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壶烧醋会裂开么

瓷壶烧醋会裂开么,第1张

不会裂开。

不会裂开,因为瓷壶是陶土高温烧制的所以不怕烧。

瓷壶是陶瓷制作的壶。壶是用以盛放液体的容器的统称。最初的陶壶型无定制,大约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1977年河南密县莪沟出土的一只红陶双耳环底壶是用红褐粘土盘筑成型后再经过火烧成,小口、高颈、圆腹,肩部有对称横耳供穿绳。

:汉川市-著名景点  汉川汈汊湖旅游风景区

  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汉水之滨,汉川市西13公里,距武汉市63公里,距孝感市59公里。该湖是我国第一个封闭式湖泊,素有“江汉明珠”之称。该湖长16公里, 宽6公里,水面约14万亩。

   汈汊湖 汈汊湖是湖北省十大湖泊之一,清人曾希天曾赋诗盛赞:“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汉川汈汊湖养殖基地位于汉川市境内,汈汊湖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9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唯一的淡水水域渔业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1997年列为全国水产品产业化示范区。汈汊湖水域辽阔,蕴藏有丰富的水生资源。水生动物中有各种淡水鱼类和野禽类,如龟、鳖、虾、蟹、螺、蚌、野鸭等,水生植物中有莲、藕、芡实、菱角、茭白、蒿草、蒲草等,这些动植物有的是营养丰富的食品,有的是优质的轻材料,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1996年,汈汊湖依托湖区丰富的水资源,定位于生态观光、鱼类观赏、休闲旅游及民俗风情的开发思路,成立汈汊湖绿色生态旅游公司。改造后的风景区一时荷花连片、廊亭水榭,芦荷伴微风起舞,湖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景区现建有仿古门楼、湖心酒楼各一座、300米九曲长廊、湖心竹楼四座、假山一座,垂钓包厢10个,游船50条,停车场两处,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年营业额达480万元。

  汉川仙女山的传说 [ 汉 川 名 胜]

  仙女山、座落在汉川县城西南。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顷,但它有着

  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

  仙女山原名采芝山相传很早以前,住在山麓马家湾有一姓卞的人家,父子相依为命,靠种菜,

  砍柴为生儿子辅华为人忠厚,孝敬老父,深受乡邻喜欢因家境贫寒,二十好几尚未成家,老父为这

  事着急

  有一年春天,辅华种了满园丝瓜、日夜精心培育、不料只活了一颗瓜秧,第一年只长藤叶,

  第二年只开了一朵花,第三年才结了一条五尺长的大丝瓜。这丝瓜晚上还能放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老人

  怕不吉利,总想把它摘掉,辅华却舍不得去摘。

  一天湾里来了一个云游道人,到瓜园边不住声地唱道:“好地气,好地气!”父子俩

  闻声赶出门去来,再三询问。道人才说:“中秋节夜子时,可将此瓜放到山上那一仗见方的

  洞口就会见分晓,切记!切记!”说完人就不见了。父子二人很惊奇,明白是神仙下界点化,

  就把道人的话牢记心里。

  中秋节夜,辅华于子时前往山上,一连绕山走了三圈,未见有洞。正犹豫间,突见前面

  金光一闪,现出了一个大洞,辅华赶到洞口将丝瓜放进洞里。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洞口出现

  一道台阶直通洞底。辅华顺着石阶步入洞底,见洞内有一石床、床上坐着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

  她见辅华就叫道:“这位大哥,快救我出洞!”辅华问:“大姐是那家闺秀?因何被关在洞中?”姑娘

  含羞地答:“我家住在蓬莱,姓杜名媪,因与大哥有一段姻缘,便偷偷离开瑶池,

  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将我压在这山内。太白金星为了成全你我,就命地藏王将开山钥匙化作

  丝瓜,让你开洞救我。”辅华一听,急忙扶着仙女出了洞。一声巨响,洞门又关了。

  第二天,仙女和辅华结婚了,杜媪教村里的姑娘织布裁衣,为病人采药治病,乡亲们没有

  哪一个不喜欢她的。

  一年以后,王母娘娘发现杜媪私自与辅华成婚,恼羞成怒,便派天兵天将将杜媪拿回天庭

  问罪,重新将她压进采芝山底。

  乡亲们思念杜媪,为了感谢她的功德,将“采芝山”改名为“仙女山”。

  ●城隍台遗址

  城隍台遗址位于刘家隔西北一公里处,长1000米,宽800米。其文化内含为五代至元朝的遗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砖石瓦砾,整齐的街道,被烧过的红土。1969年开挖汉北河时,在其遗址挖出几口木井、砖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钱币、银块、剑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磁片、绿磁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龙门山

  龙门山遗址位于南河乡南河渡之西,与乌龟山毗邻,高约80米,系石灰岩层小山,其山西南坡陡临水,东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该地系一古代集镇,由于地理变迁而淹没,现为一自然村落。该遗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丰富,有红烧土、人骨、兽骨。陶片较多,以红陶夹砂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为细绳纹。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发现,从采集的标本分析,属乌龟山遗址同时期文化类型。

  ●神灵台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该遗址从197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同时还出土了唐宋时代的釉陶罐、高领瓷壶,上述釉陶可能为这一时期的墓内随葬品。

  ●乌龟山

  乌龟山遗址位于汉川市境的南河乡,有座形如乌龟的小山。乌龟山为石灰岩石层的小山,高约50米,古代三面临水,适于人群栖住。1972年冬,当地群众在采石时,发现双孔石铲1件、方纳马象牙化石1枚以及剑齿虎牙和肿骨麓角化石等。1973年,湖北省考古队在此调查发掘发现了古文化层。第一层厚一米左右,出土有素面陶纺轮的灰陶片,陶鬲残片多为附加堆纹、绳文等,此外还有铜鱼针以及铜器残片。第二层厚一米,出土红陶较多,多为绳纹,手制,并出土了石斧、石锛、石铲、烧红土、隔鬲足等计50余件。根据以上器物的特征,第一层为西周时期的文化层,第二层为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石器距今约4000余年,化石距今约10万年之久,属更新世时。1973年,汉川县人民政府将乌龟山公布为汉川文物保护单位。

茶壶有很多种,陶的、瓷的、金的、铁的、铜的、锡的……这里我们只把焦距对在「宜兴紫砂壶」上头。 一般说来,宜兴紫砂壶的选择标准可从下述的四个角度来逐一过滤。 实用第一 茶壶的天职就是要能拿来泡茶,这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换言之,选择茶壶时便不应违背「实用」的基本原则。一把实用的贴心好壶至少应具备下列几点﹕ 容量大小需合己用。茶壶容量大小差距甚多,大者容水数升,小者仅纳一杯之量。同样的,有的人交游广泛,天天高朋满座,一周泡掉三斤茶,此时如果选用朱泥小壶来泡,那光是来回地倾茶注水便够他手忙脚乱,满头大汗了。反之,若三两好友促膝品茗,偏偏选用容水近升的大汉方壶,那岂不强迫人人非要牛饮一番不可,果真如此,那保证不出三个月,你的朋友会三个变两个,两个变孤支,到头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份了! 口盖设计合理,茶叶进出方便。国人爱喝的鸟龙茶系,在冲泡前呈干燥紧缩状态,借着茶则置入壶中并不太难,但经热水冲泡数巡之后,叶片逐一伸展膨胀开来,会将整个壶身塞得饱饱紧紧的(尤其置茶量过多时),此时如果壶口太小或设计不当时,就得费一番工夫才能将茶渣掏出。若一时疏忽,未清除干净,甚易在壶身内壁形成茶垢,甚至发霉,这就有碍健康了。 重心要稳,端拿要顺手。有些茶壶端拿之际十分沉重,这如果不是壶把设计不当,不符合人体功学,便是壶壁过厚(用土太多)。新手买壶时,不妨先在壶内盛装四分之三的水,单手提起,临摹倒水姿势。此举,一则试其量感是否过重。二则可趁此感觉执壶间,手指与壶把的施力位置是否舒适。端拿是否顺手相当重要,否则不但累了自己,更容易发生失手破壶的惨剧,不可不慎。况且,勉力为之,不免手上青筋暴露,脸上龇牙咧嘴,让客人未尝其甘,先见其苦,果真有够失礼。 出水要顺畅,断水要果快。此点是大部分茶壶不易顾及的。好壶出水刚劲有力,弧线流畅,水束圆润不打麻花。断水时,即倾即止,简洁俐落,不流口水,并且倾壶之后,壶内不留残水。 工艺技巧 紫砂壶艺向以其高度精巧的工艺性著称于世,几乎所有好的砂壶都是手工成型的,即使是为求其产量与规格化而采用的挡坯成型法,其手工修整的工序仍相当繁琐,所以工艺水平的高低自是评断砂壶好坏的重要条件。砂壶的工艺要求,基本上有下述几项﹕ 嘴、钮、把,三点成一线。这点是诸多藏家所特意注重的,尤其是水平壶、西施壶等基本壶式更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甚至包含名家壶在内,仍有许许多多的砂壶嘴歪把斜。另外,上把与下把不在同一垂直线上的亦相当常见。当然,这样的砂壶一样能泡能养,只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大中至正」、「允执厥中」,所以除非是特意设计的砂壶,不然仍应慎重审视为宜。 口盖要严紧密合。圆壶要能旋转滑顺无碍,方壶要求面面接缝平直不变形,筋纹器更要达到面面俱到的「通转」地步。除了以上的目视、手试外,我们尚可在壶身盛水后,举壶作注水状,以食指压紧气孔,若能达到即压即停且滴水不漏,就表示壶盖与壶身的密合度甚高,与外界空气接触极少。部分技术特佳的陶手还能达到将壶嘴塞住时,手捏壶钮可将全壶擎起的境地。 壶身线面修饰平整、内壁收拾俐落,落款明确端正。通常,一件砂壶的做工良窳,我们可从外观上审视陶手是否有用心将壶身线条、转折、棱线修饰漂亮规整来作判断。还有,此壶的落款是否大小得宜、位置适中、深浅合度,亦是重要参考。此外,最易遭受忽略的是,壶身内壁流嘴的接囗、块面的接缝是否遗有施工泥屑,内壁、内底是否收拾匀当……这些小细节都足以看出作者的制作态度是否严谨、审慎。 胎土要求纯正,火度要求适当。有些砂壶乍看之下油光灿然,未养先亮﹔有的则是贼光浮动,色相诡异,这些征兆都显示着此壶的土胎不纯或是作者配土太差。至于砂壶的烧结火候是否恰当?则需要经验的累积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一般可用壶盖(请切勿用盖沿,那是全器最脆弱的地方)轻轻敲击壶身(务请注意,莫伤壶表),若呈铿锵含韵之声,代表火度适中﹔若呈混沌低郁之声、代表火度稍嫌不足﹔反之,若呈高尖干脆之声,则表过火,壶身已呈瓷化。 切忌冲动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变化多端,但美感的标准则依各人的审美涵养而有所不同。你爱花货的精工细描,我爱光货的简单大方,谁也不用委曲谁、所以砂壶的造型孰优孰劣是不能一概而论的。真正重要的是、无论如何,买壶千万不要光为了作者的名气或别人的强力鼓吹而冲动下单,否则日后极易后悔。因为泡茶赏壶之际是人类最冷静、最客观的时候,这时手中的砂壶势必会遭受到自己最严苛的挑剔,这也就是为什么茶壶就像女人的恋衣情结一样──永远少一把。 尽管每个人的审美涵养有所不同,但初入此道的朋友仍可依循下述两点略作参考﹕几何造型的砂壶,该圆的就要圆,该方的就要方,线条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千万不要选择口盖歪曲变形、嘴歪把斜者,因为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全器力度。此外,全器各配件大小需与壶身相衬,大而无当固然不宜,小鼻小眼睛的更应避免。 自然造型的砂壶,该写实的就要写实,该写意的就要写意。由于花货的捏塑较多,所以应细心体察全器是否气势连贯,浑然一体而无生硬之感,亦应注意壶身与捏塑的接触点有无微细裂缝,以免日后断裂。 价格合理 经过前述的一番挑肥捡瘦,最后的一个问题便是「壶价几何?」事实上,近十余年来,紫砂壶的涨势咄咄逼人,屡创新高,流风所及,似乎千元以下的壶泡出来的茶不堪入喉般。尤有甚者,壶价动辄十万、百万,果真应验了古书所载的「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时大彬、陈鸣远若地下有知,当恨生不逢时也! 总而言之,当我们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壶,以及店老板的如簧之舌时,切切要分清楚「选择一把别人公认的好壶」和「选择一把贴心好壶」之间的差异。因为惟有「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好壶,若硬是要随波逐流,附庸风雅,可就失却了茶艺怡情养性的那份闲适之美了。 如何用新壶 整修内部 通常中档以下的紫砂壶多半会有一些不算瑕疵的小毛病,大多可以自行排除。例如气孔若被泥屑堵塞住,易影响出水的顺畅,可以钢针或尖钻小心将其剔除﹔又如壶身内壁或流孔接续处若残存泥屑,则易卡住较小的茶叶片,形成藏污纳垢的死角,此时可用小钢锉及砂纸,细加修整磨拭,以免造成日后使用的困扰。 去蜡醒壶 事前的暖身运动做好了之后,便可举行爱壶的下水典礼了。这道手续的目的有三﹕其一是因新壶在出厂、装运、展示过程中,常会附着一些泥砂、尘土、包装屑(尤其是花货)﹔另外,有些茶壶里面仍留存着白色的铝粉(此为隔离用的耐火物,入窑烧坯前先撒布于壶盖内沿,可避免壶盖与壶身烧结在一起分不开),以上这些异物均应于事前加以清除。其二,新壶出窑后,未识茶味,火气、土气仍重,若不先行去除,将有碍茶汤的品评。其三,上游业者常会在初出炉的砂壶表面打上—层蜡油,以增加光泽,美化卖相。这层油性异物不但堵塞了壶表的毛细孔,更形成一层保护膜,不受茶水,如未予去除,则养壶势必徒劳无功! 水煮刷拭 茶壶的下水典礼有两种仪式,读者可依个人状况自行采用。 水煮法取一干净无杂味的锅子,将壶盖与壶身分开置于锅底,徐注清水使高过壶身,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此步骤应注意壶身和水应同步升温加热,切勿像某些书上所载,将壶身骤然置入沸水中,来个「三温暖」﹔否则,虽说紫砂壶冷热急变化佳,但如此折腾爱壶,万一它老兄来个「开口笑」那就后悔莫及了。(一般会「笑」的,多是早已有暗伤)待水沸腾之后,取一把廉价的茶叶(通常采用较耐煮的重焙火茶叶)投入熬煮,数分钟后捞起茶渣,砂壶和茶汤则继续以小火慢炖。俟二、三十分钟后,以竹筷小心将茶壶起锅,净置退温(匆冲冷水)。最后再以清水冲洗壶身内外,除尽残留的茶渣,即可正式启用。这种水煮法的主要功能除了去蜡醒壶外,亦可让壶身的气孔结构,藉热胀冷缩而释放出所含的土味及杂质,若施行得宜,将有助于日后泡茶养壶。 刷拭法这是较为简便的方法,先以温水暖壶后,再改注沸水盛满壶内,并用热水浇淋壶身表面,使全壶保持高温状态。再持软毛牙刷沾上牙膏,将全壶内外彻底刷上几遍后,以热水冲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蜡质。刷拭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动鼎动灶」,缺点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彻底。此外,某些品牌的牙膏(尤其是强调去污力特强的)含有较高成份的研磨剂,对胎身较细腻的砂壶(如朱泥、绿泥)恐易产生刮痕,不妨改用洗碗精替代。 洗心革面 前面所述的下水典礼,均以新壶为对象,若是手中的是二手壶、老壶、旧壶、出土壶,那处理上需较为谨慎,因为谁也不晓得此壶的前任主人是何方神圣。 出土壶固然需大清特清﹔老壶、旧壶亦然,因为大陆某些地区喝茶是不用茶杯,直接以口含壶嘴牛饮的,还有些人家习惯用茶壶装酱油、煤油等物,甚至某些文物贩子喜用墨汁、鞋油、盐酸将紫砂壶刷染作旧。即便是得自友朋的二手壶亦应重新处理干净,从头泡养起,因为「好壶不事二茶」,常泡普洱的壶若突然改冲乌龙,茶汤必然不纯,有碍品评。 紫砂旧壶的「洗心革面」通常不采水煮法,因为旧壶或许隐含有龟裂、修补的暗伤,较不宜用此「猛药」。通常的作法是,先取一干净的锅盆,将温热过的旧壶置入,徐注热水使其淹过壶身,再混入10㏄左右的漂白水,如此静置一小时后取出,再似前述的刷拭法,将此壶内外刷净,此时便可重现卢山真面目。需特别注意的是,漂白水对人体有害,且其渗透力甚强,需于事后充分洗净,方宜泡茶。 如何养好壶 宜兴紫砂壶由于胎质甚佳,且成型技法独到(尤其是「明针」工夫),所以只要泡养一段时日,便可自发暗然之光,备受世人喜爱。这种透过茶水泡养,使壶表产生温润之感的过程,即一般俗称的「养壶」。当然,泡茶并非一定得要「养壶」,在大陆许多地区的饮茶习惯中,其实是甚少有此等闲适雅趣的。而「养壶」亦不特定非宜兴紫砂壶不可,其它像大陆东南沿海的汕头壶、台湾手拉坯壶、石壶等,只要是器身表面不过于粗糙,基本上都可达到一定的效果,至于瓷壶、釉壶、铁壶、锡壶等「非主流派」当然就不宜此举了。 养壶养性 人器互动 「养壶」是茶事过程中的雅趣之举,其目的虽在于「器」,但真正的主角仍是「人」。「养壶即养性」,壶之为物,虽无情无感,但透过泡养摩娑的过程,茶壶以其器面的日渐温润来回报主人对它的恩泽,亦未尝不是一种人与器的情感互动!「养壶」之所以曰「养」,而不称「喂壶」、「盘壶」、「淋壶」,正是因其「怡情养性」的特质也! 我们若能体会这层道理,在面对「养壶」一事时,便不会出现像以下这些光怪陆离,令人啼笑皆非的「养壶偏方」,例如有人主张将茶壶放入油锅中油炸或以肥猪排炖煮数日,甚至将茶壶塞入肥鹅腹中蒸煮一番,较保守的则主张应常用脸、鼻摩拭壶身,好象「盘玉」—般,使其纳油。凡此种种匪夷所思的怪招,无非是想用速成的方式,让壶身显露出润亮的光泽,只是用这些方式所「熬」出来的壶,虽然表面油光浮动十分唬人,但泡出来的只怕不是茶汤,而是「排骨汤」或「油汤」,这种「加味茶」当然令人难以下咽。 总之,泡茶之道旨在怡情养性,所以养壶的方式亦应符合此一精神,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如此养成的壶不但温润可亲,也才符合卫生之道。 如法炮制 乐趣无穷 目前坊间有许多种不同的养壶方法,亦有专业的「养壶船」、「养壶刷」配合使用,甚至还有业者推出「代客养壶」的业务,为忙碌的爱壶人或「后宫佳丽三千」的收藏家提供售后服务。 以下,我们兹将较常见的养壶步骤,简述如下﹕ 先用沸水将壶身内外淋烫一下,如此既可净壶去霉,亦可暖壶醒味。 若使用茶船,注意应将壶身略微垫高,使其圈足高过水面,以免壶身留下水线或不均匀的色泽。 将第一泡的温润泡茶汤盛置茶海中备用,待冲第二泡时再用此茶汤浇淋壶身外表,如此反复施行至全程结束。 由于紫砂壶身具较高的气孔率,遇热时,因热胀冷缩的关系,气孔相对扩大。此时可用棉质布巾趁机擦拭壶身,让茶油顺势渗入壶壁细孔中,日久便可累积出光泽。 每泡茶冲至无味后,应将茶渣去净,用热水将壶内壶外涮洗一次,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将壶盖取下,以利风干。否则,因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较严谨,任令其密封阴干,亦不卫生。 有些壶友趁壶身高热时,以沾有茶汤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于此时器表温度甚高,湿巾所含茶汤一拭随即挥发,留下可使壶身润泽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养壶的成效。亦有人先冲出一泡较浓的茶汤当「墨汁」,再以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布于壶身,藉以提高其接触茶汤的时间与频率。 内外兼修 不事二茶 养壶不只是养外表,壶身内壁亦应一并调养,方能收内外兼修之功。养壶的「内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乌龙,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无个性可言。 通常开始养壶的动作后,最好避免再用洗碗精之类的化学品去清洗,以免产生异味或刷去光泽。除非您打算全面洗净,重头养起,否则壶身若有脏污,不妨以干布拂净,或用软毛笔沾茶汤清洗之。 此外,紫砂壶造型变化多端,有些如花货、筋纹器较容易产生茶渍死角、可用软毛牙刷勤加清理。另外、壶底较不易接触到茶汤、壶把常含有手上的油脂,易排斥茶汤﹔还有,会「流口水」的壶嘴下沿应刻意擦拭,诸如此类小细节,皆赖壶主用心照顾。 养壶守则 卫生第一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具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因台湾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易孳生其间,若就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擅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是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想要养好一把紫砂壶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各位紫砂新朋友们不妨参照上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细心地如法炮制,即可养成一把人见人爱的好壶。养好的壶摆置架上,温润的光泽便像是自已的心血结晶,那份成就感可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紫砂壶的优点 中国是个茶的民族,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之深融百姓生活由此可见一斑。近数十年来,泡茶之风在台湾十分盛行,所用茶具的材质也琳琅满目,甚为可观,诸如陶壶、瓷壶、铁壶、锡壶、铝壶、石壶、玉壶等等,其中,当然又以「主流派」的宜兴紫砂茶壶最受到世人的欢迎。 紫砂茶壶神格化 早年,由于两岸尚未开放交流,宜兴紫砂壶大多靠走私的管道进入台湾,由于得来不易,于是紫砂壶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商人「老王卖瓜」以及消费者的「甜柠檬」心理作遂下,紫砂壶的优点被夸大渲染,好象泡出来的茶就如琼浆玉液一般,人间难得几回尝。 在江南一带,甚至还传说着如此一段离谱的故事﹕有位泥水匠在盖房子时,将一把紫砂壶遗忘在天花板里。数年后再度翻修房屋时才又发觉,而当年壶中所泡的茶水仍然香甜如故。当然像这种「惊异传奇」除非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冰原或许还有可能,否则对于讲究卫生,重视口感的台湾人而言,上午喝剩的茶水,到了下午顶多是拿来养养壶,那有人还把它往肚里倒? 古今称颂的宜茶性 宜兴紫砂壶的「宜茶性」是自古就受到肯定的。特别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后,文人雅士用紫砂壶饮茶更蔚为风尚。明季李渔曾曰﹕「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曰﹕「壶必言宜兴陶,较茶(评茶)必用宜壶」。 到了清初周高起所着的《阳羡茗壶系》更明白地指出﹕「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瓮,而尚宜兴陶」,可见早在明代,世人便已公认宜兴紫砂陶壶是最理想的茶具了。 今日的台湾可说是全世界品茗风气最炽盛的地区。在此地,人们泡茶使用的茶具仍以陶壶为大宗,瓷壶、石壶为次。常见的陶壶又包括了紫砂壶(紫砂、朱泥、段泥、绿泥……)、台湾现代壶、手拉坯壶(台湾土、进口土)、大陆手拉坯壶(如汕头壶)及灌浆壶等等,不一而足。在这么多种材质中,或许有超过七成以上的饮茶人口会认同﹕紫砂壶的宜茶性应为众家之冠,而历来不少科学试验亦支持此一说法。然而茶事毕竟不是冰冷理性的科学实验,它还牵涉到许多复杂的心理因素与感情投射。所以时至今日,我们只能说紫砂壶的确具有优良的宜茶性,至于它是否为「第一名」,或许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独领风骚 其来有自 真正令爱茶人士感到兴趣的是﹕紫砂壶到底具备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自明迄今,不论朝代更迭或是社会变异,它都能在这个嗜茶的民族中,独领风骚? 关于这个课题,我们不妨试着从实用层面与艺术层面来加以解释一番,一般说来,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大致具有下列几项优点: 「宜兴茗壶,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又「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上述为古人总结的心得,易言之,以紫砂壶来泡茶,只要充分掌握茶性与水温,当可泡出「聚香含淑」、「香不涣散」的好茶,比起其它材质茶壶,其茶味愈发醇郁芳香。(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见《紫玉金砂》杂志第六期的「浅谈日用紫砂陶的实用功能」,当有更科学化的解释。) 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茶汁不易霉馊变质,且不易起腻苔,所以清洗容易,不费周章。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暑月不馊」,即夏日隔夜亦不馊,这在台湾亦是事实,但若将「暑月」强解为「数月」则显然夸大不实,相信亦是早期「紫砂壶神格化」的谬论来源之—。虽然就茶道而言,理应「旋沦旋啜」、「宜倾竭即涤去停渣」,即随泡随饮,事毕即清除茶渣,但现代人生活繁忙,将茶渣留于壶中数日亦是常事。对此,清人吴骞记载了他的洗壶妙方﹕「壶宿杂气,满贮沸汤,倾,即没冷水中,亦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读者不妨一试。 紫砂陶是一种介于陶和瓷之间,属于半烧结的精细器,具有持殊的双气孔结构,透气性极佳且不渗漏。由于这种特性,所以它能吸收茶汁,壶经久用,自然能于内壁累积出「茶锈(茶山)」,此时即使不置茶,叶,单以沸水冲入亦能泡出淡淡的茶香来。(也由此可知「一壶不事二茶」的原因)。 紫砂茶具使用越久,不但壶身光泽越加光润,而且据《阳羡茗壶系》载﹕「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暗然之光,入手可鉴」,此即指常用干布摩拭,更显气韵温润,这也正是国人热衷的「养壶」。 紫砂器具有耐热性能,冷热急变性佳,寒天腊月即使注入沸水,也不易因温度遽变而胀裂。当然,这点对于地处亚热带的台湾而言,可算是无需忧心。(壶身有暗伤者,另当别论。) 紫砂砂质传热缓慢,执用时较不易烫手,且性耐烹烧,可放在温火上炖煮,所以用紫砂制成的砂锅十分受到人们的欢迎。此外,紫砂因传热慢,所以保温亦较持久,此点对于喜喝半发酵茶的台湾同好而言,更是一项难得的特点。 紫砂土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及延展性,配合以特殊且精准的制壶技艺,所以成品口盖严密,缝隙极少,减少了含霉菌的空气流向壶内的管首,相对延长了茶汤变质的时间,有益人体健康。 可赏可用 文采斑斓 以上所提到的几点,都是其它陶瓷或金属茶具所无法面面俱到的。另小,在艺术层面上,紫砂茶具亦有相不少优点﹕ 紫砂泥色多采,且多不上釉,透过历代艺人的巧手妙思,便能变幻出种种缤纷斑斓的色泽、纹饰来,加深了它的艺术性。 紫砂泥的可塑性高,虽不利于灌浆成型,但其成型技法变化万千,不像手拉坯等轮转成型法,只限于同心圆范围,所以紫砂器在造型上的品种之多,堪称举世第一。 紫砂茶具透过「茶」,与文人雅士结缘,并进而吸引到许多画家、诗人在壶身题诗、作画,寓情写意,此举使得紫砂器的艺术性与人文性,得到进一步提升。 随着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兼备,自然也提高了紫砂壶的经济价值,使得陶手能更致力于创新。由于上述的心理、物理、艺术、文化、经济等因素作为基础,宜兴紫砂茶具数百年来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重视,可说是其来有自。 紫砂欣赏 同心杯组:1﹒缎泥同心杯2﹒绿泥同心杯3﹒棕点同心杯4﹒绿陶同心杯5﹒红陶同心杯6﹒灰陶同心杯7﹒描金同心杯8﹒黑陶同心杯 易泡壶组:顾名思义即知是一组很容易使用及操作的泡茶壶组。易泡壶上套有海草环,可隔热不烫手,壶嘴装有滤网,使茶汤干净,不含杂质。可当壶或茶海使用,是一种实用又典雅的泡茶器具。易泡壶的壶嘴滤网特写易泡壶隔热海草环特写,隔热又防滑 茶承组:对于不想一直倒水的茶友来讲,茶承组是再好不过的器具了。依个人的泡茶习惯及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茶承来使用,即可使泡茶品茗更悠游自在。 基本配件有茶承、茶盘及茶海,另有品茗壶、水盂、品茗杯可搭配。小茶承组系列中茶承组系列大茶承组系列鱼型茶承组系列行云茶承系列结方2茶巾3 杯垫4 套袋5 檀木茶则 6 檀木茶夹7 檀木茶扒8 一两茶罐9 小品杯l0杯托11 闻香杯12 中茶海13 行云茶承14 满富品茗壶15 壶承16 中水盂17 三式炉座18 三式烧水壶 烧水壶组茶罐茶罐品茗壶品茗壶薪火相传1鸂鶒木基座2莲座壶架3火铗4烧水壶5陶钵 6灰粉品茗杯 、 闻香杯系列易泡杯 、 中品杯系列茶海系列茶海系列大泡壶 、 专用内胆及盖子系列1 大泡壶2 大泡壶3 大泡壶 4 大泡壶5 内胆 6 盖子 大泡壶组范例1 大泡壶 2 中茶盘 3 中品杯一般一组是配五个中品杯,三个亦可 骏干壶作品形体饱满而俊秀,壶的底部从圆形内收成四方形,并配以抽象而精致的马蹄,象征骏马疾奔如飞的动感,壶体的上部为圆形,犹如骏马强健的体魄,奔放有力;壶钮以圆型为基础,创作成三朵云彩,仿佛骏马飞驰入云,遨游乾坤,肩部饰以装饰性极强的八骏马图案,与整体相呼应,达到和清而协调的效果。纵观本作品秀中带刚、动感十足、圆中寓方,充分展现骏马驰骋乾坤的神态,故谓之“骏干壶”。 呈祥壶该作品的整个形态,是取材于无锡的惠山泥塑“阿福娃娃”的题材所启发,福福泰泰;底部并采取三足的作法,以凸显其圆胖体态,也自然的展现了胖娃娃灵巧而活泼的性格。壶身肩部装饰一条小而半圆的浮凸线,既增加了制作难度,又强化了整体美感和作品的张力;壶流以圆而丰腴的现条表现,来增加和谐的形式美,使该作品犹如无锡的“阿福娃娃”般可爱而亲切,配上壶钮以如意雕塑,寓意给人们带来吉祥如意的祝福。 蝉璧壶本作品的壶钮是以三只蝉连贯合而为一,粗略观之若只一蝉,每转一方再现一蝉,再尔,则见第三蝉;于玉璧形之盖面上,采半浮雕手法雕塑出三只成圈的蟠龙,十分别致、精采而特殊,此手法为紫砂壶上较为少见的制作方式;壶把与壶流大开大合,壶底三足外张而斜,壶身下部更以大块面的凹圈来稳固视觉安定之效果,益凸显磅礡而憾人的雄伟气势。 香鼎壶本作品以曲折变化,充满神州古风的如意小雕塑为桥钮,配上鼎形壶身,简约而素雅,却不失重器之感,尤以盖缘凹及肩凹线的“点睛”,顿使作品充满力度之美感和艺术的生命力。 苑菱壶本作品壶身采菱花瓣之阴阳筋纹,并予浑角化修饰,盖面宽广以彰显整壶气度及高超的制作与烧成技术,亲和而实用、精美无伦,确为名壶挑战极致的新典范。 欣朴壶本作品采融合而抽象的如意为桥钮,配上十分朴素简洁、优美圆润的线条过渡为壶体,散发出阵阵迷人的内蕴气质。 天娇壶国色天香、娇艳欲滴!本作品以花朵为创作题材,壶钮用含苞待放的花蕾巧妙的装饰之,壶身刻划适当弯曲的阴线,使壶身若一朵盛放的花朵,配上如花梗般的流与把,拉开了视觉舒畅的效果,壶底像花瓣般的三足,以十分合理而流畅的角度与壶身阴线相结合,呈十分巧妙的呼应之势,使作品整体自然地散发出若欣赏花朵般的怡然之情! 虎泉壶本作品以虎跑泉为创作的主题,壶身采用大胆上收而下张形体,彰显虎虎生风的生气与稳健的下盘,以如意盖钮的桥形搭配,及壶流根部雕塑成写意的猛虎吐水成柱,巧妙的呼应主题,壶把以外张而有力的曲线形貌来代表虎尾,使之与整体搭配更形云称、完美而充满艺术张力。 坊玉壶本作品采用古代玉器造型为基础变化而成的桥型,钮上并修整出一吉祥图腾,桥面外张而桥足略收,使整体气度有加分之效果,配上壶肩的浑凹宽线,更促作品生命力的无限扩张,壶把、壶流与壶身的衔接处,皆采明线吉祥图案做收,十分得体而协调云称,乃十分成功的艺术设计创作品。 福极壶本作品的壶钮乃用半浮雕的方式,做出两只充满中国风味的蝙蝠(寓意~福成双),壶肩再琢刻出一圈共十只的蝙蝠古图案,壶嘴微翘似蝙蝠的嘴形,配上平整而充满张力的壶体线条,造就出如蝙蝠展翅的动感,为理、意、趣兼具之祝福佳品。 圣龙壶本作品以蹲卧可爱的独角龙为壶钮,配上壶嘴基处半浮雕手法制作的龙颜,及壶把上抽象表达画龙点睛的一小凹点,搭配如龙角的飞扣,使整体的造型云称而自然,灵巧而不失端庄,不愧为壶艺创作“新古典风”的封号。 乐泉壶作品表现出沉稳端庄、幽雅持重、雍容华贵之名器风范的神情,壶腹及壶嘴以压拈的高超技法制造出雄浑的“圆里藏方”风格,使整体散发出自信的优越感,和“平淡中见不凡”的极致设计功力,与成型工艺的掌握! 月香壶以饱满而浑厚的壶身线条,来表现圆

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西粳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X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并首次出现以鸡尾作把柄的情况,而且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

至南朝时,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X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为双系。隋代壶身更高,鸡颈不仅更长,而且作仰首啼鸣状,鸡尾柄变塑贴龙首柄,系的'开关也更加复杂。清代康熙时期,宜兴陶艺大师陈鸣远制有紫砂天鸡壶,直口,长颈,丰肩.肩—侧设鸡首形流,

烧制鸡首壶的瓷窑主要有越窑、瓯窑,壶的造型与盘X壶相似,不同的是肩部一侧安鸡首,另一侧是鸡尾,前后对称。鸡首有空心、实心之分,前者多为实用,后者是冥器。三国末年的器皿较为少见。西晋时期的鸡首壶特点是壶身、壶颈比较矮,鸡首多无颈,鸡尾甚小。东晋壶体略高,鸡首有了颈部,鸡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壶口的圆股形曲柄。东晋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饰龙首和熊纹,器形优美。

鸡首壶流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也是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大批中原居民和士族地主纷纷南下,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制瓷工艺逐步提高,北方瓷系出现,从此我国制瓷业形成南北两大系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南方,以瓷器制造为主的手工业进入迅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东南沿海的江、浙、闽,长江中下游的川、鄂、湘、赣都相继设立瓷窑,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瓯窑、婺州窑、岳州窑等先后出现。

2014年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取得新进展,开工建设市文化中心,改造完成市体育中心,建成30个村级文化广场。孝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11届中华孝文化旅游节,承办重阳与亚洲孝道文化国际论坛。应城、安陆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举办各类征文活动98次,全年共捐赠图书15000多册,援建基层图书室100多个,3个家庭被授予首届全国“书香之家”荣誉称号。组织专业剧团参加全省第二届地方戏艺术节,湖北实验楚剧团参演的新创作小戏《妈妈呀妈妈》和应城楚剧团创作的小戏《书屋的春天》分获优秀剧目奖和剧目奖,演员获得两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组织开展了迎春长跑、“樱子杯”足球联赛、“时尚假日”系列体育休闲活动、全市广场健身舞大赛、“草根杯”篮球联赛、2014世界篮球明星赛(孝感站)、2014“武林风”WLF环球拳王争霸赛(孝感站)等体育比赛活动。 董永公园 董永公园(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槐荫大道东段,1984年建成,2008年重建。占地75亩,分为三个区域。园内有孝子祠、仙女池、槐荫树、鸳鸯楼、理丝桥、涤丝亭、白步梯和升仙台等景点12处。景点按董永卖身葬父、孝行感天、仙女下凡、百日姻缘等情节为线索建造,歌颂了孝感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后湖公园,槐荫公园,

青少年生态公园,滚子河生态公园,街心老年人活动中心。

槐荫湿地公园(2013年底开放,建园面积2020亩,建成后将是孝感市最大的公园。)

京彩欢乐世界嘉年华主题公园;嘉年华主题公园是孝感市功能最齐全的娱乐公园,同时拥有孝感首个巨型摩天轮和首个大型游戏池。 麻糖米酒博物馆开馆 2012年11月21日,孝感第一家行业性博物馆——孝感麻糖米酒博物馆建成开馆。

博物馆位于孝感市航空路,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650平方米,由孝文化展厅、麻糖展厅、米酒展厅三部分组成,馆藏有中华二十四孝图、董永与七仙女雕塑、孝感古八景图及麻糖米酒制作场景人物雕塑、手工作坊用具实物等。馆内以静态的文物和现代的声光电科技,展示演绎孝感麻糖米酒的起源、发展及变革与创新史。

孝感市麻糖米酒行业协会会长肖端武说,该博物馆不仅传承了中华孝文化,传播了孝感麻糖米酒文化,也存放着孝感人民对麻糖米酒文化的情感与记忆。 孝南区毛陈镇 毛陈镇位于孝感市南部郊区,素有“董永故里”、“莲藕之乡”之称。位于孝感市南部郊区,离孝感市区中心10公里;南接武汉,距武汉市中心42公里。镇域面积148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58万人。交通便利,水、陆、空运输四通八达。毛陈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基础设施完善。毛陈是“莲藕之乡”,同时畜禽养殖业较为特色。毛陈镇镇区所在地毛陈渡位于镇域中部,设集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因有毛、陈两姓渡家在澴河万家坡设船摆渡,遂称毛陈渡,镇名由此而来。 双峰山风景区 属于国家4A级森林公园风景区,双峰山风景区位于大别山南麓、孝感市东北部,距孝感市区31公里,天河机场70公里,武汉市区70公里,107国道、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擦境而过。双峰山森林公园奇峰竞秀、怪石林立、林木葱郁、花香鸟语、碧水涌翠、风景秀美,古有“仙源”之称,现以鄂东北景点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之名而享誉中原,也是以武汉为中心200公里范围内唯一一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内森林繁茂,森林覆盖率为882%,海拔8737米,双峰山景点有54处之多,尤其是这里有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屯兵打过仗可称湖北第一寨的白云古寨;有清代乾隆帝南巡路过亲笔赐的“天下第一泉”;双峰主峰由两个对峙的山峰组成,四周有21座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簇拥。登临主峰凭高眺望,眼底千里丘陵、沃野,脚下“河流如束带,田舍若棋盘”,“峻岭横屏晓雾开”,“千壑谷静响杜鹃”。周围有回龙晨钟、玉竹涌翠、双峰托日、碉堡遗址、麋鹿回头、顽石抱树等景。 观音湖生态旅游区 观音湖生态旅游区,属省级旅游度假区,面积118平方公里,于位于孝昌县东北部,距武汉市90公里、武汉天河机场60公里、孝感城区54公里、孝昌县城15公里,与京珠高速公路小河互通口相连,与大悟县、黄陡区毗邻,地处双峰山、鸡公山之间。观音湖生态旅游区属亚热带大陆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寒暑假短等特点,其夏季日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3-5摄氏度,是优良的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 白兆山风景区 白兆山风景区,位于安陆市西北部,距市区14千米。自古林木繁茂,地势险峻,层岚迭翠,岩壑幽深,在历史上曾吸引了不人骚人墨客涉足安陆,流连忘返。如李白、韩愈、杜牧、刘长卿、欧阳修、曾巩、秦观等,这些在中国文学史上享负盛名的文坛巨匠都曾来此览胜题咏。 汤池镇 汤池温泉位于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由湖北汤池温泉旅游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建成的,整体占地560亩,按国家AAAA景区标准建造,集温泉沐浴、休闲保健、生态、红色旅游以及完善的住、餐、娱、购配套于一体的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景区人文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李白游历江南时,曾隐居汤池,留下“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佳句,“汤池”之名即来源于此。 汉川汈汊湖旅游风景区 汉川汈汊湖旅游风景区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汉水之滨,汉川市西13公里,距武汉市63公里,距孝感市59公里。该湖是中国第一个封闭式湖泊,素有“江汉明珠”之称。该湖长16公里, 宽6公里,水面约14万亩。汈汊湖是湖北省十大湖泊之一,清人曾希天曾赋诗盛赞:“小憩晴天倦眼开,菱菏香里雨声摧,湖气百里澄如镜,唯见渔舟自往来。”汉川汈汊湖养殖基地位于汉川市境内,汈汊湖素有“江汉明珠”之美称,是湖北省五大淡水湖泊之一。 仙女山 仙女山坐落在汉川县城西南。它海拔虽然只有991米,占地也只有144公顷,但它有着美妙的传说,吸引着远方游人。

城隍台遗址

城隍台遗址位于刘家隔西北一公里处,长1000米,宽800米。其文化内含为五代至元朝的遗存。在地下1米左右,有大量的砖石瓦砾,整齐的街道,被烧过的红土。1969年开挖汉北河时,在其遗址挖出几口木井、砖井、古墓、房基,出土有唐宋钱币、银块、剑矛,以及大量的青花磁片、绿磁片、土陶罐、大筒瓦等。

龙门山

龙门山遗址位于南河乡南河渡之西,与乌龟山毗邻,高约80米,系石灰岩层小山,其山西南坡陡临水,东北坡斜平,延伸至南河渡。该地系一古代集镇,由于地理变迁而淹没,现为一自然村落。该遗址距地表80-100公分深处为文化层,厚达15米,文化内涵丰富,有红烧土、人骨、兽骨。陶片较多,以红陶夹砂为主,兼有少量黑陶,多为细绳纹。遗址长200米,宽150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该遗址于1981年发现,从采集的标本分析,属乌龟山遗址同时期文化类型。

神灵台

神灵台遗址位于田二河镇神灵台村,遗址高出地面约25米,东西长120米,南北宽100米,总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距地表50公分为文化层,厚约15米,上层灰土含陶片较多。下层褐黄土,土质较硬,含少量红烧土和陶片。根据采集标本分析,属于湖北龙山文化的陶器有陶罐口沿残片,泥质灰陶和灰红陶较多,白灰陶极少,一般为轮制、高领,口沿向外微卷,肩部饰有绳纹,灰高领罐则为素面,陶纺轮一般也是素面,红底黑衣。该遗址从1976年以来出土了大量石器,有单孔石铲、石斧、陶球,石镯等40余件。属于西周时期的文物有陶鬲足残片、红灰陶、上饰绳纹,有的肩部饰细绳纹。同时还出土了唐宋时代的釉陶罐、高领瓷壶,上述釉陶可能为这一时期的墓内随葬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589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