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指的是五十肩、冻结肩、凝结肩。如果是颈肩综合征所选穴是不同的。
肩前部的疼痛取鱼际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
抬不上的取肩髃穴
后背不了的取天宗穴
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
肩重不能举取肩髎穴
按摩肩髃穴的作用与好处
缓解治疗肩臂疼、肩关节周围炎、上肢不遂、项强、瘰疬、瘾疹等,肩髃穴位的位置具体在哪里呢,怎么找? 本文图解肩髃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
肩髃穴(Jianyuxue)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阳蹻之会。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
名解 “髃”,骨间凹陷的意思。因为此穴位于间端关节的凹陷处,故名“肩髃穴”。
主治病症 肩周炎、中风、偏瘫、高血压、多汗症、手臂无力、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痛,上肢不遂等。
中医病症: 肩臂痛,半身不遂,手臂挛痛,不能上举,手背红肿,四肢热,瘿气,乳痈等。
西医病症: 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高血压病,肩周炎,乳腺炎,荨麻疹等。
配伍应用
背及肩臂肿痛: 肩髃、风门、中渚、大杼(《针灸大成》)。
臂细无力,手不得向头:肩髃、臂臑(《针灸大成》)。
半身不遂: 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环跳、风市、委中、绝骨、丘墟、阳陵泉、昆仑、照海(《神应经》)。
隐疹: 肩髃、曲池、合谷、曲泽、手三里、环跳(《针灸逢源》)。
瘰疬: 肩髃、支沟、足三里、手三里(《简易普济良方》)。
瘿气: 肩髃、大空(《世医得效方》)。
保健 养生 : 平时多用手掌大鱼际处搓搓肩髃或者用中指指腹点揉肩髃,可预防关节炎。
作用功效肩髃穴,通利关节 疏散风热、舒筋活络,祛风活血,消肿散结。疏散经络风湿,清泄阳明气火,祛邪解热。
保健原理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坚持按压,可疏风活络、调和气血。疏经利节,祛风通络、理气化痰 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故疏经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上肢痛、麻、凉、瘫诸疾要穴;此穴还具有祛风通络、清热止痒 的作用,可治疗外感风邪或风与血分之热相搏于肌肤之间所致的风热瘾疹;此穴的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天宗穴位位置图
图解天宗穴位的位置
天宗穴的位置: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穴位解剖: 在冈下窝中央冈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
穴名解说:
天宗穴,出处《针灸甲乙经》、《灵枢·经脉》, 属: 手太阳小肠经。 作用: 散风、舒筋、止痛。
天宗穴: 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宗,祖庙、宗仰、朝见之意。该穴名意指小肠经气血由此气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臑俞穴传来的冷降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复又气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见之状,故名
穴位含义: 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生发阳气。
按摩天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
1、治疗肩膀酸痛、五十肩、气喘、乳痈、肩部疾病等;
2、缓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劳累、促进气血运行,丰胸美乳、对于预防乳腺增生效果很好。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胛部疼痛、肩关节周围炎、慢性支气管炎等。
穴位配伍: 配肩外俞穴治肩胛痛;配膻中穴、足三里穴治乳痈。配秉风主治肩胛疼痛。
1、《针灸甲乙经》:"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
2、《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肩胛痛,臂肘外后廉痛,颊颔肿。"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天宗穴的手法: 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刮痧也是可以的。
疗法原则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刺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15分钟。
肩髎穴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于肩髃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髎穴位于肩部,肩关节的后方,当胳膊向外展开时在肩部前后各有一个“小窝”,后面那个位置就相当于肩髎的位置。
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
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
主治疾病
①臂痛,肩重不能举。
②胁肋疼痛。
肩髎穴隶属手少阳三焦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有祛风湿,同经络的功效。肩髎穴还可以治疗肩周炎。
推拿手法:
1,屈肘甩手,患者背部靠墙站立,或仰卧在床上,上臂贴身,屈肘,以肘点作为支点,进行外旋活动。
2,体后拉手,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健侧手拉患侧手或腕部,逐步拉向健侧并向上牵拉。
3,展臂站立,患者上肢自然下垂,双臂伸直,手心向下缓缓外展,向上用力抬起,到最大限度后停10分钟,然后回原处,反复进行。
4,后伸摸棘,患者自然站立,在患侧上肢内旋并向后伸的姿势下,屈肘,屈腕,中指指腹触摸脊柱棘突,由下逐渐向上至最大限度后呆住不动,2分钟后再缓缓向下回原处,反复进行,逐渐增加高度。
5,头枕双手,患者仰卧位,两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放在头后部(枕部),先使两肘尽量内收,然后再尽量外展。
6,悬肩,患者站立,患肢自然下垂,肘部伸直,患臂由前向上向后划圈,幅度由小到大,反复数遍。
上面6个动作不必每次都做完,可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交替锻炼,每天3~5次,一般每个动作做30次左右,多者不限,只要持之以恒,对肩周炎的防治会大有益处。
肩髎-体表图(点击放大)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肩峰后下方,当臂外展时,于肩髃穴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肩峰的后下缘,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操作] 直刺05~15寸。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操作方法: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配曲池、肩髃主治肩臂痛;配外关、章门主治肋间神经痛。
静脉所过,主治所及,荥输治外径,合治内腑,肩前部位疼痛取鱼际穴,肩前部是肺经的循行线路。鱼际穴是太阴肺经荥穴。
肩外侧的疼痛取三间穴,肩外侧是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三间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经的输穴,
肩后侧的疼痛取后溪穴,肩后侧是手太阳经小肠经的循行线路,后溪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
还有:肩外后侧的疼痛取中渚穴,肩外后侧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线路。中渚是少阳经的输穴。
中渚穴(zhōng zhǔ xué),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当第4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下为第4骨间背侧肌;有手背静脉网、掌背动脉分布;布有尺神经皮支和尺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鸣、耳鸣、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肩、背、肘、臂疼痛麻木,手指不能屈伸;热病。
操作方法: 直刺03~05寸。
十二经循行交接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乡
十四经穴
手太阴肺经
一手太阴是肺经,臂内拇侧上下行
中府乳上数三肋,云门锁骨下窝寻
二穴相差隔一肋,距胸中线六寸平
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
列缺交叉食指尽,经渠寸口动脉动
太渊掌后横纹上,鱼际大鱼骨边中
少商穴在大指内,去指甲角韭叶明
手阳明大肠经
二手阳明属大肠,臂前外侧须审量
商阳食指内侧取,二间握拳节前方
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
阳溪腕上两筋内,偏历腕上三寸良
温溜腕后上五寸,池前四寸下廉乡
池下三寸上廉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曲池屈肘纹头尽,肘髂肱骨外廉旁
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蠕三角肌下方
肩鹊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藏
天鼎扶下一寸取,扶突鼎上结喉旁
禾髎水沟旁半寸,鼻旁五分是迎香
足阳明胃经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头面向下行
承泣眼眶边缘上,四白就在眶下孔
巨髎鼻旁直瞳子,地仓吻旁四分灵
大迎颔前寸三陷,颊车咬肌高处迎
下关张口骨支起,头维四五旁神庭
人迎结喉旁寸五,水突迎下肌前凭
肌间气舍平天突,缺盆锁骨凹陷中
气户锁下一肋上,相去中线四寸平
库房屋翳膺窗接,都隔一肋乳中停
乳根乳下一肋处,胸部诸穴要记清
不容巨阙旁二寸,其下承满与梁门
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脐旁二寸平
外陵大巨水道穴,归来气冲曲骨邻
诸穴都相隔一寸,俱距中线二寸程
髀关髂下对承扶,伏兔膝上六寸中
阴市膝上三寸取,梁丘膝上二寸程
膝外下陷是犊鼻,膝下三寸三里迎
膝下六寸上巨虚,膝下八寸条口行
再下一寸下巨虚,条外一指是丰隆
解溪跗上系鞋处,冲阳跗上动脉凭
陷骨节后陷中取,次中趾缝寻内庭
厉兑次趾外甲角,四十五穴须记清
足太阴脾经
四是脾经足太阴,由足到腹下循上
隐白大趾内甲角,大都节前陷中寻
太白节后白肉际,节后一寸是公孙
商丘内踝前下找,踝上三寸三阴交
踝上六寸漏谷是,陵下三寸地机朝
膝内辅下阴陵泉,血海股内肌头间
箕门血海上六寸,冲门曲骨三五偏
冲上七分求府舍,相距中线四寸远
府上三寸是腹结,脐旁四寸大横连
腹哀建里旁四寸,中庭旁六食窦全
天溪胸乡周荣上,都隔一肋陷中间
大包腋下方六寸,腋中线下六肋间
手少阴心经
五是心经小指边,极泉腋窝动脉牵
青灵髁上三寸寻,少海肘后横纹尖
灵道掌后一寸半,通里腕后一寸间
阴郄去腕五分是,神门豌豆骨内缘
少府小指本节后,少冲小指内侧边
手太阳小肠经
六小肠经手太阳,臂外后缘尺侧详
少泽小指外甲角,前谷泽后节前方
后溪握拳节后取,腕骨腕前骨陷当
阳谷三角骨下取,养老转手髁空藏
支正腕后上五寸,小海二骨之中央
肩贞纹头上一寸,糯俞贞上骨下方
天宗岗中下一寸,秉风岗上一寸量
曲垣胛岗内上缘,陶道旁三外俞章
大椎旁二中俞穴,天窗扶突后肌旁
天容耳下曲颊后,颧髎颧骨下廉乡
听宫之穴归何处,耳小瓣前陷中央
足太阳膀胱经
七足太阳膀胱经,内眦上外是睛明
眉头陷中攒竹取,眉冲直上傍神庭
曲差庭旁一寸半,五处直后上星平
承光通天络却穴,后行俱是寸半程
玉枕脑户旁寸三,天柱筋外平哑门
再下脊旁寸半循,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膈俞七
九肝十胆仔细寻,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十五大肠六
七八关元小肠分,十九膀胱廿中膂
廿一椎旁白环俞,上次中下四谬穴
骶骨两旁骨陷中,尾骨之旁会阳穴
第二侧线再细详,以下挟脊开三寸
二三附分魄户当,四椎膏盲五神堂
六七意喜膈关穴,第九魂门十阳纲
十一意舍二胃仓,十三肓门四志室
十九胞肓廿一秩,承扶臀下横纹中
殷门股后肌中央,委阳胴窝外侧取
浮郄委阳一寸上,委中膝胭纹中处
纹下二寸寻合阳,承筋合阳承山间
承山踹下分肉藏,飞扬外踝上七寸
跗阳踝上三寸良,昆仑外踝骨后陷
仆参跟骨下陷方,踝下五分申脉穴
踝前骨陷金门乡,大骨外侧寻京骨
小趾本节束骨良,通谷节前陷中好
至阴小趾爪角巧,六十七穴分三段
头后中外次第找
足少阴肾经
八足少阴肾经属,后内侧线足走腹
足心凹陷是涌泉,舟骨之下取然谷
太溪内踝后陷中,大钟溪泉稍后主
水泉太溪下一寸,照海踝下四分住
复溜溪上二寸取,交信溜前胫骨后
溪上五寸寻筑宾,膝内两筋取阴谷
从腹中线开半寸,横骨平取曲骨沿
大赫气穴并四满,中注盲俞平脐现
商曲又凭下脘取,石关阴都通谷言
幽门适当巨阙侧,诸穴相距一寸连
再从中线开二寸,穴穴均在肋隙间
步廊却近中庭穴,神封灵墟神藏兼
或中俞府平璇玑,都隔一肋仔细研
手厥阴心包经
九心包络手厥阴,上肢内侧正中行
天池乳后旁一寸,天泉腋下二寸循
曲泽腱内横纹上,郄门去腕五寸寻
间使腕后方三寸,内关掌后二勺‘停
掌后纹中大陵穴,两条肌腱标准明
劳宫屈指掌心取,中指末端是中冲
手少阳三焦经
十手少阳属三焦,上外中线头侧绕
关冲无名指甲外,液门握拳指缝讨
中渚液门上一寸,阳池腕表有陷凹
腕后二寸取外关,支沟腕后三寸安
会宗沟外横一寸,三阳络在四寸间
肘前五寸寻四渎,肘后一寸天井见
肘后二寸清冷渊,消泺渊蠕正中间
蠕会三角肌后下,肩髎肩峰后下陷
天脯肩井后寸陷,天牖天容肌后前
乳突颌角取翳风,乳突前下痪脉现
乳突前上颅息取,折耳耳尖角孙连
耳门屏上切迹前,和谬耳根前指宽
欲知丝竹空何在,眼眶外缘眉梢陷
足少阳胆经
十一胆经足少阳,从头走足行身旁
外眦五分瞳子谬,听会耳前珠陷详
上关下关上一寸,以下五穴细推商
头维胃经连颔厌,悬颅悬厘在下方
曲鬓角孙前一指,头维曲鬓串一行
五穴间隔均相等,率谷人发寸半量
天冲率后斜五分,浮白率后一寸乡
头窍阴穴乳突上,完骨乳突后下力
本神神庭三寸旁,阳白眉上一寸量
入发五分头临泣,庭维之间取之良
目窗正营及承灵,相距寸和寸半量
脑空脑户旁二寸,粗隆上缘外两旁
风池耳后发际陷,颅底筋外有陷凹
肩井大椎肩峰间,渊腋腋下三肋间
辄筋腋前横一寸,日月乳下三肋现
京门十二肋骨端,带脉腋下平脐看
五枢髂前上棘间,略下五分维道见
居髎前棘转子取,环跳髀枢陷中间
风市垂手中指尽,其下二寸中渎陈
阳关阳陵上三寸,腓头前下阳陵泉
外丘阳交骨前后,外踝尖上七寸云
光明踝五阳辅四,踝上三寸悬钟寻
踝前陷下丘墟闻,临泣四趾本节扪
侠溪穴与地五会,跖趾关节前后寻
四趾外端足窍阴,四十四穴仔细吟
足厥阴肝经
十二肝经足厥阴,下肢内前八寸分
大敦大趾爪甲外,行间大次趾缝寻
太冲本节之后取,踝前一寸取中封
踝上五寸蠡沟穴,中都踝上七寸擒
膝关阴陵后上一,曲泉屈膝尽横纹
阴包膝上四寸取,五里气冲下三寸
阴廉下二动脉中,急脉阴旁二五分
十一肋端章门是,乳下二肋寻期门
督 脉
十三督脉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
二十一椎为腰俞,十六阳关平髋量
命门十四三悬枢,十一椎下脊中藏
中枢十椎九筋缩,七椎之下乃至阳
六是灵台五神道,三椎之下身柱藏
陶道一椎之下取,大椎就在一椎上
哑门入发五分处,风府一寸宛中当
府上寸半寻脑户,强间户上寸半量
后顶再上一寸半,百会七寸顶中央
前顶囟会俱寸五,上星人发一寸量
神庭五分人发际,素髂鼻尖准头乡
水沟鼻唇沟上取,兑端唇上尖端藏
龈交上齿龈缝里,经行背头居中行
任 脉
十四任脉走腹胸,直线上行居正中
会阴两阴中间取,曲骨耻骨联合从
中极关元石门穴,每穴相距一寸均
气海脐下一寸半,脐下一寸阴交明
肚脐中央名神阙,脐上诸穴一寸匀
水分下脘与建里,中脘上脘巨阙行
鸠尾歧骨下一寸,中庭膻下寸六凭
膻中正在两乳间,玉堂紫宫华盖重
相距一肋璇玑穴,胸骨上缘天突通
廉泉颔下绕喉上,承浆唇下宛宛中
三, 特 定 穴
十二经五输穴
肺少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
大肠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牵
胃经厉兑庭谷随,冲阳解溪足三里
脾经隐白大都连,太白商丘阴陵泉
心经少冲少府临,神门灵道少海寻
小肠少泽前后溪,腕骨阳谷小海依
膀胱至阴通谷从,束骨京骨昆委中
肾经涌泉然谷宜,太溪复溜阴谷毕
心包中冲劳宫乐,大陵间使连曲泽
三焦关冲与液门,中渚阳池沟天寻
胆经窍阴侠溪行,临泣丘墟辅阳陵
肝经大敦与行间,太冲中封与曲泉
十二经募穴
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
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
胃十脘穴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
膻中气会何经募,心主包络厥阴也
十二原穴
三焦阳池神门心,腕骨小肠肺太渊
心包大陵丘墟胆,大肠合谷太冲肝
膀胱京骨太白脾,肾经太溪胃冲阳
十五络穴
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乡
心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大钟胃络膀飞扬
脾有大络名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八脉交会穴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眦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蹒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照海阴足膈喉咙
八 会 穴
脏会章门腑中脘,骨会大杼脉太渊
气会膻中血膈俞,髓绝骨筋阳陵泉
十六郄穴
郄是孔隙义,气血深藏聚
病症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阳维系阳交,阴维筑宾居
阳踽走跗阳,阴蹒交信毕
肺郄孔最大温溜,脾郄地机胃梁丘
心郄阴郄小养老,胱金门肾水泉求
心包郄门焦会宗,肝中都郄胆外丘
下 合 穴
上下大小焦委阳,胃里胆陵委中膀
四, 针灸治疗
十四经起止主治歌
一手太阴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
胸肺疾患咳嗽喘,兼治发热及喉病
二手阳明属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
头面眼鼻口齿喉,腹痛泄秘热病良
三足阳明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
治同大肠兼神志,身前诸疾得安宁
四足太阴是脾经,起于隐白大包终
脾胃肠腹泌尿好,兼治生殖及舌病
五手少阴是心经,起于极泉止少冲
心胸疾患神志病,烦热悸汗皆可用
六小肠经手太阳,少泽听宫起止详
头项耳目热神志,少泽通乳经验方
七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至阴终
头眼喉项背与腰,热病神志身后凭
八足少阴肾经属,起于涌泉止俞府
肠腹泌尿生殖喉,惯用他经此为辅
九心包络手厥阴,起于天池中冲尽
心胸肺胃效皆好,神志疾患亦可寻
十手少阳三焦经,起关冲止丝竹空
头侧耳目肋热喉,腹胀水肿遗尿癃
十一胆经足少阳,头侧耳目鼻喉恙
起瞳子谬止窍阴,热病胸肋身侧详
十二肝经足厥阴,肠腹诸疾与前阴
泌尿不如脾经好,生殖首选在此经
十三督脉行脊梁,起长强止龈交上
脑病为主次分段,各段主治在其乡
十四任脉走腹胸,起于会阴承浆停
强壮为主次分段,泌尿生殖作用宏
五输穴分治歌
井治满,荥治热,俞治节痛体重疴
合治逆气与飧泄,经治咳嗽身寒热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http://blogsinacomcn/u/49d2bf30010004vv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向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肛门前阴部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口: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骨名·髃骨 5 经穴别名·髃骨 51 髃骨的别名 52 出处 53 特异性 54 穴名解 55 所属部位 56 肩髃穴的定位 57 取法 58 穴位解剖 581 层次解剖 59 穴区神经、血管 510 特异性 511 功效与作用 512 主治病症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 5132 灸法 514 配伍 515 文献摘要 516 研究进展 6 参考资料 1 拼音
yú gǔ
2 英文参考acromion scapula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髃骨:1骨名;2经穴别名。[1]
4 骨名·髃骨髃骨为骨名。指肱骨头。《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髃骨者,肩端之骨也,即肩胛骨头臼之上棱骨也。”又《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1]
5 经穴别名·髃骨
髃骨为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肩髃[1]。
穴位 肩髃 汉语拼音 Jianyu 罗马拼音 Chienyu 美国英译名 Shoulder Bone 各
国
代
号 中国 LI15 日本 15 法
国 莫兰特氏 GI15 富耶氏 GI15 德国 DI15 英国 Li15 美国 LI15
肩髃为经穴名(Jiānyú LI15)[2]。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2]。别名中肩井、扁骨、偏骨、尚骨、偏肩、髃骨。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髃骨的别名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骨(《循经考穴编》),肩尖[3],扁骨[3],偏骨[3]。
52 出处《黄帝内经灵枢·经脉》: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人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
53 特异性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
54 穴名解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
55 所属部位《广韵》:“肩,项下。”《说文》:“髃,肩前也。”段注:“肩头也,髃之言隅也,如物之有隅也。”段注:“凡肩后统于背前为髃,髃之言隅也。”《类经·十二经脉》注:“肩端骨罅为髃骨。”此穴在肩之髃骨处,以其所在部位之名而为穴名。穴当肩角,故名肩髃。[3]
56 肩髃穴的定位标准定位: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4][5]。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肩髃位于肩部,锁骨肩峰端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时,在肩峰锁骨关节前缘下际出现二个凹陷,前方凹陷中是穴[6]。
肩髎在手阳明大肠经中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
肩髃穴的位置(手阳明大肠经)
肩髃穴的位置(肌肉)
肩髃穴的位置(骨骼)
57 取法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2]。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或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间取穴[7]。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2垂肩,当锁骨肩峰端前缘直下约2寸,当骨缝之间,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上处取穴。
58 穴位解剖肩髃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著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皮肤由锁骨上神经的外侧支分布。皮下筋膜较致密。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经三角肌表面的深筋膜入该肌,穿经三角肌下囊,至冈上肌腱。前肌由腋神经支配,后肌由肩胛上神经支配。深刺透极泉可达臂丛附近。
58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2]。
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三角肌下囊→冈上肌腱[5]。
59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和腋神经皮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支、肩胛上神经、胸肩峰动脉和旋肱后动脉分布[5]。
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及腋神经;并有旋肱后动、静脉通过[6]。
510 特异性手阳明、阳跷脉之交会穴。
511 功效与作用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
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2]。
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故是治疗肩臂疼痛、手臂挛急不举、半身不遂的主穴[7]。
凡穴位与他经交会者,为会穴,在治疗上,则兼及与会之经之症。肩髃穴有理气化痰、舒筋利节之功。[3]
512 主治病症肩髃穴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肩髃穴主治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瘾疹、瘰疬[5]。
肩髃主要用于肩臂疾患等:如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手臂挛急、臂神经痛及瘿气、瘰疬、风热瘾疹等[2]。
肩髃主治肩臂疼痛,上肢不遂,项强,齿痛,瘰疬,瘾疹;以及肩关节周围炎等[6]。
肩髃穴是治疗上肢不遂和肩关节疾病的首选穴[7]。主治上肢不遂,肩痛不举;风热,瘾疹,瘰疬[7]。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其它:高血压,乳腺炎,荨麻疹。
513 刺灸法 5131 刺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5]。
一般直刺或针尖向肘部斜刺10~15寸[2][6]。
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15~2寸;或向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有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7]。
1透极泉穴,抬臂,向极泉方向进针,深2~3寸。
2治岗上肌腱炎时,垂臂,针与穴位下外侧皮肤呈50度夹角,沿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水平方向针刺10~15寸,针刺2寸时,可刺入冈上肌。
3斜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时,向肩内陵、肩 、三角肌等方向分别透针,进针2~3寸,酸胀感扩散至肩关节周围,或有麻电感向臂部放散。
4横刺,上肢外展牵制时,可向三角肌方向透刺2~3寸,臂部酸胀。
注意:行针时禁忌活动肩部,否则易发生弯针,甚至折针的现象,故有“已针不可摇,恐伤针”之说[7]。
5132 灸法可灸[2][5][7]。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6]。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5~15分钟。
514 配伍阳溪肩髃穴配天宗、肩髎治肩周炎[2]。
阳溪配肩髃、曲池治瘰疬[2]。
阳溪配阳溪治风疹[2]。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列缺,治半身不遂[7]。
肩髃配条口透承山,治肩凝症[7]。
肩髃配风门、中渚、大杼,治肩背红肿疼痛[7]。
肩髃配曲池、天池、天井、三间,治瘰疬[7]。
肩髃配悬钟、肩髎、肩贞,治肩周炎[7]。
肩髃配肩髎、肩贞、臑俞,有活络止痛作用,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肩髃配阳溪,有疏风清热,调和营卫作用,主治风疹。
肩髃配曲池、外关、合谷,有活血通络作用,主治上肢不遂。
515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中热,指、臂痛,肩髃主之。
《针灸大成》:主中风手足不遂,偏风,风痪,风痿,风病,半身不遂,热风,肩中热,头不可回顾,肩臂疼痛,臂无力,手不可向头,挛急,风热,瘾疹,颜色枯焦,劳气泄精,伤寒热不已,四肢热,诸瘿气。
《百症赋》:肩髃、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
《外科大成》:乳痈,乳毒,乳巖。
516 研究进展改善肢体血液循环 按揉肩髃穴后,测肢体末端血流图比较,结果表明动脉弹性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增加,血管流通量增加,血管周围阻力减少[7]。
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三角肌(后部)、小圆肌、大圆肌、背间肌。皮肤由腋神经发出的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三角肌深面的血管神经束有旋肱前、后血管和腋神经。腋神经为臂丛后束的分支,与旋肱后动脉一起通过四边孔,在三角肌后缘中点,紧靠肱骨外科颈后面走行。所以肱骨外科颈骨折或肩关节脱位时,都可以影响腋神经而导致三角肌麻痹和三角肌区域感觉消失。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三角肌筋膜,入腋神经支配的三角肌后部和小圆肌。经旋肱后动、静脉及腋神经等形成的血管神经和肱骨外科颈之间。深抵肩胛下神经支配的大圆肌和胸背神经支配的背阔肌。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臑俞是人体上的一个穴位,位于肩胛骨和颈椎之间。具体位置在肩胛骨外缘下方,当手臂自然垂下时,臑俞穴位就在手臂与躯干交界处。
臑俞疼痛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肌肉或神经受到了损伤。肌肉的损伤可能是由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或进行重复性动作导致的。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屏幕,会导致颈部肌肉紧张,进而引起臑俞疼痛。神经的损伤则可能是由于颈椎病或坐骨神经痛等问题引起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臑俞疼痛。例如淋巴结发生堵塞、感染等情况也可以导致此类疼痛。一些慢性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臑俞疼痛。
那么如何缓解臑俞疼痛呢?首先可以试着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放松运动,如颈部转动、手臂抬起等动作,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压力。若是疼痛较为严重,建议及早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臑俞穴位对于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作用。如有臑俞疼痛问题,应该及时了解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疼痛。同时也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保健,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头颈部
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后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后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
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9、素髎: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后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19、哑门:在项后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后、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后、胸锁乳突肌后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躯干部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
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后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四肢部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后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钟: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
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