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分析:
三角肌没有太大的血管,针扎进大血管的可能性不大,只是一些肌肉的渗血回流到注射器之内,而且注射的药物也是通过肌肉内部渗入到里面丰富的毛细血管里才起作用的,不可能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指导意见:
这种药物不能注射到大血管里,可能是有一定刺激或者浓度太高,但三角肌没有太大的血管,不至于有大问题,更不会有生命危险,不要太耽心了。
在治疗一个月后是锻炼的黄金期。
髌骨骨折保守治疗一月余膝关节活动疼痛不适,可以逐渐适量加强膝关节屈伸康复功能锻炼,应用消炎健骨药物促进恢复,一般恢复需要3月余。
具体方法如下:
1、用丝线作周围固定,方法简单且可用于粉碎性骨折
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患肢于伸膝位,约3~4周开始练习膝关节活动,但负重要到骨折愈合以后。督促指导病人及时练习,并按着要求进行。
2、及早开始锻炼股四头肌
如股四头肌萎缩无力,则不能伸直膝关节,也就不能站立。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教会病人收缩方法,随时活动。要求每小时作100次,为起床行走准备条件。
3、髌骨被动活动
如病情容许,在晨晚间照顾护士时,可将髌骨向左右两侧推动频频,随时走到病床旁发言时也推动几下,以防备髌骨的枢纽关头面粘连。嘱告病人坐起时,本身也要随时推动。
4、保守疗法
将患肢置于长腿石膏托上,固定于伸膝位3~4周。去除外固定后,即开始逐步练习膝关节伸屈活动。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轻微的骨折,可以使用单纯的外固定。外固定方法多用石膏固定。
扩展资料:
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甚至造成终生残疾。
由于髌骨切除后可导致永久性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伸膝力量减弱,并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因此髌骨骨折后应尽量保存髌骨的完整,不主张进行髌骨切除。髌骨与股骨内外髁的前方形成髌股关节,髌骨骨折后应尽量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以减少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
参考资料:
三角肌支配神经:发自脊神经臂丛的腋神经。
前缘借三角胸肌间沟与胸大肌锁骨部相隔。后缘游离,自前而后,遮盖喙肱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外侧头和长头的上部小圆肌和冈下肌的外侧部。
近固定前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和旋内。中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上臂在肩关节处伸和旋外。整体收缩,可使上臂外展。
此外,该肌对加固和稳定肩关节有一定作用。当手臂处于小于60°角位置时,此肌外展效率相当低,而在90°~180°度之间角度时表现出最大的收缩效果。
扩展资料:
三角肌前束的方法:
1、直臂前平举:是锻炼锻炼三角肌前束的基本动作,一般采用站姿容易发力和保持平衡,当然也有斜躺靠椅的前平举,器材可以选用杠铃和哑铃。
2、哑铃交替前举:哑铃交替前平举是锻炼三角肌前束基本而经典动作,它可以冲击大重量。
3、拉力器前平举:也是针对三角肌前束的,只能举起中小重量,多用来刻画前束的肌肉线条。
4、杠铃立正划船:类型多样,偏向练大肌肉,对三角肌的前部、中部和斜方肌均有效。
-三角肌
病史叙述不够清楚:1、粉碎性骨折部位不明??
2、损伤时X线与保守治疗后X线的报告或片子未见到;
3、肩关节脱位一般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必须要有近期的X线片子才好做出处理意见;
4、如果骨折线已愈合,可行手法复位,前提条件是你母亲的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要强,起码别刚复位进去就让自身重力条件给拉了出来,其实形成的肩手综合症更难解决。
建议:前期比较痛的情况下,可给予一定的止痛治疗,比如温热疗法(在家);也可进入正规的医疗场所进行针灸、理疗方面的止痛治疗;期间一直得保持肌力训练,等长收缩即可,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但得坚持范围有小到大的原则。另手法复位以后,可行三角巾悬吊。
谢谢!!
1. 上肢骨包括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桡骨和手骨。 (1)锁骨(clavicle):呈“~”形弯曲,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均可在体表摸到。锁骨分一体两端,体的上面光滑,下面粗糙,内侧2/3凸向前,呈三棱棒形,外侧1/3凸向后,呈扁平形,锁骨的外、中1/3交界处较细,易骨折;内侧端粗大称胸骨端,有关节面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扁平称肩峰端,有关节面与肩峰形成关节。锁骨是上肢骨中唯一与躯干骨构成关节的骨,具有固定上肢、支持肩胛骨、便于上肢灵活运动的作用,同时对其下方的上肢大血管、神经有保护作用。<> (2)肩胛骨(scapula):为三角形扁骨,贴于胸廓的后外侧上份,介于第2~7肋之间。分为两面、三缘和三角。前面为一大而浅的窝称肩胛下窝;后面上方有一横位的骨嵴称肩胛冈,冈的外侧端较平宽称肩峰,为肩部最高点,冈的上、下各有一窝,分别称冈上窝和冈下窝。内侧缘薄而锐利,对向脊柱,又称脊柱缘;外侧缘肥厚,邻近腋窝,又称腋缘;上缘短而薄,近外侧有一小切迹称肩胛切迹,有肩胛上神经通过,自切迹外侧向前伸出一曲指状突起称喙突,有肌附着。上角在内上方,平对第2肋;下角为内、外侧缘会合处,对应第7肋,体表易于摸到;外侧角膨大,有一微凹朝外的关节面称关节盂,与肱骨头相关节,关节盂的上、下分别有盂上结节和盂下结节,有肌附着。肩胛骨的性别差异较大,一般男性各径线均大于女性。<> (3)肱骨(humerus):位于上臂,是典型长骨,分上、下两端及一体。上端呈半球形,称肱骨头,朝向内后上方,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肩关节,头周围的环状浅沟称解剖颈,头外侧的隆起称大结节,前面的隆起称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延伸的骨嵴,分别称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嵴间的纵沟称结节间沟,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端与肱骨体交界处称外科颈,因此处易骨折而得名。<> <> 肱骨体上端呈圆形,下端呈三棱柱形。体中部外侧有较大的“V”形粗糙面称三角肌粗隆,是三角肌的附着处;在粗隆的后内侧有一螺旋状浅沟称桡神经沟,桡神经沿沟通过,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易损伤此神经;体内侧近中点处有滋养孔,有血管、神经通过。 下端前后较扁,左右较宽,略向前弯曲,末端有两个关节面,内侧的形如滑车称肱骨滑车,与尺骨相关节;外侧的半球形称肱骨小头,与桡骨相关节;滑车和小头的前上方有一小窝称冠突窝,滑车的后上方有一大窝称鹰嘴窝。下端的两侧各有一突起,分别称内上髁和外上髁,二者在体表均易摸到,内上髁后面有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 (4)尺骨(ulna):位于前臂的内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粗大,有一向前的深凹称滑车切迹,与肱骨滑车相关节;切迹上方的突起较大称鹰嘴,下方的突起较小称冠突;在滑车切迹的下外侧有一小关节面称桡切迹,与桡骨头相关节;冠突下方有一粗糙隆起称尺骨粗隆。尺骨体后面全长可被摸到,体上段粗,下段细,外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端有球形的尺骨头,其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是腕部重要的体表标志。 (5)桡骨(radius):位于前臂的外侧,分一体两端。上端细小,有圆柱形的桡骨头,头上面的关节凹与肱骨小头相关节,头周围的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相关节;头下方略细为桡骨颈,颈下方前内侧有桡骨粗隆。桡骨体呈三棱柱形,内侧缘锐利称骨间缘。下端较大,左右较宽,略向前弯曲,前面凹,后面凸,外侧向下突起称桡骨茎突,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内侧有关节凹称尺切迹,与尺骨头相关节,下面有腕关节面,与腕骨形成桡腕关节。<> <> (6)手骨(bones of hand):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carpal bones)共8块,均属短骨,排成近远两列由桡侧向尺侧排列,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8块腕骨并列,不在一个平面上,掌面凹陷,形成腕骨沟。 掌骨(metacarpal bones)共5块,属长骨。从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1~5掌骨。掌骨近侧端为底,接腕骨,中部为体,远侧端为头,接指骨。 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共14块,属长骨。除拇指为2节外,其余均为3节。有近侧及远侧依次称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块指骨由近向远分为指骨底、指骨体和指骨滑车。远节指骨的末端粗糙称远节指骨粗隆。 籽骨一般在第1和第5掌骨头前方的肌腱内,有豆状小骨称籽骨,起到减少摩擦的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