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矿藏知多少?]矿藏

[南海矿藏知多少?]矿藏,第1张

  南海是世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据估计,这里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200亿吨油当量;这里还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锰结核;盛产各种海产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

如此丰富的资源是如何形成的当今为何吸引众多目光未来又有怎样的开发前景让我们共同探索。

油气:“第二个波斯湾”

在距今约25亿年到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整个地球气候温暖湿润,因而物种也空前繁盛。从中生代中期的侏罗纪开始,铁板一块的古联合大陆开始分裂;到了此后的白垩纪,南美洲与非洲大陆之间开始形成南大西洋,特提斯海则把欧亚大陆与非洲分开。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南海周边盆地。

中生代物种的极大繁盛,为油气形成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温床”。目前地球上发现的油气资源中,八成以上的石油以及六成以上的天然气,都来自中生代的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物。在亚洲东部,从俄罗斯远东、中国东部到南中国海,分布着大量中生代大陆边缘盆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俄罗斯远东地区,还是中国东部沿海陆上、东海区域,都发现了大量的油气资源。

中国南海更是如此。目前,南海大陆架已知的主要含油盆地有十余个,面积约8524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到南海大陆架总面积的一半。中国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南海有含油气构造200多个,油气田180个。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的估计,南海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70亿桶(1吨原油=733桶原油),日产量已经达到了250万桶。而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和其他机构的研究则显示,这个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很可能相当于石油储量的两倍以上。

按照最为乐观的估计,南海地区潜在的石油总藏量可能约为550亿吨,天然气20万亿立方米以上,绝对堪称“第二个波斯湾”。而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石油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仅为20亿吨,天然气也仅为24万亿立方米。

根据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多年的分析,南海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分布于珠江口盆地东部神狐一东沙一澎湖一北港隆起两侧的凹陷中,南海南部海相中生代地层则主要见于南沙的礼乐盆地、南薇盆地、北巴拉望与西巴拉望盆地。在这些区域,有可能藏有油气资源的结构分布都相当广泛。1989年以来,菲律宾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石油公司合作,在北巴拉望盆地已经发现了一大批储量丰富的油气田,估算天然气可采储量达1226亿立方米,石油可采储量6754万吨。

除了中生代油气结构,在南海还发现了新生代中新统(距今2330万年到530万年前)产油结构。其中,位于南海最南端的文莱一沙巴盆地,就是以新生代中新统砂岩为主要油气产层的,这一盆地已经使文莱连续20多年保持日产20万桶原油的生产规模。

可燃冰:水火交融的产物

提起百慕大,许多人都会不寒而栗。在这片被称为“死亡地狱”的海域,传言从1945年以来,有数以百计的飞机和船只神秘失踪。无情吞噬生命的“魔鬼”究竟是谁美国科学家提供了一种答案——不是外星人或某种未知的神秘力量,而是加勒比海海底深处强烈释放出的甲烷水合物。这个甲烷水合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可燃冰。

当人们想到能源时,脑海中总是出现燃烧和火焰,而把冰块看作是与之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今天,科学家却发现一种在特定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并稳定存在,广泛发育在浅海底层沉积物、深海大陆斜坡沉积地层和高纬度极地地区永久冻层中的天然气水合物——一种似冰状的白色固体物质,因含有大量甲烷而可燃,这便是“可燃冰”一词的由来。

可燃冰由海洋板块活动而成。当海洋板块下沉时,较古老的海底地壳会下沉到地球内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便随板块的边缘涌上表面。当接触到冰冷的海水和在深海压力下,天然气与海水产生化学作用,就形成水合物。可燃冰有很强的吸附天然气能力,1个体积单位的可燃冰可以分解为164个单位的天然气及08个单位的水。也就是说1立方米的可燃冰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由于可燃冰燃烧时不会产生残余物,而且使用方便、清洁卫生,能减少环境污染,因此,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可燃冰可能成为人类新的后续能源,帮助人类摆脱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目前,国际间公认全球的可燃冰总能量,是地球上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至3倍。

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当于4000万平方公里,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长期以来,有人认为亚热带地区的我国南海海域不可能存在可燃冰,因为这里没有冻土带。然而,不久前,广州地质调查局利用地震波探测海底地表反射,发现了中国南海区域有可燃冰存在。由于特殊的物理性能,天然气和水可以在温度摄氏2度至5度内结晶,而南海海底600米至2000米以下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适合可燃冰的生成。据估计,我国南海海底有巨大的可燃冰带,能源总量估计相当于中国石油总量的一半。

锰结核:“镇海之宝”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会记得,孙悟空大闹东海龙宫得“镇海之宝”——金箍棒的故事。孙悟空的金箍棒是用金、银、铜、铁做的,威力无穷,能降妖伏魔。“镇海之宝”的故事,纯粹是一则美丽的神话,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愿望和幻想。如今,神话变成了现实,真正的海底“镇海之宝”——锰结核,已被人们发现,并开始大规模的采集。

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从1983年起,我国在南海进行多次海底矿产资源勘查,发现有重大开发价值的海底锰结核矿藏。作为西太平洋典型边缘海之一的南海,其深海平原有着类似大洋锰结核的铁锰沉积物——铁锰微粒,呈褐黑色,有暗淡金属光泽,质地疏松,比重小于28;一般粒度多为细沙级,粒径0063~025毫米,最大可达3毫米,团粒状;矿物组成以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非晶质相为主,其次为纳水锰矿;化学成分以锰为主,同时还含有铁、镍、铜、钴、锌等30多种元素,属大陆边缘海型的铁锰沉积物。

中山纪念堂门票价格:门票:5元/人;套票(含参观大堂及陈列馆):10元/人;10人以上集体进园的小学生凭学校证明按票价5折优惠;10人以上集体进园的大中学生凭学校证明按票价8折优惠。

看表演:20元-100元

是全国及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由我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1929年动工,1931完成。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房米,高52米,舞台口宽

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

可以说,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总理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中山纪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加上东西附楼、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面积共达12万平方米。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

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体积达50000立方米,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

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

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木棉作为市花,无人不晓。"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明·屈大均)。广州最“老”的木棉树(三百多年)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亲眼目睹了陈炯明的叛乱,亲眼目睹了身旁的总统府被夷为平地后又建起了一座全新的纪念堂,亲身经历了叛军的炮火和日本侵略者往它身下投下的炸弹。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

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终年常绿、亭亭如盖的碧绿树冠可荫地数百平方,如同两个高大忠勇的卫士守卫着纪念堂。每年的初夏(6月)和深秋(10月),浓香四溢、洁白无瑕的小花桂满枝头,香飘数里,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2、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楼

纪念堂的前方,隔一块秀草茵茵的宽阔广场,耸立着一座有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门。朱色的铁门,门头重檐叠阁,飞檐出卷;宝蓝色的琉璃瓦映着灿烂阳光,显得庄重而不失绚丽--这座无梁殿式的建筑物,便是中山纪念堂的大门楼。一道基底由石米批荡的铁花围墙从门楼左右延展出去,团团环绕住了整个纪念堂。

3、中山纪念堂的云鹤华表

“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柱顶祥云缭绕,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

4、中山纪念碑

孙中山纪念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物纪念性建筑之一,位于越秀山山顶,与中山纪念堂处于同一轴线上。纪念碑占地30多平方米,是一由花岗岩石彻成的方锥形建筑物,因其下大上小且四坡尖顶、挺拔向上,颇有冲天之势。从纪念碑往下约百米,越秀山的山腰上,另有一座与孙中山先生有关的建筑物,即孙总理读书治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066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29
下一篇2023-11-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