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上海市徐汇区幼升小择校之公民办小学汇总

2019上海市徐汇区幼升小择校之公民办小学汇总,第1张

  1汇师小学

 特色:语文京剧信息科技

 学校倡导全面育人,注重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倡导“严谨治校,各科并重”。毕业后部分进入对口的徐汇中学和市西中学,择校的有进入位育、世外、上中东校等,市重点预录取总人数在区内公办里名列前茅。

 办学规模:

 现有文定和徐虹两个校区,约30个教学班,近1500名学生,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

 师资情况:

 现有的107名教职员工,专职教师101人,包括学区带头人1人,局学科带头人3名,局中青年骨干教师7名,高级教师13名,一级教师57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在岗教师数的69%,教师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00%,师生比1:15。

 招生:

 对口范围包括文定居委、汇站居委、潘家宅居委、陈家宅居委、豪庭居委。

 2高安路一小

 特色:国画、书法、篮球

 高安路第一小学始建于1955年,是徐汇区四大公办之一,位于极文艺、极优雅、极有上海韵味,房价也极贵的市中心钻石地段。作为NBA篮球巨星姚明的母校,高一小一直以篮球为特色课程,此外,还有国画、飞镖、健美操等特色课程,培养了许多特长生。

 办学规模:

 现有康平、宛平两个校区,现有40个教学班,共1700多名学生,是徐汇区规模的全日制公办小学之一。

 学校硬件设施完备,设有舞蹈房、篮球场、音乐教室等先进的配套教学设施,可以满足学生各类活动和兴趣课程的需要。

 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114人,中高级职称教师82人,占教师人数76%。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本科及以上教师95人,占教师人数91%。师生比1:14。

 招生:

 对口范围包括上海新村居委、高安居委、康平居委、安亭居委、吴兴居委、宛平居委、德昌居委、广元居委;衡山居委不再对口。

 3建襄小学

 特色:素质教育、科技、双语

 建襄小学创建于1958年,作为一所民办转制的公立学校,从备受质疑到如今的享誉沪上,一代代建襄人始终贯彻着“鸡毛飞上天”的办学精神。

 学校非常注重素质教育,是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同时在科技和双语教学上独树一帜,是徐汇公办中配备了外教的学校,英语竞赛方面的成绩突出。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总校位于岳阳路255号,分校位于嘉善路177号,共30个教学班,1200多名学生。

 拥有美术室、音乐室、阅览室、计算机房、自然常识实验室等十余个专用室,图书馆藏书量五万余本。

 师资情况:

 现有在编教师80多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6人,小学高级教师51人,占在编教师数的703%,在编教师中具有大本及以上学历有75人,占教师数的925%,师生比1:15。

 招生:

 对口范围包括天平街道的建岳居委、太原居委、永太居委(部分)、永嘉新村居委、建新居委(部分)、息村居委(部分)。

 4向阳小学

 特色:科技、足球、愉快教育

 向阳小学创办于1952年,由实业家穆藕初建立,系上海市首批素质教育示范性学校和上海市首批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学校。学校坚持“轻负担、高质量、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提倡“快乐学习、快乐运动、快乐创造”。

 办学规模:

 现有向阳和永嘉两个校区,共40个教学班,约1845名学生。

 配备先进的自然实验室3个、室内活动房2个、音乐教室4个、多媒体教室3个、图书阅览室2个、美术室3个、专用运动场地2个,专用图书馆2个、电子阅览室1个,图书馆生均藏书量近32本。

 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7人,其中特级校长1人、特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6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127%,本科及以上学历达100%,其中教育硕士5位。师生比1:17。

 招生:

 对口范围包括慎成里居委、肇嘉浜居委(部分)、陕西居委(部分)、建新居委(部分)、永康居委(部分)、息村居委(部分)。

民办篇

 1世界外国语小学

 特色:双语、科技、出国

 世外小学创办于1993年,是由上海市徐汇区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创办的一所公立转制学校。2005年8月学校转为民办学校。2013年受徐汇区教育局委托还承办了公办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

 学校分为三个部门:境内部、双语部、融合(PYP)部。学校国际化程度非常高,致力于培养“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人”。

 办学规模:

 学校共有教学班55个,学生近1700名。东校区配备10间专用教室,2间阅览室,室内外运动场地面积4000余平米;西校区配备6间专用教室,1间阅览室,1间实验室,室内外运动场地面积3000余平米。

 师资情况:

 全校教职工149人,专职教师137人,师生比为1:12;专职教师中,中高级教师9人,占总数的7%;学历大学本科以上的有129人,占总数的94%;退休返聘专任教师2人,占比为15%。

 学费:

 境内部20000元/学期、双语35000元/学期、PYP60000元/学期。

 户籍要求:

 1境内部:招收户籍或居住地在徐汇区内的上海市户籍儿童;(外区沪籍需办理人户分离手续)

 2双语部:以招收居住地在徐汇区内的境外儿童(外籍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学生)为主;

 3PYP融合部:只招收居住地在徐汇区内的境外儿童(外籍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澳门学生)。

 2爱菊小学

 特色:音乐、美术、科技、语文

 爱菊的境内部实施多元教学;境外部采用双语教学,中西方文化交融相长。学校培养出的孩子,既具有中国情怀,又拥有国际视野,受到全市各大热门名初的欢迎。

 办学规模:

 2018学年学校有35个教学班,其中境内部有21个班级;境外部有14个班级。境外部包含7个双语班和7个国际班,国际班仅招收法籍学生;双语班主要招收港澳台和持有外籍护照的学生。

 学校设施完备,拥有琴房、书画室、围棋室、舞蹈房、乐队排练厅、机器人活动室、电脑房、实验室、图书室等各类专用教室。

 师资情况:

 学校共有教职工95人,专职教师人数84人;中高级职称教师64人,占762%,教师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7人,占83%,大学本科、专科学历77人,917%。

 学费:

 23000/学期

 户籍要求:

 1徐汇区户籍适龄儿童;

 2居住地在徐汇的外区户籍适龄儿童(需办理人户分离手续);

 3符合本市招生要求,且居住地在徐汇的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

 3盛大花园小学

 特色:语文、艺术

 徐汇区民办盛大花园小学,是由盛大房产公司于2001年投资创办的一所寄宿与走读并存的民办小学,也是徐汇区面向全市招生的民办小学。

 办学规模:

 学校有30个境内班,11个双语班,1720余名学生。学校有演奏厅,阶梯教室,具有创新实验室、STEM专用教室。有一定藏书量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以及各楼层充满童趣的微书角,图书馆面积880平方米,生均藏书量50册。

 学校还有设施齐全的STEM专用教室、电脑房、舞蹈室、桥牌厅、纸艺工坊、心理咨询室、儿童乐园、生态廊、排练厅等专用教室,以及可同时容纳八百多名学生用餐的餐厅。

 师资情况:

 学校现有专职、兼职中外教师、教练150余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人数的70%左右,退休返聘占2%。

 学费:

 普通班:20000/学期

 双语:45000/学期

 户籍要求:

 1上海户籍适龄儿童;

 2符合本市招生要求的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

4逸夫小学

 特色:书法、陶艺、科技

 徐汇区逸夫小学创建于1996年,创办人为原向阳小学、建襄小学老校长戴舜琴女士,因邵逸夫先生捐赠部分建筑资金,故以“逸夫”命名,2007年4月由公立转制小学转为民办小学。

 办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30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850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为5395平方米,图书馆面积141平方米,生均藏书量32册,并有30个流动小书吧供学生自主阅读。学校在校学生数1283人,设有14间专用教室,2间实验室和2间心理活动室。

 师资情况:

 学校有教职工82人,专职教师72人,中高级职称教师46人,占64%,退休返聘教师1人,占1%,师生比为1︰16。

 学费:

 20000/学期

 户籍要求:

 1徐汇区户籍适龄儿童;

 2居住地在徐汇的外区户籍适龄儿童(需办理人户分离手续);

 3符合本市招生要求,且居住地在徐汇的外省市户籍适龄儿童。

 四所民办中,爱菊小学仅一志愿给予面谈机会,其他学校一、二志愿都给予面谈机会。

1舞蹈考级不加分,必须是你在舞蹈大赛上获得好的名次,并拿到证书才可以。

2以四川省为例;

身份类加分

  少数民族考生5分。

  归侨、归侨子女、华侨子女、港澳台籍考生,符合规定的留学 (微博) 人员子女5分烈士子女20分。

  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10分。

  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20分。

  素质教育类加分

  A 科技类

  在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科技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及以上者10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在教育部与科技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科技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二、三等奖者8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在省教育厅与省科协共同组织的省级科技发明、科学论文比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者5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在团省委、省教育厅组织的"亿利达"杯比赛中获三等奖及以上者5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原则上应为个人项目比赛,集体项目比赛的加分由市教育局认定)

  在成都市教育局组织或成都市教育局与市科协共同组织的市级科技比赛(电子制作、机械模型、创造发明、科技论文、信息学)中获一等奖及以上者5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B 体育类

  参加规定比赛(限单项及团体项目中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网球的50%队员),在比赛中达到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一级的学生运动员10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参加规定比赛(限单项及团体项目中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网球的50%队员),在比赛中达到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的二级的学生运动员8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参加规定比赛,获得各单项第一名的学生运动员、团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网球)第一名的主力队员(50%队员)8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参加规定比赛,获得各单项第二、三名的学生运动员、团体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羽毛球、网球)第二、三名的主力队员(50%队员)5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以上凡参加省级比赛并取得名次和达到相应运动员等级标准的学生,必须有参加《成都市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系列选拔赛》(成都市教育局及体育局举办的比赛)的经历及获奖记录

 C 艺术类

  经成都市教育局推荐,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艺术个人项目比赛,获一等奖者10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经成都市教育局推荐,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艺术个人项目比赛,获二、三等奖者成都市"蓉城十佳艺术新苗"8分2009年9月1日以后成都市学生优秀艺术人才选拔赛获一等奖者5分,2009年9月1日以后。

  (以上加分奖项应为初中阶段参加初中组比赛所获奖项)

  过程评价类加分

  获成都市(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5分

高考招生是目前清华大学录取学生最主要的途径。

除保送生外,清华大学选拔认定的各类型人才均需参加高考。清华大学全部本科招生专业均在高考招生中投放计划。清华大学根据在各省投放的招生计划与生源质量情况,确定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

2、2016年,清华大学录取的各省文理科高考第一名和前十名的数量均在高校中遥遥领先。2017年,全国31个省份70%的理科前10名选择清华,湖南、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省市自治区更是有超过九成的理科前10名选择清华。清华在全国30个省份文科录取分数线居首,录取的文科考生80%以上为各省文科前10名。

二、保送生招生

1、清华大学主要招收两类保送生。一类是在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2、另一类是全国16所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中学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对于前者,清华大学通过举办各学科竞赛选拔营及在各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总决赛现场通过考核予以录取;对于后者则通过保送生测试进行选拔。

三、自主招生

1、2003年根据《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关于2003年起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清华大学首次开展自主招生工作,并一直延续至今。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

2、考生需经过申请、初评、初试、复试等清华大学组织的测试选拔环节,通过测试并被认定的考生可获得清华大学给予的在高考录取中享受一定分值降分录取的政策,并将有机会被邀请参与后续特殊培养环节。

以上就是清华大学录取的基本条件。当然,这些内容可能比较正式,难易和我们的真实情况结合,下面有一位很专业的网友,整理了一些真实的案例,仅供大家了解:

1、裸分考入;适合学霸型选手。

2、奥赛保送;高中时候参加五大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而且啊是要被选入国家集训队的,很多都是要通过国家集训队才能保送,这个适合学霸中的学霸。

3、强基计划;对于那些学科比较突出,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强基计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4、自强计划;全国农村学生的自主选拔,新百年自强计划,为寒门学子创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

5、外国语学院名额保送;面向全国16所优秀的外国语高中的应届毕业生。所以啊,当一门语言学到极致,你也是可以上清华的。

6、艺术特长;被认定的艺术特长将获得清华大学最高20分的降分录取。

7、体育特长生;清华体育的特长生呢,分为a类和b类, a类田径,篮球,射击, b类排球,游泳,健美操,击剑。

8、飞行学员;飞行学员是双学期,它采用的是3+1模式,前三年在清华大学学习,第四年在军队飞行员学校学习。

9、国家专项计划;这里解释一下,国家专项计划是为国家促进更好的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可以上大学出台的政策,主要招收偏远,贫困,民族等地区的高中的勤奋好学的孩子。

10、定向生;清华大学跟某些集团签订合同,比如说一些高科研的国企央企,每一年呢招收一批学生进入清华学习,学生学习期间的住宿费啊,学费啊,全部都是企业承担,毕业之后自动进入这些集团公司进行工作。

11、港澳台侨胞;这就我们常说的侨胞生。

12、国际学生;就像咱们去美国留学,外国人也能来咱们中国留学,适合有外籍身份的。

据统计,每年通过高考考入清华的学生竟然仅占20%!那其余80%就是通过以上的主要方式进入清华大学。

我相信结合以上12条内容,您是不是瞬间就明白了清华大学招生的条件和要求。

扩展资料

清华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晚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高等院校1952年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根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校园面积46019公顷,建筑面积32576万平方米,馆藏总量57861万册;设有21个学院、59个教学系,开设88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有教职工16485人,在校生59270人,其中本科生16320人,硕士生22423,博士生20527,港澳台学生1001人。

清华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水利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21个学科获得A+评价,A+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院校专业:

厦门理工学院 普通本科 理工类 公办

官方网址: https://zsbxmuteducn/ http://wwwxmuteducn/

官方地址: 福建厦门市

官方电话: 0592-6291678

电子邮箱: zsb@xmuteducn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 “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 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 “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 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 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 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 “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 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 /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 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 “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其他信息: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平板显示与LED技术)(闽台合作项目) 是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作为信息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猛,并已形成经济支柱性重大产业,我国已将其列入二十一世纪重点发展的技术与产业之一。开设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勇于创新、个性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能够从事信息显示、光电技术及相关领域内的科研、教学、应用、开发、生产、管理工作。了解学科前沿及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和参与技术改进的高级技术应用能力。 主要课程:发光原理基础、平板显示驱动技术、液晶电子学、场致发光显示、气体放电与等离子体显示、真空微电子学与场发射显示、大屏显示技术、电子光学及其应用、现代薄膜技术、显示器件制造技术等现代显示技术课程及通信原理、计算机实用网络技术等。 就业方向: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专业可适合在光电子信息、电气自动化、仪器仪表行业、广电信息显示产业及相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光电测控与光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制造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一、西南政法大学在哪里 西南政法大学地址在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301号,该校是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政法类高等学府,改革开放后首批全国重点大学。

二、西南政法大学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家首批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教育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计划二期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由刘伯承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成立西南政法学院,首任院长是抗日民族英雄、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4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置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同年8月,经政法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10月,成为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6年,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2017年,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历经近70年励精图治,学校恪守“博学、笃行、厚德、重法”的西政校训,坚持“教学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逐步凝练出“心系天下,自强不息,和衷共济,严谨求实”的西政精神,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哲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从本科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

学校现设有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经济法学院(生态法学院)、法学院、行政法学院(监察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侦查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商学院(监察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法学院(应用法学院、中国仲裁学院)等13个学院,并单独设置了国际教育学院,统筹管理来华留学生工作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置了创新创业学院,统筹管理全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设置了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统筹全校成人教育及干部培训工作。学校具有招收保送生、高水平运动员、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班、港澳台侨联合招生、香港免试生、澳门保送生及自主招生资格。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学校举办的“天伦杯”全国政法院校辩论友谊赛,是国内高校影响力较高的辩论赛事;学生辩论队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贸仲杯”国际商事仲裁模拟辩论赛冠军、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创想青春——2010两岸四地高校世博辩论大赛”冠军、第二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模拟庭审竞赛冠军。学生创业团队先后获得重庆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和金奖。校艺术团合唱团曾获全国第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世界合唱比赛银奖、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胜奖等多项殊荣。学生在排球、田径、篮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全国比赛中也屡创佳绩。

学校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第二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重庆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学校现有法学、新闻传播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济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3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6个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学科专业群建设项目。

近7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近30万,是全国培养法治专门人才最多的高校。曾任或现任国家首席、一级或二级大法官和大检察官的西政毕业生共计53位。在新一届国家机构主要领导中,毕业于西政的人数仅次于 北京大学 和 中国人民大学 。目前,有5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3位校友任中共十九届中央纪委委员,60余位校友担任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在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武汉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法学院中,均有西政毕业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许多国内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都是西政毕业生。在中国法学会组织的七届共70位“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中,先后有18位西政校友入选,占比高达2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196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4
下一篇2023-1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