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实习,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有人挑刺尖,在背地里嘲笑自己笨呢?

去实习,很努力了,为什么还会有人挑刺尖,在背地里嘲笑自己笨呢?,第1张

一句话说 就是想太多了

当然 也可能是青春期之类的缘故 不过任何烦恼都经不住时间的洗涤 现在可以让自己忙碌一些其他的事情 就不会有时间烦恼了

每个人都曾有过烦恼或正在经历烦恼,事实上,这些烦恼都是我们自找的。一个浮躁的人往往乐于自寻烦恼。你可以寻找甜蜜的爱情,你可以寻找美好的生活,但你决不可以自寻烦恼。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烦恼也是人之常情,是人人避免不了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待烦恼的态度不同,所以烦恼对人的影响也不同,通常人们所说的乐天派与多愁善感型就是显然的区别。乐天派的人一般很少自找烦恼,而且善于淡化烦恼,所以活的轻松,活的潇洒;而多愁善感的人喜欢自找烦恼,一旦有了烦恼,忧愁万千,牵肠挂肚,离不开,扔不掉,活的有些窝囊。

其实,人生的大多数烦恼都是自找的,本来就没有烦恼,或者说原本就不是烦恼。例如,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两万想三万,……还是烦恼,可惜你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架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至相残的悲哀。

美国心理治疗专家比尔利特尔经过研究认为:一个人若有以下心理或做法,必定会促使其自寻烦恼、无事生非:

1、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把别人的问题揽到自己身上而自怨自艾,把某些人不喜欢你的责任也统统归因于自己,那么要不多久,你就会烦恼成疾。

2、做不可能实现的梦。最可怜的人是那些惯于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的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他就会因为不能实现目标而烦恼。

3、盯着消极面。牢牢记住你有多少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记着有多少次别人对你说话的态度不友善。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不好的、吃亏的事情上,你就会运用这种消极的思想方法来给自己制造烦恼。

4、制造隔阂。绝不去赞扬别人,确实做到不使用任何鼓励之辞;其次,喋喋不休地批评、挑刺、埋怨、小题大作。这是制造隔阂、自寻烦恼的妙法。

5、滚雪球式地扩大事态。当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正视它,它就很容易化为乌有。反之,如果让问题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地扩大下去,最后滚雪球的人总是遵照一条简单的规则行事:“如果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索性再往后拖拖。”这样,只会使问题变得更糟,必定会导致你的忿怒和苦恼埋在心底几个月甚至几年。

6、以殉难者自居。母亲们过度地承担家务劳动,然后对自己说:“没有一个人真正心疼我,对我们家来说,我不过是个仆人而已。”当父亲的也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我的骨架都累散了,谁也不把我当回事,大家都在利用我。”经常这样想,必定会使你烦恼异常,而且还能使周围的人感到讨厌,令你的感觉变得更糟。

7、“我早就知道会如此”综合症。如果你预料到有什么坏事会出现,它们多半是会兑现的。

8、蠢人的黄金定律。把其他人都看得一钱不值。运用这条定律的关键是首先嫌弃自己,一旦贬低了自己的价值,接下来就会觉得其他人也同样浅薄,于是对他们不屑一顾,使自己变得众叛亲离。

不论你是高官还是平民,不论你是富豪还是穷人,不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无名之辈,恐怕谁也超越不了“有得必有失的”辩证逻辑。即使你不自找烦恼,但还是少不了烦恼,因为人是现实的,不是超脱凡俗的圣人,既然这样,我们就要学会善于淡化烦恼,化解烦恼,

那么,如何才能淡化和化解烦恼呢?你可以试试以下方法:

1、比较的观点。比如发生了重大的车祸,伤多人,皆为不幸。未伤者受惊,轻伤者轻痛,重伤者重痛,亡者惨痛,由前往后比,虽是不幸,但又是大幸;从后往前比,则是不幸中的大幸。在NBA的世界里,如果人人非要跟篮神乔丹比较,那真的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所以只能以他为最高,做最真实的自己,否则,那肯定是件极度烦恼的事。

2、时间的观点。遇到烦恼之事,倘若你主动从时间的角度来考虑一下,心中对此烦恼之事的感受程度可能就会大大减轻。受了上级的当众批评,面子很过不去,心里难以承受,不妨试想一下,三天后,一星期后甚至一个月后,谁还会把这件事当回事,何不提前享用这时间的益处呢?

3、现实的观点。就是勇于承认现实,坦然面对现实,对任何既成事实的过失以及灾祸,不必为之过多的后悔和烦恼,也不必因此而不休的责备自己或他人,而应把思想和精力放在努力弥补过失,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方面,否则过多的后悔、不休的责备,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扩大事端,增加烦恼。

4、换位的观点。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就烦恼之事来说,也是如此,置身于烦恼之中的人,往往执著一点,甚至钻“牛角尖”,千丝万缕难找头绪,甚至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此时,置于局外旁观者的劝导,往往可以起到指点迷津,淡化烦恼的作用。如果你正处于烦恼之中,你不妨做一下自己的旁观者。

除此之外,还要知足常乐。如果你对自己要求过高,总不知足,当然很难感到愉快并会增添很多烦恼。

请记住一句话:烦恼就像天空上的一片乌云,如果你的心中是一片晴空,那么烦恼不会对你有丝毫一影响

吃鱼怎么挑刺

 吃鱼怎么挑刺,鱼虽然吃起来十分美味,但是吐刺却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要是这鱼没有刺就好了。没有刺吃起来既方便又省事,有些鱼的刺实在太多,容易卡喉咙,吃鱼怎么挑刺。

吃鱼怎么挑刺1

 爱吃鱼的朋友们都发现了在吃鱼的时候往往刺越多的鱼越好吃,但是在吃鱼的时候挑刺也是一个技术活儿,很多人都有过吃鱼时被刺卡住嗓子的经历,也有些人因为鱼刺实在难去除苦恼不已,那么就没有一种办法让我们既可以吃到美味的鱼肉,又不会为鱼刺烦恼了吗?

 其实就算是草鱼等含刺比较多的鱼也不是到处都是刺的,它们的刺大多都集中在一些部位,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些部位很容易就能够避免被鱼刺扎的烦恼。今天,教你一个给鱼去刺的方法,让你以后再也不怕吃鱼了,最关键的是,方法很简单,保证你一学就会。

 内脏周围:鱼内脏旁边的肉里面会有一整排又细又长的鱼刺,用刀轻轻的将这部分鱼肉片下去就可以了,这样就不会吃到这里烦人的刺了。

 鱼背上的肉:如果经常吃鱼的朋友们很容易会发现鱼脊椎骨的周围是没有刺的,鱼背部靠近鱼鳞的位置会有很多又短又细的刺,将背部的肉剔除掉就可以避免这部分的刺啦。

 去鱼刺的具体方法:

 第一步:如果我们购买的鱼有很硬的鱼鳞先用刀背处把这些鱼鳞刮干净,用剪刀将鱼鳍剪掉。

 第二步:用刀将鱼腹部抛开,把内脏部位全部都拿出来,记住千万不要把鱼胆弄破,否则那可就太苦了。

 第三步:从靠近鱼骨的地方下刀,贴着鱼骨片下去,将鱼骨取出来。

 第四步:鱼肉贴近内脏的部分可以看到有一些鱼刺(如果没有看到可以用手轻轻的按压一下鱼肉)贴着鱼刺将这块鱼肉片下来,记住两片鱼肉都要片下鱼刺哦。

 第五步:剩下的两片鱼肉在鱼背出也有很多小细刺,用刀贴着鱼背部分片下去就可以把这部分刺去掉。这样就取出了靠近鱼骨处完全没有鱼刺的肉了。

 第六步:鱼背部的肉刺多而且细,但是就这么将这部分肉都扔掉又会觉得太可惜,大家可以用刀背轻轻的刮这部分鱼肉,将鱼刺慢慢的刮出来就可以吃了。

 看了上面的方法大家是不是觉得鱼刺也不那么烦人了呢,如果你也是一个爱吃鱼肉并且特别爱吃刺多的鱼肉的朋友,如果你也讨厌吃到鱼刺,那就用这种方法去掉鱼身上的小细刺吧,以后吃鱼的时候再也不用小心翼翼的吃,而是可以放心的、大口的吃到美味的鱼肉。只享受它的美味,不吃到它烦人的刺。

吃鱼怎么挑刺2

 喜欢吃鱼的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烦恼,鱼虽好吃,但有些鱼的刺实在太多,容易卡喉咙?

 12月23日消息,据国内媒体报道,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基因,吃鱼不挑刺有望成为现实。

 据报道,该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鲫鱼一年一成熟,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

 报道称,高泽霞教授描述了寻找鱼刺基因分子表达的情形,他们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在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

 高泽霞教授表示,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达完毕,整个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据了解,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长刺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

吃鱼怎么挑刺3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烦恼:鲫鱼好吃,刺太多;鳊鱼肉嫩,易卡喉。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高泽霞教授团队找到了控制鱼刺的基因,吃鱼不挑刺将成为现实。

  你了解鱼刺吗?

 鱼刺学名叫肌间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来。从形成来源上看,鱼长刺其实就和人类长骨刺一个道理。鱼刺除了在食用时的麻烦,也是大规模机械化加工的重要障碍。

  “挑刺”三个月

  筛出近50个候选基因

 12月18日,记者在华中农业大学基因楼采访了高泽霞教授,听她谈起以“无刺鱼”为攻关课题的来龙去脉。

 2012年,博士毕业不久的高泽霞面临的一个课题“转型”便是如何让鳊鱼不仅高产提质,在鱼塘里受欢迎,还能在餐桌上受青睐。她选择了让鳊鱼有刺变无刺。她说:“很多人都有被鱼刺卡喉的经历,所以我想培育出无刺鱼,这可能是将来大宗鱼类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有的鱼有刺,有的没刺,有的刺多,有的刺少,在于有一个或几个关键基因调控着它们。所以“创制”无刺鱼的关键就是找到调控鱼刺生长起主要作用的基因(主效基因)。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前研究鱼刺,大多是从形态、表型方面关注,遗传、分子调控方面几乎是空白。

 高泽霞教授向记者描述了寻找鱼刺基因分子表达的情形:他们将每一根细刺从鳊鱼身上小心翼翼挑出来,剔掉结缔组织,在降解之前,快速放进液氮保存,再快速提取RNA,快速进行基因表达。说是快速,将鱼刺一根根从鱼身上挑出,再到基因表达完毕,整个团队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才提出了高质量的鱼刺RNA。他们最终筛定出候选的近50个基因。

 正因为这次“挑刺”的程序非常专业、准确,改进了提取RNA的方法,也实现了世界上第一次全面鱼刺基因表达,高泽霞就此申请了鱼刺研究中的国内第一个专利。

  苦寻7年、闹过“乌龙”

  两次错过无刺鳊鱼

 他们将从鳊鱼身上找到的近50个基因放到标准模式鱼斑马鱼身上做验证,验证的过程有点像拆盲盒,利用基因编辑技术,一个一个依次敲掉这些基因,看鱼刺的生长有无变化、怎样变化。斑马鱼三四个月就可以繁殖一代,能有效加快试验进度,即使如此,验证的过程一干就是7年。

 如今已经是国家研究武昌鱼岗位专家的高泽霞没有过多叙述中间的曲折、单调和重复,倒是对一次“乌龙事件”忍俊不禁。

 一次敲掉了斑马鱼的一个基因后,真的发现了一条无刺鱼,整个实验室沸腾了,大家都有一种“终于找到了”的感觉,可是再去验证,发现和这条无刺鱼同批次的其他鱼鱼刺依然故我,证实了这次发现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高泽霞笑着说,到现在都没弄明白,为什么会有一条无刺鱼混杂在有刺鱼中间,可能是自然的基因突变吧。科学就是这么曲折,不断试错是常态。

 她又讲起一直关注研究进展的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一则故事,桂院士有两次吃鳊鱼时真的吃到了无刺的鳊鱼,可惜吃的时候才发现,遗传基因没有留下来。

  高泽霞和年轻的科研团队。

  鱼刺变了,鱼肉不变

 这次“乌龙”让高泽霞更加谨慎。他们编辑了大约40个基因,终于在2018年找到了一个“有效”基因,能减少70%的鱼刺,只有尾部还保留一点点,背部的刺都没有了。

 “有效”是否就是“主效”?高泽霞有些拿不准。这时,从遥远的巴西传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在亚马孙流域偶然发现了自然突变的十几条无刺“大盖巨脂鲤”,不是少刺,是完全无刺。虽然这一发现对她的研究没有实质帮助,却像黑暗中的一丝亮光,她明白了那个能少70%刺的基因肯定还不是主效基因,还要找。这给了他们一根定海神针,有了目标有了路径,他们继续拆基因盲盒。

 2019年底的一天,用高泽霞的话说,“突然一下子”,主效基因出现了,这次真的是无刺斑马鱼。几百条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再经过几代繁育,后代斑马鱼也都是无刺鱼。可以确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经过测定,虽然鱼刺变化了,可鱼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肉质不变。

  真正无刺鱼

  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找到主效基因后,高泽霞团队一方面进一步正向验证,将这个基因移植回无刺鱼身上,看它们是否又长出刺来,更确证这个基因的作用;另一方面,将发现的减刺70%的基因和减刺100%的基因都申请获批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作为公开信息向国内各个研究组推广,力争将这个基因运用到不同的鱼类身上。

 目前,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形态正常,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鲫鱼一年一成熟,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

 同时,无刺鳊鱼的游动能力、营养等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开展细致的研究。

 “相信无刺家鱼将会是大宗淡水鱼产业、家庭饮食结构的一次升级。”高泽霞自信地说。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睑腺炎 31 疾病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睑腺炎的别名 34 疾病分类 35 ICD号 36 睑腺炎的病因 37 睑腺炎的发病机制 38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 381 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 382 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 39 睑腺炎的并发症 310 睑腺炎的诊断 3101 辅助检查 311 睑腺炎的治疗 3111 理疗 3112 抗菌药物 3113 切开引流 312 睑腺炎的预后 4 中医·睑腺炎 41 睑腺炎的病因病机 411 风热外袭 412 热毒炽盛 413 脾虚湿热 42 睑腺炎的诊断 43 睑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31 风热外袭 4311 症状和体征 4312 证候分析 4313 针灸治疗 43131 方一 43132 方二 432 热毒炽盛 4321 症状和体征 4322 证候分析 4323 针灸治疗 433 脾虚湿热 4331 症状和体征 4332 证候分析 4333 针灸治疗 43331 方一 43332 方二 44 睑腺炎的其他疗法 441 耳针疗法 4411 方一 4412 方二 4413 方三 442 挑刺法 4421 方一 4422 方二 443 拔罐疗法 444 艾灸疗法 4441 方一 4442 方二 4443 方三 4444 方四 4445 方五 4446 方六 45 医案 46 注意事项 5 参考资料 附: 1 睑腺炎相关药物 2 治疗睑腺炎的穴位 3 治疗睑腺炎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睑腺炎 1 拼音

jiǎn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

hordeolum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sty(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ty [朗道汉英字典]

3 西医·睑腺炎

睑腺炎(hordeolum)又称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炎症病变[1]。睑板腺受累称为内睑腺炎;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1]。

由于葡萄球菌侵入睫毛根部皮脂(zeis腺)或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称为睑腺炎或麦粒肿。根据被感染的腺组织的不同部位,还分为内睑腺炎和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和(或)Zeis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或外麦粒肿;如系睑板腺受累,则称为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即内麦粒肿。另外,主要由于腺组织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腺组织肿大则称为睑板腺囊肿,即通常叫做霰粒肿。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睑腺炎(麦粒肿)。

睑腺炎(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睑腺炎(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31 疾病名称

睑腺炎

32 英文名称

hordeolum

33 睑腺炎的别名

麦粒肿;挑针眼

34 疾病分类

眼科 > 眼睑病

35 ICD号

H000

36 睑腺炎的病因

睑腺炎(麦粒肿)为蔡司腺、睑板腺等腺体的感染,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同时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37 睑腺炎的发病机制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睑腺炎(麦粒肿)。

38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 381 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

外睑腺炎亦称外麦粒肿又名睑缘疖。

患处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疼痛程度与水肿程度成正比。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俗称“偷针眼”,与身体他处的疖肿相同。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压痛感,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扪之有波动感,在睫毛根部可有**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红肿及疼痛迅速消退。

若致病菌毒性强烈或患者抵抗力低下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形成多个脓点,或者扩散到眼睑皮下结缔组织而演变为眼睑蜂窝织炎,表现为整个眼睑红肿,并波及同侧颜面部,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往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耳前淋巴结亦肿大并有压痛。

382 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

内睑腺炎,亦称内麦粒肿。

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hordeolum internal)或内麦粒肿。睑板腺虽比Zeis皮脂腺大,但其临床症状不如外睑腺炎尤其位于外眦部者来得猛烈,因为发炎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包围。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充血的睑结膜面常隐见**脓头,可能自行穿破睑结膜。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内,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39 睑腺炎的并发症

睑腺炎(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310 睑腺炎的诊断

根据睑腺炎(麦粒肿)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来确定致病菌。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可出现脓点[1]。

23~5天后形成脓胩,出现**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3101 辅助检查

睑腺炎(麦粒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考虑进行细菌培养。

311 睑腺炎的治疗 3111 理疗

睑腺炎(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每次热敷10~15min,3~4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缓解症状。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

3112 抗菌药物

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

抗菌药物滴眼液滴眼,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膏有助于控制感染[1]。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的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菌药物[1]。

1.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滴眼液,如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一日3~5次,每次1~2滴,酌情增减,用药一周[1]。各类抗菌药物滴眼液均不宜长期使用[1]。

氯霉素滴眼液虽然是局部用药,但因氯霉素具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1]。

左氧氟沙星可通过人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1]。1岁以下婴儿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立[1]。未成熟动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但没有证据证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承重关节有任何影响[1]。对于喹诺酮过敏的患者禁用[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针刺样 症状[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耐药菌或真菌感染[1]。

利福平滴眼液可使泪液呈橘红色或红棕色。对本药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胆道阻塞患者禁用,孕妇禁用,老年人、儿童慎用[1]。

2.红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2~4次,每次长度1~2mm,用药一周[1]。对于已经出现脓头的脓肿可以切开引流[1]。

3.如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者,可口服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疗程7~10天[1]。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也可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250mg,一日4次,疗程7~10天[1]。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确定选用后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1]。

口服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1]。

3113 切开引流

已有红肿硬结、疼痛,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当皮下或结膜下出现脓头时则切开引流。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外睑腺炎在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眼轮匝肌受损,愈合后瘢痕明显,一定要将脓栓摘出。如脓肿较大,应放置引流条。内睑腺炎应在结膜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排净脓液。切开排脓后一般1~2天即可痊愈。注意在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不宜过早切开。切开前后切忌挤压脓肿,因眼睑和面部静脉无瓣膜,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蜂窝织炎、败血症或海绵窦脓毒血栓而危及生命。若有这种先兆,应及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为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最好先做脓液或血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否则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同时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顽固复发者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312 睑腺炎的预后

睑腺炎手术预后良好。

4 中医·睑腺炎

睑腺炎即麦粒肿为病症名[2]。又名针眼、偷针、土疳[3]。指睫毛附近的皮脂腺、睑板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2]。因发病所在部位不同,有内外睑腺炎之分。凡睫毛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称外睑腺炎,而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为内睑腺炎,是青少年的多发病。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2]。

睑腺炎属祖国医学针眼、眼丹、土疳等范畴[2]。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3]。多生于一眼,且有惯发性[3]。针灸治疗炎症初起可促使吸收、消肿、止痛,但切忌挤压。如已成脓可转眼科进行处理。

41 睑腺炎的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3]。

411 风热外袭

风为阳邪,热属火性,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3]。

412 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3]。

413 脾虚湿热

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3]。

42 睑腺炎的诊断

①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2]。

②3~5日后形成脓肿,出现**脓头,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现在皮肤面,称外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者,表现在结膜面,称内麦粒肿。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2]。

③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2]。

43 睑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31 风热外袭 4311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3]。

4312 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气血壅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3]。

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3]。

4313 针灸治疗 43131 方一

[3]

治法  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合谷、天井、风池、少泽。

随证配穴: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眦部,加睛明、攒竹;在外眦部加瞳子髎、丝竹空;在两眦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泽可点刺出血。

方义: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疏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431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睛明 攒竹 行间 太阳;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432 热毒炽盛 4321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3]。

4322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于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3]。

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3]。

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3]。

4323 针灸治疗

[3]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

随证配穴  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  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荥穴内庭,足厥阴经荥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血,以泻心火。

433 脾虚湿热 4331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3]。

4332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浊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3]。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3]。

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脾虚湿热之象[3]。

4333 针灸治疗 43331 方一

[3]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随证配穴:兼有腹胀、疳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阴、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433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脾胃湿热——合谷 承泣 四白 阴陵泉。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44 睑腺炎的其他疗法 441 耳针疗法 4411 方一

选穴:眼 肝 脾 肾上腺 耳尖

方法:耳尖点刺出血,余穴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min,反复运针25次,5次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4412 方二

用三棱针点刺患眼侧耳尖穴,挤出血液8~10滴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并刺风池[2]。

4413 方三

眼、肝、脾、耳尖。强 ,留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3]

442 挑刺法 4421 方一

选穴:肩胛间第1~5胸椎旁淡红色皮疹

方法:挑断疹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捏挤点状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4422 方二

在肩胛区胸1~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3]

443 拔罐疗法

取大椎,用三棱针散刺出血后拔罐[3]。

444 艾灸疗法 4441 方一

[4]

取穴:患眼对侧耳郭上部,相当于耳尖穴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一般1次即可。

4442 方二

[4]

取穴:患处。

灸法:取灯心草4~8cm,一端浸入麻油中约1cm,用干棉球或卫生纸吸去灯心草上的浮油。捏住灯心草上1/3处,点燃,将点火一端向麦粒肿处移动,动作快速,一触即离,听到一声轻微爆响即可离开,如无响声,则应重复施灸一次,灸2~4次。

4443 方三

[4]

取穴:阿是穴,背部肩胛区反应点、太阳、后溪穴。

配穴:合谷、足三里、大椎、风池、耳尖穴。

操作:每次选2~3个穴位,采用艾卷温和灸法,取艾卷1根,点燃一端后,靠近穴位熏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

4444 方四

[4]

取穴:阴陵泉、内庭、合谷、太冲、肝俞穴。

灸法:采用艾条悬灸法,每穴灸3~5分钟。本法适用于日久不愈者。

4445 方五

[4]

取穴:胸椎两旁及肩胛附近的皮肤红点。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用针将红点挑破,使微出血,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在挑破处点灼。每次灸2~4壮。

4446 方六

[4]

取穴:背部靠肩胛内缘处皮肤紫红点。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用针将红点挑破,使微出血,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在挑破处点灼。每次灸2~4壮。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5 医案

例1.王××,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患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持1寸毫针,中指固定针身,针尖与睑板平行,轻拨睑板腺开口处及病变周围睑缘部,反复针拨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2.刘××,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左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遂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针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46 注意事项

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3]。

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3]。

本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4]。

患病期间忌食辛辣 性及油腻食物[4]。

5

泄血是不可以长期做的 只是按照个人情况才可以做的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丰富了放血疗法的内容。如《千金方》中所载有:“胃腑疟者令人且病也。善饥而不能食,食而支满腹大。……刺足太阴、阳明横络出血。”金元张子和有“目疾头风出血最急说”的专论,论述了对放血作用的认识和临床应用,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为广大群众所沿用。

中医学认为脏腑功能紊乱、经络气血运行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放血疗法通过“调血理气”通达经络,使脏腑气血和调,以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放血疗法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

放血疗法的作用和适应范围

退热作用

中医认为发热主要有两种,一为阳盛发热,一为阴虚发热。放血的退热作用,则适用于前一种。因为阳气盛必然会血盛,放血可以减少血盛,从而减少了血脉中的邪热,使机体的气血趋于正常。

止痛作用 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意思是内有疼痛症状的疾病,在其经脉中必有闭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疗法可以直接带出经脉中的瘀滞的病邪,调整闭塞的壅阻的局面,经脉畅通了,疼痛立时可止。临床许多急性病,例如咽喉痛及偏头痛等,应用放血疗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解毒作用

中医所说的解毒作用,是指机体在病理的状况下,由于自身机能障碍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现的证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红丝疔”,以及毒邪浸*而生的疮疡痈疽。放血不仅能使侵及机体的毒邪随血排出,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血调气”的作用,使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以抑制病邪扩展与再生。

泻火作用

中医认为,火热内扰,可致多种病证,常表现为心烦不安、口舌生疮、肢体疼痛肿胀、急躁易怒,甚至发热、神昏、谵语等症状。放血疗法可以直接使火热之邪随血而泻,适用于多种热证。

消肿作用

肿痛多由于气滞血涩,使经络瘀滞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经脉中瘀滞的气血与病邪,促使经脉畅通无阻,从而达到消肿的目的。

止痒作用 痒是风邪存在于血脉之中的表现,故此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疗原则。放血就是理血调气,使血脉流畅迫而风邪无所留存,达到祛风止痒的作用。

缓解麻木作用

气虚不能帅血达于四末,或者血虚失于濡养,则往往出现麻木的症状。用毫针点刺患侧肢体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治疗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气至的理论为指导的,效果较好。

镇吐作用

急性呕吐多属胃热炽盛或肝气横逆犯胃或食滞停留,放血能泻热平肝逆,并有疏导肠胃积滞下行的作用,故能镇吐止呕。

止泻作用

放血治疗泄泻的范围,一般是指肠胃积滞化热而成的热泻,或者感触流行时疫,造成清浊不分的泄泻等。其机制是泻火降热而达到升清降浊的作用。

急救作用

所谓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惊厥不省人事的闭证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是一种很好的有效的抢救方法。

放血疗法的种类

缓刺:适用于静脉放血。如曲泽、委中、太阳等穴,先用橡皮带在应刺的位上束扎,术者用右手持三棱针对准穴位或静脉胬起处,徐徐刺入05~1分,然后将针缓缓退出,待黑色血出尽变为红赤色,可将橡皮带解开,用消毒棉球揉按针孔片刻。

速刺:适用于咽痛、目赤肿痛、中暑、中风等病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风刺十二井等穴。刺时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应刺的穴位。右手持三棱针或毫针迅速刺入0。5~1分,立即退针,然后用手挤压局部,使之出血。

挑刺:这种刺法适用于手、胸、背部或头面及肌肉浅薄的穴位。针刺时对准局部红疹点,用左手将红疹点周围肌肉捏起来,右手持三棱针横挑出血。

围刺:适用于痈肿、痹症、瘟毒等症。围绕红肿处周围用三棱针点刺几针或几十针,然后用两手轻轻挤压或者用火罐吸拔,使恶血出尽,以消肿痛。

密刺:适用于皮肤病,如顽癣等。刺时用梅花针扣打患处,使局部微微出血。

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放血前应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最好采取卧位,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和面色。

由于三棱针刺后针孔较大,必须严密消毒、防止感染。

针锋要锐利,针刺时不要用力过猛,不要刺中动脉。

气血虚弱、妇女产后及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使用此法。(李祥农 山东省沂南县

传统针灸之“放血疗法”

1 乳腺增生拔罐有好处吗

乳腺增生的发生症状跟气血瘀滞有很大的关系,而拔火罐能很好的让身体内的气血畅通,起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再者, 拔火罐能有效的让身体内的毒素排出体外,这对于乳腺增生的治疗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2 乳腺增生病因机制

乳腺增生多因郁怒伤肝,肝气郁结,疏泄不及,或由于思虑过度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痰气互结而成乳房结块,或由于肝肾本虚,冲任失调,阳虚痰结而成本病。

3 乳腺增生拔罐位置

定穴:病变对侧背部阳性反应点:肝俞,脾俞。

取穴:肝俞,脾俞分别在第9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反应点多为浅红色或深黄褐色斑点,一般反应点在病变对侧,如两侧均有病变,可找到双侧反应点,肩胛下角对应的第4胸椎棘突向下分别数5个,7个棘突下,旁开2横指即为肝俞,脾俞。

4 治疗乳腺增生拔罐方法

挑刺拔罐法: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暴露背部,在脊柱两旁寻找皮肤反应点。将反应点用酒精和碘酊消毒后,以三棱针挑刺感应点约1-2毫米深,挤出5-6滴血后,拔罐于出血处,留罐5-15分钟,每次选取1-2个反应点治疗,隔两天治疗一次,3周为1个疗程。

发疱罐法:用大号真空罐在脾俞,肝俞拔罐,留罐40-50分钟,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如拔罐处发疱,待水疱自行吸收结痂后进行下次治疗,如未发疱,则3日治疗一次,10次为1个疗程。

走罐法:患者俯卧位,暴露后背部,局部涂以刮痧油,找到患侧背部与乳房相对应的压痛敏感区域,后背第12胸椎以上的膀胱经,督脉循行分布区域。在上述区域以玻璃行走罐法治疗,以患者后背潮红或瘀血为度,月经前10天左右开始治疗,疗效更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188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