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

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第1张

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

 你知道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有什么内容吗?生活中,很多人因为长期的熬夜或者是饮食和作息的不规律,会导致目下三角肌出现许多不良的状况。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感兴趣的朋友赶紧来了解一下吧。

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1

  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

  血液循环造成的“青色黑眼圈”

 形成原因青色黑眼圈,又称血管型黑眼圈,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眼周肌肤泛青,透过薄薄的眼皮呈现出来,所以肤色白皙的人,看起来特别明显,这是最常见的黑眼圈类型。一般来说,十分怕冷、血液循环不佳,或是运动不足、整天坐着不动,或睡眠不足、生活作息不规律的女生容易产生青色黑眼圈。

  我对策: 莱珀妮美白活肤焕采眼部精华液蕴含两种独特的精华,以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眼周的特殊问题。首先是眼部舒缓精华,其次是水皙保湿精华。

  黑色素沉淀及肌肤乾燥造成的“茶色黑眼圈”

 形成原因又称为色素沉淀型黑眼圈,是紫外线导致黑色素生成并残留在表皮,导致下眼睑部位有色素沉着,或因外来刺激导致眼周肤色黯沉。多半出现在眼头或上下眼窝,范围较大片,但颜色深浅不一,而且会让眼周皮肤产生肤色不均现象。常晒太阳或防晒不够彻底的人,及卸妆不彻底或体质过敏、喜欢揉眼睛的人,都狠容易产生茶色黑眼圈。

  我对策: 贝玲妃eyecon去黑眼圈霜Benefit去黑眼圈眼霜具有独特的“退黑”功能,每日早晚使用,可以慢慢减淡黑眼圈及减淡细纹。这是一款能够改善黑眼圈及浮肿,明亮眼周和淡化细纹的眼霜。可以在早晚或任何需要的时候使用。

  眼周浮肿造成的“浮肿型黑眼圈”

 形成原因下眼睑变得松弛,导致眼袋变大,形成黑影,看上去就像是黑眼圈。范围包括下眼睑、眼袋下方,形状较细长,但颜色从淡灰色到深灰色,视严重程度而有不同。一般来说,皮肤薄、眼周细纹多、皮肤松垮的人以及大眼睛、五官深邃和容易水肿的人,都狠容易出现浮肿型黑眼圈。

  我对策: 泊美柔润眼部紧致精华霜泊美植物水润系列将白百合、芦荟、蜂蜜3种天然植物精华融为一体,凝萃植物的美妙力量,深入渗透肌肤深层,缔造柔滑细腻的水润“蜜肌”。

常见的目下三角肌状况及对策2

  去除目下黑眼圈小妙招

  1、抗过敏很重要

 如果皮肤容易过敏,皮肤免疫力会下降,导致肿胀和产生黑眼圈,而过度用手摩擦则会加深色素沉淀,选择适合自己症状

 的抗过敏产品能帮助收缩血管,缓解过敏现象,加强皮肤免疫力。

  2、不过度使用维生素A类产品

 过于频繁使用维生素A类修复产品会令眼周皮肤泛红,容易使皮肤过敏,尤其是深色肤色,建议选择低浓度(0、02%,确切地说)的维生素A类产品,不容易加深眼睛伤害。

  3、遮瑕膏一定要薄

 厚重多层的涂抹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将遮瑕膏先点在手背,再少量地点在眼睛下方,从黑眼圈最外沿向内轻拍,慢慢过渡,不要超过下眼线的位置,不要试图遮盖眼周的细纹和鱼尾纹,高密度的遮瑕膏会放大它们变得更明显。

  4、进行专业的激光治疗

 医生会根据你自身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专业的激光治疗能快速有效地收缩血管,缓解黑眼圈。

  5、透明质酸帮助提亮

 严重的黑眼圈让眼睛看上去干瘪缺少水分,用富含透明质酸的眼霜或眼膜帮助填充,能提亮眼周肌肤,显得饱满很多。

  6、选择正确的卸妆水

 如果用力擦拭眼周肌肤来卸妆,会引起炎症,这对毛细管的伤害便会导致产生黑眼圈。正确的做法要力道轻柔,先用化妆棉蘸上卸妆液敷在眼睛上20—30秒,再轻轻拿下来,也会减少掉落的睫毛。

  7、使用滋润型的眼部遮瑕

 如果想让你的黑眼圈被掩藏,就要用到遮瑕膏,质地滋润的眼部遮瑕膏比液体持久度更高,能长时间完好地隐藏黑眼圈。

  8、明智地选择遮瑕膏颜色

 用接近肤色的遮瑕膏可以遮盖一般程度的黑眼圈,如果黑眼圈较为严重,就要选择橘色、粉色的遮瑕膏进行遮盖。

考虑为SLAP损伤,如为首次脱位所伤,伤后可予绝对制动3-4周,并在医生指导下行功能锻炼,且日后观察病情恢复情况,如仍有症状,可考虑进行关节镜手术,但如为陈旧损伤,则需考虑关节镜手术修复。(因拍摄之片子质量有限及没有进行体格检查,影响看片、诊断及治疗之准确,请予参考)

(杨伟毅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广东省中医院杨伟毅 http://czyangwyhaodfcom/

结核性胸膜属于渗出性炎症,是由于结核菌侵入胸膜、或者经过淋巴血管扩散至胸膜而引起的,如患者发现有结核性喜的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避免耽误时机。

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由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正处于高度过敏状态的机体胸膜腔中所引起的胸膜炎症。为儿童和青少年原发感染或继发结核病累及胸膜的结果。此时肺内可有或无明显结核病灶,结核菌可通过直接蔓延、淋巴播散和血行播散三种途径到达胸膜腔。当机体处于高度变态反应状态,结核菌及其代谢产物侵入胸膜,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当机体对结核菌过敏反应较低,则只形成局限性纤维素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

发病机制:概括而言,结核性胸膜炎的感染途径以下3种:

(1)肺内结核病变通过胸膜直接蔓延;

(2)结核分枝杆菌经肺门、纵隔淋巴结、淋巴管到达胸膜;

(3)通过血行播散到胸膜。结核性胸膜炎多为单侧,少数也可以表现为双侧,甚至累及全身多处浆膜,引起多浆膜腔积液。

多项临床观察显示,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生是结核分枝杆菌或其代谢产物与致敏的CD4+T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CD4+T细胞在胸腔内蓄积,导致多种炎性介质产生并释放,引发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是淋巴细胞介导为主的多种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综合免疫反应。

病理:结核性胸膜炎病变早期表现为胸膜充血,血管通透性改变,中性粒细胞浸润,随着病情进展,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渗出。胸膜上可以出现结核结节。

结核性胸膜炎的症状

1、结核性胸膜炎一般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胃纳差等全身不适,胸痛、干咳以及咳嗽、局部针刺样胸痛等。

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主要为轻中度发热、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疼痛与呼吸有关,于深呼吸或咳嗽加重时,暂停呼吸可减轻,患者被迫浅呼吸以减轻疼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腋侧胸下部及季肋部。累及膈胸膜时,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于深呼吸时加重。浅吸气、平卧或向患侧卧位,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胸痛减轻,但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呈端坐呼吸。

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增多时可有气促、心悸,而局部胸痛可减轻或消失。少量积液时无明显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均可移向健侧。

结核性胸膜炎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为渗出液,多为草**或初期微带血性,以淋巴细胞为主,或初期为中性粒细胞,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胸腔积液涂片或集菌较难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8%~25%)。测定胸腔积液糖、乳酸脱氢酶(LDH)、腺苷脱氨酶(ADA)增高也有一定价值。

2、X线检查:

(1)干性胸膜炎常无异常x线征,若有广泛纤维蛋白渗出时,则可见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病变位于胸下部者,膈肌运动受限制。

(2)浆液渗出性胸膜炎的x线征随积液量多少而不同,少量积液时,仅见肋膈角模糊、变钝。仰卧透视观察,液体散开,肋膈角恢复锐利。中等量积液时肺野下部密度均匀阴影,其上缘外高内低、凸面向肺内,与肺野有明显的分界。叶间积液在后前位胸片上有时误诊为肺炎,侧位胸片显示边缘锐利的梭形阴影,位置与叶间裂有关。肺底积液,在肺底和膈之间,有时误为膈肌升高,当患者卧位时,积液散开,则看到膈影有助于区别。

(3)超声波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有无胸腔积液的存在,并能引导胸腔穿刺定位,尤其是少量或包裹性积液时。此外,对有无胸膜增厚也有一定提示作用。

(4)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5)胸穿抽出液体为渗出液。胸腔积液多为草**,透明或微混浊,少数为浅红色或血性。积液比重多在1018以上,粘蛋白试验为阳性,总蛋白含量在3g/L以上,pH值在70~73之间,葡萄糖浓度多在28mmol/L以下,ADA≥401U或积液ADA/血清ADA>1~15。积液中自细胞以淋巴细胞占优势。积液找结核分枝杆菌多为阴性,培养可达30%阳性。胸膜活检多处取材可以看到干酪样或非干酪样肉芽肿组织。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一、基本治疗

1、穿刺抽液

胸腔抽液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胸膜粘连。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腔积液基本消失。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 ml,以后每次抽液不宜超过1 000 ml。

2、穿刺注意事项

(1)穿刺点:胸腔积液中等量或以上在常规穿刺点,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因为后肋膈角比前肋膈角低。但胸腔积液为包裹性或叶间积液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

(2)坐姿: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双手下垂,肩胛角对应的位置为第7肋间,标记好点;上抬前臂置于椅背上,将肋间隙打开以便进针。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上臂上举抱于枕部。

(3)器械准备:操作前检查胸穿针是否畅通、针尖是否损坏有倒勾、胶皮管是否老化有裂口、漏气。

(4)左右手配合:术者以左手示指与中指固定穿刺部位上下肋骨的皮肤上,两手指反方向用力将皮肤绷紧(尤其老年人皮肤松弛),右手将用止血钳夹住胶皮管的穿刺针沿下一个肋骨的上缘垂直进针,穿过皮肤后,助手将胶皮管抽成负压,再继续进针,负压消失、胶皮管被胸腔积液膨开,刚好到达胸膜腔,左手紧贴皮肤固定穿刺针,右手控制止血钳,抽液开始。

(5)嘱患者避免咳嗽和深吸气,以防刺破肺引起气胸,咳嗽患者提前给予止咳药和(或)含服干草片。

3、化疗

与治疗肺结核一样,需遵循早期、联合、规律、全程、足量的治疗原则。HRE方案,疗程9-12个月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如果结核性胸膜炎同时并发活动性肺结核或肺外结核,疗程可能延长到12个月以上。治疗期间注意药物的副作用。

4、外科干预

当形成结核性脓胸时,需要行胸腔闭式引流,并通过外科手术剥离胸膜纤维板。

二、药物治疗

1、脓胸局部治疗

(1)每周抽脓2—3次,抽出后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胸腔冲洗。冲洗后注入异烟肼400~600 mg或链霉素05-1 g,脓腔可望缩小甚至消失。或地塞米松5 mg胸腔注入。注药后再用5ml的生理盐水冲胸穿针内的药,以确保药物进入胸腔。

(2)病程超过2周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时,应行闭式引流排脓,每日冲洗2~3次,注入适量扰结核药,临床情况无明显的改变,或者胸腔积液为多房分隔,则推荐使用纤维蛋白溶解制剂,单剂量250 000 U链激酶或100 000 U尿激酶。隔日1次,注药后患者须床上翻滚以便药物与胸腔积液充分混合,注意变成血性胸腔积液时慎用。

2、抗结核药物治疗

异烟肼03 g/d,利福平045-06g/d为基础,可联合应用其他1—2种药物,如链霉素075 g/d,乙胺丁醇075g/d,疗程为6~9个月。

3、糖皮质激素治疗

许多专家认为对于毒性症状严重,胸腔积液量多的患者,在使用抗结核药物和胸腔穿刺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机体的变态反应和炎性反应,使胸腔积液迅速吸收,减少胸膜粘连增厚。通常用泼尼松20~30mg/d,分3次口服。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消除、胸腔积液吸收或明显减少时,逐渐减量至停用,疗程4~6周。

结核性胸膜炎的饮食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上宜选择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饮食要富于营养,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要多食含维生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动物类食品,如鸡、鸭、鹅肉,瘦猪牛羊肉;植物类食品,如面粉、豆类食物及大豆制品,食用时要煮熟煮烂,切忌生硬不易消化,不利于人体吸收。 

2、忌食辛辣。 

3、有烟酒嗜好者应坚决戒除。 

4、尽量少吃或不吃海鲜,因为抗痨药有增高血尿酸的副作用,而海鲜会加剧血尿酸增高作用。 

5、每日按时、按量服用抗结核药物,7-14天左右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6、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节免疫,避免受凉; 

7、抗结核治疗要规范,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用药要足量、足疗程,不能过早停药,一般疗程应在9-12个月左右,以免发生远期肺内和肺外结核,或在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有引起复发的可能。

药膳食疗——黄芪百部汤:

原料黄芪15 g,百部20 g,丹参15 g,蜂蜜适量。

制法将前3味药并放入砂罐中煎熬约20分钟后,去渣,取药液,待温加入蜂蜜即成。

功效补气镇咳,润燥止痛。用于阴虚型结核性胸膜炎。

服法1剂l/d。连服半个月以上。

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3、预防性化疗

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菌由近胸膜的原发病灶直接侵入胸膜,或经淋巴管血行播散至胸膜而引起的渗出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伴病侧胸痛、气急等。常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主要发生在原发感染6月内,原发灶多在同侧肺内,往往不能被发现。发病与患儿对结核菌高度敏感有关。临床上常分为干性胸膜炎、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少见)三种类型。

病因:

结核性胸膜炎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性胸膜炎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碱、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遍及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积液对胸膜的刺激可引起反射性干咳,体位转动时更为明显。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如有胸膜粘连与胸膜增厚时,可见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检查:

1胸膜活检

针刺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检的胸膜组织除了可行病理检查外,还可行结核菌的培养。如壁层胸膜肉芽肿改变提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虽然其他的疾病如真菌性疾病、结节病、土拉菌病(tuaremia)和风湿性胸膜炎均可有肉芽肿病变,但95%以上的胸膜肉芽肿病变系结核性胸膜炎。如胸膜活检未能发现肉芽肿病变,活检标本应该做抗酸染色,因为偶然在标本中可发现结核杆菌。第1次胸膜活检可发现60%的结核肉芽肿改变,活检3次则为80%左右。如活检标本培养加上显微镜检查,结核的诊断阳性率为90%。也可用胸腔镜行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2X线检查

胸腔积液在300ml以下时,后前位X线胸片可能无阳性发现。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积液量多在500ml以上,仰卧位透视观察,由于积聚于胸腔下部的液体散开,复见锐利的肋膈角。也可患侧卧位摄片,可见肺外侧密度增高的条状影。中等量积液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密度增高阴影,膈影被遮盖,积液呈上缘外侧高,内侧低的弧形阴影。大量胸腔积液时,肺野大部呈均匀浓密阴影,膈影被遮盖,纵隔向健侧移位。

3超声波检查

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并可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提示穿刺部位。亦可以和胸膜增厚进行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确诊。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发热、初起胸痛以后减轻、呼吸困难。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作出胸液的诊断。诊断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为诊断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对75%的胸液病因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细菌性肺炎

结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发热、胸痛、咳嗽、气促,血白细胞计数增多,胸片X线表现高密度均匀阴影,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时咳嗽多有痰,常呈铁锈色痰。肺部为实变体征,痰涂片或培养常可发现致病菌。结核性胸膜炎则以干咳为主,胸部为积液体征,PPD试验可阳性。

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发生于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伴有胸腔积液者,患者多有肺部病变的病史,积液量不多,见于病变的同侧。胸液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胸液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3恶性胸腔积液

肺部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直接侵犯或转移、胸膜间皮瘤等均可产生胸腔积液,而以肺部肿瘤伴发胸腔积液最为常见。结核性胸膜炎有时须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胸膜炎、类风湿性胸膜炎等伴有胸腔积液者鉴别,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不难。

治疗: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抽取胸液、抗结核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其化疗原则与化疗方法和活动性结核相同。

1一般治疗

体温38℃以上可卧床休息,一般患者可以适当起床活动。总的休息时间大约以体温恢复正常,胸液消失后仍须持续2~3个月。

2胸腔穿刺抽液

由于结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故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取量约1000ml,最多不要超过1500ml。如抽液过多、过快,可由于胸腔内压力骤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若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保留静脉输液导管,直至症状消失。如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应进行相应的抢救。胸腔抽液有以下作用:

(1)减轻中毒症状,加速退热。

(2)解除肺脏和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3)防止纤维蛋白沉着所致胸膜粘连肥厚。目前也有学者主张早期大量抽液或胸腔插管引流可减少胸膜增厚和胸膜粘连等并发症。

3抗结核药物治疗

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链霉素(SM)肌内注射,异烟肼(INH)、利福平、乙胺丁醇顿服,上述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10~15年。治疗过程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的变化、视觉的变化和肝功能等,发生时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

结核性胸膜炎不主张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有许多副作用。当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泼尼松,至胸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每周减少。减药太快或用药时间太短,容易产生胸液或毒性症状的反跳。胸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或皮质激素没有肯定意义。抗结核药物在胸液的浓度已经足够,胸腔内注射药物对胸液的吸收及预防胸膜增厚与不用药物者没有显著差异。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

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2普及卡介苗接种

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MRI检查,正常肌腱和韧带在任何序列均为低信号。撕裂后,将直接征象分三期:一期在TWI上或PDWI上损伤处为局限性、线状或弥漫性高信号,外形仍正常,TWI无改变;二期则TWI可有局限性、线状或弥漫性高信号,此时可考虑肌腱炎和肌腱变性;三期TWI上肌腱全层出现高信号,为肌腱断裂,撕裂区内积液代表完全撕裂中断。完全撕裂的间接征象有:TWI肩峰下三角肌下脂肪平面消失;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内有长T2高信号;冈上肌和其他肩袖肌萎缩。WI上或PDWI上损伤处为局限性、线状或弥漫性高信号,外形仍正常,TWI无改变;二期则TWI可有局限性、线状或弥漫性高信号,此时可考虑肌腱炎和肌腱变性;三期TWI上肌腱全层出现高信号,为肌腱断裂,撕裂区内积液代表完全撕裂中断。完全撕裂的间接征象有:TWI肩峰下三角肌下脂肪平面消失;肩峰下-三角肌滑囊内有长T2高信号;冈上肌和其他肩袖肌萎缩。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肩峰下滑囊炎的别名 7 分类 8 ICD号 9 肩峰下滑囊炎的病因 10 发病机制 11 症状 12 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121 一般症状 122 局部症状 13 肩峰下滑囊炎的并发症 14 辅助检查 15 肩峰下滑囊炎的诊断 16 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 17 预后 1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肩峰下滑囊炎的穴位 2 肩峰下滑囊炎相关药物 1 拼音

jiān fēng xià huá náng yán

2 英文参考

subacromial burs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肩峰下滑囊炎(subacromial bursitis[1])为病名[2]。是指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 ,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以肩部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的无菌炎症性疾病[2][1]。

4 疾病名称

肩峰下滑囊炎

5 英文名称

subacromial bursitis

6 肩峰下滑囊炎的别名

subdeltoid bursitis;肩峰下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三角肌下囊炎

7 分类

骨科 > 四肢疾患 > 腱鞘炎、腱鞘囊肿及滑囊炎

8 ICD号

M658

9 肩峰下滑囊炎的病因

肩峰下滑囊又称三角肌下滑囊,是全身最大的滑囊之一,位于肩峰、喙肩韧带和三角肌深面筋膜的下方。肩袖和肱骨大结节的上方(图1)。肩关节外展并内旋时,此滑囊随肱骨大结节滑入肩峰的下方,不能被触摸到。肩峰下滑囊有许多突起,以伸入到肩峰下部分的最明显。另外,此囊附着于冈上肌的囊底较小,而游离缘较大,对肩部的运动很是有利。因此,肩峰下滑囊对肩关节的运动十分重要,被称为第二肩关节。

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所致,但大多数病例是继发于肩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和退行性变,尤以滑囊底部的冈上肌腱的损伤、退行性变、钙盐沉积最为常见。肩峰下滑囊由于损伤或长期受挤压、摩擦等机械性 ,使滑囊壁发生充血、水肿、渗出、增生、肥厚、粘连等无菌炎症反应。

肩峰下滑囊炎可因直接或间接外伤、冈上肌腱损伤或退行性变、长期挤压和 所致。

10 发病机制

肩峰下滑囊又名三角肌下滑囊,分为肩峰下和三角肌下两部分,两者中间可能有一薄的中隔,但大多数是相通的。滑囊将肱骨大结节与三角肌、肩峰突隔开,使肱骨大结节不致在肩峰下面发生摩擦。

11 症状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挤压滑囊)。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等处放射。

检查在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有压痛点,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当滑囊肿胀积液时,整个肩关节区域和三角肌部均有压痛。为减轻疼痛,患者常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和内旋位,以减轻对滑囊的挤压 。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以致完全消失。晚期可见肩胛带肌肉萎缩。

12 肩峰下滑囊炎的临床表现 121 一般症状

疼痛、运动受限和局限性压痛是肩峰下滑囊炎的主要症状。疼痛为逐渐加重,夜间痛较著,运动时疼痛加重,尤其在外展和外旋时(挤压滑囊)。疼痛一般位于肩部深处,涉及三角肌的止点等部位,亦可向肩胛部、颈部和手等处放射。

122 局部症状

检查在肩关节、肩峰下、大结节等处有压痛点,可随肱骨的旋转而移位。当滑囊肿胀积液时,整个肩关节区域和三角肌部均有压痛。为减轻疼痛,患者常使肩关节处于内收和内旋位,以减轻对滑囊的挤压 。随着滑囊壁的增厚和粘连,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渐缩小以致完全消失。晚期可见肩胛带肌肉萎缩。

13 肩峰下滑囊炎的并发症

肩峰下滑囊炎严重者可并发肩关节纤维性强直。

14 辅助检查

X线摄片可发现冈上肌的钙盐沉着。

15 肩峰下滑囊炎的诊断

根据病史、一般症状、局部症状,一般诊断无困难。

16 肩峰下滑囊炎的治疗

首先应查明肩峰下滑囊炎的原发病因,施以针对性的处理。急性期的治疗包括休息、给以消炎镇痛药、物理治疗、针灸和将患肢置于外展外旋位,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有较好效果。慢性期除了上述疗法外,要强调不增加疼痛的康复治疗,主要恢复肩关节在三个轴上的运动功能。对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滑囊切除术、冈上肌腱钙化灶刮除术、肩峰和喙肩韧带切除等成形手术等。

肩峰下滑囊炎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17 预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427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30
下一篇2023-11-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