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腹膜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属于浅反射的是?

肱三头肌反射,膝反射,腹膜反射,跟腱反射,肱二头肌反射,属于浅反射的是?,第1张

反射 属于深反射,但 膝跳反射 属于浅反射。 不知楼主说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所以两者均答。

那么简单来说 就是 这里面 只有腹壁反射是浅反射。(答主平时都说腹壁反射的)

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腱反射,又称深反射,其实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其实是肌牵张反射的一种(另一种为肌紧张),若腱反射减弱或者消失,提示反射弧受损,而腱反射亢进,提示高位中枢病变。临床上常通过腱反射来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

分辨浅反射和深反射,看触发条件就可以。

2020年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备考敲响了战鼓,青海中公教育为大家准备了2020年医院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资料,各位准备报考2020年医院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赶快练习起来吧!更多备考资料及招聘信息欢迎持续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

神经反射检查是临床上实践技能操作的重要考试项目,同时也是我们医学基础知识笔试的重要内容,所以掌握神经反射的概念以及检查项目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神经反射的完成依赖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据刺激的部位,又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两部分。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黏膜、角膜等引起的反应。主要包括:

1角膜反射:直接和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2腹壁反射:主要做三个方向,沿肋缘下(胸髓7~8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髓11~12节)。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

3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

4跖反射: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也称腱反射。深反射的亢进和减弱都是异常的。深反射主要包括:

1肱二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6阵挛:阵挛主要是因为锥体束以上病变导致。

(三)病理反射是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但不属于病理性。病理反射主要包括:

1Babinski征:最典型体征。

2Oppenheim征

3Gordon征

4Chaddock征

5Hoffmann征

病理征的前四种的阳性体征都是拇趾背伸,其余四趾扇形张开。而Hoffmann征的阳性表现为拇指背伸,其余四指扇形张开。

(四)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主要包括:

1颈强直

2Kernig征

3Brudzinski征

不同的反射检查项目对应不同部位的病理损害,具体了解神经反射、深浅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的概念和包含项目后,我们就能很好的做出损伤部位判断。

一、浅反射是刺激皮肤、粘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1、包括角膜反射、咽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肛门反射等。

2、多数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元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引起的反应是通过深部感觉器官完成的,称为深反射,也叫腱反射。

1、包括:肱二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反射、桡骨膜反射、霍夫曼氏征、膝反射异常、踝反射异常、髌阵挛、踝阵挛。

2、肌牵张反射的幅度大小依赖于传导反射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完整程度。

①一个反射的下运动神经元包括它的周围神经和脊髓节段,它们任何一个病变都会导致相关反射的减低和消失;

②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下行支配反射,这个传导通路任何病变均可导致反射增加;

③脊髓疾病: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存在,可出现损害水平的反射消失(下运动神经元反应)而损害水平以下的反射增加(上运动神经元反应)。

扩展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反射本身的增加和消失并不能确定神经疾病,因此必须双侧对比,上下对照。正常人群中极少数人可有反射亢进。实际上,只有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

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

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

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浅反射

-深反射

按反射形成的特点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前者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无需后天训练的反射,它是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建立和巩固起来的,可再遗传给后代。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固定的,其数目有限,如牵张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等。后者是动物在后天的个体生活中经过学习和训练而获得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如果动物的生活条件发生改变则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会消退,并可重新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的反射弧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形式是多样的、数目是无限量的。它使动物对于千变万化的外界环境具有更大的适应性。

浅反射

1、角膜反射:嘱被检查者向内上方注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轻触病人的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查者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2、咽反射:用压舌板轻触咽后壁,正常时引起恶心反射(咽肌收缩)。反射中枢在延髓。有神经损害者则反射迟钝或消失。

3、腹壁反射: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人在受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

4、提睾反射: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由下向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在正常人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使睾丸上提。

5、跖反射:嘱病人仰卧,髋及膝关节伸直,医师以手持病人踝部,用钝头竹签由后向前划足底外侧至小趾掌关节处再转向趾侧,正常表现为足跖向足跖面屈曲,反射中枢在骶髓1~2节。

6、肛门反射:人平躺,将下肢高举伸直,以小针在会阴区划过,肛门外括约肌会收缩。

深反射

1、肱二头肌腱反射:检查者用拇指按拄肘关节稍上方的肱二头肌肌腱,叩击检查者之拇指,正常人出现前臂屈曲。

2、肱三头肌腱反射:病人呈仰卧位,肘关节稍呈直角屈角,前臂在肋弓外与体轴呈直角,上臂靠近胸廓的上外缘,检查者握住上臂,叩击肱三头肌稍上方(鹰嘴上方15~2厘米处),反应为前臂伸直。另用叩诊锤叩击三头肌肌腱,检查者以左手握住检查者的手,被检查者放松,引起前臂伸直。

3、桡骨膜反射:检查时肌肉放松,患者的肘关节应屈成直角或略呈钝角,手的位置应介于旋前及旋后之间,检查者的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右手,叩诊锤叩击桡骨茎突,其反应为肽关节弯曲、旋前和手指屈曲。

4、膝反射: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或前臂托住患者部,髋关节与膝关节呈钝角屈曲,足跟不要离开床面。检查者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股四头肌肌腱,出现小腿伸直。坐位时小腿完全检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叩击膝盖下部四头肌肌腱,反应为小腿伸展。

5、踝反射: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并外展,检查者把持患者足尖并使稍背屈,叩击跟腱。

6、阵挛:

①髌阵挛: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用拇食两指捏住髌骨上缘,突然而迅速地向下方推动,并维持不放松,附着在髌骨上缘的股四头肌腱被拉长,当膝反射增高时引起该肌收缩,肌腱继续拉长,髌骨即出现连续上、下有节律的颤动。

②踝阵挛:检查者用左手托患者腘窝,使膝关节半屈曲,右手握足前部,迅速而突然用力,使足背屈,并用瘦持续压于足底,跟腱反射发生节律性收缩,导致足部交替性屈伸动作。

浅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浅反射实质是伤害性刺激或触觉刺激作用引起的屈曲反射,其反射弧包括一较长复杂的径路,后根节前感觉神经元传入的冲动循脊髓上升达大脑皮质,可能到达中央前回、中央后回、再下降经锥体束至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当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均出现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深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在伴随以下临床症状中的一个时,反射增强和消失才有意义:①反射消失伴有其他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无力、萎缩、束颤。②反射增高伴有其他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表现,如瘫痪、痉挛、Babinski征阳性。③反射的幅度是不对称的,这就提示:要么反射低的一侧是下运动神经元损害,要么反射高的一侧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④与稍高脊髓水平的反射相比反射异常增高,这就更加提示在反射减退的脊髓水平和反射增高的脊髓水平之间有损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047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1
下一篇2023-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