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率是多少

皮下脂肪率是多少,第1张

人体脂肪薄厚的精确测量主要是看皮褶薄厚,一般是选择肩骨下角,肚脐眼左边2cm,三头肌等位置,每一个点测3次,取均值!皮褶薄厚关键表明人体脂肪薄厚,WHO强烈推荐采用肩骨下、三头肌和脐旁三个测点。瘦、中等水平和肥胖症的界线,男士为<10Mm,10~40Mm和>40;女士为<20Mm,20~50Mm和>50Mm。自然常说的标准,上边这句话并没有较为详尽的明确提出此标准是不是为WHO制订的。

体脂肪率就是指脂肪与休重之百分数,之前分辨本人瘦胖时,非常简单的方式,便是应用个子及休重之比例(即BMI,休重除于身高的平方值)来判断。但是此类方式非常容易忽视了脂肪之多少。因而,要分辨一个人真实的肥胖症水平,除开用BMI做参照指标值外,此外还务必要检验体脂肪率,那样个人所得出去的结果才会较为客观性。

预后常用的表示指标如下:

1、预后营养指数(PNI)

PNI(%)=158-166(ALB)-078(TSF)-020(TFN)-580(DHST)

ALB:血清白蛋白(单位:g%);TSF:三头肌皮褶厚度(单位:mm);TFN:血清转铁蛋白(单位:mg%),DHST:迟发性超敏皮肤反应试验(硬结直径>5 mm者,DHST=2;<5 mm者,DHST=1;无反应者,DHST=0)。

评定标准:若PNI<3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可能性均很小;若30%≤PNI<40%,表示存在轻度手术危险性;若40%≤PNI<50%,表示存在中度手术危险性;若PNI≥50%,表示发生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的可能性均较大。

2、营养危险指数(NRI)

NRI=107(ALB)+00039(TLC)+011(Zn)-0044(Age)

ALB:血清白蛋白;TLC:淋巴细胞计数;Zn:血清锌水平;Age:年龄。

评定标准:若NRI>60,表示危险性低;若NRI≤55,表示存在高危险性。

3、营养评定指数(NAI)

NAI=264(AMC)+060(PA)+376(RBP)+0017(PPD)-5380

AMC:上臂肌围(单位:cm);PA:血清前白蛋白(单位:mg%);PPD:用纯化蛋白质衍生物进行延迟超敏皮肤试验(硬结直径>5 mm者,PPD=2;<5 mm者,PPD=1;无反应者,PPD=0)。

评定标准:若NAI≥60,表示营养状况良好;若40≤NAI<60,表示营养状况中等;若NAI<40,表示营养不良。

4、住院病人预后指数(HPI)

HPI=092(ALB)-100(DH)-144(SEP)+098(DX)-109

ALB:血清白蛋白(单位:g/L);DH:延迟超敏皮肤试验(有1种或多种阳性反应,DH=1;所有均呈阳性,DH=2);SEP:败血症(有败血症,SEP=1;无败血症,SEP=2);DX表示诊断患有癌症(有癌,DX=1;无癌,DX=2)。

评价标准:若HPI为+1,表示有75%的生存机率;若HPI为0,表示有50%的生存机率;若HPI为-2,表示仅有10%的生存机率。

三头肌皮厚的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② 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③ 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下皮组织夹提起来。④ 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

意义:肱三主要评价受试者蛋白质的营养状况,但要结合上臂围和上臂肌围等数值。

测定皮下脂肪通常采用皮脂厚度计来测量,测定部位选择:

(1)上臂部——左上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2)背部——左肩胛角下方;

(3)腹部——右腹部脐旁1厘米。

此外,有时还要测量颈部、胸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皮下脂肪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在真皮层以下,筋膜层以上。 与贮存于腹腔的内脏脂肪组织和存在于骨髓的**脂肪组织对应,共同组成人体的脂肪组织。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皮下脂肪主要的作用有 绝热 和 贮存 。皮下脂肪是人体储存‘余粮’的主要场所。在冬眠的哺乳动物中,皮下脂肪几乎提供过冬的全部能量;长途迁徙的鸟类也由皮下脂肪提供大部分能量供应。

因为人类身体缺少毛发,所以脂肪的保暖作用对早期人类相当重要。有说法寒冷刺激脂肪组织的生成,在寒冷地区长期生活发展的人种皮下脂肪也更易堆积。

此外女性的皮下脂肪普遍多于男性,并且在分布上有所差异。雌性荷尔蒙会促进皮下脂肪的发育,其功能包括供能,促进发育和性选择。

皮下脂肪所以引人关注,因为它的堆积会造成肥胖,影响身材。肥胖在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中占总人口三成以上,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需要警惕。

和其他特性一样,皮下脂肪的厚度与基因有关,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肥胖基因的研究是生物学的热门前沿,尽管只是冰山一隅,也给我们揭示出一些科学规律。在食物过足的情况下,确实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长胖。已经识别出的基因包括FTO,NPC1等等。(注意,这是一个未知大于已知的领域,其原因可能随时都在被添加或改写。)

人体的脂肪细胞数目相对稳定,因为脂肪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只增大体积,不显著增加数目。但当体积增大到四倍左右的时候,脂肪细胞就会靠增加数目来增加脂肪总量了。所以减肥总是困难,最好的办法是小心不要长胖。

皮脂就是贮存于皮下的脂肪组织,人体的脂肪大约有2/3贮存在皮下组织。通过测量皮下脂肪的厚度,不仅可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厚度,判断人体的肥瘦情况,而且还可以用所测的皮脂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数量,评价人身组成的比例。

资料参考:,皮下脂肪

计算体脂率需要用到身体的重量、身高、性别和年龄等信息。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使用身体重量和体脂率比例公式

1使用体重测量工具,例如称重器,测量自己的体重,单位为千克或磅。

2

使用身高测量工具,例如身高尺,测量自己的身高,单位为厘米或英寸。

3

使用性别和年龄等信息确定相应的体脂率比例。通常情况下,男性的体脂率比女性的低。

4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体脂率:

体脂率 = (12 × 体重 / 身高²) + (023 × 年龄) - (108 × 性别) - 54

其中,性别为男性时取值为1,女性时取值为0。

方法二:使用皮褶厚度计算器

1使用皮褶厚度测量工具,例如皮褶厚度测量卡尺,测量自己的三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包括上臂三头肌、肩胛下和腹部。

2将三个部位的皮褶厚度加起来得到总皮褶厚度。

3

使用以下公式计算体脂率:

男性体脂率 = (110938 - (00008267 × 总皮褶厚度) + (00000016 × 总皮褶厚度²) - (00002574 × 年龄)) × 100

女性体脂率 = (10994921 - (00009929 × 总皮褶厚度) + (00000023 × 总皮褶厚度²) - (00001392 × 年龄)) × 100

其中,总皮褶厚度的单位为毫米,年龄的单位为岁。

公共营养师四级考试公式

1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234567

标准体重指数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标准体重(kg)(正常:±10%)

体制指数=体重(kg)22身高(m)(正常:185~239;轻度消瘦:17~185;超重:24~279)

身高体质指数=体重(kg)1000

身高(cm)体重(kg)+胸围(cm)100%身高(cm)Vervaeck指数=

Kaup指数=体重(kg)41022身高(cm)(正常:19~15)(中等:140~109)

Rohrer指数=体重(kg)71033身高(cm)8比胸围=9

胸围(cm)100

身高(cm)腰围(cm)臀围(cm)腰臀比值(WHR)=(参考标准:成年男性<09;成年女性<085)

10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

a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M×(皮褶厚度值)(其中C和M是公式中系数)b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BF%(495D450)100%

c上臂肌围(cm)=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d

上臂肌面积(cm)=2[上臂围(cm)-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12562上臂肌围12562

14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

a标准体重(kg)=年龄(岁)×2+7(3岁以下适用)b标准体重(kg)=年龄(岁)×2+8(3岁~青春前期适用)、c粗略身高(cm)=年龄(岁)×7+70(3岁~青春前期适用)

营养评价时人体测量包括的内容有身高、体重、上臂周径、皮褶厚度。

人体测量在营养评价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等指标。下面将结合不同的指标,详细介绍营养评价时人体测量所包括的内容。

1身高测量身高是人体测量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直接读数法适用于小儿或身高较低者,通过直接读取测量尺上数值来确定身高;墙角法则适用于成年人,需要借助一墙角和水平测量尺来获取身高数值。

2体重测量体重是评估身体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测量方法为体重秤。体重测量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在同一时间、同一个地点、同样穿着内衣进行测量,这样才能减少误差。

3BMI指数计算BMI指数(Body Mass Index)是体重与身高的比值,常用于评价体重是否过轻或过重。公式为:体重(kg)/身高(m)^2,成人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超过24则为超重,超过28则为肥胖。

4腰围测量腰围是评估中心性肥胖的指标之一,也是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腰围测量时需要将卷尺固定在腰部最小周长的位置进行测量,这个位置通常是在肚脐水平线以上25厘米处。

5皮褶厚度测量皮褶厚度是评估身体脂肪含量的指标之一,通常在三个部位进行测量:上臂三头肌、肩胛下角和髂前上棘。通过测量这些部位的皮褶厚度,可以计算出体脂百分比,反映身体脂肪的水平。

6活动水平评价除了基本的人体测量指标外,日常活动水平对于营养评价也有着关键作用。日常活动水平包括工作时的姿势、运动状况等。通过问卷调查或直接观察来评价个体的活动水平,进而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总之,人体测量是营养评价的基础内容之一,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①成年人标准体重:(身高cm—100cm)×90%=标准体重(kg)。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时,称为超重;超出标准体重的20%,称为轻度肥胖;超出标准体重的30%时候,称为中度肥胖;当超过50%时候称为重度肥胖。

  ② 不同区域计算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kg)= [身高(cm)- 150] X 06 + 50

  南方人理想体重(kg)=[身高(cm)- 150] X 06 + 48

  ③ 简易计算法 (这个算法是医学教科书上的简易算法,小爱是学医疗的,老师也曾说过是教科书上套用了国外的计算标准,所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计算出来的值偏大,参考一下就好,建议用1 、2两种方法)

  男性平均体重(kg)= 身高(cm)- 105

  女性平均体重(kg)= 身高(cm)- 100

  其他判断是否肥胖的方法

  ①体重身高比值法:

  计算体重指数(千克/米2)=体重(千克)÷[身高(米)] 2按最新体重指数标准,在185~27之间属于正常体重,大于27属于肥胖,小于185属于消瘦

  ②皮下脂肪厚度测量法

  皮下脂肪厚度测量法是通过测量局部皮褶厚度来估计皮下脂肪厚度,进行判断肥胖的一种简便方法。

  测量方法是用拇指和示指提捏皮肤(不要把肌肉包括在内),用测量仪器或卡尺(也可用普通尺子)测量双折皮肤的厚度。常用的皮褶厚度测量部位有肩胛下角、肱二头饥肱三头饥髂嵴、上腹壁、脐下方等处。目前倾向于多处测量,取其总和或均值。美国成年男性和女性若肱三头肌中部皮褶厚度分别超过19mm和30mm,或肩胛下角处皮褶厚度分别超过22mm和27mm,则提示肥胖。我国有关资料尚少。

  ③腰臀围比值法

  腰臀围比值法(WHR)= 腰围 / 臀围。WHR是描述脂肪分布类型的一个指标,将WHR高者称为中心型脂肪分布,WHR低者称为周围型脂肪分布。一般以两侧肋缘与髂嵴间的中点水平为腰围的测量部位,以臀部最突出处为臀围的测量部位。我国多数专家认为:腰臀围比值>072时可认为肥胖。

  还有就是全球最著名的BMI指标: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苗条身材:BMI值为185以下 标准身材:BMI值为185-229之间超重身材:BMI值大于229

  希望这些信息能给你帮助,还有如果真的属于肥胖,千万不要吃减肥药,对身体不好,唯一的减肥方法就是节食+运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42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