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关心残障儿童呢?

我们应该如何关心残障儿童呢?,第1张

  关注残障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从小开始。 肢体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身心需求方面并无差异,在教育上也应该和一般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他当成普通儿童一样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他的残疾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教育措施,以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肢体残障儿童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改善残障程度,提高肢体应有的机能;帮助他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他的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一、积极引导、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刚开学时见到范力,他的断臂极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师的母性和同情心。无论什么活动,老师都给予他与众不同的待遇:来到幼儿园,老师多抱一抱他;洗手后,老师帮他把毛巾挂上;吃饭时,老师把饭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时还要喂喂饭;户外活动,老师也下意识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区分开来,容易摔跤的活动少参加,运动量少些;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渐渐地,他做事不那么积极了,对于新事物,也不敢主动地去尝试;总是喜欢依赖老师,对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对这种状况,班上老师及时调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不再对他个别照顾。别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我们要求范力努力去做。首先,我们利用一些故事,让他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知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其次,我们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袜子。一般3、4岁的孩子穿袜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手有残疾的范力来说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自己先尝试用一只手来穿袜子。对于用惯双手的成人来说,真的很不习惯。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范力穿袜子。多少次,我们蹲在范力身旁,忍受着难闻的异味,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学习穿袜子。其他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劝我们:他的手都残废了,你们就帮他穿算了。是啊,帮他做事既省事又方便,我们这么费心费力教他自己做事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要让范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还要帮助他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要他残而不废,为他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范力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喝水、吃饭、洗手、洗脸,自理能力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二、鼓励孩子正视现实  由于范力身体有残疾,他的家长比一般的家长付出了更多的辛劳,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家长不愿让范力承受这种压力,去面对自己比其他孩子少一只手的现实。所以,当范力问起自己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家长总是以各种的理由敷衍他,让他以为这只手以后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听话,这只手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摔跤时,他又幸灾乐祸:你跌断手以后,也会像我这样了。上楼梯时,他理所当然地走在女孩子这边:因为我少了一只手嘛。(为避免队伍拉得太长,小朋友是按男左女右分在两边一起上楼梯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取得共识,就是让范力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给范力讲一些现实中残疾人的故事,例如:无臂残疾人用脚代手,写字作画;肢体残疾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等,让范力增强信心,努力进行训练,使残疾的左臂和健康的手一样的好用。  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鼓励他尽量使用左臂,尽力去做,使自己做得和双臂健全的小朋友一样好。有一次,小朋友左手拿着一个装着塑料水果的勺子在走蒙氏线。这就要求小朋友不但要拿稳勺子避免水果掉下来,还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只见范力用右手把勺子柄往断臂放,左断臂努力想要夹住勺子柄,开始总是夹不稳,不是勺子没夹住,就是夹住了勺子而水果又掉下来了。我们没有让他换右手拿勺子,因为我们想借此机会让他训练左手,让他明白,虽然自己的手比别人少了一截,可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地尝试,终于用断臂夹起勺子稳稳当当地往前走。用单手捧球去投篮,单手骑车,用断臂扶碗吃饭,用断臂压纸绘画,使用剪刀、折纸、撕纸、粘贴等手工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老师都用普通幼儿的标准去要求他,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有信心去锻炼双手,最终能灵巧使用双手,与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上学期,小朋友做的是铃铛操。范力把一个铃铛套在左断臂上,右手拿一个铃铛,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早操。下学期,小朋友做的是拉力器操,对于范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他尝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用双手去抓住拉力器,可是,断臂很难将拉力器夹稳,而且双臂无法伸直;他又尝试只用右手拿,结果,拉力器甩来甩去,很难控制,有几次还打在自己的身上;几番尝试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双手抓的方法,用右手抓住拉力器的一端,左断臂夹住拉力器的另一端来做操,慢慢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熟练地使用拉力器做操了。在学习早操的过程中,老师把范力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就是没有去帮助他。我们的目的在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范力成功解决问题后,我们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去完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范力初到我班,班上孩子对他的断臂表现出害怕、躲避的行为,不敢跟他拉手,不愿意和他交往。于是,老师帮助小朋友认识范力,让他们看到范力用自己的双手做事情,使他们知道范力和小朋友一样的聪明和能干。渐渐地,在班上形成了宽松、温馨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小朋友也接受了范力的与众不同。可是,范力毕竟与双手健全的小朋友存在一些区别,某些特别精细的动作或需要双手协调配合的动作还是难以完成。而范力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当他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时,就出现了一些恶作剧的行为,例如:在美工活动中,在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上乱涂乱画;坐在椅子上时,故意把旁边的椅子搬开,让别人坐了个空而摔在地上,用脚踩住小朋友的脚不让别人起来;在建构游戏时,故意抢小朋友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小朋友开始不喜欢他了。小朋友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是反叛,越要去捉弄别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教育目标及策略,关注的是范力学习的兴趣和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范力应该达到某种水平;让范力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与同伴进行比较。当他认识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样都有缺点和优点,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后,他不再愤愤不平了,恶作剧也少了。渐渐地,范力与同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了,并形成了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了。

 关注残障儿童的心理卫生要从小开始。 肢体残疾儿童和正常儿童在身心需求方面并无差异,在教育上也应该和一般儿童享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既要把他当成普通儿童一样进行教育,又要根据他的残疾有针对性地灵活调整教育措施,以满足其基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

  肢体残障儿童

需要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大的努力,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措施,从而使他改善残障程度,提高肢体应有的机能;帮助他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他的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

  一、积极引导、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

  刚开学时见到范力,他的断臂极大地激起了班上老师的母性和同情心。无论什么活动,老师都给予他与众不同的待遇:来到幼儿园,老师多抱一抱他;洗手后,老师帮他把毛巾挂上;吃饭时,老师把饭菜放在他的面前,有时还要喂喂饭;户外活动,老师也下意识地把他和其他小朋友区分开来,容易摔跤的活动少参加,运动量少些;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无微不至。渐渐地,他做事不那么积极了,对于新事物,也不敢主动地去尝试;总是喜欢依赖老师,对一些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不肯去做。

  面对这种状况,班上老师及时调整措施,用普通小朋友自理能力的标准去要求他,不再对他个别照顾。别人能做的事情,例如:洗手、洗脸、吃饭、穿脱衣服鞋袜等,我们要求范力努力去做。首先,我们利用一些故事,让他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观念,并知道别人能做的事,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也能和普通的孩子一样正常地生活。其次,我们教给他一些正确的方法,使他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穿袜子。一般3、4岁的孩子穿袜子,都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手有残疾的范力来说就更困难了。于是,我们自己先尝试用一只手来穿袜子。对于用惯双手的成人来说,真的很不习惯。我们通过不断地尝试、摸索,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再手把手地教范力穿袜子。多少次,我们蹲在范力身旁,忍受着难闻的异味,不厌其烦地指导他学习穿袜子。其他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都劝我们:他的手都残废了,你们就帮他穿算了。是啊,帮他做事既省事又方便,我们这么费心费力教他自己做事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要让范力像其他孩子一样,在幼儿园里快乐地学习、生活,还要帮助他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要他残而不废,为他以后的自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范力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会自己喝水、吃饭、洗手、洗脸,自理能力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

  二、鼓励孩子正视现实

  由于范力身体有残疾,他的家长比一般的家长付出了更多的辛劳,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家长不愿让范力承受这种压力,去面对自己比其他孩子少一只手的现实。所以,当范力问起自己为什么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时,家长总是以各种的理由敷衍他,让他以为这只手以后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时,他总是理直气壮地说:只要我听话,这只手就会长出来的。当小朋友摔跤时,他又幸灾乐祸:你跌断手以后,也会像我这样了。上楼梯时,他理所当然地走在女孩子这边:因为我少了一只手嘛。(为避免队伍拉得太长,小朋友是按男左女右分在两边一起上楼梯的。)为此,老师和家长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取得共识,就是让范力面对现实,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状况。

  首先,我们给范力讲一些现实中残疾人的故事,例如:无臂残疾人用脚代手,写字作画;肢体残疾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等,让范力增强信心,努力进行训练,使残疾的左臂和健康的手一样的好用。

  其次,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鼓励他尽量使用左臂,尽力去做,使自己做得和双臂健全的小朋友一样好。有一次,小朋友左手拿着一个装着塑料水果的勺子在走蒙氏线。这就要求小朋友不但要拿稳勺子避免水果掉下来,还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只见范力用右手把勺子柄往断臂放,左断臂努力想要夹住勺子柄,开始总是夹不稳,不是勺子没夹住,就是夹住了勺子而水果又掉下来了。我们没有让他换右手拿勺子,因为我们想借此机会让他训练左手,让他明白,虽然自己的手比别人少了一截,可别人能做的事情,自己通过努力也能做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不断地尝试,终于用断臂夹起勺子稳稳当当地往前走。用单手捧球去投篮,单手骑车,用断臂扶碗吃饭,用断臂压纸绘画,使用剪刀、折纸、撕纸、粘贴等手工活动,无论做什么事情,老师都用普通幼儿的标准去要求他,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他有信心去锻炼双手,最终能灵巧使用双手,与正常孩子一样顺利地学习和生活。

  三、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上学期,小朋友做的是铃铛操。范力把一个铃铛套在左断臂上,右手拿一个铃铛,也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早操。下学期,小朋友做的是拉力器操,对于范力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刚开始,他尝试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用双手去抓住拉力器,可是,断臂很难将拉力器夹稳,而且双臂无法伸直;他又尝试只用右手拿,结果,拉力器甩来甩去,很难控制,有几次还打在自己的身上;几番尝试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双手抓的方法,用右手抓住拉力器的一端,左断臂夹住拉力器的另一端来做操,慢慢地,他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能熟练地使用拉力器做操了。在学习早操的过程中,老师把范力的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就是没有去帮助他。我们的目的在于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在范力成功解决问题后,我们及时给予赞扬,并鼓励他无论碰到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解决。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让他去解决,多派一些任务让他去完成,提高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

  四、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范力初到我班,班上孩子对他的断臂表现出害怕、躲避的行为,不敢跟他拉手,不愿意和他交往。于是,老师帮助小朋友认识范力,让他们看到范力用自己的双手做事情,使他们知道范力和小朋友一样的聪明和能干。渐渐地,在班上形成了宽松、温馨的良好的心理氛围,小朋友也接受了范力的与众不同。可是,范力毕竟与双手健全的小朋友存在一些区别,某些特别精细的动作或需要双手协调配合的动作还是难以完成。而范力又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孩子,当他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力不从心时,就出现了一些恶作剧的行为,例如:在美工活动中,在小朋友的绘画作品上乱涂乱画;坐在椅子上时,故意把旁边的椅子搬开,让别人坐了个空而摔在地上,用脚踩住小朋友的脚不让别人起来;在建构游戏时,故意抢小朋友的玩具。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的多了,小朋友开始不喜欢他了。小朋友越是排斥他,他就越是反叛,越要去捉弄别人。面对这种状况,我们有意识地调整教育目标及策略,关注的是范力学习的兴趣和从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而不是生硬地要求范力应该达到某种水平;让范力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而不是与同伴进行比较。当他认识到其他小朋友和自己一样都有缺点和优点,自己在不断地进步后,他不再愤愤不平了,恶作剧也少了。渐渐地,范力与同伴之间的紧张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善,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了,并形成了比较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81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