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妖怪 版本分类

口袋妖怪 版本分类,第1张

1996年2月,开发时间长达六年的《口袋妖怪》分为红和绿两个版本终于推出,两个游戏版本几乎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就在于各种怪物的出现频率。

由于GB的兴起,任天堂开始实施以掌机��矣没�恼铰裕�7年底推出了N64版的《口袋妖怪竞技场》,以N64强劲机能展现的口袋妖怪们华丽的战斗场面立刻吸引了大批玩家的注意。

任天堂还将在日本进行的N64-GB联动策略带到美国,《口袋妖怪竞技场》、《口袋妖怪 皮卡丘》等作相继在美国上市,

[b]1 口袋妖怪红·绿版[/b]

1996年2月27日发售这是口袋妖怪的第一套游戏,对应平台是GB。虽然该游戏的容量只有4M,且游戏的画面是黑白的,音乐上也相对平淡,但由于每一只精灵的造型都是如此的可爱,吸引了无数玩家的目光,创造了当年销售3500万套的奇迹,任天堂也因此美名远扬。《口袋妖怪红·绿版》,游戏的3个主角是妙娃种子、小火龙和杰尼龟,主角在与敌人火箭团的斗争中,可以在山洞、冰窟、发电厂等地方抓到3只圣鸟:火焰鸟、急冻鸟和雷电鸟,最终利用这些圣兽打败敌人和四天王。本作的最大卖点,还在于游戏支持通讯交换及对战,由于游戏是分红、绿两个版本的,不同版本可以抓获的精灵也有所区别,玩家只有通过电缆把两台GameBoy游戏机中两个版本的卡带连接起来进行交换,才有可能获得全部的精灵。此外,游戏中挑战者的AI(人工智能)毕竟有限,玩家在游戏中 “打遍天下无敌手”之后,可以尝试和其他玩家进行通讯对战,人与人之间的挑战更是其乐无穷。

b]2.口袋妖怪蓝[/b]

1998年 9月21日,在口袋妖怪红·绿版之后,《口袋妖怪蓝》也在海外上市(口袋红绿版属于日本本土的版本,而口袋蓝则是口袋游戏的海外版本),对应平台GB,这部作品和红绿版本几乎一样,只是在抓宠地点上略有区别。

]3.口袋妖怪皮卡丘[/b]

任天堂在1998年9月21日推出《口袋妖怪皮卡丘》(即口袋妖怪黄),对应平台GB,游戏的故事情节内容和红绿版本大同小异,但口袋黄版是以皮卡丘为主角,并一改以往精灵只能带在身上的风格,把皮卡丘设置可以带在身边(即可以在地图上看见)。原红绿版本中的三个主角则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靠剧情中的“赠送”获得,不需要通讯交换。在本游戏中,随着皮卡丘和玩家感情的日益加深,它会对玩家做出各种各样的表情,如“生气”、“害羞”、“高兴”、“亲热”等,玩家还可以带着皮卡秋丘玩冲浪的小游戏(通过操纵冲浪姿势的“帅度”来评判得分的比赛)。通过这部作品,皮卡丘在众口袋精灵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加上宠物小精灵的影视、漫画的影响,最终成为口袋妖怪的“形象大使”。

b]4.口袋妖怪竞技场[/b]

1998年10月1日,任天堂在口袋GB游戏热销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了N64主机上的《口袋妖怪竞技场》,该游戏属于格斗类型游戏,游戏的容量为256M。在椭圆形的竞技场内,玩家操作各种类型的精灵参加比赛,每轮比赛5个回合,每回合派一只精灵出场,胜利的精灵可以进入下一回合。玩家通过各种进攻和防御、辅助的招式的巧妙结合,耗尽对手的最后一滴血而取得胜利。由于采用了64位的3D系统,对战中精灵的出招颇具震撼力,战斗场面极其壮观,游戏动画的转场比较流畅,音效也非常激励人心。

1999年推出《口袋妖怪竞技场2》,参加对战的精灵也由原来的151只增加到251只。

[b]5.口袋妖怪卡片[/b]

1998年12月18日,紧随着彩色掌机GBC(gameboy color)的上市,一款策略型的GBC游戏《口袋妖怪卡片》也悄然面世了。在这个游戏中,玩家要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卡片师进行对战,战斗用的道具就是各种各样的口袋妖怪对战卡,一共有200多种,以红绿版的151中精灵为主角,分为草系、水系、火系、格斗系、超能系、雷系、普通系七大类,并引入功能卡和能量卡作为辅助系列。各个系之间是相互克制的,比如草克水、火克草、水克火、雷克水、超能克普通、格斗克超能等,加上功能卡和能量点的辅助作用,使得战斗中的变数无穷无尽,胜利的关键在于卡片的综合应用和合理的出场顺序及卡片搭配。每场战斗胜利后,玩家能够取得新种类的卡片,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战斗实力,最终向卡片天王挑战。

[b]6.hi you 皮卡丘和口袋快照[/b]

1999年4月,任天堂公司再度推出两款基于N64主机的游戏《hi you,皮卡丘》(又名《精神抖擞的皮卡丘》)和《口袋妖怪快照》,其中《hi you,皮卡丘》附带了语音识别VRS系统,(即Voice Recognition System),玩家可以通过麦克风直接和皮卡丘进行对话沟通,直至和它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例如,当玩家夸它聪明时,皮卡丘会对你微笑,说它可爱,皮卡丘就会旋转身子跳舞给你看,但你如果惹怒了它,它就会生气,扭过身去对你不理不睬,只有对它好言相劝,它才会和你“重归于好”。(好象真的很不错)

另一款游戏《口袋妖怪快照》,则是让玩家接受博士的委托,到野外拍摄各种精灵的照片,回来后让博士打分,拍摄照片的过程也是冒险的过程,既需要玩家有足够的耐心,又要求掌握各种拍摄技巧,从而得到珍贵的精灵照片。

b]7.口袋弹珠台[/b]

1999年4月14日,另一款桌面型游戏GBC《口袋弹珠台》也向口袋迷们特别开发发售了。本游戏跟一般的弹珠球游戏在操作方面差别不大,但由于有口袋妖怪的存在,游戏新增加了不同的玩法,就是玩家当达到特定积分、弹珠到特定地点、或者是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捕捉到特殊的精灵,或者对现有的精灵进行进化,从而收集更多的精灵图鉴。游戏分为草地、水边、公园、天空、山洞等场景,每个场景中能遇到的精灵种类和《口袋妖怪红绿》非常相似,老玩家甚至可以利用以前的捕捉经验,来找寻和捕获各种稀有的精灵——这也是任天堂在开发口袋妖怪系列游戏中难能可贵的思路之一。

b]8.口袋妖怪金·银[/b]

1999年12月21日,任天堂公司再度重拳出击,推出的《口袋妖怪金·银版》,(它也可以说是口袋妖怪的第二代正统续作)在原来151种精灵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到251种,从而再次掀起口袋妖怪游戏研究的狂潮。该游戏基于GBC和GB共通的平台,游戏场景和容量增加了1倍,游戏的3个主角分别是火岚鼠、小锯鳄和菊草叶(口袋游戏总是以相互克制的火、水、草系精灵为主角)。本作首次引入了时间系统(即分白天和黑夜,不同时间可以遇到不同的精灵)和生蛋遗传系统,使游戏的可玩性和可研究性上了一个台阶。此外,游戏中还特别引入了一种特殊的可以闪光的精灵,其在野外出现是随机的,获得的几率为不到万分之一,加上其特有的颜色和战斗时的闪烁效果,自然成为玩家向朋友“炫耀”的对象。游戏还可以让玩家有个性化的设置,如购买家具装饰自己的房间、为自己的精灵取外号等等。同步发售的周边产品“口袋妖怪计步器”则可以随身携带,自动统计你行走的步数,累积后转换为游戏的点数,通过GBC主机的红外线功能进行联机,获得特别的“礼物”(即游戏中的超级道具)。(由于没有这个该死的计步器,最终还是没拿到获得特别的“礼物”,不爽啊)

[b]9 口袋妖怪水晶[/b]

在金银版热销后的第二年,随着GB单色主机逐渐被淘汰的趋势,只能在彩色GBC主机上运行的《口袋妖怪水晶版》于2001年3月21日也面世了。水晶版其实是金银的强化版本,可以捕捉的精灵种类和金银版大同小异,但首次增加了可选的女性主角。在故事情节上,改为以游戏中三圣兽之一的“水君”为核心,通过神秘的古代遗迹事件,将三圣兽逐一入手,最终到达海底洞窟捕捉路基亚和到铃塔抓获凤凰。该游戏增加了许多隐藏事件,例如神秘老人事件和闪光安侬等。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特地开发了可以通过手机(是真实的手机哦,不过要打国际长途到日本,汗)进行上网对战的“战斗塔”系统,通过该系统,玩家可以上网和全世界范围的玩家进行对战和交换精灵,还可以玩小游戏、看神奇宝贝新闻和进行智力测验等。游戏还引入了口袋妖怪病毒,中毒的精灵图鉴上有一个小黑点,其生长率可以大大提高。(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另一方面,口袋水晶版和金银版的一个区别是,水晶版可以抓到游戏中最神秘的最后一只精灵“雪拉比”,但是方法非常麻烦,只有在日本才能实现。(D版卡也可以抓)

[b]10 口袋妖怪红宝石·蓝宝石[/b]

2002年11月21日,众望所归的《口袋妖怪红宝石·蓝宝石》终于面世(口袋妖怪的第三代正统续作)。这款基于GBA平台的游戏,其清新的画面,美妙的BGM,可爱的人物,数百小时的游戏时间,再次为任天堂公司创造了首发销量达100万套以上的奇迹,游戏在原有精灵种类的基础上新增加了135种,累计达386种精灵,游戏容量也达到了64M。游戏中增加了2对2的对战功能,最多支持4人联机,并添加了精灵性格、特性等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在对战时战队、配招等的搭配,游戏的耐玩性因此大大提高。本作的三个主角是青蛙、火鸡和水精灵。这里重点介绍一下本作的游戏系统与前作的区别:首先是游戏画面大大改进,这次红蓝宝石在人物、环境、建筑的刻画上下了很大功夫,各色各样的人物不再显得单一重复了,不同城镇四周的自然环境也会有不懂变化,比如在小河边能倒映出主角的倩影,在水面上行走能溅起层层的水花;游戏不同时段还有天气的变化,时而晴空白云,时而雷电交加。再看看城市的建筑,各式建筑以不同风格展现在不同地点,比较典型的就是几个海滨城市了,从沙滩到市中心完全透露着大海的气息……其次,游戏风格有大胆的创新,此次主角可以选择性别,而且对手也不再是一味的敌人,而是造型可爱的另一位女(男)主角;对战系统方面则加入了多达四只精灵的双对战,这让一向只注重精灵个人能力的战斗变得多元化,并且通过不同属性的精灵搭配能创作出不一样的战术;此外,新加入的精灵选美大赛令整个游戏生趣盎然,让力量、属性不再是对一个精灵好坏评价的唯一标准。第三,游戏功能有所增强。例如微缩地图让城镇内的建筑一览无余,在地图中就可以知道各个镇子的构造以及建筑物的分布,即使不懂得日文,也可以通过镇子的布局来知道玩家所处的位置,加上崭新的随身道具POCK NAVI(怪兽导航仪),融地图、怪兽状态、敌手分析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性化和现代感,整个造型也非常的时尚。最后就是在游戏音乐方面,由于登场主机从GB升级到了GBA,口袋的新作在音乐上和原先的作品相比较有了质的提高,尤其是是每一个城镇都有一首相对应的BGM,贯彻不同的主题,BGM之间的转换也很自然,有时还会有很安静的小夜曲奏出!

[b]11.口袋妖怪BOX[/b]

随着2003年宝石版的热销,任天堂公司紧接着于2003年5月30日推出了基于NGC(Nintendo GameCube)平台的《口袋妖怪BOX》,NGC是任天堂公司继N64主机后推出的一款128位的游戏主机,其3D和音效性能比N64主机更是有质的飞跃,软件则是采用16CM的DVD光盘,容量高达15G。居于该主机平台的《口袋妖怪BOX》,画质流畅,声音悦耳。游戏的主要内容是管理你在GBA口袋妖怪宝石版中抓获的精灵,你可以为精灵们取名,给它们分门别类,查询它们的资料及其他多方面的管理。操作的方法就是游戏软件中特别赠送的连接线,把NGC和GBA主机联机传输交换精灵,容纳多达1500只,从而解决了GBA卡带容纳精灵只数的限制。同时,你也可以利用连接线直接在NGC主机上玩GBA口袋宝石版游戏,而无需另外购买昂贵的读卡机。

[b]12.口袋妖怪频道[/b]

2003年7月18日,另一款NGC《口袋妖怪频道》游戏也和玩家见面了,该游戏和N64的《hi you 皮卡丘》有些相似,也是由玩家控制主角皮卡秋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互动,和皮卡秋一起玩游戏,但增加了许多有趣的因素。故事以“口袋妖怪电视台”丢失了电视节目的部分片断,玩家们就要找回这些片断并将其还给电视台而展开,当所有这些片断都被收集完毕后,电视节目就可以顺利播出了。大家可以与比卡丘一起看电视,和皮卡丘一起玩,还可以带它去大草坪或者森林里面游玩。在游戏中有口袋妖怪世界中的沙滩、山脉以及森林等,玩家在游戏中可以观看着口袋妖怪为主题的电视节目,节目收录有从未放映过的DVD画质动画片断。游戏中的电视节目还有小测验、表演、新闻频道、购物频道等。玩家还可以选择电视节目中的一些场景,并用游戏内置的画笔工具将其改成自己中意的画面,并存储到游戏中的画廊模式中。另外玩家还可以在游戏中收集3D的口袋妖怪“NiceCard”,并可以用收集到的卡片玩口袋妖怪官方卡片游戏。

[b]13.口袋妖怪弹珠台红宝石·蓝宝石[/b]

2003年8月1日,GBA版《口袋弹珠台红·蓝宝石》上市了。虽然弹珠台这类动作型的游戏不是很热门,但由于有口袋妖怪的存在,销售量还是一路攀升。本作分为红宝石和蓝宝石两个弹珠台面,包含了森林、火山、湖泊、平原、海滩、山洞、沙漠、狩猎区、月见山等9种场景,不同的场下可以捕捉的精灵种类也不尽相同。游戏中一共可以抓到201种精灵(官方公布的数量),但在研究中还发现其实还存在4种未知的精灵。游戏在原GB版进化模式的基础上添加了孵蛋模式,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进入不同的模式,并能够进行抽奖、商店购物、玩迷你游戏等。不过,游戏最大的卖点是在于几只神兽的捕捉。

[b]14.口袋妖怪竞技场[/b]

2003年11月21号,NGC上的《口袋妖怪竞技场》上市。该游戏将GBA口袋宝石版的202种精灵移至椭圆形的舞台上进行华丽的对战,并支持2VS2的对战系统,和N64口袋竞技场不同的是,本作加入了一个反面角色——一个穿著带着一点未来风格服装的少年,他是在PM电玩世界中从未出现过的人物,那可以从敌人手上抢过PM的能力加上野性的外表,使他本身也带着一点邪恶气息! 原来还游戏中还隐藏着另一种游戏模式“Scenario Mode”,像一般的角色扮演一样,借着主人翁的谜之能力“Snatch”,从恶势力手上夺回PM,展开冒险之旅!

b]15.口袋妖怪火红·叶绿[/b]

2004年1月29号 ,GBA版《口袋妖怪火红·叶绿》上市。本作的故事背景是赤绿青黄四版的关东地方,一开始可选择的神奇宝贝分别为妙蛙种子、小火龙、杰尼龟,不过你不要以为它只是口袋妖怪红绿版的简单强化,本作除了以GBA版红蓝宝石的绘图引擎来制作外,还增加了许多GBA版才有的功能和隐藏事件,并且可与红、蓝宝石版以及NGC上的《口袋竞技场》通信交换及对战。任天堂还字在2005年年初推出了一款用于GBA的联机套件,这款套件打破了以往任天堂的手掌机需要连机线才能对战或者交换物品的惯例。只要有了这款套件,玩家就可以轻松地无线联机。无线连接GBA套件与口袋火红和叶绿版捆绑发行,售价为4800日元。

b]16.口袋妖怪绿宝石[/b]

2004年9月16日,日本版《口袋妖怪绿宝石》发售,值得庆祝的是中文版也与同一天发售。这款游戏的中文版叫做《宠物小精灵:绿宝石》,游戏内容将会全面中文化。《口袋妖怪:绿宝石》是之前《红宝石&蓝宝石》的升级强化版,这款游戏融合了之前两款游戏的剧情,你将会同时碰到火炎团和水舰团,另外还加入了全新的故事、角色和事件。游戏中还有7个全新战斗主题公园,可以携带你自己的口袋妖怪在这里接受挑战。GBA版《口袋妖怪绿宝石》还可以通过e+读卡器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有个叫做训练者之丘的地方可以使用读卡器,在这里可以使用读卡器读取最多8张卡片,本作有83张对应卡片可以使用,这些卡片于10月7日销售,每副200日元。9月16日《绿宝石》上市的同时任天堂还推出了一款口袋妖怪绿宝石限定版

[b]17口袋妖怪冲刺[/b]

2004年12月2日发售,4800日圆,对应平台NDS,可进行2~6人联动。这款游戏和以前的正统《口袋妖怪》游戏方式不同,它是一款运用触摸笔进行的竟速游戏。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新的操作方式,而游戏性则和GBA上的《马力赛车》差不多,非常耐玩。游戏的主题就是想尽千方百计以最短的时间顺次通过地图上全部的精灵球。

[b]18.口袋妖怪XD暗黑路基亚[/b]

《口袋妖怪XD 暗之旋风 暗黑路基亚》于2005年8月4日登陆NGC,游戏类型为RPG。本作不是《口袋妖怪竞技场》的延续,而是全新的RPG游戏。游戏的新要素包括:新的进化形态、新的口袋怪物、能与GBA进行通信交换对战。不同于GBA进化版,本作是在另一个次元进行战斗的口袋妖怪。游戏主要讲述的是,如何从黑暗指导员手中将心灵遭到封闭的变为黑暗口袋妖怪的口袋妖怪们夺回来的经历。在故事中,掌握着关键的还是幻之口袋妖怪路基亚。

]19.口袋妖怪方块[/b]

2005年10月20日发售,对应平台NDS,售价3800日元。 游戏讲述的是口袋妖怪被不明集团的人悉数抓走,玩家为了营救口袋妖怪展开战斗。游戏开头有一段精彩的剧情介绍动画,素质非常高,体现出NDS超强的播片能力。

游戏借鉴了时下很流行的《动物园》的创意。基本规则是四个相同的怪兽排列在一起的话就会消失。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连销的设定,四个消除完后,在限定时间内,玩家可以将三个相同怪兽消除,进而将两个相同怪兽。

游戏的操控完全依靠触摸屏来进行。玩家用触摸笔通过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滑动来改变怪兽的位置。另外,游戏中还充分利用了双屏,下屏是主画面,上屏或者显示和下屏相对接的画面外还会显示一些提示信息。游戏中自然少不了收集妖怪的设定,而收集到所有种类的妖怪才是游戏的最终目的。

[b]20.不可思议的迷宫 口袋妖怪 赤/青之救助队[/b]

2005年11月17日发售,4,800 日元,《赤之救助队》对应的是GBA平台,《青之救助队》则是NDS平台。这作是任天堂和CHUNSOFT联合开发,集合了《口袋妖怪》和以《风来西林》系列为主的《不可思议迷宫》两种作品之大成。玩家控制精灵在迷宫中进行探索,战斗沿袭了不可思议迷宫系列的即时回合制,但是加入了技能和伙伴的要素,两个伙伴可以同时攻击一个目标、施放技能,因此战略性大大提高。

[b]21.口袋妖怪 森林守护者 [/b]

《口袋妖怪》系列最新作《口袋妖怪 森林守护者》将于2006年3月23日发售,对应平台NDS。《口袋妖怪 守护者》是由开发《口袋妖怪 卡片游戏》的Creatures和开发《口袋妖怪 Snap》的HAL研究所共同开发。 游戏中作为主人公的“守护着”们将使用“捕获雷达”和“捕获陀螺”来捕捉怪兽们,并将借助怪兽们的力量进一步揭开谜题。

还有钻石珍珠。

  导弹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或追踪目标动向的飞行武器。

  在导弹(导弹)的制导(导引)的分类上通常有两类,一种是讯号传送媒体的不同,如:有线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雷射制导、电视制导等。另外一种分类是导弹的导引(制导)方式的不同,如:惯性导引、乘波导引、主动导引和指挥至瞄准线导引等。

  按照导弹的作用分类可以简单地分为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火箭或无人驾驶飞机式的武器,其任务是把炸药弹头或核弹头送到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摧毁目标。

  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和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V-2是最大射程约320公里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不大。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叫地地导弹。这类导弹还可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公里)、中程(1000~8000公里)和远程或洲际(8000公里以上)导弹。也可按弹道式地地导弹及巡航式地地导弹分类。地地导弹一般攻击地面的固定目标,但在近距离内也可用于攻击运动速度低的目标,如反坦克导弹。

  弹道式地地导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导弹,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用德国的器材装配了一批V-2导弹做试验,并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程和远程液体导弹,这批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多级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几千公里,核战斗部的威力达到几百万吨梯恩梯(TNT)当量,已成为一种有威慑力的武器。但由于氧化剂仍是液氧,制导系统的精度还不很高,导弹还是在地面发射的,地面设备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生存能力不高。所以这批导弹只解决了有无问题,还不是有效的作战武器。60年代改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制导系统使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发射方式改为地下井发射或潜艇发射。这些变动简化了武器系统,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使导弹成为可用于实战的武器。此后,导弹技术集中到多弹头导弹的发展,一个导弹运载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可以瞄准各自的目标。这样,不增加导弹的数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弹头的数量,提高了突破反导弹防御体系的概率,增加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生存下来的弹头数,也给打击更多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多弹头分导的技术基础是高精度制导系统和小型核装置的研制成功。美国首先于1970年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 3个子弹头,随后美、苏在新研制的远程导弹上都采用了这项技术。随着进攻性导弹精度的提高和侦察能力的完善,从固定基地发射的导弹越来越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采用加固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存能力低的问题。机动发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较小的导弹多采用机动发射。大型多弹头导弹比较笨重,陆地机动发射会遇到许多困难。一些国家转而研制便于机动发射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导弹。

  导弹通常由战斗部、弹体结构、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组成。

  导弹是依靠自身推进能控制其飞行弹道,将弹头导向并毁伤目标的武器。

  分类:弹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的关系可分为: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地地导弹;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地空导弹;从岸上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岸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空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水面目标的空舰导弹; 从空中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空空导弹;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潜地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舰空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艇的舰舰导弹;从空中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空潜导弹;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舰潜导弹;从水下潜艇发射攻击水下潜艇的潜潜导弹等。按攻击活动目标的类型可分为: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飞机导弹、反弹道导弹导弹、反卫星导弹等。按飞行弹道可分为:主动段按预定弹道飞行,发动机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再入段仍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或机动飞行的弹道导弹;主要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巡航导弹等。按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固体推进剂导弹和液体推进剂导弹。按作战使用可分为:打击战略目标的战略导弹和打击战役战术目标的战术导弹。

  组成:通常由推进系统、制导系统、弹头、弹体结构系统等4部分组成。

  导弹推进系统是为导弹飞行提供推力的整套装置。又称导弹动力装置。它主要由发动机和推进剂供应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其核心是发动机。导弹发动机有很多种,通常分为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两大类。前者自身携带氧化剂和燃烧剂,因此不仅可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还可用于在大气层外飞行的导弹;后者只携带燃烧剂,要依靠空气中的氧气,所以只能用于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火箭发动机按其推进剂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空气喷气发动机又可分为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以及冲压喷气发动机。此外,还有由火箭发动机和空气喷气发动机组合而成的组合发动机。发动机的选择要根据导弹的作战使用条件而定。战略弹道导弹因其只在弹道主动段靠发动机推力推进,发动机工作时间短,且需在大气层外飞行,应选择固体或液体火箭发动机;战略巡航导弹因其在大气层内飞行,发动机工作时间长,应选择燃料消耗低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战术导弹要求机动性能好和快速反应能力强,大都选择固体火箭发动机。

  导弹制导系统:按一定导引规律将导弹导向目标 、 控制其质心运动和绕质心运动以及飞行时间程序、指令信号、供电、配电等的各种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适时测量导弹相对目标的位置,确定导弹的飞行轨迹,控制导弹的飞行轨迹和飞行姿态,保证弹头(战斗部)准确命中目标。导弹制导系统有4种制导方式:①自主式制导。制导系统装于导弹上,制导过程中不需要导弹以外的设备配合,也不需要来自目标的直接信息,就能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惯性制导,大多数地地弹道导弹采用自主式制导。②寻的制导。由弹上的导引头感受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寻的制导、激光寻的制导、红外寻的制导。这种制导方式制导精度高,但制导距离较近,多用于地空、舰空、空空、空地、空舰等导弹。③遥控制导。由弹外的制导站测量,向导弹发出制导指令,由弹上执行装置操纵导弹飞向目标。如无线电指令制导、无线电波束制导和激光波束制导等,多用于地空、空空、空地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等。④复合制导。在导弹飞行的初始段、中间段和末段,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的制导称为复合制导。这种制导可以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

  导弹制导精度是导弹制导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也是决定导弹命中精度的主要因素。打击固定目标时,导弹命中精度用圆概率偏差(CEP)描述。它是一个长度的统计量,即向一个目标发射多发导弹,要求有半数的导弹落在以平均弹着点为圆心,以圆概率偏差为半径的圆内。打击活动目标时,导弹的命中精度用脱靶距离表示,即导弹相对于目标运动轨迹至目标中心的最短距离。

  导弹弹头是导弹毁伤目标的专用装置,亦称导弹战斗部。它由弹头壳体、战斗装药、引爆系统等组成。有的弹头还装有控制、突防装置。战斗装药是导弹毁伤目标的能源,可分为核装药、普通装药、化学战剂、生物战剂等。引爆系统用于适时引爆战斗部,同时还保证弹头在运输、贮存、 发射和飞行时的安全。弹头按战斗装药的不同可分为导弹常规弹头、导弹特种弹头和导弹核弹头,战术导弹多用常规弹头,战略导弹多用核弹头。核弹头的威力用梯恩梯当量表示。每枚导弹所携带的弹头可以是单弹头或多弹头,多弹头又可分为集束式、分导式和机动式。战略导弹多采用多弹头,以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攻击多目标的能力。

  导弹弹体结构系统 用于构成导弹外形、连接和安装弹上各分系统且能承受各种载荷的整体结构。为了提高导弹的运载能力,弹体结构质量应尽量减轻。因此,应采用高比强度的材料和先进的结构形式。导弹外形是影响导弹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 对于巡航导弹以及在大气层内飞行速度快、机动能力强的战术导弹,要求更为突出。

  简史:导弹的起源与火药和火箭的发明密切相关。火药与火箭是由中国发明的。南宋时期,不迟于12世纪中叶,火箭技术开始用于军事,出现了最早的军用火箭。约在13世纪,中国火箭技术传入阿拉伯地区及欧洲国家。18、19世纪火箭武器进展不大,直到1926年,美国才第一次发射了一枚无控液体火箭。20世纪30年代,由于电子、高温材料及火箭推进剂技术的发展,为火箭武器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1、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经验应用到V—1导弹和V—2导弹上。 1944年 6~9月德国向伦敦发射了V—1、V—2导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但均未投入作战使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50年代初,导弹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各国从德国的V—1、V—2导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战使用中,意识到导弹对未来战争的作用。美、苏、瑞士、瑞典等国在战后不久,恢复了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进行的导弹理论研究与试验活动。英、法两国也分别于1948和1949年重新开始导弹的研究工作。自50年代初起,导弹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中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及多种战术导弹,并相继装备了部队。1953年美国在朝鲜战场曾使用过电视遥控导弹。但这时期的导弹命中精度低、结构质量大、可靠性差、造价昂贵。

  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战争的需要,导弹进入了改进性能、提高质量的全面发展时期。战略弹道导弹采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 , 使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采用地下井发射和潜艇发射,发展了集束式多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性能。巡航导弹采用了惯性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和电视制导及红外制导等末制导技术,采用效率高的涡轮风扇喷气发动机和比威力高的小型核弹头,大大提高了巡航导弹的作战能力。战术导弹采用了无线电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和惯性制导, 发射方式也发展为车载、机载、舰载等多种,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生存能力、机动能力、低空作战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70年代中期以来,导弹进入了全面更新阶段。为提高战略导弹的生存能力,一些国家着手研究小型单弹头陆基机动战略导弹和大型多弹头铁路机动战略导弹,增大潜地导弹的射程,加强战略巡航导弹的研制。发展应用“高级惯性参考球”制导系统,进一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研制机动式多弹头。以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为例,从1957年8月21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枚SS—6洲际弹道导弹以来,世界上一些大国共研制了20多种型号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30多年来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表1)。在此期间,战术导弹的发展出现了大范围更新换代的新局面。其中几种以攻击活动目标为主的导弹,如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和反飞机导弹,发展更为迅速,约占70年代以来装备和研制的各类战术导弹的80%以上。

  面对尖锐激烈的国际斗争环境,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与领土完整,为了自卫,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导弹。经过20多年的努力,1980年5月18日成功地发射了洲际弹道导弹,1982年10月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 , 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不同类型的中远程、 洲际战略弹道导弹, 及其他多种类型的战术导弹。

  导弹自第二次世界大战问世以来,受到各国普遍重视,得到很快发展。导弹的使用,使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增大,规模和范围扩大,进程加快,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战争的时空观念,给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导弹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集成,它的发展既依赖于科学与工业技术的进步,同时又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因而导弹技术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另外,导弹技术还是发展航天技术的基础。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世界各国已研制成功150余种运载火箭,共进行了4000余次航天发射活动。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836千克发展到100×10�千克以上;火箭的飞行轨道从初期的近地轨道发展到太阳系深空间轨道。以运载火箭为主要支撑的航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高技术产业,它是人类对外层空间环境和资源的高级经营,是一项开拓比地球大得多的新疆域的综合技术,它不仅为人类利用开发太空资源提供技术保障,而且还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信息、材料和能源3大支柱作出开拓性贡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当今世界的航天技术领域已成为各技术先进的大国角逐的重要场所。综观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史,几乎都是与液体弹道导弹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的。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是由SS—6液体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的,以后又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了“东方”号、“联盟”号和“能源”号等运载火箭,在航天活动中取得了巨大成功;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载火箭,也是以“红石”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改制成的,以后又在“雷神”、“宇宙神”、“大力神”等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了“雷神”、 “宇宙 神”、“大力神”、“德尔塔”等系列运载火箭。西欧诸国早期联合研制的“欧洲”号火箭,也是以英国的“蓝光”液体弹道导弹为基础,直到20世纪80年代又发展研制成功“阿里安”系列运载火箭。同样,中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在液体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以导弹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航天技术,必将继续引起许多新学科革命性的变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造福于人类。

  展望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国际形势,新的军事科学理论(包括新的战争理论),新的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成就,必将为导弹武器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未来的战场将具有高度立体化(空间化)、 信息化、 电子化及智能化的特点,新武器也将投入战场。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导弹正向精确制导化、机动化 、隐形化、智能化、微电子化的更高层次发展。战略导弹中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车载机动(公路和铁路)发射,以提高生存能力;提高命中精度,以直接摧毁坚固的点目标 ; 采用高性能的推进剂和先进的复合材料,以提高“推进-结构”水平;寻求反拦截对策,并在导弹上采取相应措施。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美、俄两国服役的部分洲际弹道导弹性能将得到很大提高(表2)。战术导弹的发展趋势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提高命中精度;携带多种弹头,包括核弹头和多种常规弹头(如子母弹头等),提高作战灵活性和杀伤效果;既能攻击固定目标也能攻击活动目标;提高机动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采用微电子技术,电路功能集成化,小型化,提高可靠性;实现导弹武器系统的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简化发射设备,实现侦察、指挥、通信、发射控制、数据处理一体化。

  弹道导弹 是指在火箭发动机推力作用下按预定程序飞行,关机后按自由抛物体轨迹飞行的导弹。这种导弹的整个弹道分为主动段和被动段。主动段弹道是导弹在火箭发动机推力和制导系统作用下,从发射点起到火箭发动机关机时的飞行轨迹;被动段弹道是导弹从火箭发动机关机点到弹头爆炸点,按照在主动段终点获得的给定速度和弹道倾角作惯性飞行的轨迹。弹道导弹按作战使用分为战略弹道导弹和战术弹道导弹;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分为地地弹道导弹和潜地弹道导弹;按射程分为洲际、远程、中程和近程弹道导弹;按使用推进剂分为液体推进剂和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 ; 按结构分为单级和多级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也称飞航式导弹,是指导弹的大部分航迹处于巡航状态,用气动升力支撑其重量,靠发动机推动力克服前进阻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它具有突防能力强、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毁力强等优点。如果按照这一定义,除远程巡航导弹外,各种飞航式反舰导弹和空地、空舰飞航式导弹也属于巡航导弹。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装备有实施核威慑和核打击的战略巡航导弹以及远程常规巡航导弹。此外,英国、法国、中国和印度等国也都具备了制造巡航导弹的能力。

  美国研制的BGM-109“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导弹,它时速可达880公里,最远射程达2500公里。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这种巡航导弹在美国发动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美军实现战场“零伤亡”构想的主力兵器之一。俄罗斯远程航空兵装备的Kh-55空地导弹可对3000公里处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短、中、远程以及洲际导弹都属于弹道导弹。它们和巡航导弹的最大区别在于飞行方式不同。弹道导弹除一小段有动力飞行并进行制导的弹道外,其余时间均沿着只受地球重力作用的椭圆弹道飞行。弹道导弹在发射时一般要穿越大气层,弹头重返大气层后才能对目标实施攻击。各国对导弹射程的界定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将射程超过8000公里的导弹叫做洲际导弹,射程在4000至8000公里的导弹称之为远程导弹,射程在1000至4000公里的导弹称为中程导弹,而将射程在1000公里以内的导弹称为短程导弹。

  精确制导导弹就是装有精确制导装置的能准确命中目标的导道

  精确制导武器(Precision Guide Weapon)这一术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炸弹。由于它具有精确的制导装置,在战场上取得了惊人的作战效果,因而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各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对精确制导武器的定义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主要包括精确制导导弹、制导炮弹、制导地雷等。

  现代导弹的制导方式

  制导的含义是指导弹按选定的规律对导弹或精确制导弹药进行引导和控制,调整其运动轨迹直至以允许误差命中目标。制导系统主要由导引系统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导引系统一般包括探测设备和计算机变换设备,其功能是测量导弹和制导弹药与目标的相对位置和速度,计算出实际飞行弹道与理论弹道的偏差,给出消除偏差的指令。控制系统则是由敏感设备、综合设备、放大变换设备和执行机构(伺服机构)组成。其功能是根据导引系统给出的制导指令和导弹、制导弹药的姿态参数形成综合控制信号,再由执行机构调整控制导弹、制导弹药的运动或姿态直至命中目标。

  目前,人们根据不同的信息源研制出了许多不同制导方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六种。

  1 寻的式制导

  寻的式(又称自动寻找式)制导系统是通过弹上的导引系统(导引头或寻的头)感受目标辐射或反射的能量,自动形成控制命令并跟踪目标,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这种制导方式按感受能量(波长)可分为(微波)雷达寻的、红外寻的、毫米波寻的、电视寻的和激光寻的制导;若按弹上安装的导引系统可分为主动寻的、半主动寻的和被动寻的制导。目前,世界上多数导弹和一部分空地导弹都采用这种制导方式。它比较适合攻击短距离目标。主动式雷达寻的制导具有"发射后不用管"的优点,能从任何角度攻击目标,精度很高,但易受电子干扰;毫米波制导虽然具有制导系统强、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作用距离短。目前,世界各国发展较多的是激光雷达寻的制导。

  2 遥控式制导

  遥控式制导系统是指导引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设备安装在弹外制导站,由制导站执行全部或部分的测量武器与目标相对运动参量并形成制导指令,再通过弹上控制系统导引制导武器飞向目标。按指令传输方式可分为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其中指令制导又分有线指令制导、无线指令制导和电视指令制导3种。其特点是弹上设备简单、成本低,如使用相控阵雷达,还可以对付多个目标。波束制导则包括雷达波束和激光波束制导两种。其弱点是射程受制导站跟踪探测系统作用距离的限制,精度随射程增加而降低。

  3 惯性制导

  惯性制导是利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参数的制导技术。它是一种自主式制导方式。惯性制导系统全部安装在弹上,主要是陀螺仪、加速度表、制导计算机和控制系统。一般用于攻击固定目标。根据惯性测量仪表在弹上的安装方式,可分为平台式惯性制导和捷联式惯性制导两种。惯性制导的优点是抗干扰性强、隐蔽性能好、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其弱点是制导精度随飞行时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工作时间较长的惯性制导系统,常用其它制导方式来修正其积累的误差。

  4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

  地形匹配与景象匹配制导系统又称地图匹配和景象匹配区域相关制导。是通过遥测、遥感手段按其地面坐标点标高数据绘制成数字地图,预先存入弹载计算机内,导弹飞临这些地区时,弹载的计算机将预存数据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并随时根据指令修正弹道偏差,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由于绘制地图的方法不同,因此,又有转达图像匹配、可见光电视图像匹配、激光雷达图像匹配和红外热成像匹配制导等方式,它不受天气影响。地形匹配制导与惯性制导配合,可大大减小惯性制导的误差,这样导弹就会像长着眼睛似的迂回起伏,准确地飞向预定目标。

  5 全球定位(GPS)制导

  全球定位(GPS)制导系统属于导航制导方式。它是利用空间导航卫星的准确定位功能为制导武器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和高精度的导航服务,保证制导武器得到位置、速度和精确的时间三维信息。安装GPS接收机的制导武器可以取消地形匹配制导,可以缩短制定攻击计划所需的时间,或攻击非预定目标。目前,美国陆军战术导弹ATACMS、"联合防区外发射武器"(JSOW)、"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等采用这种制导方式。

  6 复合制导

  复合制导又称组合制导系统,是将各种制导方式的优长组合在一起,在其中某段或几段采用的多种制导方式。它是一种取长补短的办法。目的是增大制导距离,提高制导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使用"一体化"的复合式制导,对系统可靠性、大容量高速度计算机、减少飞行重量等方面都要有很高的要求,制造成本也相当高。

商务谈判我们常常说到气场。气场是个很悬的东西,每个人出场的磁场都不一样。你的言行举止会带给人感官上的压迫和仰视感,就是所谓霸气侧漏!这种东西不是天生的,是个人性格和成长环境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养成的,所以都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训练”和提高的。

一、眼神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商务谈判的大忌就是眼神飘忽不定,一会飘东,一会飘西,就是不敢直视对方。飘忽的眼神反应的是内心的不自信,不敢望着对方的眼睛,就是心虚,用这样的眼神谈判,败局已定。你一定要让对方从你的眼神里能够感觉到巨大的能量,他不会知道里面是什么,但是让他着迷,很想去了解。

二、面部表情

谈判的时候保持面部表情放松,心里坦荡,表情就会从容,否则面露凶相,也会给对方强烈的压迫感,也很难达到你想要的目的。谈判其实是双方博弈的过程,并不是谁比谁凶就能赢。自然的面部表情能让对方安心,这样你才能得到对方的肯定。

三、声音

谈判的声音要从容不迫,富有激情。太小声,对方听不到,会再问你一次,浪费宝贵的谈判时间。太平淡的声音不适用于商务谈判场合,因为对手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其实很多人都会有声音小的问题,但是自己是感受不到的,你会自以为是正常声道,很可能就因为声音小而错失机会。有一次我们去给客户提案,客户的十几位高管全部围坐在会议室的椭圆形会议桌后听我们的策划同事讲方案,这个同事是个女生,声音平时就很小,她给客户讲方案时,我自己都要竖着耳朵才能听到,本来方案做得很精彩,却被她小如蚊子的声音和平淡的语气全部毁掉,当时正是下午三点,正是人容易犯困的时候。高管们有用手托着腮神游的,有玩手机的,还有的干脆闭着眼睛养神。我们提案的同事都非常尴尬。

这时客户老板受不了,手一挥,你下来吧,南都请换个人讲。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我就直接接棒:“我来讲吧,大家好,我是南方都市报米娅……”我用很有激情的声音去和大家介绍,一边讲一边还配着手势,我的声音洪亮,内心坚定,说出来的字也很有力,直击人心,讲的过程中我还会用眼神与在座的高管交流,我发现他们都不玩手机了,而是和我的眼神相对,有时还点头回应。当我讲完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我终于扭转了局面

所以商务谈判的过程中,声音千万不能太小,声小毁所有。声音是最容易练习的。平时学着稍微大声点说话,你又不欠别人什么的,好好说话!好好说话!好好说话!

四、学识

前阵子我们去香港采访摩根的董事廖宇威,全程对廖总的访谈我都能随机应变,接话题的速度也很快,陪同我采访的学生回来用很羡慕的眼光看我,说:“米娅,廖总很厉害,但我觉得你也很厉害,居然全程可以对答如流,你不是学金融的,其中涉及很多投行、投资以及转口贸易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告诉他其实我平时就对金融很感兴趣,有积累,关键时刻用起来当然信手拈来。还有就是你要提前做准备,比如在谈判前几天就要准备好谈判当天的资料,反复研究,准备的材料要广泛,不要仅仅局限于谈判当天的内容。因为谈判中随时可能出现突发情况,如果你的学识不够用,就很尴尬了。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我就在去香港采访的路上利用坐港铁的时间背下了廖总的座右铭,采访的时候讲出来就拉进了我和廖总的距离学识的积累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所以平时要多看书,开拓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真正让一个人存在感淡薄的,是平庸!

五、酒胆

很多商务谈判是在饭桌上完成的,酒文化有时在谈判僵局时能派上大用场。说到底就是一种领袖气质!我在报社时有个领导,气场两米八,酒量了得,常常能把客户喝得一楞一楞的。她的作风就是豪爽,她本身的酒量了得是一回事,但是酒胆惊人也是让客户佩服,有客户敬酒她就是一口干了,一圈敬下来,面不改色,所有的客户都趴下了,她还没有醉,脸都没红过,据闻有客户和报社谈判久拖不决,被我们领导一顿酒就拿下来,客户敬重她是女中豪杰,直接就说“这个合同我和南都签定了。”前阵子有部电视剧叫《女不强大天不容》,说的就是报社转型的故事,很多同事说海清演得很像我们这位领导,在我看来海清演不出咱领导的胸怀和霸气,单在气场上就输了两米八。

一群人手足无措,而你淡定,那么所有人都得佩服你。气场就是一种强势遇到弱势时,所产生的东西。

六、体态

商务谈判要有气场,走路就要抬头挺胸,步履从容才能体现内心坚定,你对自己的方案都不坚定,如何让客户认同你的方案。所以要大步往前走向谈判桌才有足够的气场去说服客户。其实所有修炼气场的方法,最后都简单到只有两个字——修心。当你做到了,出场都会自带BGM(背景音乐)。                

00

2016年4月20日,第1个10km

2017年5月20日,第1个15km

2017年11月23日,第1个 半马

2018年1月14日,第1次半程完赛

从10km到15km,一年又一个月;

从15km到半马,差不多半年时间。

时间差不多缩短了一半,但也算是磕磕绊绊、走得慢的了。

跑跑走走,一路以来,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

“你是不是跑多了,腿都粗了”

“我实在是跑不了,要是能像你一样就好了”

“下次你要跑步的时候带上我”

“我要向你学习”

……

学籍卡上,白纸黑字:

高三,体测800米,4分18秒;

大四,体测800米,3分24秒。

四年能改变什么,我不知道。

 

 “长跑选手只要天天努力不懈,就能一点一滴增强实力”

“每一种运动都需要天分,但长跑运动需要的‘努力’绝对大于‘天分’”

从上学开始就明白,很多事情不是只要付出努力就可以。

有些人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习,而有些人必须头悬梁、锥刺股才能安稳飘过及格线。

我只是早就认识到自己没有天赋,所以必须更加努力。

 

至少,在跑步这件事情上,只要日复一日就能越跑越远。

破、立,非一日之功。

01

去跑,就对了

美国长跑运动员,“超马之神”斯科特·尤雷特,反复在《素食 跑步 修行》写到他父亲的一句话:“你去做就对了! ”

所谓万事开头难,然而多数计划控却早早地“死于”计划,被“扼杀”在襁褓。

所以,跑步是什么?

出行的一种方式

从此地到彼地,可以走,当然也可以跑,就这么简单。

著名的“日剧跑”,总是自带燃向BGM说跑就跑。

获取健康的一种方式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 我谈些什么》里写道,他太太不管吃多少东西,就算不运动也不会胖,“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须努力便唾手可得”。

有时候想要得到一些东西,就必须付出一些与之交换。

达成约定的一种方式

生存下来的一种方式

“奔跑可以带来食物,也可以避免自己成为食物;可以找到心仪的伴侣,一起追寻新的生活。你必须爱上跑步,否则就不可能活下来,更不可能有机会爱别的东西。”(《天生就会跑》)

纵然有千万种理由, 也不过一句“我只是想跑步而已”。(《强风吹拂》)

总之,去跑就对了!

02

让强风成为伙伴

 

《强风吹拂》,日本作家三浦紫苑所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1日出版。

讲述竹青庄里10个性格各异的青年,挑战箱根驿传的故事。

 

01  强风吹拂

故事以戏剧性的一幕开始。刚要踏入大学生活,才来东京就因为打麻将花光了家当的 藏原走 ,在偷面包的“逃亡”途中被同属宽政大学的学长 清濑灰二 “盯上”并“诱骗”进了房租三万日元还管饭的竹青庄(宽政大学 田径训练所)。

之后,他认识了竹青庄的房客:爱玩交换身份游戏的双胞胎兄弟 城太、城次 ,通过司法考试的法学院学生 阿雪 (岩仓雪彦),竹青庄的元老、老烟枪“ 尼古学长 ”(平田彰宏),理工系的公费留学生姆萨,“猜谜王” KING (坂口洋平),温文儒雅的“ 神童 ”(杉山高志),长相俊美的漫画宅男“ 王子 ”(柏崎茜),竹青庄“最重要的房客”棕色混种狗 尼拉 ,随性的房东先生 田崎源一郎 。

 

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在清濑“用最大的耐心呼唤”下,竹青庄的杂牌军“不得不”踏上了“攻顶”之路——挑战箱根驿传。竹青庄众伙伴历经了纪录赛、白桦湖集训、预赛,终于如愿,在箱根驿传中排名第十、获得种子队资格。

 

箱根驿传, 全名“东京箱根间往复大学驿传竞走”,是一项每年在1月2~3日举行驿站接力赛,也是日本历史最悠久的 长跑接力 比赛,首创于1920年。赛程分为两个部分,去程1075km,返程1096km,共10个区间。由20所大学代表队和1支联队(队员来自凑不齐满足参赛条件的队员人数的大学)进行角逐。20所学校中,10所是来自 上届比赛优胜 的种子队,10所是本届比赛 预赛出线 的队伍。参赛选手必须有16分钟30秒内完成5公里,或34分钟内完成10公里的正式比赛成绩记录。

 

02  认清跑步中的自己

“阿走,你喜欢跑步吗?”

“我很想知道,跑步的真谛究竟是什么。”

正如《强风吹拂》的封底所书:“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

虽然“强”在每个人身上呈现的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在跑步中,慢慢变强,不断突破自我。

 

竹青庄的各位:

1 王子

曾经5公里成绩33分13秒13,扬言“要等我练到能出场去跑箱根驿传,恐怕草履虫都先一步进化成人类”“、硬被拖下水的”王子,在箱根驿传的第一区间,213km的距离跑出了1小时5分37秒的成绩。

这是什么概念,原本跑1公里平均需要约6分9秒73,而现在仅需要3分8秒05,耗时差不多是原来的一半。

2 萨姆

总是被贴上“黑人就跑得快”的标签,甚至不为有些人欢迎的萨姆,在跑步中享受了“自由、平等”,与人们“分享同样的时间和空间”。

3 城太、城次

自小形影不离,从出生就一起过着相同的生活,却拥有着不同灵魂的双胞胎城太、城次,总是乐此不疲地玩着交换身份的游戏,希望能够被“区别对待”。他们通过跑步找到了“自我”,走上了各自的路。

4 神童

当东体大的榊为动摇军心,嘲讽宽政大学即便获胜也后继无人的时候。但神童说“就算灰二哥他们毕业后,我们队凑不齐十个人,宽政大学田径队也不会就此结束。说不定,不知道什么地方的某个小鬼,因为在电视上看到我们跑步的样子,也会像我小时候那样,因此对跑步产生兴趣。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赛间,神童因为感冒,“每踏出一步,脚底的冲击就引发头痛,鼻塞也严重到让人无法正常呼吸”,阿雪、房东以 “识时务者为俊杰”劝阻他时,但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认输,完成了比赛。

5 阿雪

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的阿雪,自小就立志要通过司法考试,取得国家考试最高资格,“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让母亲过好日子”。可母亲的再婚,让他深受打击、自尊心受挫,“一心想为母亲做的事,继父轻而易举就做得比他好”。于是,大学四年都几乎没有回过家。

但在通过富士屋旅馆前,他发现街边的人群中,母亲和抱着妹妹的继父一同为他加油时,他释怀了,不再“像小孩子一样闹脾气”。

6 尼古

曾经一度认为“如果不能当上选手、在场上发光发热,一切就完全没有意义”的尼古学长,由于自身体质受限,放弃了自己热爱的田径运动。重拾跑步后,他慢慢明白“没有意义也不是什么坏事”,“就像人活在这个世上,怎样才算‘人生胜利组’,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如果真的喜欢跑步,尽情享受跑步的美好就好”。

7KING

和竹青庄的伙伴并肩作战,让KING感受到被需要。即便起初胆小谨慎、自尊心极强的他只是担心被排除在外,而决定和大家一起攻顶。但跑步时,让他“不用强颜欢笑。不必汲汲营营找寻自己的归属,不必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集中精神去跑就可以”。和队友相互扶持,让他真正打从心底欢乐或生气。

8 阿走

受“田径之神”眷顾的阿走,“不想被禁锢在永无止境的椭圆形跑道中,却又无法从中逃脱。”父母的期待、队友的嫉妒、强制的练习与纪律,让他陷入无尽孤立的深渊。后因引发暴力事件而退出了高中田径队,同时这也使他不再信任其他人。

朝夕相处间,竹青庄的各位让他明白了“跑步是力量,而不是速度;是虽然孤独,却也跟他人有所连结的一种韧性。”即便无法与他人共享速度,但是在相同的时空里,“跑者可以和现场所有人分享参与比赛的喜悦”。

“虽然只有一个人,却又不是一个人。”跑步将所有人连结在了一起,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同样对跑步的热忱。

9 清濑

清濑的父亲是个“田径狂”,为了生出适合跑步的孩子甚至要事先确认妻子家族没有容易发胖的基因才与其成婚。不幸的是,高强度的训练致使清濑的右腿受伤,不得不远离田径。

清濑想和竹青庄伙伴一起,通过“攻顶”,向世人证明“弱小的社团也好,外行人也好,只要有实力和热情,一样也能跑。不用对任何人惟命是从,只要凭着两只脚,就能跑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十个人,没有候补,破釜沉舟,缺一不可。只有足够的信任才能支撑彼此坚定不移地跑下去。

最终,他“豁出所有、也得到所求的一切”。

佛系跑者:藤冈

六道大学的藤冈与清濑是旧识,他与阿走一样,极具跑步天赋。不同的是,他是箱根之王,王牌大学的王牌选手,让六道大在箱根驿传三连霸。他打破了第九区间的记录,但是十多分钟后又被阿走打破。

预赛结束,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吐槽黑人选手参赛,戳到了姆萨的痛点。正当阿走要上前打抱不平时,藤冈言道,虽然各人身体素质有差异,但更重要的是比赛是公正、公平的,大家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支持我们跑下去的不是对比赛成绩和排名的追求,而是心中不变的理想和目标。

他就像一个苦行僧,日复一日在他人无法企及的境界中独自地修炼。在他打破了区间记录时,他问清濑,“我们到底要跑到哪里才能停下?以为已经抵达目的地,结果前方还有路,而且又长又远。”

所幸,阿走的出现让他不再孤独。

“跑者们总是不断在思考、迷惘、犯错,然后再重新来过。”

正是因为不满足,驱使他继续跑下去,变得更加强大。

 

唯一的感情线担当——胜田叶菜子

从竹青庄决定挑战箱根驿传开始,八百胜蔬菜行老板的女儿、宽政大学文学院一年级生 叶菜子就一直肩负着类似“经纪人”的工作。城太、城次和阿走三人都倾心于她。导致其余的队友特别“着急”,还各种拿他们打趣。然而三个神经大条的人,到最后才知道自己“原来喜欢叶菜妹”啊。

03 一直跑下去

“阿走有一种近乎确信的预感。

我,大概到死为止都会一直跑下去吧。

就算有一天,我的身体再也跑不动,我的灵魂在我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也不会放弃跑步。因为跑步带给阿走一切。这地球上存在的最珍贵的事物——喜悦、痛苦、快乐,或是嫉妒、尊敬、愤怒,还有希望——通过跑步,阿走学到了这一切。”

 

03

风 が 强 く 吹 いている ( 2009 )

导演:大森寿美男

编剧:大森寿美男 / 三浦紫苑

主演:小出惠介 / 林遣都 / 中村优一 / 川村阳介 / 森廉 等

类型:剧情 / 运动

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上映日期:2009-10-31(日本)

片长:133分钟

又名:强风正劲

IMDb链接:tt1517476

根据三浦紫苑同名小说改编。

除了藏原走、清濑灰二和尼古学长,其余七人都没有田径比赛的经历,就是这样一支不被看好的“非种子队”宽政大学代表队,最后成为箱根驿传的“种子队”。

把四百多页的书籍压缩进两个小时左右的容器,怎么看都有些没尽兴。为了故事能完整、连贯,删去了不少各人心理的挣扎(这是每个人破而后立,由旧我到新我的过程),而着重体现阿走、清濑两位主角,以及队伍这个整体的联结。最后的箱根驿传也多少有点匆匆了结的意味。如若之前尚未看过小说,比赛中的追逐一定会让人热血沸腾。

但,它想表达的远不止这些。

我们只是拿一个呈椭圆形的机翼界面来说,你见过飞机机翼吧!就是机翼上下翼面在高速运动的状态下,上下翼面流过的气流的速度是不同的,根据伯努利原理,流速大的气流对机翼翼面的压力小,流速慢的气流对机翼翼面的压力大,因为机翼的形状,决定了机翼的上翼面气流速度大,下翼面的流速慢,所以就产生了压力差,这个压力差就是机翼的升力。

飞机除了受到升力以外,还有自身重力和向后的阻力,另外就是飞机发动机的推力了。此时呢,升力和重力构成了平衡力,所以飞机能维持一定高度飞行,如果要升高或降低高度,则改变机翼的襟翼或缝翼,或者是升降舵,流过机翼的气流流场就会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升力的大小。然后就是阻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加速前进,则加大发动机推力。

不知道以上解释你懂没有,其实这只是定性的分析,也可以定量的分析计算一下,有图就更容易明白了。

Gemini virus group

濮祖芹

属单链脱氧核糖核酸,无包膜,球状联体结构基因组病毒。组名源于拉丁文Gemini,双生之意。由联体病毒侵染而发生的病害已有久远的历史,但认识这一组病毒的性质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波克等(Bock,等,1974)首先提纯了玉米条斑病毒(Maize strenk virus,MSV),并发现其粒子是两个球形的连生体。哈里森(BDHarrison,1977)和哥德曼(Goodman,1971)都证明玉米条斑病毒的基因组是ssDNA,同年,哈里森等又证明ssDNA是环形结构。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U)于1978年正式同意建组,并命名为联体病毒组(Geminiviruses)。根据基因组的结构、寄主范围和介体种类,弗南克等(Francki et al,1991)代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所做的第五次报告中又将联体病毒组分设三个亚组。

病毒性质

病毒粒子是由两个小型的(直径小于20纳米)不完全的20面体构成。相联的二聚体为18~20×30(纳米)。亚基以T=1的晶格状排列,形成22个五邻体的形态亚基。沉降系数(s20·w)为69~76S,分子量约为26×106。外壳蛋白含一种多肽,分子量为27~34×103。ssDNA的分子量7~8×106,是已发现的自我复制的病毒中最小的核酸分子。核酸约占粒子重量的18%~20%,沉降系数(S20w)为16S,在氯化铯中的浮力密度为1717克/立方厘米。ssDNA有环状和线状两种形式,线状DNA可能是合成环状DNA的前体,首尾相接成环,闭合的环状DNA具有侵染力。病毒的核酸链及其互补的核酸链上都有阅读框架(推定的基因),在寄主组织的抽提液中含有ssDNA的三种dsDNA,因此推测复制的早期阶段是在寄主系统帮助下合成cDNA,复制时以dsDNA为模板,以滚筒式或双向方式复制。病毒粒子存在于寄主的细胞核中,形成大型凝聚体,推测DNA的复制与粒子的装配都在细胞核内进行。

联体病毒组成员的钝化温度40~60℃,室温下可存活2~3天,稀释限点10-2~10-4。

亚组的性状及相关性

联体病毒下设三个亚组,它们的主要性状如下:

亚组Ⅰ:典型成员是玉米条斑病毒(Maize streak virus,MSV),基因组是一个分子的单链DNA,分子量为7~8×105,蛋白外壳的多肽分子量28~34×103。叶蝉持久性传播,不能经机械传毒。寄主局限于禾本科植物。亚组成员间无血清学相关性。

亚组Ⅱ:典型成员是甜菜曲顶病毒(Beet curly top virus,BCTV),基因组是一个分子的DNA,分子量为8×105,蛋白外壳的多肽分子量30×103。叶蝉和角蝉持久性传播,机械接种比较困难。一些成员与亚组Ⅲ有较远的血清学相关性。

亚组Ⅲ:典型成员是菜豆金黄花叶病毒(Bean golden mosaic virus,BGMV),基因组为ssDNA,有两个分子,每个核酸的分子量为7~8×105,外壳蛋白的分子量为27~30×103。在自然情况下由粉虱(Bemisia tabaci)持久性传播,在试验条件下可机械传毒。寄主范围视不同的成员而异,为害双子叶植物。

亚组Ⅲ的DNA的A分子与亚组Ⅰ和亚组Ⅱ的核苷酸序列具有同源性,因此认为这三个亚组间有远缘的进化关系。

分布和为害

病毒分布与介体分布有关,多发现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条斑病毒在非洲肆虐已久,它和虎尾草星点花叶病毒是为害热带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原,也流行于印度。非洲木薯花叶和印度木薯花叶病毒使木薯发生严重的花叶病,甚至导致绝产。菜豆金**花叶病毒首先发现于巴西,广布于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烟草叶皱病毒分布于印度尼西亚,中国鉴定的烟草叶曲病毒分布于云南、福建的烟草产区。

病害的症状类型与病毒粒子在寄主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侵染禾本科的玉米条斑、虎尾草星点花叶病毒的粒子分布在寄主的叶片(除表皮细胞外)中,叶片出现条斑和星点状花叶。另一些联体病毒成员的粒子分布在韧皮部,所引起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由叶蝉类传播的,表现为叶片皱缩、叶扭曲、畸形和叶面积减小。第二类是由粉虱传播的,首先表现叶脉黄化,最后全部叶脉变金黄呈黄网状,而脉间组织仍呈绿色,这种独特的症状在田间表现十分明显。

列当

broomrapes

许志刚

一类在草本或木本植物根部营寄生生活的列当科植物的总称,狭义的列当是指列当科、列当属(Orobanche)植物。列当种子能随寄主种子调运而传播很远,一旦传入,很难根除,列当为进境植物检疫对象。列当的叶片退化,无叶绿素,营全寄生生活。

分布和为害

列当属约有140多种,中国有23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尤以北纬30°以北的温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为多。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较为常见。

列当可在70多种草本双子叶植物的根部营寄生生活,以蓼科、茄科、豆科、葫芦科和菊科为多,不为害单子叶植物,不同种类的列当,其寄主种类不同。列当种子受到寄主植物根部分泌物的刺激,在水分充足时萌发长出芽管,芽管顶端吸附在寄主的侧根上,吸收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受害植物长势很差,细胞膨压降低,经常处在萎蔫状态,从而降低寄主对其他病虫害等不良条件的抵抗能力。被害植株细弱矮小,不能开花或花小而少,秕粒增加,轻则减产10%~30%,受害重的可全部毁灭。在单株寄主植物上寄生的列当有时多达100~150株。

生物学性状

列当为全寄生植物,无真正的根,只有吸盘吸附在寄主的根表,以短须状次生吸器与寄主根部的维管束相连,以肉质嫩茎直立地伸出地面,偶有分枝,嫩茎上被有绒毛或腺毛,浅**或紫褐色,高约10~20厘米,最高可达40厘米。肉质茎内富含多种氨基酸,尤以苯丙氨酸为多,为名贵草药,具有壮阳补肾之功效。叶片退化成小鳞片状,无柄,无叶绿素,退化叶片呈螺旋状排列在茎上。两性花,左右对称,花瓣联合成筒状,白色或紫红色,也有米**和蓝紫色等,因种而异。花冠左右对称,常弯曲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雄蕊4枚2强,生于花冠筒内,花冠上部窄而基部膨大。雌蕊先熟,借昆虫传粉,雌蕊柱头膨大,花柱下弯。侧膜胎座,每茎有30~50朵花,最多有80朵,每朵花结一蒴果,纵裂,内有种子500~5000粒,每株列当可产生种子5~10万粒,最多达45万粒。种子卵形,十分细小,约02~05毫米,黑褐色,坚硬,表面有网纹或凹点。成熟后散落在土中,也可随风飞散而粘附在寄主的种子上。落入土中的种子,在5~10厘米深的土层中,可以存活5~10年。种子发芽很不整齐,在适宜季节,每天都有种子萌发。列当种子的萌发条件比较特殊,它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合适的温度(25℃左右),较高的土壤碱度(pH>70)和寄主根部的分泌物。温度过高过低均不能萌发,在酸性土壤(pH<65)中也不会萌发。寄主根部的分泌物对其萌发有刺激作用。但有些非寄主植物的根部分泌物也能诱使列当种子萌发,但萌发后的芽管不能与该诱发植物的根部建立寄主关系,这类引诱列当种子萌发又不被寄生的非寄主植物称为“诱发植物”,辣椒是常见的一种。

主要类群

在列当属内有140多种,但分类系统尚不完整,比较重要的几个种如下。①弯管列当(Orobanche cernua)。对称二色列当或欧亚列当,俗称向日葵列当或独根草。茎直立单生,肉质,直径约1厘米,密被有细毛,浅**至紫褐色,高度约30~40厘米,穗状花序,筒状花,较小,长约10~20毫米,每株茎上有20~40朵花,最多80朵,花冠筒部膨大,上部狭窄,成曲膝状。从嫩茎出土至开花约4~11天,开花至结实5~7天,从出土至种子成熟历时约30天,种子在土中可存活5~10年。种子深褐色,大小为016~018×01(毫米),表面有纵条状皱纹。在欧洲,亚洲各国均有分布,尤以北纬40°以北的地区较多,主要的寄主植物有向日葵,烟草、番茄、红花等,但在蚕豆,豌豆、胡萝卜、芹菜、瓜类、亚麻、苦艾的根上也能寄生生长,诱发植物是辣椒。②埃及列当(Oaegyptica)。又称分枝列当或瓜列当。茎直立坚挺,中部以上有分枝3~5个,茎高约15~30厘米,茎上密被腺毛,黄褐色。穗状花序,长约8~15厘米,圆柱形,苞片卵状,披针形,长8毫米,花萼钟状,长1厘米,先端4裂,雄蕊4枚,2强,子房上位,侧膜胎座。花冠唇形,蓝紫色,长约20毫米,筒部漏斗状。种子较小,卵圆形,一端较窄而尖,黄褐色,长约02~05毫米,宽约02~03毫米,表面有网状皱纹(见图)。每株结籽1万~5万粒。亚洲、欧洲和美国各国均有分布。在中国以新疆、甘肃为最多,为害也最重。寄主范围广,有17科约50种植物,主要寄主是哈密瓜、西瓜、甜瓜和黄瓜。其次是番茄、烟草、向日葵,胡萝卜、白菜、茄子和一些杂草。在瓜田的发生期以6月至7月为最多,寄生率高可达100%。种子在碱性土中的萌发率低,在土中存活期长达10~15年。诱发植物有玉米、三叶草、苜蓿、芝麻等。③锯齿列当(Ocrenata)。茎直立,粗壮,直径达7~10毫米,不分枝,单生,高达20~60厘米。初花白色,渐变为淡**,密穗状花序。花较大,约30毫米,花期在6~7月,种子较大,03~05×025(毫米)。主要分布在中东、地中海沿岸,西亚和北非。寄主以蚕虫、豌豆为主,又称豆列当,在病田土壤中常有大量的列当种子积累,每公顷每年可长出200万~300万株列当,对农业造成严重威胁,常导致绝收。④普通列当(Ocoerulescens)。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黄褐色,基部稍膨大,株高10~50厘米,不分枝,花序上密被有蛛丝状白色绵毛,茎肥厚,叶鳞片状,穗状花序,长10~15厘米,花淡紫色,无小苞片,花药无毛,花丝有毛,花冠长约20毫米,筒状,微弯曲,上唇顶端二浅裂,下唇3裂,蒴果椭圆形,长约1厘米。种子灰褐色,不规则形,表皮有网状皱纹,主要寄主是菊科蒿属植物,如茵陈蒿、黄蒿、水蒿等。近年发现也可以在向日葵上寄生,花期在4月至7月,果期在7月至9月。全茎可入药,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多分布在北纬30°以北的地区。⑤四川列当(Osinensis varsinensis)。株高20~40厘米,全株密被黄褐色腺毛并混生柔毛。茎粗壮,直径05~1厘米。叶卵状披针形,长1~2厘米,宽4~6毫米。密穗状花序长10~30厘米,花萼杯状,花冠淡紫色、蓝色或蓝紫色,很少**,长25~35厘米,筒部直立,上部稍下弯,扩大成漏斗状,花药有毛,花冠上唇龙骨状,与下唇等长。蒴果长圆形,长1~12厘米,直径4毫米。种子长圆形04×025毫米,表面具网状纹饰,网眼底部具蜂巢状凹点。花期5月至6月,果期6月至8月。分布在中国的四川、青海和西藏一带的山坡、路边与林间,海拔1600~3500米,寄主以蒿属植物为主。

分枝列当

1~2植株;3花冠展开;4雄蕊;5雌蕊;6花萼展开;7小苞片;8苞片(仿王文綵:《中国植物志》69卷)

防治

列当是一年生草本的恶性杂草。一旦寄生定殖,种子散落到田间就很难清除。在无病区要实行严格的检疫。在同纬度地区间引种时,一定要防止传入。在病区内,实行7~8年以上的轮作有一定效果,但实施较难。针对列当从出土到开花只有10~15天时间,可采用手工拔除或喷洒除草剂来杀灭列当。在轮作期间,可以种植一些诱发植物来刺激土中列当种子萌发,从而加快降低列当种子的密度。

林传光(1910~1980)

沈崇尧

植物病理学家和病理生理学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先后任该校助教及福州协和大学农校高级部主任。1937年赴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生院深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金陵大学副教授、农林部专员、北京大学植物病理系教授、系主任。1949年以后,任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教授、系主任,曾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他在真菌生理、水稻病害、生理病害、植物杀菌素、马铃薯晚疫病和退化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成绩卓著。在真菌生理的研究中,发现短光波是水稻粒黑穗病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有效光线;在分生孢子萌发方面,阐明了在排除未知物质干扰后,果生核盘菌对铜离子毒性的敏感性大大提高;在卵菌生理研究中,发现有机酸有利于氨基酸的合成,但增加细胞透性,这一矛盾可通过提高钙素浓度解决;在马铃薯退化病研究方面,提出温度对病毒侵染之后寄主耐病性变化的规律,以此作为制订种薯生产制度的指针,此项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在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中,根据中心病株形成过程和数量,提出以降低病薯率及种植田间抗病品种为重点的防治方法。

他的主要著作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植物免疫学》,译著有《植物病害诊断与病原识别—病原真菌》、《植物杀菌素》,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林孔湘(1910~1985)

罗志达

植物病理学家、柑橘黄龙病专家。福建省闽侯县人。1934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1941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受聘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任副研究员。同年9月回国,先后任岭南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和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1952年以后任华南农学院(现为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植物保护系主任。曾任广东省植物病理学会理事长、广东省柑橘黄龙病研究小组组长和全国柑橘黄龙病及其他病毒病害防治研究协作组顾问。

40多年来,他坚持不懈地进行柑橘黄龙病调查研究,阐明了黄龙病毒的侵染力很强,为实施检疫、培育无病苗、挖除病株和加强防虫等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期又致力于热力消毒和培育无病苗木的研究,有效地消除柑橘组织内带有的黄龙病病原体,获得了可靠的无病繁殖材料。这一成果当时属国际上首创,受到同行专家的重视,美国很快应用于消毒柑橘其他病毒类病害获得成功,并加以推广。70年代他提出用热处理脱毒为主的“柑橘无病虫栽培”技术方法。上述研究成果获国家、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他的主要著作有《柑橘无病毒栽培》等,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凌立(1911~ )

方兆彰

植物病理学家。浙江省杭州市人。1927年就读于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1937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在成都植物病虫害防治所、四川农业改进所、重庆政府农林部任职。1945年赴台湾,任台湾省农业实验所所长,曾担任《中华农学会会报》主编,植物病理学会会长,《科学农业》主编。1947年8月后,出任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植物生产保护处副处长,达25年之久。1948年被选为华盛顿科学院会友。1948~1976年应邀任Sydowia—Annaees Mycologi-ci Ⅱ(维也纳出版)、Phytopathologia Mediterranea(意大利出版)编辑委员会委员。

他主要从事棉、麦、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工作,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为推动国际援助与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活动。如制订“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制订国际植物防疫证书,在欧洲、中东、远东、中美、南美、西印度群岛及非洲建立区域性植物保护合约与组织,协助东南亚国家成立植物保护中心,在中东及非洲协助成立防治蝗虫机构,设立专家小组,倡导合理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派遣专家协助各国研究植物保护问题等。

他研究发表了中国黑粉菌鉴定及分布的专论以及世界黑粉菌论文10余篇。1971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董事会授予他特殊成就奖。主要著述有《谷类储藏及干燥处理》、《野草防治》、《持久性杀虫剂与环境及其意外影响》、《国际间之植物病虫害防治》、《中国黑粉菌》等。

流行区系

epidemiological region system

曾士迈

病原菌在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越冬和越夏,由远程传播联系起来,完成周年循环,形成大面积流行病害的地区系统。简称流行区系。流行区系一词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规律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和术语。中国华北、西北麦区是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系,条锈菌喜好温凉不耐高温,在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冬麦区不能越夏,只能在甘青川宁一带高寒晚熟冬春麦区的麦株和自生苗上越夏,越夏后夏孢子随风传播到上述冬麦区侵染秋苗、繁殖并越冬,次春发展成春季流行,而春麦区和冬季严寒的北部冬麦区无本地越冬菌源,由冬麦区病害流行后提供菌源引致春季流行。这样,华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陕、甘、青相连成片,形成小麦条锈病的一个流行区系。这一区系可分为:陇南菌源基地区,甘青越夏区,陇东桥梁区,关中晋南、豫南鄂北等常发区,豫北冀南易发区,京津唐保偶发区……等多个流行区,各流行区在流行区系中的作用不同,分区流行各有特点,而区间有不同的区间菌源关系。流行区系的研究,为制定病害总体防治策略和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例如:如在陇南、关中、河南分别种植抗病基因不同的品种,可减缓新小种的定向选择,品种抗病性可望持久。除小麦条锈病外,小麦秆锈病、冬春麦接壤区的小麦黄矮病等也都有流行区系问题。

流行学当量原理

the equivalence theorem of epidemiology

肖悦岩

性质不同的各流行因素对病害流行和所致损失的作用,用改变流行参数来定量表达,改变的系数成为统一的当量值,这就是当量原理。是植物病害流行学基本原理之一。1963年范德普朗克(JEvan der Plank)首先提出这一原理。在比较流行学研究中和系统模拟的建模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流行速率,或日传染率、潜育期、传染期、产孢量等可比较全面地代表病害流行的动态特点,各种环境因素、人为措施、寄主抗病性和病原物致病性等对病害流行动态的影响也体现在这些参数上。所以,上述各种特定状态下测得的流行参数与高抗(或高感)品种、毒性较低(或较高)的病原物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测得的相应参数的比值就是这些因素在病害流行过程中所起作用的当量值。通常通过相关分析方法计算。

都适合家用锻炼,就看你的个人情况了。  单车主要分为3大类:动感单车,健身车,卧式健身车。估计你们从来没有区别过。

1动感单车  运动强度很大,减肥效果不错,0噪音。主要靠飞轮质量和阻力调节来选择自己的强度,可大可小。阻力最大的时候,可以相当于骑自行车爬山坡的两倍强度,就算站着骑都不一定能坚持几下。不过大多数玩动感单车都是建议去健身房报一个动感单车教室,跟着教练练,自己练的话不一定有效果,反而还有可能膝盖受伤,即便是跟着教练练一段时间,依然都是保护措施做的满满的。和健身房的灯光、BGM、队友一起练才能称得上“动感”。不过动感单车一般坐垫又小又硬,容易屁股疼,还是经常站着骑比较好。价位一般稍贵,便宜一些的都可能在5000朝上,当然更便宜的也有,不靠谱而已。

2健身车  已经可以看出和动感单车的明显区别了(不那么像自行车了= =)这类一般是女生玩的比较多,强度相对来说小很多,坐垫稍微比动感单车宽大一些,也不会那么容易屁股疼。锻炼强度属于中等偏下,出出汗可以,如果是急需减肥,健身车不是首选,只能普通锻炼,不过对膝盖也相对更友好。  通常价位至少在3000左右,占地会稍小。

3卧式健身车  多了一个背部的靠垫,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腰椎。运动姿势也相应发生了改变。一般比较适合年纪大的人,对身体关节非常安全,可用于运动量小不经常锻炼甚至一定伤病的用户做康复训练。  通常价位也不便宜,5000朝上吧。如果要送长辈,这款OK。

导弹是“导向性飞弹”的简称,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效果。简言之,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导弹按空中的飞行轨迹可分为两大类,即飞航式导弹和弹道导弹(也称有翼导弹和无翼导弹)。飞航式导弹在大气层中飞行,弹体附有弹翼、尾翼和舵面。而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主要在大气层以外,无弹翼。

巡航导弹机动好突防强

巡航导弹是飞航式导弹中体积最大、射程最远、惟一可装核战斗部实施远程战略攻击的一种。它实际上是一种飞机式无人驾驶飞行器。它能自动导航,利用喷气发动机推进,靠气动升力支撑重量,能以最有利的速度和高度飞行。具有突防能力强、机动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摧毁力强等优点。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装备了可实施核打击的战略巡航导弹。美国研制的BGM-109“战斧”多用途巡航导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巡航导弹,时速880公里,最远射程达2500公里。海湾战争以来,这种巡航导弹在美国发动的历次局部战争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美军实现战场“零伤亡”构想的主力兵器之一。俄罗斯远程航空兵装备的Kh-55空地导弹可对3000公里外的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此外,英、法、中、印等国也都具备制造巡航导弹的能力。

弹道导弹速度快射程远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最大区别在于飞行方式。弹道导弹除一小段在大气层中做有动力飞行并实施制导外,其余时间均沿着只受地球重力作用的椭圆弹道飞行。弹道导弹在起飞阶段必须穿越大气层,但平飞前进阶段则主要是在空气稀少的高空或外层空间,下降阶段(一般距地面80公里左右)再入大气层,此后利用惯性制导攻击目标。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154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7
下一篇2023-11-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