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英语:Injection),即打针,方式有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以及骨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等。
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
打针方法: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注射方式为;乙醇消毒后与皮肤呈5度角或平行刺入皮肤,注入药液0·1ml,见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皮丘后拔针,拔针后不要按揉局部皮肤,也不用按压局部。
如做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及盐酸肾上腺素一支。皮内注射不可用碘酊消毒,如患者对乙醇过敏,可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首先常规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刺入针梗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拔针,用棉球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
相关内容解释:
注射,指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其与吃药不一样。药剂经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
通常肌肉注射采取的位置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上臂的三角肌,还有股外侧肌注射法。上述方法在医学上的定位分别如下:1、臀大肌注射时,通常应用十字定位法,也就是从臀裂顶点向左和向右分别画一条水平线,然后从最高点作一条垂直平分线,以外上象限的1/4作为注射的部位就可以进行定位了。2、上臂三角肌注射法,取上臂的外侧自肩峰向下2-3cm处,然后进行定位就可以进行上臂三角肌的注射。3、股外侧肌的注射方法,以大腿中段向外侧约7-8横指,位于膝关节上10cm就可以进行股外侧肌的定位注射。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
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划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定位方法有两种: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使示指、中指与骼嵴构成一个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构成的内角,即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宽度为标准)。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
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注射部位范围较广,适用于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