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影响斜方肌增大的前提下用什么方法锻炼三角肌效果最好?(except“飞鸟”)

在不影响斜方肌增大的前提下用什么方法锻炼三角肌效果最好?(except“飞鸟”),第1张

1,我从来没有对肩部使用过极度训练的方法,每个三角肌束只用一个训练我从锻炼后束开始,然后是中束,最后是推举动作但重点还是前束,我以一组竖直划船结束自己的训练如果三角肌一个头的发展落后于其他两个,可考虑用两种训练针对这一部位进行特殊训练 2,三角肌后束是体育运动中用得最多的身体部位之一裁判们都想看到充分发展的后束因为它可使肩部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平衡饱满的因为这一点,我总是最先训练后束在自己最有力气,能量最足的时候训练 3,我将中束的训练列于第二位,因此可以在做复合动作之前就使其达到疲劳状态,中束是关键,因为它可以增加肩部的宽度,从前面看还能给人以饱满圆滑的感觉 4,肩部适合高次数训练当你用力做了一次又一次时,身体就会把越来越多的血液压入肌肉,使肌肉膨胀,有利于促使肌肉的生长过程 5,大重量训练对三角肌也非常重要,你的训练日程中至少应包含一种超重量训练---只能完成6-8次的负重量 6,由于肩部训练方案是多种多样的可试着改变握法与角度进行,增加对肌肉的刺激,可使三角肌不同的方法增加肌肉 训练方案: 动作 组数 次数 俯姿哑铃飞鸟 4 15~20 哑铃侧平举 3 15~20 坐姿哑铃推举 4 6~7 立姿曲杠竖直划船3 15~20 加一组8~10次的热身 加两组15~20次的热身 俯姿哑铃飞鸟 起始姿势:高好上斜平凳角度,手持两个哑铃俯卧在平凳上,这时胸部正好压在凳子上,如果可以的话双脚平放在地上,握紧双拳,大拇指向下压,掌心向后 动作:保持肘部稍弯,挤压肩胛骨向两侧抬起哑铃,直到肘部超过后背在动作顶端时,手掌应向外回到初始位置,并迅速开始下一次动作 克里斯箴言:这一训练就像一打气筒:做起越多的次数就会把越多的血液压入肌肉 如图: 坐姿哑铃推举 起始姿势:坐在训练凳上,双脚平放在地板上,双手掌心向前各握一哑铃,双肘应比肩部稍低,双拳与肘部成一条直线 动作:双肩后张,以弧形将哑铃推到头上,但不要到达最高点然后慢慢回到初始位置重复 克里斯箴言:这是使用大重量的一个地方我会将哑铃推举重量加到65KG,并用次数降到:6~7次 如图: 哑铃侧平举 起始姿热:双脚分开站立,约与肩同宽,双手各握一哑铃位于体前,掌心向里 动作:当向上平举时,肘部应保持微弯,以肩部力量将哑铃抬起与肩同宽或略微超过,然后再慢慢降到起始位置 克里斯箴言:在侧平举时保持高次数,但依然使用较大的重量 立姿曲杠竖直划船 起始姿势:双膝微弯站立,双手持一曲杠杠铃,置于大腿前,双手分开约与肩同宽稍挺胸部,双肩向后拉 动作:用肩部的力量将曲杠拉到刚刚超过肩部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都要保持肘部高于曲杠在动作最高点要收缩肩胛骨 克里斯箴言:我将它做为结束三角肌训练的动作,因为这是一个锻炼整个肩部的数量型训练当你把曲杠抬起时还会锻炼斜方肌

恐龙,是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它们大多具有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这样的架构比其他各类的爬行动物(如鳄类,其四肢向外伸展)在走路和奔跑上更为有利。

恐龙的共有衍征包含:

1、后额骨缺失。

2、肱骨有低矮的三角嵴,附着胸锁三角肌,长度约是肱骨的1/3到1/2。

3、肠骨后部有个突出区块,髋臼穿孔。

4、胫骨末端边缘宽广,有个往后的凸缘。

5、距骨有个明显上突与胫骨契合。

扩展资料

恐龙的生活习性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第二根趾头的脚爪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恐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396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3
下一篇2023-11-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