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神经阻滞术需要在特殊肌电图仪以及专用B超的引导下,采用仅有041mm粗细绝缘阻滞针在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肌肉中的神经肌肉接头部位进行神经与肌肉的剥离,同时采用特定频率的电流刺激神经接头从而阻止部分收缩肌肉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最终达到解除肌肉痉挛的作用。
大部分脑瘫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痉挛,痉挛阻碍了儿童的运动发育,造成不能爬行、跪立、行走,即使经过康复训练能够行走,往往步态也是异常的。3S神经阻滞术可以解除局部痉挛,促进运动发育,改善步态。
3S神经阻滞术技术成熟,在美国已经成为缓解脑瘫痉挛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它可以有效纠正如下异常姿势。
1、 尖足
尖足是由于小腿三头肌痉挛引起的。尖足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有可能会造成踝关节挛缩、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继发问题。
3S神经阻滞术可以缓解小腿三头肌的痉挛,纠正尖足、足内翻,提高步速,改善步态。还可以纠正因小腿三头肌痉挛引起的膝关节反张。
2、 足内翻
足内翻是由于胫骨后肌痉挛引起的,会引起踝关节畸形。足内翻的儿童行走姿势非常难看,力线错误,不能行走长距离。
3S神经阻滞术缓解胫骨后肌痉挛后,能够明显改善脑瘫儿童的步态,使行走能力大幅度提高。
3、 屈膝
屈膝的异常步态一般是由于腘绳肌痉挛造成的。
3S神经阻滞术后,脑瘫儿童的屈膝姿势得到纠正,行走时的身高可以在几天之内提高10%左右。
4、 屈髋
屈髋的异常步态是由于髂腰肌、股直肌痉挛造成的。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两块肌肉组成,股直肌是股四头肌的一部分。
3S神经阻滞术缓解上述肌肉后,可以使脑瘫儿童厥屁股的不雅姿势得到纠正,尤其对上学的孩子来说,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是心理健康发展。
5、 双下肢内收
双下肢内收是由于内收肌痉挛引起的。
内收肌包括长收肌、耻骨肌、大收肌、股薄肌、耻骨肌,但由于短收肌的位置较深,并且内收的力量不大,所以临床上一般只做前四块肌肉的3S神经阻滞术。术后可以纠正双下肢内旋、剪刀步态。对于重度脑瘫的儿童来说,更多的是为了便于护理,提高生活质量,预防或者延迟髋关节脱位、半脱位的发生。
6、 屈肘
肘关节屈曲是由于肱桡肌、肱二头肌、肱肌痉挛引起。屈肘造成儿童取物困难、爬行困难,术后不仅可以让孩子的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还可以提高床上的移动能力。
7、前臂旋前
前臂旋前是比较常见异常姿势,是由于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痉挛引起的。前臂旋前造成儿童许多动作不便,例如用勺子进食困难,不能将食物送入口中。3S神经阻滞术可以使孩子上肢的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许多术前不能完成的动作都成为可能。
8、腕关节屈曲和指关节屈曲
腕关节屈曲和指关节屈曲常合并存在,主要是由于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指浅屈肌痉挛造成的,3S神经阻滞术可以缓解此三块肌肉的痉挛,让孩子的手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9、拇指内收
拇指内收是由于大鱼际中的拇内收肌痉挛造成的,如果合并拇长屈肌、拇短屈肌的痉挛,则可能产生拇指置于掌心的异常姿势,它是常见的脑瘫儿童异常姿势,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抓握能力。3S神经阻滞术可以让孩子的抓握能力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
如果想增大三头肌围度的,记住训练间隔不能过长,要保证持续的刺激,可以一个星期练两到三次。因为三头肌属于小肌肉群,恢复时间为四十八小时,所以说每周练两到三次为宜,也不建议天天练,没时间恢复,这样反而适得其反。要知道肌肉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在我们休息的过程中慢慢长出来的。
在我们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的同时,我们在训练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一、我们的训练计划不能够一直保持不变。无论是练二头肌、三头肌还是其他,同样的计划用三四个月为宜。如果你一直用同一个计划,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第一你的身体,你的肌肉会渐渐地适应这个动作,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其该有的效果
。第二我们的身体和心理上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疲劳感。
就拿我练三头肌来说吧,刚开始我练三头肌就绳索下压和仰卧臂屈伸这两个动作,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换过动作。前几个月锻炼效果十分明显,围度也有所增加,但慢慢的肌肉就适应了,从而更难得到刺激,以前三组动作过后泵感十足,现在五组过后感觉都一般般。所以说一个动作也不能一直用,要适当地变换一下计划安排。
二、高级一点的可以尝试一下超级组。所谓的超级组就是做完一个动作之后,不休息立刻接着做下一个动作。比如说练手臂时,做完二头弯举之后立刻做绳索下压,这样安排对肌肉刺激很大,训练感觉也很棒。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扩展资料
1、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姿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应采取正确抱姿等。
2、物理治疗
冷疗法: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秒,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水疗法: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水温宜采用不感温水浴或温热水浴的温度。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如蜡、沙、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3、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肌肉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target="_blank"title="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
扩展资料
1、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姿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应采取正确抱姿等。
2、物理治疗
冷疗法: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秒,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水疗法: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水温宜采用不感温水浴或温热水浴的温度。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如蜡、沙、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3、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肌肉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baikebaiducom/item/%E7%97%89%E6%8C%9B/3480271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痉挛">-痉挛
痉挛,又称为强直、阵挛、痛性痉挛,是由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以肌肉的不自主收缩反应和速度依赖性的牵张反射亢进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临床上痉挛多见于脑卒中、脊髓损伤、脊髓病变、脑瘫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target="_blank"title="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5bafa40f4bfbfbed7c920e1077f0f736aec31f91"/>
扩展资料
1、姿势和体位
某些姿势和体位可减轻肌痉挛。患者应从急性期开始采取抗痉挛的姿势体位,可使异常增高的肌张力得到抑制,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的急性期采取卧位抗痉挛模式体位,可减轻肌痉挛;脊髓损伤患者利用斜板床站立,也可减轻下肢肌痉挛;脑瘫患儿应采取正确抱姿等。
2、物理治疗
冷疗法:用冰敷或冰水浸泡痉挛肢体5~10秒,可使肌痉挛产生一过性放松。
水疗法:水压对肌肉持久的压迫与按摩有利于肌痉挛的缓解。室温保持在25℃,水温宜采用不感温水浴或温热水浴的温度。
温热疗法:各种传导热(如蜡、沙、泥等)、辐射热(红外线)及内生热(超短波)。
痉挛肌及其对抗肌的交替电刺激疗法:是将波宽和频率相同,但出现的时间有先、后的两组方波,分别刺激痉挛肌及其拮抗肌,使两者交替收缩,利用交互抑制和高尔基腱器兴奋引起的抑制,以对抗痉挛。
3、运动治疗
主动运动:让痉挛的拮抗肌进行适度的主动运动,对痉挛肌可有交替性抑制作用,如肱二头肌痉挛,可练习肱三头肌主动和抗阻收缩。
被动运动:被动运动时也可结合某些反射机制来降低肌张力,如被动屈曲足趾可降低肌张力。
肌肉按摩:对痉挛肌进行较深的和持续时间较长的按摩,或温和地被动牵伸痉挛肌,都可降低肌张力。
/baikebaiducom/item/%E7%97%89%E6%8C%9B/3480271fr=aladdin"target="_blank"title="-痉挛">-痉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