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许多不平凡的女性她们在不同的领域追逐梦想、坚守信念
无私奉献、实力担当的她们身上都拥有真正的中国女性的力量。
真正的女性力量就一点—— 韧劲
0 1
叶叔华
95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首个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
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
她被称为 “北京时间之母” ——她在32岁时主持建立了中国世界时系统,确定了当下所说的 “北京时间” 。
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
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家
她是我国综合世界时系统的奠基者,也是天文地球动力学的开拓者。
她也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如今95岁高龄的她,依然会在每个工作日上午9点,来到上海天文台工作。 她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办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止在这里不动,把握就会慢慢变为20%,最后是0; 如果积极争取,可以将其变成60%、70%,最后就搞成了。
——叶叔华
一个女人的好命,从不认命开始。
不认命,才能改写命运
1945年,叶叔华,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的数学天文系。
在大学里,她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叶叔华在香港教书,那个年代工作特别难找,但她却辞了工作,回到上海。
因为心系天文学,她很想进入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没想到在参加应聘时被拒绝了。
当时的天文台没有女性研究员,负责人说, 他们要招个男的 。
叶叔华听了这话,气得火冒三丈,她说:
“我读的也是天文学,我读得很好,为什么不招我?”
在当年环境下,以叶叔华的学历和专业,可以称上行业中佼佼者,也是难得的高材生。
不认命的叶叔华,再次去撞南墙。
所有人都劝她放弃时,她鼓起勇气,给当时的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信。
叶叔华很理智, 她写下自己的优势,以及5条应该被天文台录用的理由,条理清晰,且娓娓道来。
四个月后,张钰哲被叶叔华的毅力打动,邀请她进入紫金山天文台下属的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1951年,叶叔华进入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在此之前,徐家汇观象台还没有女性工作人员。
1981年,叶叔华担任上海天文台台长, 成为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
在11月2日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95岁的叶叔华以一口流利的英文完成20分钟演讲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
演讲中,她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
"如果你想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示你的能力,要努力工作,兢兢业业,只要我们女性努力做到更好,女性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虽然隔着屏幕,但是她慈祥的面容,流利标准的英文,坚定的眼神震撼到了我。
我震撼并不是因为她高龄95,也不是因为她坚强有力的声音。
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是无数次地苦熬。
深到骨子里的韧劲,让人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她在采访中说: “我想做一件事情,是会奋不顾身的。”
她也做到了,她的目光,从未离开过浩瀚星河
在叶叔华身上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坚韧自信的力量
女性不应该禁锢自己,我们应该像战士一样,蓄意内力,挣脱枷锁。我们应该学习叶叔华身上的那股劲,打破玻璃天花板。
人活一辈子,你能做好一件事,就成了
认准这一件事,不管多苦多累,一直干这一件事
这位身材娇小的女性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同行中受到尊敬,就在于她那 “ 不做不行,要做就做到最好 ” 的远见与魄力。
柔而不弱 ,在叶淑华先生身上得到了很好地诠释。
0 2
吴士宏
吴士宏人称“中国打工女皇帝”
最开始她只是北京市宣武区椿树医院从一名医护人员,在急诊室工作。
1983年底大病初愈后开始自学英语,1985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
1986年进入IBM,1998年2月受聘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1999年8月从微软辞职;
1999年12月1日加入TCL集团有限公司,任TCL 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TCL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一个高中毕业的护士,她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不愧对任何一个岗位,哪怕是最基层的位置,都有可以学习的地方。
机会无处不在,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主动学习,主动提升自己。
她死过一次,
1979年,吴士宏患了白血病,经过了4年一次又一次的化疗,
她觉得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她觉得 我不能这么活了,我得重新活一遍。
吴士宏是怎么活出来的呢?就是一点点地去找机会。
护士是职场中最辛苦的一个工种,
为了离开原来毫无生气甚至满足不了温饱的护士职业,
大病初愈后,吴士宏边做护士边凭着一台收音机,花了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
去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英语考试。
1985年,吴士宏拿到英语专业的大专文凭后,自信地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获得了第一份在外企的工作。
在IBM,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几乎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
两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一直在不停地促使吴士宏往上走。
❖一次,因为没带工作证,她被公司的门卫拦在门外,不准进入。
她告诉门卫,自己确确实实是公司的员工,此次是为公司买办公用品去了。
然而她好话说了一大堆,门卫仍然对她不屑一顾,不准她入内。
这期间,她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年龄相仿、身着职业装的白领们先后进入了公司的大门,根本没有出示工作证。
于是她问门卫:“这些人没有出示工作证, 怎么也都进去 了?”
门卫用一种鄙视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了她一番,冷冷地一摆手,那意思就是说:“走远点,别烦我!”。
她感到了莫大的羞辱, 自尊心仿佛被门卫狠狠地踩在脚下一般。
她看看自己寒酸的衣着,和手中推着脏兮兮的平板车,再看看那些衣着华丽、她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骤然品尝到被人歧视的酸楚
这时,就在这时,一个誓言,在吴士宏的心头轰然炸响 :我一定要创造奇迹,绝不允许别人把我拦在任何门外!让这种耻辱永远地埋藏地下!
❖有个香港女职员,资格很老,动辄驱使别人替她做事,吴士宏自然成了她驱使的对象。
有天她满脸阴云,冲着吴士宏: "Juliet(吴的英文名),如果你要喝我的咖啡,麻烦你每次把盖子盖好!"
她把吴士宏当作经常偷喝她咖啡的毛贼了,这是人格的侮辱。
吴士宏事后对自己说: 有朝一日,我要有能力去管理公司里的任何人,无论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自卑可以像一座大山把人压倒而让你永远沉默,也可以像推进器产生强大的动力。
从此以后,她开始利用一切机会来充实自己。每一天, 她第一个来公司,最后一个离开。
她分秒必争,将别人随随便便丢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工作上。
每天比别人多花6个小时用于工作和学习,于是,在同一批聘用者中,吴士宏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
接着,同样的付出又使她在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然后又成为第一批去美国本部作战略研究的人。
最后,吴士宏又 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区的总经理。
在那之后,她又被微软挖走, 任中国公司总经理。
这就是多付出的回报。
只要努力,低起点也同样可以获得成功。
吴士宏的那股子韧劲是很惊人的,
领导怀疑她偷咖啡,当众侮辱她,保安拦着不让她进门,就欺负她,各种这样的委屈,她都能忍下来。
一路一路慢慢成长,到最后秒杀众人,
就是一个人,你看着她可能不行,但她就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她可以
在吴士宏身上我们看见中国女性 坚韧不服输的力量,是真正的女性力量。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说: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如果说,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真正的摆渡人,是自己。
不服输,才能熬过困境,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一个不服输的人,才能熬过那些无人问津的黑夜。
当你有能力影响到别人,然后能够控制好自己,
事情你能做到不留遗憾的时候,
你能够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的时候,都是具备女性力量的。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命运。”
你若认为自己注定倒霉,就失去了翻身的勇气;
你若敢于撞击命运的大门,方能找到通往奇迹的途径。
不要局限于他人的眼光和评判中,把自己当回事,要拿起画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画作。
余生,不要轻易认命,去改写命运。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情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情,她是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95岁了依然每天去上班,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情。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情1昨晚8时举行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大学校长论坛上,有位特殊的嘉宾。94岁的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来了。在这场围绕着“开放科学”的“头脑风暴”里,老人听得格外入神,近90分钟的“上半场”结束后,在旁人“您已经很累了,该去休息了”的提醒下,才意犹未尽地离开。要知道,今天一天,叶叔华行程满满——上午要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下午则将在莫比乌斯论坛的线下专场贡献“中国智慧”。
“当前,人类面临着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疫情和疾病等挑战。作为科学重镇和学术纽带的大学,应该在信息、数据和科学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上有所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的在线演讲一下子吸引了叶叔华,她坐直身子看着大屏幕,仔细听着。对于开放数据的模式,龚旗煌提出了三点建议:尊重差异性,制定公开、透明、平等、包容的规则,以及建设数据基础设施。听到这,叶叔华频频点头。
事实上,叶叔华自己就是位大力提倡国际合作的科学家,对“开放科学”有着很深刻的认识。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天文界与国际天文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交流。上世纪80年代,她积极组织全国力量参与“国际地球自转联测”项目,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在叶叔华担任第20届和第21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期间,她抓住时机,与各国开展了一系列国际合作观测与研究项目,不断提升我国天文事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或许,大学校长论坛里最让老人感兴趣的,还是“老本行”。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介绍了学校建设的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它能模拟国际上最多的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包括真空、粒子辐照、电磁辐射、原子氧、分子污染等。”他说,“这个装置在地面构造了与太空或月球等相似的环境,很多相关太空科学研究将可以这里开展。”在韩杰才看来,当前的重大科学发现,越来越依赖于开放共享的大科学装置,大家共同协作,大大促进了学术交流和重大科研成果的产出。
中场茶歇时,老人悄悄退场,但很快被眼尖的媒体围住了。“数据开放上有一些不对等,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我不是大学里的人,大学的情况我不敢说。”叶叔华保持着作为科学家的严谨。她提到了上海天文台也参与的世界首张黑洞照片,“这就是一项全球性的合作,说明基础研究还是需要大家的协同”。
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举办地,离上海天文馆不远。这座天文科学普及和教育的重要场所由提议、蓝图到拔地而起,与叶叔华的努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说起上海天文馆,老人笑得很灿烂,“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欢迎年轻学生来天文馆”。
回住处时,叶叔华在世界顶尖科学家的背景墙上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照片中的她昂起头,看向远方。看了一会儿,老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离开了。又过了一会,三位年轻的科学家在有叶叔华照片的那块背景板前,请记者为她们留了张合影。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详情2她是中国第一个女天文台台长,95岁了依然每天去上班,她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叔华。她是中国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多次带队赴深海大洋科考,她是中国深海“探宝”的国民女神韩喜球……
11月2日,全球“最强大脑”女科学家们的盛会——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在上海举行。现场,10余位顶尖女科学家们,线上线下,共话“她”力量。
她力量
她们又飒又A,还做得了科研
“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迈克尔·莱维特表示,从诺贝尔奖诞生以来,诺奖得主中只有3%是女性,这是远远不够的。他说,面对疫情、粮食问题、气候危机,急需把女性的智慧和力量一起纳入,共同应对,共同挑战,一起让世界更美好。
△ 曹晓风
中科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曹晓风介绍了中国女性科学家的现状。曹晓风说,女科学家们其实很厉害,她们温柔、美丽、智慧,又飒又A,她们既可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刚刚获得2022‘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胡海岚,是该奖项最年轻的获奖者;上个月,搭神舟十三号上天的‘太空出差三人组’中的王亚平,是最美女航天员……”曹晓风说,推动更多女性进入科学领域,已在中国形成广泛共识。
欧莱雅北亚总裁兼中国首席执行官费博瑞表示,1998年开始,欧莱雅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创设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让女科学家进入公众视野,鼓励年轻女性投身科学事业。迄今为止,已有112位女科学家获奖,其中有5位获得了诺贝尔奖。此外,欧莱雅还和中国科协、全国妇联等机构合作,创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鼓励中国的女科学家。
她故事
95岁的叶叔华每天去天文台上班
△ 叶叔华
这场科学界的顶尖盛会,也吸引了95岁的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她穿一件中式外套,思路清晰,待人谦虚和善。她也总是被年轻人围着,大家围着她聊黑洞,聊上海天文馆,聊天文上的大科学装置……被邀请上台做主旨演讲,主持人把“叶叔华女士”改称为“叶叔华先生”,以示尊敬。
“我应该是现场年龄最长的。大家能猜到我的年龄吗?今年,我已经95岁了。”叶叔华的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片掌声。
叶叔华站在讲台上,用英语缓缓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点。她说,95岁,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年龄了。但对她而言,反而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情。“我在上海一个人居住,对年轻人而言,他们还要为家庭忙碌,而我却没有这方面的负担。我只要负责我自己一个人就好。”叶叔华说,一直到现在,她每天早上都去上海天文台上班,在那里忙自己想要忙碌的事情。
叶叔华说,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其实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要让家庭和睦,还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我其实认为,女性有一天可能会比男性更强大。而我们只是想让社会更幸福。”
下五洋“捉鳖”,她做到了
△ 韩喜球
海底“黑烟囱”是什么样的?海底世界绚烂吗?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喜球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海底世界丰富多彩,有各种地貌单元,也可以看到很多的生物多样性。
韩喜球被誉为中国深海“探宝”的国民女神,是中国海洋科考史上首位女首席科学家。她参加了近20次海洋科考,其中有11次担任首席科学家,参与了蛟龙号深潜等重要科研任务。“其实,下大西洋需要面对很多挑战,不管是物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方方面面都有。”韩喜球说,要成为理工科领域的女科学家尤其是海洋地质学家,要具备几个特质。首先,不要给自己设限,因为这样才能让你的思路更开阔。其次,尽管是理工科,但艺术也要学,这样会扩展你的审美能力。再次,要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只要你想要的就去努力,要有坚韧的品格,加强实践。最后,就是不急功近利,去接触真实的大西洋,不能尽信书。
韩喜球说,“我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我的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到深海大洋把真正的矿给找出来,把海底的矿石端出来,才是作为一个探矿者终极目标。”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怎么回事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怎么回事,日前,一则“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新闻引发各界网民高度关注的焦点。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怎么回事。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怎么回事195岁女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最让人欣赏一句鼓励女性的名言:“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勇敢去争取。”
给你一个态度,
积极为自己争取,
不自我设限,
不畏上限,
要突破天花板障碍,
开阔的视角,
让自己去成长。
缺少一个支撑,
一个让你心里坚定的一个信念。
生活不会平白无故给你什么,
想要就去勇敢争取。
或许,我们改变不了世界。
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向上一步,冲破天花板,
以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挑战。
挑战你想要的,
如果你想要什么,
就勇敢去争取。
亲爱的女性们,
勇敢点,
我们都要勇敢地尝试,
勇敢地争取,
我们想要的一切就在行动中,
希望就在前方。
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怎么回事2日前,一则“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新闻引发各界网民高度关注的焦点。据悉, 天文泰斗叶叔华,在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95岁的`中科院院士、中国首个女天文台台长叶叔华,全英文演讲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以行动争取男女平等。
11月4日,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叶叔华院士用英文作了20分钟的演讲。如果你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努力去争取。当然,这不像是打拳击,不会把人给打伤。但我们女性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作为杰出女性,叶叔华对于男女平等、女性教育、女性参政等问题都非常关心。
她投身天文事业70余载,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一颗小行星以她的名字命名;她是国际上著名的天文学。很赞同她的看法:不管你是男是女,必须自已争气,自己努力才行,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敬。自己不努力,这永远谈不上平等。叶叔华说,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其实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让家庭和睦,还要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
她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平等享有机会。这位95岁女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不论在什么年纪,都需要去努力做出改变,不要觉得年纪是障碍。女性的力量本就不可小觑,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负韶华,按照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哪怕没有成功,但一定也会少一些遗憾。
加油吧,畚斗在梦想路上的女性朋友们!
95岁院士鼓励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真正的独立想要什么靠自己去争取,而不是单纯的嘴上喊着男女独立男女平等,然后经济上有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另一半。需要真正的独立,这对于女性的自信以及人生的自由有很大的影响。
要真正的实现独立,要实现经济上的独立,经济上的独立,不是说男女之间结婚了之后经济完全仍然是AA制,这不至于但不能是对方一个月赚3万,这个女性一个月赚3000,经济上严重依赖于自己的另一半,然后还嘴上喊着男女平等平等,就是这么平等的吗?我们不否认另一半有照顾自己另一半的责任和义务,但这种照顾不是恃宠而骄的理由,想要真正的独立。嘴上喊着平等,然后又花了人家的钱,不给买了就说不尊重女性,这种田园女权主义是非常值得唾弃的,是完全不应该发生的。
真正想做到自己的自由独立,首先就建立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只有有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有人格上的独立,因为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一直花着对方的钱,对方有时候也会有脾气不好的时候,也会生气的时候,两个人吵架了人家会说,你每天花的钱都是我赚的,你有什么资格跟我吵架,你用什么去反驳对方?说对方应该尊重女性,这有什么用啊?没有人会听这个的。
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自己尊重自己,不能严重的双标,觉得男的给女的花钱天经地义,女的就天生应该享受自己另一半,给自己的钱,然后还要尊重自己,还要照顾自己,还要听自己的话,凭什么呀?这完全没有道理呀。所以是想要什么靠自己去争取,不是完全靠自己的另一半去争取结婚,也从来不是跨越阶层,改变生活方式的一种方法,而是两个人风雨共济,一起努力去奔向更好的生活。
著名天文学家、中科院院士叶叔华有一句名言:“办一件事,只有40%的把握,停在那不动,就会慢慢变成零;如果积极争取,可以变成60%、70%,最后做成。”这也是她奋斗的足迹。1994年8月,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经申报提名,获国际组织批准后,被正式命名为“叶叔华星”。在中国和国际天文学界,以个人名字为新发现的行星命名的,为数不多,女性更少。
1950年,当叶叔华满怀建设祖国的热情,从香港到南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求职时,工作人员的回答让她吃了“闭门羹”:“天文台只招一个男的。”她当即给时任台长、天文学家张钰哲写了一封长信,列举了五大“不应该不用自己”的理由。这封信打动了台长,她由此到紫金山天文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作为女性,叶叔华不仅涉足了以男性为主体的天文研究领域,而且成为中国天文史上唯一一位女天文台长。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叶叔华这位在国际天文学界早有名气的女学者才有机会走出国门,第一次带团到法国进行业务访问。
1958年起,徐家汇观象台着手筹建世界时综合系统,叶叔华勇挑重担,经过大量严谨试验分析,找到了一套适合我国观测台站相对较少、观测仪器不够稳定等特点的数据计算处理方法。此后,全国各地天文台陆续加入这项工作,有了处理数据的新方法,加之观测仪器不断增多,我国世界时综合系统越来越完善。
1964年起,我国世界时测量精度便跃居世界第二,此后一直保持国际领先。1993年初,中科院数理学部和中国天文学会联合组织征集“中国天文学九十年代大型科学项目”提案,她提出建设“65米全波段射电望远镜”建议,却没能入选。
虽然这一设想没能入选,但这一想法却一直萦绕在她心头。2008年1月,叶叔华提出建设65米射电望远镜的必要,争取到立项支持。
如今,这台被命名为“天马”的65米射电望远镜,在我国探月和探火星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让我国天文学家拥有了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叶叔华所从事的研究,没有一项有100%把握,甚至连50%把握都没有,但叶叔华善于把握时机,也敢于负责,硬是把一个个只有40%把握的事情做成,做到了世界领先的位置。
叶叔华院士的“40%说”,对每一位有远大理想、远大抱负、远大志向、创造潜能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干事、成事的机会和舞台。一个人有多努力,有多刻苦,有多执着,就有多大的舞台,就有多大几率在这个舞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就有多大几率演好自己的角色、胜任自己的角色。叶叔华院士用自己奋斗的70多年证明了这一点,也让我们每个人对“40%”都充满信心。
男女平等应当建立在社会平等和国家富强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在呼吁男女平等,并且我们也希望女性的地位能够得以提高,因为女性在这个社会上的确受到了打压,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成为地位更高的人。我们提倡女性独立自主,也希望女性能够得到尊重。
我们不能让男女平等成为一句口号,而且男女平等也不应该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我们不仅要建立男女平等的社会,而且也要让男女真正平等。那么男女平等应该建立在什么基础上呢?我认为基础是社会平等和国家富强,之所以这么认为的原因有三个:
一、社会平等才能够促进男女平等。
如果我们想要实现男女平等,那么就一定要巩固社会平等和国家富强的基础。因为只有能够进一步推动社会平等,才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够促使男女地位的平等。当全社会能够接受男女平等的观念时,才能够促使男女实质上平等。
二、国家富强才能够更新观念。
国家富强之所以是男女平等的基础,就是因为国家足够富强,才能够更新传统的观念,才能够打破传统的偏见。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时,这个国家的公民才能够具备更加先进的理念,才能够更加重视女性的力量和地位。
三、社会和国家先于个人。
社会和国家一定是个人平等的基础,如果社会不平等,国家不富强,那么男女就绝对不会平等。社会平等能够为男女平等提供理论基础,而国家富强能够提供经济条件。回想过去的社会,社会阶级分化,国家经济落后,男女是不平等的。而现代社会能够逐步实现男女平等,因为社会和国家能够为男女平等提供扎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叶叔华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是怎么回事
叶叔华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是怎么回事,叶叔华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叶叔华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是怎么回事。
叶叔华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是怎么回事1“如果你要获得什么,就必须努力去争取。当然,这不像是打拳击,不会把人给打伤。但我们女性希望获得更多的机会。”在11月2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说道。她用英文作了20分钟的演讲。
“在座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大家能猜得到我的年龄吗?我已经95岁了,真的是已经到了一个很糟糕的数字了。”演讲台上,叶叔华将自己的体会和观点娓娓道来。她谈及天文学领域的女性力量,例举政界、科技界的杰出女性,也讲述了天文学界为促进两性平等所做的工作。叶叔华说,女科学家相比男科学家,其实更不容易。女科学家要承担家务、照顾老人孩子、让家庭和睦,还要在职场打拼,努力照顾好一切。她认为,男女平等并不意味着要让女性比男性更强,而是平等享有机会。
叶叔华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台台长,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在32岁时主持建立了中国世界时系统,确定了当下所说的“北京时间”。宇宙中,有一颗小行星是以她的名字命名。她还是我国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直到现在,叶叔华仍每天一早前往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上班,“在那里,我从事着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
叶叔华院士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是怎么回事2“叫她兰诺,别叫她布鲁姆太太。”11月2日上午召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上,当主持人介绍到计算机科学家兰诺·布鲁姆时,同时在线的1995年图灵奖得主、她的丈夫曼纽尔·布鲁姆做出了这样的纠正。这个有趣的细节或许正是对这次论坛主题——“携手共进,绽放‘她力量’”最好的诠释。汇聚了多位世界顶尖女科学的她论坛中,更有两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第一人”用自己的经历激励了在座的年轻女性们。
想要机会,就要去争取
“我今年已经95岁了,我现在还在工作。”“她”论坛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的这句话,让全场为她鼓起了掌。这位国内首位女性天文台长,用自己的经历鼓舞了每一位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女性。
“女性有很多特质,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和谐更美好。我相信女性有一天会变得比男性更强大。但我们不是打拳击,不想把人打伤,我们只是想要实现两性平等,让社会更美好幸福。”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名誉台长叶叔华院士这样告诉来参加“她”论坛的大家:“想要机会,就要学会去争取。”
“在场各位中我可能是年纪最长的一位,今年已经95岁了。我是如何保持我的生活的? 我一个人在上海住,每天依旧工作,早上去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室,在那里我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一些非常有趣的工作,生活也会继续下去。”叶叔华这样表示。
在她看来,无论面对的环境如何,首先要尽力展现能力、努力工作,保持家庭和睦,“可能需要你照顾好一切,但相信你是可以做到的。就像我们在此次论坛上看到的很多女性科学家一样。”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叶叔华温柔地说道:“你们都很年轻,相信大家一定能看到这个奇迹的发生。”而对于女性科学家,她的祝福则更有力量:“我们天文协会的最高负责人就是女性。在很多领域,女性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只要尽力去做就可以了。”
一旦工作,随时准备启航
在叶叔华院士之前,还有一位获得掌声的“第一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韩喜球。这位娃娃脸的短发女性,不仅在男人几乎“执掌”的深海大洋科考领域征战,还获得了完全不输于男性的傲人战绩。
2005年她参与组织实施首次大洋环球科考航次。2007年她担任了大洋一号第19航次第二航段首席科学家助理再访西南印度洋脊热液异常区,成功发现了海底“黑烟囱”,实现了中国人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填补了国际空白。第三航段韩喜球担任首席科学家,成为大洋一号首位女首席科学家,也是我国整个大洋科考史上第一位女首席科学家。
“我主要从事深海矿产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所以到深海大洋去科考去探矿只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伴随蛟龙号深潜,与波塞冬对峙,进入到深海海底去“挖矿”,在别人眼中很“了不得”的经历,这位国家“探宝队”女首席却觉得很平常。
从韩喜球的第一次出海算起,到现在她已经出过19次海。“短则一个月,长则三个月,出海的经历当然很艰苦,但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我自己的选择,所以任何困难都必须要克服。”她说。
韩喜球笑说自己的名字或许就喻示了她会走上这条探索地球之路。在陆上时,她也喜欢探险。而深海探矿是一场时间与智慧的双重较量。远航、挖矿、探险、科考,韩喜球证明了,在任何领域女性一样能做到拔尖。“我期待能有更多女性科技工作者能脱颖而出。”她说。
最好的回答是用事实说话
据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曹晓风院士介绍,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今年联合社科院、高校和企业等机构,从多个角度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现状进行了专题研究,梳理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关注。
如女性科技工作者队伍整体上比较年轻,更多的女性从事的是初级科研的位置;女性科技工作者高学历的比例也比较低;在工作当中的职位也较低。在中科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当中,女性比例非常低,分别只有6%和5%。同时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组织任职的比例相对非常低。
此次顶尖科学家论坛上发布的2021WLF青年科学家成长调研报告也显示,不同性别的科学家在成就的认定上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主要差别即在“科学新发现”和“获得认可”两项上,几乎呈现相反的情况。超半数男性科学家认为“科学新发现”是自己当前获得的最大成就,只有18%的女性科学家持同样观点,而70%的女性科学家认为,“获得认可”是自己最被认可的工作成就,32%左右的男性也这样认为。
何以在“获得认可”项上产生如此大的性别差异? 深层次的分解剖析显示,相比男性科学家,女性科学家普遍更希望获得研究资源和获得独立研究的机会。这也是她们认为被“获得认可”的具体体现形式。可以发现,现实科研环境对男性科学家更友好,资源也明显倾向男性。报告指出:“如何在漫漫科研路上呵护女性科学家的成长,该数据可能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和叶叔华院士用“尽力去做”一样,参会的科学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回答。富克斯回忆起她在芝加哥大学时,曾经收到过前辈女基因学家珍妮特·罗利(Janet ROWLEY)特意手写的字条,写着“祝贺你获得了大奖的奖学金”。“这是件小事,但却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富克斯说,“我开始意识到,对于女性能否像男性那样取得科研成就这种问题,最好的回答就是用事实说话。”
95岁女院士叶叔华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叶女士说的“玻璃天花板”是指,男女平等,女生可以在职业上成为佼佼者,受到平等对待。不要因为是女生,职业上区别对待,女生更应该努力,勤奋工作,打破那些原有思维模式,发现自己闪光一面。
叶女士说“女强男弱”,真正含义是希望女生,可以拥有自己事业,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就像叶女士95岁高龄,取得今天成绩,离不开,对工作热情,对工作努力。她奉献精神,和突出业绩,是大家有目共睹。
我们都知道屠呦呦,研究青霉素取得辉煌成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没有成功之前,一直做实验,失败了好多次。把实验当成了自己家。实验室好多东西,都是她从家里带去。
屠呦呦一直忙着做实验,没有时间和经历找过家和孩子,可见她敬业精神。屠呦呦就是这样一个突破天花板女性,值得我们学习。我特别崇拜屠呦呦,好多时候渴望自己能像屠呦呦一样,取得成绩,但是梦想离我好远。
叶女士说我们女性,需要有自己工作,在工作上勤勤恳恳,突破自己,努力工作。我们好多女性,选择职场打拼,可以说在岗位上有作为,但是我们牺牲太多,那就是照顾不上家。
好多单位在女性怀孕生孩子期间,对女职工有所顾及。其实我们企业应该平等对待女职工,只要有能力,都应该重用,让女职工在岗位上发挥最大作用。
我们是女生,但是我们应该有自己事业,不要围着孩子转,应该去寻找自己天地,去突破重围,获得新知识。学习就是最好礼物,我们学会感恩,学习新知识,让自己更加优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