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市~值得一游的瑞典第二大城市!

哥德堡市~值得一游的瑞典第二大城市!,第1张

      哥德堡(Göteborg),是瑞典仅次于首都斯德哥尔的大城市,位于斯德哥尔摩西部海岸线上,是瑞典著名的旅游城市,素有“小 伦敦 ”之称!它是 瑞典 出海的西大门,因地处北欧三大首都中心,是 丹麦 和 挪威 之间的 北欧 最大海港城市之一,450条航线通往全球各地!

    哥德堡只有400年的历史,1619年瑞典一代雄主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下令重建城市,作为抵御丹麦的重要军事堡垒。因最初是是由荷兰人设计建设的,所以至今城市还有荷兰风格。

        哥德堡市没有动人心魄的美景,少有悠久经典的古典建筑,然而空气里飘荡着一份闲适悠然的氛围。市里有条运河叫约塔河,约塔河(瑞典语Gta lv)发源于维纳恩湖,从瑞典哥德堡流入卡特加特海湾和北海。河流全长92公里,是哥德堡主要的运河,也是航运的重要水道。哥德堡市立博物馆(Gothenburg Stadsmuseum)就位于运河边,是18世纪中期瑞典东印度公司(Swedish East India Company)的原址。

1731年在哥德堡成立的瑞典东印度公司是瑞典第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哥德堡也是北欧对华贸易先驱城市。旧码头中心的哥德堡号(East Indiaman Gotheborg)是大航海时代瑞典著名远洋商船,它曾三次远航中国广州,并装满中国茶叶、瓷器、丝绸和藤器。1745年9月12日,它往返37000海里从中国满载归来。离奇的是,就在距离港口岸边只有900米的地方,它突然神秘沉没。为纪念这艘商船的功绩和光辉历史,瑞典人历时10年按照原样重新打造了这艘哥德堡号帆船,并于2005年下水,时隔260年再次远航中国!

    哥德堡人口不多,只有90万人,但却是北欧的工业中心。世界著名的SKF轴承公司,沃尔沃(Volvo)公司总部都在此地。除此以外闻名于世哈苏(Hasselblad)相机公司、AstraZeneca制药公司、萨博-爱立信空间技术公司(SaabEricssonSpaceAB)等知名企业都在哥德堡!

    哥德堡也是商业中心,文化之城。美丽的Avenyn林荫大道是哥德堡最主要的商业街,两侧商铺林立。一头是哥德广场,是哥德堡的文化中心,也是游人必到的地方,广场中间立着瑞典著名的雕塑家米勒斯的作品希腊神话海神尼普顿的雕像。雕像建于1931年,采用了典型北欧男人高大粗壮的形象。广场对着林荫大道的建筑是哥德堡艺术博物馆,两旁是市剧院和作为哥德堡交响乐团演出场地的交响音乐厅。

      富有特色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四通八达,连接起哥德堡的大街小巷。小博门码头是哥德堡的旧码头。港口里停泊着各式的游船和游艇,哥德堡号静静的矗立在河畔,码头一侧步行道上安放着绝美的钢制艺术品,透过艺术品之孔,看到远处当地人跑步。。。

          哥德堡的中心也就是古斯塔夫阿道夫广场,也叫哥德堡市政厅广场。广场中间竖立着哥德堡城的创建者——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雕像,由法国雕塑家Pierre l'Archevêque立于1796年。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是瓦萨王朝英勇善战的国王,在瑞典乃至欧洲都备受尊崇。1630年参加三十年战争,1632年在吕岑会战中阵亡,享年38岁。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曾将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迦太基的汉尼拔、古罗马的凯撒与古斯塔夫评价为西方军事史上的四大名将。在他在位期间,瑞典的三大城市是里加(今拉脱维亚首都)、斯德哥尔摩和塔林(今爱沙尼亚首都)。正是他开辟了瑞典的一代江山和奠定了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

      围绕着雕像的是哥德堡新旧市政厅,市议会,法院和商品交易所,因此这里也被称作市政广场。这里也是人们举行游行集会的重要场所。8 月哥德堡文化节期间,这里变成一个集市,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广场东边的马路斜对面,就是哥德堡最大的购物中心Nordstan。广场南边就是运河。广场西侧50米处就是哥德堡市立博物馆!连接不宽的运河有众多桥,桥上设有酒吧和商店,虽然我们游览日是阴天,但人来人往,酒吧里坐满了客人,一派和平繁荣气息。。。

哥德堡虽不及首都 斯德哥尔摩 蜚声在外,却有着独特的情调。 无论景点还是人文,一路闲庭信步,随处是景点,随处有惊喜。

    这座小众而精致的城,带给我的满满都是幸福的回忆。

        再见了,哥德堡市!!不知何时我们再次相逢。。。

David

2019年9月13日 瑞典哥德堡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历史悠久的古帆船~哥德堡号(200多年前北欧~中国贸易的先驱)

2哥德堡旧码头一景(一)艺术品~健身市民

3哥德堡旧码头一景(二)

4哥德广场--希腊 海神波塞冬雕塑

5哥德广场--哥德堡交响音乐厅

6哥德广场--哥德堡艺术博物馆

7哥德堡市中心阿道夫广场

8阿道夫广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的雕像

9阿道夫广场--新市政厅

10阿道夫广场东侧的商业大街

11哥德堡市立博物馆

12运河~约塔河

13运河上的桥和酒吧,商店

14哥德堡市港口~渡轮

15哥德堡地理位置

David

20190913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偶见网上有年轻人问-----“我十八岁,身高一米七五,立定跳远最佳成绩2米47,请问世界记录是多少”可见提问者有想与世界记录比较的意思。回答者众多,也都说出自己的立定跳水平。综合所有回答,本人最关心的世界记录是多少。 有体育职业人回答-----“世界记录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尤里蝉联了立定跳跃的全部三项冠军,成绩为立定跳高1.50米、立定跳远3.476米(创世界纪录)、立定三级跳远10.55米。在这届奥运会上,由于许多欧洲选手付不起昂贵的路费,未能前往美国参赛,只有12个国家出席,选手共625人(其中美国人占533个)。参加立定跳跃的4名选手均是美国人,因此尤里很轻松地战胜了对手。”

本博88年读高一的时候,全校举办了一次冬季运动会,因为本人“海拔”有限,没能被体育老师看中,只好以观众兼拉拉队的身份站在沙坑的两侧。裁判的2米4、2米45、2米63的成绩报告和掌声此起彼落,运动员们脸上也泛起自豪的红晕。最后的冠军是一个身高近一米八的高三学生,成绩是2米63。

站在沙坑旁边的本博,心里直犯嘀咕,怎么看怎么就觉得这2米63没有多远,心里总感觉这距离自己来跳将不费吹灰之力。参加比赛的同班同学戴波和我住一院子,平时在一起也打打羽毛球,排球什么的,他知道我的弹跳力。在他的怂恿下,趁着没有运动员跳的间隙,本博站到踏版上(没有想表现的欲望,只想一试)。轻轻一跃,不知道是多少的成绩(反正远远超过所有人的成绩)。裁判在低头写字,听到呼声,抬头一看,是一个没有穿运动服的小个子。骂开了----“哪个班的,别捣乱”,红着脸的本博只好退到沙坑边。不知是哪个观众大声说----“他跳得比任何人远”。裁判老师拿眼睛盯着说话的女同学----“谁跳得远?”,女同学的胆子在男老师面前总比男同学的大多了。指着我说----“是他”。裁判老师拿不相信的眼神打量着我,我知道他在目测我的身高。按照他的逻辑(也是常规逻辑),个子高低与跳高跳远的成绩总成正比关系。因为是校办比赛,也不是正规得非得运动员才可以跳,为了证实,裁判老师叫我跳一跳试试。

下蹲,起跳,干净利落,皮尺一拉,3米13。估计是裁判老师没看清楚本博是否是从跳板上起跳,有没有犯规超出起跳线。拿很奇怪的眼神打量我。随即向我发出命令----“再跳”。脱下外衣,倍感这身子骨轻松了很多,心里感觉这次自己会跳得更远些。3米25,再跳3米22。老师好象是要我作为特邀运动员表演了,让我一气跳了10多跳,成绩皆在3米20左右。印象中,沙坑边围了很多赶来看热闹的人,掌声伴随着“啧啧”声。由于本人没有列入参赛名单,成绩当然作废。

一晃到了01年夏天,在玉溪和几个正读大学的篮球爱好者谈起弹跳力。本人自然就拿出“当年勇”出来充当一次好汉。再怎么说那几个小子就是不相信我这把身材会有3米25的成绩。于是31岁的本人也就不客气的和他们打起了赌,其实也是为了证实自己没有吹牛,免去别人的不信任而赢得一种尊重。他们找来卷尺和小石块,在水泥地上画出了一条起跳线。穿着皮鞋的我站到起跳线时,面对硬邦邦的水泥地,已经没有13年前的那份勇气,脑子里总浮现着膝盖或是什么地方骨折的画面。可说出的话,不跳不行,于是首先作了声明----第一跳为试跳。脑子里给自己的成绩预测是2米8左右。第一跳,2米78,第二跳2米80,随着筋骨活动开了,胆子也越跳越大,成绩一路上升到2米85。开始叫得最凶的那个大学篮球队的小伙的最好成绩是2米55,此后的几天,立定跳远在那个几十人的小圈子成为的流行。

03年7月,公司招工,正赶上大中专生毕业,公司一下子招进120多名大中专生,其中就有不少篮球足球校队。随时在听到他们在谈论弹跳力,善于表现的本博又找到了一次显身手的机会。33岁,不再是逞能的年龄,担心骨折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为了减少心理压力,争取跳出个好成绩,叫人从仓库里搬出地毯,再叫人替我回家拿来球鞋。此时站到起跳线前,已经少了几分顾虑,但也还是担心可能的骨折。所有叫嚣者中最好的成绩是鞋尖勉强够着我的鞋后印。我的最好成绩2米87。

又过了三年余,从心理上感觉,我的成绩仍然保持在2米8以上。

今天晚上偶然看到世界立定跳远的记录是3米476,这是美国人尤里创造的记录。感叹他并不是全球跳得最远的人!尤里身高咱不知道,但我想他至少属于职业运动员。就其人种、职业、身高三项来和我比较,他都占据着很大优势,而他的成绩只比我多出不足20公分。当然这有个极限值问题,多出半个毫米就是冠亚之分。但我想。17岁的我,如果经过正规的系统训练,在掌握了立定跳远的技巧之后,我想我会有比3米25更好的成绩。只可惜,裁判老师对我当时的成绩只当是热身,只当是助兴。

如果当时的裁判老师有伯乐的精神,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的体育老师能发现我这匹来自高山上的野马,或许,尤里的成绩将被我改写。

三十七岁,进入到了老青年的行业,忙于生计,没有兴趣去参加这样那样的运动会。看来只有等到老了再去参加世界老年奥运会(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奥运会),咱也去抗回一个奖杯,为老年人争光,也算是发挥发挥余热。

故事一:

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

到他10岁时,全家迁居到俄国的彼得堡。在俄国由于语言不通,诺贝尔和两个哥哥都进不了当地的学校,只好在当地请了一个瑞典的家庭教师,指导他们学习俄、英、法、德等语言,体质虚弱的诺贝尔学习特别勤奋,他好学的态度,不仅得到教师的赞扬,也赢得了父兄的喜爱。

然而到了他15岁时,因家庭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兄弟三人只好停止学业。诺贝尔来到了父亲开办的工厂当助手,他细心地观察和认真地思索,凡是他耳闻目睹的那些重要学问,都被他敏锐地吸收进去。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他出国考察学习。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

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 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

就这样,在历经了坎坷磨难之后,没有正式学历的诺贝尔,终于靠刻苦、持久的自学,逐步成长为一个科学家和发明家。

故事二:

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

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

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

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

故事三:

我国青年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室,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

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叫,问里面是否还有人,但全神贯注看书的陈景润啥也没有听见,于是他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望着那紧锁的大门,毫不在意的微笑了一下,不觉饥饿,不知疲倦的重又回到书堆中。

陈景润同志正是由于这种勤奋,摘取了“皇冠上的明珠”,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故事四: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 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 哥哥道:“都记住了。你呢?”

孔丘说:“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

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故事五: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

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462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1
下一篇2023-12-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