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肌肉注射的方法

打针,肌肉注射的方法,第1张

  [目的]

  注入药物

  [操作步骤]

  1、 洗手

  2、 物品准备:75%酒精、2%碘酒 、无菌镊子缸及镊子、无菌棉签缸及棉签、弯盘、无菌注射器、注射药物、启瓶器、砂轮;

  3、 如药液为安瓶:酒精消毒安瓶,砂轮,用砂轮划痕,再用酒精消毒安瓶划痕部,用手掰开安瓶; 如药液为密封瓶:消毒启瓶器,铝盖,启铝盖,消毒瓶塞;

  4、 取注射器, 抽吸所用药液;

  5、 放弯盘中备用,注意勿污染针头、活塞;

  6、 选择注射部位

  7、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连线法;

  8、 皮肤消毒:面积4×6厘米,脱碘干净(2次),待酒精干

  9、 排气

  10、 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注射部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注射针头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迅速刺入肌层,进针深度为针体的2/3

  11、 固定针头,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右手推动活塞缓慢注药

  12、 注药完毕,固定针栓,干棉签按压针眼处,快速拔针,棉签按压片刻 肌肉注射部位

  1、臀大肌注射法定位:

  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脊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四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联线的外上三分之一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定位(儿童):

  ①、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脊下缘外,髂脊、食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

  ②、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注射法定位:部位为大腿中段外侧,大约75cm宽,位于膝上10cm、髋关节下10cm左右。

  注射原则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②根据药液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④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避开发炎、感染化脓、硬疤痕及患皮肤病处。

  ⑤药物按规定时间临时抽取,立即注射。注射前,排尽空气。

  ⑥进针后,先抽有无回血,无回血方可注入药物。

  注意事项

  1、 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万一针头折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需请外科医生手术取出。

  2、 长期作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3、 两种药液同量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在不同部位注射。

  4、 根据药液的量、粘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5、 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旧针眼处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行注射。

  你也可以上网搜一些肌肉注射的视频进行学习

线粒体(mitochondrion)

线粒体是1850年发现的,1898年命名。线粒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线粒体中央是基质。基质内含 有与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具有呼吸链酶系及ATP酶复合体。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 (power plant)之称。另外,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 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数量有限,因此,线粒体只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短线状。线粒体的直径一般在05~10 μm, 在长度上变化很大, 一般为15~3μm, 长的可达10μm ,人的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则更长,可达40μm。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 称为巨型线粒体(megamitochondria)

在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但在某些些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时线粒体聚集在细胞质的边缘。在细胞质中,线粒体 常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需要较多的ATP,如肌细胞的肌纤维中有很多线粒体。另外, 在精细胞、鞭毛、纤毛和肾小管细胞的基部都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线粒体除了较多分布在需要ATP的区域外,也较为集中的分布在有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 域,如脂肪滴,因为脂肪滴中有许多要被氧化的脂肪。

形态与分布

线粒体一般呈粒状或杆状,但因生物种类和生理状态而异,可呈环形,哑铃形、线状、分杈状或其它形状。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脂类占25-30%。一般直径05~1μm,长15~30μ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中可长达10~20μm,称巨线粒体。数目一般数百到数千个,植物因有叶绿体的缘故,线粒体数目相对较少;肝细胞约1300个线粒体,占细胞体积的20%;单细胞鞭毛藻仅1个,酵母细胞具有一个大型分支的线粒体,巨大变形中达50万个;许多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通常结合在维管上,分布在细胞功能旺盛的区域。如在肝细胞中呈均匀分布,在肾细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栅状排列,肠表皮细胞中呈两极性分布,集中在顶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布在鞭毛中区。线粒体在细胞质中可以向功能旺盛的区域迁移,微管是其导轨,由马达蛋白提供动力。

超微结构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封闭,包括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个功能区隔。在肝细胞线粒体中各功能区隔蛋白质的含量依次为:基质67%,内膜21%,外8%膜,膜间隙4%。

1、外膜 (out membrane)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分子量为5KD以下的分子通过,1KD以下的分子可自由通过。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它是包围在线粒体外面的一层单位膜结构。厚6nm, 平整光滑, 上面有较大的孔蛋白, 可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在5kDa左右的分子通过。外膜上还有一些合成脂的酶以及将脂转变成可进一步在基质中代谢的酶。

2、内膜 (inner membrane)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通透性很低,仅允许不带电荷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大分子和离子通过内膜时需要特殊的转运系统。如:丙酮酸和焦磷酸是利用H+梯度协同运输。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电子传递链位于内膜,因此从能量转换角度来说,内膜起主要的作用。内膜的标志酶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它是位于外膜内层的一层单位膜结构, 厚约6nm。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 只有不带电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内膜向内折褶形成许多嵴, 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内膜含有三类功能性蛋白:①呼吸链中进行氧化反应的酶; ②ATP合成酶复合物; ③一些特殊的运输蛋白, 调节基质中代谢代谢物的输出和输入。

3、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是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至嵴的轴心部,腔隙宽约6-8nm。由于外膜具有大量亲水孔道与细胞质相通,因此膜间隙的pH值与细胞质的相似。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它是内膜和嵴包围着的线粒体内部空间, 含有很多蛋白质和脂类,催化三羧酸循环中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 也都存在于基质中。此外, 还含有线粒体DNA、 线粒体核糖体、tRNAs、rRNAs以及线粒体基因表达的各种酶。基质中的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

4、基质(matrix)为内膜和嵴包围的空间。除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外,其他的生物氧化过程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均位于基质中,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基质具有一套完整的转录和翻译体系。包括线粒体DNA(mtDNA),70S型核糖体,tRNAs 、rRNA、DNA聚合酶、氨基酸活化酶等。基质中还含有纤维丝和电子密度很大的致密颗粒状物质,内含Ca2+、Mg2+、Zn2+等离子。 线粒体内膜向基质折褶形成的结构称作嵴(cristae), 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有两种排列方式:一是片状(lamellar), 另一是管状(tubular)。在高等动物细胞中主要是片状的排列, 多数垂直于线粒体长轴。在原生动物和植物中常见的是管状排列。线粒体嵴的数目、形态和排列在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差别很大。一般说需能多的细胞,不仅线粒体多,而且线粒体嵴的数目也多。线粒体内膜的嵴上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每个基粒间相距约10 nm。基粒又称偶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简称F1,实际是ATP合酶(ATP synthase),又叫F0 F1 ATP酶复合体, 是一个多组分的复合物。

-----------------------------------摘自<>

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原来也曾译为詹纳斯绿 B,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使染料保持氧化状态(即有色状态)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 因此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线粒体能在健那绿染液中维持活性数小时,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配制质量分数为1%健那绿染液:

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摄氏度,使其充分溶解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臀部外上四分之一处

针对:12月龄(即一周岁)以下的宝宝。

一周岁以下的宝宝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即臀部外上四分之处。因为一周岁以下的宝宝抵抗力较低。

具体原因:

1、 安全: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

2、 脂肪层薄,肌肉丰富,部位较广,可操作性强。

3、 血运循环丰富,疫苗吸收好,局部反应轻,可供多次注射。

4、 注射时不用脱上衣,孩子不易着凉,减少发热的发生率。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针对:一周岁以上的儿童。

一周岁以上的儿童抵抗力稍高,一般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是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原因:

三角肌注射只要病人挽高衣袖到肩部,不用担心隐私问题,尤其在夏天,可以缩短肌注的病人准备时间,减少护士弯腰操作,便于护理操作。

百白破疫苗接种部位效果比较

宝宝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论是臀部和手臂都是进行深部肌内注射,效果是一样的。

因为该疫苗含有吸附剂,注射浅了容易出现硬结和无菌性脓肿。

建议:

所以,家长在宝宝一周岁之后可根据宝宝自身具体情况选择百白破疫苗的接种部位。

百白破接种分左右手吗

如果注射的部位在手臂,无论左手臂或者右手臂都行。一般人是右手做事,写字等,所以有人喜欢避开右臂,这样当暴露右臂时,不会看见注射的针眼痕迹。其实右臂和左臂接种的效果是一样的。

建议:

如果是比较小的宝宝,还没有自主能力的,不需要动手处理事物,那么,左右手都是一样的,不需要做特别的区分。

如果是比较大的宝宝,有独立外出活动,动手能力,家长可选择接种左手臂,减少孩子因为活动造成的不适。

注射百白破疫苗前禁忌

家长带宝宝去注射百白破疫苗前应该注意宝宝身体健康情况,有一些禁忌不能犯,否则会对宝宝身体造成伤害。

1、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孩子,包括:癫痫、抽风、脑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不要接种;

2、有过敏性体质及痉挛性体质的孩子不要接种百白破疫苗;

3、主要脏器有器质性疾病的孩子,包括心、肝、肾的疾病及活动性肺结核等;

4、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的孩子不要接种,可以等烧退了再接种疫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02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2
下一篇2023-11-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