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中“大炮取了个女人的名字” 是什么意思?

太阳照常升起中“大炮取了个女人的名字” 是什么意思?,第1张

喀秋莎火箭炮

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火箭炮的流行名称。系由沃罗涅日州的共产国际兵工厂组织生产,取共产国际俄文第一个字母K命名并印在炮车上。 BM-13喀秋莎火箭炮(苏联)

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БМ-13,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直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这种武器被出口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并在战争中继续发挥作用(如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1942年初,一种速射的自行火炮在苏联乌拉尔的兵工厂里以惊人的速度被大批量地生产出来,并很快装备到红军部队。这种火炮斜置在卡车上,能并排发射火箭,不像榴弹炮、加农炮那样笨重,不仅移动方便,而且火力凶猛,所以,战士们非常热爱这种武器。这种火箭炮的发射架上标着字母“K”,这是某兵工厂出厂时的标记。操纵火炮的红军战士就根据这个字母“K”,把大炮命名为“喀秋莎”,这个别名迅速在苏军里传播开来。一首歌曲的名字与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同名,这无意间又促使了这首歌曲的流传。 柏林城下喀秋莎发威

在当时,喀秋莎成为了苏联士兵的最爱,却成为了纳粹士兵最害怕的武器,当喀秋莎火箭炮首次在奥尔良火车站投入使用以后,纳粹士兵就最不希望、但是却最经常听到她的怒吼声了。当喀秋莎万箭齐发,将火箭弹铺天盖地地砸向这些法西斯禽兽的时候,就成为了战争中最残酷、但也是最美丽的画卷,死亡的弹雨铺天盖地而来,往往炸的这些纳粹军人没处躲没处藏,跑不快的被炸成了齑粉,而跑的快的都被吓成了神经分裂!就连当时的纳粹军官也给自己的上级发电报说:“……俄国人在前线使用了一种新式火炮!所到之处,大地在颤抖,钢铁在燃烧,……我们的部队伤亡惨重!”也就是在那以后,喀秋莎成为了苏联炮兵的首选武器,只要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都会大量使用,甚至喀秋莎也成为了苏联红军的代名词,并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T-34坦克、“虎”式“豹”式坦克、ME109、FW190战斗机、B-17、B-29轰炸机、F-4F、P-40、P-51战斗机、U系列潜艇、MG42通用机枪、M1迦兰德步枪等经典武器齐名的世界著名武器。甚至到了现在,虽然老一代的喀秋莎已经作古,成为博物馆里的藏品,但是多管火箭炮这样厉害的武器甚至就算是在讲究航空优势的美国军队里都依然有装备,那就是在海湾战争期间非常出名的M270多管火箭炮,虽然与中国的A-100、WS-2等相比威力和精度都比较差,但是这也充分证明了喀秋莎开辟的新路线是多么的正确!如果说海湾战争期间的伊拉克士兵把齐射的M270看做的可怕的“钢雨”,那我很想问问那些试图挑衅中国国家安全的对手们,你们所面对的A-100、WS-2哪怕是低几个级别的其他型号的中国军队现役多管火箭炮的齐射的时候,会把它们称呼为什么? 喀秋莎的炮弹

喀秋莎是1939年左右出现的,不知道算不算民谣。德国有一首性质和这首歌很像的,叫《艾丽卡》(ERIKA)这首歌是二战时德国国防军和SS的军歌。

Erika(艾莉卡)是二战时期德意志国防军,武装党卫军军歌,词曲均由德国军歌作曲家

Herms

Niel(1888–1954)于1930年代创作,1938年出版。艾莉卡是德国一种常见的花卉植物,属于石楠科。歌词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像赞美一位美女一样赞美艾莉卡,表达一种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歌曲旋律不像德国老军歌《普鲁士军歌》那样雄壮悲情,而是相当轻松浪漫,是二战中德国军人最喜爱的歌曲之一。

因为在志愿者心中是最美的姑娘。

苏联火箭发射器喀秋莎,这种类型的自行式火箭发射器在苏德战争中名声大噪。在这种火箭发射器的爆炸之下,德国人几乎没有战斗力,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抗美朝期间,为了向志愿人员提供最大的帮助,苏联向志愿人员提供了这种秘密武器。志愿火箭发射器203团在第一线支援第79师和235团。 1951年9月1日,当它与美国陆军进行反击时,它在战场上向美国和朝鲜发射了第一枪。在苏联和德国的战场上,扮演英雄的卡秋莎火箭筒。

士兵们很昂贵,卡秋莎的移动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90公里。这个优势非常适合我军的体育作战。而且,卡秋莎火箭发射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它只需要停止运载车辆,并且操作员可以在进入战斗状态后立即发起战斗。经过一轮快速攻击后,卡秋莎火箭发射器无需等待敌人的报复性反击,就可以立即转移位置并有效地保存其力量。 203军的士兵将卡秋莎火箭发射器驱赶到了预定的战斗地点,并立即准备战斗,只有上级命令才能进行。战斗开始了,整个火箭炮群都开了一枪。 132口径口径的近400枚火箭瞬间将美军的阵地改变为一片火海。几乎所有的地面防御设施都被摧毁,敌人伤亡惨重。

剩余的敌军被志愿人员的突然猛烈轰炸完全炸毁,没有勇气继续战斗。志愿者的进攻非常顺利。负责进攻的235个团在火箭发射器的支持下,大胆地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在随后的战争中,喀秋莎成为志愿者心目中最美丽的女孩。当目前的志愿军无法发动局势或需要大炮火力支援时,卡秋莎火箭发射器的轰鸣声听起来像是一首战歌。越过阵地,猛烈地猛击敌人。无论是著名的上干岭之战,晋城之战还是小规模的阵地冲突,卡秋莎都是在志愿者手中的利器。参加上干岭战役的退伍军人回忆说,只要召唤前线步兵,卡秋莎火箭炮就能随时准时飞越志愿者的头顶并射击敌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4664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