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广播稿
有在广播站锻炼的同学们都知道,广播前一般都会预先准备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好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那么什么样的广播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科学的广播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1
各位听众:
大家好!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xx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看,科学普及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必然有其自身的“增长点”。科学普及的生长点就在自然与人、科学与社会的交叉点上。也就是说,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生成了科学普及,科技与社会又作为科学普及的“土壤”,哺育着它的生长。而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则为科学普及不断提供新的生长点,使科普工作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浓厚的社会性、时代性。形象地说,科学普及是以时代为背景,以社会为舞台,以人为主角,以科技为内容,面向广大公众的一台“现代文明戏”,在这个舞台上是没有传统保留节目的。
中国的特色科普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基础设施落后,人均受教育水平较低,因此公众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比较低。此外,中国目前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公众的科学素养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职业差别。因此,中国的科普是一个多层次的立体工程,较之西方的公众理解科学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包括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设立了科普管理和协调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普场馆和设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中国科普立法
20xx年6月,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科普法。
20xx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xx年南京市颁布《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今天的节目就要结束了,欢迎再会。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2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上周,我们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实验,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一副拉力器和一个有斜度的支撑器,一辆小车。
开始实验了,首先,我和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拉力器与小车互相钩挂在一起,并放在距离桌面15CM高的斜坡上,我把拉力器往坡上拉,指针指向了25牛,我继续吧拉力器往上拉,这时支撑器距离桌面的距离是12CM,指针指向了2牛,记录员张博蕊认真地把记录下来,我们把支撑器跳到距离桌面9CM,仍然把拉力器往上拉,这时指针则指向了14牛,最后我们又把支撑器跳到距离桌面6CM处,继续用拉力器拉着小车向斜坡上前进,拉力器却指向了09牛。通过以上的实际操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坡度越大拉的越费力,相反坡度越小,拉得越省力。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我顿时想到了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遇到过以上的情况。当我骑自行车骑到有坡度的路段时,我会感到很费力,当我骑到下坡路时,我会不费一点力气,车子组度滑的非常快,这真是个奇妙的科学实验呀!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3各位听众:
大家好!我是。
兔子—是大家常见的动物,相信大家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兔子的眼睛里的红色,其实是哭出来的!”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是这样的吗
每个动物的身体里都有血液吧!兔子的眼睛原本是白色的,但是兔子的血液流到眼睛里,兔子的眼睛就变成红色的了!听完之后,你还会相信,兔子的红眼睛是哭出来的吗
蜗牛嘛,雨后大家都会见到,把蜗牛放在干燥的地板上,蜗牛爬过的轨迹,会留下一条闪闪发光的线条,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哟!
就是:蜗牛的腹下有一种会分泌液体的东西我也不知道叫什么,这种东西会帮助蜗牛不会迷路。
感谢收听。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4科学普及
Hello 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老朋友,xx,很高兴再次与大家见面!本周是我县教育系统第二十五届科技活动周,活动主题是“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科学发展 科技创新 科普惠民”。作为中学生,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是很必要的,下面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科普知识吧!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生命科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宇宙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生物博览、交通运输、军事科学、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学普及。科普场馆和设施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让人们更好的和科学普及打交道,国家还设有专门的科学场馆:像中国科技馆、北京天文馆、成都大熊猫
博物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广西科技天象馆、河南博物馆、山西省科学技术馆、上海自然博物馆、沈阳科学宫、中国古动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农业博物馆等。截止到20xx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科学技术博物馆240多座,包括科技馆 21座,综合性自
然博物馆8座,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博物馆6座,专业性自然史博物馆115座,农业、航空、航天、邮电、铁路、中医药、煤炭、军事等专业性技术博物馆约50座,水族馆38座,另有省级综合性博物馆设立的自然部9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则是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
科普知识还有很多很多,希望这次的广播能更加丰富你的科普知识!
今天的广播播报完了,我们下期再见! Good bye!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本期的播音员悠悠。我们本期广播的主题是——科技实现梦想。
是什么让炎热的夏日不再闷热是什么让久冻的冰雪得以融化是什么让普通的生活充满神奇是科技,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是改变天下的神奇之笔,是描绘未来的速成妙手,是通向未知领域的必经之路。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的愚昧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用自己的创造,将世界变得更美好!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腾飞需要科技;时代告诉我们,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离不开科技;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也在不断地提醒我们:祖国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接班人。让我们从今天做起,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世界科技的高峰努力攀登!
关于科学的广播稿6历史上的今天——
今天是4月6日,历史上的今天是人类首次徒步到达北极。 1909年4月6日,美国北极探险家皮里成功地到达北极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到达北极的人。北极点位于北冰洋北极海域的中部。那里终年寒冷,各类浮冰分布面积广,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缺乏,生存环境十分恶劣。也正是由于这样,它吸引了世界上的很多探险家。自从1650年荷兰地理学家瓦烈尼马斯首先独立划分北冰洋起至今,三百多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到这个被称为“世界神秘顶点”——北极的探险。他们使用了一切可能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的乘海船去,有的坐狗拉雪橇或徒步去;有的企图同浮冰一道漂流前往;也有的乘坐气球或飞艇去;近年更有人想利用潜艇在冰下航行或乘飞机去,然而这些先进方式都比不上美国探险家皮里的双腿。
皮里率领的北极探险队对北极一共进行了四次探险,前三次都没有成功。在1901年进行的第一次探险中,探险队由于重重冰山的阻拦加上拉雪橇的狗群极度疲乏,队伍只得返回原地。1902年皮里的第二次远征也没有成功,这次他们比上一次往北多走了37公里。1906年第三次去北极探险,他们又因携带的口粮不足而告失败。这些失利并没有把皮里吓倒,反而更坚定了他到北极探险的决心。
1909年,皮里决定率探险队第四次远征北极。他总结了以往几次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4月6日,探险队到达了北极点。皮里在北极逗留了30小时后才返回营地。
皮里在归途中的日记里写道:北冰洋洋面“真是十足惊人”。其实,这正是他梦寐以求所要见到的。
科学前沿新发现——
中国今年11月将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前不久,中国志愿者参与中俄联合开展的“火星-500”项目,在莫斯科附近的科罗廖夫航空控制中心内模拟“火星”漫步。最近,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又宣布,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将于今年11月上旬发射升空。
由于火星与地球同为行星,它与地球的距离随着公转的运行会出现很大的差异,火星与地球相隔较近时才是发射火星飞船的最佳时机,而中俄航天专家经过计算认为,今年的11月份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最佳窗口时间,所以计划在11月上旬联合发射火星探测器。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专家称,中国自主探测火星计划已经启动,相关项目今年即有望立项成功,如果火星探测项目实施顺利,中国可能在20xx年的最佳发射时间自助发射火星探测器。
;1、拉力器5根100公斤,拉力器,是一种适合于大众健身锻炼的器械。使用拉力器锻炼的好处在于:肱二头肌是一块有两个肌头的肌肉,其主要作用是屈臂。在屈臂时,同样也用到了另外一块肌肉肱三头肌。
2、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
应该是髂腰肌出了问题,以下转自网络,可自行对比参照:
髂腰肌是什么?
髂腰肌不是一块肌肉,髂腰肌是由髂肌和腰大肌共同组成的肌肉群,它们对于屈髋动作和保持下腰稳定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们也是最有力的髋屈肌群之一。
腰大肌:在腹直肌深层
功能:使腰椎前屈和侧屈,内收髋关节
髂肌:位于腹直肌下髂窝内
功能:与腰大肌相同
起点:腰大肌 起于第十二胸椎和第一至五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 起于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机能:近固定,使大腿在髋关节处屈和外旋。远固定,一侧收缩,使躯干侧屈;两侧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或骨盆前倾。
髂腰肌有什么作用?
一个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须具备长时间大步幅、快频率的奔跑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具备良好的心肺功能和其它素质外,对运动员进行骼腰肌力量的训练也是提高其跑步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
髂腰肌的主要作用是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
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盘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获得向前的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髂腰肌偏紧症状:
1、大腿前侧靠近耻骨的地方紧绷(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大腿前侧和鼠蹊部附近僵硬疼痛,压痛的位置在较深处,不是自己徒手按压就可以碰触到的感觉,搭配泡沫轴或者肌肉放松球才会有感觉。另外也会表现在运动时负重或者是进行需要髋关节内收(抬腿)的运动时(例如跑步、骑脚踏车)会感觉到大腿前侧紧绷或者接近抽筋。
2、下背部疼痛(如下图红色标示处)。
从躺著到坐起的时候疼痛会特别明显。
造成髂腰肌紧绷的原因:
1、习惯动作:
久坐、盘腿、卷曲身体睡觉等长时间的维持髋关节屈曲状态的动作,都会让我们的髂腰肌长时间处在一种缩短的状态,久了之后髂腰肌就会越来越紧绷。
2、不正确的仰卧起坐锻炼:
尤其是传统版的学校仰卧起坐(屈膝仰卧起坐有人帮忙固定双脚),为了凑个数追求速度,往往都是瞬间发力抬起上半身,而不是腹部发力收缩,这样锻鍊到的不是腹肌而变成髂腰肌,大腿前侧会非常紧绷,腹部的感受不大。
3、骑自行车:
因为骑自行车的动作需要反覆的作出髋关节弯曲的动作,髂腰肌长时间维持在缩短的姿势。我个人建议的是如果是骑飞轮的话,要用意志去想像抬腿发力的位置从臀部后侧出发,而不是去弯曲髋部抬腿,这样可以降低髂腰肌收缩的压力,同时可以锻鍊到因为久坐被拉长导致扁平的臀部肌肉。
4、跑步姿势:
髂腰肌是跑步抬腿非常重要的肌肉,跑步热使得现在的比赛出现更多的花样,有时比赛不一定在办在平地,可能还要跑山路,这时候腿要抬得更高,髂腰肌需要运用的就更多了。爱跑步的人应该都知道长跑最佳的方式并不是高抬腿、大步跑,而是应该是小步幅、快速度,就算是这样能降低髂腰肌的压力也是有限,因为一次半马或全马跑下来的时间往往长达数小时,过程中髂腰肌不停的反覆收缩,会日益紧绷也是必然。这时候就要靠多放松跟伸展才有办法解决此问题。
5、运动后没有进行放松:
这点非常重要!一般人的运动量要达到过度、频繁几乎是不太可能。多半是因为平日运动量不足,然后等可以运动的时候又贪多又贪快才非常容易导致肌肉痠痛,原因根本跟过度运动没有甚麽关系啊!但是不管是真正的频繁运动者或者是周末运动员都一样,除了运动量的循序渐进之外,最重要的是运动前的伸展及热身,运动后的放松及伸展就可以减缓非常多酸痛问题。
髂腰肌拉伸方法与按摩
既然要做的是伸展,最重要的两点,一定要注意!
1、延伸到极致,停留的时候都要保持持续在延展的状态。
2、把意志力放到要伸展的部位。
一、弓步转体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前侧腿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侧腿脚尖着地,与前侧腿脚尖方向一致
2、大腿与地面平行,小腿与地面垂直,充分伸展手臂
二、髂腰肌拉伸的动作要领
1、挺胸收腹
2、垂直缓慢下蹲
3、控制前腿膝盖和后脚尖方向
视频: 髂腰肌的主动拉伸
三、髂腰肌 被动拉神
被拉伸者仰卧在按摩床上,坐骨与床边对齐,拉伸者一手放置于被拉伸者一侧腿胫骨上端,使大腿靠近腹部,另一侧腿放松伸展。
视频:髂腰肌的被动拉伸
四、使用按摩球来进行肌肉筋膜放松
首先,先找到髂嵴, 先呈现侧支撑的位置,然后躺在球上,让球的位置位在髂嵴的下方,慢慢的侧向来回进行滚动,直到你发现有一个痛点,将动作维持在那边,维持至少30秒钟。
这个点因为对于按压十分敏感,一开始压时会让你紧绷了起来,但记得放轻松,然后持续的在按压周围的区域,缓慢进行。
苏联(俄): 起步, 为后面奠定基础。
美国:刚刚起步,为中国奠定结实的基础。
中国:会完善其不足。中国比美国那时候先进多了,在过几年,中国航天飞机会更比美国的强。
航天
航天(Spaceflight)又称空间飞行或宇宙航行,泛指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航行活动,分为载人航天和不载人航天两大类。
近代航天技术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火箭才又重新蓬勃地发展起来。近代的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发展,涌现出许多勇于探索的航天先驱者,其中代表人物有齐奥尔科夫斯基,奥伯特,戈达德。
前苏联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一生从事利用火箭技术进行航天飞行的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了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的论点。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航天学的基础。他首先肯定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是航天器最适宜的动力装置,论述了关于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能性,为运载器的发展指出了方向,这些观点仅仅几十年就成为了现实。他还指出过用新的燃料(原子核分解的能量)来作火箭的动力;并具体地阐明了用火箭进行航天飞行的条件,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以及实现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设置中间站的设想。他还提出过许多的技术建议,如他建议使用燃气舵来控制火箭,用泵来强制输送推进剂到燃烧室中,以及用仪器来自动控制火箭等,都对现代火箭和航天飞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美国的火箭专家、物理学家和现代航天学奠基人之一戈达德博士在1910年开始进行近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发表的《达到极大高度的方法》的论文中,阐述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并研究了利用火箭把有效载荷送至月球的几种可能方案。戈达德博士认识到液体推进剂火箭具有极大的潜力,他从1921年开始研制液体火箭。1926年3月16日,他进行了人类首次液体火箭飞行试验并获得成功。火箭长304m,飞行25s,达到12m高,56m远,速度103km/h,这使得他成为液体火箭的实际创始人。1932年他首次用陀螺控制的燃气舵操纵火箭飞行,1935年他试验的火箭实现了超音速飞行,最大射程达20km。
德国的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年出版的《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一书中不仅确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间真空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只要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便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一样,他也对许多推进剂的组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真正的近代火箭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法西斯德国。早在1932年德国就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到3km。1942年10月3日,德国首次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弹道导弹——V-2(A4型),并于1944年9月6日首次投入作战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大约有4300多枚V-2导弹袭击了英国、荷兰安特卫普港和其他目标,破坏严重。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m,质量为,箭体直径165m,最大射程320km,发动机熄火高度96km,飞行时间约320s,命中精度圆公算偏差5km,有效载荷约1t。
V-2的成功在工程上实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航天技术先躯者的技术设想,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火箭专家,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V-2的设计虽不尽完善,但它却是人类拥有的第一件向地球引力挑战的工具,成为航天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分别接收了参与V-2研制的部分专家、设备及资料,为这两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发展火箭和导弹技术创造了有利的条件。40年代末至50年代末,在V-2的基础上,以美国和前苏联为主研制的火箭武器得到了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导弹武器相继问世,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导弹武器系统。
航天生活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工具书总是显得相对了旧或定义含糊不准确。虽然有跟随形势发展的局部修改,但往往也会因此产生出矛盾来。
在现代的自然科学中,“宇宙”采用上述第二种解释。通俗地说就是: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总和。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宇宙有正确的认识。汉代古籍《淮南·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空间和时间的划分要求愈来愈精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只要把时间区分为、月、日就足够了。后来要求区分出时辰或小时来才感到方便。近代工业和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事业的兴起,进一步要求划分出分和秒来。对现代科学技术来说,这还不够,还要求用毫秒、微秒和纳秒来计时。
对空间的划分也是这样。古代只要有天空、空间和地面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但却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特别是航天技术诞生后,要求把“天”与“空”严格区分开来。“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这大致与“天空”、“太空”相当。说“大致”,是因为若日月星辰不包括地球,“天”则只有地球大气层以外才有,那“天空”就是太空,而“太空”又笼统地说是“极高的天空”,没有精确的物理性质上的划分。
“空”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空间。
按照上述划分,“天气”、“天气预报”和“星空”,是否就庆叫“空气”、“空气预报”和“星天”呢但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无须修改也不会产生歧义。同样,现在使用的“空间科学(技术)”一词,也应叫“太空科学(技术)”,如因“太空”一词太含糊,则需再进行一次约定俗成的过程。
中国航天
神州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州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州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系统组成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1在前苏联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疆域,并且将这一年定为第一个国际空间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航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活动、军事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部门,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又称外层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航天活动包括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部分。航天技术是指为航天活动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空间应用是指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开发的空间资源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各种应用技术的总称。空间资源系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可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环境、能源与物质资源,入空间高远位置、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微重力环境、太阳能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物质资源等。
航天系统是指由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其中应用系统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航天系统按是否可载人可分为无人航天系统、载人航天系统;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航天系统和军事航天系统;按航天器种类可分为多种,如卫星航天系统、载人飞船航天系统、月球卫星航天系统等。
航天系统是现代典型的复杂工程大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综合性强,以及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应用广泛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等特点,是国家级大型工程系统。组织管理航天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和应用,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形成了航天系统工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完善的航天系统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拥有这种实力。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规定,以下是一些不能携带上飞机的物品:
1 易燃易爆物品,如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柴油、汽油、煤油等。
2 刀具和枪支,如刀、剪刀、匕首、手枪、步枪等。
3 液体,目前液体的携带限制是100毫升。任何超过这个限制的液体都必须在托运行李中携带。
4 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可以在飞行模式下使用,但不能进行语音通话。
5 动物和植物,如携带宠物需要得到航空公司的许可,并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6 其他物品,如爆炸物、气体和液体、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也被禁止携带上飞机。
至于您提到的的一些物品,如电脑、金属电筒、健身拉力器等,可以携带上飞机,但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需要在飞行模式下使用,金属电筒和健身拉力器等物品需要放在托运行李中,不能随身携带。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多的指导,请咨询航空公司或相关部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