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头肌解剖功能

肱三头肌解剖功能,第1张

肱三头肌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合成一个厚的肌腱附着于尺骨鹰嘴。

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与大圆肌和小圆肌相交叉

外侧头: 在三角肌浅层旁

内侧头:大部分位于长头深面

三头肌功能

一 长头训练

01 多数人的绳索下压方式

大多数人的绳索下压,都是通过单一肘关节的活动来做臂屈伸,所谓单一的肘关节活动,在这里指,只有肘关节参与活动,而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身体保持直立,大臂固定在身体两侧,如下图:

第二种,略微的前倾身体,但仍然保证大臂稳定,做臂屈伸。

02 上面两种做法的弊端

首先,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上面两种做法的共同点:大臂均保持稳定,肩关节几乎不参与动作,只有肘关节参与。

为什么说这种做法不好?

原因在于,肱三头肌的长头是三个头中唯一一个连接肩关节的,这意味着它除了有最主要的臂伸功能外,还有肩伸的功能,肩屈和肩伸功能如下所示。因此,如果你要训练长头,那么,大臂保持稳定的做法,会限制你的动作行程,同时无法让长头完全收紧收缩。

03 长头的肌电流测试

测试者在肱三头肌长头位置放了一个肌电流测试仪器,右下角屏幕显示的是动作过程中,长头的肌电流活动。

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当测试者只做臂伸时,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大臂不动的做法,长头虽有肌电流,但电流较小,而当测试者做臂伸+肩伸时,长头有着明显的肌电流活动增加。

04 长头最佳的绳索下压方式

向身体后侧做臂伸,即加入一个肩伸的动作,如下图所示,能够让你的三头有更好的肌肉收缩,没尝试过的小伙伴,一定记得去尝试!

二 外侧头训练

三内侧头训练

三头肌拉伸动作

打排球垫球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协同配合的。具体来说,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放松;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这种协同配合可以让球员更好地控制球的方向和力度,同时也能够减少手臂疲劳和受伤的风险。

1、肱二头肌的解释:

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位于手臂上部前侧,肌肉形状呈梭形。因为有长、短二头,所以被称为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的长头与短头借肱二头肌的肌腱与骨相连。长头附着于肩胛骨的盂上结节;短头附着于肩胛骨的喙突;下端附着于桡骨粗隆。

2、肱三头肌的解释:

肱三头肌位于上臂后侧。因为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所以被称为肱三头肌。

长头起始于肩胛骨的盂下结节;外侧头和内侧头起始于肱骨体背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和内下方。三个头向下合成一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扩展资料:

1、肱二头肌的作用

肱二头肌控制着三个关节的工作,即: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肘关节旋外,其功能在于使手臂弯曲以及支持手臂承受负荷。

当双臂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屈肘时,肱二头肌的作用最大。这也是为什么,在练习肱二头肌时,都让掌心呈现向前的方向,进行屈肘练习。

2、肱三头肌的作用

肱三头肌的作用主要是伸肘,其中肱三头肌的长头还有后伸肩关节的作用。当肱三头肌的力量强大后,关节的伸直功能比较好,因为肘部伸肌只有肱三头肌一组肌肉。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一、肱二头肌位于臂前,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上方、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两头于臂前中部合成一个肌腹、向下延续为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所以肱二头肌收缩时肘关节屈,此时其对抗肌肱三头肌伸。

二、肱三头肌位于臂后,其长头起自肩胛骨关节盂的下方、外侧头起自肱骨后面桡神经沟的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的内下方,三头合为一个肌腹、向下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所以肱三头肌收缩时肘关节伸,此时其对抗肌肱二头肌退行舒张。

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的力量。肌力评定皆在评估肌力大小,确定肌力障碍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评定康复疗效,判断预后。

一、肌肉分类

人类肢体的复杂动作需要靠多组肌肉恰当的合作才能完成,根据这些肌肉参加动作时所起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原动肌、拮抗肌、固定肌、中和肌,在神经支配下完成复杂的精细动作和运动。

1原动肌 直接完成动作的肌群称原动肌。其中起主要作用者为主动肌,协助或帮助完成动作或仅在动作的某一阶段起作用的称为副动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

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2拮抗肌 与原动肌作用相反的肌群称为拮抗肌。在原动肌收缩时,拮抗肌可以协调地放松或作适当的离心收缩,保持关节活动的稳定性和动作的准确性,防止关节的损伤。

3固定肌 为了充分发挥原动肌对肢体运动的动力作用,必须将原动肌相对固定的一端(定点)所附着的骨骼或附近的一连串骨骼充分固定,使主动肌拉力方向能始终朝着关节运动的方向,参与上述固定作用的肌群称为固定肌。

4中和肌 在原动肌完成多种动作时,需要另一些肌肉协助完成,这些肌肉的作用为抵消原动肌收缩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不需要的动作,使动作更准确、更经济,这些肌肉的作用称为中和肌。副动肌、固定肌和中和肌在肌肉活动中起协同辅助的作用,又称为协同肌。

二、肌肉收缩类型

(一)等张收缩

等张收缩也称为动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张力基本保持不变,肌肉的长度发生变化,产生关节运动。

等张收缩分为二种类型:

1向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是肌力大于阻力,肌肉的长度缩短,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靠近。

2离心性收缩 当肌肉收缩时肌力小于阻力,使原先缩短的肌肉被动地延长,肌肉的止点和起点相互远离。

(二)等长收缩

等长收缩也称为静力性收缩,其特点是在肌肉收缩时肌肉长度保持不变,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活动,此时肌肉收缩力与阻力相等。

三、影响肌力的因素

1肌肉的发达程度 最直接的指标是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越大,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2肌肉的初长度 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收缩时发挥的力量就越大。当肌肉被牵拉至静息长度的12倍时,肌力最大。

3运动神经元和肌肉的募集

4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协调性

5杠杆效率

四、6级肌力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0 无可测知的肌肉收缩

1 有轻微的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2 在减重状态下能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

3 能抗重力做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不能抗阻力

4 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5 能抗重力和充分的阻力的关节活动

五、注意事项

1检查前应向患者用比较通俗的语言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如果患者仍不够明白,给予必要的示范,以取得患者患者配合。

2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方法和技巧,根据患者全身的功能状况、关节活动的质量、关节有无异常的病理形态以及患者的配合意识,按照检查的基本原则,确定肌力检查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检查体位和姿势。

3减少肌力检查的干扰因素,患者的疼痛、疲劳、衣服过厚或过紧都会影响肌力检查的准确性。还应防止其他肌肉的代偿出现的假现象。

4检查前详细了解被检查部位的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避免引起患者的不良反应,如在肌力检查中长时间的等长收缩会引起患者的血压增高,心脏负荷增加,故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慎用。

6充分固定肌肉附着的近端关节。

六、检查方法

1颈前屈 主动肌:胸锁乳突肌

0-1级,仰卧位,肩部放松,固定胸廓,当患者试图屈颈时,0级,不能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

1级,可触及胸锁乳突肌收缩,无动作出现

2级,侧卧位,托住头部可做全范围屈颈

3级,仰卧位,可做全范围屈颈,但不能抵抗阻力

一、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4-5级, 仰卧位,抬头屈颈,能抵抗加在前额部中等或较大的阻力

2颈后伸 主动肌:斜方肌、颈部竖脊肌

3躯干前屈 腹直肌

4躯干后伸 竖脊肌、腰方肌

5躯干旋转 腹外斜肌

6上提骨盆 腰方肌

二、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肩胛骨

1肩胛骨外展及上旋 前锯肌

0-1级 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

0级,未触及前锯肌收缩

1级,可触及前锯肌收缩

2级,坐位,前部平举,屈肘,托住上臂,试图外展、外旋时可见肩胛骨活动

3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患者能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4-5级,仰卧位,肩关节屈曲90度肩胛骨置于检查台上,固定胸廓,检查者握住患者的前臂和肘部向下,向内施加中等或较大的阻力,使上臂充分向上运动

2肩胛骨上提 斜方肌、肩胛提肌

3肩胛骨内收 斜方肌中部、菱形肌

(二)肩关节

1肩关节屈曲 三角肌前部、肱肌

2肩关节后伸 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后部

3肩关节外展 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4肩关节水平后伸 三角肌后部

5肩关节水平前屈 胸大肌

6肩关节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7肩关节内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

(三)肘关节

1肘关节屈曲 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

2肘关节伸展 肱三头肌

(四)前臂

1前臂旋后 肱二头肌、旋后肌

2前臂旋前 旋前圆肌、旋前方肌

(五)腕关节

1腕关节屈曲 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

2腕关节伸展 桡侧腕长伸肌、尺侧腕伸肌、桡侧腕短伸肌

三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

(一)髋关节

1髋关节屈曲 腰大肌、髂肌

2髋关节伸展 臀大肌、肱二头肌

3髋关节外展 臀中肌

4髋关节内收 内收肌群、耻骨肌

5髋关节外旋 闭孔内外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6髋关节内旋 臀小肌、阔筋膜张肌

(二)膝关节

1膝关节屈曲 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2膝关节伸展 股四头肌

(三)踝关节

1踝关节跖屈 腓肠肌、比目鱼肌

2踝关节背屈合并内翻 胫前肌

3踝关节外翻 腓骨长、短肌

1触摸上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上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全长易在皮下摸到。

② 肩胛骨位于背外上方,易在皮下触及内侧缘、下角、肩胛冈和肩峰。肩峰点为测量肩宽、上肢长和上臂长的体表标志,用食指和中指沿肩胛冈从后内方向前外方触摸,即容易找到肩峰的测量点。下角点为测量胸围的体表标志。

③ 肱骨位于上臂,其大结节可在肩部最外侧三角肌下触及,前臂内、外上髁位于肱骨下端两侧皮下,其中内上髁较隆起。通过屈伸肘关节,分辨肱骨的位置。屈伸前臂时桡、尺骨会运动,肱骨不运动。

④ 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从鹰嘴到茎突全长位于前臂后面内侧皮下。其中鹰嘴在屈肘时很明显;茎突在前臂旋内时更明显,可在尺骨头下方摸到,此点为尺骨茎突点,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观察自己腕关节背面腕横纹处的尺骨头非常明显。

⑤ 桡骨位于前臂外侧,其上端桡骨小头上缘的最高点为桡骨点,是测量上臂长和前臂长的体表标志,桡骨点在上肢下垂、手掌向内侧的姿势中,位于肘关节背面外侧的一小凹内,在此凹中易找到肱桡关节,也可确定桡骨点。下端茎突易在外侧皮下触及,在屈腕时更明显,此点为桡骨茎突点,是测量前臂长的体表标志,也是测量手长的体表标志。

⑥ 手骨位于桡腕关节掌侧面,两侧可摸到大多角骨、豌豆骨;握拳或伸

掌时,可看到或摸到各掌骨及指骨,其中第二掌骨小头向桡侧最突出的一点为桡侧掌骨点,第五掌骨小头向尺侧最突出的一点为尺侧掌骨点,这两点都是测量手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上肢的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肘窝横纹:屈肘时,在肘窝处出现肘窝横纹。

② 腕掌侧横纹:屈腕时,在腕掌侧出现2—3条横纹的皮肤皱纹,分别称为近侧横纹、中间横纹和远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的中点是测量手长的标志点。

③ 三角肌:在肩部使肩部构成圆隆状的外形,从前、外、后侧三方面包绕肱骨的上端。其止点在臂外侧中部呈现一小凹。

④ 斜方肌:在三角肌内侧、项部外侧、锁骨后面的肌肉隆起,为斜方肌上部纤维。

⑤ 胸大肌:胸前发达的扁肌,其下缘构成腋前壁。

⑥ 背阔肌:在背的中部外侧可见此肌的轮廓,以后向上延伸参与形成腋后壁。

⑦ 肱二头肌:在上臂的前面,在此肌的内、外侧各有一纵行的浅沟,内侧沟较明显。肱二头肌腱可于肘窝中央摸到。当屈肘握拳旋后时,可明显在臂前面见到膨隆的肌腹,此肌腹最隆起部位是测量上臂的紧张围与放松围的标志点。

⑧ 肱三头肌:在臂的后面,三角肌后缘的下方可见到肱三头肌长头。

⑨ 掌长肌:当手用力半握拳屈腕时,在腕前面的中缝、腕横纹的上方可明显见此肌的肌腱。

⑩ 尺侧腕屈肌:用力外展手指半屈腕时,在腕的尺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1 桡侧腕屈肌:握拳时,在掌长肌腱的桡侧,可见此肌的肌腱。

○12 鼻烟窝:在腕背侧面,当拇指伸直外展时,自桡侧向尺侧可见拇长展肌、拇短伸肌和拇长伸肌等肌腱。在后二肌腱之间有深的凹陷,称鼻烟窝。

○13 指伸肌腱:在手背,伸直手指,可见此肌至第2—5指的肌腱。

2.触摸下肢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下肢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髋骨位于腰腹部侧面,其髂嵴全长易在皮下触及,髂嵴上缘最向外突出的点为髂嵴点,是测量下肢长H(又称髂嵴高)和骨盆宽的体表标志。前端为髂前上棘,是测量下肢长A(又称髂前上棘高)的体表标志;后端为髂后上棘。坐骨结节位于臀部后下方。髂嵴高、髂前上棘高、大转子高是测量下肢长的三种方法。

② 股骨位于髋部最外侧,其大转子易在皮下触及,是测量下肢长B(又称大转子高)的体表标志。内、外侧髁位于大腿下端两侧皮下。

③ 髌骨前面可在膝关节前面皮下触及,此骨的前面中点是测量膝围的体表标志。

④ 胫骨的胫骨粗隆在膝关节前面下方皮下易触及,屈膝时更明显。内、外侧髁位于上端两侧皮下,其内侧髁内侧缘上最高的点为胫骨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坐位时,将右腿的踝关节架在自己的左膝关节上,而右腿膝关节自然下垂,此时可明显摸到胫骨内侧髁的内侧缘。在小腿前内侧皮下可触摸胫骨前缘的全长。在胫骨下端内侧皮下的隆凸处可触摸到内踝,在内踝上方小腿最细处是测量踝围的体表标志,内踝点是测量小腿长的体表标志。

⑤ 在胫骨外侧髁下方皮下可触摸到腓骨头,屈膝时较明显。腓骨外踝可在下端外侧皮下隆凸触及,外踝比内踝略低。

⑥ 跟骨跟结节在足后部皮下能触及,为直立时足跟最向后突出的一点,为测量跟腱长和足长的体表标志。

⑦ 外侧跖骨点,第五跖骨小头向外侧最突出的点;内侧跖骨点,第一跖骨小头最向内侧突出的点。这两点为测量足宽的体表标志。

(2)触摸下肢皮肤标志、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臀股沟:为一横行的沟,界于臀部和大腿后面之间。也称臀纹线,是测量大腿围的标志点。

② 腘窝横纹:在腘窝呈横行的皱纹。

③ 臀大肌:使臀部形成圆隆的外形。

④ 股四头肌:位于大腿前面。在大腿屈和内收时,可见股直肌在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所组成的夹角。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在大腿前面的下部,分别位于股直肌的内、外侧。

⑤ 半腱肌腱、半膜肌腱:附于胫骨上端的内侧,构成腘窝的上内界,并在此可摸到其肌腱。

⑥ 股二头肌腱:为一粗索附于腓骨头,构成腘窝的上外界,在此处可摸到其肌腱。

⑦ 小腿三头肌:在小腿后面,可明显见到该肌膨隆的肌腹及跟腱。腓肠肌二个头则构成腘窝的下界。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为测量跟腱长的体表标志。腓肠肌最粗处是测量小腿围的标志点。

⑧ 跟腱:在踝关节后方呈粗索状,向下止于跟骨后端

⑨ 胫骨前肌肌腱:在用力勾脚尖时,在小腿下端前面、胫骨外侧,明显可见此肌腱。

3.触摸躯干和颅的主要体表标志

(1)触摸中轴骨的主要体表标志

① 在两眶下缘外后方皮下能触及颅骨颧弓;眶上缘、眶下缘分别为眼眶上下的骨性边界;眉弓为眶上缘上方的横行隆起;在耳廓前方可触及下颌头,张口、闭口运动时,可发现下颌头在移动。在外耳门后下方皮下可触摸到颞骨乳突;在外耳门前下方可触及下颌角;在枕部正中皮下可触及枕外隆凸,低头时较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

② 背部正中皮下能触及椎骨棘突。特别是第七颈椎棘突,低头时更明显,是测量项长(后颈长)的体表标志。两侧肩胛冈内侧缘连线,平第3胸椎棘突。两髂嵴最高点连线平第4腰椎棘突,易于在体表扪及。

③ 肋骨除第1肋骨外,所有肋骨都可扪及。第2肋位于锁骨下方皮下。肩胛骨下角平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

④ 胸骨全长位于胸正中部皮下,其中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触摸躯干和颅的皮肤、肌性和腱性标志

① 人中:上唇处中线上的纵行浅沟。

② 鼻唇沟:脸颊和上唇分界处的斜行浅沟。

③ 咬肌和颞肌:咬紧牙关,在下颌角的前上方、颧弓下方可摸到强硬的条状咬肌。在颧弓上方的颞窝内可摸到坚强的颞肌。

④ 胸锁乳突肌:转头向对侧时,可见位于颈前外侧呈长条状的肌性隆起。

⑤ 喉结节点:正中矢状面上,喉结节最向前突出的点,此点为测量颈宽、颈围的标志点。

⑥ 腹直肌:腹前正中线两侧的长形肌性隆起,肌肉发达者可在两侧腹直肌上有3条横沟,为腹直肌腱划,腱划上、下有发达的肌腹,一般有8块。

⑦ 竖脊肌:在脊柱两侧,呈纵形肌性隆起。

(二)观察人体主要测量点示意图(图2-4-1),并分别在全身骨架标本和全身肌肉标本或自己(或他人)身上找出相应的测量点。

elbow reflex abnormality (一)臂丛神经炎(brachial plexus neuritis) 多见于成年人,有流感及受寒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在颈根部及锁骨上部,以后扩展至肩后部、臂前及手。睡眠时不能向病侧侧卧,牵引臂丛时,上肢的外展或上举时可诱发疼痛。上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只在初期较活跃,但不久即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皮肤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手指感觉麻木,严重者有手指肿胀及皮肤菲薄光滑等表现。肩部有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颈髓病变(neckspinal lesion) 主要症状为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以下各种感觉丧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亢进,颈7病变时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三)肩神经炎(shoulder neuritis) 常急性发病,病前多有感染、预防接种及手术史。肩部及上臂疼痛,大多数为一侧,有1/3者为以侧,呈灼痛,伴有肩胛和上臂部肌肉麻痹及肌萎缩,常受累的是前锯肌、三角肌、上下冈肌,其次为斜方肌、大圆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胸大肌;有的累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伴有肩、上肩外侧、前桡侧感觉障碍,肱三头肌反射减弱。一般情况下疼痛时间愈长 ,骨肉麻痹时间愈长。

(四)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se) 早期表现记忆、计算、判断、理解能力降低,自知力缺失,逐渐进入痴呆状态,有的表现欣快夸大,有时表现忧郁和焦虑不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生在中、晚期,可见阿罗氏瞳孔、视神经萎缩、言语障碍、手指颤抖、书写困难。部分病人有癫痫发作,由于梅毒性血管炎可引起脑梗塞,而出现突发性偏瘫、失语、偏盲和偏身感觉缺失。也可发生进行性四肢乏力,肌张力增高、肱三头肌及其它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五)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属婴儿期肌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见显性遗传。男女均可见。病儿出生时即显示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以肢体与躯干肌最为明显,部分病儿不能竖头、直坐或站立。膝腱反射及其它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假肥大征。多数病程不呈进行发展,有的可有肌萎缩,严重者影响呼吸。有伴有关节挛缩,或有先天性多数关节弯曲。

(六)家族性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familial autonomic dysfunction yndrome )本病多在婴幼儿发病,症状多变,如泪腺分泌减少或缺乏,兴奋时易引起血压上升,而起立时易引起血压下降,手脚分凉,皮肤发红,呼吸快,体温升高,吞咽困难及言语障碍,腹泻或便秘,发作性呕吐,唾液过多或缺少,肌张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消失,对疼痛不敏感,情感易激动,智力低下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382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