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接种流程,有哪些详细的细节?

新冠疫苗接种流程,有哪些详细的细节?,第1张

新冠疫苗现在对重点人群已经能接种了,以下有一些相关细节。

一、新冠疫苗打几针?打哪里?

新冠疫苗是需要打两针的,两针之间是需要有14天的间隔期。所以需要注意好两针之间的间隔期。同时打针的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的位置。注意这个位置不能破皮等。

二、适合接种的人群。

目前来说,适合接种的人群是在18到59岁之间,不在这个年龄段之内的人群需要等通知。

现在有部分人群是能够先接种疫苗的:冷链物品的检疫人员,出国工作学习的人员,医疗卫生人员,边境口岸工作人员,交通运输人员,水电煤气等相关工作人员,物流养老殡葬业相关人员,公安消防以及社区工作人员。

随着疫苗的不断投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能够接种上疫苗。

三、不适合接种的人群。

说完了适合接种的人群,但是也有部分人群满足年龄条件,但是不适合接种的。比如孕妇,哺乳期妇女是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正处于发热、感染等疾病,或者免疫力缺陷免疫紊乱的人群也是不适合接种的。严重的肝肾疾病,恶性肿瘤患病者也是不适宜接种的。

四、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完成接种后,我们是需要在现场观察30分钟,没有不良反应才能离开的。

2接种疫苗之后,有可能出现头痛发热,咳嗽,呕吐,接种部位红肿,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的。如果不良反应明显,是需要报告接种的工作人员,必要时需要及时就医的。

3接种疫苗之后,根据目前数据显示,抗体可以持续6个月以上,后续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4如果社区需要核酸检测,接种完疫苗也是需要去检测的,因为疫苗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但是任何疫苗都不能达到100%的保护效果,所以如果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也是需要配合的。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注射部位。因为根据不同的医疗需求,人体状态下使用的注射方式是不同的。那么,简单谈谈两个主要区别。 

一、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的区别

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有区别,注射方法不同,药物性质不同。肌肉注射是通过注射器将药液直接注入肌肉的方法,比静脉注射药物更简单、安全、快捷。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比肌肉注射严格,相对危险。因为有可能发生输血反应等。普通静脉注射常用于急性疾病患者,以迅速发挥疗效。

二、静脉注射的目的地

药物不适合口服皮下组织或肌肉注射。当需要快速产生疗效时,可以使用静脉注射,有常用的治疗方法。药物浓度高,有刺激性,不适合他注射液。诊断时通过静脉注射给药。例如,腹部的CT提升可以跟随静脉注射造影剂。营养成分在某些血管中的应用也是有用的。

三、肌肉注射的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部位是臀大肌,其次是臀大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和三角肌。肌肉注射对于注射部位的准确定位非常重要。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在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画一条水平线,从髂骨顶点向下画一条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成四个象限。外部象限是避开机柜的注射区域。方法:从掌骨连接到尾骨,外侧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部位:血管、神经分布少,脂肪组织薄。目前应用广泛,有两种定位方式。a、将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分别放在骨的前脊和下缘,在髂骨、食指和中指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形成的角度内。

  三角肌俗称“虎头肌”,因为它的形状凸出上臂,酷似虎头,而且发达的三角肌体积比较大,显得很威猛,所以它也是力量的象征。练好三角肌,可以增加肩部宽度。

  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形。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三角肌是肌肉注射的部位之一。

一、肌肉注射的深度:

1臀大肌注射 快速垂直进针 大约3∕4,

2上臂三角肌注射 45度进针 大约2∕3。

二、

1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

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2注射部位: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臀大肌注射定位: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划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向下做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中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连线法:从髂前上棘到尾骨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为注射部位。

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该处血管、神经分布较少,且脂肪组织较薄,目前使用日趋广泛,定位方法有两种:a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骼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在髂嵴、食指、中指之间构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注射部位在食指和中指构成的角内。b骼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病儿应以其手指的宽度为标准。

股外侧肌注射定位:位置为大腿中段外侧:一般成人可取髋关节下10cm至膝上10cm的一段范围,该处大血管、神经干很少通过,且部位较广,可供多次注射。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可取坐位或卧位。

(1)卧位:臀部肌内注射时,为使局部肌肉放松,减轻疼痛与不适,可采以下姿势:

侧卧位:上腿伸直,放松,下腿稍弯曲。

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垂,头偏向一侧。

仰卧位:常用于危重病人及不能翻身的病人,采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法较为方便。

(2)坐位: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3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排携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

(2)帮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单独用3%络合碘消毒皮肤,待干。

(3)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内空气。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开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约25~3cm(针头的2/3,消瘦者及病儿酌减)。

(5)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干棉签按压进针处,同时快速拔针。

(6)帮助病人卧于舒适体位。清理用物。

在肌肉注射中应注意下列问题:

(1)需要两种药液同时注射,应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无回血时,方可注入药物。

(3)注射部位适合于个体。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发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

(4)定位准确,尤其是臀大肌注射应避免损伤坐骨神经。

(5)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头从衔接处折断。一旦针头折断,保持局部及肢体不动,迅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断端全部进入肌肉,则行手术取出。

(6)需要长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经常更换,以防局部形成硬结,若出现硬结,则可采取热水袋或热湿敷、理疗等处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95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