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臂三角肌下缘是肩外侧用力时发达肌肉的的下缘,是上臂三角肌的一部分,注射治疗的常用部位。
扩展资料:
1、上臂三角肌上部的起点:是前部肌束起自锁骨外侧半,中部肌束起自肩峰,后部肌束起自肩冈。下缘的止点:是肱骨三角肌粗隆。
2、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上臂外侧,肩峰下2~3横指处。此处肌肉较臀部肌肉薄,只能做小剂量注射。
3、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
4、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接种的疫苗有:麻腮风疫苗和乙脑疫苗等。
5、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
6、恰对斜方肌止点而起自锁骨外侧1/3的前缘、肩峰外侧缘、肩胛冈下唇和冈下筋膜。肌纤维向外下方逐渐集中,止于肱骨体外侧面的三角肌粗隆。该肌生理横断面为1960平方厘米。
参考资料:
-三角肌
肌内注射法
部位:应选择肌肉丰厚,且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最常用的是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包括十字法和连线法。①十字法:先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侧画一水平线,再从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一侧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即为注射部位。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即为注射部位。
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该处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较薄,适宜作小剂量注射。
操作方法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检查排尽空气。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以中指固定针栓,如握毛笔姿势,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迅速刺入肌肉内,深度约为针梗的2/3。
松开绷皮的左手,抽吸无回血,即可缓慢推注药液。注射完毕,用无菌干棉签轻按进针处,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肌肉注射英文医学缩写是IM。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皮下注射,是把药液注射到皮下组织内;肌肉注射,一般的药物,除须要求吸收很快的,或者,要求这个药物不能很快吸收的,因为很快吸收会产生不良影响的,一般都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直接将药物注入静脉血管内,起效迅速,操作较肌注要求严格,危险性相对较大,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
肌肉注射的详细介绍如下:
肌肉注射也叫打小针,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肌肉注射的是临床治疗疾病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
肌肉注射最常用的注射部分为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三角肌。肌肉注射很重要的是对注射部分的精确定位。肌肉注射主要用1毫升、25毫升、5毫升或更大一点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以5号至7号为宜。
肌肉注射药物进入人体后的一般传播途径,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
随静脉血入右房,再入右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再左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为门诊病人接受注射时常用体位。可供上臂三角肌头,如注射用药为油剂或混悬液,需备较粗的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注射(英语:Injection),即打针,方式有皮内注射(intradermal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静脉注射(intravenousinjection),静脉输液(intravenousinfusion),以及骨内输液(IntraosseousInfusion)等。
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
打针方法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注射方式为;乙醇消毒后与皮肤呈5度角或平行刺入皮肤,注入药液0·1ml,见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皮丘后拔针,拔针后不要按揉局部皮肤,也不用按压局部。
如做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及盐酸肾上腺素一支。皮内注射不可用碘酊消毒,如患者对乙醇过敏,可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皮下注射)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首先常规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刺入针梗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拔针,用棉球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
扩展资料
安全用药警示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静脉注射盛行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静脉注射也有弊端,不良反应通常较重,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吊针”虽然纯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的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
安全用药的四个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因此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医生不要滥开静脉注射,患者具有客观的治疗态度,不要一味求快。”
-打针
-屁股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