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下肢肌肉解剖

人体下肢肌肉解剖,第1张

人体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及足肌。

一 盆带肌

盆带肌分为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

盆带肌前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

髂腰肌是由腰大肌和髂肌两块肌肉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两肌相合,经髋关节前内侧腹股沟韧带深面,止于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单腿站立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旋转;两侧收缩使脊柱前屈和骨盆前倾。

阔筋膜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该肌在大腿外侧移行于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外展和内旋。

盆带肌后群: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臀大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止于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使大腿外展;下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臀中肌和臀小肌

起点:起于髂骨翼外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远固定时,一侧肌肉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纤维使骨盆前倾;

梨状肌

起点:起于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闭孔内肌、闭孔外肌、股方肌

•.闭孔内肌:闭孔膜内面及其周围骨面,由坐骨孔出骨盆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5.闭孔外肌:闭孔膜外面及其周围骨面,经股骨颈后方止于转子窝,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6.股方肌: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转子间嵴,其功能是使大腿外旋。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

大腿前外侧群:股四头肌、缝匠肌。

股四头肌

起点:此肌有股直肌、股中肌、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四个头。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相合,成一条强有力的腱,由前面及两侧包绕髌骨,并在髌骨下方形成髌韧带,借此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使小腿伸,股直肌还能使大腿屈。远固定时,可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

缝匠肌

•起点:起于髂前上棘。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使大腿屈、外旋和外展,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大腿内侧群: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

•起点:耻骨肌和长收肌起于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于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耻骨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内收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大收肌

•起点:起于从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股薄肌

起点:起于耻骨下支。

止点: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内收和屈,还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可使骨盆前倾。

大腿后群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

•起点:起于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粗隆内侧面,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股二头肌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上半部。

•止点:止于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长头使大腿伸,并使小腿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则使骨盆后倾。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

小腿前群: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

胫骨前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肌腱从内踝前方通过,止于内侧(第1)楔骨和第1跖骨底。

功能:维持足弓

趾长伸肌

起点:起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前面上3/4和相邻骨间膜。

止点:该肌共有5条腱,其中四腱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另一腱止于第5跖骨底,称第三腓骨肌(此肌只有人类才有)。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伸和外翻,并使2~5趾伸。

拇长伸肌

起点:起于腓骨内下半和小腿骨间膜。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拇趾伸,并使足伸和内翻。

小腿后群: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拇长屈肌、胫骨后肌。

小腿三头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止于跟骨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足跖屈、腓肠肌还能在膝关节处屈小腿。远固定时,在膝关节处拉大腿向后,协助伸膝,有维持人体直立的功能。

趾长屈肌

起点:起于胫骨体后中部。

止点:有4条腱分别止于第2-5趾远节趾骨底的跖侧面。

功能:固定时屈趾,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拇长屈肌

起点:起于腓骨后下2/3处。

止点:止于拇趾远节趾骨底跖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为屈拇趾原动肌,并协助足跖屈和内翻。

胫骨后肌

起点:起于胫、腓骨后面及小腿骨间膜。

小腿外侧群: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点:均为起于腓骨外侧,腓骨长肌在上2/3,腓骨短肌在下1/3。

止点:两肌腱从外踝后面转至足底,腓骨长肌腱经足底止于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底。腓骨短肌止于第5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为足外翻的原动肌,协助足跖屈,有维持足弓的功能。

足肌

足肌分为足背肌和足底肌。

足背肌只有两块伸趾的短肌

足底肌分为内、外侧和中间三群。足跖侧诸肌的功能与其名称相适应。

负重蹲起动作的解剖学分析如下:

在负重蹲起动作中,下肢主要承担了将杠铃从地面提起并放下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三个主要的下肢关节来分析这个动作: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

1 髋关节:髋关节在这个动作中主要经历了屈曲和伸展的运动。当身体下蹲时,髋关节屈曲,将股骨(大腿骨)拉向躯干,使腿部折叠。在蹲起时,髋关节伸展,将股骨推回原位,使腿部展开。这种运动主要涉及到了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等肌肉的工作,这些肌肉在屈髋和伸髋的过程中扮演了原动肌的角色。

2 膝关节:膝关节在这个动作中同样经历了屈曲和伸展的运动。在下蹲时,膝关节屈曲,使小腿与地面平行或稍微低于膝。在蹲起时,膝关节伸展,使股骨和胫骨(小腿骨)锁定在一起,为身体提供稳定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股四头肌(特别是股内、外侧肌)扮演了原动肌的角色,负责收缩以驱动膝关节的伸展。

3 踝关节:踝关节在负重蹲起中的运动较复杂,它经历了背屈(脚背向小腿前侧移动)、跖屈(脚底向小腿后侧移动)和内翻(脚内侧边缘向内移动)的运动。在下蹲时,踝关节主要进行跖屈和内翻运动,使脚底支撑在地面上。在蹲起时,踝关节进行背屈运动,帮助脚底离开地面。这些运动主要由小腿三头肌(特别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以及胫骨后肌等肌肉完成。

总的来说,负重蹲起动作对下肢的肌肉力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对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锻炼非常有益。同时,这个动作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人体解剖图心藏和胃在哪个位置?

正常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拳头大小,重量约500g。女性的心脏通常要比男性的体积小,且重量轻。人的心脏外形像一个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中间而偏左。

胃的位置,是位于左上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画一个垂直线和一个水平线,就会把腹部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左上腹部、右上腹部、左下腹部和右下腹部。胃的上面有膈肌,它的下面有横结肠,它的右侧有肝脏,它的左侧有脾脏,后面还有肾脏和胰腺等。

人体部位大全

人体部位大全

人体部位大全,身体器官分布图针对每一个人而言都非常的关键,仅有如果你对内脏器官十分了解了,你才可以了解每一个位置是哪里难受或是疼痛,以下为大家分享人体部位大全。

人体部位大全1

一、内脏器官构造解剖

内脏器官构造解剖显示信息了一系列对人体解剖学很重要的人体器。他们包含五脏,六腑及其人的大脑,肌肉等人体器的部位。

二、五脏的部位

1、脾

肝脏坐落于胃的左边。肝脏的关键作用之一是过虑血液。血小板与白细胞计数一起被存储在肝脏中。肝脏中还会继续产生旧血细胞的收购。肝脏还有利于抵御一些可造成肺炎和脑膜炎的病菌。

2、肺

肺有利于吸气,是呼吸道最重要的人体器。他们与心脏密不可分协作,为血液出示纯粹的空气co2,血液根据心脏循环系统到每个身体器官。肺脏还从血管中消除二氧化碳和别的残渣。

心脏基本上坐落于肺的侧边,因而他们还可以当做心脏的减振器。肺还维持血液的pH值。

3、肾

它是2个过虑人体内血液的豆形人体器。她们还承担消除废弃物和调整电解质溶液的均衡。肾脏功能将尿里代谢到尿道管,随后从人体排出来。肾脏功能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控制人体的水分平衡并协助水,葡萄糖和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代谢。

4、肝

肝脏坐落于腹部的右边。肝脏的一些关键作用包含从血液中过虑有害物,保持血液中的胆固醇和葡萄糖水准,代谢一些碳水化合物,存储维他命和矿物,代谢溶解人体脂肪的化合物及其将葡萄糖转换为糖元。

5、心

心脏承担将血液泵注我们的身体。它是由心脏构成的,这就是为何即便我们在晚上睡觉心脏仍在颤动的原因。它重250至350克,基本上仅有握拳尺寸。

心脏的关键作用是根据血管向全部身体器官出示加氧的血液。它坐落于胸腔的左边,并受肋巴骨维护。心包是包围着心脏的两层囊,不但能够维护心脏,还能够固定不动其周边的构造并避免心脏被血液过多添充。

二、六腑的位置

1、胃

胃是消化道的重要一部分。它是坐落于食道和肠中间的腹部中的人体器。依据人体的部位和内部食材的量,胃能够改变其尺寸和样子。它是一个大中型的多室人体器,内有独特病菌,会造成消化吸收所必不可少的酶。

它会代谢胃液,盐酸并维持pH值,进而有利于服用食材的圆满消化吸收。

2、肠子

肠子是结肠的后侧,约15米。它分成四个一部分:盲肠,乙状结肠,十二指肠和肛门口。肠子的关键作用是以消化吸收残留物中消化吸收水和电解质溶液,并储存排泄物直至其代谢。

3、结肠

结肠联接胃和肠子。成年人结肠的长短约为67米。它关键承担消化吸收。结肠从食材中消化吸收营养成分和矿物,随后将消化吸收后的食材传送到肠子。

4、三焦

三焦坐落于身体和五脏六腑中间的内腔,包括胸腔和腹部,身体的别的五脏六腑人体器均在这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统称。包含全部的'人体器。

5、膀光

膀光是一个绵软的肌肉囊,可在尿里排出来以前存储尿里。它坐落于骨骨盆的前侧。膀光可容下约300至350ml尿里。维持一段时间后,它将尿里排入尿道口代谢。

6、胆

它是粘附在肝脏上的肌肉囊状构造。胆襄约长8公分,直径4公分。胆襄的关键作用是存储胆液,胆液由肝脏代谢直到需要消化吸收。它还有利于人体脂肪消化吸收。

人体部位大全2

1、头

从解剖学上讲,头部是指动物的鼻子部分,通常包括大脑,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其他器官。所有这些器官都支持各种感官功能,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

2、颈

从头后到锁骨,这是脖子的区域。颈部有颈椎、淋巴结、气管、食道、动脉和密集分布的神经。人体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气必须通过脖子进入人体,大脑发出的指令也通过脖子传递到四肢。

3、躯干

前部是胸部和腹部,后部是背部和腰部。胸部和腰部之间有一横肌,称为膈肌,将躯干的内腔分为胸腔和腹腔。胸腔中有心脏和肺等器官,腹腔中有胃,肠,肝,脾,胰腺和其他器官。

腹腔下方是骨盆腔,其中包含膀胱,乙状结构和直肠,而女性骨盆腔中则包含子宫,卵巢和输卵管。

4、腹

腹部从胸部底部的横膈膜延伸至骨盆的真假骨盆边界。腹部是大多数消化道所在的地方,腹腔中的消化道包括下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阑尾,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其他重要器官是肝,肾,胰腺和脾脏。腹壁分为后腹壁,侧腹壁和前腹壁。

5、上肢

上肢通过肩膀连接到颈部,胸部和背部,可分为肩关节、大胳膊,肘关节、小胳膊,腕关节、手。肩膀和手分为三个区域,其余部分分为正面和背面两个区域。

上肢是由骨骼,肌肉,血管,神经,浅表筋膜和深筋膜以及皮肤形成的多层鞘状部分,可以分为浅层和深层两层结构。

6、下肢

下肢是指人体的下部。包括臀部,会阴,大腿,膝盖,髋关节,小腿和脚。大腿的前部,内部和后部区域,膝盖的前部和后部区域,小腿的前部,外部和后部区域以及脚踝,脚背,脚底和脚趾等都属于下肢。

人体部位大全3

内脏器官介绍

由多种多样组织组成的能履行一定作用的构造企业称为人体器。人体器的组织结构特点跟它的作用相一致。我们一般都较为非常容易注意到一些组织集中化的形象化的人体器。

例如:眼、耳、鼻、舌等视觉器官,再如:人体内脏心、肝、肺、胃、肾等。许多人体器都非常容易被大家忽视而不觉得是人体器。例如一切一块肌肉,皮肤等。

人体解剖五脏六腑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肠子、结肠、三焦、膀光、胆。身体人体内脏的通称。也形容事情的内部状况。中医药学把人体内在的关键内脏器官分成脏和腑两类,相关五脏六腑的基础理论称之为“藏象”理论。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器官;象,是迹象或形象。它是说,内脏器官虽存于身体,但其生理学、病理学层面的转变,都是有迹象主要表现出外。

因此中医药学的五脏六腑理论,是仔细观察身体外界迹象来科学研究内脏器官活动规律性以及内在联系的理论。

脏和腑是依据人体内脏的作用不一样而多方面区别的。脏,包含心、肝、脾、肺、肾五个人体器,关键指胸腹部中内部组织丰富的一些人体器,他们的相互作用是储藏元精。

元精就是指能充养五脏六腑、保持生命活动不能缺乏的营养元素。腑,包含胆、胃、肠子、结肠、膀光、三焦六个人体器,大多数就是指胸腹部内一些空心有腔的人体器,他们具备消化吸收食材,消化吸收营养成分、代谢去其糟粕的作用。

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分布图是怎么得来的?

人体内脏器官结构分布图得来途径:解剖尸体。

按照按照人体解剖学姿态,从解剖学范畴对人体构造的剖析图。

为了阐明人体各部和诸结构的形态、位置及相互关系,首先必须确立一个标准姿势,在描述任何体位时,均以此标准姿势为准。

这一标准姿势叫做解剖学姿势。即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双足并立,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手掌朝向前方。

扩展资料:

人体解剖图苏克和塔玛尔戈花费了4年时间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将人类大脑解剖图像和画中上帝颈部的画面重叠对比,出乎意料地发现两者的轮廓竟然惊人地相似!上帝喉咙处凸出的部分就像延脑椎体,而喉咙上部的肌肉则像脑桥。

画中上帝所穿长袍上的腰带呈现出来的奇特线条,则代表了人类的脊骨。两位医生认为,米开朗基罗有意通过略显拙劣的笔触,引导人们发现他在壁画中隐含的解剖学知识。这一研究成果在《神经外科学》杂志上发表后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体解剖图

1、引体向上:上拉时,前臂屈肌、肱二头肌、胸大肌、三角肌、背阔肌;放下时,以上肌肉在做退让工作;

仰卧起坐:腹直肌,和大腿前侧肌群,但主要是腹直肌

俯卧撑:三角肌前侧、肱三头肌、胸大肌、背阔肌、斜方肌、前臂伸肌群,腹直肌和腰部肌群固定腰部,还有两腿的前后各肌群参与,主要是固定身体关节保持姿势。

2、http://yedaohaifengvicp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0

一、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的电位差。这个差值在不同的细胞是不一样的,就神经纤维而言为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高70~90mv。如规定膜外电位为0,则膜内电位当为负值(-70~-90mv)。细胞在安静状态时,保持比较稳定的外正内负的状态,称为极化。极化状态是细胞处于生理静息状态的标志。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负电位增大,称为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减小,称为去或除极化。细胞兴奋后,膜电位又恢复到极化状态,称为复极化。

(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离子学说”认为,细胞水平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有二:①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和浓度不同。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②细胞膜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并不一样,如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

由于膜内外存在着K+浓度梯度,而且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又有较大的通透性(K+通道开放),所以一部分K+便会顺着浓度梯度向膜外扩散,即K+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大分子A-,由于电荷异性相吸的作用,也应随K+外流,但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而被阻止在膜的内表面,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之间便形成了电位差,它在膜外排斥K+外流,在膜内又牵制K+的外流,于是K+外流逐渐减少。当促使K+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K+外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抵抗力量相等时,K+的净外流停止,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在一个稳定状态。因此,可以说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

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短暂的扩布性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实验观察,动作电位包括一个上升相和一个下降相。上升相代表膜的去极化过程。以 0mv电位为界,上升相的下半部分为膜的去极化,是膜内负电位减小,由-70~-90mv变为0mv;上升相的上半部分是膜的反极化(超射),是膜电位的极性发生倒转即膜外变负,膜内变正,由0mv上升到+20~40mv。上升相膜内电位上升幅度约为90~130mv。下降相代表膜的复极化过程。它是膜内电位从上升相顶端下降到静息电位水平的过程。由于动作电位幅度大、时间短不超过2ms,波形很象一个尖峰,故又称峰电位。在峰电位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膜两侧还有微小的连续缓慢的电变化,称为后电位。

(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与静息电位相似,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及离子转运有关。

l去极化过程 当细胞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对Na+通透性增大,对K+通透性减小,于是细胞外的Na+便会顺其波度梯度和电梯度向胞内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减小,直至膜内电位比膜外高,形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梯度和阻止Na+内流的电梯度,这两种拮抗力量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因此,可以说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相当于Na+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2.复极化过程 当细胞膜除极到峰值时,细胞膜的Na+通道迅速关闭,而对K+的通透性增大,于是细胞内的K+便顺其浓度梯度向细胞外扩散,导致膜内负电位增大,直至恢复到静息时的数值。

可兴奋细胞每发生一次动作电位,总会有一部分Na+在去极化中扩散到细胞内,并有一部分K+在复极过程中扩散到细胞外。这样就激活了Na+-K+依赖式 ATP酶即Na+-K+泵,于是钠泵加速运转,将胞内多余的Na+泵出胞外,同时把胞外增多的K+泵进胞内,以恢复静息状态的离子分布,保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如果说静息电位是兴奋性的基础,那么,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三、动作电位的引起和传导

(一)动作电位的引起

1.阈电位可兴奋细胞(如神经细胞)受刺激后,首先是膜上Na+通道少量开放,出现Na+少量内流,使膜内负电位减小。当膜电位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受刺激部分的 Na+通道大量开放,使Na+快速大量内流,表现为扩布性电位,即动作电位。这个引起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电位值,称为阈电位。阈电位是可兴奋细胞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一般它与静息电位相差约20毫伏。如果两者差距减小,则可兴奋细胞的兴奋性升高。反之,则降低。

2.局部电位可兴奋细胞在受阈下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轻度增加,使膜内负电位减小,发生去极化但达不到阈电位,所以不产生动作电位。这种去极产生的电位称为局部电位或局部反应。其特点:①刺激越强,局部电位的幅度越大。②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减小,不能远传。③局部反应可以总合,即多个局部电位可叠加起来达到阈电位而引起动作电位。局部电位除了上述的去极化形式外,还可表现为超极化的形式。

(二)动作电位的传导

细胞膜某一点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其兴奋部位膜电位由极化状态(内负外正)变为反极化状态(内正外负),于是兴奋部位和静息部位之间出现了电位差,导致局部的电荷移动,即产生局部电流。此电流的方向是膜外电流由静息部位流向兴奋部位,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静息部位,这就造成静息部位膜内电位升高,膜外电位降低(去极化)。当这种变化达到阈电位时,便产生动作电位。新产生的动作电位又会以同样方式作用于它的邻点。这个过程此起彼伏地逐点传下去,就使兴奋传至整个细胞。

不论在哪一点上,动作电位峰值都是由离子流决定的。而同一细胞的离子成分及其电化学梯度都是一致的。所以动作电位传导时,绝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幅度减小。因此,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是不衰减的。由于具备不衰减传导的特性,动作电位在远程快速信息传递中就可发挥其特长。所谓神经冲动,就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

按 本篇文章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 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 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胸锁乳突肌

部位: 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 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 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 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 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 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

部位: 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 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 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 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 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 第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7)。

中斜角肌

部位: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上面。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2~C8)。

后斜角肌

部位: 位于中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5~7

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运动功能: 上提第2肋,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6)。

斜方肌

部位: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一侧自项胸部正中线向肩峰伸展呈三角形轮廓,底朝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方肌合成斜方形。 起点: 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运动功能: 当脊柱固定时,上部肌束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及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当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此肌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其瘫痪时,可出现塌肩现象。

神经支配: 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支配。 练习方式: 提拉负重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和低头双臂伸直外展负重(持哑铃)扩胸。

肩胛提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深面。 起点: 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 运动功能: 近固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神经支配: 颈丛的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胸骨舌骨肌

部位: 位于颈前正中线两侧。 起点: 胸锁关节囊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 止点: 舌骨体内侧部。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 神经支配: 颈襻(C1~C3)。

肩胛舌骨肌(上腹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分为上下二腹。 起点: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移行成中间腱斜向内上方转为上腹。 止点: 舌骨体外侧部下缘。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神经支配:颈襻(C1~C3)。

  六、简答题

  1.骨有什么功能?

  (1)骨与骨相连结构成人体的支架,故有支持负重作用。

  (2)具有保护功能,如颅骨保护脑;胸廓保护心、肺等。

  (3)骨是人体运动的杠杆和肌肉的附着点。

  (4)骨是钙、磷的储备仓库。

  (5)骨内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2.儿童少年骨的特点是什么?

  儿童少年骨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有机物多,无机物少;软骨多,骨质少;骨松质多,骨密质少。

  3.简述体育锻炼对骨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人体在坚持长期的体育锻炼情况下,由于新陈代谢加强,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 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增粗。骨小梁的排列根据压力和拉力 的不同更加整齐而有规律,以适应运动项目的要求。骨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 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 能。

  4.长骨的生长发育方式是怎样的?

  长骨生长发育的方式包括长长和长粗两种。骺软骨可使骨长长,由于骺软骨表面的软 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不断骨化,骨的长度就不断增加。骨膜可使骨长粗,因骨膜内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成骨细胞有造骨的潜能,不断建造新的骨质,破骨细胞不断破坏旧骨质,扩大骨髓腔,可使骨不断增粗。

  5.骨连结可分为哪几类?

  骨与骨借结缔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相连结。根据骨连结方式,可把全身骨连结分 为不动关节、动关节和半关节三类。

  6.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包括哪些?

  关节的主要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这些结构是每个可动关节必须具备的。

  关节的辅助结构有滑膜囊、滑膜皱襞、关节唇(关节盂缘)、关节内软骨和关节韧带等。

  7.影响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的因素有:

  (1)构成关节的两个骨关节面的面积差。面积差大者,关节的灵活性大,反之,灵活性 就小。

  (2)关节囊的松紧和厚薄程度。关节囊厚而紧,关节灵活性小,稳固性大;关节囊薄而 松弛,灵活性大,稳固性小。

  (3)关节韧带的多少和强弱。韧带多而强,关节稳固性加大,灵活性就小;韧带少而弱, 关节稳固性小,灵活性大。

  (4)关节周围肌群的数量和强弱。关节周围肌肉多而强,关节稳固性大,关节周围的肌 肉少而弱,或有着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关节的灵活性就加大。

  此外,关节周围的骨突起、性别、年龄、运动项目、训练水平等都是影响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的因素。

  8关节的运动形式有哪些?

  关节面的形态决定关节的运动轴,而关节的运动轴同样可决定其运动形式。关节的运 动形式归纳起来有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和环转等。

  9.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肌肉的物理特性有伸展性、弹性和粘滞性等。

  10.儿童少年骨骼肌的特点有哪些?

  (1)儿童少年骨骼肌发育尚未健全,肌肉重量小于成人。

  (2)儿少时肌组织中水分较多,蛋白质、糖、无机盐较少,肌纤维较细,肌纤维间结缔组织相对的多。

  (3)儿少肌肉的发育是不平衡的,身体的大肌群则发育较迟,生长迅速也缓慢。

  (4)8~9岁以后儿童肌肉发展速度加快,肌肉力量也迅速增长,18岁后肌肉力量增长 就缓慢下来。

  (5)儿少时肌糖元的贮备、毛细血管的数量比成人少,加上神经调节方面的原因,肌肉工作耐力不及成人,容易疲劳,但由于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工作疲劳后,恢复比成人快。

  11体育锻炼对骨骼肌有哪些良好的影响?

  合理的体育锻炼对骨骼肌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1)肌肉体积明显增大(肌纤维增粗,肌纤维内肌原纤维增多),使肌肉收缩有力、持久。

  (2)肌肉中结缔组织增多,肌腱和韧带增粗,从而提高抗拉力的能力。

  (3)肌肉中毛细血管增多,因而提高了肌肉的代谢能力。有利于肌肉做长时间的活动。

  (4)肌纤维中线粒体的数目增多,体积增大为肌肉收缩提供更多能量以适应耐力的需 要。

  (5)肌肉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使肌肉中肌糖元、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肌红蛋白和水分等含量都有增加。这些物质的增多,不仅提高了肌肉收缩能力,还能及时供给肌肉能量,使肌肉在耗氧量很大的情况下持续工作。

  (6)改善神经对肌肉的控制,使参加活动的肌纤维数量增加,因而使肌肉力量增大。

  (7)可使运动终板增多、增大,以利于提高肌肉的活动能力。

  (8)通过体育锻炼,特别是耐力性项目如长跑,可减少肌肉中的脂肪,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效率。

  12.肌肉的解剖横断面、生理横断面各有什么意义

  在梭形肌中,肌肉的解剖横断面和生理横断面相等;而在羽状肌中,其解剖横断面小于生理横断面,因为在羽状肌中,解剖横断面不能横切所有肌纤维,所以解剖横断面不能作为说明肌肉发达程度的指标。

  肌肉生理横断面能说明肌肉中肌纤维数量和肌纤维的粗细,即说明肌肉的发达程度。因此,肌肉生理横断面越大,发挥的力量也越大。

  13.椎间盘具有什么功能?

  椎间盘除连接椎体外,还有增大脊柱运动幅度、承受压力、缓冲震动、保护脑和脊髓的功能。同时,可使人体每天身高早晚有1~3cm的差异变化。这对测量人体身高具有实际意义。

  14脊柱是有由哪些结构组成的?外观是怎样的?有什么功能?

  脊柱是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关节和韧带装置连结而成。

  脊柱的正常形态为长柱形。

  从正(前)面观察,脊柱呈垂直状。椎体的宽度自第2颈椎向下至第1能椎逐渐增大。

  从后面观察,脊柱的全部棘突连为一条垂线,形成纵嵴,居背部正中。纵嵴两侧各有一纵行的背侧沟容纳背部的深层肌。

  从侧面观察,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从侧面还可见到23对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

  从上下来观察,脊柱中间有一管,称椎管,管内容纳脊髓。

  脊柱的功能: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和支柱,是构成胸腔、腹腔和盆腔后壁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持体重、传递压力、缓冲震动、保护脊髓、内脏及进行运动等。

  15.胸廓是由哪些结构组成的?正常形态是怎样的?有什么功能?

  胸廓由12块胸椎及其相应的椎间盘、12对肋骨、1块胸骨以及连结它们的关节、韧带等装置构成。

  胸廓的正常形态:成人胸廓呈前后稍扁、上窄下宽的圆锥形。胸廓有上下两个口、三个径和四个面。

  主要具有保护(构成胸腔壁,保护心、肺、气管、食管、神经和血管等),支持(头颈、上肢)和参与呼吸运动的功能。

  16什么是固有呼吸肌,包括哪几块肌肉?

  固有呼吸肌是指主要完成呼吸功能的肌肉。它包括膈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肋下 肌、胸横肌、肋提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5710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4
下一篇2023-12-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