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可以带上高铁吗?高铁对锂电池的规定

锂电池可以带上高铁吗?高铁对锂电池的规定,第1张

      锂电池可以带上高铁,但是有限制额定能量,单件携带不超过20000毫安。

扩展旅客携带物品上车的规定:

      1、医用药品类:云南白药气雾剂、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生理盐水、代煎的中药等可以带。

      2、毛发用品:卷发棒、护肤精油、吹风机、脱毛膏、脱毛仪、护发素、洗发水等可以带;自喷式压力容器的染发剂最多能带150毫升。

      3、酒精消毒类:酒精免洗凝胶、医用酒精、过氧乙酸消毒液、84消毒液、酒精消毒液、双氧水消毒液、酒精喷雾不可以携带;消毒湿巾、酒精湿巾可以带少量自用的,而且最好包装是独立的。

      4、燃料类:液化石油气、氢气、天然气、汽油、煤油、柴油等不可以携带;火柴携带数量不超过2小盒。

      5、健身用品:瑜伽垫、哑铃、握力器、健腹轮、拉力器能带;甩棍、臂力器不允许携带。

      6、宠物:龙猫、兔子、猫咪、乌龟、仓鼠、狗狗等小型宠物不可以携带,只能办理托运。

      想要知道更加详细的,可以点击下方链接:高铁携带物品规定

1、充电宝可以带上高铁吗2、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3、高铁充电宝能带上吗4、高铁能带充电宝吗5、坐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6、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充电宝可以带上高铁吗

充电宝可以带上高铁。

充电宝不属于《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所规定的旅客禁止或限量携带物品,乘坐高铁对于移动电源是没有明确的规定的,所以高铁是可以带充电宝的。在乘坐高铁时不会管乘客携带的充电宝的随身携带就好了,当然在过安检的时候会被拿出来检查,这点是不用担心的,建议不要装在包里面,以便不好拿出来检查。

高铁不能携带的物品介绍

生活中常见的蓄电池有电动车电池、汽车电瓶等,这类产品是禁止携带的。干电池、锂电池和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可以携带上车。打包好的折叠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平衡车可以携带上车,要求硬质包装完整,不会对列车和旅客造成伤害。很多人出门时会携带酒精、84消毒液等进行日常消毒,注意这些物品过不了安检。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

可以。

可以带高铁充电宝,乘坐高铁对移动电源没有限制高铁充电宝,也就是说带多少毫安的充电宝都可以上高铁的,只有乘坐飞机才有限制。

物品携带上车的规定高铁充电宝

1、五金工具高铁充电宝:测电笔、小扳手、老虎钳、螺丝刀、家用手电钻可以携带上车;斧子、大扳、铁锤子、铲子不可以携带。

2、宠物类高铁充电宝:仓鼠、猫咪、兔子、乌龟、狗狗、龙猫等不能携带,只可以托运。

3、男性常用品:剃须泡沫、剃须刀、_喱水、发蜡、刮胡刀、_喱膏、发泥可以携带;打火机不超过两个;打火机专用燃油不可以携带。

4、化妆品:精华液、乳液、面霜、爽肤水、卸妆油、身体乳、面膜、化妆水、香水、防晒霜、粉底液、卸妆水、洁面慕斯、洗面奶、芦荟胶可以携带上车;甲胶油与指甲油最多能带二十毫升。

5、药物类:云南白药气雾剂、口服液、藿香正气水、代煎的中药、生理盐水等均可携带。

6、燃料类:天然气、柴油、汽油、氢气、液化石油气、煤油不可以带上车;安全火柴只能带两个。

相关信息: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颁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中将高铁定义

为新建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含)至350公里(含),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的客运专线铁路。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部分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高速动车组标准英文名为G-Series High-Speed Train。2020年10月21日,“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

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2021年,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2168公里。

高铁充电宝能带上吗

20000毫安以下高铁充电宝的充电宝可以带上高铁高铁充电宝,超过限制量则不可以携带上高铁。

根据最新规定只可以带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且标志清晰的充电宝,通常来说20000毫安的充电宝是符合携带的。

扩展物品携带上车的规定高铁充电宝

1、驱蚊用品:驱蚊水、风油精、电蚊拍、蚊香、电蚊香液等不受限制高铁充电宝;花露水多于100ml的不能带。

2、酒精消毒类:酒精消毒液、医用酒精、双氧水消毒液、酒精喷雾、酒精免洗凝胶、过氧乙酸消毒液、84消毒液不可以携带高铁充电宝;消毒湿巾、酒精湿巾可以携带一点点自用的,有独立包装的就更好。

3、健身类:握力器、瑜伽垫、健腹轮、拉力器、哑铃能带;臂力器与甩棍不能上车。

4、化妆品、护肤品:粉底液、洁面慕斯、芦荟胶、卸妆油、卸妆水、面霜、面膜、身体乳、精华液、乳液、防晒霜、洗面奶、化妆水、爽肤水能带;甲胶油和指甲油不可以超过50毫升。

5、喷雾用品:雅漾喷雾、止汗喷雾、保湿喷雾、防晒喷雾、补水喷雾、颐莲喷雾、发胶、定妆喷雾等带有自喷压力容器包装的喷雾携带的容量不可以超过150ml;普通的、非自喷压力罐的喷雾只要不超过限制携带行李重量,都可以带,但有易燃成分的日用品,如香水需少于100ml携带。

6、燃料: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油、柴油、汽油、氢气不能带;安全火柴最多携带2个。

高铁能带充电宝吗

高铁能带充电宝。

充电宝不属于禁止携带的物品,可以带上高铁,铁路进站乘车禁止携带物品:可能危及旅客人身安全的菜刀、餐刀、屠宰刀、斧子等利器、钝器射钉枪、防卫器、弓、督等其他器具,都禁止携带进站上车。

乘坐动车和高速列车对移动电源没有明确的特殊规定;高铁可以使用充电宝,只有在飞行时才有限制;乘坐高铁时每件物品的长、宽、高外形尺寸之和不超过160厘米,杆状物品不超过200厘米,但乘坐动车组时不超过130厘米;重量不超过20公斤。

乘坐高铁的优势:

1、载客量高

无论是高速公路或机场都会发生挤塞,高速铁路的优点是载客量非常高。

2、耗时少

除最高运行速度外,旅客更关心的是旅行时间。

3、安全性好

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高速铁路问世35年以来,日、德、法三国共运送了50亿人次旅客。

4、正点率高

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

5、舒适方便

座席宽敞舒适,走行性能好,运行非常平稳。减震、隔音,车内很安静。乘坐高速列车旅行几乎无不便之感,无异于愉快的享受。

6、能耗较低

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1,则小轿车为5,大客车为2,飞机为7。高速列车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可利用多种形式的能源。

坐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

一般而言高铁充电宝,乘坐动车是可以携带充电宝的,充电宝可以顺利通过安检不会被扣下。但是,高铁和动车上一般都配有手机、电脑的电源插头,一般位于相邻座位的下方,扶手下面。

动车、高铁上禁止携带物品:国家禁止或限制运输的物品高铁充电宝;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危险品、弹药和承运人不能判明性质的化工产品高铁充电宝;动物及妨碍公共卫生(包括有恶臭等异味)的物品;能够损坏或污染车辆的物品;规格或重量超过规定的物品。

扩展资料:

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国家铁路局、公安部联合发布铁路《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公告,进一步明确并规范高铁充电宝了禁止携带物品的种类、范围及名称,以切实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和铁路运输安全。

列入《禁止携带物品目录》的,主要包括枪支、子弹类(含主要零部件)、爆炸物品类、管制器具、易燃易爆物品、毒害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传染病病原体等8类,以及其高铁充电宝他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禁止携带的危险物品。

与此前铁路公告的禁止携带物品目录相比,更加明确规范,在物品种类上未做大的调整,为加强铁路消防安全和治安管理。

参考资料:

:禁止携带物品目录

高铁可以带充电宝吗

高铁可以带充电宝高铁充电宝,但是充电宝单件容量不超过27万毫安。

乘坐高铁对移动电源没有限制高铁充电宝,只有乘坐飞机才有限制。充电宝、锂电池单块额定容量不超过100Wh(100Wh相当于27027mAh容量)高铁充电宝,但含有锂电池的电动轮椅除外。因此高铁充电宝,常见的20000mAh及以下的充电宝是可以携带乘车的,如果旅客携带超过20000mAh的充电宝至高铁站乘车,可将充电宝暂存于车站或让人带回才能允许进站。

高铁携带物品规定

包装密封完好标志清晰,24%≤酒精浓度≤70%的酒类饮品,累计携带不超过3000毫升。酒精浓度>70%或者标志不清晰的酒类饮品属于易燃液体,禁止随身携带。包装好的海鲜和生鲜肉类,以及腊肉、腊肠、火腿等熟食制品,在不超重的情况下可以携带。为避免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腐败变质,建议短途携带,密封包装。

标志清晰的充电宝、锂电池,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含有锂电池的电动轮椅除外。禁止随身携带菜刀、水果刀、剪刀、美工刀、雕刻刀、裁纸刀等日用刀具(刀刃长度超过60毫米),但可以托运。

航空航夭技术是2}世纪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对人

类社会生活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也是表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航空是指在地球周围稠密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航夭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近地空间、行星际空间、行垦附近以及恒星际空间的航行活动。但是,在地面发射航天飞行器或者当航天飞行器返回地面时,都要经过大气层;特别水平起降的航天飞机,虽然主要活动在大气层之外的空间中,但其起飞和降落过程与飞机极为相似,就兼有航空和航夭的特点口所以从科学技术上看,航空与航夭不仅是紧密联系的,有时甚至是难以区别的。航空航天一词,既指进行航空航夭活动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又指研制航空航天飞行器所涉及的科学技术。

航空航天技术是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它们综合运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应用了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力学、热力学、材料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计算机技术、喷气推进技术以及制造工艺等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航空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上述科学技术在航空航夭领域的应用中相互交叉、渗透,产生了一些新的学科;航空航天技术发展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这些学科的发展。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军事应用密切相关,而其巨大进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航空航天技术用于军事,使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战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战争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飞机在战争中执行拦击、侦察、轰炸、攻击、预警、反潜、电子干扰以及运输、空降等任务。

航天(Spaceflight):又称空间飞行、太空飞行、宇宙航行或航天飞行。系指航天器在太空的航行活动。有的科学家曾把航天器在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天,航天器在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称为航宇,现在则把航天器在太阳系内和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统称为航天。航天活动的目的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与天体,为人类服务。航天的基本条件是航天器必须达到足够的速度,摆脱地球或太阳的引力。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特征速度。 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 执行军事任务(具有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军用航天;执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工业生产等民用任务(具有非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民用航天;执行商业合同任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成为商业航天。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载人航天;没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不载人航天。 如今,航天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技术领域,对国家和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与社会生活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生活

宇宙环境是极为恶劣的,对人体有害的主要因素是高真空、高缺氧、宇宙辐射、温度差异等,这些不利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伤害。在这种环境中,航天员是无法生存和工作的。面对严峻的宇宙空间环境,怎样才能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呢?我们的科技人员为其研制了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环境即密闭座舱,用来保护航天员。 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人们长期的生活习惯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眠一般都安排在夜晚。飞船在航天飞行中的昼夜周期和我们在地球上的昼夜周期是不同的。地球上的一天是一次日落日出,并定为24小时。空间飞行时的一次日落日出,周期长短不一,因为它和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高低相关。轨道高,昼夜周期就长;轨道低,昼夜周期就短。飞船航天飞行期间的昼夜周期,白天和黑夜时间长短是不一致的,白天时间长,黑夜时间短,90分钟一个昼夜周期,最长的黑夜仅仅是37分钟。飞船由地球阳面进入阴面时,就如同由白天进入黄昏黑夜一样。航天飞机速度很快,太阳出来时好像“迅雷”似的一跃而出,太阳落山时也如“旋风”一样迅速地隐去。 一个航天员曾经这样描述宇宙间的一天:早晨,计算机控制的钟唤醒我们起床。醒来拉开窗帘看宇宙空间,阳光灿烂,天色真美。可是不大一会儿,太阳没有了,天暗下来了,黑夜来临了,我们想又该睡觉了吧。真是有趣极了,一会儿是早晨,一会儿是黑夜…… 站着睡躺着睡都一样 在宇宙空间最特殊的就是睡觉姿势,失重时,身体完全放松会自然形成一种弓状姿势。航天专家认为,在太空中睡眠,身体稍微弯曲成弓状,比完全伸直平躺着要舒服得多。 航天员在太空飞行中,睡袋一般固定在飞船内的舱壁上,如果不这样,飞船内的姿态在发动机开动时,就可能跟舱壁碰撞。所以,航天员一般还是喜欢将睡袋紧贴着舱壁睡觉,这样就像睡在床上一样舒服。在失重时,反正分不清上和下,站着躺着睡都一样,所以,航天员既可以靠着天花板睡,又可以笔直地站着靠墙壁睡,想怎么睡都是可以的。 由于人在失重时飘浮,航天员行动起来会感到困难和不方便,动作都不像在地面上那样协调。坐立不稳摇摇晃晃,稍一抬头仰身就有可能来个大翻身,弯腰时又可能翻筋斗,所以一切动作都得小心从事。 航天员在宇宙飞行中可以遥望地球景色,这也是他们太空生活的一大乐趣。自古以来,飞向太空就是人类最美好的遐想。航天员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漂亮极了,它是一个绿色的球体。白天你仔细看去时,地球大部分是浅蓝色,密密的森林带看起来更是蓝色的,惟一真正的绿色地带是中国的西藏高原地区。一些高山湖泊看起来是明亮的并且呈鲜绿色,好像硫酸铜矿地区颜色。温度很低又没有云彩的地区,如我国喜马拉雅山那样的高山区域,就能很清楚地看到那儿的地貌。航天员能看到的最令人目眩神迷的奇景,要算是伊朗的卡维尔盐渍大沙漠,这片大沙漠看上去像木星,中间有一个红色、褐色和白色的大旋涡,这是因为盐湖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蒸发之后而留下的光辉耀眼的痕迹,它像绿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离不开体育锻炼 航天员生活在太空当中,同样离不开体育锻炼。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有其特 殊意义:增强对失重及其他航天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航天飞行中不良环境对航天员的有害影响。在长期航天的空间站内,都设有专为航天员体育锻炼的“小型体育场”,设置一些特殊的航天体育器具供航天员使用。这些器具有自行车功量计、微型跑道、弹簧拉力器及负压筒等。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员和地球上的人一样,都需要有个人清洁卫生的处理,如刷牙、洗脸、洗澡、大小便等等。失重条件下处理清洁卫生及废物非常复杂,需要有特殊的设施和技巧。 失重时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飘浮起来,水珠在舱内飞飘,会影响人的健康和仪器正常运转。飞船中的航天员不能采取地面上的刷牙工具和方法。那样做,说不定在哪一环节把水泄漏出去,水就会飘浮起来,所以,航天员只能采用比较简单的方式来刷牙。美国采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橡皮糖,让航天员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达到清洁牙齿的目的。航天员洗脸,其实是取一块浸泡有清洁护理液的湿毛巾擦洗面部。随后,把毛巾铺在按摩刷上用来梳理头发。 航天员若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还需要洗澡。长期的载人空间站上,就配备有航天工程技术人员设计制作的航天浴室设施。这种浴室,只不过是一个强力尼龙布浴罩,浴罩上下有固定的框架,上连天棚下连地板,成为通天式密闭浴罩,平常折叠着固定在生活舱的顶棚上。顶棚上还设有圆形水箱、喷头、电加热器,洗澡用的水箱,有管道跟大水箱相通。 洗澡前,先把废水回收净化装置中的净化吸附剂配好,准备用来回收和净化洗浴时的污水,然后清理给水管道、抽水装置和过滤净化装置(除去杂质和不良气味),并将卷在顶棚上的尼龙罩放下,直到底框并固定好,形成一个连接天棚地板的圆桶,就好像一个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启动电加热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热到合适温度,这时人可脱去衣服进入浴室。圆筒底下有一双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后就不会飘浮起来。在打开水龙头之前,应先将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条通到外面的软管相连接,航天员可呼吸舱内空气,避免洗浴时的空气、水汽混合物吸入呼吸道发生危险。航天员洗澡时,还要将耳朵塞起,带上护目镜,就像潜水员一样。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可打开水龙头,一阵阵细细的水流喷在身上,形成一层夹着无数气泡的水膜,必须用毛巾或吸水刷将水吸走。失重时水不会自动流出,水箱中有气加压,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飞船上航天员大小便的处理也有其相当的科学性。尿盆是特制的,抽水马桶同一个塑料套相连接,大便后快速关闭橡皮阀,大便通过气流落入透气的大便收集袋里,然后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筒,便筒装满后会自动弹出舱外。 这就是航天员特殊的生活起居,是不是真的很奇妙? 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工具书总是显得相对了旧或定义含糊不准确。虽然有跟随形势发展的局部修改,但往往也会因此产生出矛盾来。 在现代的自然科学中,“宇宙”采用上述第二种解释。通俗地说就是: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 总和。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宇宙有正确的认识。汉代古籍《淮南·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 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空间和时间的划分要求愈来愈精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只要把时间区分为、月、日就足够了。后来要求区分出时辰或小 时来才感到方便。近代工业和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事业的兴起,进一步要求划分出分和 秒来。对现代科学技术来说,这还不够,还要求用毫秒、微秒和纳秒来计时。 对空间的划分也是这样。古代只要有天空、空间和地面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但却远远不能 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特别是航天技术诞生后,要求把“天”与“空”严格区分开来。 “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这大致与“天空”、“太空”相当。说“大致”,是因为若日月星辰不包括地球,“天”则只有地球大气层以外才有,那“天空”就是太空,而“太空”又笼统地说是“极高的天空”,没有精确的物理性质上的划分。 “空”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空间。 按照上述划分,“天气”、“天气预报”和“星空”,是否就庆叫“空气”、“空气预报” 和“星天”呢但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无须修改也不会产生歧义。同样,现在使用的“空间科学(技术)”一词,也应叫“太空科学(技术)”,如因“太空”一词太含糊,则需再进行一次约定俗成的过程。 航天:指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等在地球附近空间或太阳系空间飞行。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工具书总是显得相对了旧或定义含糊不准确。虽然有跟随形势发展的局部修改,但往往也会因此产生出矛盾来。 在现代的自然科学中,“宇宙”采用上述第二种解释。通俗地说就是:宇宙是空间和时间的 总和。我们的祖先早就对宇宙有正确的认识。汉代古籍《淮南·齐俗训》中说,“四方上下 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汉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说:“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空间和时间的划分要求愈来愈精细。 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人们只要把时间区分为、月、日就足够了。后来要求区分出时辰或小 时来才感到方便。近代工业和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事业的兴起,进一步要求划分出分和 秒来。对现代科学技术来说,这还不够,还要求用毫秒、微秒和纳秒来计时。 对空间的划分也是这样。古代只要有天空、空间和地面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但却远远不能 满足现代科学技术的要求。特别是航天技术诞生后,要求把“天”与“空”严格区分开来。 “天”是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广大宇宙空间。这大致与“天空”、“太空”相当。说“大致”,是因为若日月星辰不包括地球,“天”则只有地球大气层以外才有,那“天空”就是太空,而“太空”又笼统地说是“极高的天空”,没有精确的物理性质上的划分。 “空”是指地球表面以上的大气层空间。 按照上述划分,“天气”、“天气预报”和“星空”,是否就庆叫“空气”、“空气预报” 和“星天”呢但这里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无须修改也不会产生歧义。同样,现在使用的“空间科学(技术)”一词,也应叫“太空科学(技术)”,如因“太空”一词太含糊,则需再进行一次约定俗成的过程。

中国航天

神舟五号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愿望,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六号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飞船系列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 神舟七号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还要出舱,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最终坚持了下来,成功完成这一计划!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成功将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和景海鹏三位宇航员带回地球,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王兆耀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受“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的委托宣布: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当前,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已被攻克,整船已进入综合测试阶段,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火箭预计在2007年12月底前完成全箭总装。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未来的神舟七号飞船,不会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仍然是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此前这种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目前新一枚运载火箭元器件的采购与生产已经展开,火箭总设计师荆木春说,这一次他们将采用质量更高的元器件。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还将对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二F火箭担任

航天系统都包括什么?

1957年10月,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Sputnik 1在前苏联发射成功,开创了人类航天新纪元,宇宙空间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新疆域,并且将这一年定为第一个国际空间年。近半个世纪以来,航天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航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活动、军事活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部门,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航天是指进入、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即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又称外层空间)以及地球以外天体各种活动的总称。航天活动包括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三大部分。航天技术是指为航天活动提供技术手段和保障条件的综合性工程技术。空间应用是指利用航天技术及其开发的空间资源在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各种应用技术的总称。空间资源系指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可为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环境、能源与物质资源,入空间高远位置、高真空、超低温、强辐射、微重力环境、太阳能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物质资源等。 航天系统是指由航天器、航天运输系统、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网、应用系统组成的完成特定航天任务的工程系统。其中应用系统指航天器的用户系统,一般是地面应用系统,如各类卫星的地面应用系统、载人航天器的地面应用系统、空间探测器的地面应用系统。 航天系统按是否可载人可分为无人航天系统、载人航天系统;按用途可分为民用航天系统和军事航天系统;按航天器种类可分为多种,如卫星航天系统、载人飞船航天系统、月球卫星航天系统等。 航天系统是现代典型的复杂工程大系统,具有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密集、综合性强,以及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应用广泛和社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等特点,是国家级大型工程系统。组织管理航天系统的设计、制造、试验、发射、运行和应用,要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在航天工程实践中形成了航天系统工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完善的航天系统是一个国家航天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拥有这种实力。

太空中的资源有多少

太空资源泛指太空中客观存在的、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环境和物质。主要包括:相对于地面的高远位置资源,高真空和超洁净环境资源,微重力环境资源,太阳能资源,月球资源,行星资源等 太空上可利用的资源比地球上可利用的资源要丰富的多。仅从太阳系范围来说,在月球、火星和小行星等天体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类木行星和彗星上,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在行星空间和行星际空间,有真空资源、辐射资源、大温差资源,那里的太阳能利用有效率也比地球上高的多。目前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高真空和高洁净是外层空间的显著特征,是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发展航天技术、生产电子产品和高级药品的理想环境,尤其它是人类的航天活动的先决条件。高真空、超洁净环境资源取得了相当大的实际效果,但微重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的利用还处于试验、研究和创造条件的阶段。 “航天”一词是钱学森首创 《钱学森传》作者叶永烈:“航天”一词钱学森首创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在30年前,时任《向宇宙进军》一片导演的叶永烈就与钱学森见过面。当时,钱学森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因为该片涉及到航天火箭方面,所以钱学森就负责影片的审查。 30年后,叶永烈开始写作《钱学森传》,并于国庆前夕完成,共40万字,目前已交与出版社排版校对。今天下午记者专访了叶永烈。 认识钱学森源于一次影片审查 我结识钱学森已经整整30年。 事情的起因是我当时担任《向宇宙进军》一片的导演,这是一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共分三辑,我把拍摄提纲寄往主管部门——国防科委以及第七机械工业部审查,没想到当时担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的钱学森亲自看了拍摄提纲,乘来沪之际跟我谈谈他的意见。当天晚上,我如约前往上海延安饭店。柳鸣领着我来到楼上一间会客室,我刚坐定,穿着一身军装的钱学森就来了。他摘下军帽,露出宽广丰满而白净细嫩的天庭,书生气质,温文尔雅。一双眼睛,射出睿智的目光。虽说他出生在上海,由于三岁时便随父亲前往北京,所以满口京腔。他谦逊地自称“笨人”,“对艺术外行”,却对影片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 他告诉我,来上海之前,曾经与第七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任新民就拍摄提纲交换了意见。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这么重视影片的拍摄,真使我感动。 钱学森说,影片的开头应该表现中国古代对太空的美好幻想: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立轴上的月亮、太阳、神仙,到嫦娥奔月神话、敦煌飞天壁画。在历数古人的飞天之梦时,钱学森还建议,这一组镜头最好以古筝配上中国古典乐曲……其实,渊博的钱学森对艺术十分在行,尤其是音乐。他当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时,曾是校乐队的主力圆号手,何况他的夫人蒋英是留学德国的女高音声乐家。 钱学森创“航天”一词 源于毛主席诗句启示 钱学森告诉我,“航天”一词是他首创。他把人类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为“航天”,是从航海、航空“推理”而成的。他说,最初是从毛泽东主席的诗句“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得到启示。他还提出了“航宇”一词,亦即“星际航行”,他在《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详尽地论述了行星之间以至恒星之间的飞行。如今,如果说“航宇”一词对于普通百姓还有点陌生的话,“航天”一词已经是家喻户晓了。 我问钱学森,如何把握有关火箭的保密尺度。他回答说:“关键看你是不是泄露要害。如果拍火箭,一个圆筒子,朝上跑,那有什么可保密大家都是这个样子的嘛。现在你们别多想这些保密问题,多想了,会束缚思想。思想束缚了,什么都不敢动了。” 钱学森很健谈 一口气说两个多小时 钱学森非常健谈,一口气谈了两个多小时。见面的第二天,我根据笔记整理出一万多字的钱学森的谈话记录,交打字员打印(那时候还没有电脑)。这份打印稿,如今成为珍贵的文献。 从那以后,我与钱学森有了多次交往,有时在北京国防部他的办公室,有时在文化部**放映室,有时在他家中。每一回去北京送审影片,他总是亲自看,一边看一边谈意见,而我则坐在他的旁边作详细记录。 钱学森说:“中国人最早发明火箭。这是世界公认的。我们发明了火箭,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在南宋的时候,我们发明了火箭。这一点,提纲中是讲到了,不太着重,但是值得给予相当的份量,这件事应该好好宣传一下。”根据钱学森的意见,后来在影片中,我特地加了一个动画镜头,按照中国古代的火箭“飞火龙”的形象,设计了“火龙出水”的场面。钱学森在审查影片时,对这个动画镜头十分满意。 我发现,钱学森审查影片非常仔细,尤其是涉及保密的问题。比如,在我看来,火箭发射时,尾部喷射的火焰极其壮观,所以先用尾部喷火近景,再跳接火箭上天远景。钱学森告诉我,那个近景一定要剪短,火箭尾部的喷射口刚一露出,马上跳远景。他说,那个近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泄密就会泄在近景上。所以,在影片中,大都用“一个圆筒子,朝上跑”,这样就避免了泄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15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