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bow reflex abnormality (一)臂丛神经炎(brachial plexus neuritis) 多见于成年人,有流感及受寒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疼痛首先在颈根部及锁骨上部,以后扩展至肩后部、臂前及手。睡眠时不能向病侧侧卧,牵引臂丛时,上肢的外展或上举时可诱发疼痛。上肢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只在初期较活跃,但不久即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及皮肤感觉障碍,常不明显。手指感觉麻木,严重者有手指肿胀及皮肤菲薄光滑等表现。肩部有压痛、肱二、三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二)颈髓病变(neckspinal lesion) 主要症状为四肢瘫痪,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灶以下各种感觉丧失,上肢有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功能障碍。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亢进,颈7病变时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肱二头肌反射正常。
(三)肩神经炎(shoulder neuritis) 常急性发病,病前多有感染、预防接种及手术史。肩部及上臂疼痛,大多数为一侧,有1/3者为以侧,呈灼痛,伴有肩胛和上臂部肌肉麻痹及肌萎缩,常受累的是前锯肌、三角肌、上下冈肌,其次为斜方肌、大圆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锁骨部胸大肌;有的累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伴有肩、上肩外侧、前桡侧感觉障碍,肱三头肌反射减弱。一般情况下疼痛时间愈长 ,骨肉麻痹时间愈长。
(四)麻痹性痴呆(dementia paralyse) 早期表现记忆、计算、判断、理解能力降低,自知力缺失,逐渐进入痴呆状态,有的表现欣快夸大,有时表现忧郁和焦虑不安。神经系统症状多发生在中、晚期,可见阿罗氏瞳孔、视神经萎缩、言语障碍、手指颤抖、书写困难。部分病人有癫痫发作,由于梅毒性血管炎可引起脑梗塞,而出现突发性偏瘫、失语、偏盲和偏身感觉缺失。也可发生进行性四肢乏力,肌张力增高、肱三头肌及其它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五)先天性肌营养不良(congenital muscular dystrophy) 属婴儿期肌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见显性遗传。男女均可见。病儿出生时即显示肌张力降低和肌无力,以肢体与躯干肌最为明显,部分病儿不能竖头、直坐或站立。膝腱反射及其它肌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假肥大征。多数病程不呈进行发展,有的可有肌萎缩,严重者影响呼吸。有伴有关节挛缩,或有先天性多数关节弯曲。
(六)家族性植物神经失调综合征(familial autonomic dysfunction yndrome )本病多在婴幼儿发病,症状多变,如泪腺分泌减少或缺乏,兴奋时易引起血压上升,而起立时易引起血压下降,手脚分凉,皮肤发红,呼吸快,体温升高,吞咽困难及言语障碍,腹泻或便秘,发作性呕吐,唾液过多或缺少,肌张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反射消失,对疼痛不敏感,情感易激动,智力低下等。
我在这里给你提供一份健身计划:
一个完全的健身方案应当包含吃(饮食),练(训练),睡(睡眠)三个方面,而练则由心肺,力量,柔韧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有鉴于此,本人给出的训练计划是:开始时用5-10分钟有氧热身,最后用5-10分钟拉伸放松,中间是40-50分钟的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主要有:1)背部:引体向上(颈前下拉);2)胸部:平板卧推(坐姿推胸);3)腿部:杠铃深蹲(史密斯蹲);4)肩部:杠铃推举(哑铃推举);5)臂部:杠铃弯举(哑铃弯举);6)腹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
训练备注:训练一周3次,隔天进行,每次1小时左右,练全身,每个部位一个动作,括号里的动作备用,一个动作3组,每组8-12次,动作与动作之间间隔2分钟,组与组之间间隔30-60秒,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动作要稳要慢。必须用逐渐增加重量来使肌肉的适应力增大,从而对训练产生反应。使用自由调节重量的器械进行训练。这可以使肌肉对器械产生的反抗力起到更好的反应。因为它可以使更多的肌肉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做动作时,无论是举起还是放下,都要控制好动作,这样就可以集中用力,避免借力。
饮食方面:少吃多餐,适量多摄入蛋,奶,肉。每日食谱为:适度的蛋白质、较少的脂肪、高含量的碳水化合物。3种主要营养素的比例应为25∶20∶55左右。馒头、面条、米饭等主食及山芋、燕麦、土豆等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可作为首选。蛋白质是肌肉增长最重要的营养源,健美训练者蛋白质的摄人应以非脂或低脂食品为主,如脱脂牛奶、蛋清、鱼、去皮家禽、牛排等。
睡眠方面:每天晚上最好睡足8小时,中午若有时间可再午睡30分钟。对了,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至傍晚时段,因为人体在此时段体力和柔韧性都处最佳状态。最后祝您早日健身成功!
增大肌肉块的14大秘诀:
大重量、低次数、多组数、长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动一致、顶峰收缩、持续紧张、组间放松、多练大肌群、训练后进食蛋白质、休息48小时、宁轻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可见,5-10RM的负荷重量适用于增大肌肉体积的健美训练。
2.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3. 长位移:不管是划船、卧推、推举、弯举,都要首先把哑铃放得尽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举得尽量高。这一条与“持续紧张”有时会矛盾,解决方法是快速地通过“锁定”状态。不过,我并不否认大重量的半程运动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只休息1分钟或更少时间称为高密度。要使肌肉块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频繁地刺激肌肉。“多组数”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础上的。锻炼时,要象打仗一样,全神贯注地投入训练,不去想别的事。
6. 念动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经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工作。练某一动作时,就应有意识地使意念和动作一致起来,即练什么就想什么肌肉工作。例如:练立式弯举,就要低头用双眼注视自已的双臂,看肱二头肌在慢慢地收缩。
7. 顶峰收缩:这是使肌肉线条练得十分明显的一项主要法则。它要求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缩最紧张的位置时,保持一下这种收缩最紧张的状态,做静力性练习,然后慢慢回复到动作的开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觉肌肉最紧张时,数1~6,再放下来。
8. 持续紧张:应在整个一组中保持肌肉持续紧张,不论在动作的开头还是结尾,都不要让它松弛(不处于“锁定”状态),总是达到彻底力竭。
9. 组间放松:每做完一组动作都要伸展放松。这样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还有助于排除沉积在肌肉里的废物,加快肌肉的恢复,迅速补充营养。
10. 多练大肌群:多练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仅能使身体强壮,还能够促进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有的人为了把胳膊练粗,只练胳膊而不练其他部位,反而会使二头肌的生长十分缓慢。建议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复合动作练习,如大重量的深蹲练习,它们能促进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长。这一点极其重要,可悲的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没有足够重视,以致不能达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训练计划里要多安排硬拉、深蹲、卧推、推举、引体向上这5个经典复合动作。
11. 训练后进食蛋白质:在训练后的30~90分钟里,蛋白质的需求达高峰期,此时补充蛋白质效果最佳。但不要训练完马上吃东西,至少要隔20分钟。
12. 休息48小时:局部肌肉训练一次后需要休息48~72小时才能进行第二次训练。如果进行高强度力量训练,则局部肌肉两次训练的间隔72小时也不够,尤其是大肌肉块。不过腹肌例外,腹肌不同于其他肌群,必须经常对其进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练4次,每次约15分钟;选三个对你最有效的练习,只做3组,每组20—25次,均做到力竭;每组间隔时间要短,不能超过1分钟。
13. 宁轻勿假:这是一个不是秘诀的秘诀。许多初学健美的人特别重视练习重量和动作次数,不太注意动作是否变形。健美训练的效果不仅仅取决于负重的重量和动作次数,而且还要看所练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动作变形或不到位,要练的肌肉没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训练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实上,在所有的法则中,动作的正确性永远是第一重要的。宁可用正确的动作举起比较轻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标准的动作举起更重的重量。不要与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挂在心上
有氧运动:跑步、跳绳、游泳,无氧运动:如果没条件,在家做俯卧撑,可以练胸大肌和肱三头肌、斜方肌和三角肌;仰卧起做,可以练腹肌;深蹲,可以练大腿肌肉;提踵(用脚尖使劲把身体往上抬),可以练小腿肌肉。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相结合练。平时多吃一些高蛋白食品,如:蛋、奶、肉、鱼等。
手臂主要是小臂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四部分。肱二头肌主拉,1、你可以用大臂进行哑铃曲伸就可以了,伸的时候不要放到底,让二头肌始终受力,还有,你可以采用史瓦辛格的方法,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21响礼炮,就是在你在做哑铃大臂曲伸的时候,因为从伸直到弯曲一共是180度,你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下方90度做7下,第二步上方90度做7下,第三步,180度做7下,可以根据你哑铃的重量决定数量。2、在单扛上做引体向上。肱三头肌是主推的,1、俯卧撑;2、卧推、3、在双杠上做臂屈伸;4、颈后单臂哑铃臂曲伸。在做以上运动的时候都可以练到小臂,手握哑铃时加大点握力。三角肌分前、中、后三束。前束做俯卧撑和卧推就可以练到;中束,双手抓住哑铃,垂于双腿两侧,然后做90度平抬,反复;后束,单手抓住哑铃,身体向前弯90度,手臂向后上方抬起,反复。
无氧运动每次做到肌肉有酸痛感,切记不要每日都做,每次你做无氧运动是要尽可能的破坏你的肌肉组织,然后用充足的时间和养份去修复破损的肌肉组织,说白了肌肉是在你做完无氧运动休息的时候长的。
科学健身,自然会拥有强壮的身体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引言:在上班过程中久坐的话是很容易带来腿部麻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做一些小的运动,是能够缓解腿部麻木的,比如将脚跟着地,将脚尖提起来,将全身的力量放在脚跟上,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拉伸小腿肌肉的,让小腿肌肉得到放松,当觉得小腿发酸之后慢慢的放上去,再用脚尖点地,脚跟提起来,这个过程是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当感觉肌肉发酸的话就换另外一个动作。同时还可以将腿自然伸直,将脚跟着地,然后使劲的去勾脚尖,拉伸小腿和大腿,让整个腿部肌肉都得到放松。同时还可以坐在凳子上吸气,将背部和腰部都挺直,身体向左旋转,眼睛跟着身体的方向进行转动,另一只手放在椅背上,扭转到自己的极限,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可以拉伸整个背部的。还有在坐姿的时候,要保证腰背部都处于挺直的状态,抬起酸痛的腿放在另外一条腿上,向下按压上方的腿,这个时候是会感受到臀部外侧有拉伸感。
为什么久坐会导致身体僵硬很多人久坐的时候是没有一个正确的坐姿,是很容易导致腰部和背部受到比较大的负担,久而久之就会有僵硬,腿麻的感觉;经常久坐的话,是会让肌肉的柔韧性下降,当肌肉的胶原蛋白水平下降之后,就会让肌肉变得越来越僵硬。身体也是有一个记忆性的,如果经常久坐不运动的话,身体的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的降低活跃度,就很容易出现身体僵硬的情况。
久坐的伤害有哪些久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它会让身体变得越来越僵硬疼痛,消化不良,长时间还会让身体出现肥胖的情况,经常坐在椅子上会导致背部和腰椎带来比较沉重的负担,长期下来会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疾病,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慢就会让血液粘稠度提高,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经常坐着不动也会让脂肪大量的堆积在身体当中就会引发肥胖。
最后日常生活当中是没有办法避免久坐这些问题的,所以在坐了一会之后,应该立刻起来活动一下身体,让肌肉得到放松,平时还可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来抵抗久坐带来的不良影响。
颈椎间盘突出偏向侧方,椎体后缘骨赘特别是钩椎关节增生可突向椎间孔,均可压迫神经根,侵犯下颈椎较多,故多出现手臂痛或手指麻木,30岁以上低头工作者易发。是颈椎病中较多见的类型。
手足搐搦症早期仅有感觉异常、四肢刺痛、发麻、手足痉挛、僵直。
手臂肌肉拉伤是肌肉拉伤的一种,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肌肉拉伤是肌肉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这在长蹍、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练习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后,拉伤部位剧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紧张形成的索条状硬块,触疼明显,局部肿胀或皮下出血,活动明显受到限制。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受压,拇、食、中指产生疼痛和感觉麻木。初期常表现为指端的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因入睡后数小时出现麻木或烧灼痛而致醒,活动后缓解。
手指的感觉神经是由颈段脊髓分出的神经根分布到手和手指上的,当某些部位的神经发生损伤、炎症、肿瘤、受压等引起感觉异常时,就会出现手指麻痛。
1感觉障碍绝大多数,甚至超过95%的病例均具有此组症状。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过敏或感觉分离等现象,此主要是由于脊髓丘脑束及其他感觉神经纤维束受累所致。其特点是:
(1)发生较早:此组感觉障碍症状大多在本病的早期即首先出现,其与颈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明显不同的是:后者的感觉障碍症状出现较晚。
(2)上肢先发:其中90%以上的病例感觉障碍先从上肢开始,以手臂部尤为多发,亦可能先从肩部开始。
(3)以麻、痛为主:患者多主诉在本病初发时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为多见。
(4)症状持续:当感觉障碍出现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有阵发性加剧,多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经非手术疗法治疗后可出现缓解期。
2运动障碍多在感觉障碍症状出现后数周或数月出现,其中大多是在检查时发现。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征,患者多从步态沉重、下肢无力、抬步困难、易跪倒及束带感等症状开始,并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瘫痪。
3肌肉萎缩单纯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患者的肌肉萎缩症状一般较单纯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晚,但其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时,则此组症状不仅出现早,且程度也多为明显,范围亦较广泛。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发育性椎管狭窄系多节段之故,因而一旦出现各种附加因素致使脊髓受累,则往往是数个节段同时出现。在检查时其平面一般不会超过椎管狭窄最高节段的神经支配区,此与脊髓侧索硬化症时的肌肉萎缩平面常高至颈2水平以上明显不同。与此同时,尚应注意除外合并枕颈部畸形的病例。
4反射障碍
(1)深反射:多呈亢进状,包括:上肢的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和桡骨骨膜反射;下肢主要是膝反射和踝反射,多呈对称性活跃或亢进。
(2)浅反射:亦多呈现减弱或消失,临床上主要是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等。
(3)病理反射:多出现阳性,以Hoffmann征、掌颏反射及Babinski征阳性为多见。
5其他表现
(1)大小便障碍:多在中后期出现,以尿频、尿急及便秘为多见;后期则可引起尿潴留,甚至大小便失禁,但后者在临床上甚为少见。
(2)自主神经症状:以胃肠及心血管症状居多,约占全部病例的30%左右(术前不易被发现和确诊,大多在术后治愈或明显好转时证实属于此种原因)。
(3)颈部防卫征:此类患者常使颈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可前屈,怕仰伸。但如患者同时伴有明显退行性变,椎节后缘有骨刺形成,则亦怕前屈。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1)X线平片检查:常规X线平片,主要是侧位片上可清晰地显示颈椎椎管矢状径。凡在标准投照距离180cm摄出的平片上矢状径小于12mm时,即具有诊断价值;12~14mm时有诊断参考意义;而在10mm以下时完全可以确诊。此外亦可依据椎体与椎管的矢状径比值进行判断,小于1∶075即属异常,小于1∶06时具有诊断意义,比值在1∶05以下时完全可以确诊。
(2)CT或CTM及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椎管矢状径的大小、形态及其与脊髓受压的关系。CT检查主要显示骨组织,而MRI检查则对软组织显像较为清晰,因此二者结合起来最为理想,不仅有利于诊断,更有利于对椎管内组织状态的判定,以决定治疗方案及术式的选择。
(3)除外诊断可根据临床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除外颈椎其他相似病变。
肱三头肌:系上臂后群之伸肌。起端有3个头:长头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粗隆;外侧头和内侧头都起自肱骨的背面,向下,3个头共续于一个腱,止于尺骨鹰嘴。此肌功能为伸前臂,并助内收上臂。受桡神经(颈6~8)支配。手臂背侧的肌肉。覆盖整个肱骨后面。由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合成,作用是伸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肱三头肌 外文名 :Musculus triceps brachii 分类 :医学术语 功能 :控制肘关节的运动 肱三头肌生理学位置,解剖结构,起点,止点,扳机点位置,牵涉痛,与肱三头肌相关的疾病,肱三头肌腱反射,肱三头肌腱断裂,肱三头肌腱反射倒错,肱三头肌前移替代肱二头肌术,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麻醉, ,手术步骤,术后处理, 肱三头肌生理学位置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有三个头。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其腱止于尺骨鹰嘴。其生理横断面为2260平方厘米。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长头还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是使肘关节伸直的主要肌肉。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与前臂保持直伸(如手倒立推起动作)。 负重臂屈伸、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手倒立推起、伏地挺身等辅助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解剖结构 起点 (1)长头:肩胛骨盂下结节。 (2)外侧头:肱骨背面的近端。 (3)内侧头:肱骨背面的远端。 止点 尺骨鹰嘴。 扳机点位置 (1)肱三头肌长头与大圆肌交界处远端的长头内。 (2)肱三头肌内侧头的外缘,肱骨外上髁上方。 (3)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外缘,在上臂中段。 (4)肱三头肌内侧头,在尺骨鹰嘴正上方。 (5)肱三头肌内侧头的内缘,肱骨内上髁。 牵涉痛 ①上臂背面,肩部至颈部的背面,前臂至手背; ②肱骨外上髁,前臂桡侧;③上肢的背面;④尺骨鹰嘴;⑤肱骨内上髁,前臂内侧至环指、小指的掌面。 与肱三头肌相关的疾病 肱三头肌腱反射 由颈6~7神经支配完成。患者受检上肢置前臂旋前肘半屈位,肌肉放松,检者一手持患者前臂,另一手用叩诊锤叩击肱三头肌腱,可引起肘关节轻度伸展运动为正 常。若未引出明显运动者为肱三头肌腱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常见于高位桡神经损伤、颈椎骨折脱位、颈椎病、颈髓病等;若活动幅度加大且短促,则为肱三头肌腱反射亢进,常见于脑性瘫等上位运动神经元损伤性疾病。 肱三头肌腱断裂 肱三头肌腱损伤的严重型。见于体操、足球等运动项目。大多在肘半屈位手撑地摔倒时,肱三头肌因猛烈收缩而断裂。这种断裂多为间接暴力致伤,肘部直接撞地引起较少。该肌腱浅层断裂较多,断端常发生在肌腱与骨交界处,且远端不留残端。由于在鹰嘴处撕脱可带有小骨片,故又称“肱三头肌腱撕脱骨折”。伤时可听到响声,随即伸肘无力,检查时断处空虚凹陷,鹰嘴部敏感压痛。因伸肘功能由肱三头肌与肘肌共同完成,故肘仍能屈伸。为避免漏诊,可令病人弯腰,患肢侧平举,做“抗重力伸肘试验”,如不能主动伸直肘关节,则为阳性。必须手术治疗,将断端缝在鹰嘴骨床上,术后5个月才可练上肢支撑动作,以免再断。陈旧伤如不能直接缝合,可用筋膜移植修复,效果较好。 肱三头肌腱反射倒错 系颈髓病变所致的临床征象之一。指在检查肱三头肌腱反射时,正常人可见前臂伸直。如出现前臂屈曲,即为该反射倒错。该倒错的出现仅在肱三头肌腱减弱或消失,而肱二头肌腱反射又完好的情况下可以见到。其病变部位为颈髓7~8节。 肱三头肌前移替代肱二头肌术 手术适应证 肱二头肌瘫痪不能屈肘者,肱三头肌功能良好。 术前准备 术前测定肱三头肌肌力及屈肘肌功能情况。准备骨钻、钢丝及纽扣。 麻醉 臂丛麻醉。 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 手术步骤 (1)切口:于上臂后外侧纵形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口长约10cm 。 (2) 显露肱三头肌下部肌腹及腱膜:由上臂后方远端1/4解剖肱三头肌肌腹与肌腱,于肱三头肌肌腱附丽部切断止点待移位用。从股外侧切取一长5cm,宽25cm阔筋膜条,缝成管状,一端与肱三头肌腱吻接,另一端准备移位用。 (3) 肱三头肌的移位与固定: 在前臂近端外侧作一纵切口,牵开肱桡肌和旋前圆肌,显露桡骨粗隆。用骨钻在桡骨粗隆部钻孔至背侧,用细钢丝贯穿固定肱三头肌续接的阔筋膜条,由钻孔中穿至背侧,将筋膜条埋入骨孔道内,屈曲肘关节,拉紧钢丝,于皮外垫一纽扣固定。 术后处理 石膏屈肘位固定,4周后抽出钢丝,功能锻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