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泥湾》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
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
如啊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
《南泥湾》是由郭兰英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合唱队演唱的一首歌曲,于1965年录音。收录于中国唱片集团公司1984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独唱选》中。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南泥湾》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刘天礼和孙鹏组编的《红色歌曲精选》精选了不同时代背景下创作的红色经典歌曲,如红军歌曲、抗日歌曲、解放歌曲、社会主义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各类健康进步歌曲以及民族优秀歌曲,以隆重纪念党的90华诞。《红色歌曲精选》既可供广大爱好唱耿的朋友使用,又具有收藏价值。
顶层规划——确立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目标
该校组建了包括文学、历史、音乐、美术等方面专家在内的教学和研究团队,对红色艺术中所蕴藏的审美质素和精神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发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作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学校的顶层设计和事业规划,并通过一系列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举措,将顶层规划落到实处。学校以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品格,锻造学生的优秀精神品质,端正政治立场和前进方向,砥砺品德,陶冶情操,激发历史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成才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相连。学校确立了红色经典艺术的双重目标,直接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高雅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大学生,深层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精神特质的高素质大学生。两个目标相辅相成,适应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挖掘特色——实现红色经典艺术资源转化
该校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注重挖掘整理延安红色艺术资源,并将红色艺术资源转化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资源,实现了红色艺术资源的转化。
——整合力量,发掘整理,建设了红色艺术资源库。在全校范围内整合、组建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群策群力,形成了建设红色资源库的共识,讨论并制订了详细的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小说、散文、诗歌、歌曲、秧歌剧、绘画、摄影等类别,对红色艺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红色艺术资源库”初步建成。
——打造团队,形成合力,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学校在资源整理的基础上,加大红色艺术研究经费投入,成立了延安大学红色文艺研究中心,积极发挥优秀教学与科研团队的力量,开展高层次红色经典艺术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红色经典教学与研究成果。一是利用延安红色艺术资源优势,开发了富有特色的红色经典系列教材,其中《红色经典十五讲》《延安时期红色经典艺术作品汇编》《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报告会讲稿》《红色记忆》《红色艺术探源》等教材或教辅资料已经完成并部分投入使用。二是依托红色艺术资源优势,教学与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在红色艺术资料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形成了延安文艺研究、红色经典艺术研究、红色艺术教育研究等特色研究领域,先后在该领域获批省厅级以上项目3项,出版《样板戏研究》《文本重读与意义发现》等专著两部,发表论文10余篇。
——发挥优势,多维利用,拓展了红色艺术资源的利用渠道。在开展红色艺术资源整理和研究的同时,积极发挥地域优势,通过现场教学、艺术实践和自主学习等举措,多渠道发挥红色艺术资源的教育效应,有效提升了红色艺术教育效果。
全程教育——构建“三位一体”红色艺术教育模式
该校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构建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和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课程体系。该校以公共艺术教育为平台,推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深入开展。一是面向所有本科新生,将红色经典艺术融入公共艺术教育中,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氛围的营造搭建了良好平台。二是将红色经典艺术课程纳入公共选修课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形成了若干特色化、精品化的红色经典艺术公共课程。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开设了“毛泽东诗词赏析”“延安文艺选讲”“红色经典歌曲赏析”“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等系列公共选修课,将红色经典艺术转变为课堂教学资源,实现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教学的常态化。其次,以校级精品课程和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抓手,推动红色经典艺术课程精品化建设。目前,该校的红色经典艺术系列课程已经连续开设6年,累计有上万名学生选修了这些课程。三是积极推进红色经典艺术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跨学院课程教学团队、现场教学、课堂展演、系列报告会等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一是以学生社团活动丰富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组织艺术团、书画协会、文学社等社团,开展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先后开展了红色经典书写、红色经典诵读、红色经典话剧表演、红色歌曲大赛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二是积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红色经典艺术学习氛围。学校积极打造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网、《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课程网站、《红色经典影视作品赏析》课程网站等信息教育平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搭建信息化桥梁。同时,通过红色经典读书心得征文、学校特色图书馆藏建设、红色经典作品推荐、专家红色经典导读报告等,营造浓厚的红色经典艺术自主学习氛围。
——构建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注重以艺术实践活动传承红色经典艺术,形成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渗透在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中,如每年清明节缅怀先烈红色经典知识竞赛、“七一”红色经典诵读、国庆节红色经典书写等。二是依托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开展了长效化的红色经典艺术主题系列实践活动,打造了“读•思•行”经典阅读优秀征文活动、红色经典作品书写(绘画)活动、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红歌演唱会、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红色知识竞猜、红色经典作品导读等一系列品牌实践活动。三是在新生入学、军训、运动会等活动中加强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如新生入学的红色校史教育、学生军训的唱红歌比赛、运动会的红色看台文化等。这些形式各异、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诠释和展示了红色经典艺术的精神特质和文化内涵,给大学生带来了知识的普及、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营造了浓厚的校园红色经典文化氛围,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红色经典艺术,体会红色艺术资源中所蕴含的精神魅力和艺术特质,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多方联动——形成红色经典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该校以高等学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构建起多方联动的红色艺术教学与管理保障机制。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基地负责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学方案设计及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团委、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学生处负责实践活动的开展,人事处、教务处、鲁艺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负责师资队伍的整合与协作,计算机学院、网络信息中心负责提供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维护,图书馆负责资源的整合,教务处和科研处共同负责教学与科研的规划、资助,宣传部负责宣传推广。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紧密配合,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确保了红色经典艺术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该校形成了“全员教育、全程教育、全方位教育”的教育格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取得了成效。部分学生以红色经典内容为主题,申报了5项国家级别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撰写高质量读书报告100余篇,上万名学生参与了各类经典诵读、歌曲比赛、作品书写、剧目展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在红色经典艺术的教育与影响下,该校先后涌现出带母求学的陕西省道德模范马树芝、英勇救人的巩学斌和王文鹏、拾金不昧的黑鹏杰和王新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霞、义务承担母校大学生英语晨读辅导的赵亮等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和优秀校友。
该校的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经验,先后在全国数十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推广,受到全国红色经典艺术和文化素质教育领域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广泛认可。
可以直接百度收索二十四节中老年人健身操。
健美操是控制中年以后体重迅速发胖较好的健身项目。国内外流行的健美操大致分为6类:按不同年龄编制的系列健美操;按不同性别编制的男女健美操;按人数多少编制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健美操;按塑造形体和改善体姿与体态的健美操;按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美操;按以徒手或轻器械运动方式的健美操。
综上所述,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①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思维活动,对人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红色经典歌曲可以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红色经典歌曲能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红色经典歌曲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④精神文明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红色经典歌曲有利于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培育“四有”公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