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赛鸽的特点

吴松赛鸽的特点,第1张

吴松赛鸽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它善于飞翔,其体表覆盖较多的羽毛,其胸肌较为发达。吴松赛鸽身体上的羽毛可分为正羽和绒羽;吴松赛鸽的前肢已经进化成翼,同时它还具有坚硬的喙。鸽,一种十分常见的鸟,世界各地广泛饲养,鸽是鸽形目鸠鸽科数百种鸟类的统称。

鸽子的眼睛不像人类或者猫头鹰那样,而是一边一个。这样鸽子看到的就是两个单眼的成像,而不是两个眼睛形成的图像。于是它们必须不断移动自己的脑袋,以便获得景深的信息。

鸽子反应机敏,在日常生活中鸽子的警觉性较高,对周围的刺激反应十分敏感。闪光、怪音、移动的物体、异常颜色等均可引起鸽群骚动和飞扑。因此,在饲养管理中要注意保持鸽群周围环境的安静,尤其是夜间要注意防止鼠、蛇、猫、狗等侵扰,以免引起鸽群混乱,影响鸽群正常生活。鸽子具有强烈的归巢性。无论家鸽或野鸽均具有强烈的归巢性。

对鸽子的骨骼的评价,可分为整体的骨骼结构和骨骼对肌肉调和的抵抗力两个部份来讨论理想的骨骼结构,要以胸部为重心成流线型,鸽子在空中快速飞翔时,能使阻力减少到最低限度,并能发挥其体内热能的最高效率飞机机型设计要求减少空气阻力和发挥高效率的流线型但是飞机和鸽子的推进动力是不同的,所以不能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鸽子是依靠翅膀搧动来推进,因而必需具有为了翅膀运动的肌肉素质和充分的活量跟飞机比较,鸽子确实需要有粗壮的胸部鸽子要以胸部为重心,如若骨骼过份远离运动中心点,飞翔时就失去稳定性,靠热能供输所得到的推动力,会减少因此骨骼结构,从整体来说,应有很好的结合,成为一块组聚体关于骨骼的强度(抵抗力)问题,一般都以为骨骼粗的为上品,比细的有强度其实包括鸽子在内的鸟类骨骼的化学成份,并非只以磷酸钙为主的骨头,而是充满了骨髓的骨头,所以不能单以粗细来判断它的强度因为鸽子健康状态是经常变化的,骨骼的成份和密度也会更变,强度也跟着变化所以鸽子的骨骼不能以粗细论优劣,判断鸽子骨骼的强度,只有在长期养鸽的实践中才能体会到骨骼强度,同肌肉羽毛的质地有密切的联系我们通常讲的手感,就是将鸽子各部以手压试,骨骼硬扎,肌肉有弹性,羽毛绢柔滑润鉴定赛鸽骨骼时,最好先观察它的翅膀的骨骼,其中应特别要重视上膊骨桡骨和尺骨赛鸽优劣是以飞翔为主要标准,故翅膀的骨骼非强不取一般翅膀的骨骼的长度以不过长为好,上膊骨要短签定强度的方法,可用手捉捉看,或以手指压压看,来观察它的抵抗力理想的骨骼要有充分的粗度,手指压时,也可以感觉到强度中又富有韧性那些如海绵般的柔软的骨骼,是不可取的在观察了翅膀骨之后,接着检查锁骨它是连络龙骨和脊椎骨内的骨骼,知道了锁骨,也可以充分了解其他骨骼的强度锁骨是被丰满的羽毛所掩藏的,以平整而不突出为优良,以短而有抵抗力的为佳鉴定的方法,是由左右两侧用指压试它的强度,以有强度为佳,如柔软的就不好龙骨是鸽子骨骼中最重要的部份,可分为高龙骨和低龙骨两种究竟那种好一般鸽友都认为高龙骨对了坏天气与逆风较稳当,低龙骨的则在好天气中富于速度。龙骨过高或过低的都不好。一般说低龙骨的,给人有胸肌丰满的感觉;而高龙骨的,给人有胸肌消瘦感觉。其实,这并非肌肉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肌肉附着在高低不同的龙骨上方之故。龙骨以由前端到末端俞长者,呈直线而位于两侧肌肉中央线的属优良,由侧面看它,前端和末端稍展延向上(末端近段收上斜度大些)。成为流线型曲线的为好。有的鸽子龙骨成弯曲或偏向一侧,这是由于小时发育不良所致,飞翔赛时影响不大,但参加品评得分要吃亏。鉴定龙骨的强度,可以测试它中央线骨的粗度和抵抗力,方法是将中央线骨向左右轻轻摇动,或将龙骨前端和末端,由下向背以手指压试,线骨的粗细度,还是粗的比细的好。耻骨是鸽友们所重视的骨骼。它是连接龙骨和脊椎骨末端的骨骼,当然俞短、间隔俞窄俞好。对耻骨的鉴定,最好心手指伸下去压它,栓试它的抵抗力。好的鸽子该部位往往有弹力的肌肉,丰富的羽毛,同时呈现出强的抵抗力。反之,此部份柔软,缺欠强韧性就不行。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通常感到耻骨闭锁的,并非都是骨骼,也有是肌肉。此部位的肌肉松软就会产生空隙,所以有些人认为尾部有空隙的鸽子不好,就不完全正确。不好的鸽子,整体的骨骼没有抵抗力。一些得奖的鸽主常常不以为然地说,“得奖鸽子的耻骨并不紧密反而获奖,看来耻骨紧锁的鸽子却飞失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如果注意到鸽子耻骨的强度(抵抗力)的差别,那么这种矛盾是可以得到解决的。脊椎的骨骼,在背部中央有脊椎,两侧前方有肩胛骨,后方两侧有肠骨来保护脊骨,脊的骨骼一定要有强而充分的抵抗力,向上方稍为突出来的为好,后端肠骨的部份,应该较前面的粗一点的较理想。

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够采纳培养冠军鸽的条件是什么?简单的回答就是种、养、训。种是基础,养和训是过程,而比赛成绩是结果。\x0d\ 图 片 说 明 1鼻;2嘴〈喙〉 \x0d\培养冠军鸽的条件是什么?简单的回答就是种、养、训。种是基础,养和训是过程,而比赛成绩是结果。具体地讲则是需要掌握一些养鸽知识,还要有一定的鉴鸽技巧。每逢赛后常听些鸽友说这样一句话:“什么样的天气造就什么样的冠军”,是啊!天气是影响赛鸽归巢的一个因素。但是鸽主的养鸽经验和辛劳的付出才是鸽友们应该加以议论的事。在科学养鸽的今天,能多掌握一些养鸽与鉴鸽的技巧,就会离成功更近一点儿。我通过观察优胜鸽外部的许多特徵及经前辈们的指点,想同大家共同学习一些鉴鸽的技巧。01 头部头形对于赛鸽竞翔的好坏至今还没有定论。眼睛生得靠上一点的方头形对鸽子的前视有很大帮助;圆头形则能更好地减轻空气的阻力;而克头形更能显示脑部的发达程度,但这些只是经验之谈而并无可靠的论证,因此对于头的形状也只有依鸽友的喜好而定。但对于生在头部的嘴、鼻却有著不同的要求。① 嘴(也叫喙):要求嘴角要深且紧,前尖后宽,就好似钉子的前端一样,嘴的角质一定要硬。鸽界一位前辈曾告诉我说:“一羽鸽子的骨架够不够好,只要捏一捏它的嘴壳子硬不硬就知道了。”结果在我看鸽子的经历中还真应了他的那句话,好名次鸽的嘴壳子还真没有几个是软软的。问其原因,他说:“嘴的角质也是由含钙物质组成的嘛!”② 鼻:赛鸽的鼻子要长、窄、紧,并且鼻上部要自中央塌向嘴下,这样有利于飞行中空气向后的排空,而鼻两侧要大小均匀,鼻子中间的那条线,俗称“鼻线”,一定要深且直,有这一特点的鸽子意志特坚定,经得起复放,不信你可以察看一下多次拿奖的鸽子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并在以后的赛事中加以验证。③ 眼:鸽眼是鸽友争议最大的一个部位,关注和排斥的大有人在。作为一名关注者,我曾记得日本《爱鸽之友》的明神庄吾先生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道:“作为赛鸽的眼睛可以不去看,但是种鸽必须要看眼。”至于眼砂与眼志的形状,内线口的应用及鸽眼配对的奥秘,有机会将另文再述。02 翅膀赛鸽的翅膀拉开从上面看上去,好似一个反扣的贝壳。作为支撑平衡与滑翔的副羽与背部的连接一定要紧密无缝,拉开时有缝隙的副羽是不可取的。第一根副羽与第一根主羽的结合面一定要重叠无缝,并且要短于第一根主羽, 这是快速鸽翅条的一个特徵。1~6根主羽要宽且连接紧密,后四根主羽一样齐的最好,后三根一样齐的也不错,在离羽顶端3~4厘米处要有如同剪刀一样宽的缝隙,俗称“破风口”。主羽除向下有一定弧度外,5~10根主羽的羽梢最好也向外挑起,这样翅条的鸽子能把它在飞行中的切风、排风和送风很轻松地完成,从而减少飞行的疲劳程度,达到快速归巢。而第9根主羽明显长于8、10根主羽,或第8、9、10根主羽逐次拉长都是短程鸽的翅条特徵。不管什么样的翅条,它的主、副羽的羽轴一定要粗壮、油亮,并有一定的弹性,细、软、苍白(白条除外)、脆弱的羽轴无法支撑持续的飞行。03 骨骼作为全身肌肉附著的骨骼来讲,要硬而不重,轻而不飘,柔而不软。① 龙骨:龙骨的长、短、高、低均与其飞程和速度有关连。龙骨一般要求是前端向上弯起,中间稍平,后部向上收起,摸在手里好似耐吉运动鞋的那个标志差不多。向上弯起的地方俗称“胸探”,它能降低鸽子在空中飞行中的阻力。略高一点的鸽子在空中飞行时,因身体下垂度增大,必须加快翅膀的拍打才能使身体更多时间地停留在空中,从而加快前进速度。所以,短程快速鸽的龙骨略高一点,但是不要过分,否则随著身体下垂重量和阻力的增加会使赛鸽的疲劳度加快,不但速度快不了,甚至还可能回不了家。稍短而平的龙骨,因有较好的平衡力使鸽子的耐飞能力提高,虽然减少了本身的疲劳程度,但速度却不尽人意。另外龙骨的粗细程度也非常重要,粗壮的龙骨能让附著在此的胸肌轻松地牵动翅膀拍打,相反,细尖的龙骨却提供不了肌肉高强度所需的力量,从而影响赛鸽的飞行。② 耻骨:耻骨的作用是支撑飞行中赛鸽的内脏,所以除了要求硬壮以外,还要与龙骨紧密连合在一起。它与龙骨相隔的距离一般在一指左右,太近或太远都不好。太近的鸽子在飞行中容易造成龙骨与耻骨的摩擦而产生疼痛,从而影响飞速;太远的又起不到应起的作用,也直接影响赛鸽的归巢。③ 翅膀骨:它是由肱骨和生有副羽的尺骨、主羽的腕骨等骨骼组成,而肱骨的长短却是影响鸽子飞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好比划船所用的船桨,以固定船桨的螺丝为点,桨上部越长人越感轻松,而船行驶也就会越慢,反之则人费力船却越快。肱骨就好比那个点,所以短程快速鸽都要肱骨短一些,而远端耐力鸽则要求长一点。\x0d\ 图 片 说 明 拉开时有缝隙的副羽是不可取的 \x0d\04 背腰鸽的背要求宽、平,中间稍有凸起,呈下弯的弧形,这样的背能减少空中飞行的阻力;另因背的外两侧有两个气囊,所以要求宽一些。而赛鸽腰部也因为没有肋骨的存在,所以要求肌肉发达一些,结实混厚的肌肉才能支撑并连接身体后部分的活动及持续飞行所需的力量。05 尾赛鸽的尾羽要比10根主羽多2根,也要生得丰满才行。只有这样的尾羽才能保持飞行中的平衡,而不致于失去重心。尾羽好比汽车的方向盘,掌握它在飞行中的方向,细微软弱的尾羽是起不了这些作用的。尾羽不能太长也不能过短,应在鸽子站立时短于主羽2~25厘米为宜,而且从上面看上去好似有一根较厚的尾羽存在,俗称:“一字尾”。短程快速鸽的尾羽几乎都呈一字排列,而耐力好的鸽子其尾羽则略略显宽一些,好似鸭子的尾一样。不管什么样的尾其羽轴应和主羽一样粗壮,只有粗壮的羽轴才能支撑尾羽的收缩并减轻飞行中的阻力,从而提供有效的力量。06 肌肉一羽好赛鸽的肌肉应是饱满而富有弹性,就像充气的车子内胎那样握在手中有微微的张力。一羽有著乾瘪、僵硬肌肉的鸽子是不会有太好的成绩的,当你双手握鸽,两大拇指压著鸽背,其中一手四指托握赛鸽龙骨部分,而另一手重叠地放在托握鸽的手背上,这样如果你用心去体会,便会感觉到握住鸽子手部的肌肉在不停地颤动,也会感觉到鸽子皮下肌肉来回游动。那种颤动节奏越快的鸽子速度也就越快,价值也就越高。曾有这样一句话“千金难买一哆嗦”,就是来形容它的价值。如果上述这些都是鸽子外观手感的条件,那么无法看透的就是鸽子纯正的血统,这又是每位养鸽者的必得基础。在血统书满天飞的赛鸽市场内,确保哪羽鸽子的血统更加纯正,也只有借助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才能挑选与优胜鸽相似的赛鸽,确保少走弯路,千万不要走“钱多的鸽贵”的逃种之路。艾迪夏拉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赛鸽能以金钱衡量,那么赛鸽也不会被痴迷到现在”。上述的一切虽不是所有冠军鸽所具备的条件,却是笔者追随众多优胜鸽前辈丰富经验所得,有不适之处望共同探讨。 挑选好幼鸽我们在年初(2-3月份)种鸽配对后,不到几个月鸽舍里全是幼鸽,都养到比赛那一天,需要很多时间和食物。因此,要提前行动把好的幼鸽留下,我的经验是:\x0d\ \x0d\ 1、手下不留情,要严格大胆的挑选幼鸽。首先,幼鸽的神经系统要好,胆子要大。你进鸽舍往幼鸽群走近,如果发现很害怕你的幼鸽,如乱飞乱叫,这样影响其它鸽子的休息,说明这羽幼鸽不好,直接就把它炖锅吃掉。如果发现它不怕你,并且很大胆的跑到你前面要东西吃的幼鸽,留下继续养。\x0d\ 2、幼鸽的性格要比较好(比如其它幼鸽占了它的地盘,它赶紧勇敢的去战斗)。\x0d\ \x0d\ 3、身体一定要强壮,这样能够适应激烈的训放和比赛。背部一定要硬;幼鸽长得要聪明,看它的眼睛,你可以看出来它是否聪明(抖、快转、明亮);你用耳朵仔细听它的肺部,如果你觉得呼吸非常平稳有规律,肺里听不出来任何的杂音,说明呼吸系统很好。\x0d\ 4、幼鸽的心跳也必须好,你用手去摸它,心跳很有规律(很明显的往外抖)。\x0d\ 5、幼鸽的翅膀一定要好,主羽的第7、8、9、10条要明显长于后六条。\x0d\ 你的幼鸽若符合上述条件,相信它将来会给你飞出好的成绩!

信鸽好坏的鉴别方法:  1、无论长程、中程、短程鸽,必须是某一名系鸽的后代,上代及平等鸽必须有辉煌的赛绩,如自身也赛绩优异者为最佳。  2、适应性及抗病能力强,甚至从没发现得过病者为最佳。  3、身材、骨架、肌肉、翅膀、羽质、外观,均分别符合某一赛程鸽的标准和要求,而且人见人爱者为最佳。  4、自身从小不游棚,所出后代鸽也从不游棚者为最佳。  5、在巢中与邻为善,相居而安,从不无故寻衅滋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与它鸽和睦相处者为最佳。  6、雌雄鸽均无先天及后天的生理缺陷(老龄者除外),配对后雄精力旺盛,不产无精蛋,雌产蛋勤快,不产有缺陷蛋(如畸型、麻点等)且窝窝成功,窝窝都能孵出健康幼鸽者为最佳。  7、无论春夏秋冬,种鸽仍能处于产蛋孵育状态,不受季节气候的影响(过湿:雨淋,过热:40度以上,过冷:零下30度以上的情况除外),而且幼鸽出壳早晚相差24小时的情况下,最终都能上呕育飞成一样大小健壮,呕两只比呕一只更好者为最佳。  8、呕雏期稍有消瘦,孵蛋后恢复迅速,见了生人迅速逃离,见主人亲昵讨食者为最佳。  9、后代鸽60%以上成绩稳定优异,且能继续稳定遗传者为最佳。  10、遗传基因稳定,连续数代鸽神貌酷似者为最佳。

龙骨形态的好坏决定信鸽体型的优劣和飞翔能力的强弱。优秀信鸽的龙骨,前部顶端应稍稍向上收起,中部至后部呈平滑过渡趋势,并不能过快的向上收起,否则腔体会变小,内脏器官欠发达。

就龙骨的差别而言,信鸽的龙骨较长,后部下移、扩展了许多,腔体上下高度变厚,容量变大,内脏器官进化得较为发达。由此可知,抛去土鸽与信鸽间定向能力的差别不论,仅以飞行条件来说,长龙骨、厚腔体的信鸽由于胸肌和内赃器官均比土鸽发达,不但其持续、高速的飞翔能力比土鸽强了很多,新陈代谢能力也更强。

因此,对一个好的信鸽来说,有一个弧度良好和较长的龙骨非常重要(由这一点也可以明白:后腰、背是否宽阔同样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衡量信鸽龙骨形态好坏的方法是:用手指内侧沿龙骨线由前向后缓慢后移,龙骨曲线应呈平滑过渡趋势,越过龙骨末端至耻骨处时,耻骨末端不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优;耻骨末端下垂超越龙骨弧度趋势延伸线的为劣。 

现实中信鸽的龙骨长短都有,以中等体型的信鸽来说,较长的约在85mm左右,这种长度龙骨的信鸽适合于飞多种距离的赛事。短龙骨的信鸽,龙骨长度一般不超过70mm,只适合飞短程赛。严格来讲,龙骨的长短并不与飞行距离成正比,但与平均分速有密切的关系。实战中短龙骨的信鸽在长程甚至更远赛距的比赛中都有归巢,但由于其持续高速飞翔能力有限,整体飞行用时较长,平均分速太低,故在较长或有些难度的赛事上不易获得高位名次。

除了形态外,龙骨的深度也是需要考察的重点之一,龙骨的深浅决定信鸽胴体横切面的形状,胴体横切面形状的不同,同样会左右信鸽的飞翔能力。例如:胴体扁平型的信鸽龙骨较浅,胸肌附着偏少,身体显得单薄,瞬间爆发力不够,体重一般较轻,加速度的能量不够,飞行姿态也太飘。胴体厚实型的信鸽龙骨较深,胸肌附着较多,身体显得强壮,瞬间爆发力较大,飞行惰力好,当然,其飞行阻力也会增大。胴体等边型的信鸽龙骨深度和胸肌附着面积适中,爆发力及持续飞翔能力介于前述两种类型鸽之间,是最合理及适应面最广的一种。

龙骨的质地龙骨的质地应坚硬如铁。以握鸽的手指同时上下施力压迫鸽子的背骨和龙骨,应有压不动的感觉,同时被握鸽也不应该有挣扎的现象,这样的骨架才经得起持续高速飞翔。若明显感觉到能很容易地压动鸽子的骨架,且被握鸽因此而极力挣脱,说明其骨架太软弱,这样的鸽子不适应长距离赛事,也飞不了艰难的赛事

从育种的角度来看,很大程度取决于幼鸽的选择。对于所出的幼鸽,应加以选择。如不管优劣一概留养,既浪费了精力、物力,也会导致整棚翔绩下降。反之,精心选择优质幼鸽,于育种竞翔都十分有利。所以,鸽主必须重视幼鸽的选择。

一、血统是基础。根据竞翔实践选留棚中血统好表现杰出的幼鸽做续代种鸽。杂交鸽可以在选留遗传上最杰出的血统的幼鸽准备参赛,这样必须认准自己的鸽子,那一路血统应做主血,那几个作为配组的血统,主血留种,杂血参赛。

二、选择幼鸽要看体型。一羽赛鸽在激烈比赛中,在干万羽强鸽如林的面前要赢得胜利,那怕在零点几种的争夺中,除了本身血统、貌相、眼睛均为上乘之外,剩下的条件就是体健。体健包括体型,应选择流线体型的鸽子。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来理解,流线体型信鸽飞行阻力小、平衡好,续飞时间长,体力消耗少。所以在选择任何品种的流线型体型鸽是首要选择。从整体形态来讲,长宽厚,即身长、背宽和胸厚。从比赛优胜鸽的数据来看,中短程比赛的优胜鸽大部分是属于短粗,或短小精干,这种赛鸽往往是爆发力强,续飞时间短,这是由于它们的体型特征决定的,也就是说,中短程鸽种与远程和超远程的鸽种,其体型特征是不相同的。因此在选择幼鸽时,要结合参赛项目选择幼鸽的体型。

三、幼鸽眼睛的选择。因为是幼鸽,各人鉴鸽方法不同,有的还不能看出其所以然。但实践告诉我们,面砂、瞳孔、眼志、内线扣好的血统鸽,于育种竞翔都有利。

四、幼鸽的骨骼也是十分重要。“放飞论骨”这是张万钟在300年前的高论,可惜至今还未被所有鸽友所重视。骨骼是构成赛鸽的基础,骨骼是赛鸽所有运动的部分,以及产生运动肌肉的依托,只有一副强壮、柔和、坚固的骨骼结构,方能对不同部分的肌肉提供一个合适的支柱。一羽幼鸽握在手中,应有硬托、结实的感觉。龙骨要长、粗、有弧度。耻骨一端稍上翘,耻骨要短粗结实,闭合得紧,上膊骨,长得粗壮坚硬扇扑有力,可增加扇扑的频率。

五、肌肉。大胸肌显得丰满和强壮,有一种坚定自若的感觉。经过训练和比赛后的赛鸽,它的脂肪全部消失,大胸肌从软性变成具有弹性的感觉,当鸽握在手中展开时,双翼产生一种柔和且富有弹性的感觉。

六、羽毛。要求羽毛绵绒度好,羽毛光滑,色泽光亮,羽支细如丝,紧密排列成扁而薄的弹性羽毛,紧贴全身,握在手中有一种滑脱手的感觉。

七、综合外观。幼鸽有强壮的体态及聪慧、冷静、自信的神态。要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两只脚不宜太长、太直,也不要显得太短。雄鸽要有一种落落大方的雄相外表;雌鸽有一种端庄秀气的雌相外表。要有“静若处子,动若蛟龙”。对主人有亲和感,对陌生人抱有高度警惕性。

关于幼鸽的选择与看法,只是本人拙见,因目前养鸽这行,没有专业的学校,没有固定的老师,没有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学习、摸索,多与鸽友们交流。所以,不畏失败挫折,也不能有了成绩便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应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了解别系鸽子的优点,适时引进良好的血统鸽,将会给自己的鸽舍增添新的活力,也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今的信鸽主要是用于竞翔比赛,所以,对信鸽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信鸽的品种再好,饲养管理得再好,不进行很好的训练,也是不可能在竞翔比赛中成功的。有人认为,只要品种好,平时不训练,在竞赛时也能取得好成绩。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道理很简单,就如一位长跑运动员,如若长期不参加训练,而要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坚持训练,甚至艰苦的强制训练,才能在比赛场上获胜。这才是符合科学道理的。训练是复杂而艰苦的一项工作,没有决心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里介绍一些一般的训练方法,供参考。

(1)基础训练

包括亲和训练、归巢(识巢)训练、开棚训练和熟悉信号训练。

①亲和训练。亲和训练,就是从幼鸽开始到竞翔比赛之前,让信鸽与饲养者“亲和”、“友好”,培养“感情”,提高鸽子的服从性。方法是在饲喂时不要喂饱,利用鸽子的求食欲,培养“亲和”,建立“感情”,直到它在你身边走来走去摸它也不跑,才算“亲和”训练成功。

②归巢训练。当小鸽熟悉了自己舍内与舍外的环境后,要进行归巢训练。方法是将幼鸽携到离鸽舍不远的地方反复放飞,而且要多方向放飞,逐步加远距离。

③开棚训练。开棚训练,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对关棚饲养者而言)。由于你天天在那个时间开棚,鸽子也就形成了条件反射,当你一打开棚门,它们就会争先恐后地往外飞,直上云霄,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

④熟悉信号训练。可以自己规定些信号让鸽子识别,天长日久就会记住你的信号。按照你规定的信号,训练它很好地服从,使它能按照你的意图行事就达到了目的。

(2)放翔训练

①四周训练。开始要在识巢训练的基础上,从3公里、5公里、10公里、20公里、50公里逐站训放,放了一个方向,再放另一个方向,四周都要放。放时先单只放,后集体放,再单只放,而后再按照鸽会规定的比赛路线定向放。训放时,最好是风雨无阻,锻炼鸽子在恶劣气候条件下也敢于归巢。

②夜宿训练。有的鸽子没有在外过夜的经验,特别是幼鸽。训练的方法是,选合适的天气,将鸽子带到远离鸽舍的野外,趁天黑在草地或庄稼地里轻轻地将笼门打开,让鸽子自己走出,而后再轻轻地将笼取走(不要惊飞它们),离开此地,让鸽子在野外过夜。这样训练它几次,可以培养以后远程放翔在外过夜的适应能力。

(3)放翔的时间和年龄

5个月以内的按四周训练的方法训练,5、6个月以上的,可以在四周训放的基础上,增加到8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400公里,这要根据鸽子的体质来定,最多也不宜超过500公里。训练时间也不宜超过3个月。1~2岁的可以增加到800~1000公里。2~3岁的,即可参赛远程和超远程放翔。

(4)防“天敌”训练

鸽子的“天敌”既有天上的,也有地上的。天上的有鹰、鹞、隼等猛禽。地上的有狐狸、野猫、黄鼠狼、蛇、鼠等。这里只讲天上飞的“敌人”——鹰隼之类的猛禽。这些猛禽属隼形目,全世界有300多种。在我国也有50多种。这里简要介绍对鸽子威胁最大的猛禽。

①鸢(俗称“老鹰”、“饿老雕”等)。这是一种大型猛禽,嘴像钢钩,爪长而尖利,眼光敏锐,飞行速度很快,是捕捉鸟兽的能手。

②鹞(又称“雀鹰”、“赤腹鹰”)。这是鹰类中的中型猛禽,比老鹰稍小,嘴、爪钩形,强劲有力。上体青灰色或青黑色,下体淡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或有几条细横带,常像贼一样地瞅着猎物,姿态很凶猛。

③隼。隼是鹰类中的小型猛禽,比鸽子稍大一些,背褐色或赤褐色,头尾青灰色,尾端有黑带。红隼即是红鹰,形似温善,实则凶猛。它在捕向猎物(小鸟类)时的刹那间,时速可达360公里。用这样的速度袭击猎物,一般的鸟类都经受不起,鸽子也同样。

鹰隼这些猛禽,除了飞翔极其迅速外,还能长时间地在高空滑翔或悬在空中一动不动地搜索猎物,视力极敏锐,能在1000~2000米的高空看到地面上的猎物(鸟和鼠类)。所以,在训放信鸽时,要谨防这些猛禽的突然袭击。

鹰隼在饥饿难忍时特别凶猛,所以,特别是在久雨初晴的早晨更要注意。最好的办法是在训放时远离猛禽经常出没的地域。如果发现猛禽,别急于开笼,如已开笼可发出集群高飞的信号,万万不可以有单只在这种情况下飞翔,单只最利于鹰隼的袭击,而鸽群会让它眼花缭乱,终因捕捉不到目标而罢休;在这种时候家飞的信鸽也要推迟开棚的时间,或发出信号,或摇动食罐,招唤鸽群进棚。在短距离训放时,飞行路线尽量避开山区,实在避不开时,开笼时间要晚一些,也就是等到鹰隼找到别的猎物填饱荒腹后,比较安全。

(5)提高归巢速度的方法

①寡居法。对非育雏的雌雄鸽分棚饲养,训放也不让它们“夫妻”见面,直到参赛前几个小时,才让它们合棚十几分钟,至多半小时。这时“夫妻”相见感情格外地好,亲热、接吻、踩蛋,准备“生儿育女”了。就在这时送赛,归巢速度就会快。

②思偶法。让过着舒适安逸和安静愉快生活的夫妻鸽子参加单个竞赛,另一只留舍,“夫妻”不见面,它们就会思念配偶。鸽子思偶心切,放翔它会急于归巢的。至于放雄,还是放雌,由鸽主自定。不过,比利时赛鸽名家乔治·华普利就采取鳏居法,只放翔雌鸽,获得了成功。

③占巢法。对已确定的参赛鸽,要在前10天左右,采取激发它们占巢心切的方法。趁黑夜看不清的时机,将另外的鸽子偷偷地放到已确定的参赛鸽的鸽舍巢房内,天亮“主人”发现有“不速之客”占据它的巢房,会拼命地逐赶。这样连做几次,它就产生了一种恐惧感,恐怕别鸽抢占它的巢房。所以,时时不敢远离。在这样的心情下,送去参赛,它会拼命地往家飞。

④饿食法。只适用于平时的训练和当天能归巢的参赛鸽。放时不喂食,使其饿腹,因急于饮食,它会加快行程回家“吃饭”的。对500公里以上的赛程不可以采取此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8729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6
下一篇2023-1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