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的并发症有哪些

脑出血的并发症有哪些,第1张

(1)肺部感染: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多伴有活动障碍,而长期卧床成为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最常见的原因,脑出血最主要并发症之一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即为肺部感染,脑出血后3~5天内,昏迷患者常合并肺部感染,表现为多痰、呼吸受损,需要引起重视,必要时需要行气管切开手术。

(2)上消化道出血:又称应激性溃疡,是脑血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以混合型和内囊内侧型出血居多,分别占45%和40%。脑出血后全身血管收缩,胃肠功能下降,胃肠对细菌屏障减弱,局部供血不足,可出现消化道的广泛出血,甚至出现致命性失血导致休克,是严重的并发症。

(3)褥疮:脑出血患者长期卧床,不能进行自主的体位变更,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导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血、坏死的一系列表现。脑血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骨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缺血及缺氧,局部出现溃烂,褥疮形成。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是死亡和致残的一个主要原因。及时有效的治疗及科学护理对提高本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现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39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9例患者均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 [1] ,其中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6岁,平均562岁,其中51~60岁24例,占615%,50岁以下8例,占205%,60岁以上7例,占180%,病程半年~28年。其中第一次中风者35例,占897%,第二次中风者4例,占103%。治疗结果:出院时基本痊愈(神志清,肢瘫基本恢复)31例,部分恢复6例,2例死于脑疝。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由于起病后丧失自理能力,常有焦虑、恐惧、孤独的感觉。由于病程长,患者多有抑郁或烦躁情绪,这些不良因素妨碍病情的康复,护理人员必须怀着深厚的同情心,一方面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热情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另一方面做好解释宣教工作,经常安慰鼓励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回答患者所提出的一切问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潜在的力量,使各项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2 专科护理

221 肢体和皮肤的护理 患者的手腕和足踝应置于关节功能位置,各关节受压部位应托以棉垫,定时给予低幅度、慢动作变换体位和皮肤按摩;当翻向健侧时,应垫以枕头支持患肢,以防关节强直。但发病24h内只能小范围的动肩、臀部,以免因翻身而牵动头部 。

222 病情观察 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或推注,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T、P、R、BP,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嗜睡、昏睡、昏迷和深昏迷。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预防颅高压、脑水肿的发生。

223 保持大小便通畅 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尤其是在应用脱水剂及未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更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甚至诱发再度出血,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大便不畅时,可给予番泻叶煎剂以促进肠蠕动和消除肠腔积气,必要时行清洁灌肠。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并留置,同时观察尿液色、质、量,防导尿管脱落以免反复插管致尿路感染。

224 加强口腔护理 昏迷患者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3次,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每天3次,防止呛咳。

23 饮食护理 患者多半有咀嚼或吞咽困难,进食、进水应缓慢,防止呛咳,呕吐时迅速清除呕吐物,必要时行鼻饲,食物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汁饮食,进食前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少量多餐,每次不超过200ml,间隔为2h,温度在38℃,同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以低盐、低胆固醇饮食为主,每日摄入食盐以4~5g为宜,摄入胆固醇应少于300g [3] 。

24 恢复期护理 恢复期主要是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开始可作按摩及被动运动,每日3次,每次15min,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患者主动活动时应将障碍物从活动区域移开,夜间加床栏,防止坠床。外出时要有人陪伴,病情允许可鼓励病人散步、打太极拳等适当体育锻炼。失语患者应积极进行言语训练,语言刺激尽可能在日常活动中进行,鼓励患者主动寻找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如手势、图画、讲话或书写等,训练活跃了气氛,患者通过互相帮助得到了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促进了语言交流,同时保证了患者回归家庭后康复的延续性,坚持1天2次,每次1h。

3 小结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工作是细致而繁重的,关系到患者的生存。护理工作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熟练过硬的技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生命体征的观察。精心护理,预防并发症,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病残具有重要意义。高血压患者合理的饮食结构、劳逸结合、轻松愉悦的情绪,合理口服降压药,定期测血压等,能大大降低脑出血的发生。

脑溢血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可引发大脑功能的障碍。在脑溢血发病之前有很多征兆,大家要懂得识别,一旦出现脑溢血的征兆,应做好治疗的准备,避免头颅的压力上升而出现脑溢血扩散的现象。

1、头痛

头痛是最常见的一种脑溢血前兆,主要原因是脑溢血导致血液进入大脑,刺激脑膜,引起神经疼痛。开始出现在头部的一侧,随着头颅的血压升高和血液的流动,疼痛的部位会扩散。

2、偏瘫

偏瘫也是脑溢血的前兆之一,常常表现为四肢和舌头、面部肌肉等部位不能够自由活动,甚至可能形成偏瘫。

3、呕吐

呕吐可作为脑溢血的前兆。呕吐的症状往往有很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消化不良、肠胃疾病等等,很容易被其他疾病混淆。如果人体出现喷射性的呕吐,呕吐物呈现出咖啡色,还伴随着头痛的症状,那么可以初步判断为脑溢血的前兆。

4、头晕

突然感到头晕、出现幻觉、站立不稳,有时候晕倒在地,严重的话,还会反复出现,逐次加重,影响大脑的功能。由于脑出血的患者大脑受到伤害,意识逐渐模糊,最终会出现昏迷的情况。

5、语言功能障碍

脑溢血发作前,患者的舌根发硬,舌头膨大,说话不清晰,语言功能受到影响。在说话时嘴角常常出现流口水,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有些脑溢血患者在发病之前,还会出现反复性的流鼻血症状。

6、四肢麻木无力,走路不稳

脑溢血患者发作前,表现出身体麻木、突然乏力、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等症状。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诊,在治疗的时候往往找错病因,影响治疗的效果。如果遇到了类似的症状,可以先咨询专业的血液科医生,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诊断再治疗。

7、脑水肿

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血凝块,释放血红蛋白降解物,对神经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脑出血发病前,血液系统紊乱,全身凝血机制激活,可导致脑水肿等症状,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8、嗜睡,视力模糊

嗜睡、眼底出血、视力模糊是脑溢血发作的前兆。尽管这些症状很常见,也容易被人忽略,如果出现了两个以上的症状,都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大脑CT和血常规检查,看看是否存在脑溢血的症状。如果能够确诊,就要及时咨询医生,找到合理的控制方法,避免脑淤血症状的恶化。

上面介绍的就是脑溢血的前兆,希望大家要重视这些症状,及时针对自身的发病原因,找到血液调理的措施,避免脑部出血的问题更严重。

以你的提问日期来看,大概到现在是一个月,一般把2周之内介入的康复称为早期康复,之后到六个月的康复都称为恢复期康复,在这段时间内,病人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参与还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脑出血之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很难统一,可以看出来,病人的疼痛很明显,这往往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

肢体活动可以现已放松手法为主,比如震颤、按压肌腹,再松解肌肉附着点,之后再开始被动活动、辅助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如果有能力站立,可以开始尝试站立,注意姿势的正确,可对镜子训练。

情绪来说,病人都会经历一个否认期,逐渐就会认同的了。康复治疗的作用虽说不明确,但相对于什么也不做,还是有明显效果的。针灸若病人难以接受,放弃也可以,针灸的疗效也并不明确

脑血管瘤出血是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多由高血压引起。而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的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血压突然上升时,头痛剧烈;血压正常时,头痛自然缓解。因此,头痛可以作为血压高低的“晴雨表”。如果高血压病人头痛的程度突然加剧,而且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常常是脑出血的先兆。据报道,80%~9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其头痛的原因,是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所引起的。同时,脑出血还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和牵拉,也可使头痛加重。

头痛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出症状。因为颅内动脉和血管畸形突然破裂,使大量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而引起剧烈头痛。头痛部位以枕部为主,低头时加重。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头痛减轻,提示症状好转。如果头痛又突然加重,往往是再出血的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不仅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头痛,而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引起病变局部疼痛,只是比较少见,痛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伴有呕吐。

可见,头痛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要高度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正常的意识状态依赖于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机能完整。而昏迷则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是病情危重的表现。脑血管病引起昏迷者,常见于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多由于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受到压迫和损害而引起。

昏迷按其程度的深浅,通常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在行为上无反应,只有在较强的刺激下才能被唤醒,停止刺激,患者又回到无反应状态。但瞳孔无变化,各种反射均存在,生命体征稳定。

(2)深昏迷 为病理性无意识状态,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都消失了。四肢肌肉松弛,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仅有呼吸和心跳。出现这种情况,常常危及生命,医生和家属应全力抢救。

昏迷病人能否清醒过来,是否还可以抢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一般而言,脑梗塞引起的昏迷时间多较短暂,而脑出血引起的昏迷持续时间较长,常危及生命。

(2)取决于出血的多少、速度和部位。若出血量大而快,血液流入侧脑室、中脑、桥脑,则昏迷重、预后差;反之,若出血量少而慢,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则昏迷较轻,预后良好。

(3)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患有相同的疾病,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年龄较小者清醒较快;年老体弱者恢复较慢。因此,对后者更应积极治疗。

昏迷是病重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昏迷病人都必定死亡。实践证明,很多昏迷病人,经过正确及时的抢救,仍可使其清醒,因此,对昏迷病人应全力抢救。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据北京市1994年统计资料表明,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首位。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据我国1991年统计资料报道,每年脑卒中发病数达150万之众,是许多地区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残废率也很高。一部分病人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遗有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失语或痴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二)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2)糖尿病;(3)冠心病;(4) 家庭倾向,等等。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家庭发病率高的特点,是家庭急救的重点。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可有诸多因素引起,最常见的除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及气候异常外,目前,还发现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剂、利尿剂等,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压药 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压来维持,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致使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睡前更应忌服大剂量降压药。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对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压药,势必会使血压更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瘀积在脑血管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

(2)镇静药 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等,也可使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血栓形成。

(3)止血药 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血粘滞性增加。若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液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

(4)利尿药 中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由于大量利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也易形成脑血栓;同样道理,发烧时过量使用阿斯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发汗退热剂,或过量使用中药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剂时,均可致大量出汗,乃至失水过多而发生脑血管病。

(5)避孕药 据报道,一些避孕药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5~8倍,其服药到发病的时间最短者数天,长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应经常进行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停药,对有脑血栓形成倾向的人,则应停用避孕药。

(6)抗心律失常药 服用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可使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促使脑血栓形成。

可见,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不可忽视,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更应慎重。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切忌血压骤降,强烈镇静,大量利尿,发汗过度,以及过量使用止血剂,以预防药物引起脑血管病。

核磁共振诊断急性脑血管病较头颅CT 有哪些优点

(1)核磁共振主要靠氢原子核成像,对梗塞区水肿的改变较敏感,故可较早地显示梗塞灶。一般在发病后1~2小时,作核磁共振检查,就可显示信号较强的病变特征。而CT却往往需等24小时才能显影,过早检查常为阴性。

(2)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塞显示优于CT。CT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核磁共振不但能从横断面上,还能从矢状面、冠状面上显示病变,所以,对于在10毫米以下的腔隙性脑梗塞CT往往无能为力,而核磁共振对直径2毫米以下的病灶即可显示。

(3)CT难以显示后颅窝,尤其是脑干病变,而核磁共振对检查后颅窝的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正好填补了CT的不足。

(4)对脑出血伴梗塞的病灶,核磁共振比CT灵敏度高。

(5)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CT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诊断困难;而核磁共振可显示血肿特征性形态。

(6)对于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高于CT。CT需要靠注射碘剂方能显示,而核磁共振不仅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而且不需要注射药物显示,这给显影剂过敏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7) CT是利用X线成像,对人体有一定损害,核磁共振是利用电磁场成像,对人体不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可以这样认为,核磁共振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不仅发现病灶早,而且对小梗塞灶,尤其对脑干和小脑梗塞灶的诊断,是CT不能替代的。但CT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较敏感,而且较省时省钱,尤其是对意识障碍者更为适用。

脑血管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粘稠或因面瘫残渣易在病变侧面颊内停留,常导致细菌或霉菌感染,而发生口腔溃疡、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护理方法: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并用冷开水、1%双氧水、02%呋喃西林液或3%硼酸溶液作口腔擦洗。同时注意面瘫侧颊部粘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滞留而发生口腔感染。

如有口腔粘膜糜烂,可用1%龙胆紫涂抹,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涂抹。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防裂油。如口腔粘膜及舌面上有片状或点状的白膜,提示霉菌感染,可轻轻拭去白沫,露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再涂上制霉菌素甘油或制霉菌素麻油。此药可自己制作,将制霉菌素片压成粉状,拌在甘油或麻油中即成。

有假牙的患者,每次吃过饭,要将假牙取下,用牙刷刷干净,待口腔清洁后,再带上,以免挂带食物。

吞咽困难留置鼻饲管者,也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一般每日应清洁口腔两次。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也是病情严重的信号。表现为对各种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多数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是最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阶段,所以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重要一环。对脑血管病人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尤其是出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头部略抬高,呕吐时头取侧位,可防止吸入性肺炎。

(2)昏迷病人加用床档,以防坠床,剪短指甲,去除头发夹,以免损伤皮肤,取下假牙,可防止其误入气管或吞入胃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应注意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例如,病人血压急骤上升,脉搏缓慢和呼吸加深,多为脑疝的早期症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表示病情十分严重。护理人员应将病情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采取抢救措施。

(4)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又因脑血管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故应给予氧气吸入,并注意鼻导管通畅。

(5)做好口腔护理,昏迷病人常张口呼吸,可经常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每日2~3次,并用二层湿纱布敷于口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口唇干裂者可�F8ED�石腊油。

(6)昏迷病人眼睑常闭合不全,角膜可因干燥而发生溃疡,可定时冲洗点眼药或�F8 ED�眼药膏保护,也可用浸过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遮盖眼部。

(7)为保证昏迷病人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可给予鼻饲,即将鼻导管插入胃内。脑出血病人2 ~3天后可给予鼻饲,并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液体是否平衡。最初几天入液量应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

(8)应保持大便通畅,有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应留置导尿管,同时,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大便秘结者,应定期通便,但脑出血病人急性期,有颅内压增高者,不宜灌肠。

(9)注意皮肤护理,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用50%酒精,滑石粉�F8ED�擦皮肤和按摩受压部位,以防止褥疮发生。

(10)高热昏迷者,头部应给予冰帽或冰袋冷敷,或冷毛巾进行降温。降温可降低脑的基础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并有降低颅内压作用。

发生脑血管病后,除应及时请医生诊治外,而家庭护理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那么,家庭护理应做些什么呢

(1)家属要多方耐心关照病人,积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病人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家庭要经常开导病人,使之心情开朗,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于病情好转。

(2)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中风病人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并应经常保持二便通畅。

(3)要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肢受压时间过久而发生褥疮。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还应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滑石粉或涂些龙胆紫药水治疗。破溃严重或局部发黑,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并注意敷药,使之早日痊愈。

经常更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咯出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故可有效地预防肺炎的发生。

(4)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当病情稳定时,家属应及早帮助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也可以自己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5)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的神志、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如何控制血压以预防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大多进展缓慢,对心、脑、肾以及血管的侵害是“逐级”的,其危险程度与高血压的高低成比例地增加,据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的自然史中,从发现高血压至脑血管病平均病程为15年左右,但也发现不少高血压病人虽然病程已达20~30年或更长,但并一定因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病而死亡。这是因为长期防治的结果,因此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讲,必须坚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偶尔治疗,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反复波动加重对脑血管的损害。有的人因症状不多而没有认真治疗,对这些病人来讲,病情变化将悄悄地发展,逐步升级,并引起心、脑血管病,国外有人选择舒张压大于105mmHg的高血夺病人条件相同,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降压治疗,另一级不采取药物治疗,经过3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仅有一人发生脑血管病,不治疗组11人发生脑血管病。还发现不治疗组比治疗组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高4倍。所以对于已经确定为高血压病者,应该认识到治疗将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那么,怎样进行长期治疗呢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药物主要指各种降压药,非药物疗法包括:低盐饮食、控制肥胖、减轻体重、停止吸烟、减少饮酒、避免激动等。体育疗法(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舒张压12 0kPa(90mmHg)以上时就开始用药物治疗。应该明白对高血压的治疗只是达到控制而不是治愈。一次血压测量降至正常就以为病已好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长期治疗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以小剂量多种药物联用比较好。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应更换另一种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是逐步升级,直到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常用的是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或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心得安),再升级就用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或加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吡啶肼苯哒嗪等。一些复方的降压药物,如复方降压气,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降压作用缓和,副作用小,对Ⅰ期或Ⅱ级高血压病人较为适宜。降压治疗后血压已基本控制时,就要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根据血压水平适当调节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如用两种药物减少为一种。1日3次改为1天2次。但不要随便停止治疗,吃吃停停,反而使血压波动甚至出现反跳现象影响脑血流。当血压升高或因紧张激动,气候转冷,血管收缩时药物剂量可适当增加。当血压已正常或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药物剂量可适当减少,也有的人隔日服药以巩固疗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因常合并血管硬化,对药物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在使用降压药物时更应慎重,剂量不宜太大,否则因血压下降太快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血流,并有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为减少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长期控制高血压会给病人带来很多好处,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不过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是不容易的。据粗略统计在高血压病人中能够坚持长期治疗药只占25%左右,只经治疗,但控制不彻底,治疗不理想者又占25%左右,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除了病人坚持外,医生的合理治疗方案也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应该改变,那种认为血压虽高,但并没有什么不知症状,而放弃治疗的不正确的看法,而要面对科学,长期的进行治疗。

我现在终于发现我是个运动器材重症人士了。因为YQ出门不方便;加上有时候工作忙;上班不仅要带电脑,还要带运动装备去公司,晚上还要带回家等各种原因,于是我果断把家改造成了健身房。去公司的健身房溜达,发现里面没有的器材我有,里面有的器材我也有,这应该就是作为一个运动博主对运动无限的热爱吧。

前段时间入手了华为亿健T7椭圆机,又是一个连快递小哥都问“你又买了什么东西?”,也是一个无法一个人安装完成的器材。

它的外观:

迫不及待地打开亿健T7椭圆机,它用大纸箱包装的非常牢固,不会在物流途中出现磕碰划痕的情况。周五下班我还在修改收件地址,周日就已经送货上门,只能说时代发展得太快了,物流也是这么深圳速度。

打开纸箱,从泡沫板里拿出需要安装的配件。不会安装可以看说明书,有文字安装教程,也有视频安装教程。对我来说,看视频安装更方便。

安装好之后,插电就可以用起来了。电源线插座在椭圆机的主车架下方,用的时候插电,不用的时候拔掉插座。

现在的椭圆机外形就像是一名舞动的芭蕾舞舞者,展现曼妙的舞姿,这很完美地体现了椭圆机的艺术感。

(此图源于网络)

加上我对白色一直情有独钟,所以很喜欢白色的配色,放在家里很简约大气风。

木纹外壳,仿佛自己置身在大自然,摸上去很光滑。

采用的是钢琴烤漆机身,摸一摸很有质感,关键耐磨耐汗,使用寿命更长。

踏板防滑,加宽加长,适合家里的每个人使用。

双把手,运动过程中可以摆臂,也可以固定手握。

整个椭圆机的毛重是86公斤,净重有63公斤;尺寸大小是1610m660m1740m,想要入手的小伙伴可以看下椭圆机的大小,以及怎么在家里摆放才不占位置。

最大承重150公斤,在这个体重范围内,且想靠运动减肥的人群可以考虑有这么一个居家运动的器材。

在深圳这个城市,高 科技 就是深圳最大的特色。以前从来没想到运动还能这么 科技 ,在家就能运动,还有实时监测各项运动数据。

使用体验:

亿健T7和华为运动 健康 可以碰连,这非常的节省运动前的时间,很省心。如果没有NFC功能的手机,用蓝牙也可以连接,而且也支持华为智能穿戴的产品进行运动时的心率监测。

此外,椭圆机上有且只有一个智慧按钮,按下之后就开始运动。有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当你已经站在椭圆机上运动时,椭圆机监测到你在运动,它也会自动开始监测你的运动计时。当你停下来的时候,它也会自动停止运动数据记录。

椭圆机,最出色的当然是它的折叠设计。在运动过程中,为了避免大幅度运动造成损伤,它的创新之处在于缓降,而不是任自己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而且根据科学推算,以50厘米为椭圆机畅走步距,我们能够与椭圆机协调统一,更好的科学锻炼不伤身体。

使用分析:

它还有32档阻力,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节阻力。1-8档是轻松的休闲,9-16档是有氧塑身,17-24档是心肺训练,25-32则是体能进阶。

我跟随椭圆机自带课程分别体验了自由运动、“初级减脂课程”、“中级减脂课程”和“高级减脂课程”。接下来我根据自己使用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些数据分享。

自由运动 :这一项可以说是最自由的运动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适应能力选择不同的阻力,最好是在一个很舒服的精神状态下运动,全靠自律,不需要太多的运动强制性。

初级减脂课程 :这个课程适合刚用椭圆机的用户,逐步地适应椭圆机。课程时长30分钟,根据时长有不同的阻力来回自动调节,跟着椭圆机运动即可。初级减脂课程难度两颗星。

中级减脂课程 :相对初级减脂课程,中级减脂课程稍微有一点阻力的提升。这也是中级课程的升级部分。课程时长也是30分钟,但是阻力增加了,所以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更加用心才可以,课程难度三颗星。

高级减脂课程 :高级减脂课程是中级课程的再升级,这项课程更适用于体重偏大或者腿部有力量的人群,时长同样30分钟,但是难度和阻力都增加。对100斤体重的我来说,似乎是不太适用,20+以上的阻力难度很大,相当于一直在爬上坡。难度指数五颗星。

经过以上的运动体验,在家运动确实很方便。我们在进行以上模式的运动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增加阻力或者减少阻力,以此达到理想的运动效果。运动过程中是不可以偷懒的哦,每个环节椭圆机都有自动监测功能,当你停下来时,椭圆机的数据记录也同步停止,在运动时,相当于重新开始运动和运动数据记录。所以,运动全靠自觉,毕竟身体是我们自己的。

总结

这么多天的体验,发现椭圆机运动声音很小,不会影响邻居休息;此外,椭圆机采用的是双向飞轮,飞轮前置时,椭圆机重心在前,更好地把握人体平衡,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减少我们在运动过程中对膝盖的冲击力,让我们达到锻炼的效果。这让我想起弹钢琴,手指飞舞在琴键上,这是艺术;而踩椭圆机用的是脚,双脚飞舞在踏板上,这是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实操。

今天又是一个周末,宅在家的意思就是可以什么都不干,躺平;也可以是居家运动,运动之后再躺平,这就是我把家改造成健身房的好处。随时,可以运动,随时,可以躺平,Perfect~

脑出血的治疗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大多数患者以内科治疗为主,如果病情危重或发现有继发原因,且有手术适应证者,则应该进行外科治疗。

脑出血的基本治疗原则包括:

脱水

降颅压,减轻脑水肿

调整血压

防止继续出血;

保护血肿周围脑组织;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防治并发症。

脑出血急性期如何治疗?

急性期治疗重点是控制出血和降低脑内压力。

如果服用华法林

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

,患者可能被给予药物或输血

,以抵消血液稀释剂的影响,或服用药物来降低大脑的压力,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痉挛或防止癫痫发作。

一旦大脑停止出血,治疗通常需要在身体吸收血液的同时,进行支持性的医疗护理。如果出血面积很大,医生可能会进行手术来清除血肿,减轻大脑的压力。

脑出血有哪些一般治疗措施?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的最初数天病情往往不稳定,应常规予以持续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持续心肺监护,包括袖带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氧饱和度监测。

呼吸与吸氧

必要时吸氧,应维持氧饱和度>94%。

气道功能严重障碍者应给予气道支持(气管插管

或切开)及辅助呼吸。

无低氧血症

的患者不需常规吸氧。

心脏监测与心脏病变处理

脑出血后24 h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有条件时进行持续心电监护24h或以上,以便早期发现阵发性心房纤颤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脏病变。同时避免或慎用增加心脏负担的药物。

体温

管理

脑出血患者早期可出现中枢性发热,入院72小时内应尽量维持体温正常(腋窝361℃~37℃),但是尚无资料表明治疗发热能改善临床转归。需要注意,出血三天后可因感染

等原因引起发热,此时应针对病因治疗。

血压管理

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分析血压升高的原因,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压治疗。

160/90 mmHg可作为参考的降压目标值:当急性脑出血患者收缩压>220 mmHg时,应积极使用静脉降压药物降低血压;当患者收缩压>180 mmHg时,可使用静脉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降压速度。

早期积极降压是安全的,但其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并未确定。

在降压治疗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水平的变化,每隔5-15分钟进行1次血压监测。

血糖

管理

血糖值可控制在77-100mmol/L的范围内。血糖超过10mmol/L时可给予胰岛素

治疗,血糖低于33mmol/L时,可给予10%-20%葡萄糖口服或注射治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378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