、 与左揽雀尾3同,把左变右即可。

 4、 与左揽雀尾4同,把左变右即可。

 5、 与左揽雀尾5同,把左变右即可。

 要点:均与左揽雀尾相同,但左右相反。

  九 单鞭

 1、 上体后坐,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于左侧,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左手心向左,右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2、 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至右侧方时变钩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后。眼看左手。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正直,松腰。右臂肘部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推时,要随转随推,不要翻掌太快。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十 左云手

 1、 重心移至右腿上,身渐向右转,左脚里扣,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变掌,手心向后。眼看左手。

 2、 身体慢慢左移。左手由面前向左侧运转,,手心渐渐转向左方;右手由右下腹前向左上划弧至左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脚靠近左脚,成小开立步(两脚距离十至二十厘米)。眼看右手。

 3、 右手继续向右侧运转,左手经腹前向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斜向后;同时右手翻转手心向右,左腿向左横跨一步。眼看左手。

 4、 与2同。

 5、 与3同。

 6、 与2同。

 要点: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松腰、松胯,避免忽高忽低。两腿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速度要缓慢均匀。下肢移动时重心要稳定。眼的视线岁左右手而移动。

  十一 单鞭

 1、 右手继续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钩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后。眼看左手。

 2、 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左掌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要点:与前单鞭式相同。

 第五组

  十二 高探马

 1、 右脚跟进半步,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右钩手变掌,两手心翻转向上,两肘微屈,同时身体微向右转,左脚跟渐渐离地,成作虚步。眼看左手。

 上体微微左转,右掌经耳旁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同高;左手收至左侧腰前,手心向上,同时左脚微向前移,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双肩要下沉,右肘微下垂。

  十三 右蹬脚

 1、 左手手心向上,前伸至右手手腕背面,两手相互交叉。随即两手分开自两侧向下划弧,手心斜向下;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方进步成左弓步。

 2、 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同时右脚向左脚靠拢,脚尖点地。眼平视右方。

 3、 两臂左右分开平举,手心均向外,同时右脚提起向右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右手。

 要点:身体要平稳。两手分开时,腕部与肩齐平。左腿微屈,蹬脚时脚尖回勾,劲使在脚跟,分手和蹬脚须协调一致。右臂和右腿上下相对。

  十四 双峰贯耳

 1、右腿收回,膝盖提起,左手由后上向前下落,右手心也翻转向上,两手同时向下划弧分落于右膝盖两侧,手心均向上。

 2、 右腿向右前方落下变成右弓步,同时两手下垂,慢慢变拳,分别从两侧向上向前划弧至脸前成钳形状,拳眼都斜向后(两拳中间距离约十至二十厘米)。眼看右手。

 要点:头颈直立,松腰,两拳松握,沉肩垂肘,两臂均保持弧形。

  十五 转身左蹬脚

 1、 重心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上体向左转,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 重心再移至右腿上,左脚靠近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视左方。

 3、 两臂左右分开平举,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脚提起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第六组

  十六 左下势独立

 1、 左腿收回平屈,右手变成钩手,然后左掌向上,向后划弧落下,立于右肩前,眼看右手。

 2、 右腿慢慢屈膝下蹲,左腿向左侧(偏后)伸出,成左仆步,左手下落左下经左腿内侧穿出。眼看左手。

 要点:右腿全蹲时,右脚尖微向外撇,左腿伸直,左脚尖须向里扣,脚掌全部着地,左脚尖与右脚跟在一条线上,上体不可过于前倾。

 3、 以左脚跟为轴,脚尖向外扭直(略外撇),随着右脚后蹬,左腿前弓,右脚尖里扣,上体微向左转并向前起身,同时左臂继续向前伸出(立掌)。眼看左手。

 4、 右腿慢慢提起平屈(成独立式),同时右钩手下落变成掌,并由后下方顺右腿外侧向前摆出,屈臂立于左腿上方,肘与膝相对,手心向左;左手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要正直,独立的腿微屈,右腿提起时脚尖自然下垂。

  十七 右下势独立

 1、 右腿下落于左腿前,脚尖点地,然后以左脚掌为轴向左转体,左脚微向外撇。同时左手向后平举变成钩手,右掌随着转体向左侧划弧,立于左肩前。眼看左手。

 2、 与2同。将左变右。

 3、 与3同。将左变右。

 要点:右脚尖触地后必须稍微提起,然后再向下仆腿,其他均与“左下式独立”相同,但左右相反。

 第七组

  十八 左右穿梭

 1、 身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前落地,脚尖外撇,右脚跟离地成半盘坐式,同时两手在前成抱球状(左上右下)然后右腿向左腿内侧靠拢,脚尖点地。眼看左前臂。

 2、 右腿向右前方迈出成右弓步,同时右手由前向上举并翻掌停在右额前,手心斜向上;左手先向左下再经体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3、 身体重心略向后移,右脚尖稍向外撇,随即体重再移至右腿上,左脚跟进,附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在右胸前成抱球状(右上左下)。眼看右手。

 4、 与2同,但左右相反。

 要点:推出后,上体不可前俯。手向上举时,防止引肩上耸。前推时,上举的手和前推的手的速度要与腰腿前弓上下协调一致。做弓步时,两脚跟的横向距离以不小于三十厘米为宜。

  十九 海底针

 右腿向前跟进半步,左腿稍向前移,脚尖点地,变成左虚步。同时身体稍向右转,右手下落经体前向后、向上提抽,并由右耳旁斜向前方插出,指尖向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右转,再向左转,上体不可太前倾,避免低头翻臀部外凸,左腿要微屈。。

  二十 闪通臂

 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掌心向上翻转,右臂平屈于头上方,拇指朝下;左手上起向前平推,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自然正直,松腰、松垮,左臂不要伸直,背部肌肉要伸展开。推掌和弓腿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八组

  二十一 转身搬拦锤

 1、 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身体向右后转,然后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同时右手随着转体而向右向下(变拳)经腹前划弧至左肘旁,掌心上举于头前方。掌心斜向上。眼看前方。

 2、 向右转体,右拳经胸前翻转撇出,拳心向上,左手落于左胯旁,同时右脚收回后再向前迈出,脚尖外撇。眼看右拳。

 3、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腿向前迈出一步。左手上起经左侧向前平行划弧拦出,掌心向前下方,同时右拳收到右腰旁,掌心向下。眼看左手。

 4、 左腿前弓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手附于右前臂里侧。眼看右拳。

 要点:右臂不要握得太紧,前臂要慢慢内旋后收,然后再外旋停于右腰旁,拳心向上。在向前打出时,右肩随拳向前引伸,沉肩垂肘,右臂要微屈。

  二十二 如封似闭

 1、 左手由右腕下向前伸出,右拳变掌,两手心向上并慢慢回收;同时身体后坐,左脚尖翅起,重心移至右腿上。眼看前方。

 2、 两手在胸前翻掌,向前推出,腕部与肩平,手心向前;同时左腿前弓变左弓步。眼看前方。

 要点:身体后坐时,避免后仰,臀部不要突出,两臂随身体回收时,肩、肘部略向外松开,不要直着回抽。两手宽度不要超过两肩。

  二十三 十字手

 1、 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里扣,向右转体。右手随着转体动作向右平划弧,与左手成两臂侧平举,肘部下垂;同时右脚尖随着转体稍向外撇,成右弓步。眼看右手。

 2、 身体重心慢慢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然后右脚向左收回与左脚成开立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同时两手向下经腹前向上划弧交叉于胸前,右手在外,手心均向后,成十字手。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分开和合抱时上体不要前俯,站起后,身体自然正直,头要微向上顶,下颏(ke)稍向后收。两臂保持半圆环抱于胸前。沉肩垂肘,须圆满舒适。

  二十四 收势

 两手向外翻掌,手心向下,慢慢下落于两胯外侧。眼看前方。

 要点:两手左右分开下落时,全身要注意放松。同时气也徐徐向下沉(呼气略加长)。呼吸平稳后,把左脚收到右脚旁再走动休息。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460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