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胸后背疼痛,请教原因

我前胸后背疼痛,请教原因,第1张

神经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概 念

依据疼痛病理机制,慢性疼痛可分为伤害性或炎症性疼痛(对疼痛刺激的适当反应)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害诱发的不适当反应)。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将神经源性疼痛(neurogenic pain)定义为“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紊乱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则删去短暂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四个字;但临床实践中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可互为通用。

神经性疼痛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发病机理不清楚,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非常痛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深入地认识到神经性疼痛的复杂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神经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近期情况

近年来,通过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方法对神经性疼痛进行研究所取得的一个显著进展,就是在很多部分神经损伤或炎症病人中证实初级传入伤害感受器产生过敏状态(过度兴奋)。20年前,“神经性疼痛”和“传入神经阻滞”这两个词可以互相通用。但现在从大量的人和实验研究中已知道,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主要变化是初级传入伤害感受器的过度兴奋状态。该结果有几点令人鼓舞。

首先,神经性疼痛依赖于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的信号传入,它和其它类型的疼痛一样,对临床使用的有效广谱镇痛药,如NSAIDs产生反应。

第二,既然神经性疼痛来源于痛觉感受器的信号传入,对“所有的神经性疼痛都抵抗吗啡类药物”这个偏见应该被彻底抛弃。

第三,随着对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增强了开发选择性作用于外周神经的药物和方法,例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就是这样一个药物,尽管它对所有神经性疼痛的疗效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它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确实有效。目前最有希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药物是避免拮抗所有的NMDA受体,而集中于拮抗参与疼痛过程的受体,如NR2B亚受体。通过选择性阻滞NR2B可以达到较好镇痛作用,如目前正在临床试用的NMDA-NR2B受体拮抗剂CP10606和ifenprodil在临床前期试验已证明与其他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很好镇痛效能。加巴喷丁也显示具有拮抗NMDA受体中的某个亚单位而起作用。也许这是未来镇痛药发展方向之一。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都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每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一旦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多个层面(包括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在产生和维持疼痛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与外周神经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所取得的令人兴奋的研究进展相反,对于中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而且,迄今为止,对中枢神经性疼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几乎没有。少数中枢神经性疼痛患者对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疗效反应,一些人对吗啡或抗癫痫药有疗效反应, 部分患者对大脑运动皮层刺激术或丘脑刺激术能获益。然而,还没有发现可以使这类患者的大部分获得有长久的疗效。

神经性疼痛的特征

1 与刺激无关症状(由病人描述)

(1)自发性疼痛 (休息尤其夜晚加重): 持续性灼痛、间歇性刺痛、

电击样、跳动样疼痛等。

(2)感觉异常-皮肤上无客观原因异常感觉

(3)感觉迟钝-在皮肤麻木区感到疼痛 (很难受)

2 与刺激有关(刺激诱发)

(1)痛觉超敏 (Allodynia) -对正常无痛刺激感到疼痛

(2)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对疼痛剌激反应增高或持久剧痛。

上述症状在活动期间或冷敷时可改善,活动或劳累后可加重;休息尤其夜晚症状恶化。疗

神经性疼痛的诊断

神经性疼痛是神经性疾病的一部分,适用于典型的神经性疾病的诊断步骤。第一步是详细了解病史,尤其疼痛初次发作和与当前所患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的关系。神经性疼痛亦经常出现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灼痛或电击样痛或电击痛复合麻刺感投射到皮肤时,应高度考虑是神经性疼痛。如果疼痛放射的部位与神经受损的水平相一致时,进一步支持神经性疼痛的诊断。

体查应包括感觉的评估、运动和解剖学体征以证实或排除从上述病史推测的神经受损部位。因为疼痛属于躯体感觉系统的疾病,因此,对神经性疼痛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损神经、神经干或中枢传导通路的分布区域出现感觉异常来作出诊断。当疼痛和/或感觉障碍的区域超过了神经所支配的范围时,应考虑存在中枢敏感化。不过这种超过疼痛和/或感觉障碍的区域通常很少见。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对神经性疼痛病人进行物理检查时常见的两项重要症状。“总和”和“感觉后效应”(After sensation):开始时病人可能不能感觉到针刺(感觉缺失),但是在针刺几次后,感觉变得特别疼痛,这种现象成为“总和”。如果针刺停止后疼痛感觉仍存留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应”。

根据病史和物理检查、感觉异常、疼痛过敏、总和和感觉后效应,一般诊断不难。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很多(见表2),但大多数基于临床观察、病案报道和实验研究结果得出来,且实质上只是不超过50%患者疼痛缓解。治疗手段虽然不少,但多数只有50%有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及早告诉患者和其家属有关治疗上的困难是相当重要的。不要让患者感到绝望,向病人讲解绝大多数疼痛是可以治疗的,但只能部分缓解。对于治疗效果不现实的期望往往会使患者不能接受疼痛部分缓解的结果。

有关神经性疼痛的外周和中枢敏感性增强的过程非常复杂,单一种单一作用模式的药物去逆转这些过程,由此缓解疼痛是不可能的,除非可以逆转在这些”瀑布”事件中的一个关键的步骤。神经性疼痛的病人通常需要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模式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大多数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是辅助性镇痛药(抗癫痫、抗抑郁等) 。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和抗抑郁药物(antidepressants)已成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主要药物。

一抗癫痫药物

依据作用机制不同, 抗癫痫药物可分为钠通道阻滞性和非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药物。

1 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药物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是治疗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和唯一被FDA批准的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开始100mg,2次/日;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100~200m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剂量400-800mg/day ,分次服用;最高量不超过1200mg/day。卡马西平主要副作用是镇静、共济失调、肝功能损害、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不断监测血常规 。

(2)拉莫三秦(lamotrigine)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抑制周围神经产生的异位冲动,减少中枢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有研究报道拉莫三秦300-400mg/day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枢性疼痛、HIV-相关神经病变有效果。拉莫三秦的缺点是出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托吡酯(Topiramate)

1996年开始用于癫痫的治疗;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钠通道、增加GABAA受体部位的GABA浓度、激动谷氨酸受体的kainate亚型减少神经原活动。托吡酯的缺点镇静发生率较高、精神运动性缓慢、对碳酸脱水酶的抑制、肾结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2非阻滞钠通道抗癫痫药

(1)加巴喷丁(gabapentin)

美国FDA于1995批准加巴喷丁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药物,其后发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效果明确。加巴喷丁是新AEDs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其特点是水溶性味苦的白色晶体,同GABA结构相似具有环己烷环;口服后在小肠通过弥散和易化运输方式吸收。

加巴喷丁的分布容积为06-08L/kg,消除半衰期在48-87h之间。口服单剂量加巴喷丁300mg,3-32h后加巴喷丁的血浆峰浓度(Cmax)为27-299mg/L,脑脊液(CSF)浓度是血浆浓度的20%,脑组织浓度为血浆的80% 。加巴喷丁不经肝、肾代谢,经尿以原形排出,故不会诱导或抑制肝脏微粒体酶。

加巴喷丁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多种作用途径:①对GABA介导传入通路的抑制,减少了兴奋性传入信号;②通过增加神经末梢释放GABA,发挥GABA能作用;③ NMDA受体拮抗作用:;④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的抑制作用: α2δ结合亚单位是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单位,研究显示加巴喷丁结合α2δ产生镇痛作用,而且证实加巴喷丁的抗疼痛效力与它和α2δ亚单位相结合的程度成正比。

加巴喷丁临床应用剂量与副反应:开始剂量300mg ,3次/日。如果仍未达到效果,剂量可逐渐增加。一般900-1200 mg/d效果明显; 达到1800 - 3600 mg/d,病人也可以较好耐受,已有报道4200 mg/d的剂量。加巴喷丁常见副作用嗜睡(152%)、眩晕(109%)、无力(60%),最严重是惊厥(09%)。与传统的AEDs药物(象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丙戊酸)比较,加巴喷丁副作用明显小 。

(2) 丙戊酸(valproic acid)

结构与其他抗癫痫药物不同 。丙戊酸增加GABA能的传递、增加脑内GABA浓度和改变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 。20例患三神经痛病人给予丙戊酸1200mg/day ,结果9例病人疼痛缓解。镇静、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副作用和严重的毒性反应限制了丙戊酸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二抗抑郁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包括丙米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阻止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重吸收和钠通道阻滞作用等。阿米替林开始剂量10-25mg,以后每周增加10-25mg,多数病人30-100mg/day可减少疼痛。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口干、视力模糊、尿储留和肠梗阻)、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常使病人中途退出治疗 。

2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如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

3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药(SNRI),如氟西汀(fluoxetine) 。

4文拉法辛(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吸收)。

目前认为加巴喷丁在缓解疼痛方面同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效果相当。但是加巴喷丁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方面较小,因此应用安全,我们宁愿多动员病员应用加巴喷丁。

三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1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第一个显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效果的研究是在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的病人身上做的。使疼痛减轻的用量是5mg/kg ,单次注射后其作用可以维持3-21天。随访研究表明疼痛的减轻与血清β-内啡呔的升高有关。

2口服美西律

美西律(Mexiletine)结构同利多卡因相似,也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用来治疗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给予小剂量美西律450-750mg/day,结果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在另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研究中给予美西律治疗慢性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结果病人的疼痛、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明显减轻。美西律的缺点是心脏的禁忌症、可加重心律不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胃肠道不适、震颤。

四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多项随

机、双盲研究显示吗啡、氧可酮、多瑞吉和曲马多等治疗神经性疼痛有效 。

阿片类药物剂量需要个体化,长期随诊需监测疼痛缓解程度和了解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抗癫痫等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仍应该考虑给予长效阿片类药物比如美沙酮、氧可酮、吗啡 和多瑞吉等。

五局部用物

包括利多卡因(Lidocaine)、可乐定(Clonidine)、辣椒素(Capsaicin) 等。

1利多卡因贴剂

Galer的研究比较了局部利多卡因贴剂与安慰剂对PHN病人的镇痛效果:贴剂组32例病人中25例(781%)镇痛效果明显,而对照组(安慰剂组)病人32例中仅有3例(94%)有效(P<0001)。也有研究表明局部利多卡因贴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CRPS-I、截肢残端疼痛、乳房切除术后疼痛有效 。

局部利多卡因贴剂是FDA批准用于治疗PHN的第一个药物,效果明确无全身副作用,使用方便简单,开创了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新局面 。目前局部利多卡因贴剂的商业产品透皮利多卡因(Lidoderm)已用于临床 。

2可乐定

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FDA已批准用于硬膜外给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癌痛,也可鞘内和硬膜外给药治疗术后急性疼痛 。一项开放实验研究中,观察可乐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将可乐定制作成乳霜剂02mg/g,将乳霜涂于疼痛部位,结果显示病人烧灼痛VAS评分下降36%。已有报道可乐定膏剂用于治疗PNH、CRPD-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3辣椒素

红辣椒中最刺激性的成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疼痛治疗。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报道局部辣椒素可用于治疗PNH和其它神经性疼痛 。

如果患者在左边前胸后背有疼痛感,应考虑如下几点:第一、要考虑到高危胸痛,例如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这些情况虽然发病率低但是死亡率高,因此一旦出现必须住院进行系统治疗,第二、对于中度危险的胸痛,常见有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炎、心包压塞,也会有此症状,对于呼吸系统的疾病,例如大面积的肺感染、胸腔积液和胸膜炎,也会有此临床表现。第三、对于轻度危险的胸痛,例如患者出现了胸膜炎、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女性患者在出现乳腺炎、乳腺小叶增生时,也会有上述部位的疼痛。

出现后背、前胸的疼痛,这种情况好多因素可以引起,建议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能由于主动脉夹层所造成的撕裂样疼痛,特别是伴有血压异常者,进行血管方面的造影是能够明确诊断的,明确诊断考虑给予支架植入治疗。另一个因素,急性冠脉综合征也是可以出现这些疼痛的,其他方面有胃食管的返流,精神心理因素,及血液方面的疾病浸润到骨骼,还有肺部方面的疾病,比如胸膜的炎症等等都是可以引起的

胸痛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引起胸痛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于胸壁、胸膜、肺、 心血管、纵膈、食管及膈肌等部位发生病变所引起。另外,肋间神经病变也 常会引起胸痛。所以,诊断比较困难,常需根据胸痛的性质,伴随的症状和 发生的部位、时间等加以区分、辨别。

以下给你分别介绍一些引起胸痛的常见疾患:

1)胸壁疾患

主要由于胸壁肌肉、肋骨或肋间神经的病变所引起,主要特点是疼痛常固定在病变部位,且局部多明显压痛点。如:

1 肋间神经痛,部位延肋间神经走向有刺痛感,咳嗽,呼吸时均会加重。

2 肋骨骨折引起的胸痛,有明显的受伤史或长期剧烈咳嗽的病史,疼痛的局部有明显的压痛,挤压时更明显。

3 胸、腹部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局部可以出现水疱,疼痛与咳嗽、呼吸的关系一般不大。

2)气管、支气管、肺和胸膜疾患

主要特点是疼痛常与呼吸、咳嗽相关。如:

1 自发性气胸的胸痛为突然发生,伴有呼吸困难、咳嗽、气闷,甚至出现紫绀、休克等严重情况。

2 胸膜炎时为刺痛,以胸部扩张幅度最大的肋部最显著。

3 气管、支气管炎的胸痛在咳嗽和呼吸时明显加重,同时伴有胸部灼热感。

4 肺梗塞等肺部疾病,痛疼多局限在患病的部位,可出现刀割样疼痛,呼吸、咳嗽、活动时均会加重。

3)循环系统疾患

常见的疾病有冠心病、心包炎等。

1 心绞痛发作的特点是左前胸部或胸骨后有绞窄感,压迫感或恐惧感,发作一般30秒钟左右,用扩冠状血管药物后可缓解。

2 心肌梗塞所引起的胸痛,除以上表现外还可放射在左肩、左臂内侧,有时还可放射至下颏、颈部,甚至上腹部,疼痛有缩紧感,疼痛剧烈,时间持续延长30分钟以上,服扩冠状血管药物,效果不显著。同时,可出现心律不齐等表现。

3 心包炎,疼痛有时很象心肌梗塞,但在咳嗽、呼吸时以及体位改变,左侧卧位时加重,而且疼痛持续时间长,不能用扩张冠状血管药缓解。

4)消化系统疾患

1 胆囊炎、胆石症引起的胸痛以右下胸或右背、胸、腹为主,疼痛性质以绞痛、攒痛为多见,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腹痛。

2 急性胰腺炎可引起心窝部、左胸壁、上腹及腰部疼痛,有横向围腰样疼痛,胖消化道症状,用扩冠状血管药物不缓解。

3 此外,胃和十二指肠疾病也可能引起前胸下部疼痛,但一般均有胃肠道症状 。

对酒只是稍微有一 点成瘾是不可能的,一个人要么是嗜酒成瘾者,要么就不是。这一点只有饮酒者自己才知道是否已经到了饮酒失控的地步。

自测是否患有酒精依赖症

如果你真心实意想戒酒但发现自己无法彻底戒除;或者,如果你在喝酒时难以控制数量总是喝醉;或者,你并不喜欢酒精的口感,喝酒很猛追求酒精带来的沉醉飘忽的感觉。那你可能就患有酒精依赖症。

酒精依赖症也不一定是每天都喝酒。

一 轻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白酒<250ml 或啤酒少于4瓶

2)正式饮酒史在4年以内,加重史在1年之内

3)每日饮酒的次数日益增多,酒量增大

4)酒后情绪激动易怒,行为失控,打架,寻衅滋事,摔东西等

5)对酒精的耐受力增强

6)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

7)因为饮酒耽误正常的工作

8)每次饮酒后不关身体难受,而且后悔、自责、懊丧。

9)有时候平时也可以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二 中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250ml<白酒<500ml或大啤4—8瓶。

2)正式饮酒史在4年至8年之间加重史在1年至2年之间

3)饮酒无法自控,独自饮酒次数增加。

4)每日必饮成为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5)有偷酒藏酒行为

6)一旦不饮,即感到身体不适,心慌,心悸,出汗,坐卧不宁等症状,饮酒后症状缓解

7)身体偏瘦,有肠胃不适等反应

8)工作和家庭生活因为饮酒受到很大影响。

9)有戒酒的愿望,但无法戒断。

10)有时候平时也可以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三 重度依赖:

1)一天累计饮酒量白酒>500ml或大啤8瓶以上。

2)正式饮酒史在8年之上,加重在2年以上

3)每日早晨起来空腹饮酒

4)每日必饮,每饮必醉,酒后不饮食,身体虚弱

5)有手抖出虚汗,失眠,走路呈斜线或s型

6)已强制戒酒无效或因为喝酒引起的身体原因住院治疗多次

7)因饮酒已出现胃出血、高血压、小脑萎缩、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骨股头坏死等并发症

8)已出现人格改变多疑,脾气改变,对家庭无责任感,对家人(妻子和孩子)漠不关心

9)对任何事情失去兴趣不愿与他人交往,喝酒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10)记忆力减退,耳鸣,高血压

11)有幻视,幻听,幻觉等精神障碍

12)有时候也可以平时不饮,但一旦饮酒就连续几天大剂量饮酒,直到身体抵受不住为止,间隔半月,一月或更长时间再喝。

13)因为长期大量饮酒,已经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狂躁症等精神障碍。

14)戒酒综合症明显:一旦不饮酒,就出现:呕吐,抽搐,震颤(手,面部,舌),谵妄,癫痫等症状,饮酒后有缓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721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