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介苗(BCG) 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接种程序:出生后24小时内在产科接种,三个月后需要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错过产科接种时间的可以直接到结核病防治所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 注意事项:接种后局部会出现一个溃烂,最后形成一个小疤痕。 2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是一种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我国使用的是糖丸剂型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接种程序:满2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用3剂,每次间隔30~56天;15岁复服1次;4岁时加强免疫1次。 接种方式:口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服。 注意事项:由于糖丸疫苗是口服的活疫苗,在接种前后半个小时内禁止进食包括母乳在内的热的食物和饮料,。 3 百白破三联疫苗(DPT):是三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3月龄开始接种,连续三针,每针间隔30~56天,15岁加强。 接种方式:臀部肌肉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1) 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 (2) 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注意事项:百白破三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4 麻疹疫苗(MV):是一种用来预防麻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满8月龄初免,15岁时复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5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是一种联合疫苗,用来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15岁替代麻疹疫苗复种和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初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已知对新霉素及疫苗其他组分过敏者;(2)免疫应答受损个体,其中包括原发或继发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3)妊娠妇女,而且接种后应避免妊娠。 6 乙肝疫苗(HBV):是一种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6个月(5~8月龄)接种第三针。初中一年级加强一次。 其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月间隔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新生儿免疫: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2500g、严重脏器畸形;(2)其他人群:凡发热伴有急慢性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或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 7 乙脑疫苗(JEV):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程序:(1)减毒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2针,2针间隔7~10天,12~18月龄加强免疫1针,7~10岁在加强免疫1针。(2)减毒活疫苗:初次接种为满8月龄儿童皮下接种1针,05ml;2岁时加强免疫1针,05ml;7岁时在接种1针05ml,以后不再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除7,8,9三个月外,其他时间均可接种。 禁忌症:(1)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肺结核、心肾及肝脏等疾病。(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 8 流脑脑疫苗(MCV,a群):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6月龄~15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6月龄儿童初免,间隔1年后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11,12月。 禁忌症:(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由过敏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9 白破二联疫苗(DT):是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小学一年级儿童。 接种程序:小学一年级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破二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0 成人型白喉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白喉的疫苗。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初中、高中、大学生。 接种程序: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喉类毒素疫苗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1 腮腺炎疫苗(MuV):是用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严重疾病、急性及慢性感染。(2)发热。(3)有过敏者。(4)妊娠妇女。 12 风疹疫苗(RuV):是用来预防风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1)普遍接种:12月龄~14岁人群。(2)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2)免疫缺陷症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3)患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4)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病史者。
刚出生2天左右的婴儿基本在医院都要打卡介苗疫苗,这是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采取皮内注射,接种到左上臂三角肌中部。
接种之后在4周左右局部会出现小溃疡,应保护创口不受感染,然后溃疡好了后就会留下疤痕。
我家孩子也是这样的,现在大了也是有疤痕的,当时在医院注射接种卡介苗疫苗后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二十天左右时间洗澡时才发现孩子左手臂有个红肿的硬疙瘩,于是每天我都观察到,孩子也没有其他不良症状,之后过了一周左右时间,红肿的疙瘩开始化脓破溃,我就用棉签把脓液擦掉,保护好创口不受感染,最后再过了一周后伤口就结痂,最后形成一个白色圆形疤痕。
接种卡介苗时出现一个白色6~8mm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清晰,2~3周后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形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8~1~2周破溃处结痂自行脱落,留下一个小疤痕,这是卡介苗正常反应,不影响新生儿 健康 。
如接种处出现溃疡,可用消毒干棉签轻轻擦去脓液,当破溃处不易愈合经常有脓液渗出或左侧腋下发现肿块,可能发生疫苗异常反应,应立即通知其就诊处理。即使按照护理操作常规进行皮内注射,由于新生儿皮肤薄,接种技巧等原因,可能会造成接种处皮丘不明显或注射不慎易使针头进入皮下等情况,注射过深会导致局部强反应,过浅可能导致接种失败;为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注射时右手从进针到最后一直持针不换手,减少来回换手,增加针头活动度而影响注射药量的准确性,接种后,要保持针眼部位清洁,每天洗澡时避免将洗澡水打湿注射部。不要用紫药水、碘酒等消毒溃疡处,否则容易造成脓液外流不畅而影响结痂形成。
如果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肿大,红肿直径超过1厘米、且经处理不见好转则应及时到所辖区、县结核病防治所就诊,不可擅自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出生时接种的疫苗为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16年版)》说明,
乙肝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肌肉注射。一般医疗机构会选择在大腿肌肉注射接种。
卡介苗: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
所以,胳膊上的硬块,应该就是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那么我们来重点说一下卡介苗接种后的反应,
疫苗不良反应按性质可分为一般不良反应与异常反应。
卡介苗 一般不良反应 有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 异常反应 包括淋巴结炎、局部脓肿、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一般不良反应,可以理解为正常的反应, WHO关于卡介苗的立场文件 :“正确的 BCG 皮内接种几乎都会产生 轻微的局部反应(红斑、局部硬结、压痛),继而在注射部位出现小溃疡。 受接种者的年龄和免疫状况、接种者的技能、以及 BCG 的菌株和剂量都可影响不良反应的程度。 几个月后,局部反应可结痂形成微小瘢痕。 典型瘢痕的形成被视为既往 BCG 接种的标记,但并不意味着对TB具备保护能力”
《我国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使用说明书修订意见》关于不良反应的描述:
一般不良反应
局部红肿 :接种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若随后出现化脓,形成小溃疡,一般8~12周后结痂。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脓疱或浅表溃疡可涂1%龙胆紫,使其干燥后结痂;有继发感染者,可在创面撒布消炎药粉,不要自行排脓或揭痂。
局部硬结: 皮内卡介苗接种后2~3天内,接种处皮肤略有红肿,可隆起一凸痕,约30分钟后可消失,为非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要在接种后2~3周才出现,局部发生红肿、丘疹状浸润硬块,平均直径10mm左右,逐渐软化成白色脓疱可自行破溃,直径3~5mm,8~12周后大部分愈合;痂脱落后可在局部形成一稍凹陷的瘢痕。整个过程持续8~12周。一般不需处理,但要注意局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异常反应:
局部脓肿: 局部脓肿和溃疡直径超过10mm及长期不愈(>12周),应及时看医生诊治。
淋巴结炎: 接种侧腋下淋巴结(即在腋窝下能够摸到一个小肿块)可出现轻微肿大,一般不超过10 mm,1~2个月后消退,为卡介苗接种后正常反应。 如遇局部淋巴结肿大(>10 mm)、软化形成脓疱、破溃、化脓 ,临床表现为干酪性、脓肿型、窦道型等异常反应,为卡介苗淋巴结炎,应及时看医生。
另外还有少见的异常反应为:全身播散性卡介菌病,过敏性皮疹甚至休克等
所以,卡介苗接种后,出现小于10mm的小硬块是正常的疫苗反应,如果出现一些异常的反应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您好!
通常小儿打预防针后,很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反应:
1皮肤接种处红肿、发痒、疼痛;
2打完预防针后,某些儿童可能会出现头晕、发热、呕吐等症状。
一般,以上不良症状会在打完预防针的48小时内自动退去。
婴儿刚出生打针满月了胳膊有一小块硬的属于正常现象,是疫苗没有完全吸收导致局部硬结,不必担心。
这种情况可以用毛巾热敷,密切留意体温的变化,期间避免给宝宝沾水,避免挤压。过些日子会好的。
具体方法如下:
热敷法: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低就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热敷)。
其次,食物清淡一点,不要去触摸硬块的地方,防止发生感染。
如孩子情况不见转好,建议立即就医确诊。
首先,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如果是接种疫苗出现小硬块的话,那是由疫苗接种后,刺激肌肉所致。会出现硬币大小的疤痕。如果是婴儿注射了其他药物出现皮下硬块,那是由于注射次数多了导致的,应该不会留下疤痕,只要用热毛巾敷敷,或者用其它方法敷敷,硬块会消失的。不过这种情况一般对婴儿的 健康 状况没有副作用,不必担心。
您好!按照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童计划 免疫程序,正常足月出生的婴儿,无接种禁忌者,从出生到满月已经进行过 1次卡介苗 和 2次乙肝疫苗的接种。
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局部可出现红肿、浸润,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形成小溃疡,腋下淋巴结肿大,可局部处理 以防感染扩散,但不可切开引流。
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后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可有发热或局部轻痛,不必处理。
综上所述,接种后宝宝胳膊上的小块硬结应该是卡介苗接种后所致的卡疤,属正常现象,如无其它不适可不作特殊处理。如果出现化脓溃疡,建议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结核性胸膜炎属于渗出性炎症,是由于结核菌侵入胸膜、或者经过淋巴血管扩散至胸膜而引起的,如患者发现有结核性喜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避免耽误时机。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结果。此时肺内可有或无明显结核病灶,结核菌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播散和血行播散三种途径到达胸膜腔。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状态,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
发病机制:概括而言,结核性胸膜炎的感染途径以下3种:
(1)肺内结核病变通过胸膜直接蔓延;
(2)结核分枝杆菌经肺门、纵隔淋巴结、淋巴管到达胸膜;
(3)通过血行播散到胸膜。结核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双侧,甚至累及全身多处浆膜,引起多浆膜腔积液。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代谢产物与致敏的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CD4+T细胞在胸腔内蓄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并释放,引发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综合免疫反应。
病理:结核性胸膜炎病变早期表现为胸膜充血,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渗出。胸膜上可以出现结核结节。
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
1、结核性胸膜炎一般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胃纳差等全身不适,胸痛、干咳以及咳嗽、局部针刺样胸痛等。
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主要为轻中度发热、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疼痛与呼吸有关,于深呼吸或咳嗽加重时,暂停呼吸可减轻,患者被迫浅呼吸以减轻疼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腋侧胸下部及季肋部。累及膈胸膜时,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于深呼吸时加重。浅吸气、平卧或向患侧卧位,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胸痛减轻,但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呈端坐呼吸。
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增多时可有气促、心悸,而局部胸痛可减轻或消失。少量积液时无明显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均可移向健侧。
结核性胸膜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多为草**或初期微带血性,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初期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胸腔积液涂片或集菌较难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8%~25%)。测定胸腔积液糖、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增高也有一定价值。
2、X线检查:
(1)干性胸膜炎常无异常x线征,若有广泛纤维蛋白渗出时,则可见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病变位于胸下部者,膈肌运动受限制。
(2)浆液渗出性胸膜炎的x线征随积液量多少而不同,少量积液时,仅见肋膈角模糊、变钝。仰卧透视观察,液体散开,肋膈角恢复锐利。中等量积液时肺野下部密度均匀阴影,其上缘外高内低、凸面向肺内,与肺野有明显的分界。叶间积液在后前位胸片上有时误诊为肺炎,侧位胸片显示边缘锐利的梭形阴影,位置与叶间裂有关。肺底积液,在肺底和膈之间,有时误为膈肌升高,当患者卧位时,积液散开,则看到膈影有助于区别。
(3)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有无胸腔积液的存在,并能引导胸腔穿刺定位,尤其是少量或包裹性积液时。此外,对有无胸膜增厚也有一定提示作用。
(4)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5)胸穿抽出液体为渗出液。胸腔积液多为草**,透明或微混浊,少数为浅红色或血性。积液比重多在1018以上,粘蛋白试验为阳性,总蛋白含量在3g/L以上,pH值在70~73之间,葡萄糖浓度多在28mmol/L以下,ADA≥401U或积液ADA/血清ADA>1~15。积液中自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积液找结核分枝杆菌多为阴性,培养可达30%阳性。胸膜活检多处取材可以看到干酪样或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穿刺抽液
胸腔抽液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胸膜粘连。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腔积液基本消失。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不宜超过1 000 ml。
2、穿刺注意事项
(1)穿刺点:胸腔积液中等量或以上在常规穿刺点,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因为后肋膈角比前肋膈角低。但胸腔积液为包裹性或叶间积液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坐姿: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下垂,肩胛角对应的位置为第7肋间,标记好点;上抬前臂置于椅背上,将肋间隙打开以便进针。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上臂上举抱于枕部。
(3)器械准备:操作前检查胸穿针是否畅通、针尖是否损坏有倒勾、胶皮管是否老化有裂口、漏气。
(4)左右手配合: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上下肋骨的皮肤上,两手指反方向用力将皮肤绷紧(尤其老年人皮肤松弛),右手将用止血钳夹住胶皮管的穿刺针沿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后,助手将胶皮管抽成负压,再继续进针,负压消失、胶皮管被胸腔积液膨开,刚好到达胸膜腔,左手紧贴皮肤固定穿刺针,右手控制止血钳,抽液开始。
(5)嘱患者避免咳嗽和深吸气,以防刺破肺引起气胸,咳嗽患者提前给予止咳药和(或)含服干草片。
3、化疗
与治疗肺结核一样,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足量的治疗原则。HRE方案,疗程9-12个月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如果结核性胸膜炎同时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疗程可能延长到12个月以上。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外科干预
当形成结核性脓胸时,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并通过外科手术剥离胸膜纤维板。
二、药物治疗
1、脓胸局部治疗
(1)每周抽脓2—3次,抽出后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胸腔冲洗。冲洗后注入异烟肼400~600 mg或链霉素05-1 g,脓腔可望缩小甚至消失。或地塞米松5 mg胸腔注入。注药后再用5ml的生理盐水冲胸穿针内的药,以确保药物进入胸腔。
(2)病程超过2周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时,应行闭式引流排脓,每日冲洗2~3次,注入适量扰结核药,临床情况无明显的改变,或者胸腔积液为多房分隔,则推荐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单剂量250 000 U链激酶或100 000 U尿激酶。隔日1次,注药后患者须床上翻滚以便药物与胸腔积液充分混合,注意变成血性胸腔积液时慎用。
2、抗结核药物治疗
异烟肼03 g/d,利福平045-06g/d为基础,可联合应用其他1—2种药物,如链霉素075 g/d,乙胺丁醇075g/d,疗程为6~9个月。
3、糖皮质激素治疗
许多专家认为对于毒性症状严重,胸腔积液量多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机体的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使胸腔积液迅速吸收,减少胸膜粘连增厚。通常用泼尼松20~30mg/d,分3次口服。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消除、胸腔积液吸收或明显减少时,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4~6周。
结核性胸膜炎的饮食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上宜选择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饮食要富于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
2、忌食辛辣。
3、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
4、尽量少吃或不吃海鲜,因为抗痨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鲜会加剧血尿酸增高作用。
5、每日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7-14天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6、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节免疫,避免受凉;
7、抗结核治疗要规范,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不能过早停药,一般疗程应在9-12个月左右,以免发生远期肺内和肺外结核,或在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有引起复发的可能。
药膳食疗——黄芪百部汤:
原料黄芪15 g,百部20 g,丹参15 g,蜂蜜适量。
制法将前3味药并放入砂罐中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取药液,待温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补气镇咳,润燥止痛。用于阴虚型结核性胸膜炎。
服法1剂l/d。连服半个月以上。
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因为一边手有针孔了,换着打比较好:
小时候打针往往是打屁股,但是现在打疫苗怎么基本都看到的是打手臂了呢?
实际上是有原因的。
其实小时候打疫苗也是手臂为主,只是打其他针是才是臀部为主。如今打疫苗,偶尔也有打大腿内侧或者口服的,但是主要是打手臂为主。
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一个次要原因,那边是打手臂比打屁股方便多了,以前打臀部的时候老流行“要脱裤子”这样的笑话,其实也是一种无奈和尴尬。
但是打手臂则方便多了,也无需脱裤子。
再说重要的原因。
实际上是因为疫苗臀部脂肪组织多,脂肪层的血液循环较差,从而降低疫苗吸收效率,减少了吞噬细胞(抗原呈递细胞)与病原体抗原接触,从而影响了将处理后的病原体抗原转移给免疫活性细胞,导致注射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低且下降速度快,严重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核心还是打屁股疫苗发挥的效果差,如果太差起不到疫苗该有的作用,那便是得不偿失了。
以及为什么要换着手打呢?上次打疫苗是左手,这次基本上就要换成右手。
这实际上也是为了保证疫苗的吸收效果,因为有的疫苗打了之后,会有硬的结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消散,而硬的结核存在也同样不利于疫苗吸收。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卡介苗的诞生 4 卡介苗的使用 5 卡介苗药品说明书 51 卡介苗的别名 52 外文名 53 适应症 54 用量用法 55 注意事项 56 规格 57 贮法 1 拼音
kǎ jiè miáo
2 英文参考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
卡介苗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出来的一种减毒疫苗。卡介苗是是预防结核的特异性活疫苗,它注入人体后,能使人体内产生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防止感染和发生结核病。卡介苗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吞噬消化能力和增强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因此常可用于胞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辅助治疗。现已公认,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十分有效的措施。迄今为止,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应用已有半个世纪,是防痨(痨病是结核病的俗称)之“盾”。
3 卡介苗的诞生结核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初次感染常见于学龄儿童。引起各种结核病的元凶是结核杆菌,但在100多年前这还是个谜。
1882年3月24日,在柏林召开的一次医学学术会议上,德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罗伯特·柯霍,宣布了一项轰动全世界的重大发现,结核病是一种纤细的细菌——结核杆菌引起的。这一天,成为人类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
柯霍1843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州。他在大学预科毕业后,先行攻读数学和自然科学,以后又攻读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不久,立即回到自己的故乡行医,一面辛勤地为当地乡民百姓诊治疾病,一面不辞劳苦地从事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工作。
柯霍工作中的成就和他的妻子积极支持分不开。有一年,柯霍在过生日的时候,他十分欣慰地接受了妻子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生日礼品——一架普通的显微镜。当时,他就利用这架显微镜,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的实验室。就在这简陋的条件下,他最先发现了炭疽杆菌,后来他又用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找到了结核杆菌。同时,他还用甘油、牛肉汤和马铃薯做成的培养基,培养结核杆菌,并将它接种到豚鼠、家兔等动物身上,使小动物发生与人体类似的病变,再从这些结核病变的组织中分离出结核杆菌来。1905年,为了表彰柯霍在结核病研究和防痨工作中的卓越成就,他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金。
自从发现结核杆菌以后,世界上一些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建立了许多疗养病床,以治疗和隔离结核病人,使得这些国家的结核病的疫情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有所下降。
由于柯霍先后发现了炭疽杆菌、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等,被人们誉为“细菌学之父”。
1908年,法国细菌学家卡尔密脱和从事兽医工作的介林共同合作研究疫苗。他们吸取了前人研究活疫苗的经验,将一株毒力很强的(对一头500千克的牛具有毒力)牛型结核杆菌培养在5%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每隔2~3周移植一次(称为一代)。移植30次以后,这个菌株的毒力已完全消失,对豚鼠、兔、马、牛、猴等动物均不致病,但是在接种后,这些动物体内却可以产生对结核病的免疫力。他们用这种培养基培养这株牛型结核杆菌,并反复传代。结果,经13年时间,传代230次后,得到毒性大减的牛型结核杆菌的突变株。经反复试验后制成减毒疫苗,用于预防人类的结核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纪念他们对免疫学作出的贡献,故以他们名字的第一个字母来命名这株减毒菌株制成的疫苗,并沿用至今。现已从制备卡介苗的菌株的细胞壁中,提取得到一种甲醇抽提残渣,发现与卡介苗作用相似,临床上曾用它来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 甲醇抽提残渣),发现比单独用化疗要好,延长了缓解期。将其试用于淋巴肉瘤、黑色素瘤、乳腺癌及其他肿瘤的治疗,皆有一定疗效。
1921年,这种菌苗开始应用于人类,通过作用,证明对人无害。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两位发明者——卡氏和介氏,将经过减毒处理的活菌苗命名为卡介苗。
卡介苗的推广使用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正当卡介苗日益显示出它那非凡的威力,获得人们的重视之时,1929年,在德国吕伯克城的市立医院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不幸的事件。271名新生儿在服用该院制造的卡介苗菌苗后,大多数的新生儿得了结核病,其中有77名死亡。这一灾难性的新闻,使世界大为震惊。
后来经过仔细调查才真相大白,原来这个医院的院长出于善心,从巴黎引进了卡介苗的菌种,在自己医院中制造菌苗。但是由于手下人疏忽大意,误将一株毒力很强的人型结核菌混入其中,因而产生了如此惨痛的后果,使人们对卡介苗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曾一度阻碍了卡介苗在欧洲的推广使用。经过查实,这所医院确实曾保存过一株强毒的人型结核菌,它能发出一种特异的萤光色素,与一般的卡介苗菌种有本质的区别,这才为卡介苗平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为卡介苗恢复了名誉。
4 卡介苗的使用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观察,证明接种卡介苗以后,可以在人体内产生对结核杆菌的特异免疫力,使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一般发病率可减少80%~90%,通常接种一次,对结核杆菌的免疫力可维持3~4年,现今在婴幼儿中普遍接种卡介苗,因而结核性脑膜炎和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的发生显著减少。
除了新生儿以外,在接种卡介苗之前,一般应先做结核菌素试验(又称OT试验),凡是没有受到结核菌感染的人,也就是说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反应的人,都可以接种卡介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人,说明已受到过结核杆菌的感染,他们体内已存在专门对抗结核菌的特异免疫力。这种人就不必再接种卡介苗了。
用于做试验的结核菌素和用于预防接种的卡介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结核菌素是从结核杆菌体内分离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可以用它来作皮内试验,作为诊断人体内有无结核杆菌感染的依据。人体在感染结核杆菌或接种卡介苗6~8周以后,体内就产生了一种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物质,以后一旦再遇上结核杆菌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此时,我们用结核菌素做试验,可以出现阳性反应。卡介苗与此不同。它是一种活菌菌苗。人体接种后,可以产生抵抗结核病的免疫力。
结核菌素试验是这样做的,用5个单位的旧结核菌素(1∶2000)一次皮内注射,72小时后看反应。如果注射局部无硬结,有时只有轻度发红,则为阴性;硬结平均直径在5毫米以下为可疑(±);硬结平均直径在5~9毫米为弱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10~19毫米为中等阳性( );硬结平均直径在20毫米以上为强阳性( );局部出现水泡、坏死或淋巴管炎为特强阳性(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人,可以接种卡介苗。
目前使用的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菌在特种(含牛胆汁)培养基中多代移种后,变成对人体无害,但仍能产生免疫力的活菌苗。接种对象我国规定为出生后即接种卡介苗,以后每4年作一次结核菌素试验复查,阴性者加种,直到15岁为止。对于少数民族、边疆居民进入内地城市,或新兵入伍时,必须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应予接种。
卡介苗的接种方法,有口服、皮上划痕、皮内注射三种。口服卡介苗因菌苗需要量大,现已不用。皮上划痕虽然方法简便,但结核菌素试验转为阳性的比例较低,说明效果也不好。目前多采用皮内注射法。用每毫升含有05毫克的菌苗01毫升,在左上臂三角肌处作皮内注射。此法剂量准确,接种后成功率高,结核菌素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的可高达96~98%,不过在操作技术方面要求比较严格和精确。由于作皮上划痕和作皮内注射接种的菌苗含菌量悬殊很大,两者不能混同使用。
在接种卡介苗2~3周后,注射的局部可出现红肿硬结,逐渐形成脓泡或小的浅表溃疡,一般2个月左右便可结痂而愈。大约有1%的儿童可引起腋下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01%的儿童有淋巴结破溃。这种剧烈反应可能是由于菌苗注射误入皮下,或菌苗悬液未摇匀所造成的。如果发生上述强烈反应,也不要惊慌,一般都是局部的,并无进行性扩散的危险。淋巴结肿大者可用热敷,若已化脓者,一般不宜手术切开,可用消毒针筒抽取脓液,大多在抽数次以后痊愈,若已破溃,可用5%异菸肼或20%对氨水杨酸油膏贴敷。
接种卡介苗是安全的,但对早产,难产的新生儿,或新生儿的体重在25公斤以下者;婴儿腹泻者;发热体温在375℃以上者,全身湿疹或全身皮肤病者;各种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2个月内)者;以往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或体质特别虚弱者及进行其它预防接种不满2周者,为了慎重起见,均应暂缓接种。
近年来,人们发现卡介苗除了可增强人体抗结核的能力外,它还是一种有效的免疫促进剂,对许多肿瘤病人进行免疫功能检查。通常可以发现这些病人的免疫功能是明显低下的,而注射卡介苗可以提高这些病人的免疫能力。据研究,卡介苗用于膀胱癌及黑色素瘤病人,作为一种增强免疫的辅助疗法,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5 卡介苗药品说明书 51 卡介苗的别名
结核活菌苗;卡介苗
52 外文名Vaccine CalmetteGuerin , BCG,Freeze Dried Bacillus CalmelleGuerin Vaccine
53 适应症原用于预防结核,属特异性免疫制剂,后证明它还具有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现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或在肺癌、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根治性手术或化疗后作为辅助治疗,均收到一定疗效。此外,死卡介苗还用于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小儿感冒的预防以及成人慢性气管炎的防治。
54 用量用法1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1)皮肤划痕;在四肢皮肤上纵横划痕各10条,每条长5cm,,交叉成为方块,以刺破表皮微微渗血为度,向划痕处置卡介苗1~2ml(每毫升75mg活菌)每周1~2次,10~20次为1疗程。(2)皮内针刺:用无针注射器作20点、40点或60点针刺接种卡介苗于四肢。(3)瘤内注射:将卡介苗注入肿瘤结节内,多用于恶性黑色素瘤,剂量为卡介苗悬液0.05~0.15ml。(4)口服:每周服75~150mg(最多200mg)1~2次,1个月后改为每周或2周1次,第3个月后每月1次,直至1年以上。服时或将卡介苗置于胶囊中或混在1杯桔子水中1次性服下。(5)胸腔内注射:应用于肺癌手术后,在术后3~5日由胸腔引流管内注入卡介苗1亿活菌。 2预防结核:1岁以内健康婴儿,一般可直接接种结核活菌苗,但有明显结核病接触史者及应用皮内注射菌苗时,以及1岁以上的儿童或成年人,必须先作结核菌素试验,阴性者方可接种。接种后4~8周才产生免疫力 (免疫可维持3~4年),所以接种后还要和结核病人隔离2个月,以免在这期间受到传染。2~3个月后再作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表示接种成功,阴性者应再补种。以后每3~4年复种1次,复种前也应先作结核菌素试验。接种方法:(1)口服法:限用于出生后2个月以内的婴儿,出生后次日开始服用,隔日1次,共服3次;或每日1次,连服3次,每次用量1ml。(2)皮上划痕法:主要用于1岁以下健康儿童(1岁以上也可用),用75%酒精消毒三角肌处皮肤,待干后滴1~2滴菌苗,用针通过菌苗划痕,长1~1.5cm的"井"字,以划破表皮略有出血为度,划后用针涂抹数次,使菌苗充分渗入划痕处,等5~10分钟局部隆起时再穿衣服。(3)皮内注射法:主要用于1岁以上健康儿童,每次注射0.1ml。 3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小儿感冒,小儿手臂或下肢内侧皮肤以75%酒精消毒,干后滴死卡介苗1滴,用消毒的针划痕(长1cm),以不出血为度。每周1次,共50次。
55 注意事项1皮内注射时切不可注射到皮下,否则会引起严重深部脓肿,长期不愈。 2本品是活菌苗,用时禁止日光曝盼。注射器要专用。 3有活动性结核病的病人忌用,结核菌素反应强阳性的病人慎用。 4瘤内注射、胸腔内注射及皮肤划痕均可引起全身性反应(如发热),应服用乙酰水杨酸及苯海拉明2日。
56 规格注射剂:75mg/1ml, 片剂:25mg
57 贮法卡介苗接种的时间和意义如下:
1、卡介苗的接种时间:卡介苗一般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外侧,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如果在3个月到3岁之间,要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可以补种,4岁以及4岁以上的宝宝就不再补种了;
2、卡介苗的接种意义:接种卡介苗后可使儿童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大大降低粟粒性结核病和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还可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以及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及预防小儿感冒。
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会在手上臂三角肌处有一个卡疤,你检查一下就可以知道。1972年出生的人按理是应该接种过卡介苗的。
我将结核病的预防知识提供给你:
1、病人居室开窗受阳光照射,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病人的衣物、被褥要经常洗晒。
3、病人的餐具可煮沸消毒。
4、病人不要随地吐痰,要将痰吐在纸上烧掉。
5、有传染性的病人在隔离期不要到公共场所去活动,也不要近距离对别人咳嗽、高声谈笑,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或手巾掩口鼻,以免传染给他人。
6、当家中出现传染性强的排菌肺结核病人时,要弄清楚家庭其他成员是否也感染上结核菌。家庭中其他成员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尤其是老人、儿童机体抵抗力较低,容易感染上结核病。
7、平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8、新生儿及时接种卡介苗。
9、对15岁以下儿童接触者,作结素试验,反应强阳性者20mm以上,考虑预防性服用异烟肼3-6个月。
10、戒烟。
11、糖尿病人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并发肺结核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