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体操有哪几类?

健体操有哪几类?,第1张

根据健美操运动的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按不同的目的和任务来划分,归纳起来可分为健身性健美操、表演性健美操、竞技性健美操三大类。  

(1)健身性健美操。健身性健美操也称“大众健美操”。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健身性健美操动作简单、实用性强,音乐速度也较慢,练习持续时间较长,动作多有重复,可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并均以对称的形式出现,难度和强度相对较低,适宜不同年龄结构的人参与学习和锻炼。  

(2)表演性健美操。表演性健美操是我国健美操运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国外是没有的。它的主要练习目的是在“表演”中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美的追求。

通过表演和观赏,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满足人们展示和表现自我的需要。表演性健美操的动作比健身性健美操的动作复杂多变,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身体条件、协调性和表演意识等。  

(3)竞技性健美操。竞技性健美操是在健身性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目的是比赛。有特定的比赛规则和评分方法,需要完成一些特定动作和特定要求,对人的身体素质、技术技能和艺术表现力有较高的要求。

扩展资料

对健美操的评价主要有:

①健身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严格要求,贵在坚持;

②要求每个动作重复多次,全面到位;

③采取局部练习与全身锻炼相结合,器械练习与舞操练习相结合的健身方法;

④适当地控制饮食,但不能限制水和矿物质的摄人;

⑤每次锻炼会产生肌肉酸痛,不断地酸痛与恢复才能起到健身健美的功效。健美操的效果评价3个月为一次。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同时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联合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作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从1951年新中国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颁布开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先后颁布了九套成人广播体操。广播体操的历史是中国群众体育运动的缩影,更蕴含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青春记忆。回首广播体操60多年来走过的足迹,或许更能帮助我们理解体育的根本宗旨:让更多的人在运动中强健身体。

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与发展群众体育运动的思路不谋而合。

1950年年底,一份手写的报告递交到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内容是建议新中国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打报告的人叫杨烈,当时是体总筹委会的秘书。

建国之初,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刚刚起步。全国体育总会还没有正式成立,只有一个筹委会在代行职责,由团中央直接管理。筹委会就在王府井南口的一栋小楼里办公,和全国青联在一起,工作人员也只有几名。当时新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没有任何基础可言,一无场地,二无器械,全北京只有一座正规的体育场——先农坛体育场,还是1937年修建的。除此之外,连一个带看台的篮球场都没有。

1950年8月,体总筹委会向前苏联派出了新中国第一个出国访问的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效仿当时苏联的体育制度。杨烈是12名成员中唯一的女性。

杨烈出生在一个富裕的侨商家庭,青年时代就东渡日本学习体操和体育管理。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中断学业,辗转奔赴延安投身革命。在延安,杨烈充分发挥了自己体育方面的特长,组织了大型团体操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负责体育工作的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总会主席廖承志亲自把杨烈接到北京,请她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出谋划策。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代表团考察了前苏联的体育发展状况。当时,前苏联的全民体操运动发展得很全面。他们的体操分成三类,一类是卫生操,一类是辅助性体操,一类是器械体操。卫生操是在早上根据广播或独自进行的一种体操,一般称为“早操”,由8节到12节组成,时间约10分钟到15分钟,分为妇女体操和老年体操两种。这种独特而且便于大范围推广的运动形式让杨烈深受启发。

从苏联回国后,体总筹委会确定了学习前苏联经验发展体育运动的方针,并且明确规定,在恢复经济时期,不搞大型运动会,着重抓普及。体育工作要由学校到工厂,由军队到地方,由城市到农村,把重点放在学校、工厂和部队。

此时,杨烈的报告提交到体总筹委会,建议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以此动员人们参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她的这个建议,恰好与新中国成立之初,把发展群众体育运动放在首位的思路不谋而合,很快便得到了批准。

参照日本的 “辣椒操”,创编中国的广播体操。

创编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在中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到哪里去找专业的体操人才呢?杨烈想起了同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的同事刘以珍。刘以珍是北师大体育系科班出身,曾学过日本的体操,何不让她帮忙?

刘以珍欣然应允。“我也是体总筹委会的委员,能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做点儿事,这有什么好犹豫的。”今年已经86岁高龄的刘以珍老人回忆说,“要说起我做体操的历史,可有些年头了。”

早在上大学期间,刘以珍就开始做一种“辣椒操”,还曾在全校做过推广。“体育系有一台录音机,还有‘辣椒操’的唱片,每天早上起来,我把录音机拿到操场上做‘辣椒操’,就有同学跟着我做,慢慢人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

刘以珍所说的“辣椒操”,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的,有音乐伴奏的徒手操。

1928年,日本颁布了第一套全民健身操,这套操是通过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指挥大家一起做。因为广播电台覆盖面非常大,所以全国各地的人都可以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收听广播音乐做体操。日本人因此亲切地把这种体操叫做“广播体操”。

随着来华日本人的增多,“广播体操”被带到了中国。日语“广播”的发音,非常类似汉语的“辣椒”,因此中国人就把这种体操称作“辣椒操”。

“我在师大念书时,教我们体操的都是日本老师。”刘以珍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她的体操老师叫石津诚。“日本的广播体操有5套,厚生操,女子青年广播体操和男子青年广播体操各两套,这些资料我都有。”正是因为成竹在胸,所以创编全民健身操这项任务并没有难住刘以珍。

“全民健身操运动的目的,是让人们在清晨起床之后,简单地活动一下身体,好神清气爽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当中去。对学生来说呢,上午上了两节课,中间需要休息一下。”本着这个宗旨,全民健身操的时间不能太长,动作不能太难,还得全身都活动到。

日本的广播体操动作,不外乎就是四肢、胸背、腰腹部的锻炼。徒手体操的基本动作很多,只要组合起来,能把这些部位都锻炼到,也就算达到了目的。刘以珍根据日本的广播体操,很快确定下了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基本框架:一共10个小节,总长5分钟左右。

头一节是“下肢运动”,内容其实就是先踏踏步;紧接着第二节叫“四肢运动”,其实就是弯弯腿、伸伸胳膊。这两节算是前奏,主要目的是把身体活动开。从第三小节开始,运动的强度便逐渐加大。第三节“胸部运动”,要求弓步扩胸,继续对四肢进行锻炼。接下来的三节“体侧运动”、“转体运动”、“腹背运动”把锻炼的重点部位转移到腰腹部,其中的“腹背运动”难度最大,动作要求身体前屈,膝关节伸直,双手指尖触及地面。体育出身的刘以珍大概没想到,这个动作对普通人而言还是有相当难度的。第八节“跳跃运动”过后,就是“整理运动”,让人体从剧烈的运动状态逐渐平静下来。因为日本的“辣椒操”是以呼吸运动作为结束的,所以刘以珍也在“整理运动”之后,加了一节“呼吸运动”,整套操就结束了。

刘以珍创编这套广播体操动作顺序的思路,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胸部、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

“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看着非常专业,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而已。

正当刘以珍为编完动作而欣喜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真正的麻烦还在后头。

编广播体操不是上体育课,做做示范,口头讲解一下就行了,这是要通过出版发行以文字和挂图的形式与全国人民见面的,所以必须有配套的文字说明。

这件事若放在今天,会容易很多。但在当时,广大人民的体育素养很低,对于体育名词更是毫无概念,体育专业发展水平也很低。如何把这10节动作以文字的形式,科学地表述出来呢?

“当时我掌握的体操术语太少了,很多动作说明不知道该怎么说。身体部位的名称、动作的方向,都讲不清楚。”刘以珍说。是叫脖子还是叫颈部?叫肚子还是腹部?叫脚后跟还是踵?是斜着伸直了还是侧上举?是弯胳膊还是屈臂?……当时很混乱。向全国发行,如果不能使用科学统一的说明的话,将来做起操来,一定是五花八门的什么动作都出来了。

刘以珍只好搬来了日本体操术语词典,做起翻译来。

“比如‘振’和‘举’就是不一样的。‘举’是一个很硬的动作,而‘振’呢,是一个摆动的过程,依次经过身体的不同部位。这在编操前我都不是很清楚。”在日本体操术语词典的帮助下,刘以珍总算为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上了文字说明。于是,我们在第一套广播体操的图解上就看到了这样的解释: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这就是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第一节动作“下肢运动”的文字说明,看着挺热闹,似乎非常专业,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而已。

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作曲家们经常发出抗议。

动作和文字说明完成之后,还要为这套体操动作配上音乐。有人向刘以珍推荐了著名作曲家何士德,何士德曾经谱写过雄壮的《新四军军歌》,请他来谱曲自然合适不过。

但是,让音乐和体操动作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体操专家陆奂奂老人这样解释: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有自己的节奏,而且要非常连贯,但是广播体操动作是分节的,一节和一节之间要有停顿,从配乐的角度讲必须有区别,做操的人才能听得明白。给广播体操配乐的时候,编操的人要求动作做到几分几秒完成,音乐到了几分几秒也必须有一个停顿。

“我们音乐要表达的话还没说完呢,你不能让我们硬停啊!”作曲家们经常发出这样的抗议,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迁就动作。所以,让体操动作和音乐完全合拍,始终是录制工作中最大的难题。中央乐团的音乐家们在给第五套广播体操录音时,愣是录了三四个通宵才完成。而第五套广播体操问世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时间倒回到50年代,技术设备条件更差,录音难度当然也更大。可惜,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音乐今天已经难觅踪影。

第一套广播体操挂图上的模特,来头也不小。据刘以珍回忆,她本来想自己做挂图模特,但又转念一想,还是应该找一位男模特,健壮的块头会显得更好看。于是她找到了当时清华大学的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是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有个儿子叫马启伟,小伙子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发育得很好,身材健美,做广播体操图解上的模特正合适。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此时距离杨烈第一次提出创编全民健身操的建议正好一年。

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等9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

广播体操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与当时的迫切需要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寿命低到令人咋舌的35岁,婴幼儿死亡率高达20%。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个简单的入伍体检就把很多热血青年挡在了大门外。

现在有了一套可以强身健体、又新鲜有趣的广播体操,从上到下都很乐于推行。由于广播体操在当时必须借助广播的形式,所以中央和各地的人民广播电台就成了推行的“旗手”。他们纷纷邀请当地教育、卫生、工会、青年和妇女组织共同商讨,组织了“广播体操推行委员会”。一大批“广播体操骨干分子训练班”、“广播体操传授站”、“广播体操推行小组”一下子从各地冒了出来。

1952年6月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宣布成立。第二天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广播体操在全国各地普遍推行》的文章,详细总结了广播体操推广半年以来的丰硕成果。

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广播体操节目。这些节目每天占用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同时,人民广播器材厂也加班加点,为满足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够完善的地区的需要,先后供应了3800张“广播体操”唱片。

据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13座城市的不完全统计,参加广播体操的人数达到1048万人;其中以各学校学生参加者最为踊跃,仅北京市统计就有23万学生参加,上海学生80%以上每天做广播体操。

20世纪50年代来访的前苏联诗人吉洪诺夫在一首诗中写道:“……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1952年9月,7岁的谢东在重庆的一家兵工厂子弟小学上学了,第一堂体育课就是学习第一套广播体操。当时学校的操场建在起伏的丘陵上,分三大块。高小(5、6年级)的学生在一块操场上做童子操,中小(3、4年级)的学生在“打莲枪”,而他们这些初小的学生,则在学习新颁布的广播体操。

“童子操硬邦邦的,做起来很威武,动作也比较难;打莲枪就是把竹竿掏空了,里面放上铜钱,有一米多长,然后耍来耍去。”比谢东大四岁的哥哥上五年级,每天穿着学校统一配给的豆沙色军装做童子操。可到了第二年,童子操和打莲枪都不见了,因为广播体操新鲜有趣,动作也很帅气,那些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开始跟着他们这些小不点学起了广播体操。

上世纪70年代,广播体操一统天下。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锻炼身体,保卫祖国。”这个我们曾经非常熟悉的口号蕴涵着一个民族的强烈愿望: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锻炼身体就是为了保卫祖国、建设祖国!

改革开放前,一些地方虽然有了基本的体育设施,但是很少很简陋,甚至根本没有大型的体育场馆。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学,只要一吹风,漫天的灰尘,吹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不小心摔倒在球场上,煤炭渣把人扎得血糊糊的。下雨天在泥地球场踢球,深一脚浅一脚,天晴后泥巴干了,满球场的泥巴脚印。那个年代拥有完善的球场和绿绿的草坪在那个年代是人们无法想象的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广播体操,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是在它陪伴下度过的。在那个时代,甚至更早时候,随着广播体操音乐的响起,“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蔚为壮观,这种场面,已经深深埋入人们絮絮叨叨的怀念里。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在火热的建设年代政府倡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锻炼身体是手段,目标是更好的投入工作。你加不加入群众性的健身运动不是由你个人所选择的,这是革命的需要。对于许多人来说,广播体操更多是一种标志,它提醒着工作,学习时间的开始,提醒人们把自己的身体激活。

2005年3月,引入了游泳、武术、保龄球、射箭、踢毽、健美操等现代体育运动基本动作的《大众广播体操》又一次刷新广播体操的历史。被赋予了鲜明时代色彩的这套操,不知道能不能再次激起人们曾有的全民做广播操的热情。

2010年8月9日起,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北京体育广播将会每天播出广播体操的音乐。曾经做广播体操在中国的百姓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百万人同做广播体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难忘。

2013年7月16日,一段广播体操视频走红微博 ,主体是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上,做起了最具中国特色的广播体操。留学生们和着口号开始“伸展运动”,做起了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 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参与者最多的运动是什么?足球?篮球?我想,可能是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做,第七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浑厚洪亮的男中音,相信是很多中国人对广播体操最深刻的记忆。它伴随着我们度过了童年、少年,上了大学,走上工作岗位,你还会经常与这段音乐不期而遇。

有人评论说,广播体操是一种现代身体文化和现代公民政治的一个雏形。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肩负了锻炼身体、继续革命的历史使命。即便是在号称年轻现代国际化的深圳,也深深刻上了它的烙印。每个工作日下午3点半,到市民中心瞧瞧,那里保准会响起你最熟悉不过的音乐,还有不少人在走廊里摆手动脚,跟着节奏在做操呢。他们的认真劲,绝对不亚于我们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这也证明了广播体操的魅力所在。

回顾9套广播体操的发展历程,无论是从动作的设计理念,还是到人们对广播体操的推广和接受程度,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如今的80后还小时,推行的还是第七套广播体操,每次都是在老师的要求下,站起来刚够凳子高的小朋友们,懵懵懂懂地在大操场上伸手弯腰,一直没有搞清楚,为什么每天都要做一样的游戏。到第九套广播体操诞生并推广时,人们对它的态度不再那么庄严而神圣,在网上出现了大量的搞笑版甚至恶搞版的视频,人们用“囧”、“恐怖”、“好玩”等各种字眼,表达了对传统的全面挑战。正是因为可以选择的体育项目增多,人们文化娱乐生活内容的全面丰富,才可以颠覆以往的严肃谨慎,以轻松、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项原本也是平常而健康的体育运动。广播体操是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工间操形式,从1951年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至今,一直是各企事业单位工间操的主要形式。在北京市政府2009年颁布的《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中,确定由市总工会、市体育局牵头,联合卫生局共同推进职工工间(前)操项目,并明确规定要保证每名职工每日一次健身活动,每次不少于20分钟。

国家非常重视广播操的发展和普及推广,大约每隔五至十年都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国民体质的变化更新一次,每套广播体操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2011年8月8日起通行的是第九套广播体操。 1951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和中央广播事业局共同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并在同年11月24日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

第一套广播体操推出两年多之后,在群众的要求下,1954年,国家又颁布了第二套广播体操。第二套广播体操进行了重新的编排和调整,增加了运动量和动作难度。

由于前两套体操大量学习和借鉴前苏联的内容,在1957年推出的第三套广播体操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武术的动作。在创编中,也请来多位武术大师。这套广播体操中国特色更强,这一特点也在后来的广播体操中得以延续。

1963年4月15日第四套广播体操正式公布。广播体操配乐中有一个响亮的男声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套广播体操—时代在召唤!”。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在动作上前三套广播体操的原则以简单好学为主,到第四套时候便开始趋于成熟。

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体操运动曾一度中止。1971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发出通知,向全国人民公布了第五套广播体操。

1981年,第六套广播体操正式与公众见面。其动作新颖、舒展,并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以此来增加人们做操的兴趣。

1990年5月,国家体委又继续推出了第七套广播体操。还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但根据后来的调查,人们普遍反映其动作难度较大,不便于掌握。

1997年,国家体委公布了第八套广播体操,得到了最广泛的普及,2007年停止播出,于2010年8月恢复播出。

第1套:动作最简单

1951年11月24日正式公布。这一套广播体操动作最简单,一节操基本只有一个动作。

第2套:增加下肢动作

1954年7月正式公布,运动量比第一套大些,并适量增加了下肢运动量,动作难度也有所增加。“呼吸运动”和“整理运动”被取消了,原因是大家觉得每节动作的操练中,都必然要进行呼吸。

第3套:成为当时风尚

1957年正式公布。曾有报道说,当时中共中央高级党校90%以上的学员坚持做广播体操,且由原来每天两次改为每天三次;有关调查还显示这套体操对改善食欲和睡眠有效果。当时,第三套广播体操成为了时尚。

第4套:增加新版

1963年的第四套广播体操第一次出现了少数民族语言版。较前三套的动作,第四套体操趋于成熟,除了运动量继续增加外,动作也开始强调新颖和优美。

第5套:增加新动作

1971年9月1日正式公布,吸收了前四套的优点,动作新颖活泼,活动部位比较全面,难度和运动量也比过去稍大,还穿插着模仿生产劳动和舞蹈形象的动作。

第6套:增加新乐曲

1981年9月1日正式与公众见面,动作新颖、舒展,首次配制了两支富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可以交替使用,增加做操的兴趣。该时期,广播体操工作的严肃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

第7套:设计难度增大

1990年5月8日推出,特意请来当时最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李宁做模特,制作挂图。据后来调查,人们普遍反映这套动作难度较大。

第8套:降低难度

1997年6月20日正式推出,与第七套希望与其他体育运动相抗衡的设计理念不同,第八套动作设计上删繁就简,设计者希望任何人都能学会它,不至于因为动作太难而手忙脚乱。

第9套:突出风格

2011年8月8日推出。第九套广播体操又名《大众广播体操》。《大众广播体操》由8节徒手体操组成,共计4分45秒。它以“科学简便、普及实用、因地制宜、健身趣味”为原则, 在保持传统广播体操特点的同时,引入了武术、踢毽、游泳、保龄球及现代舞等时尚运动的基本动作,突出了“健康、欢乐、时代”的风格。广播体操对锻炼者产生 中等强度的运动刺激,对提高机体各关节的灵敏性,增强大肌肉群力量,促进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精神传导系统功能改善具有积极的作用。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

健美操是控制中年以后体重迅速发胖较好的健身项目。国内外流行的健美操大致分为6类:按不同年龄编制的系列健美操;按不同性别编制的男女健美操;按人数多少编制的单人、双人和集体健美操;按塑造形体和改善体姿与体态的健美操;按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健美操;按以徒手或轻器械运动方式的健美操。

扩展资料:

健美操的特点:

1、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健美操是一种必须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身体练习,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与艺术体操相比,健美操更强调动作的力度。因此,健美操的音乐节奏趋于鲜明强劲,风格更趋于热烈奔放。

2、动作的多变性和协调性

健美操成套动作的多变性,不仅表现在动作的节奏和力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动作的复合性方面。其每节操很少是单个关节的局部动作,大多为多关节的同步运动。如在完成大幅度的上肢动作时,常伴有腰、膝、髋、踝和头部等的动作。这不仅可使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次数成倍增长,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人们身体的协调性。

3、广泛的群众性

健美操是一项富有趣味性的运动,它能给人们带来热情奔放的情感体验,符合现代人追求健美、自娱自乐的需要,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同时由于健美操,尤其是健身健美操,其练习形式多样,运动负荷和难度可以自我调节,不同年龄、性别、形体、素质、个性、气质的练习者都可酌情择项参加锻炼。

-健身操

健美操的概念和分类

 健身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下面是关于健美操的概念和分类,欢迎参考!

  一、健美操运动的概念

 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有氧运动为基础,达到增进健康、塑造形体和娱乐目的的一项体育运动。

 健美操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运动,是有氧运动的一种,它通常采用徒手或轻器械进行练习,是在氧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以人体有氧系统提供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其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是有氧耐力素质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身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知识水平和健身的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健身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出现了多种新的健身形式如近年来兴起的水中健美操和利用移动器械的集体力量练习以及在特殊场地进行的固定器械的有氧练习等,这些新的健身形式使健美操运动的内容更加丰富,适合的人群更加广泛,健身的效果更好,同时降低了损伤的可能性。健美操运动正是在此大环境下得到厂迅速地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趋势。

 健美操运动从影响人体健康的角度来说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控制体重减肥和改善体型体态,提高协调性和韵律感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健美操已从一项单纯的健身运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体育竞赛项目在运动形式,动作技术特征以及竞赛组织方法等方面有其自身特点。

 虽然健美操运动发展历史不长,但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健美操不仅突出动作“健”和“力”的特点而且更强调“美”。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使健美操成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断增强健美操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已成为人们现代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份。

  二、健美操运动的分类

 按照日的任务和国外的惯例健美操运动分为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两类

  (一)健身性健美操

 健身性健美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健身性健美操的动作简单实用性强,音乐速度也较慢,且为了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和锻炼的全面性,动作多有重复,并均以对称的形式出现。健身性健美操的练习时间可长可短,在练习的要求上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而变化,严格遵循‘健康、安全”的原则,防止运动损伤的出现,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健身性健美操按练习形式则分为徒手健美操、轻器械健美操和特殊场地健美操三大类。

 徒手健美操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健美操和为满足不同人群兴趣和需求的各种不同风格的健美操。传统意义上的一般健美操目前仍很受欢迎,其主要练习目的是提高心肺功能和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但随在社会的发展和生枯水平的提高,人们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近年来出现厂多种新的徒手健美操练习形式,正如在国内外流行的拳击健美操和搏击操,其主要练习目的是增强肌肉的力量、弹性与身体的柔韧性,尤其是搏击操练习对腰腹有特殊的效果;拉丁健美操和街舞其统习形式多以群体练习为主,动作变化丰富,规律性不强,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协调能力,而且能调节学员的心理,因此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瑜伽健身术有着独特的塑身理论,讲究自然、平衡与协调,是一种注重身体健康和力量。通过集中意会、调整呼吸并做出各种身体姿势来改善人体的各个部位,其主要练习目的是调节身体的平衡和控制能力,达到“联合整体”的目的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塑身练习。

 器械健美操是利用轻器械、以力量练习为主的一种有氧健美操。器械健美操利用各种可移动的轻器械进行练习,既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同时也使健美操的练习形式更加多样化。目前利用轻器械的集体力量练习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和发展最快的健身项目,力量纠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统习有保持肌肉外形、增强肌肉力量和防止肌肉退化,从而延缓衰老,使人更强健、如踏板健美操加大了腿部的运动负荷,增加了运动量,但减轻了对下肢关节的冲击力,同时也使动作更加多样化;而哑铃操、橡皮筋操、健身球操等可锻炼到全身的每一肌肉群,有效地提高肌肉力最,尤其是上肢力量,弥补了徙手健美操的不足。

 特殊场地健美操以其特殊的功效目前在国外发展很快,但在国内还开展较少,目前我们了解到的有水中健美操和固定器械健美操。水中健美操是目前国外非常流行的一种独特的健美操练习形式,它可以减轻运动中地面对膝踝关节的冲击力,有效减少关节的负荷并利用水的阻力以及水传导热能快的原理提高练习效果,达到锻炼身体和减肥的目的,因此深受中老年人,康复病人和减肥者的喜爱。固定器械健美操,如功率自行车等,则以固定在某一处(地面或水中任何地方),学员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练习,达到锻炼身体的门的。

  (二)竞技性健美操

 竞技性健美操是在健身性健美操的基础上发展而产生的。目前世界上较为公认的竞技性健美操的定义是“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连续复杂的和高强度动作的能力,该项目起源于传统的有氧健身舞。”竞技性健美操以成套动作为表现形式,在成套动作中必须展示连续的动作组合、柔韧性、力量与七种基本步伐的综合使用并结合难度动作的完美完成。竞技性健美操的主要目的是“竞赛”,其比赛项目有男单、女单、混双、三人和六人。竞技性健美操在参赛人数、比赛场地和成套动作的时间等上面都必须严格按照规则进行。规则对成套的编排、动作的完成、难度动作的数量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由于竞赛的主要目的就里取胜,因此在动作的设计上更加多样化,并严格避免重复动作和对称性动作。近年来运动员为争取好成绩,均在比赛的成套中加入了大量的难度动作,如:各种大跳成俯撑、空中转体成俯撑等,这样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水平和表现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健身性健美操和竞技性健美操,在我国还有一种表演性健美操、表演性健美操的主要练习目的是“表演”它是事先编排好的、专为表演而设计的成套健美操时间一般为2-5开钟。表演性健美操的动作较健身件健美操动作复杂,音乐速度可快可慢,为了保证一定的表演效果,动作较少重复,也不一定是对称性的。参与人数不限,并可在成套中加入队形变化和集体配合的动作。表演者可以利用轻器械,如:花环、旗子等,还可采用一些风格化的舞蹈动作,如:爵士舞等,以达到烘托气氛,感染观众,增加表演效果的目的。

 因为表演性健美操的动作比健身性健美操动作复杂多变,所以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协调性,还要有一定的表演和集体配合的意识。

;

1、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将使健身健美操的市场前景更加美好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特点是体力活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加大。这种情况引发了各种“文明病”、“都市病”的流行与蔓延,使人们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对健身的需求日趋强烈,从而加快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健身性健美操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魅力和功能特点受到人们喜爱。因此,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健身健美操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泛。

2、健身健美操的种类和练习形式将更加多样化。

为不断满足健身锻炼者的各种需求,健身健美操的种类和练习的形式呈多样化的趋势,各种器械健美操和近年来出现的水中健美操,以及一些正在流行的健美操,如:搏击健美操、拉丁健美操、瑜伽健美操、街舞健美操等。这些新兴的练习形式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每个参加锻炼的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健康水平和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不同的,因此,健美操的发展将最大程度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不断地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和发展最快的健身项目是集体力量练习,(如动感单车)、私人教练和大脑—身体综合练习(瑜伽健美操)。

3健身健美操练习的科学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1)科学化是保证健身健美操练习效果的关键。如对于不同人群体质的测定和不同年龄段人群锻炼的最佳心率范围的研究可提供科学有效的运动处方。不科学的方法将导致锻炼没有效果,甚至引起运动损伤。

(2)科学化也是健美操运动自身发展的需要。人们选择一项健身项目,只有科学化的锻炼 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不断提高科学化程度健美操项目才有发展,才有市场。

(3)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很容易获得各种信息,这对我国健美操科学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与国际发展保持同步。

  健美操的特点

  高度的艺术性 健美操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属于健美体育的范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健美操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其“健、力、美”的项目特征上。“健康、力量、美丽”是人类有史以来所追求的身体状况的最高境地,而健美操运动中,无论是健身健美操、还是竞技健美操,无不处处表现出“健、力、美”的特征,包含着高度的艺术性因素,使健美操不同于其他运动项目,这也正是人们热爱健美操运动的原因之一。 健美操运动协调、流畅、有弹性,使练习者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了体质,而且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提高了艺术修养。而健美操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的健美的体魄、高超的技术、流畅的编排和充沛的体力等,也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克分体现出健美操运动的“健、力、美”特征和高度的艺术性。

  强烈的节奏性 健美操动作具有强烈的节奏性特点,并通过音乐充分地表现出来,因此音乐是健美操运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健美操音乐的特点是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具有烘托气氛、激发人们情绪的效应。 健美操运动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练习本身的功效性、动作的时代感外,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现代音乐给健美操带来的活力。健美操运动与音乐的强烈的节奏性使健美操练习更具有感染力、健美操比赛和表演更具有观赏性。

  广泛的适应性 健美操练习形式多样,运动量可大可小、容易控制,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对各个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适宜,各种人群都能从健美操练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从中得到乐趣。 例如中老年人可选择低强度的有氧练习,达到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保持健康的目的;而对具有较好身体素质、有意进一步提高的年轻人来说,可选择难度较高、运动量较大的竞技健美操做为练习的手段,通过竞技健美操练习,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可提高技术水平,满足其进取心要求。因此,健美操运动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特点。

  http://wwwsportorgcn/jianmeicao/ziliaoku/2003-11-05/4299html

  健美操的发展简况

  近几十年来,健美操已经风靡世界。

  早在19世纪,在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了以身体活动和音乐伴奏相结合的韵律体操,并开办培养音乐体操教师的学校,将音乐体操作为体育教育的手段逐步传播。20世纪80年代初,美、英、法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健美操得到很快推广,电视节目中健美操形成“热点”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也将此列入其中。英国在1956年就建立了大不列颠健美操协会。该协会通过举办健美操教师训练班,向学员讲授解剖学、人体造型学、教学法以及大量的体操和舞蹈动作,为健美操的广泛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自6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种健身舞。健力舞把徒手操和有扭动动作的现代舞结合起来,在节奏强烈、情绪欢乐的摇滚乐伴奏下,做发展身体各部位的动作。据报道,美国跳健美操的人数超过1800多万,几乎与打网球人数不相上下。从1985年开始,美国还多次举行全国性的健美操比赛,使健美操发展到了竞技性阶段。目前,美国健美操运动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法国在美国之后也开始盛行健美操运动,应运而生的健美操中心遍布全国各地,仅在巴黎就有1000多个。据报道,法国目前做健美操的人数已超过法国体操联合会的人数,达到400多万人。日本、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健美操也很流行,包括徒手健美操、艺术杂耍、韵律健美操、健身操、爵士健美操、迪斯科健美操等,形式多种多样。

  现代健美操在我国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早在1937年就由康健书局出版了马约翰等人所著的《女子健美体操集》一书。书中以“貌美与体美”、“妇女健康的运动”、“中年妇女的美容操”、“增加内体美的五分钟美容操”、“女子健康柔韧操”等5个标题,阐述了人体美的价值、重要性和要求,介绍了徒手操的动作,其内容与现代女子健美操有诸多相似之处。随后,又出版了《男子健美操集》。这两本书以“增美之奇方”在我国流传。现代健美操在我国的兴起和流行是70年代以后的事。自1979年以来,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继举办了各种健美操班,其中有的以芭蕾舞基本动作为主,有的以现代舞动作为主,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创编了多种多样的徒手健美操、健美球操、棍操等。1985年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健美操研究组,开设了健美操选修课。全国其它一些大、中、小学以至幼儿园,也在体育课中增加了健美操的内容。1985年4月在广州举行了我国第一次女子健美操邀请赛,同年7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康康杯”儿童健美操比赛。1987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长城杯”健美操友好邀请赛,第一次把健美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9年5月,国家体委(现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健美操协会在北京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此项运动进入了一个有序发展,科学指导的新阶段。随后,健美操运动在全国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先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举办训练班,一些体育院系也将此项列入体操教学大纲的内容,为其推广普及培养了大批骨干。此后,广州、天津、北京、南京等大城市相继举行全国性的健美操比赛。项目由少到多,内容不断充实,形式逐步完善,参与者的层次自然地进行分流,向国际接轨,逐步形成了竞技型和大众型两大类的运动架构。竞技型健美操水平提高很快,新人辈出,为我国的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年来,我国的报刊、杂志、电台、电视等相继介绍各种健美操和各类健美操比赛,促进了健美操在我国的普遍发展。总之,健美操正沿着健身和竞技的方向迅速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加这项运动。健美操运动,作为一项具有极高健身价值的美的运动,必然会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在世界各地更加广泛地开展起来,为健美人类做出贡献。

  http://wwwbadsacom/news/detailaspid=311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73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