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可能有卫星

月球可能有卫星,第1张

这问题听上去太过幼稚,很难相信它的确隐藏着一个难题。

“妈妈,一颗卫星还能有自己的卫星吗?”当儿子提出疑问时,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天文学家朱娜·柯梅尔(Juna Kollmeier)一时语塞。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但鲜有科学家展开相关研究,因为她只找到了寥寥数篇论文:发表于1973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罗列了相关基础条件,还有几篇聚焦月球的文章得出结论的则是几乎不可能有物体绕其转动……就这么多。

于是柯梅尔说服了供职于法国波尔多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的老同学肖恩·雷蒙德(Sean Raymond),与她一同展开独立的计算和研究。

结果出人意料:答案是肯定的!诚然,行星距离过近会产生引力干扰,子卫星若要存在需满足极为严苛的条件,但整体结构上它仍有存在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卫星可以有卫星,或者说“子月亮”(submoon)——这是两人最终采用的称呼。

子卫星的存在与否取决于某个万有引力临界点,即子卫星能在轨道上稳定运行长达数千万年甚至数十亿年。

事实上,人类已经做到让人造卫星绕月球运行,而后者又同时绕地球转动,但上述状态估计最多只可维持千年。科学家尚无法推算出更长时间运行时四个天体的轨道状况……

“庞加莱最早提出了这一理论构想,”法国巴黎天文台天文学家热雷米·沃巴永(Jérémie Vaubaillon)回忆道,“恒星、行星、卫星三个天体会互相干扰,单是计算三者长期运行的轨道就已经十分复杂,因为诸多不稳定因素层出不穷。再加入子卫星这第四个天体,可以说是乱上添乱。”

这正是朱娜·柯梅尔和肖恩·雷蒙德的研究了不起之处:他们根据天体的常规活动,划定了子卫星运行的稳定区域和不稳定区域。 离卫星太远,子卫星就会脱离“希尔球”(Hill sphere),被行星迅速捕获。

希尔球是一条虚拟界线,它界定了一个天体在面对一个更大天体时所受到的引力影响。若和卫星靠得太近,距离小于洛希极限(Roche limit),子卫星的弹性便无法承受使自身产生形变的机械应力,从而被撕碎。

“因此,子月亮的轨道必须稳定在两个极限之间,最好是运行于该区域内侧:即便可能会受到干扰,但它仍可以安然待上几十亿年。”肖恩·雷蒙德总结道。

随后他找到了一个稳定区域,该区域覆盖希尔球的50%……这就排除了几乎全部181颗绕太阳系行星转动的卫星,要知道其中一些卫星极度受其行星支配,它们的希尔球甚至位于卫星表面之下!

最后只剩下4颗:木星的木卫四,绕土星转动的土卫六和土卫八,以及我们的月球 是的,月球可能拥有——或者说它也许曾经拥有过—— 一颗卫星绕其自身转动。天上有第二个月亮?

目前来说肯定不存在,因为天文学家明确表示,月球周围没有卫星,木卫四、土卫六和土卫八周围也没有——天文望远镜在那些巨行星周围找到过直径数千米的小天体,但就是找不到任何子卫星的踪迹。

红:可能拥有子卫星的卫星

黑:在此区域内子卫星无法稳定存在

灰:在此区域内子卫星可以稳定存在

但有迹象表明土卫八曾有过子卫星:这颗卫星的赤道上耸立着一座奇怪的山脉,宽20千米,高13千米,绵延长达1300千米,可能是由一颗子卫星的碎片坠落所造成的。这颗多孔且结冰的子卫星大约直径200千米,在围绕土卫八旋转了数百年或者数百万年后,最终因为打破洛希极限而被撕碎……原因何在?

或许是因为这类子卫星材质不匀,无法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实施阿波罗计划后,人们意识到月球的内部构造根本谈不上均质。重力位取决于它所处的轨道位置。而且月球轨道绝非封闭、完美的椭圆形。”热雷米·沃巴永指出。

或许问题出在子卫星诞生之时。根据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马修·贝特(Matthew Bate)于2009年所做的数据模拟,在年轻恒星附近遍布气体和尘埃的星周盘上,子卫星似乎无法与行星同时诞生。星周盘滚滚发烫,使得卫星难以形成,物质也无法凝结。

“子卫星面临同样的问题……甚至更糟,”热雷米·沃巴永解释道,“假如一颗卫星正在轨道上形成,而一个小型星盘凑巧出现在它周围,这个星周盘十分滚烫且太过稀薄,子卫星因而难以形成。就算能形成,它也会快速旋转,并坠落到卫星上。”

因此,大多数卫星是由被行星俘获的小行星变化而成的,但子卫星不会有此遭遇。热雷米·沃巴永指出:“木星体积太大,靠近它的小行星会大幅提高转速,速度大到根本无法停留在卫星周围的轨道上。”

子卫星的诞生还有最后一个可能:撞击。一颗小行星撞起卫星碎片,将其送入太空并使其恰好停留在合适高度,碎片于是重新聚合,形成一颗子卫星,后者能稳定运行长达数十亿年。三位科学家对此达成一致:撞击是最可能的情况。

事实上,月球就是诞生于一次撞击!而根据2018年9月发表的一项研究,火星的卫星也是因撞击而生。

在朱娜·柯梅尔和肖恩·雷蒙德看来,虽然现今的太阳系没有子卫星,但很可能曾经出现过,将来也可能再出现。鉴于银河系中有几十亿个行星体系,子卫星铁定存在于某个角落!

这两位天体物理学家已开始着手研究这一问题,他们最近对Kepler-1625b-I进行了一次计算,它或许会是迄今发现的第一颗系外卫星(探测尚未得到证实)。

这颗系外卫星围绕着一颗类似木星的星球转动……而它或许还庇护着一颗“系外子卫星”!系外子卫星长什么样?难以言说……“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会被卫星和行星的潮汐力拉扯到极限,其内部岩浆于是涌升至表面。”肖恩·雷蒙德评论道。

因此,子卫星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特质或许就是其表面布满了超级火山!

希望这能满足柯梅尔儿子的想象……

撰文 Benoît Rey

编译 黄雅琴

1关于冥王星的知识

额。。。冥王星

根据2006年0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的决议:冥王星被视为是太阳系的“矮行星”,不再被视为大行星。太阳系中有七颗卫星比冥王星大(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六和海卫一)。

公转轨道:离太阳平均距离5,913,520,000千米(395天文单位)

直径:2274千米

质量:12710^22千克

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冥界的首领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2关于冥王星的一切天体知识

冥王星轨道长半径天文距离单位 39553 轨道长半径(千万公里) 59171 公转的恒星周期(日) 90800公转的会合周期(日) 367轨道偏心率 0250 轨道倾角(度) 171 升交点黄经(度) 1099 近日点黄经(度) 2242 平均轨道速度(公里) 474 赤道半径(公里) 1500 扁率 ? 质量(地球质量=1) 00026 密度(克/立方厘米) 110 赤道引力(地球=1) 005 逃逸速度(公里/秒) 12 自转周期(日) 639 黄赤交角(度) ≥60 反照率 015 最大亮度 +149 卫星数(已确认的) 1概况:冥王星曾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2007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举行大会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发现罗马神话中,冥王星(希腊人称冥界的首领为Hades哈迪斯)是冥界的首领。这颗行星得到这个名字(而不采纳其他的建议)是由于他离太阳太远以致于一直沉默在无尽的黑暗之中,凑巧的是冥王星(pluto)开头的两字母是发现者Percival Lowell是缩写。

冥王星是在1930年由于一个幸运的巧合而被发现的。一个后来被发现错误的计算“断言”:基于天王星与海王星的运行研究,在海王星后还有一颗行星。

美国 亚利桑那州的Lowell天文台的Clyde W Tombaugh由于不知道这个计算错误,对太阳系进行了一次非常仔细的观察,然而正因为这样,发现了冥王星。 发现了冥王星后,人们很快发现冥王星太小及与其它行星运行轨道有差异。

对未知行星(Pla X)的研究还在继续,但没发现任何东西。如果采用了旅行者2号飞船计算出的海王星的质量,那么另一个质量差异就消失了,也就不会有第十颗行星了。

冥王星是唯一一颗还没有太空飞行器访问过的行星。甚至连哈勃太空望远镜也只能观察到它表面上的大致容貌。

很幸运,冥王星有一颗卫星,冥卫一。也是靠着好运气,它才能被发现。

这是在1978年,它在向着太阳系内运行时,刚好运行到轨道的边缘时被发现的。所以可能通过冥卫一观察许多冥王星的运行,反之亦然。

通过精密计算什么物体什么部分在什么时候被覆盖,以及观察光亮曲线,天文学家能够绘出两个半球光亮区域与黑暗区域的大致地图。冥王星的半径还不很清楚,JPL(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数值1137千米被认为有±8的误差,几乎近1%。

尽管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总质量知道得很清楚(这可以通过对冥卫一运行轨道的周期及半径精确测量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而确定),但是冥王星和冥卫一分别的质量却很难确定。这是因为要分别求出质量,必须测得更为精确的有关冥王星与冥卫一系统运行时的质心才能确定测量出,但是它们太小而且离我们实在太远,甚至哈勃太空望远镜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两颗星质量比可能在0084到0157之间。更多的观察正在进行,但是要得到真正精密的数据,只有送一艘太空飞行器去那里。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第二个反差极大的天体(次于土卫八)。探索这些差异的起因是计划中的冥王星特快计划中首要目标之一。

冥王星的轨道十分地反常,有时候比海王星离太阳更近(从1979年1月开始持续到1999年2月)。 冥王星与海王星的共同运动比为3:2,即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刚好是海王星的15倍。

它的轨道交角也远离于其他行星。因此尽管冥王星的轨道好像要穿越海王星的轨道,实际上并没有。

所以他们永远也不会碰撞(这里有十分细致的解释)。 就像天王星那样,冥王星的赤道面与轨道面几乎成直角。

冥王星的表面温度知道很不很清楚,但大概在35到45K(-238到-228℃)之间。 冥王星的成份还不知道,但它的密度(大约2克/立方厘米)表示:冥王星可能像海卫一一样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

地表上光亮的部分可能覆盖着一些固体氮以及少量的固体甲烷和一氧化碳,冥王星表面的黑暗部分的组成还不知道但可能是一些基本的有机物质或是由宇宙射线引发的光化学反应。 有关冥王星的大气层的情况知道得还很少,但可能主要由氮和少量的一氧化碳及甲烷组成。

大气极其稀薄,地面压强只有少量微帕。冥王星的大气层可能只有在冥王星靠近近日点时才是气体;在其余的冥王星的年份中,大气层的气体凝结成固体。

靠近近日点时一部分的大气可能散逸到宇宙中去,甚至可能被吸引到冥卫一上去。冥王星特快任务的计划人想在大气滑凝固时到达冥王星。

冥王星和海卫一的不寻常的运行轨道以及相似的体积使人们感到在它们俩之间存在着某种历史性的关系。有人曾认为冥王星过去是海王星的一颗卫星,但是现在认为并不是这样。

一个更为普遍的学说认为海卫一原本与冥王星一样,自由地运行在环绕太阳的独立轨道上,后来被海王星吸引过去了。海卫一,冥王星和冥卫一可能是一大类相似物体中还存在的成员,其他一些都被排斥进了Oort奥尔特云(Kuiper柯伊伯带外的物质)。

冥卫一可能是像地球与月球一样,是冥王星与另外一个天体碰撞的产物。 冥王星可以被非专业望远镜观察到,但是这是不容易的。

Mike Harvey的行星天象图可以显示最近冥王星在天空中的方位(以及其他行星),但是还得靠更为细致的天象图以及几个月的仔细观察才能真正地找到冥王星。由行星程序如。

3有关冥王星的知识

听好了: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要算冥王星了。

它在远离太阳59亿千米的寒冷阴暗的太空中蹒跚前行,这情形和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称其为普鲁托(Pluto),在天文学中是普鲁托英文名字前两个字母,又是对冥王星发现有推动之功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 (Percival Lowell)姓名的缩写。

冥王星是最晚发现的一颗行星,和天王星、海王星的发现相比,冥王星的发现可算得 上“好事多磨”。冥王星的亮度很弱,只有15等,即使在大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上,它和普通的恒星也没有什么差别,要想在几十万颗星星中找到它,真好比是大海捞针。

在寻找冥王星的工作中,天文爱好者出身的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详细计算了这颗未知行星的位置,用望远镜仔细寻找,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直到1916年11月16日,他突然去世。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1929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汤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加入未知行星的搜索行列。

他们一个一个天区地搜索,拍摄了大量底片,并对每张底片进行细心地检查,工作艰苦、乏味。 1930年1月21日,汤博终于在双子星座的底片中发现了这颗新行星。

质量:00024地球质量 半径:1350千米 周期:90465日 轨道半长径:3987天文单位 轨道偏心率:0256 轨道倾角:171° 奇 特 的 轨 道 冥王星在发现之初曾被认为是一颗位于海王星轨道外的行星,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并非完全如此。譬如,在1979年1月21日~1999年3月14日这段时间,冥王星就比海王星更靠近太阳。

这是由于冥王星轨道的偏心率、轨道面对黄道面的倾角都比其它行星大。冥王星在近日点附近时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近,这时海王星成了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每隔一段时间,冥王星和海王星会彼此接近,在黄道投影图上两颗行星的轨道交叉。但不必担心它们会碰撞,因为它们的轨道平面并不重合,即使在交叉点附近,它们之间的距离仍然是很大的。

它们会像运行于立体交叉公路上的车辆一样,各自飞驰而过。 卫 星 的 发 现 1978年7月,美国海军天文台的克里斯蒂在研究冥王星的照片时,偶然发现冥王星小小的圆面略有拉长。

他把1970年以来所有的冥王星照片都找出来,结果发现这一现象是有规律地出现的,于是他断定冥王星有一颗卫星。由于冥王星离我们实在太远了,以致在大望远镜里也不能把冥王星和它的卫星分开。

这好比气象站的风速计,一根横杆连着两个圆球,在疾风中旋转。从远处看去,两个圆球融成一体,只能察觉出它时圆时扁的变化。

冥王星的卫星被命名为查龙(Charon)。在希腊神话中查龙是普鲁托的一个役卒,专在冥海上渡亡灵。

查龙的公转周期与冥王星的自转周期一样,都是639日。 冥 王 星 直 径 有 多 大 由于冥王星太暗太小,发现后很长时间不能确定它的大小。

最早估计它的直径是6600千米,1949年改为10000千米。1950年,柯伊伯用新建的5米望远镜将其修正为6000千米,1965年又用冥王星掩暗星的方法定出直径的上限为5500千米。

1977年发现冥王星表面是冰冻的甲烷,按其反照率测算,冥王星的直径缩小到2700米。1980年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的36米红外望远镜测出的冥王星直径在2600~4000千米之间,查龙直径为2000千米。

近年一些天文学家观测指出,冥王星的直径约为2400千米,比月球(3475千米)还小,而查龙直径为1180千米,它与冥王星直径之比是2:1,是九大行星中行星与卫星直径之比最大的。所以,有人说冥王星和它的卫星更像一个双行星系统。

未 知 数 最 多 的 行 星 冥王星发现至今只有60多年,再加上又小又远,是目前大行星中面目最为模糊的一颗。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是太阳系航天探测的黄金时代,九大行星中已有8颗被行星际探测器近探过,只有冥王星是航天器未涉足的死角。

在各种天文书刊中给出的行星参数表上,冥王星这一栏留下的空白最多,即使被列出数据,有不少也被打上问号,表示不准确。 除了一大串未知数外,人们对冥王星的身份也有怀疑。

冥王星的直径、质量是行星中最小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8~21克,反照率为50%~60%,这同外行星的几颗大卫星很相似。冥卫星究竟是行星还是卫星?或是一颗大的小行星?然而,不管它是什么,作为太阳系遥远边界上的一个天体,它的神秘感对天文学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探测技术的发展,冥王星将成为行星天文学的热门课题。 有 冥 外 行 星 吗 ?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时,土星是太阳系的边界,后来随着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太阳系边界一次次外延。

然而从理论上说,太阳系的范围应比现在的九大行星的范围大干百倍,甚至上万倍。太阳系中是否还存在冥外行星?对此,天文学家做了十分浩繁和艰苦的工作。

汤博在发现冥王星后的14年里,一直在用发现冥王星的方法寻找冥外行星。他用闪视比较仪仔细检查了362对底片(这些底片所覆盖的面积大约为全天的70%),从每张底片中寻找可能存在的新行星。

他发现了大量新天体,却没有冥外行星。科学家认。

4有关冥王星的知识

冥王星 ,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冥王星单击图像观看高清晰版本Image:X2647 - Pluton发现史发现者 克莱德·汤博发现时间 1930年轨道参数平均半径 591352109 km偏心率 024901公转周期 248年197天55小时会合周期 36674天平均轨道速度 47490 km/s轨道倾角 171449°卫星数量 3物理特性赤道直径 2344 km表面积 17 million 平方千米质量 12901022 千克平均密度 11 g/cm3表面重力加速度 06 米/秒2自转周期 6天9小时176分轴倾角 11961°反射率 030逃逸速度 122 km/s表面温度 最低 一般 最高33开 44K 55K大气参数气压 0 - 001 kPa氮 90%甲烷 10%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九颗。

目录[隐藏] 1 概述 2 冥王星的发现 3 漫长的公转 4 小小世界 5 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 6 请参阅 7 外部链接[编辑]概述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离开太阳最远、最小的一颗行星,1930年被发现。这和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普鲁托所住的地方很相似,因此称为“Pluto”。

而中国于1933年开始以“冥王星”命名,日本于1943年亦采用此名字(之前仍为Pluto音译),1989年9月5日过近日点(下次为2237年9月16日)、2114年2月19日过远日点(上次为1866年6月6日)。[编辑]冥王星的发现1894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建造了以他名字命名的罗威尔天文台。

在那里,他想搜寻一颗可能存在的新的行星,称“行星X”。罗威尔计算出了那颗行星的所在位置,然而在他有生之年却未能找到这颗行星。

1916年罗威尔去世,天文学家汤博继续在罗威尔天文台进行搜寻,把在同一天空、不同时间拍摄的照片底片,在背后灯光的照射下轮流先后显示,就会看到所有的恒星都没有变动,只有被拍摄到的行星会有位置变化,这样就能发现行星和小行星。1930年1月18日与23日,汤博在双子座拍摄两张照片,在这两张照片上发现一个移动的小点,就这样发现冥王星,但在3月13日才公开发表。

之前多次搜索冥王星的原因是由于它比人们预计的要暗弱得多。在1919年天文学家休姆逊曾以摄影方法纪录到冥王星,但十分可惜,两张照片也因其他原因(冥王星的像在污点上、冥王星靠在明亮恒星附近)而没有被发现。

[编辑]漫长的公转冥王星是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59亿千米,是地球离太阳平均距离的40倍,它绕太阳运行的速度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运行速度又慢,因而要花上248个地球年才能围绕太阳“走”完一圈。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非常扁的椭圆,在远日点约有74亿千米;近日点也有44亿千米,而且轨道偏心率较大之关系,这时冥王星比海王星离太阳还要略近一些(例如在1989年~1999年2月9日),但由于冥王星轨道倾角很大,故不会与海王星相交而碰撞(近日点时冥王星在海王星轨道以北公转,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在378亿千米以上)。

[编辑]小小世界1988年6月9日,冥王星刚好运行到一颗恒星的前面,根据恒星被遮掩的时间,天文学家们测定冥王星直径约2344千米,比月球还要小,其质量也只有月球的五分之一。所以冥王星是个小小的世界。

冥王星离太阳极其遥远,因而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也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而已。即使是最靠近太阳的时候,它所获得的太阳光也只有地球的九百分之一,所以冥王星那么寒冷(从−212℃到−234℃)。

[编辑]冥王星行星地位的争论冥王星由于尺度小(比其他八大行星小得多)、轨道扁长,许多人对它能不能算一颗真正的行星表示质疑,1998年曾有议论把冥王星剔除太阳系行星之列,但国际天文联盟(IAU)没有批准。其它的一些天体,例如小行星2060(喀戎)的轨道与冥王星十分相似。

此外太阳系中的一些行星还有着7个比冥王星更大的卫星。有人说,冥王星拥有卫星——冥卫一,因此它该作行星论,但天文学家及后相继发现小行星243(爱达)等部份小行星同样皆有卫星,所以这已不是行星的标准,但更大程度表明九大行星已是约定俗成而较难以让社会改变的,尽管已发现比王星大的外天体等原因。

另外,在海王星外的沿轨道运行的天体带——柯伊伯带。许多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就是这一轨道带上数以万计的天体中最大的一个。

他们相信:海王星是最后一颗“真正的”行星。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中唯一未有人造行星探测器到访的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06年1月17日发射无人探测船新视野号去探索冥王星及柯伊伯带。在2005年5月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了S/2005 P1及S/2005 P2两颗可能是冥王星的卫星。

[编辑]请参阅 新视野号[编辑]外部链接 冥王星集 新视野号冥王星之天然卫星冥卫一 | (S/2005 P1) | (S/2005 P2)太阳系Image:Solar Plas太阳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太阳系天体列表卫星 / 小行星: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奥尔特云·彗星·恒星距离列表取自"blog/wiki/%E5%86%A5%E7%8E%8B%E6%98%9F"页面分类: 冥王星 | 柯伊伯带 | 类冥天体新视野号 ,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新闻动态 本文记述一项新闻动态。随事件进展,内容。

5冥王星如此之小,天文学象是如何发现它的

美国天文学家帕西瓦尔·罗威尔(1855—1916)假定在海王星之外存在一 颗遥远的行星,把它作为海王星运动时扰动的原因。

到1905年,为了发现这颗 行星,罗威尔已经创建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台:位于亚利桑那州弗拉格斯塔夫 镇的罗威尔天文台。(罗威尔同时也在搜寻火星上可能的“火星人”来解释这个 红色行星上看着像“运河”的观测结果。

)在罗威尔去世以后,罗威尔天文台的员工继续着他的工作,而且他们也在 寻找可以专注于这些搜寻的人。1928年,22岁的克莱德·威廉·汤博(1906— 1997)应聘了这份工作,他每天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对望远镜拍摄的大量照片进 行研究。

汤博研究成对的照片底板,许多单独一张照片上就包含了 50 000— 400 000个星星、星系和小行星。 通过使用一种叫做“闪视比较仪”的仪器(在这 个仪器上有两张照片在一个显示仪上交互闪动,用来发现天体的运动),汤博最 后观察到了一个在天空中“移动”的小亮点。

1930年2月18日,他在双子座星 座里发现了冥王星,这个位置就在罗威尔当初预测的位置附近。 非常有趣的是,科学家认识到(汤博也认识到)冥王星的大小还不足以导致 天王星与海王星在它们轨道上的偏差。

汤博和其他天文学家进一步搜寻另外一 颗可能的行星,它通常被称作“X行星”。但是这样的一个行星一直没被发现, 也可能它永远不会被发现。

当利用“旅行者2”号宇宙飞船的数据确定了冥王 星真正质量的时候,所有天王星与海王星轨道上的偏差问题就解决了。

6人们是怎么发现冥王星的

海王星被发现以后不久,从1850年开始,一些天文学家就分析, 在海王星以外可能还有一颗未知的新行星。

美国天文学家洛韦尔在仔 细研究了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异动的误差后,认定还存在一颗更远的 行星。为寻找这颗行星,洛韦尔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

1905年,他 完成了对未知新行星运行轨道的观测推算,并且着手用照相方法进行 搜寻。 由于这颗未知行星距离地球太遥远,搜寻起来极为困难,所以 直到1916年11月洛韦尔去世时,都还没有什么结果。

洛韦尔所创建 的天文台继承了他的遗愿,继续不懈地搜寻着这未知的行星。 1925年,洛韦尔的兄弟捐献了一架口径32。

5厘米的大视场照相 望远镜,性能非常好,为继续搜寻新行星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929 年,洛韦尔天文台台长邀请美国天文工作者汤博加入搜索禾知行星的 行列。

在数以百万计的星点中,要找到这颗未必存在的行星,其难度可 想而知。汤博深知,行星看起来只是个恒星状的光点,似乎和恒星没 什么区别,但如果从动态观察看,行星会绕着自己的恒星转,因而它 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

随时拍摄下来,再从比较中发现变化。确 定了观察方法后,汤博根据洛韦尔的计 算,首先把冥王星所在的天空区域划分成 一小块一小块,对一个个天区逐一进行搜 索,并且在搜索过程中拍摄大量底片。

每 隔两三天时间,汤博就要重新拍摄相同的 天空区域,进行认真的比较。 拍摄工作并 不困难,但却极其费事——每张照片上平 均有16万颗恒星,要在这么多星点中找 到位置发生变化了的行星,无异于大海捞针,而且,有些小行星的位 置也在发生变化,但它们并不是洛韦尔预言的那颗在“海王星之外的 大行星”。

可想而知,这项工作有多艰苦和乏味。 汤博特地设计了一种特殊的观测装置,可以同时比较两张底片, 并能够较快地寻找到发生闪烁的光点。

这项艰苦的工作持续了近一年 之久。1930年2月28日,汤博正在检查一组双子星座的底片,细心 的他发现其中有一颗星在一段时间内在其他星星之间跑了一段。

“难 道这就是洛韦尔预言但却没能找到的那颗行星?”面对日思夜盼的发 现,汤博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了进一步确证清楚,他继续拍 摄这个星点的照片。

几个星期过去了,汤博终于确证:这个星点正是 期盼已久的新行星。正如洛韦尔所说的那样,它是运行在海王星之外 的一颗行星。

这颗行星也就是以后被确认为太阳系中第九颗行星的——冥王 星。这是汤博在大约两万多个“嫌疑分子”中千辛万苦找到的“海 外行星”。

1930年3月13日,汤博对外宣布:他发现了“海外行 星”!这也就是后来的冥王星。

高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4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365日5小时48分46秒)

4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4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4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

4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

4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时刻增大4分钟。

4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15,再四舍五入。

5、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1个时区,时刻增大1个小时。

5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52、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时间为标准时。

53、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理论上),不通过陆地(实际)。

5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55、太阳直射点的判断与该点的切线方向垂直,地方时为12点。

56、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7、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58、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59、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

60、夏半年的概念:3月21日至9月23日

61、冬半年的概念:9月23日至3月21日

62、地球侧视图的判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63、地球俯视图的判读逆时针自转,中心为北极;顺时针自转,中心为南极。

64、昼夜长短的计算:以昼弧长度为依据,每15度为1小时。

65、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根据昼长以标准日出(6时)和标准日落(18时)前后推算。

66、昼夜长短的判断:夏半年,越北白昼越长,冬半年,越南白昼越长。

67、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90°-(直射点与所求点的纬度间隔)

68、天文四季: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是夏季。

69、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2月4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来划分四季。

70、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

71、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72、五带的名称和范围: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7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

74、大气圈对地球的重要意义保护生物生存,影响地球自然环境,维持生命活动

75、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

76、干洁空气的组成:氮和氧,二氧化碳和臭氧

77、氧、氮、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和尘埃的作用生命活动;构成生物体;吸收紫外线;光合、保温作用;成云致雨

78、大气污染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

79、大气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高层大气(电离层)

80、对流层的主要特征:上冷下热,对流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81、平流层的主要特征: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对高空飞行有利,

82、大气上界离地面约2000-3000千米。

83、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太阳高度角

8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作用。

85、辐射定律物质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86、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87、大气逆辐射夜间有云较温暖,夜间晴朗较寒冷。

88、大气的保温效应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强。

89、全球的热量平衡地球多年平均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

90、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9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9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93、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大小高压垂直指向低压。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

94、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95、摩擦力对风向的影响由于受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并不平行,而是有个交角。

96、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的步骤①高压垂直指向低压②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画出合力

97、小气候:城市风、海陆风、山谷风

98、海平面等压线与风力大小低压中心,高压中心。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99、大气环流的意义调整全球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100、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东北信风、副高、中纬西风、副极地低压、极地东风、极地高压

101、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位移大致来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102、冬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高压(大陆)、阿留申低压(太平洋)和冰岛低压(大西洋)

103、夏季海陆上的主要气压中心:亚洲低压(大陆)夏威夷高压(太平洋)亚速尔高压(大西洋)

104、季风的成因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105、季风的典型分布地区东亚季风(西北、东南风);南亚季风(东北、西南风)。

106、锋面的分类与天气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气温、气压、天气。

107、锋面对我国天气影响的实例北方夏季的暴雨(冷锋)、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冷锋)

108、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低气压;上升气流;阴雨。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逆时针。

109、反气旋的气压、气流状况、天气特征高气压;下沉气流;晴朗。北半球水平气流为顺时针。

110、锋面气旋锋前锋后的天气情况。冷气团一侧阴雨。

111、气候要素气温、降水量。

112、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11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日较差、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

114、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热带(四种)、亚热带(两种)、温带(三种)、寒带(一种)

11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116、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受季风影响;大陆东岸20-35°

117、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30-40西岸

118、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季风。40-60°大陆东岸。

119、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暖夏凉,降水均匀。终年盛行西风。40-60°大陆西岸。

120、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冬季严寒、夏季炎热、全年少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温带内陆

121、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历史时期、19世纪末以来。

122、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有较大的变率

123、气候资源与农业种植制度(作物的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124、气候资源与建筑小区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125、风与城市规划工业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在盛行风的上风向

126、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铁路、机场(暴雨、泥石流、风速、桥涵、云雾、地势等)

127、台风(飓风)热带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大旋涡。

128、热带气旋强度等级热带低气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

129、台风的监测与预报利用气象卫星确定台风中心位置,估计强度,监测移动方向和速度。

130、暴雨形成条件①充足的水汽②强烈上升运动③持续的天气系统

131、洪涝灾害的防御提高预报的准确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132、干旱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133、干旱的防御改善生态、选择耐旱作物、开展水利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

134、寒潮的危害带来严寒、大风、霜冻。对春秋季的农作物危害最大。

135、寒潮的防御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

136、全球变暖趋势及其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137、全球变暖造成的后果①海平面上升②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138、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氟氯烃化合物消耗臭氧。

139、大气臭氧层总量减少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140、臭氧层的保护①研制新型制冷系统②参与国际合作

141、酸雨的成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142、我国酸雨区的分布①四川盆地②珠江三角洲③长江三角洲

143、酸雨的危害①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②土壤酸化③腐蚀建筑物④危及人体健康

144、酸雨的防治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中的硫资源综合利用。

145、大气环境保护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氟氯烃破坏臭氧层,酸雨。

146、海洋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海洋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147、海岸带从滨海平原到大陆架之间的广阔区域。

148、海岸带与人类活动全球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距离海岸60千米的范围内。

149、人-海岸相互作用阶段①很少干预②开始干预③海岸开发④海岸管理

150、海水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

151、海水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152、影响海洋表层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153、海水温度的空间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15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温度变化较大,深层海水温度变化不大。

155、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海洋面积广,水量大,而且热容量又很大。

156、海水中主要盐类物质氯化钠、氯化镁。

157、盐度的概念1000克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

158、海洋表层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

159、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降水量、蒸发量、洋流、河流淡水汇入(径流量)。

160、盐度最高的海区和最低的海区红海(亚非交界)、波罗的海(北欧附近)

16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潮汐(大潮和小潮)、洋流

162、洋流的概念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63、洋流的成因分类风海流、补偿流(大多南北向)、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

164、风海流的成因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

165、世界洋流模式(低、中纬)反气旋型。北半球为顺时针流动,南半球为反时针流动。

166、世界洋流模式(中、高纬)北半球中高纬是气旋型大洋环流,呈反时针方向流动。

167、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冬逆夏顺。冬季洋流向西流,夏季洋流向东流。

168、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169、南太平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秘鲁寒流。

170、南印度洋的洋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

171、北大西洋的洋流分布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北太西洋暖流、加那利寒流。

172、南大西洋的流流分布南赤道暖流、巴西暖流、西风漂流、本哥拉寒流。

173、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②高高低低规律判断寒暖流

174、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 ②海洋生物 ③污染 ④航海

175、海洋资源的分类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

176、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化工;养殖、增殖;深海锰结核;潮汐和波浪发电。

177、渔业资源的形成因素大陆架、河流带来营养物质、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补偿流。

178、世界主要渔业国中国、日本。

179、世界渔场分布北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东北大西洋、东南大西洋

180、海洋油、气开发利用地震波寻找。海上钻井平台、装油站、海底管道。

181、海洋空间利用的特点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气象多变、深海环境差、海水腐蚀性等)

182、海洋空间利用的方式交通运输、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

183、著名海峡马六甲、霍尔木兹、直布罗陀、英吉利、麦哲伦、白令、曼德等。

184、著名运河和港口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鹿特丹

185、腹地港口的服务区域。

186、海洋货物运输条件港口、集装箱船、无线电导航、全球定位技术、最佳航线服务。

187、世界围海造陆的典型地区荷兰、日本、澳门。

188、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

189、海洋污染的产生原因陆地上的生产过程(废弃物、冷却水、杀虫剂、石油渗漏)

190、海洋污染的危害危害海洋生物,甚至危及人类的健康。

191、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海岸工程建设、围海造田、过度捕捞、自然环境变化。

192、石油泄漏清污方法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19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94年11月16日正式生效。领海宽度、国际海底资源。

194、领海、专属经济区12海里,200海里。

195、岩石圈的范围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196、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197、矿物的概念单质或天然化合物。

198、岩石的概念由一种矿物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99、矿产的概念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达到工农业利用的要求。

200、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201、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

202、常见岩石玄武岩、花岗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板岩。

203、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204、地质作用的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05、地质作用的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206、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207、地壳运动的两种类型及其影响水平运动(褶皱山系、裂谷海洋)、升降运动(海陆变迁)。

208、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板块交界地壳活动。板块运动形成地貌。

209、六大板块的名称亚欧、非洲、美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南极洲板块。

210、板块相对移动形成的地貌张裂(裂谷、海洋)、相撞(海沟、岛弧链、海岸或褶皱山脉)

211、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海岭和断层(大多在洋底)、海沟和造山带(大多在陆地边缘)

212、地质构造的概念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213、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下沉岩块)

214、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接受沉积物,成为山岭。

215、断层构造分布的实例东非大裂谷;华山、庐山、泰山;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216、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断层(隧道、水库)。

217、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18、流水与风力作用所塑造的地貌类型黄土高原、瀑布、峡谷、冲积扇、三角洲;风蚀洼地、沙丘等。

219、水资源的概念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220、陆地水的分类地表水(江河水、湖沼水、冰川)和地下水

221、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222、静态水资源冰川冰、内陆湖泊水、深层地下水

223、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224、潜水埋藏在地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225、承压水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226、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

227、我国西北河流的径流变化河流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228、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补给高水位补给给低水位。

229、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230、水循环的意义①水量平衡②更新水资源③联系四大圈层④物质迁移⑤能量交换

231、气候对生物分布的影响光(喜光植物、喜阴植物)、热、水(森林、草原、荒漠)

232、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莲(水生)、骆驼刺(旱生)、矮牵牛(二氧化硫)、树(风向)

233、光合作用的意义把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糖类),并释放出氧气

234、生物循环的作用①物质迁移②能量流动③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

235、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

236、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①改造大气②改变陆地水③促成土壤形成④创造生物物质⑤环保

237、土壤的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38、土壤的作用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

239、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40、土壤的肥力特征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41、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矿物质(45)、有机质(5)、水分(20-30)和空气(20-30)。

242、土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43、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导作用改造成土母质(有机质的积累、养分元素的富集)

244、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①改良土壤②引起土壤退化

245、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整体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4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常绿硬叶林)、温带、寒带

247、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沿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热量为基础)。

248、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分为基础)。

24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

250、陆地自然资源在人地关系中的重要作用①开发自然资源②生产与消费产品③排放废弃物④改造陆地环境

25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类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252、陆地自然资源的特点和规律①总量有限②潜力无限③分布的规律性④组成的整体性

253、能源资源的分类常规能源、新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254、陆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255、能源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①柴草时代②煤炭时代③石油时代④新能源时代

256、地震的构造震源、震中、震中距、等震线

257、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58、地震震级的大小三级以下为微震、五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每增一级能量增大30倍

259、火山的分类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60、滑坡的成因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261、泥石流的成因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饱含泥沙、石块、砾石等。

262、原发性地质灾害诱发其他灾害地震诱发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

263、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破坏植被诱发滑坡、泥石流等。

264、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①建立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管理③实施预防措施④开展宣传教育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是指任意两个质点在连心线方向上相互吸引的力,牛顿于1687年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以数学表示为:F=Gm1m2/r^2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G: 万有引力常数,m1: 物体1的质量,m2: 物体2的质量,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重力

重力是指地球表面的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竖直向下(除赤道和两极外并不指向地心)的力叫。

向心力

向心力是当物体沿着圆周或者曲线轨道运动时,指向圆心(曲率中心)的合外力作用力。向心力是从这种合外力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而命名的,这种效果可以由弹力、重力、摩擦力等任何一力而产生,也可以由几个力的合力或其分力提供。

如下图,地球表面的物体m受地球吸引而产生万有引力F=GMm/R^2,指向球心O(这里将地球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标准的球体,其质心位于球心)。倘若地球表面物体是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与万有引力相同。事实上我们知道,地球上的物体均随着地球绕着地轴(N-S)自转(角速度w),因此万有引力F的一个分力提供物体m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F'=mw^2R',万有引力另一个分力则为物体所受重力。由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很小,维持物体自转的向心力也很小,因而物体所受重力略小于万有引力,并且随着纬度增加而增加。在两级,重力与万有引力相同。

AMX是意大利和巴西两国合作研制的单座单发超音速轻型攻击机,它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对地攻击、对海攻击及侦察任务,并有一定的空战能力。AMX具备高亚音速飞行和在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的能力,设计时还考虑添加了隐身性,可携带空空导弹。AMX轻型攻击机,70年代中期,意大利提 出研制攻击机G91r、G91y

和战斗机下一104后继机的要求,与此同时,巴西也提出研制 攻击机mb-236gb后继机的a-x计划。两国于1980年达成了由意大利马基航空公司与巴西 航空工业公司合作研制amx的协议,并于同年正式签订合作研制合同。

基本数据

乘员: 1

长度: 1323米

翼展: 887米

高: 455米

翼面积: 210平方米

高宽比: 375:1

空重: 6700公斤(14771磅)

被装载的重量:(23,700磅1075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 13,000公斤(28,700磅)

动力装置: 1× 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斯贝 807 涡扇发动机,491千牛(11030磅)

内部燃料容量: 3555升(2,700公斤)

外部燃料容量: 2个1000升(760公斤)

性能

最大速度: 1045公里/小时(493节,568英里每小时)10,975米(36,000英尺)

巡航速度: 950公里/小时(513节,590英里每小时)

作战半径: 889公里(480海里的,553英里)

转场航程: 1800海里的,2,073英里(3336公里)

滞空时间: 4小时15分钟

实用升限: 13000米(42650英尺),

爬升率: 521米/秒(10,250英尺/分钟)

翼载荷: 512公斤/平方米(105磅/平方英尺)

推力/重量: 047

武器

1× 20毫米(0787英寸)M61火神式航空机关炮(意大利)

2× 30毫米(1181英寸) 贝尔纳迪尼MK-164 炮(巴西)

导弹: 2× AIM-9响尾蛇导弹或MAA-1食人鱼或MAA-1B食人鱼II(开发中)或A-标枪手(开发中)

炸弹: 3,800公斤(8,380磅)5外部外挂点,包括MAR-1导弹,通用和激光制导炸弹,空-地导弹和火箭弹

AMX的电子设备及机上系统采用模块式设计,使其能更灵活地执行各种作战任

AMX攻击机

务。另外,AMX的双座型将去掉前机身油箱,串列放置第二个座椅,改装后将成为一种高级教练机,同时也能执行作战任务。至1990年底,总订货量是114架,其中意大利80架(含6架双座型),巴西34架(含3架双座型)。已交付40多架(意大利30多架,巴西10多架)。预计意大利的最终订货是238架(含51架双座型),但由于资金短缺可能压缩到136架;巴西的最终订货量预计是79架。AMX的设计目标就是简洁高效,外形流畅,能够执行战场遮断、近距空中支援和侦察任务,能够全天候执行低空高亚音速突防任务,并能在简易机场和跑道受损的情况下顺利起降。尽管是一种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设计的战斗机,AMX的设计思想却力求传统,这体现了意大利传统的飞机设计理念。尽管如此,该机还是考虑了一些先进的设计思想,如放宽静稳定度和破损安全设计原则。放宽静稳定度可以改善飞机的机动性能,而机身结构采用冗余设计则可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该机的一大特点就是全机的高冗余度:电气、液压和航电设备几乎都采用双重体制。并对诸如电缆和作动筒等设备进行物理隔断,以期获得较高的抗损伤能力。比如,当液压系统失效时,蓄电池储存的电能能够操纵起落架、刹车和前轮等机构。

悬臂式上单翼,前缘后掠角31°,相对厚度12%。铝合金三梁加强蒙皮抗扭盒形结构。机翼用3个接头与机身连接。全翼展前缘缝翼分成两段,后缘翼展2/3处以内是分成两段的双缝富勒襟翼,可用电或液压驱动。襟翼前面是两块液压驱动的扰流片,可独立地操纵,这些扰流片由意大利航空公司/GEC公司研制的飞控计算机通过电传操纵系统操纵,还可用作减速板/升阻板。后缘最外侧是液压驱动的副翼,也可人工操纵,无补偿片。

机身椭圆截面铝合金半硬壳结构。前机身有电子设备舱、机载系统、机炮、前起落架和座舱;中机身包括发动机进气道、主起落架和发动机舱;后机身和尾翼可拆卸,以便能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垂尾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方向舵与垂尾均有后掠角。平尾装在后机身的中部,安装角可变化。平尾及方向舵由飞控计算机通过电传操纵系统操纵。升降舵也可手动操纵。升降舵及方向

AMX攻击机

舵均无补偿片。起落架为液压操纵可收放前三点式,摇臂悬挂式结构,均为单轮,有油-气减震器。前起落架向前收起,主起落架向前向里收,机轮平放在进气道下的起落架舱内。前轮可液压操纵转向(±60°),并有防摆振装置,有液压刹车及防滑系统,无减速伞。原型机装有着陆拦阻钩。

amx战斗机采用后 掠上单翼正常尾翼布局,单座,装一台不加力涡扇发动机,固定进气口在机身两侧。机 体为轻金属结构,垂尾用复合材料制造,平尾安装角可调,操纵面由数字式电伟操纵系 统操纵,副翼、升降舵有机械式手动备份。amx轻型攻击机的第一架原型机于1984年5月 试飞,意大利的飞机于1988年开始交付,巴西的飞机于1989年开始交付。两国飞机的主 要区别是武器和电子战设备不同。

AMX配备一台罗尔斯罗伊斯低涵道比无加力的斯贝RB168MK807型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能够提供491千牛推力,在意大利国内由菲亚特、皮亚乔和阿尔法-罗密欧三个公司组成的联合企业通过许可证生产该型发动机,而在巴西则由CELMA公司来完成。斯贝RB168MK807型

AMX攻击机

发动机是斯贝101发动机(用于英国霍克西德利“海盗”攻击机)和民用的RB183发动机(用于福克F28“友谊”支线客机)的混合体。为AMX配备推力为584千牛的RB169MK821发动机的试验也获得了成功,这可以作为可能的升级方案。菲亚特公司生产的FA150型“南船座”辅助动力单元(APU)用于启动RB168MK807发动机并兼作地面动力,这使得该机能够在很少的地面设备支持下非常容易的启动。燃油装在机身油箱和两个机翼油箱内,内翼挂架可携带1000升油箱,外翼挂架可携带500升油箱。单点式压力或重力加油设备可给内部和外部油箱加油,还可以进行空中加油。马丁-贝克公司的Mk10L零-零弹射座椅,机头有18°的下视角,单块式风挡呈弧形,座舱盖也为单块玻璃,向右侧打开。机身下有一个双挂架挂点,每侧机翼下有两个挂架。机身及内翼挂架每个可挂907千克,外翼挂架每个可挂454千克,总外挂量为3800千克。两侧翼尖可各带一枚AIM-9L“响尾蛇”导弹或相似的红外空-空导弹。对地攻击武器包括Mk82/83/84炸弹,空-地导弹(包括反辐射及反舰导弹),电光精确制导武器和火箭发射器。执行侦察任务时,可带3个可更换的侦察底盘,上装全景式、电视摄像及照相制图等照相系统,机身挂架可带红外/光学设备吊舱。侦察设备舱位于前机身右下侧、前起落架舱的前面。此外,AMX的意大利型装一门M61A1多管20毫米机炮,备弹350发,装在前机身的左下侧。巴西型的前机身两侧各装一门30毫米“德发”554机炮。

机载设备以MIL-1553B总线联成系统为核心,其中包括EM-M-200B测距雷达、以利顿公司计算机为基础的武器瞄准投入系统、外挂管理系统、阿莱尼亚公司的平视显示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武器及导航显示器、主被动电子对抗设备、大气数据计算机和各种通信、导航、敌我识别设备。显示系统与夜视镜兼容。通信设备包括UHF、VHF和敌我识别设备。因有些设备仅限北约使用,因此,两国飞机的通信、导航、敌我识别设备不同。中国曾与意大利合作研制强-5M改进型外贸攻击机,使用的基本就是AMX的总线与火控系统,令中国首次接触到了上述技术与设备。

意大利使用的AMX使用以色列Elta公司的EL/M-2001B雷达改型,工作在I波段。巴西空军的AMX使用fiar/Tectelcom的SCP/01雷达。AMX主起落架旁有一个航空照相机舱,另可携带白光/红外侦察吊舱。该机还可携带更高级的OudeDelft侦察吊舱。此外,可配备数据链实现实时传输侦察图像。

AMX-ATA是一种双座高级教练/攻击机,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该改型采用了新传感器设备,包括前视红外设备、头盔显示器、具备对空/对海能力的EltaEL/M-2032多工作模式雷达,以及包括反舰导弹、中距空空导弹在内的武器装备。委内瑞拉原计划于1999年订购了8架AMX-ATA高级教练/攻击机。

最终,2002年,委内瑞拉空军(AMV)表示将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新购12架AMX-T双座教练攻击机,用来替换委内瑞拉空军的T-2D教练机。根据协议约定,交付工作将从2005

AMX攻击机

年开始。委内瑞拉空军表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的AMX-T是在经过7个参与竞标者的竞争之后被选定的。这种多任务飞机具有先进的性能,可以出色完成训练和战术支援任务。这也是AMX-T飞机的首次成功出口。在执行侦察任务时能携带红外光学侦察吊舱。意大利型装20毫米M61A1多管机炮。巴西型用一门30毫米“德发”554机炮。巴西空军准备在国产的A-1A(AMX)攻击机上配备自行研制的MAR-1反辐射导弹,2005年正式服役。机身中央挂架和机翼内侧挂架共挂载1360kg(3000lb)武器和外侧挂架挂一对455L副油箱。在这种火力配置下,以M数075~08的速度飞“低-低-低”剖面,最后以095的速度冲剌93km(50nm)。此时的作战半径是335km(180nm)。

火力控制设备包括OML/Selenia公司的平视显示器(HUD);多功能显示器;SKC-3140任务计算机,这是1个3/4ATR外场可更换部件(LRU),包括计算机、总线控制器和电源,共重9kg;Fiar公司的I/J波段PM-2500瞄准雷达(基于埃尔塔公司的EL/M-2001B雷达);外挂物管理系统(SMS);导航系统(包括LN-39惯性平台、Lisa-2000备用姿态和航向参考系统(SAHRS)、大气数据计算机、VOR/ILS、ADF和DME);通信系统(SRT-651VHF/UHF电台和SIT-241敌我识别器);MIL-STD-1553双总线系统。

该机可使用Grifo火力控制雷达。该雷达有5个外场可更换部件(LRU),包括平板天线装置、发射/接收机、雷达信号处理机、雷达数据处理机、电源装置。体制脉冲多普勒,波段I/J,采用频率捷变和脉冲压缩。天线为平板缝隙阵列,41cm×34cm(165in×14in),重复频率中PRF和高PRF两种,峰值功率17kW,重量67kg(140lb)。

AMX攻击机外部共有7个武器挂点:左右机翼下各有2个,每个机翼外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454kg(1000lb),每个内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907kg(2000lb);机身下有1个挂点,可挂两个炸弹架;每个翼尖可挂1枚AIM-9L“响尾蛇”空对空导弹。最大外挂重量为3800kg(8377磅)。其他的外挂物包括:炸弹、两种布洒器和两种副油箱。副油箱容量分别是580L(127英加仑)和1100L(242英加仑)。

意大利的AMX能够携带GBU-12“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并与以色列埃尔比特公司生产的Opher激光制导吊舱配合使用。有消息指出,该机还能携带法国制造的PDLCP目标指示荚舱,但现并不清楚该机是否在实际行动中使用过该装备。一些消息来源认为AMX能够携带AGM-65小牛空对地导弹,但在AMX的服役过程中尚未发现这种武器配备,或许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武器配置方式。一架AMX-T在1990年代早期装备了更先进的FIAR生产的“格罗弗”多模态雷达以验证使用AM39“飞鱼”(Exocet)反舰导弹的可能性。该机可能还用于评估意大利的“马特”(Marte)反舰导弹、德国MBB“鸬鹚1”反舰导弹。但是,普通型号的AMX可能缺乏携带反舰导弹的能力。理论上说,AMX能够在主起落架前方右侧的专用隔舱内携带侦察设备,但是并不清楚这类设备是否已经开发或是其具体的配置是什么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AMX能够在机身中线挂点上携带侦察荚舱,据说是继承自已经退役的洛克希德马丁F-104G/S“星”式战斗机的红外扫描荚舱。

拟开发的“AMX-E”电子战改型以“AMX-T”为基础进行开发。该机装备电子干扰天线,为攻击机提供伴随电磁压制,或者目标指示以及发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对敌方的防御进行主动攻击。阿莱尼亚、马基航空和Elettronica已完成了可行性研究,并在1997年签署了一份合同已完成最终配置,包括航电升级、加装GPS和为后舱的电子系统操纵员增加一个彩色LCD显示器,为了安装新的电子设备将不得不取消“火神”航炮以腾出必要的空间。该型机装备“哈姆(HARM)”等反辐射导弹作为攻击武器。

1989年4月,6架生产型AMX开始进入AMI的测试单位,从而开始其在AMI的服役生涯。意大利空军中使用AMX的部队包括32联队的13中队(AMX)和101中队(AMX/AMX-T)、第2联队的14中队(AMX)、第3联队28中队(AMX)、第51联队的103中队和132中队(AMX/AMX-T)。其中,32联队以福贾-阿曼多拉(Foggia-Amendola)为基地;51联队以特雷维索-伊斯特拉纳(Treviso-Istrana)为基地。AMI的AMX联队曾因为发动机故障而在1992年和1996年两度停飞检查,但这些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海湾战争期间,AMX曾短期进驻土耳其,但并没有参加实际的作战行动。但AMX在后来巴尔干地区的一系列冲突中派上了用场,该机参与了1995年的“谨慎力量”军事行动和1999年的“联合力量”军事行动。

2005年2月,意大利空军选择阿莱尼亚公司为55架AMX升级了新的航电,包括INS/GPS导航系统、新的通信系统和敌我识别(IFF)系统、新的显示器以及使用智能灵巧武器的能力,如波音公司的杰达姆(JDAM,联合直接攻击武器的缩写)智能灵巧炸弹。

在巴西,三个航空团装备了AMX。其中两个是116航空团(Adelfi中队)和310航空团(Centauro,“人马座”中队)。116航空团是特意为了操作AMX而于1990年10月23日组建的新飞行团,而310航空团则于1999年1月15日接受了第一批两架A-1,新飞机取代了原有的AT-26飞机。第三个使用AMX的是110航空团(Poker,“纸牌”中队),该中队以前装备的是RT-26飞机。该中队是一个战术侦察中队,装备AMX的侦察型——RA-1。A-1出色的满足了巴西空军的需求:长航程(即使没有空中加油),对地攻击的准确性和良好的空中格斗能力。

2004年8月,巴西空军同EMBRAER签署了一份合同,对53架单座型A-1和双座型A-1B进行中期寿命升级。升级的设备包括3台新的多功能彩色显示器、平视显示器、夜视器材和新的通信/导航设备。以色列的埃尔比特公司是该项目的主承包商。

尽管泰国在1990年代早期订购了一批数量可观的AMX攻击机,但是资金短缺迫使该国取消了这笔交易。委内瑞拉成为AMX的唯一出口用户,该国在1999年订购了8架双座型和4架意向订货。在2005年2月巴西总统卢拉访问委内瑞拉期间,两国再次确定了这笔交易,包括26架“超级巨嘴鸟”和12架AMX-ATA(先进教练/攻击机的缩写)。这批AMX将采用新的玻璃化驾驶舱、前视红外传感器、头盔瞄准具、“埃尔塔”公司的EL/M-2032多模态雷达和以反舰导弹及中程导弹为核心的武器系统,这使得该机成为一种高效费比的多重任务战斗机。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总裁透露这笔合同总值约3亿美元。阿莱尼亚公司还曾积极向南非推荐超级AMX,该改型将装备改进的航电和新的涡轮风扇发动机EJ200(同型发动机也装备在欧洲战斗机“台风”上)。

2006年2月,南非的丹尼尔航空航天服务公司(以前称为肯特隆公司)、南非空军以及南非国防部,同巴西空军的研究发展部签订了一项联合发展新型空空导弹的原则协议,并将在几周之后签订正式合同,其价值为3亿南非兰特(R)。该新型空空导弹是丹尼尔公司一直在研制中的"短矛"空空导弹的新型号一一"敏捷短矛"空空导弹,通过巴西空军参与并提供经费,使其由原型样弹研制发展为作战型导弹的生产,然后由巴西空军以国防采购的方式引进该弹。"敏捷短矛"是一种近距空空导弹,与丹尼尔公司研制成功并装备南非空军的"远距短矛"中距空空导弹不同。巴西空军将来也有可能向南非国防部采购"远距短矛"空空导弹,用来装备经过现代化更新的F-5M战斗机,以增强超视距空战能力。

AMX-T

1986年反战的一种双座高级教练机改型。AMX-T于1990年首飞并装备意大利和巴西空军。

AMX-ATA

是在AMX-T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兼顾高级教练机和攻击机的多任务攻击战斗机,用作作战任务和先进培训。采用新的传感器,前视红外头盔显示器,新的多模式雷达。委内瑞拉空军在1999年订购了8架AMX-ATA,但被美国国会否决了。

AMX-R(RA-1)

巴西空军的AMX侦察机版本。

AMX A-1M

巴西空军的AMX航电系统升级版。

AMX轻型攻击机应该不能舰载。改装一下倒有可能。详细了吧。 不过可能有一点跑题。。希望赞同。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二司村

一概述

古时柳沟为城官,为保卫城官,在土长城脚下设司,有司官,明中叶后建村,柳沟往东分别是头司、二司、三司、四司,一名司官一营兵,一个土城。一个营城城有东门、南门,东门运水,南门外是练兵场(现在戏台底下),明中叶后建村,二司村为二司。

二司村位于延庆城东偏南约12公里,南距果树园1.8公里,东北距三司1.6公里。村址地处山前洪积扇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约565米。土壤为淋溶褐土。1983年建村委会,辖域面积4.2平方公里。村落内主街呈东西走向。有111户,238人,均为汉族。姓氏以张、刘、王、高为主,先祖从何处迁此定居,无考。

村党支部建于41年,张兴、刘合太、王荣、刘汉青、张长锁、张付存、王宝学、刘汉良、张玉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广银。有王宝学、张永兰、刘长余、张玉萍担任村委会主任,现任村委会主任张景德。张永兰、高志存、陈文、张付存、张景德担任经济合作社社长。村两委共6人,两委班子制度健全,团结和谐,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明显;村两委的各项工作能够做到积极开展,村级工作运转有序。村内民风淳朴,群众基础好。村内共有党员19名。曾以种植玉米等粮食为主。

二经济建设

村址地处山前洪积扇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约565米。土壤为淋溶褐土。20世纪60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村里有土地995亩,以种植玉米为主,兼种植高粱、谷子。70年代为响应国家粮食亩产“上纲要、过黄河、跨长江”的号召,即亩产要分别达到400斤、500斤、800斤的要求,延庆地区属于亩产要达到400斤的地区,从那时起开始种植小麦和水稻,种上果树。

截至2011年村域内耕地面积710亩。果园面积300亩。山场面积3000亩,其中有林面积约1700亩。本地区,以种植大田农作物(玉米)和林果为主,植被丰富,主要有荆条、酸枣等灌木;野生动物有野鸡、野兔等。

三新农村建设

解放前村内房屋破旧,生活贫困。1949年,完成了土地改革,1952年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成立初级社,1955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加入了人民公社,社员栽植果树60余亩。

2005年,自来水改造3800米,修建排洪沟260米,在街北建桥一座2006年硬化街道3506米。2007年安装34盏路灯,在街道周边修建小墙538米,租赁荒山给黄继萌。2008年新建面积为6126平米的大队部一座。2009年修建柳沟到二司村进村路15公里。2010年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结合新农村五项工程建设的有利契机,共拆除了街道和空闲地上的私搭乱建及旱厕90余处,面积达100多平米;清除了各种积存垃圾200多立方;对全村的旱厕进行了改造,改成了水冲式厕所,厕所改造率100%,改水率100%;,粉刷墙面400多平米,建垃圾房1座,打水泥路面13547平方米,将使村民出行更加方便;安装节能灯路灯60多盏,解决夜晚出行问题。为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二司村规划建设一个集村民休息娱乐和农民培训为一体的文化大院,利用村委会旧房改造,建设面积600多平米、投资近120多万元。

近年,全村绿化面积近万平米,栽植绿化树种及各种乔灌木20余种,其中有垂柳、白腊、五角枫、碧桃、榆叶梅、连翘、小叶黄杨等共计5000多株;种植花草2000多平米。

四社会建设

社会保险:近几年,全村73户农业户口村民190人全部上了医疗保险,重大节日为村民发放福利(油、米面等),有生态护林员1名,保洁员10名,45岁以上男性和40岁以上女性全部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体育设施:近几年,在村大队安装了健身器材,(20余件,漫步机一个,健骑机两个,乒乓球案子一个,强力压腿器一个,肩关节康复期一个,棋牌乐一个,转腰器一个,仰卧起坐一个,跑步机一个,椭圆机一个,助木架一个)。方便了村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体质。

文化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二司村的文化管理由村党支部或行政领导班子负责,或由村班子临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2010年,二寺村设群众文化专管员,2012年4月更名为群众文化组织员,全职负责村里的文化工作。群众文化组织员张金立,任职自2012年4月起至今。

(adsbygoogle=windowadsbygoogle||[])push({});

二司村附近有柳沟村、八达岭长城、北京世园会、八达岭野生动物园、百里山水画廊等旅游景点,有延怀河谷葡萄、延庆葡萄、延庆国光苹果、筒子肉、永宁豆腐等特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095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