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圆满闭幕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圆满闭幕,第1张

2011年8月23日,深圳第26届大运会闭幕式在著名的主题公园世界之窗举行。随着大运会火炬的缓缓熄灭,第26届大运会宣告圆满闭幕。

2011年8月23日晚上8点,深圳大运会闭幕式在深圳“世界之窗”举行。,闭幕式继续体现“不一样的精彩”的创意,秉持回归仪式、低碳、简约、节俭、联欢等基本理念,以运动员为主角,演绎一场独特、盛大、动感的“青春PARTY”。

大运闭幕式共分为《欢聚》、《追梦》、《告别》三章,全场演出将始终在欢快、动感的气氛中进行,选取的节目和设计强调与运动员的互动。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深圳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尽管在收官日没有金牌入账,但是依旧凭借着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战绩独占鳌头,这一成绩超越了前苏联在1973年大运会创造的69金纪录,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展现了体育强国的风采。其中,津门学子在女子足球、乒乓球、女子水球、跆拳道、柔道、健美操、体操、国际象棋、田径等项目的争夺中,获得14金、5银、4铜的优异成绩,充分展示了天津高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中国代表团此役并没有派出一线选手参赛,但以许昕、饶静文领先的阵容仍然不可战胜,强势包揽男女团体、混双、男女双打、男女单打7枚金牌。其中,天津科技大学学子闫安斩获乒乓球男双金牌、男单银牌。

大运会国际象棋赛场,中国大学生包揽全部三枚金牌。男子比赛中,来自首都体育大学的中国棋手李超以7胜1和的战绩提前一轮夺得男子个人金牌,天津南开大学的王玥获得铜牌。女子比赛中,中国棋手谭中怡在最终轮中力克头号种子、乌克兰名将穆兹丘克夺得冠军。此外,中国队以总积分22分夺得混合团体赛冠军。

大运跳水项目中,中国队派出六名奥运冠军何冲、秦凯、陈若琳、王鑫、林跃、火亮,以及两名世锦赛冠军何姿、施廷懋这样的豪华阵容,目标自然是包揽金牌。然而墨西哥名将埃斯皮诺萨在女子10米台的折桂使得中国跳水队痛失一金。天津选手王鑫和队友陈若琳夺得女双10米台冠军。

大运会健美操项目,中国代表队揽5金,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赢家。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开幕式火炬手黄晋萱获得有氧舞蹈、混双、有氧踏板操及团体比赛的4枚金牌,她的校友马超、杨光也获得1枚宝贵的团体金牌。此外,在竞技体操项目中,天津体育学院学子王冠寅夺得男子双杠冠军。

中国大运会跆拳道队赢得4金2银1铜,其中来自天津理工大学的朱宇祥、张静静、张永桐三位学子分别获得男子品势个、女子品势、女子73公斤以上级三枚金牌,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郭耘菲获得女子67公斤级冠军。上届大运会中国跆拳道只获得五块银牌,这一回也是一扫阴霾。

在大运会女足决赛中,中国队通过加时赛以2比1逆转战胜日本队,18年后再次获得大运会女足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天津城建学院和天津电子信息学院的六名学子为中国大运女足夺冠献出一份力量。此外,以天津选手为“班底”的中国女子水球队一路劈波斩浪轻松卫冕,尽显王者气概。

截至2012年9月30日,为举办大运会投入的资金共计13996亿元。资金来源包括深圳市及所辖各区财政11065亿元,大运会执行局组织的市场开发、门票销售及捐赠等收入1217亿元,企业资金投入1714亿元。资金安排用于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配套项目支出1986亿元。

(一)运行与保障支出情况。

截至2012年9月30日,根据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对主办城市的要求及其他国际赛事惯例,为确保赛事正常运行,已实际支付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4490亿元,主要用于开闭幕式、火炬传递、竞赛组织、赛事服务、赛会志愿者、赛事保障等方面。其中:开闭幕式创意、组织及实施等支出337亿元;场馆通用物资及竞赛器材购置、赛事组织、测试赛等支出708亿元;火炬传递组织、服务、宣传与实施等费用043亿元;大运村设备和家具等物资购置、运动员及随行官员住宿餐饮、文化交流等服务支出286亿元;场馆安检设备租赁、检验检疫、海关查验、消防、安全保障等赛事保障支出853亿元;赛会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支出145亿元;大运会主媒体中心运行、赛时电视转播、光缆租赁铺设及媒体服务等支出511亿元;大运会国内外宣传推广、会旗会徽会歌创作、校长论坛及大运会主题活动等支出541亿元;赛事交通保障、兴奋剂检测、食品安全及医疗卫生等服务支出771亿元;2007年以来大运会组委会及其执行机构、各赛区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经费274亿元;赛事期间免费公交服务补贴021亿元。

(二)场馆建设支出情况。

本次大运会共使用63个场馆,其中:政府投资新建、改(扩)建及临时搭建场馆61个,企业投资新建场馆1个,企业现有场馆1个。截至2012年9月30日,政府投资建设的61个场馆已基本完成决(结)算审计,项目计划总投资6611亿元,实际支出5806亿元。深圳湾体育中心是企业投资的新建场馆,尚未完成项目决算,但为体现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的完整性,按本次大运会实际使用场馆分摊的项目概算1714亿元计入大运会支出总额。以上两类合计,大运会场馆建设支出7520亿元。

(三)配套项目支出情况。

经审计,与大运会赛事直接相关的配套设施、专项设备、场馆室外工程、场馆周边灯光与绿化工程等项目共26个,计划投资总额2298亿元,实际支出1986亿元。

(四)大运会收入情况。

经审计,截至2012年9月30日,大运会收入合计1217亿元,其中:市场开发收入1129亿元,门票销售收入058亿元,参赛费等其他收入023亿元,捐助物资折价收入007亿元。大运会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除现金等价物赞助(VIK)和实物捐赠按计划使用外,其他收入全部上缴财政专户。

(五)重要事项组织及开支情况。

1开闭幕式情况。开闭幕式是大运会重要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示了深圳大运会青春、开放、创意、绿色四大特质,体现了“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的办会理念。为实现“节约办大运”的目标,大运会成立了开闭幕式指挥部和资金监审小组,协调和监督开闭幕式的各项工作,保障了各项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深圳大运会开闭幕式共支出337亿元。

2火炬传递情况。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活动突出“青春梦想”和“低碳环保”,把火炬实体传递和网络虚拟传递相结合,是本届大运会的创新举措。网络虚拟火炬传递活动覆盖了90%的中国各类高校,涉及一千七百多所海外高校,传递规模和社会反响俱佳。深圳大运会火炬传递支出043亿元。

3志愿者情况。深圳大运会志愿者分为赛会志愿者、城市志愿者和社会志愿者三类,其中:赛会志愿者22万人,城市志愿者25万人,社会志愿者100万人,分别服务于68个场馆U站、750个城市U站等地,倡导服务、团结的理念,展示文明、和谐的软实力。深圳大运会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组织运行等相关支出共计145亿元。

4惠民交通补贴情况。大运会期间,为体现“绿色大运”、“环保大运”,倡导“绿色出行”、“公交优先”,深圳市推出了赛事观众、赛会志愿者等免费享用公共交通服务的政策。2011年7月1日至8月31日,共有866万人次免费乘坐了地铁和公交车,市、区两级财政共补偿公共交通企业021亿元。

5资产处置情况。为确保大运会资产赛后处置工作的及时、有效,大运会总指挥部在赛事后期专门成立了赛后资产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大运会赛后资产采取清点、封存、调拨等处置措施,把行政事业单位新增的资产购置需求与处置工作结合起来,优先调拨大运会剩余资产,抵扣新增的采购预算。根据市财政委提供的资料,截至2012年9月30日,已处置大运会资产517批次,处置资产价值467亿元。已处置资产中,直接抵扣相关行政事业单位购置经费支出及学校和医院等单位开办费支出310亿元,其余157亿元资产留给各区相关场馆使用及捐赠给民政福利机构,做到了大运会资产物尽其用,避免了资产流失和闲置浪费。

大运会审计分专项经费、工程建设两方面进行。一是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主要审计大运会收入、赛事运行与保障支出等非建设类支出。二是场馆及配套项目建设审计,主要审计场馆建设和配套项目的建设支出。

(一)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审计实施情况。

自2009年起,深圳市审计局对大运会执行局开展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跟踪监督大运会运行与保障经费的使用与管理。2012年3月至9月,按照《深圳市审计局关于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资金和物资的审计工作方案》,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市、区两级审计机关,共派出62个审计组,投入审计人员106名,累计工作量5568人天,先后对市、区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的293个部门、单位和赛事运行团队等进行了审计,提出审计建议322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76项,移送处理6个问题。

(二)场馆建设及配套项目审计实施情况。

自2008年起,深圳市审计局组织对大运会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其中:大运中心、主媒体中心等53个大运会建设项目由深圳市审计局直接进行审计,其余项目分别由项目所在地的区级审计机关按照市审计局统一部署进行审计。实施跟踪审计以来,全市审计机关共派出审计组160个,投入审计人员464人,累计工作量17050人天,核减金额647亿元;跟踪审计过程中,发现工程设计、招投标和投资控制等环节的各类问题,出具跟踪审计建议函等文书98份,提出审计建议317条,移送处理4个问题。

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机关全程跟踪,突出重点,对大运会财务收支及场馆建设支出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审计未发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

此外,大运会尚有个别合同未执行完毕,少量工程项目未完成决算,赛后资产处置仍在进行,本次公告后审计机关将继续跟踪审计。

在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有关部委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大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践行“政府主办、市场运作、全民参与、节约办会”的宗旨,大力推进场馆建设,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世界展示深圳经济和社会建设的成果,提升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弘扬特区精神,倡导绿色出行,为深圳城市和社会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精彩办赛事,精彩办城市,深圳大运会成就了“不一样的精彩”。

(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运行与保障支出。

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制定了大运会资金管理、物资采购、资产处置等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遵循,用制度管理”,为规范管理、节约使用大运会资金和物资建立了长效机制。预算执行方面,市、区各部门强化预算管理观念,遵循“节约办大运”的方针,遵守相关制度和纪律,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大运会运行与保障支出比预算下达数节约420亿元,支出规模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此外,对赛事所需器材与物资采取“能借不租,能租不买”方式。经统计,大运会租赁支出393亿元,所租器材、物资的购置价格约15亿元,仅此一项相当于节约开支11亿元,同时大大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难度。

(二)加强物资管理及赛后资产处置。

确定了“谁购置、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原则,“管理到位,责任到人”的管理要求,和“物尽其用,按需分配”的处置方针。赛后资产经必要的审批程序后,专用资产由单位和场馆留用,通用资产统一调配,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监督到位,赛后资产的盘点、处置和交接工作规范、有序,处置工作整体情况良好。

(三)高度重视大运会场馆和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

为统筹工程质量管理和进度协调,市政府成立了场馆建设指挥部。相关建设单位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生产等管理,工程建设中未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事故,获得国家建筑工程鲁班奖2个,钢结构金奖等其他奖项10个。部分临时使用的设施设备采用“以租代购”的方式,节约了投资,减少了赛后资产处置的成本。各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规范,资金使用合理,项目建设比总概算节约投资1117亿元,其中大运中心项目节约536亿元。全部项目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满足了大运会运行要求。

(四)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加大民生投入。

大运会在全市各区分别新建运动中心或体育场馆,将体育设施建造和未来城市发展相结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新建和改建13个体育运动场馆,深圳中学、第二高级中学等10所中学新建改建13个体育场馆,既满足大运会比赛的需要,也解决了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需求。通过承办大运会,改变了与深圳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育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并在大运会结束后迅速转化为全民体育活动场所,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一)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审计发现,部分项目在大运会专项经费支出时控制不严,存在无预算、超预算、超范围和标准支出等现象,累计金额1 27414万元;个别项目未按预算执行,有的直到赛后才开始启动。如: “网上采购统一平台扩容”项目申请经费130万元,直到2011年12月才启动; 交通监控设施清洗刷新项目申请经费500万元,到2012年5月才进行招投标。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处理:责令调整账目,已追回资金7183万元;要求有关单位向财政部门专项报告,由财政部门跟进处理。

(二)部分项目未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自行采购程序不规范。

经审计,大运会非工程类采购项目共1450个。审计发现,部分项目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涉及项目62个,金额1 13218万元,其中:未按规定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或者采购方式不合规的项目6个,金额36172万元;自行采购事项未经审批或者程序不规范的项目56个,金额77046万元。

此外,工程建设方面,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涉及金额合计31429万元。

对于上述违反集中采购规定的采购项目,审计机关已移送财政部门处理,其中:大运中心项目部分前期费用未按规定招投标问题,财政部门已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处理,其他项目正在调查处理中。

(三)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

审计发现,个别物资使用率较低,如:为帆船比赛项目购置油品7455万元,实际使用894万元,使用率仅1266%;购置比赛用子弹80万元,实际使用4628万元,使用率5785%。

审计发现,个别赞助资源配置不合理,如:深圳航空公司向大运会赞助机票1 500万元,但由于跨部门资源调配机制不健全,部分赛事保障单位并未使用过赞助机票,而在大运会专项经费中另行列支机票支出。截至2012年9月30日,赞助机票还有36430万元未使用。此外,中国电信公司赞助的话费充值卡在赛后有26244万元未使用,但大运会期间又专门安排了安保学警等大运会专项通讯费用2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大运会赛后资产(物资)处置小组已采纳审计意见,分别做出妥善处置,剩余资源(物资)已得到安排使用,未造成资产损失。

(四)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善,造成投资增加。

审计发现,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原设计铸管工艺因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调整工艺后增加投资2 000万元;部分钢铰支座通过设计复核后进行强化处理,增加返工、窝工费用544万元;精装修工程实施中,设计和材料选用的经济技术比选工作不充分,使用不经济的干拌砂浆,较常规湿拌砂浆增加费用约600万元。

对于上述问题,有关单位按照审计机关的要求认真查找原因,健全相应的工程管理制度,目前整改工作正在进行中。

(五)部分工程结算不实,偏差率超过5%。

审计发现,星光大道试验段灯具采购及安装工程等7个单项工程送审金额4 89347万元,核减总额72178万元,核减率1475%;西部通道后海填海区深圳湾体育中心片区道路及周边提升工程项目Ⅰ标段工程送审金额10 42217万元,核减1 00962万元,核减率969%;深圳射击馆维修改造项目装修改造工程送审金额56437万元,核减金额为4378万元,核减率776%。

对于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移送建设主管部门处理,建设主管部门正在调查处理中。 (一)认真总结经验, 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完善城市管理与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举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通过办赛事促进办城市,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水平,弘扬了特区精神,增强了深圳的国际影响力。要及时总结举办本届大运会的组织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针对不足查找原因,完善制度,既为今后更好地举办大型活动提供参考,也为传承大运精神,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和社会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借鉴。

(二)强化资金物资管理,提高资金物资使用效益。

大运会在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上积累了宝贵经验,要积极推广资金统筹、物资调度协调和预算细致管理等方面好的做法,不断拓宽资产使用和管理的思路。在今后的预算管理活动中,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和采购管理制度,真正做到程序合规、手续齐全、约束到位,确保财政资金有效使用。

(三)加强和完善场馆运营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和经济效益。

本次大运会新建和扩建了一些体育场馆,快速提升了城市体育设施水平,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关部门要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认真研究场馆赛后运营机制,统筹规划场馆运营管理,全面实现场馆建设的预定目标。

深圳市审计局

2012年12月27日

开幕时间是2011年8月12日。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是2011年深圳大运会。本届大运会的口号为“从这里开始”(Start Here),主办城市是中国深圳。

参赛国家及地区152个,参赛运动员7865人 ,设306项(24个大项)比赛项目。2011年8月23日第26届大运会圆满落幕,中国夺75金创造新纪录。

扩展资料:

赛事筹备

2005年6月,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成立申办执行委员会及下属“一室三部”组成的工作班子;

2005年11月,申办执行委员会开始公开向社会征集申办口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共得到海内外近800件应征作品。

2006年7月1日,申办执行委员会公开征集申办标志。消息传出后,10多天内,陈绍华、王粤飞、韩家英、韩湛宁等10多名设计师提交了200多幅参选作品。专家组从中选出了7幅作品,加上市民主动送来的1幅参选作品,共8幅作品参评。

2010年8月12日,2011年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奖牌正式揭晓。本火炬设计灵感来自于深圳大运会会徽, “欢乐的U”。以会徽圆点切片为基本元素建构火炬基本形态。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中国,夺75金创造新纪录。

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于2011年8月23日在深圳圆满落幕。中国代表团尽管在收官日没有金牌入账,但是依旧凭借着75枚金牌、145枚奖牌的战绩独占鳌头,这一成绩超越了前苏联在1973年大运会创造的69金纪录,成为历史上在单届大运会夺得金牌最多的国家,展现了体育强国的风采。

其中,天津学生在女子足球、乒乓球、女子水球、跆拳道、柔道、健美操、体操、象棋、田径等项目中获得14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充分展示了天津高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丰硕成果。

中国代表团并没有派出一线选手参加这场决战,但以徐欣和饶静雯为首的队伍依然所向披靡,强势横扫了男女团体赛、混双、双打、男单和女单7枚金牌。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延安获得了乒乓球男子双打金牌和男子单打银牌。

扩展资料:

会场

深圳湾体育中心位于南山后海中心区东北角,深圳湾15公里滨海休闲带中段,毗邻香港。它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会场,也是深圳未来的重点城市景观和公共活动空间。整个项目占地面积约30.74公顷,总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深圳的又一标志性建筑。

项目包括体育场馆、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员接待服务中心、体育主题公园和商业运营设施。其中,拥有2万个固定座位的主体育场将承担大运会初赛的比赛和训练功能。能容纳13000名观众的主体育场将是乒乓球比赛的主赛场。同时,游泳池还将承担游泳比赛的训练功能。

-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三国演义》有两位著名有勇无谋人物,一是吕布,另就是马超了。至于张飞,长坂桥头伐树代兵,阆中计破张郃,与前两位相较已算粗中有细。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当时的西凉辖今甘南、宁夏及陕西大部,幅员广阔,为羌汉杂居之地,马超身上就有羌人血统。父兄被曹操诱杀后,超与韩遂起倾巢之兵咬牙切齿“誓杀曹贼”,在狼烟滚滚的乱世开始了他的历史演出。

书上形容马超“狮盔兽带、剑眉星目、彪腹狼腰”,其俊美在三国人物中无出其右,人谓“锦马超”。潼关城下匹马搦阵,连败曹营上将,渭水之滨同“虎痴”许褚赤膊大战二百余合,葭萌关(现四川昭化镇)与张飞秉火夜搏。曹操叹曰:“马儿之勇,不减吕布当年。”马超的勇力自出道以来处处凸显,当世能与之争短长者,不出四、五。想当年潼关古战场,大旗迎风,残阳如血,战鼓咚咚中一少年将军裂阵而出,一杆铁枪杀得敌将无人敢应,傲视天下的曹操被他追得像苍鹰爪下的兔子。那时的马将军宝马雕弓,英姿勃发,健美中透着性感,英武中露出剽悍,到如今仍令男儿热血沸腾,让少女夜望星空。

遗憾的是如此力与美身躯却长着一颗没有心智的脑袋。在与曹战争之初,马超恃其血气之勇和西凉军的同仇敌忾占尽上风,操戎马一生,惨败不过尔尔,其中割须弃袍,夺船避箭两番都拜马超所赐。但军事学是门智者的艺术,战争中考较的是统帅的大脑而非勇力,马孟起当战将堪称完美,作统帅就是误人子弟了。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让没有帅略的人掌军,轻则误人性命,重则毁邦亡国。老练的曹操略施小计就使马超与并肩作战的父亲拜弟韩遂反目成仇,当他冰冷的剑锋劈断韩遂手臂那一刹间,也砍断了部队的信心和自己最后的强援。西凉军的内讧让曹操一举扭转军事上的劣势。在强敌猛攻下超凭匹夫之勇根本无从应付,二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后仅带堂弟马岱等三十余骑狼狈逃逸,可怜追随他的羌兵几乎全部埋骨异乡。生死相托的兄弟被儿子逼得抱残躯投曹,半世艰辛创下的基业一朝被死敌夺去,马腾若泉下有知,只有哀叹自己无赵括之父知子之明了。

超的无智还表现在投效张鲁之事,当时赤壁大战业已结束,天下三分之势渐成,江东孙权,荆州刘备都同超有共敌曹操,且处创业初期求将若渴。但他却拜在偏安一隅以道术惑众的“师君”张鲁帐下。堂堂将门之后逢此乱世不起逐鹿雄心,连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有辱祖上伏波将军马援赫赫英名。至于同张飞在葭萌关不分昼夜厮拼更是无聊,张飞虽性如烈火,但目的明确,为义兄刘备荡平天下。超父马腾与刘备共在献帝讨曹衣带诏上具名,腾遇害时刘备曾星夜赍书愿助超复仇。刘与其应有叔侄之情、汉臣之理,但马孟起居然向张鲁主动请缨提刘备人头献于帐前,此时的将门虎子已沦为无信无义、唯利是图的丧家恶犬。

降蜀后的马超再也无所作为。除了在成都城下喊降刘璋这等小事外,此后重大战役几乎都不见将军身影。以孔明之精打细算何以暴殄天物着实令人费解,不知这位有万无不当之勇的美男子每日闲在府上品盖碗茶还是在巷内听四川评书,要不就是将铠甲叠在池边在温泉中搓着满是肌踺的虎背,望到生锈的铁枪、发福的战马,马孟起有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惆怅?最奇的是书中对马超之死的交待,孔明对赵云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读者才恍然一代名将已然仙去。从出场时的石破天惊至最后的黯然隐去,纵观三国,此种人物绝无仅有。蜀国五虎上将人人军功彪炳、破阵杀敌,只马超添列其中居功致微。当年白马银枪驰骋疆场,入蜀后却碌碌无为壮年暴毙,不知这是蜀汉的悲哀还是三国迷的悲哀。扼腕之余回顾马超一生,显赫的家世,俊美的仪表,过人的勇力都无法扭转其性格缺陷决定的命运。父兄被曹操所害,妻儿被叛将当面硕杀于城楼。连出生入死的爱将都弃他投向死敌,但相比同时代的武将,能够在温柔的成都卒于床榻也算是修得善果了。超的旧将庞德向曹操坦陈心迹时有句话:“故主马超,有勇无谋!”

喜欢历史剧尤其是古代战争戏的朋友会发现,古代大将军作战时,后背上常常披着披风,在马上飞奔的时候,看起来相当拉风。尤其是红色的披风,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火,十分耀眼。

不同武将,这些披风的颜色也不一样,有的是红色,比如吕布;有的是黑色,比如张飞;还有的是绿色,比如关羽;更多的是白色,比如赵云等。

历史上,武将也的确会披着披风。战场上,能保留下来的,一般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战袍披似乎不然。

要知道,披风是很柔软的,无法防御刀砍枪刺;而且作战似乎还不太方便,比如演义中,东吴将领陈武就因为袍子被树枝缠着了,结果被庞德所杀。最重要的是,披风颜色很独特,特别吸引人注意,战场上容易成为敌人的靶子,比如马超追杀曹操时,就说过“穿红袍的是曹操”。

有人说,是为了耍帅。就像超人、蝙蝠侠等人,本来就穿着紧身衣,不弄个披风,简直就像个健美操运动员,实在看不下去。但战场上可不一样,若为了耍帅还把自己弄得“鹤立鸡群”,只会像骑着白马的庞统一样,被乱箭射死。披风绝对不会是为了耍帅。

那么,为什么古代将军作战时,还要披着披风吗?我查了一下资料,说法有很多,绝不是为了耍帅。

其一:披风是为了防热御寒

虽说开春和秋季最适合作战,但有时候战争并不是你能决定的,严寒之际作战是难以避免的。另外就是,寒冷天气作战,也能出其不意。“李愬雪夜袭蔡州”就是这样,下雪之夜,奇袭敌人,一举擒获敌将吴元济。

既然难免酷暑寒冬作战,那么将士就要保护好自己。有披风在平时可以挡风遮雨,冬季可以御寒,夏天的时候,铜铁铠甲很容易晒热发烫,披风也能防热。

其二:披风可以防御敌人背后射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历史上,很多名将都因为“流矢”而受伤甚至阵亡。所谓流矢,就是战场上乱飞的箭,这种箭不易察觉,难以防备,尤其是从背后射来的箭。

如果有了披风,就能很大程度上预防这个问题。武将在骑马奔跑时,披风会高高扬起,如果有暗箭射来,也能缓冲掉大部分能量,并能打乱箭的方向。即便被箭射中,披风也能起到缓冲的作用。

其三:披风还能代表身份与方位

统帅、大将与士兵不一样,统帅通常负责指挥,大将和士兵负责冲锋陷阵。古代军队中,将士的铠甲服饰并不完全一样,各部有各部的指挥旗和铠甲,队伍前头的领军大将披风也不一样,这样才能方便统帅辨认、调度。

正因为如此,所以披风就成了统帅辨认将军的目标,作战时,统帅在高高的指挥台观看大将的披风就知道,哪一支部队冲锋,哪一支部队后退,哪一支部队在守卫等,一目了然。另外,士兵也能通过披风来辨认自己领头将军。

至于说披风能用来包扎伤口,这个不合理。要知道披风在外,很容易沾满灰尘、泥土,直接用来包扎伤口是很危险的。事实上,内衣才是最干净、最不伤皮肤的,倘若战场受伤,一定要用贴身衣服来包扎伤口。

《三国演义》有两位著名有勇无谋人物,一是吕布,另就是马超了。至于张飞,长坂桥头伐树代兵,阆中计破张郃,与前两位相较已算粗中有细。马超,字孟起,西凉太守,征西将军马腾长子,当时的西凉辖今甘南、宁夏及陕西大部,幅员广阔,为羌汉杂居之地,马超身上就有羌人血统。父兄被曹操诱杀后,超与韩遂起倾巢之兵咬牙切齿“誓杀曹贼”,在狼烟滚滚的乱世开始了他的历史演出。 书上形容马超“狮盔兽带、剑眉星目、彪腹狼腰”,其俊美在三国人物中无出其右,人谓“锦马超”。潼关城下匹马搦阵,连败曹营上将,渭水之滨同“虎痴”许褚赤膊大战二百余合,葭萌关(现四川昭化镇)与张飞秉火夜搏。曹操叹曰:“马儿之勇,不减吕布当年。”马超的勇力自出道以来处处凸显,当世能与之争短长者,不出四、五。想当年潼关古战场,大旗迎风,残阳如血,战鼓咚咚中一少年将军裂阵而出,一杆铁枪杀得敌将无人敢应,傲视天下的曹操被他追得像苍鹰爪下的兔子。那时的马将军宝马雕弓,英姿勃发,健美中透着性感,英武中露出剽悍,到如今仍令男儿热血沸腾,让少女夜望星空。 遗憾的是如此力与美身躯却长着一颗没有心智的脑袋。在与曹战争之初,马超恃其血气之勇和西凉军的同仇敌忾占尽上风,操戎马一生,惨败不过尔尔,其中割须弃袍,夺船避箭两番都拜马超所赐。但军事学是门智者的艺术,战争中考较的是统帅的大脑而非勇力,马孟起当战将堪称完美,作统帅就是误人子弟了。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让没有帅略的人掌军,轻则误人性命,重则毁邦亡国。老练的曹操略施小计就使马超与并肩作战的父亲拜弟韩遂反目成仇,当他冰冷的剑锋劈断韩遂手臂那一刹间,也砍断了部队的信心和自己最后的强援。西凉军的内讧让曹操一举扭转军事上的劣势。在强敌猛攻下超凭匹夫之勇根本无从应付,二十万大军土崩瓦解后仅带堂弟马岱等三十余骑狼狈逃逸,可怜追随他的羌兵几乎全部埋骨异乡。生死相托的兄弟被儿子逼得抱残躯投曹,半世艰辛创下的基业一朝被死敌夺去,马腾若泉下有知,只有哀叹自己无赵括之父知子之明了。 超的无智还表现在投效张鲁之事,当时赤壁大战业已结束,天下三分之势渐成,江东孙权,荆州刘备都同超有共敌曹操,且处创业初期求将若渴。但他却拜在偏安一隅以道术惑众的“师君”张鲁帐下。堂堂将门之后逢此乱世不起逐鹿雄心,连良禽择木而栖的道理都不懂,实在有辱祖上伏波将军马援赫赫英名。至于同张飞在葭萌关不分昼夜厮拼更是无聊,张飞虽性如烈火,但目的明确,为义兄刘备荡平天下。超父马腾与刘备共在献帝讨曹衣带诏上具名,腾遇害时刘备曾星夜赍书愿助超复仇。刘与其应有叔侄之情、汉臣之理,但马孟起居然向张鲁主动请缨提刘备人头献于帐前,此时的将门虎子已沦为无信无义、唯利是图的丧家恶犬。 降蜀后的马超再也无所作为。除了在成都城下喊降刘璋这等小事外,此后重大战役几乎都不见将军身影。以孔明之精打细算何以暴殄天物着实令人费解,不知这位有万无不当之勇的美男子每日闲在府上品盖碗茶还是在巷内听四川评书,要不就是将铠甲叠在池边在温泉中搓着满是肌踺的虎背,望到生锈的铁枪、发福的战马,马孟起有否“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惆怅?最奇的是书中对马超之死的交待,孔明对赵云曰:“吾自平南回都,马孟起病故……”读者才恍然一代名将已然仙去。从出场时的石破天惊至最后的黯然隐去,纵观三国,此种人物绝无仅有。蜀国五虎上将人人军功彪炳、破阵杀敌,只马超添列其中居功致微。当年白马银枪驰骋疆场,入蜀后却碌碌无为壮年暴毙,不知这是蜀汉的悲哀还是三国迷的悲哀。扼腕之余回顾马超一生,显赫的家世,俊美的仪表,过人的勇力都无法扭转其性格缺陷决定的命运。父兄被曹操所害,妻儿被叛将当面硕杀于城楼。连出生入死的爱将都弃他投向死敌,但相比同时代的武将,能够在温柔的成都卒于床榻也算是修得善果了。超的旧将庞德向曹操坦陈心迹时有句话:“故主马超,有勇无谋!”

聂耳音乐学院秉承云南人民的优秀儿子、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精神,依托云南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吸取国内外多种流派的音乐元素,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盟,致力于开创富有自身特色、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之路。

多年来,学院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中西合璧,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不同国度、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教师群体不但是学校“采众家之长,融百家之风”治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更是为莘莘学子提供良好教育服务的重要保障。

国内享有较高艺术造诣的专家学者。以著名声乐教育家阳亚洛、**《阿诗玛》原唱、歌唱家杜丽华,**《五朵金花》原唱赵履珠,民歌歌唱家黄琼英,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田智周。余群等著名艺术家为首的专家团队,多年来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学有所成的归国学者。加籍华人郭文高、旅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邓桂萍等大批海归学者的加盟,不但带来了业界前沿的教育理念,而且正以实际行动让学生受益。

来自不同国度的外籍专家。从2000年起,学院先后聘请了14位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外籍专家常年在校执教,多位专家先后荣获了省政府授予的“彩云奖”。

资深的一线文化艺术工作者。学校引进了多位长期在一线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同事,发挥他们熟谙文化艺术市场的人才需求的优势,在学院的专业与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来自全国50所不同高等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活跃于当今国内外文艺界的知名人士组成的客座教授群体。迄今为止,学院聘请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音乐教育家金铁霖,著名的舞蹈表演艺术家、中国舞协名誉主席贾作光,著名文化学者、纳西古音乐核心人物宣科,著名指挥家卞祖善、严良堃,著名乐评人金兆钧、谢承强,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著名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铁金,旅德男中音歌唱家刘克清,俄罗斯著名钢琴教育家斯韦达、娜佳,著名作曲家万里、李元庆等大批活跃于当代中外乐坛的艺术家为客座教授,定期到校导学传艺 舞蹈系倡导创新的精神和知识管理的学习理念。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具备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富于创新、适应教学和科研需要的教师队伍。主课教师均由专业院校(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教师执教,业务过硬、经验丰富。在教学中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对舞蹈的感悟,理解自信、优美的教学宗旨把学生带入艺术殿堂。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最终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包括零基础)。系部制定了一套适合本系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团队理念。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及学习计划;每班配备专职班主任,及时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上的问题,从而实现育人的目的。

邓辉:云南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云南省产业文联秘书长、二级演员、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常务理事。先后撰写舞蹈理论数十篇,基中入选中国舞蹈大百科全书、中国舞蹈论坛、贾作光舞蹈艺术思想研讨会,并收录论文专集公开发表。

何浩川:现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香港舞蹈团体联会副主席、香港舞蹈界联席会议主席、台北民族舞团艺术指导、市政局香港舞蹈团及演艺学院编导。

卡佳:俄罗斯芭蕾舞基训教师。曾2次荣获CCTV外国“中华才艺大赛”银奖。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彩云奖”。

马超烈:云南省歌舞剧院专业舞蹈编导,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从事舞蹈工作四十余年,收集、挖掘、整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舞蹈素材,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舞蹈剧目。

舞蹈系现有教授6人,讲师7人,助教3人,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各有所长的专业技能,为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和社会艺术工作者打下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培养具备专业舞蹈艺术素质、艺术涵养的综合型人才,能够掌握扎实的舞蹈教育基础知识,和创新的舞蹈演艺及编排技能;掌握中国深厚底蕴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史、舞蹈基础理论学科和现代美学;学习并深入相关的学科知识构架,具备较高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有扎实的本专业教学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掌握分析和研究舞蹈作品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舞蹈理论知识和写作能力;

按照“三重”(重技能、重实践、重理论)的专业与人理念,坚持素质育人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个性发展与共性提高的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四能”(能表演、能教学、能创编、能研究)的应运型、复合型人才。能够在专业团体、专业学校、各类表演团体、中小学、各级文化馆、群艺馆、青少年宫等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表演与研究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1、不同方向,层次与规格人才的培养。

2、不同方向,层次与规格人才的实践,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广为社会接触,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 在其学科建设上,尤其是民族性、民俗性学科上充分利用和发挥出云南各民族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特色教学,从而有机的结合与理论和实践教学当中。

舞蹈表演专业、(歌舞乐一体化表演方向、舞蹈教育方向、中国舞编创方向、幼师教育方向)拉丁舞、(恰恰舞、伦巴舞、桑巴舞、斗牛舞、牛仔舞、)健美操、(竞技类、健身类) 从综合素质培养到专业技能塑造,根据社会人才需求,将培养大量的表演性人才,开设不同的特色课程和以表演专业为主开设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班级。

舞蹈系每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根据市场需求培养更多以表演专业为主的综合性素质较强的人才。从每一个新生入学至就业实习,都将拥有一支热爱舞蹈事业,教学经验丰富,献身于舞蹈教育一线的优秀教师团队,将打造出良好的口碑。 舞蹈系在其特色教学过程中和常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资源,让其得到更广泛、更具影响力的发展,特聘请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民间舞蹈传承人,走入课堂进行口传身教的传承教学。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大量收集、挖掘和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歌舞,在努力建设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纲要同时,不断发展创新,形成舞蹈系特色精品课程。最终实现舞蹈艺术文化传承的真正意义。

1、培植提炼云南民族舞蹈文化

云南民族舞蹈有1000多个品种、6000多个套路,是极具吸引力的宝藏。舞蹈系师生深入民间采风,挖掘云南舞蹈的民族风格和美学取向,提炼大量民族舞蹈文化元素,进行加工推广,大大丰富了云南舞蹈艺术的内涵,也为舞蹈系的成长和发展探究了一条极具生命力的发展之路。

2、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从教学计划的修订到课程的设置,舞蹈系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科学并不断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到实习就业,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教学,从综合素质培养到专业技能塑造,都有教学团队及督导多层次的悉心指导和全程监控,以保障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以实训为中心的多元教学模式

注重以实践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及就业竞争力,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演出实践机会,搭建职业技能培养的良好平台,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实训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中心地位,超过50%的实训课程比例为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外籍专家打造舞蹈精品课程。

引进外籍专家打造舞蹈精品课程,开创了云南省第一家引进俄罗斯外籍教师进行教学的先河。长期在我校任教的俄罗斯舞蹈教师卡佳,曾两次荣获CCTV外国人“中华才艺大赛”银奖,2004年还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彩云奖”。 设计学院从现代设计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更新教育观念、改革创新,打破了旧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设计学院的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设计学院拥有全国知名设计师,聘有著名民间艺人作为顾问和教授,对设计学院办学进行督导,并定期到校讲座,是我院办学坚实的支撑。

设计学院开设:广告设计与制作、室内设计技术、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旅游产品设计、家具与陈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包装设计、电脑艺术设计等八个专业方向。

培养面向市场、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各专业最鲜明的特色就在于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不可分;在于坚持“融汇中西古今,持续创新,与实践互动,与市场共舞”的学科建设特色;深深地扎根于云南这片美丽富饶的沃土,坚持“设计教育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这一宗旨;坚持教学、科研与设计实践紧密结合的理念。既遵循现代设计教育的内在规律,满足现代化建设对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也符合云南建设文化大省的发展战略。

注重”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道路。我院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以各种方式参与设计实践活动,将鲜活的案例带入课堂。各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公司实习相结合,在每门课的实践阶段,学生有机会到我院协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鼓励学生以兼职或自主创业的形式投身社会设计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才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717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