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乙脑疫苗的注意事项
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但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5、儿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这两种疾病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造成的传染性疾病,两种症状都对身体的危害比较大,所以在适当年纪需要接种疫苗来预防。流脑和乙脑虽然有相似之处,但还是具有一定差别的,那乙脑和流脑的区别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1、病原体不一样
流脑是有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属于细菌感染。而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是病毒感染。
2、流行季节不一样
流脑主要在冬末、春初季节流行;乙脑流行在夏、秋季节。
3、传播途径不一样
流脑是咳嗽、喷嚏产生的飞沫借助空气,通过人的呼吸道传播;乙型脑炎是由于受到带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才得病的。
4、症状不一样
流脑和乙脑都会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但乙脑病人没有败血症期,不会出现出血点和瘀斑,也很少出现休克者。
5、病变部位不一样
流脑的病变主要发生在脑脊髓膜,特别是蛛网膜及软脑膜,一般脑实质的损害比较轻微。而乙脑的病变主要的脑组织,以大脑、脑干的损害比较严重,在医学上交坐脑实质的损害。
6、治疗方法不一样
流脑是一种细菌感染,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乙脑由于是是病毒感染,至今仍没有特殊的控制感染的办法,治疗乙脑多是对症治疗。
7、其他区别
流脑和乙脑的重症病人都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危险症状,但是乙脑的病程不像流脑那么迅速。
流脑的病程较短一般为7-10天,而乙脑病程较长,2周左右才进入恢复期甚至在发病半年后仍遗留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
8、流脑的症状
据介绍,流脑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烧、咽喉疼痛等,数小时后身体开始出现血性皮疹,一般伴有头痛、呕吐,随后出现高烧、抽搐,严重的还将伴有休克、脑水肿、昏迷等症状。流脑起病很急,两三个小时就可以发展到严重期,一旦耽误治疗,死亡率较高。
这种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突然出现40℃左右,常于肩、肘、臀部等皮肤受压部位出现出血性的、大小不一的瘀点、瘀斑,有的出现抽搐,重者可出现休克。如果是小宝宝的话,通常发病较急,容易发生惊厥或有烦躁、尖叫、双目呆滞、拒奶、呕吐,囟门未闭者可见前囟饱满。
9、流脑预防措施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6个月至2岁的宝宝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
医生提醒广大婴幼儿家长,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及身边环境卫生,不要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让孩子少量饮用淡盐水或用淡盐水漱口。另外,也可给孩子注射流脑疫苗进行预防。
10、乙脑预防措施
1、乙脑疫苗接种应注意,疫苗接种应在流行季节前一个月完成。
2、乙脑疫苗接种要注意在启开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如在使用疫苗时发现溶解后有摇不散的块状物、小瓶有裂纹或溶解前疫苗变红时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应在1小时内用完,对用不完的要废弃。
3、8个月龄以上的健康儿童以及来自非流行地区的其他健康人群均为接种对象。
4、本疫苗不良反应较少,乙脑疫苗接种注意有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的发热反应,但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也不需要特殊处理。
5、儿童的接种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毫升;2岁时加强注射05毫升;7岁时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其他人群的接种方法可参考儿童的免疫程序进行。
6、患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及心、肝、肾等疾病,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这是乙脑疫苗接种注意事项需特别注意的。
疫 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剂次乙肝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酵母苗16岁以下5μg/05ml,CHO苗10μg/1ml、20μg/1ml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01ml脊灰疫苗 口服1粒百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肌内注射05ml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5ml麻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乙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A群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30μg/05mlA+C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100μg/05ml风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中国大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来源于新生儿及儿童期的感染。由此可见,新生儿的预防尤为重要,所有新生儿都应当接种乙肝疫苗。这是因为新生儿对乙肝病毒最没有免疫力,而且免疫功能尚不健全,一旦受染,很难清除病毒而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次,学龄前儿童也应进行接种。第三是HBsAg阳性者的配偶及其他从事有感染乙肝危险职业的人,如密切接触血液的人员、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等。第四是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如意外地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于眼结膜或口腔黏膜,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等,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 针,按照0、1、6 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 针疫苗后,间隔1 及6 个月注射第2 及第3 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 h 内接种。新生儿的接种部位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内,儿童和成人为上臂三角肌中部肌肉内注射。单用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保护率为878%。
(1)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均没有乙肝,该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尽快(24小时内)给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新生儿为大腿前部外侧肌肉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此方案称为0、1、6方案;儿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进行化验,如果乙肝三系统检查均为阴性,转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成人一般剂量加倍)。免疫成功率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标志是乙肝表面抗体转为阳性,保护时间一般至少可持续12年,接种者可定期复查乙肝三系统,只要表面抗体依然存在,证明免疫能力依旧。
(2)对于母亲一方为单纯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报导认为第一针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
(3)对于母亲一方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新生儿最好是联合应用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体方法是新生儿采用注射2次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后立即及出生后1个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国际单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后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采取出生后立即注射1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后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个方案保护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4)对于意外暴露于乙肝病毒的人,在意外接触 HBV 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后,可按照以下方法处理:a血清学检测 应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 等,并在3 和6 个月内复查。b主动和被动免疫 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 ≥10 mIU/ml 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 <10 mIU/ml 或抗-HBs 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 200~400 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型肝炎疫苗 (20μg),于1 和6 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 和第3 针乙型肝炎疫苗 (各20μg)。
(5)青少年是HBV的易感者,也可接种乙肝疫苗,也要按“0、1、6免疫方案”进行接种,即先注射第一针,一个月后注射第二针,6个月后注射第三针。成年人、老年人、孕妇都可以接种乙肝疫苗。只不过年龄越大,接种的成功率相对小一些。其实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一是成功率较低,二是感染HBv的机率不大,或老年人可能早已感染HBv。但是,如果老年人确实是一位HBv易感者,家里和周围又有HBv感染者,和他们密切接触,接种乙肝疫苗还是有益的。成年人和老年人接种乙肝疫苗的剂量可增加一些,抗原剂量越大,免疫原性也越强,刺激免疫系统,更易于产生抗体。
乙肝疫苗的接种需视具体情况并遵医嘱进行,接种疫苗后一般反应轻微,少部分人可能出现低热、接种部位红肿、压痛等症状,一般均在1~2天内消失,乙肝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有可靠的保证。从免疫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受种者的抗体阳转率在90%以上,接种疫苗后三年,保护率在80%以上;而且,只要疫苗合用方法适宜,疫苗HbsAg含量足够并稳定,疫苗免疫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十分理想。 首先,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因为乙肝疫苗可以很好的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出生后成功接种乙肝疫苗就能够确保将来不会感染乙肝,因此,新生儿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其次,乙肝若不有效的治疗就会向着肝硬化、肝癌的方向发展,因此说,有效的预防乙肝就是成功的预防肝硬化,预防肝癌的发生,是预防肝硬化肝癌的第一针。乙肝疫苗较便宜,每支三十几块钱,民众都能接受。
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的原理简单的说就是:乙肝疫苗其实就是制备乙肝病毒表面的某些有效蛋白,这些蛋白接种人体后,免疫细胞会产生“特异性武器”(抗体)来对抗乙肝病毒,而接种者本身不会被感染。当人体再次接触乙肝病毒的时候,这种早已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武器”就会立即“开火”,清除病毒,抵御感染。 注射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在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每次一支。注射部位可能有红肿,疼痛,发热等反应。注意,使用时充分摇匀,有摇不散块状物等不得使用。
接种禁忌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同时接种。
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乙肝疫苗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乙肝疫苗接种;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乙肝疫苗接种;有血清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荨麻疹及对青霉素、磺胺等一些药物过敏者,不宜乙肝疫苗接种。
发热、体温超过375℃应暂缓乙肝疫苗接种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乙肝疫苗接种;
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不宜乙肝疫苗接种。低体重、早产、剖腹产等非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对乙肝疫苗成分过敏不宜接种乙肝疫苗;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妊娠期妇女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意外接触病毒者应该注意
(1)对未接种过疫苗的接触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时内),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
(2)如果接触者已接种过疫苗,但未经全程免疫,应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补上全程免疫。
(3)接种过疫苗,并已产生乙肝表面抗体的接触者,应根据其抗体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体水平足够可不必处理;水平不够应加强注射1针疫苗;如果初次免疫无应答者应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针。 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被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第二针后有50%~70%可产生抗体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而有的人注射后没有抗体,需要加大剂量注射,但是仍有部分人由于遗传的原因,在多次大剂量注射后仍是无法产生抗体,这类人群要避免和传染源密切接触,以防发生感染。
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水平随时间逐渐下降。一般接种疫苗,注射3针后1个月97%的人都可测到表面抗体;第2年仍保持在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体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种疫苗,主要是要在测定乙肝表面抗体的滴度后,决定何时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小于或者等于10国际单位/毫升者,应在半年内接种。抗体滴度大于10国际单位/毫升可在6年内复种。中国的很多医学者建议免疫后3年内加强1次为好。
接种后不产生抗体
(1)更换疫苗。对接种血源性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可改用基因工程重组乙肝疫苗接种,使之成为低应答者;对接种无前S蛋白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用有前S蛋白的乙肝疫苗。
(2)增加接种次数。有些人抗体产生较晚,称为应答迟缓。对此可加注1~2针,或者重新接种疫苗,并且适当增加剂量。可采用0、1、2、12个月的免疫程序。
(3)在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合用小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
(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可配合使用。
(5)改变接种途径。有人对肌肉注射疫苗后无应答者可改为皮内注射,每两周一次,直到迟发型变态反应呈阳性为止。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只是浪费疫苗和经费而已。对由于以往感染乙肝病毒已经自然获得有效的保护性抗体者(乙肝“二对半”检查表面抗体呈阳性),更没有必要再接种疫苗,不过接种后也不会产生不良副反应,其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可能会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完全治愈并康复,检查乙肝病毒“二对半”表面抗原已阴转,只剩下核心抗体为阳性,而保护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又始终不能自己产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体产生,使自己以后不再得乙肝。
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如果未感染乙肝,应尽快接种疫苗,最好全程免疫接种。
一般按照0-1-6方法注射,即第一针后1个月接种第二针,6个月后接种第三针。0-1-2的接种方法已经再应用的比较少了。
如果已经感染乙肝,则注射疫苗无效。疫苗没有治疗作用,只有预防作用。
如果曾经注射过疫苗,并产生了抗体,考虑抗体会随着时间减弱,所以有必要在成功接种后的5年内因该考虑再次接种加强针。
目前国内已经实现对新生儿免费全程接种三针乙肝疫苗,而成年人一般要付费,各地防疫部门均可以接种乙肝疫苗,费用大概在五十元左右。
全程接种后1~2个月应该复查乙肝两对半,如果曾经接种过,只是打加强针,没有必要再次复查。
乙肝疫苗的有效期是多久?接种后多久能产生抗体?
一般乙肝疫苗接种成功,抗体可以维持12年左右,但是这个年限因人而异,有少数人1~2年抗体就消失了,有人则可以维持十几年之久。
如果一个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后长时间没有接触到乙肝病毒,那么注射乙肝疫苗形成的免疫就会慢慢消失(过3~5年再注射一次就是为了让免疫细胞再次接触到这种灭活病毒并再产生抗体)。
由于婴幼儿和成人的免疫应答敏感性不同,所以有的人打疫苗容易产生抗体,而部分人不会产生抗体。乙肝疫苗第一针后大概有30%左右的人产生抗体,而第二针后有50%~70%左右,第三针后90%左右产生抗体。一般要通过注射疫苗来产生抗体,至少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者(未感染过HBV的人)应接种乙肝疫苗。主要包括:
①全部新生儿及幼儿园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孩子;
②传染科、口腔科、血液室、透析室和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
③新加入某一群体的人员,如新入伍的战士、新入学的大学生;
④从事食品服务行业者及保育工作人员;
⑤发育障碍者,收容所中的患者和工作人员;
⑥血液透析患者;
⑦使用血液制品者;
⑧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
⑨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家庭接触者;
⑩注射毒品成瘾者;长期教养机构中的犯人。 中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体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
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
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若抗-HBs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抗-HBs,但仍患了肝炎,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所谓乙肝疫苗加强针就是当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一种免疫球蛋白),抗体有一定的半衰期,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不足以起保护作用,可通过再次注射疫苗,刺激机体,产生和提高抗体水平。这时注射的乙肝疫苗就称之为乙肝疫苗加强针。
乙肝疫苗不是万能的,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会产生永久性乙肝抗体,让你一辈子不再感染乙肝。接种乙肝疫苗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内的乙肝抗体滴度会慢慢下降,如果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就不能确保我们不会感染乙肝,也就是说我们失去了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一H )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乙肝抗体滴度越高,体内产生的乙肝抗体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毒的感染和复制。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乙肝二对半,若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1,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乙肝抗体滴度;若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在2~4年内复测;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还有少数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了高滴度的乙肝抗体,但仍患了乙肝,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乙肝病毒是一种高度变异的病毒,它发生变异后,可变成新结构、新属性的病毒变异体,原来体内的抗体对新的变异株没有免疫力,就失去了预防作用。
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乙肝抗体滴度,并根据乙肝抗体滴度情况适时复测,当滴度小于保护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乙肝抗体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疫苗因素
研究发现,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的滴度与注射疫苗的剂量、种类等相关。此外,与疫苗的保存也有关系,疫苗的最佳贮运温度为2摄氏度~10摄氏度。一般而言,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而一旦冻结,佐剂胶体完全被破坏,疫苗也随之失效。有些人为图方便,一次性把三针免疫程序疫苗带回家中,但贮存方法不对,以致疫苗失效。
机体因素
研究表明,排除检测试剂因素,一半以上无或弱免疫应答者本身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一般体检仅查乙肝表面抗原(HBsAg),若呈阴性便注射疫苗。但是,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阴性的占5%~10%,这类患者对乙型肝炎疫苗是没有应答的。如果检测乙肝两对半,提示抗-HBc阳性,说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有必要使用敏感试剂复查,并且检测HBV DNA定量。有些甚至要做肝组织活检,才能确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的现症感染。
人类对HBsAg的免疫反应与年龄、体重也有很大的关系。疫苗接种后是否产生抗体,与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关系密切,所以患有免疫缺陷疾病(如艾滋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如恶性肿瘤、糖尿病、肾透析等)、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都会降低机体对疫苗接种的抗体应答。研究还表明,含某种基因的人,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较差。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免疫效果,例如每天吸烟超过5支者,疫苗接种后抗-HBs应答率比不吸烟者低,嗜酒者亦然。
接种因素
实验证明,接种部位以上臂三角肌最优,臂部其他部位的接种效果则较差,这是因为除上臂三角肌外,其他部位的脂肪较厚,疫苗接种后一般仅在脂肪层中缓慢进入血循环,从而影响了疫苗对体内免疫细胞的刺激。在一定范围内,抗-HBs滴度随疫苗接种次数的增加而提高。经大量人群实验证明,目前使用的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方案0、1、2个月的免疫程序效果也不错,但最好在第12个月加强一针。 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式,而且注射疫苗产生足够浓度的抗体才会产生很好的保护性。所以注射了乙肝疫苗(三针后)一定要去化验确定产生抗体,如果没有产生抗体或乙肝抗体的滴度没有达到可以保护的水平,就需要再打乙肝疫苗加强针。关于须从以下几点说明:
1、抗体的浓度:抗体浓度越高,所能抵御的乙肝病毒的量就越多,保护能力也就越强。
2、乙肝病毒的变异:如果乙肝病毒有亚型变异,那么可以逃避已有的抗体(免疫逃逸),仍然有可能感染乙肝。(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所以说,注射乙肝疫苗产生抗体不能完全杜绝乙肝的传播,只能是最大限度的进行保护。
3、感染病毒的量:如果有足够浓度的抗体了,那么一般性的接触就可以完全避免感染了。但是如果是输入乙肝携带者的血液,这种大量的病毒进入体内那还是无法保证安全的。
1 卡介苗(BCG) 是一种用来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新生儿及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儿童。 接种程序:出生后24小时内在产科接种,三个月后需要到结核病防治所进行检查,错过产科接种时间的可以直接到结核病防治所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接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症或其他皮肤病者。 注意事项:接种后局部会出现一个溃烂,最后形成一个小疤痕。 2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是一种用来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减毒活疫苗,我国使用的是糖丸剂型疫苗。 接种对象: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接种程序:满2月龄开始基础免疫,连用3剂,每次间隔30~56天;15岁复服1次;4岁时加强免疫1次。 接种方式:口服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症;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禁服。 (2)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及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忌服。 注意事项:由于糖丸疫苗是口服的活疫苗,在接种前后半个小时内禁止进食包括母乳在内的热的食物和饮料,。 3 百白破三联疫苗(DPT):是三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3个月~6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3月龄开始接种,连续三针,每针间隔30~56天,15岁加强。 接种方式:臀部肌肉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 禁忌症:(1) 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 (2) 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注意事项:百白破三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4 麻疹疫苗(MV):是一种用来预防麻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8月龄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满8月龄初免,15岁时复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5 麻风腮三联疫苗(MMR):是一种联合疫苗,用来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接种对象:其主要接种对象是1岁以上的易感者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出现时的应急接种。 接种程序:15岁替代麻疹疫苗复种和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初种,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一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已知对新霉素及疫苗其他组分过敏者;(2)免疫应答受损个体,其中包括原发或继发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3)妊娠妇女,而且接种后应避免妊娠。 6 乙肝疫苗(HBV):是一种用来预防乙型肝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新生儿和可能感染乙肝的任何人。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间隔一个月接种第二针,与第一针间隔6个月(5~8月龄)接种第三针。初中一年级加强一次。 其他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按照0,1,6月间隔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新生儿免疫:发热、严重皮肤湿疹,早产儿体重<2500g、严重脏器畸形;(2)其他人群:凡发热伴有急慢性严重疾病,严重皮肤病,有过敏史或严重急慢性器质性疾病如心脏病、急慢性肾炎、慢性肝病等。 7 乙脑疫苗(JEV):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接种对象:为乙脑流行地区6月龄~10周岁儿童以及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儿童和成人或旅游者。 接种程序:(1)减毒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2针,2针间隔7~10天,12~18月龄加强免疫1针,7~10岁在加强免疫1针。(2)减毒活疫苗:初次接种为满8月龄儿童皮下接种1针,05ml;2岁时加强免疫1针,05ml;7岁时在接种1针05ml,以后不再接种。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除7,8,9三个月外,其他时间均可接种。 禁忌症:(1)发热、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肺结核、心肾及肝脏等疾病。(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癫痫者。(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 8 流脑脑疫苗(MCV,a群):是一种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疫苗。 接种对象:6月龄~15周岁儿童。 接种程序:满6月龄儿童初免,间隔1年后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11,12月。 禁忌症:(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由过敏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性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9 白破二联疫苗(DT):是两种疫苗组成的联合疫苗,用来预防白喉和破伤风。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小学一年级儿童。 接种程序:小学一年级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破二联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0 成人型白喉类毒素疫苗:用来预防白喉的疫苗。 接种对象:作为百白破疫苗的后续免疫,用于初中、高中、大学生。 接种程序:初中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包括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外侧三角肌注射。 接种时间:每年春季。 禁忌症: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者及注射白喉或破伤风类毒素后发生神经系统反应者禁用。 注意事项:白喉类毒素疫苗是一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引起发热、局部红肿,出现硬结。可以对症治疗,如多喝水,物理降温,口服退烧药,局部热敷等。 11 腮腺炎疫苗(MuV):是用来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为8月龄以上的腮腺炎易感者。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1)严重疾病、急性及慢性感染。(2)发热。(3)有过敏者。(4)妊娠妇女。 12 风疹疫苗(RuV):是用来预防风疹的减毒活疫苗。 接种对象:(1)普遍接种:12月龄~14岁人群。(2)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接种程序:满1岁儿童基础免疫1针。小学一年级、高中三年级(含技校、中专、职业中学毕业班)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外地学生各加强1针。 接种方式: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时间:儿童常年接种,学校秋季接种。 禁忌症为:(1)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孕。(2)免疫缺陷症及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3)患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4)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患有癫痫、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等疾患或有既往病史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