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健身气功时要注意什么呢?

练习健身气功时要注意什么呢?,第1张

我们练习气功的目的是强身健体,调节呼吸,所以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呼吸吐纳。开始练功之前要注意端正身形,放松入静,静养元气。

端正身形:双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意想肩井穴与涌泉穴垂直相对;双膝微微前屈,膝盖不能超过脚尖。具体来说,一是要松腰沉髋,使臀部自然下沉,把重量全部沉到脚上,同时敛臀,把命门穴打开。换句话说就是把腰部的生理弯曲尽量拉直,使脊椎关节节节对准下沉。二是要含胸、沉肩、坠肘。练功时肩关节向下松沉并向前微合,肘关节下垂并向外微撑,气沉丹田,腋下虚掩,要留空,不能紧贴肋部。双臂的动作就像抱着一个气球一样,肩、肘、腕这三个关节要力求做成圆弧状,不能出现死角,与含胸配合起来组成一个圆。三是要百会虚领,意念中百会穴上仿佛有一绳轻轻牵吊,并且百会与会阴穴要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后颈挺拔,髋部下沉。四是要两眼垂帘,即双目微闭,仅留一缝之光,目光自然平视。

放松入静:

首先,动作要符合规范,练功时的身体姿势与练习方法要正确,要合乎功法要求,做到“身形中正”,这是“放松”的最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其次,要适当用意,用意念引导身体放松。先是意想放松面部肌肉,特别是眉心和嘴角周围的肌肉,然后放松颈部,此时意念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从肩膀向下,意想从肩松沉到胯部、肘部、腕部、一直松到指节,节节松开。另外一支是由颈椎向下,一节一节地对准下沉,沉到胯部,再由胯松沉到膝盖,一直到脚上,如此反复几遍,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要坚持练习,循序渐进,卸掉拙力。这一过程被称为“换劲”,因为初学者动作尚未定型,建议采用延长时间的方法。刚开始练时以站五分钟为宜,待动作熟练、不轻易走形时,再逐渐延长时间,一般在一周内延长到半个小时左右为宜。

静养元气:严格遵循中正安舒、心静体松的练功要求;锻炼强度以个人的舒适度为界限,适当延长预备势的时间;练功时采用自然式呼吸;练完预备势后,就可以按照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动作顺序继续练习了。对处在这一阶段练习者的建议是:第一,练习中如果出现心慌、气短、头晕、抖动等不舒服现象,应马上中止练习,避免出现偏差。第二,不要刻意追求呼吸方式。预备势练习采用自然呼吸,就是为了由胸式呼吸逐渐转变为细匀深长的腹式呼吸,从而达到不调而自调的目的。第三,要正确对待可能产生的酸麻疼痛、津液增多、打嗝、刺痒、蚁走、发热、出汗等感觉或现象,甚至多年前的外伤部位在练功时也会产生疼痛、刺痒的感觉,这是练功过程中的正常反应,只要尽量保持放松入静状态,坚持练功就可以了,过一段时间上述感觉会自然消失。

另外抱气桩在八段锦中也很重要。抱气桩具体做法是:由预备式开始,并步站立。沉髋,右腿屈膝下蹲,左脚自然抬起(注意:左脚不是主动抬起,而是右腿下蹲的结果。)向左开步,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脚尖先落地,逐渐过渡到全脚掌,重心顺势缓缓地移到两腿之间,两腿自然站立。手臂内旋,向两侧45度角打开,随即屈膝敛臀,松腰松腹,含胸拔背,臂外旋,向腹部拢抱,背往后倚,重心垂线下降,松肩坠肘,虚领顶劲。眼睛自然下垂注视鼻尖,鼻尖对肚脐,两肩呼应两胯,两肘呼应两膝,两手呼应两足以调形。呼吸细匀深长,使气沉丹田,用以调息。意念对丹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用以调意。站桩的时间,因人而异,以略感劳累为宜,避免疲乏,一般一开始可以在五分钟左右,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适当逐渐延长。收势时两手内合下按,膝关节缓缓直起。

咏春气功的训练方法

 导语:咏春拳是一种十分科学化和人工化的拳术。其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咏春气功的`训练方法,欢迎参考!

 第一式:预备式

 两腿自然分开站立,略与肩宽。肩平,全身肌肉和大小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尤其是中指与无名指并紧(沟通中指手厥阴心包经与无名指之手少阳三焦经),鼻呼鼻吸,不故意压抑。全身入静,无须意守丹田,顺其自然。嘴唇轻轻合拢,舌尖自然轻顶上鄂(沟通任督二脉),两目微闭平视(高视则气上,下视则气下)。

 第二式:深呼吸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两手掌四指并拢,拇指翘起,曲前臂缓慢地自体侧运至体前贴身提起,掌心朝天拇指翘立,升至胸前。自然翻掌,掌心朝地,把大拇指扣向掌心,缓慢放下至还原。自然呼吸,还原后再做第二次,如此回圈,可连续做6。此式功能:可使手三阴、三阳经脉的气机同时运行,促进脏腑气血运行。由于大拇指向上翘起,可使手太阴肺经的气机从少商穴移动至中府穴,促进肺循环,加速肺内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促进吐故纳新的作用。

 第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深呼吸的基础上,双手垂直成勾手,紧贴股骨,用手腕向后屈上提。同时两脚跟向上提起,用前脚掌支撑全身重量。自然呼吸。随后,慢慢还原成预备式。连续回圈做3次(此式在五式、七式、九式、十一式、十三式后都要做一次,即在每式后都要重复做一次)。此式功能:使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肝经,使足三阴三阳经脉气机运行。

 第四式:体侧左右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平提胸前,手心向下微握拳。自然呼吸。以腰为轴向左侧 转体,右手弯曲置于左肩前,左手伸直外展。自然呼吸。再转回正面。双手放下 还原。完成左转体后,接著做右转体,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此式可以调理肝气,主治肝气郁逆,胸肋疼痛。

 第五式:提腕纳气

 同第三式。

 第六式:左右体屈

 紧接上式,两臂在两侧成一字平肩举,掌心朝天,呼吸自然。然后以腰为轴,躯体缓慢向左侧斜侧倾,同时左臂下垂左身旁,右臂随体侧连续上举过头。呼吸自然。身体缓慢恢复成双臂在两侧平肩举,呼吸自然。双臂下放还原。然后作侧体右侧倾,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侧3次,右侧3次。此次功能可以调理脾胃,中散气。主治:脘腹胀滞,消化不良。

 第七式:提腕纳气

 紧接上式,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八式:转腰云手

 在上式的基础上,双手上提,自然呼吸。身体倾前,伸左手掌,掌心朝天,从右侧向左划弧。呼吸自然。接著,身体向后仰,左手随身体后仰划弧从背后绕后上头顶过百会穴,躯体转回正面,左手随身体回原划弧回到腰部,掌心自始至终朝天。呼吸自然,左手回到腰部后,即出右手划弧回揽腰际,动作相同,方向相反。左右各3次,交叉进行,一式完成后掌心才慢慢向下,双臂慢慢下垂至体侧还原,呼吸自然。此式可扶阳生气;舒筋活络,主治气滞血瘀,经络壅塞(尤其是腰部损伤)。

 第九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式:扩胸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朝天,经腹前上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向上,呼吸自然。双手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手臂伸直后,手掌转向正面,半握拳,从正面慢慢下降至与肩平。双拳化掌,掌心朝地,双肘分别向背扩胸一下即恢复原状,然后从胸前慢慢下按至腹部,呼吸自然。接著双手从腹部下垂到身侧还原。接著再做第二次,反复做6次。此调理肺气,舒胸解郁。主治气紧、气喘。

 第十一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的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二式:升降桩法

 在上式的基础上,两臂上提,掌心向上,经腹前上提胸部。呼吸自然。上提至胸前时,手掌背相对,指尖朝天,双掌沿耳旁向上伸臂,过头顶,呼吸自然。两臂伸直向左右外侧划弧下降,同时双腿蹲下,双手掌划大弧到膝前合拢,掌心朝天。呼吸自然。随即慢慢站立起身,双掌掌心向下,慢慢下放,自然呼吸。两臂亦慢慢垂直还原。然后再做第二次,反复回圈做6次。此式可养阴活血。主治气血亏虚。

 第十三式:提腕纳气

 在上式基础上,重复第三式动作一次。

 第十四式:收功

 两手掌心互搓10次,双手以指为梳,梳头5次。功毕,休息10分钟,可再练第遍。

 上述功法所介绍次数仅作常规考虑。根据中医子午流注图,次数可根据身体情况 决定。9和6为补;7和8为泻;9补阳,7补阳;6补阴,8补阴。1与6共宗,与7为朋,3与8同道;4与9为友。以上数字可作练功时参考。

;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很不错的健身术,虽说这套健身术功法叫做健身气功,但是易学易练,并不难,而且和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动作也很少,比太极拳的动作要简单,能够用几个简单的动作比较全面的疏通人体经络,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

  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

  摇头摆尾去心火,两手攀足固肾腰。

  攒拳怒目增力气,背后七颠百病消。

  1、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

  2、左右开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热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剑在手,等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3、调理脾胃须单举 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

  4、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十数次。

  5、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十数次。

  6、两手攀足固肾腰 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劲。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7、攒拳怒目增力气 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刀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收回左拳,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反复十数次。

  8、背后七颠把病消 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指向前。随后双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将两脚跟下落着地。反复练习十数次。

  “八段锦”功法特点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属于有氧运动,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功法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柔和,是指习练时动作不僵不拘,轻松自如,舒展大方。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轻飘徐缓。圆活,是指动作路线带有弧形,不起棱角,不直来直往,符合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的状态。它是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连贯,是要求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转换衔接,无停顿断续之处。既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又如春蚕吐丝相连无间,使人神清气爽,体态安详,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和强身健体的效果。

  二、松紧结合,动静相兼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健身气功&8226;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的上托、“左右弯弓似射雕”的马步拉弓、“调理脾胃须单举”的上举、“五劳七伤往后瞧”的转头旋臂、“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冲拳与抓握、“背后七颠百病消”的脚趾抓地与提肛等,都体现了这一点。紧,在动作中只在一瞬间,而放松须贯穿动作的始终。松紧配合得适度,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

  本功法中的动与静主要是指身体动作的外在表现。动,就是在意念的引导下,动作轻灵活泼、节节贯穿、舒适自然。静,是指在动作的节分处做到沉稳,特别是在前面所讲八个动作的缓慢用力之处,在外观上看略有停顿之感,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抻拉。适当的用力和延长作用时间,能够使相应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强度刺激,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

  三、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神,是指人体的精神状态和正常的意识活动,以及在意识支配下的形体表现。“神为形之主,形乃神之宅”。神与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本功法每势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了意动形随、神形兼备。

  气寓其中,是指通过精神的修养和形体的锻炼,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以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习练本功法时,呼吸应顺畅,不可强吸硬呼。

  八段锦练习要领

  一、松静自然

  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基本要领,也是最根本的法则。松,是指精神与形体两方面的放松。精神的放松,主要是解除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形体上的放松,是指关节、肌肉及脏腑的放松。放松是由内到外、由浅到深的锻炼过程,使形体、呼吸、意念轻松舒适无紧张之感。静,是指思想和情绪要平稳安宁,排除一切杂念。放松与入静是相辅相成的,入静可以促进放松,而放松又有助于入静,二者缺一不可。

  自然,是指形体、呼吸、意念都要顺其自然。具体来说,形体自然,要合于法,一动一势要准确规范;呼吸自然,要莫忘莫助,不能强吸硬呼;意念自然,要“似守非守,绵绵若存”,过于用意会造成气滞血淤,导致精神紧张。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自然”决不能理解为“听其自然”“任其自然”,而是指“道法自然”,需要习练者在练功过程中仔细体会,逐步把握。

  二、准确灵活

  准确,主要是指练功时的姿势与方法要正确,合乎规格。在学习初始阶段,基本身形的锻炼最为重要。本功法的基本身形,通过功法的预备势进行站桩锻炼即可,站桩的时间和强度可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健康状况灵活掌握。在锻炼身形时,要认真体会身体各部位的要求和要领,克服关节肌肉的酸痛等不良反应,为放松入静创造良好条件,为学习掌握动作打好基础。在学习各式动作时,要对动作的路线、方位、角度、虚实、松紧分辨清楚,做到姿势工整,方法准确。

  灵活,是指习练时对动作幅度的大小、姿势的高低、用力的大小、习练的数量、意念的运用、呼吸的调整等,都要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特别是对老年人群和体弱者,更要注意。

  三、练养相兼

  练,是指形体运动、呼吸调整与心理调节有机结合的锻炼过程。养,是通过上述练习,身体出现的轻松舒适、呼吸柔和、意守绵绵的静养状态。习练本功法,在求动作姿势工整、方法准确的同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好姿势的高低和用力的大小,对有难度的动作,一时做不好的,可逐步完成。对于呼吸的调节,可在学习动作期间采取自然呼吸,待动作熟练后再结合动作的升降、开合与自己的呼吸频率有意识地进行锻炼,最后达到“不调而自调”的效果。对于意念的把握,在初学阶段重点应放在注意动作的规格和要点上,动作熟练后要遵循似守非守,绵绵若存的原则进行练习。

  练与养,是相互并存的,不可截然分开,应做到“练中有养”“养中有练”。特别要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数量,把握好强度,处理好“意”“气”“形”三者的关系。从广义上讲,练养相兼与日常生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能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将有助于提高练功效果,增进身心健康。

  四、循序渐进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和运动强度。因此,在初学阶段,习练者首先要克服由于练功而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肌肉关节酸痛、动作僵硬、紧张、手脚配合不协调、顾此失彼等。只有经过一段时间和数量的习练,才会做到姿势逐渐工整,方法逐步准确,动作的连贯性与控制能力得到提高,对动作要领的体会不断加深,对动作细节更加注意,等等。

  在初学阶段,本功法要求习练者采取自然呼吸方法。待动作熟练后,逐步对呼吸提出要求,习练者可采用练功时的常用方法--腹式呼吸。在掌握呼吸方法后,开始注意同动作进行配合。这其中也存在适应和锻炼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最后,逐渐达到动作、呼吸、意念的有机结合。

  由于练功者体质状况及对功法的掌握与习练上存在差异,其练功效果不尽相同。良好的练功效果是在科学练功方法的指导下,随着时间和习练数量的积累而逐步达到的。因此,习练者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合理安排好运动量。

  给你一个网址:

  http://wwwcdtjqcom/yangshenjianshen/2009/1224/5html

  我上面的文字是摘自这里面的

  这网址里有视频和

  希望对你有帮助

练习气功的要领

松静相辅,顺乎自然

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

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

放松的另一面就是要意识放松,首先要全身肌肉进行放松,让身体有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时思想都不要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的状态。

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气功的练习:

1、呼气注意心窝部。

练功准备就绪,即微合双眼,先注视鼻尖片刻,接着闭目内视心窝部,耳听呼吸,勿使有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心窝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每次呼气的时间,以每分钟呼8-12次为宜。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功时若有杂念,要用数息法制之:只须数呼气之数,从1-10,再回头从1-10,反复进行,杂念平息,即不必数息。本步练功时间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尽可能固定每日练功时间,易于形成条件反射。若不能固定时间者,则每日早、中、晚3次不可缺。

练功约3-5日,便自觉心窝部有沉重感,至10日左右心窝部有温热感,即告第一步完成,为第二步奠定了基础。炼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

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在练本步过程中,一般脾胃虚寒、食欲欠佳、精神不振者,可渐增食欲,精神日振。

2、意息相随丹田趋。当第一步功法练至每次呼气自觉心窝部发热时,即可意息相随,于每次呼气时,以意引心窝之热气流逐渐向下延伸,一步步趋向丹田(小腹内)。但必须注意轻松自然,不可过分用意和操之过急。

如此每日练功3次,每次半小时左右,约10天左右,即可于每次呼气时出现一股热流下达丹田的感觉。此时可出现小腹中汩汩有声,矢气增多,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者渐趋正常。

3、调息凝神守丹田。

接上步,当每次呼气皆有热流下沉丹田,丹田温暖发热后,即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每日练功3次,每次40分钟左右。本步锻炼时间约需40天左右,即可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

随着功夫的积累,气团逐渐增大,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一般患有失眠、阳痿、月经不调、二便异常者渐可明显好转。

4、通督勿忘复勿助。

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即会沿脊柱上行。此时,意念须随之上行而不为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勿忘);当其止于某处不复上行,甚或有所退下时,也不要用意向上导引(勿助)。

因为上行之快慢完全取决于丹田中真气充实的程度,丹田越充实,上行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反之则上行中止,甚或倒退。当上行至脑后“玉枕关”,屡屡欲上难通过时,可用内视头顶法,一般即可冲过玉枕关。本步是关键的一步。

每日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至4-5次,每次需1小时左右。一般在一周之内,气流即可冲过“玉枕关”。这也是因人而异的,快者一下子就可通过,力量也很猛;其次者须数次;慢者需数天;个别人可因特殊情况而久久难以通过。

练本步过程中,可出现项背强急,头如紧箍等情况,是冲关通督之前兆,不可疑虑放松;通关后(尾闾、夹脊、玉枕)自然轻松愉快。通关后呼气时热流直下丹田,吸气时热流沿脊而上过头顶至口腔,形成任督循环(即“小周天”)。

至此境界,凡患有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性欲低下、月经不调、心悸气短、精神恍惚等病证者,皆可明显改善,长期坚持可望康复。无病者亦可致身轻体捷,精力充沛。

5、元神蓄力育生机。

任督循环形成后,一般仍意守下丹田,同时其他经脉也可相继开通。如头顶出现动力,可改守上丹田(脑中),可以灵活掌握。练功时间仍每日3次,每次一小时左右。

此期间,会出现头皮奇痒,舌尖颤麻,全身如有电流乱窜,皮肤麻痒如有蚁爬,眉心、鼻梁紧张,环头拘紧等反应,亦因人而异,不必害怕,也不要追求,约一月后各种动象渐会自然平息。此后各种慢性病皆可明显好转或痊愈。

动功的练习:

1、人树双修

找一棵大树距离约30公分,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宽,双手抱树状。意想树的白色气体吸入左臂外侧过背从右臂外侧呼吸入树,吸呼配合,和树组成闭合循环气场,36次为阳数。再从左手臂内侧吸入树气场进胸,右手臂呼吸入树,循环24次为阴数。

2、两手抱树上下移动9次,测树气场,体验树高端、低端不同气场。经过一段时间熟练,明显感觉树高端低端,由于密度差异,出现不同气感。

这样久之熟练,大大提高了两手掌测气灵敏度。可以有手测感各个脏腑的病灶,用自己强大的气场为人治病,给患者带来福音。站立树前约50公分,吸气意想白色气体,进入肺部停留少许时,呼出,呼吸36次。

3、两臂曲肘下冲9次,曲肘左右冲9次。然后弯腿左转18次,右转18次结束。这一动功利用树的强大气场,纳树补己。增加练者的五脏六腑功能,调节内分沁系统免疾功能,取得不可估量的效果。

分类:

1、以静为主

静立、静坐或静卧,使精神集中,并且用特殊的方式进行呼吸,促进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

2、以动为主,一般用柔和的运动、按跷等方法,坚持经常锻炼以增强体质。

1.调息、调身、调心

练功之法,首先是要在调息、调身、调心上下功夫。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 所谓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定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这种气贯丹田法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运气是通过深长呼吸和停闭呼吸,以意领气,打通经脉,意随气行,运行周天,这在古代也称“闭气”、“引气”、“行气”、“运气”等。若运气攻患处,给自己治病称“行气”;若运气外出,发气给他人治病,则称“布气”。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地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所谓调身就是自觉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调身一般分行、立、坐、卧、做。五种情况都必须与调心和调息配合进行。调身的总要求是宽衣解带,舒适自然,不拘形式。行,要平正不摇,注意道路,气贯丹田,呼气提肛,吸气放松。

立,两足平行与肩同宽,双膝微屈,躯干平直,含胸收腹,两臂向前半举,屈时屈腕如抱球状,两目半闭凝视鼻端,然后调息,意守丹田,此所谓“三圆式站桩”。

坐,有自由式和盘膝式两种:自由式,选适当高度之椅。凳或床,双脚踏地而坐,双腿分开与肩同宽,双手仰掌叠放一起置于小腹前,目半睁,视鼻端,或双手合掌如佛,目半睁视指端。盘膝坐,有单盘膝、双盘膝和自然盘膝。单盘膝是将一侧小腿放另一小腿上面;双盘膝是先将右小腿放在左小腿上面,再把左小腿搬起放在右小腿上面,两小腿交叉,两足底朝天放在大腿上;自然盘膝是两小腿自然交叉成八字形,两足压在大腿下。上身姿势皆同自由式。行功应备软垫,两腿发麻时,可行自我按摩后收功。

卧,适于病弱或失眠者,可于睡前行此功。以右侧卧位为佳,头稍向前。下面的一只手自然屈肘放枕前,手心向上,上面一只手自然放在大腿上、手心向下,或放丹田处,手心按腹。腿的姿势是,下面的自然伸直或略屈,上面的屈膝120°放另一腿上面。

做,有两个含意:其一是指日常劳作时,根据工作的性质,采取合理的不易疲劳姿势,配合意守丹田和腹式呼吸,其精神实质是时时处处都可意守丹田练丹功;其二是指导引、太极拳等各家各派的动功功法,其姿势动作五花八门,学者应选其一种,认真实行。

总之,调身即调整形体,使自己的身体符合练功姿势。形态的要求。

2.练习气功的要领

著名气功师认为,练习气功要掌握以下要领。

(1)松静相辅,顺乎自然。松与静的关系密切,全身放松能促进入静,而入静后,也必然呈现全身放松,故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松,一方面是全身肌肉放松,这个松必须掌握松而不懈的状态。采用卧式,全身放松较易实现,但在摆好姿势以后,还应全身微微晃动几下,达到卧之舒适。站、坐两式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但也需最大限度的放松。放松的另一个方面,就是意识的放松,首先要伴随着全身肌肉放松,使整个身体有一个舒适松快的感觉,另外,就是意守呼吸或意守丹田都不能思想过于集中,要消除紧张状态,达到精神意识的放松。所谓静,是指相对安静而言,在呼吸方面出入无声,体会悠闲自得,在意识方面强调通过意守,排除杂念,达到入静。总之,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关键,掌握得好,可以迅速获得良效,掌握不当,往往会出偏差。

(2)练意练气,意气合一。

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练气之初,必须由练肺气(呼吸之气)入手。肺气的锻炼,由于功法的不同,采用的呼吸方式也各异。虽然如此,但不论什么功法,大都要求呼吸做到:悠、匀、细、长、缓。练功有素之人、每分钟呼吸次数,甚至可达二三次,形成缓慢的腹式呼吸。呼吸气的锻炼,必须由浅入深,由快至慢,逐渐练习,不能要求在短时间内即形成完整的深长呼吸。初练时必须以意念诱导,练到一定程度,便可达到自然而规律的呼吸。所谓练意:一为排除杂念,达到入静;二为意守丹田,使整个机体发生更深刻的变化。初练气功者欲想很快排除杂念是很困难的,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使杂念逐渐减少,达到入静的要求。

练功过程中怎样把练意和练气结合起来?开始锻炼呼吸时,同时也要意守呼吸,以帮助呼吸尽快练好。待深长。均匀的呼吸形成后,再注意腹部随呼吸起落。当呼吸锻炼得很纯熟时,即使不注意呼吸也能自然达到气贯丹田,此时,单纯意守丹田即可以了。这样练气练意,二者就能密切结合,实现意气合一,使真气充沛,达到治病健身。

(3)情绪平衡,心情舒畅。

在气功治疗中必须强调情绪平衡,心情愉快,这样才能促进健康、消除疾病,而且在每次做功后都会有舒适和欣快的感觉。

(4)循序渐进,勿急求成。

初期练功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功效,效果都是随着练功时间的进程逐渐显现出来的。练功方法虽然不很复杂,但要掌握得比较熟练,也要通过一定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以内养功为例,可以先掌握姿式和锻炼深呼吸,在深呼吸比较熟练时,再加上停闭,在停闭呼吸熟练以后,再加默念字句,然后再加舌抵上腭,在这些动作都比较熟练了,再加上意守丹田,这样一步一步地掌握,往往比较顺利。

(5)练养相兼,密切结合。

所谓练养相兼,就是练功和合理休养并重。只练功,不注意合理休养,对战胜疾病将是个障碍,故练、养必须密切结合。合理休养应包括的内容为:注意适当休息、生活规律、情绪乐观、饮食有节、适度体力活动等。这些内容在整个练功过程中乃至一生,都应当注意,这往往是战胜疾病取得健康的保证。每次练功均应贯彻练养相兼的要求。如练内养功或强壮功时,练上半个小时以后,就可以放弃停闭呼吸,放弃意守丹田,单纯全身放松,平卧床上,静养10~20分钟。养后还可以继续再练,如此练练养养,效果也很好。

(6)固定功法,功时适宜。

当前各地流传的功法甚多。有的功法已在临床广泛采用,效果不错;也有些功法,仅限于个别人练习,尚未完全公开,或使用之人甚少,功效究竟如何,尚难定论。练功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体质和日常习惯等,选择1~2种合适功法,进行锻炼,这样既便于掌握,又易获效果。

(7)总结经验,避免偏差。

气功疗法主要是患者自行掌握练功要求和方法,不断地进行锻炼。在锻炼中大都不能一帆风顺,严重者可产生偏差。造成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急于求成,不能循序渐进,呼吸用力过大,一味追求深长缓慢,或意守强度太大,或盲目追求某些感觉,结果造成呼吸不畅,胸闷气短甚则呼吸紊乱,头痛头昏,精神紧张等。

偏差的形成,往往是由微至显,由轻到重,当开始有所表现时,纠正比较容易,需时也短,如果偏差已经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此练功之初,一定要深入细致地体会,总结经验,找到不足,及时纠正,以免形成偏差。

3.练功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适宜的练功场所。环境安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在室外练功,最好能选择树林、草坪、花圃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在室内练功,也应保持空气流通。练功场所的光线宜暗些,有利于较快入静。但无论室内室外,都不宜让风直接吹在身上,尤其要避免吹在后颈部分。 其次,功前要摆脱烦恼,心情愉快。在上功前20分钟即应停止较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以保证练功时全身肌肉放松、心情平静,有益于调整呼吸和意守入静。作功前要宽衣松带,以便于全身肌肉放松和呼吸通畅。若采用卧式,应脱掉外衣,安卧床上。练功之前还要排除大小便。

还要注意练功的次数和时间。初学者每天宜练一次,练习10~15分钟即可;练功熟练者,可增加一次练功时间,每次延长到20~30分钟。在疗养院或在家中休养者,也可以每天练功3~4次。在练功期间,生活要有规律,饮食上可适当增加营养,去掉烟酒嗜好,同时,要注意避免七情干扰,保持情绪稳定。练功完毕后,不要匆忙站起,应该先用两手擦面,轻轻揉揉两眼,然后再缓缓起立,活动活动四肢。但要注意的是在饥饿和饱食之后,都不宜练功;发热、腹泻、重感冒或身体过度疲劳时,均应暂停练功。

对初学者练习气功的七条建议

文:张映雪

有很多人都不相信气功的存在。他们会这么认为:气功是什么?气功只是一种消磨时光的无聊玩意。如果有一个老年人,闲来无事,打打太极拳,再顺便练练气功,很正常。但如果有一个青年人喜欢气功,在他们的眼里,简直就是异端。各种善意的劝告或是冷嘲热讽就会像潮水一样的向这个青年人倾倒过去。甚至他们还会这样看待气功,传播气功的人全是骗子,练气功的人全是傻子,被人骗的傻子。

我们这一代可怜可悲的人们啊,不关心生命,不相信自己的潜能,只关心权力、金钱,只相信虚伪的爱。我们的可怜可悲的气功界啊,做了那么多让人误解自己的傻事,出了那么多的骗子,以致于搞到今天地步,不是很正常的么?

对于这些不相信气功存在的人,我实在没有说很多的必要。因为马克思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没有经过实践就对气功指手划脚的人,跟他们讨论,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任何一个企图反驳气功或是对气功一窍不通但对气功感兴趣的人,都需要对气功进行一些最基本的实践,然后让事实来说话。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去实践之后,还想再反驳气功的话,那就证明气功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气功有一些最为基本的原则需要遵守。有很多的气功爱好者,或是认为这些原则太过简单而不愿意遵守或是不知道这些原则,从而练习气功几个月或是几年都得不到任何进步最后不得不放弃气功,实在是让人遗憾。

这些原则包括:

一:在自己的意志最为清醒之时练习。对于一个初学者这一点很重要,很多练习者就是因为忽略了这一点而错过了气功。传统的气功界总是说:最佳的练习时间是子时(夜里11点到凌晨一点)和午时(上午11点到下午一点)。试问,这个时候人的精力通常是处于低潮,练习气功怎么会有体会呢?你除了体会到昏昏沉沉和意志散乱之外,什么也体会不到。

气功的练习是意识的练习,是意识不段向前前进的一个过程。子时或是午时,你的意识通常处在一个散乱无序、昏昏沉沉的状态,这个时间练习,你是在"逆水行舟",而不是"顺水推舟"。对于初学者最适宜的事情就是"顺水推舟",你在意志最清醒的时候练习,很容易的就让自己向前前进一步。只要你跨出了一步,了解这其中的秘诀,下一步也就不难了,一步一步的走下去,你终会达到彼岸。最为愚蠢的事情就是你这一步怎么也跨不出,在意志散乱之时练习就是在阻碍你跨出第一步。也许有人要问:气功的练习是意识的练习,意识散乱我把它调整好不就行了么?但这只对训练有素的人才适用,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最好在自己的意识清醒,精力集中的时候练习。最反对的是在自己的精力衰颓的时候练习,如果在精力衰颓的时间练习,你很快就厌倦了气功。因为气功占用了你的时间而又什么也没有发生。

所以在早晨,你刚起床精力充沛,练习气功很是适宜。

二:内外环境皆需要安静。外环境是指自己物理上所处的环境。初学者练习气功的时候,是很怕别人打扰的,不断的打扰会使你心烦意乱,而心烦意乱正是练习气功的大忌。你在练习气功时,需要找一块安静的地方,最好是一间安静的屋子,关掉你的手机拷机,顺便告诉别人:"请不要来打扰。"同时,你要带着平静愉快的心情走进这间小屋子。平静愉快的心情就是你的内在环境。如果你的心情忧伤或是愤怒或是兴奋等等,你有着很强的情绪,这个时候,不适宜练习气功。虽说气功的练习会把你的情绪调整到平静,你忧伤的话会让你忘却忧伤,你兴奋会让你平静,你愤怒会让你领会到愤怒其实是不必要的。同样的道理,这只对那些训练有素的人才适用,对于初学者来说,情绪化的时候不要练习气功。

三:遵守自然而然的原则。气功是一个过程,是意识不断向前前进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需要人为的揠苗助长,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就会看到沿途的风景。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路上,一切都会发生。你播下一粒种子,只要你用正确的方法浇水、施肥,种子自会长成花朵,不需要你费任何的心。请一定要记住:自然而然。只有自然,才能不出偏差,才能走在正确的路上。你走在意识前进的路上,一定有很多的风景,也就是气功界说的"气感"、"幻觉"等等,你不要太在意,要记住,你不是它。气感不过是生理的一些反应,幻觉是意识的一些反应,这些都不过是一个过程。对于这些现象,要遵守被动,自然的原则,绝不要主动去追求。

四: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事实上,练习气功的人有很多的目的,这些目的五花八门,其中许多的目的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你总是想从气功中得到什么,或是想得到健康或是想得到对人生的理解,这些要求都不过分。过分的是想从气功中得到名和利以及一些不合理的东西。无论你的目的是否有功利性,一定要有耐心,欲速则不达。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你练习气功需要两三个月才能体现出它的效果。很慢么?是很慢。在气功中没有什么速成的玩意。只要你走在正确的路上,只要你播下了种子,种子迟早变成花朵,你着急什么?有一定的功利心是合理的,它是你练习气功的动力,但不要被你的功利心盲目的所驱使。有很多的气功练习者,一旦有所收获,马上就会被更强的功利心所驱使,想得到更大的成就,失去了冷静的头脑和理智,于是问题就出现了。

五:每一次练习,都要让自己有所体会。在气功的练习中,"功力"这个说法很让人怀疑。因为有很多人练习多年,自己仍然停留在原地。有些人短时间内就可以让自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因此每一次练习,都要让自己有所进步。练习过后,要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比昨天有所进步。如果没有进步,是什么原因。《道德经》中云: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引申为尽极之处,为万物之所归宿。)这句话的意思是:常泯灭自己的意志来认同于天地的奥妙、大道的意志,常使自己的意志来思索气功的原理。你需要不断的学习气功的理论,思索气功的原理,体会气功的方法。

每一次练习,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通常在半小时以上,最佳的时间在一小时左右。时间太短,你体会不到气功的效果。时间太长,说不定你会厌倦气功。初学者可能连半小时也达不到,你感觉到你好象静坐了很长时间,但一睁开眼睛看看时间,才几分钟而已。不要紧,慢慢来,一开始你只需要练习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慢慢的你很快就能练习半个小时了。

六:让自己放松,保持正确的姿势。对于初学者来说,体会气功的最佳方法是放松自己的形体,从而进一步放松自己的意识。气功有"三调"之说,即"调身"、"调息"和"调心"。调身作为气功练习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历来备受重视。对于初学者,慢慢的让自己放松就可以让自己打开气功的大门。放松是全身的放松,你的脸面、脖子、肩部、手臂、胸部、小腹、大腿、小腿都需要放松,尤其是你的额头更是重点放松部位。一个愁眉不展的人是与气功背道而弛的人。只有额头放松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加年轻,才能为进一步的意识训练打开大门。额头的放松还有另一个效果,那就是防止一种叫做"着相"的偏差。

也许有人觉得放松太简单了,而忽视它,你错了。你觉得你已经够放松了,但还是不够。对于初学者来说,永远都放松的不够。只要你的气功练习向前更进一步,你就发现你原来可以更加的放松。

气功的练习肢势有很多种,佛教就有几十种之多,尤其佛教的密宗更多,多得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数不盛数之感。但所有的肢势都强调一点,你一定要保持脊柱的正直。人越来越老化,脊柱就会越来越弯曲,能量的运行就会越来越不通畅。气功的练习脊柱一定会有所反应,一定要挺直腰杆。在脊柱上,一个是后腰一个是背部这两处最为重要。上了年纪的人总是腰酸背痛,你的脊柱已经开始老化了。你不断的进行气功的练习,等能量通过了腰部,腰部就变得年轻;等能量通过了背部,背部就变得年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训练的时候你需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七:抑制与练习无关的意识,感觉自己的全身。气功归根结底是人的意识的练习。通过意识的练习,使人能够控制他的意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集中他的意识。一切与练习无关的意识显得有点多余。气功的意识集中在气功体系中有一个术语叫做"意守",气功练习有很多的意守的部位,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方法,有意守自己丹田的,有意守身外事物的,还有意守一个虚幻的景象的等等。但是在所有的意守中,你会发现你总是要感觉到自身。意守全身会创造一个平衡。你意守下丹田,你的意识太集中你身体的下面了,这有问题,能量越来越集中于你的下丹田,这不是一件好事,很危险,能量必须要疏导出去。你需要感觉你的身体来达到一个平衡,你意守下丹田的同时兼顾着全身。事实上,气功中的很多经典都告诉了我们这一点,这些经典使用了比如"内视"、"返照"等等的术语。说白了,就是感觉自己的全身。请注意:是感觉自己的身体内部,非为外部。

我可以保证,只要你用正确的方法练习三个月之后,你就会由衷的发出一声感叹:原来气功是这样的神奇又简单的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344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8
下一篇2023-11-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