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后背麻醉针眼处长期疼痛咋办

剖腹产后后背麻醉针眼处长期疼痛咋办,第1张

这是椎管内麻醉(俗称半身麻醉)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原因是麻醉穿刺会切割腰椎之间的韧带,这个不可避免,但每个人的疼痛感或不适感不同,女性要多于和重于男性,产妇发生的几率更高,潮湿及阴冷天气格外厉害。因为韧带本身的血液供应很差,所以损伤后恢复很慢。没有什么根治的办法,但可以做一些物理治疗缓解,如局部按摩、烤电、热敷,早期避免过度弯腰。随着时间的延长,多数人都会好转,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西医·睑腺炎 31 疾病名称 32 英文名称 33 睑腺炎的别名 34 疾病分类 35 ICD号 36 睑腺炎的病因 37 睑腺炎的发病机制 38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 381 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 382 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 39 睑腺炎的并发症 310 睑腺炎的诊断 3101 辅助检查 311 睑腺炎的治疗 3111 理疗 3112 抗菌药物 3113 切开引流 312 睑腺炎的预后 4 中医·睑腺炎 41 睑腺炎的病因病机 411 风热外袭 412 热毒炽盛 413 脾虚湿热 42 睑腺炎的诊断 43 睑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31 风热外袭 4311 症状和体征 4312 证候分析 4313 针灸治疗 43131 方一 43132 方二 432 热毒炽盛 4321 症状和体征 4322 证候分析 4323 针灸治疗 433 脾虚湿热 4331 症状和体征 4332 证候分析 4333 针灸治疗 43331 方一 43332 方二 44 睑腺炎的其他疗法 441 耳针疗法 4411 方一 4412 方二 4413 方三 442 挑刺法 4421 方一 4422 方二 443 拔罐疗法 444 艾灸疗法 4441 方一 4442 方二 4443 方三 4444 方四 4445 方五 4446 方六 45 医案 46 注意事项 5 参考资料 附: 1 睑腺炎相关药物 2 治疗睑腺炎的穴位 3 治疗睑腺炎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睑腺炎 1 拼音

jiǎn xiàn yán

2 英文参考

hordeolum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年版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

sty(e)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sty [朗道汉英字典]

3 西医·睑腺炎

睑腺炎(hordeolum)又称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炎症病变[1]。睑板腺受累称为内睑腺炎;眼睑皮脂腺或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1]。

由于葡萄球菌侵入睫毛根部皮脂(zeis腺)或睑板腺而致的急性化脓性炎症,通称为睑腺炎或麦粒肿。根据被感染的腺组织的不同部位,还分为内睑腺炎和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Moll腺和(或)Zeis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或外麦粒肿;如系睑板腺受累,则称为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即内麦粒肿。另外,主要由于腺组织分泌物潴留所引起的腺组织肿大则称为睑板腺囊肿,即通常叫做霰粒肿。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睑腺炎(麦粒肿)。

睑腺炎(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睑腺炎(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31 疾病名称

睑腺炎

32 英文名称

hordeolum

33 睑腺炎的别名

麦粒肿;挑针眼

34 疾病分类

眼科 > 眼睑病

35 ICD号

H000

36 睑腺炎的病因

睑腺炎(麦粒肿)为蔡司腺、睑板腺等腺体的感染,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葡萄球菌感染。可以同时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37 睑腺炎的发病机制

睑腺位于睑组织的深部,开口于睑缘处,它的感染多由于葡萄球菌通过睑腺在睑缘的开口处进入腺体,引起炎症。溃疡性睑缘炎是这种感染的诱因。

当身体抵抗力降低、营养不良、屈光不正时容易发生睑腺炎(麦粒肿)。

38 睑腺炎的临床表现 381 外睑腺炎(external hordeolum)

外睑腺炎亦称外麦粒肿又名睑缘疖。

患处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疼痛程度与水肿程度成正比。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俗称“偷针眼”,与身体他处的疖肿相同。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压痛感,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扪之有波动感,在睫毛根部可有**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红肿及疼痛迅速消退。

若致病菌毒性强烈或患者抵抗力低下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形成多个脓点,或者扩散到眼睑皮下结缔组织而演变为眼睑蜂窝织炎,表现为整个眼睑红肿,并波及同侧颜面部,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往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耳前淋巴结亦肿大并有压痛。

382 内睑腺炎(internal hordeolum)

内睑腺炎,亦称内麦粒肿。

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hordeolum internal)或内麦粒肿。睑板腺虽比Zeis皮脂腺大,但其临床症状不如外睑腺炎尤其位于外眦部者来得猛烈,因为发炎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包围。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充血的睑结膜面常隐见**脓头,可能自行穿破睑结膜。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内,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39 睑腺炎的并发症

睑腺炎(麦粒肿)如处理不及时有可能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而危及生命。

310 睑腺炎的诊断

根据睑腺炎(麦粒肿)患者的症状和眼睑的改变,容易做出诊断,很少需要来确定致病菌。

1眼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触之有硬结;睫毛根部、近睑缘皮肤或睑结膜面可出现脓点[1]。

23~5天后形成脓胩,出现**脓头。外麦粒肿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表现在皮肤面;内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表现在结膜面。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

3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

3101 辅助检查

睑腺炎(麦粒肿)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以考虑进行细菌培养。

311 睑腺炎的治疗 3111 理疗

睑腺炎(麦粒肿)早期可采用局部理疗或热敷。每次热敷10~15min,3~4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缓解症状。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

3112 抗菌药物

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点抗生素眼药水及眼药膏,促使炎症消退,重病者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以控制为症,防止扩散。

抗菌药物滴眼液滴眼,结膜囊内涂抗菌药物眼膏有助于控制感染[1]。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的口服或肌内注射抗菌药物[1]。

1.选用一种抗菌药物滴眼液,如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等,一日3~5次,每次1~2滴,酌情增减,用药一周[1]。各类抗菌药物滴眼液均不宜长期使用[1]。

氯霉素滴眼液虽然是局部用药,但因氯霉素具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1]。

左氧氟沙星可通过人乳汁排泄,因此哺乳期妇女慎用[1]。1岁以下婴儿使用左氧氟沙星的疗效及安全性尚未确立[1]。未成熟动物口服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关节病,但没有证据证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承重关节有任何影响[1]。对于喹诺酮过敏的患者禁用[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不良反应为轻微的针刺样 症状[1]。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引起耐药菌或真菌感染[1]。

利福平滴眼液可使泪液呈橘红色或红棕色。对本药过敏者禁用,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胆道阻塞患者禁用,孕妇禁用,老年人、儿童慎用[1]。

2.红霉素眼膏,涂于结膜囊内,一日2~4次,每次长度1~2mm,用药一周[1]。对于已经出现脓头的脓肿可以切开引流[1]。

3.如症状较重或发展为眼睑蜂窝织炎者,可口服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等)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拉定等),疗程7~10天[1]。如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也可口服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红霉素250mg,一日4次,疗程7~10天[1]。

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确定选用后必须做皮肤过敏试验,反应阳性者禁用[1]。

口服大剂量红霉素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胃肠道反应[1]。

3113 切开引流

已有红肿硬结、疼痛,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当皮下或结膜下出现脓头时则切开引流。切忌过早切开或挤压,否则炎症扩散,轻者可引起眶蜂窝组织炎,重者能导致海绵窦血栓或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脓点已出现,局部有波动感时,切开排脓。外睑腺炎在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眼轮匝肌受损,愈合后瘢痕明显,一定要将脓栓摘出。如脓肿较大,应放置引流条。内睑腺炎应在结膜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排净脓液。切开排脓后一般1~2天即可痊愈。注意在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不宜过早切开。切开前后切忌挤压脓肿,因眼睑和面部静脉无瓣膜,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蜂窝织炎、败血症或海绵窦脓毒血栓而危及生命。若有这种先兆,应及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为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最好先做脓液或血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否则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同时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顽固复发者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对多次复发的顽固病例,首先去除病因,并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亦可作自家疫苗注射。

312 睑腺炎的预后

睑腺炎手术预后良好。

4 中医·睑腺炎

睑腺炎即麦粒肿为病症名[2]。又名针眼、偷针、土疳[3]。指睫毛附近的皮脂腺、睑板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2]。因发病所在部位不同,有内外睑腺炎之分。凡睫毛所属皮脂腺的化脓性炎症称外睑腺炎,而睑板腺的化脓性炎症为内睑腺炎,是青少年的多发病。多由于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所致[2]。

睑腺炎属祖国医学针眼、眼丹、土疳等范畴[2]。是以感受外邪,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之眼病[3]。多生于一眼,且有惯发性[3]。针灸治疗炎症初起可促使吸收、消肿、止痛,但切忌挤压。如已成脓可转眼科进行处理。

41 睑腺炎的病因病机

素体虚弱,或有不良卫生习惯者,常易罹病。亦有因风热外袭,或热毒炽盛,或脾虚湿热上攻于目,热毒壅阻于胞睑而发本病者[3]。

411 风热外袭

风为阳邪,热属火性,风热之邪客于胞睑,火烁津液,变生疖肿[3]。

412 热毒炽盛

过食辛辣炙烤之物,脾胃积热,或心肝之火循经上炎,热毒结聚于胞睑,营卫失调,局部酿脓[3]。

413 脾虚湿热

脾气虚弱,健运无权,湿浊化热,气血不和,反复为患[3]。

42 睑腺炎的诊断

①睑皮肤局限性红、肿、热、痛,扪之有硬结和压痛。邻近球结膜水肿[2]。

②3~5日后形成脓肿,出现**脓头,发生在睫毛根部皮脂腺者,表现在皮肤面,称外麦粒肿;发生在睑板腺者,表现在结膜面,称内麦粒肿。破溃排脓后疼痛缓解、红肿消退[2]。

③重者伴有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全身畏寒,发热等[2]。

43 睑腺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431 风热外袭 4311 症状和体征

针眼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苔薄黄,脉浮数[3]。

4312 证候分析

风热之邪客于胞睑,气血壅阻,故胞睑红肿痒痛、生小硬结[3]。

所见全身症状及舌苔、脉象,均为风热袭表之象[3]。

4313 针灸治疗 43131 方一

[3]

治法  疏风清热,调和营卫。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穴为主。取合谷、天井、风池、少泽。

随证配穴:头痛重者,加太阳。麦粒肿若在上睑内眦部,加睛明、攒竹;在外眦部加瞳子髎、丝竹空;在两眦之间,加鱼腰;在下睑者加承泣、四白。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泽可点刺出血。

方义:合谷疏风清热,调和营卫。天井通达三焦气机,以助解表清热。配风池疏风解表,以治目疾。刺少泽出血,可清热解毒。

431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睛明 攒竹 行间 太阳;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432 热毒炽盛 4321 症状和体征

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或见白睛壅肿、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3]。

4322 证候分析

心、肝、脾胃积热,上攻于胞睑,阻滞脉络,故现局部红肿掀痛,进而可腐熟酿脓[3]。

白睛壅肿,系火乘其肺[3]。

内蕴热毒,故见口渴喜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3]。

4323 针灸治疗

[3]

治法: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选穴: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处方  曲池、内庭、行间、支沟、少冲

随证配穴  根据患病部位,其配穴参照本病“风热外袭”型。伴有发热者,加大椎。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少冲点刺出血。

方义  取手阳明经合穴曲池,足阳明经荥穴内庭,足厥阴经荥穴行间,旨在泻热解毒。支沟通腑祛实以泻胃肠实热。刺少冲出血,以泻心火。

433 脾虚湿热 4331 症状和体征

麦粒肿反复发作,但症状不重,多见于儿童,面色少华,好偏食,腹胀便结,舌红,苔薄黄,脉细数[3]。

4332 证候分析

宿患麦粒肿,余邪内伏,或脾虚生湿,湿浊化热,不时上攻胞睑,阻滞脉络,故麦粒肿屡发[3]。

脾失健运,化源不足,故面色少华。偏食积滞,则腹胀便结[3]。

舌红、苔黄、脉细数,皆为脾虚湿热之象[3]。

4333 针灸治疗 43331 方一

[3]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为主。取阴陵泉、曲池、足三里、大横。

随证配穴:兼有腹胀、疳证者,加四缝。

刺灸方法:针用补泻兼施法。足三里施以补法,余穴施以泻法。四缝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

方义:阴陵泉、足三里为足太阴、足阳明经合穴,健运脾胃而利湿。泻曲池清热解毒。大横调脾胃治疗大便秘结。

43332 方二

治则:疏风,清热,利湿

处方:脾胃湿热——合谷 承泣 四白 阴陵泉。

方义:取睛明、攒竹、肝经荥穴行间和经外奇穴太阳以疏风清热,合谷、承泣、四白乃手足阳明经穴,有疏导患部郁热的作用;阴陵泉清脾胃湿热,诸穴共奏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之功。

随证配穴:恶寒发热—外关,头痛—风池。

操作:毫针刺,泻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太阳点刺出血。

44 睑腺炎的其他疗法 441 耳针疗法 4411 方一

选穴:眼 肝 脾 肾上腺 耳尖

方法:耳尖点刺出血,余穴每日针1次,每次留针30min,反复运针25次,5次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改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4412 方二

用三棱针点刺患眼侧耳尖穴,挤出血液8~10滴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并刺风池[2]。

4413 方三

眼、肝、脾、耳尖。强 ,留针20min,留针期间运针2次,每日1次。亦可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屡发者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法。[3]

442 挑刺法 4421 方一

选穴:肩胛间第1~5胸椎旁淡红色皮疹

方法:挑断疹下白色纤维组织,并捏挤点状出血,每次挑2~3根,每日1次。

4422 方二

在肩胛区胸1~7两侧探寻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用三棱针点刺,挤出粘液或血水,用棉球拭去,可反复挤3~5次,亦可用消毒的缝衣针挑断疹点处的皮下纤维组织。[3]

443 拔罐疗法

取大椎,用三棱针散刺出血后拔罐[3]。

444 艾灸疗法 4441 方一

[4]

取穴:患眼对侧耳郭上部,相当于耳尖穴处。

灸法:采用艾卷温和灸法,以施灸部位有温热感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一般1次即可。

4442 方二

[4]

取穴:患处。

灸法:取灯心草4~8cm,一端浸入麻油中约1cm,用干棉球或卫生纸吸去灯心草上的浮油。捏住灯心草上1/3处,点燃,将点火一端向麦粒肿处移动,动作快速,一触即离,听到一声轻微爆响即可离开,如无响声,则应重复施灸一次,灸2~4次。

4443 方三

[4]

取穴:阿是穴,背部肩胛区反应点、太阳、后溪穴。

配穴:合谷、足三里、大椎、风池、耳尖穴。

操作:每次选2~3个穴位,采用艾卷温和灸法,取艾卷1根,点燃一端后,靠近穴位熏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1次。

4444 方四

[4]

取穴:阴陵泉、内庭、合谷、太冲、肝俞穴。

灸法:采用艾条悬灸法,每穴灸3~5分钟。本法适用于日久不愈者。

4445 方五

[4]

取穴:胸椎两旁及肩胛附近的皮肤红点。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用针将红点挑破,使微出血,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在挑破处点灼。每次灸2~4壮。

4446 方六

[4]

取穴:背部靠肩胛内缘处皮肤紫红点。

灸法:采用灯火灸法,用针将红点挑破,使微出血,用灯心草蘸植物油点燃后,在挑破处点灼。每次灸2~4壮。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5 医案

例1.王××,女,16岁,学生。主诉:昨天开始右眼发痒微痛,今晨红肿疼痛加重。眼科诊断:外麦粒肿。治疗:用氯霉素眼药水点患眼2~3滴,用消毒棉签擦干。医者左手将眼睑外翻,暴露睑缘病变部位,右手拇、食指夹持1寸毫针,中指固定针身,针尖与睑板平行,轻拨睑板腺开口处及病变周围睑缘部,反复针拨10~30次,见患者有眼泪溢出即可停止,每日1次。针拨后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每日2~4次。结果:治疗1次后,患者自觉眼睑舒适,疼痛红肿明显减轻。第二日疼痛红肿完全消失。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本法适用于麦粒肿未化脓者。[中国针灸,1996,(3):48]

例2.刘××,男,32岁。患针眼时好时犯,近日又作,疼痛难忍。查其左目上眼睑靠近睛明穴处,生一麦粒小疖,尚未化脓,遂在背区发现了3个出血点,用针挑出血,2次治愈后,讯知3个月内未再发。(中医针法集锦)

46 注意事项

麦粒肿初起至酿脓之后,患处切忌挤压以免脓毒扩散,变生他症[3]。

平素应注意眼部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发病[3]。

本病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用眼过度[4]。

患病期间忌食辛辣 性及油腻食物[4]。

5

这个全麻术,怎么说呢?其实所未的全麻,就是在你将麻药直接作用于你背部的脊椎,大家都知道脊椎是整个身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只所以是全麻,就是因为麻药直接作用于脊椎,阻断了大脑对外介的感知而已,你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全麻师,用针时剌中背上的神经了,或者是你术后不注意保护,针眼部位受凉引起的,所以才会经常会疼,这种情况不太好办,不地平时注意点,如果疼的受不了,可以试试用热肤会好点。个人意见啊!

献血后的针眼几个月可以完全消失。众所周知,残血真的曾牙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会完全愈合。但是一些凝血功能比较差的人可能愈合的时间会比较长一点,即使针眼愈合了,也要注意皮肤的保养,尽量的不要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也不要接触八四等刺激性比较强的物品,否则非常容易造成局部的皮肤感染。引发其他的疾病。

另外,献血后的伤口大概5到7天左右就可以完全愈合。假如是在背部或者臀部有伤口,8到9天的时间可以完成,整个伤口最慢的就是四肢的伤口因为这个部分,离心脏最远所以血液循环不如其他的部位好愈合起来自然比其他慢,通常要10到14天左右,特别是接近关节的,要14天左右才可以完全长好。

另外,献血的中控有些患者会留有细小的斑痕,这些细小的瘢痕不会对身体健康及其机体的功能产生影响,所以无需特殊的治疗,也不需要特别的紧张。大部分人献血的针孔可以在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完全的吸收,不残留任何的痕迹。所以你不要担心。过一个月之后就可以完全消失啦。只有极少数的人会留残留细小的瘢痕组织。但是这些也无需特别的紧张,因为一方面不会再有任何不利的影响。其实可以用肖邦的药剂进行涂抹。祛疤的效果会非常的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肝俞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特异性 7 穴名解 8 所属部位 9 肝俞穴的定位 10 肝俞穴的取法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肝俞穴的配伍 16 特效 17 文献摘要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 182 对血液的影响 183 对胆囊的影响 184 对血糖的影响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87 对垂体的影响 188 治疗肝炎 189 治疗麦粒肿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811 治疗胆石症 1812 治疗胃脘痛 1813 治疗淋巴结核 1814 治疗眼睑下垂 1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肝俞 1 拼音

gān shù

2 英文参考

Gānshū BL18 [中国针灸学词典]

gānshù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BL18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穴位 肝俞 汉语拼音 Ganshu 罗马拼音 Kanshu 美国英译名 Liver Locus 各

号 中国 BL18 日本 18 法

国 莫兰特氏 V18 富耶氏 V18 德国 B18 英国 B18 美国 BI18

肝俞为经穴名[1](Gānshù[2]BL18)。出《黄帝内经灵枢·背腧》。属足太阳膀胱经[1]。肝俞是肝的背俞穴[1][2]。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4 肝俞穴的别名

肝念(《灸法残卷图》)。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背腧》:肝俞在九焦(椎)之间。

6 特异性

肝俞穴为肝之背俞穴。

7 穴名解

肝即肝脏,俞即输注,本穴是肝气输注的部位,故名肝俞[1]。

肝,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消化腺,五脏之一。《说文》:“肝,木脏也。”《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载:“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木喜畅顺,此可顺其气而达之也。此穴内应肝脏,是肝气转输、输注之所,为治肝要穴,故名之。[3]

8 所属部位

背部[4]

9 肝俞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肝俞穴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2][5]。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一说肝俞穴“除背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肝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肌肉)

肝俞穴在背部的位置(骨骼、内脏)

10 肝俞穴的取法

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肝俞穴位于脊柱区,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伏或俯卧取穴[1]。

俯卧位,第9胸椎棘突下与后正中线至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之垂线交点处取穴[6]。

快速取穴:肩胛骨下角水平连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下推2个椎体,其下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肝俞穴[7]。

11 肝俞穴穴位解剖

肝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骶棘肌。有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著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八、九、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重叠分布。穴位深部对第九肋间隙呐的结构。在胸、腹腔内则对应胸膜腔、肺、膈、肝、脾与胃。肝、脾为实质性器官,血液供应丰富。因此,如盲目针刺时,不能提插,不能捻转,应立即起针,应严密观察有无内出血现象。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1]。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9、第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副神经、胸背神经、第9和第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8]。

布有第九、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5]。

12 肝俞穴的功效与作用

肝俞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的功效。

肝俞穴有清利肝胆、宁神明目、补血消瘀的作用[1]。

本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9胸椎旁,是肝气输注于背部之处,故可治疗肝脏疾病[9]。

肝为阴脏,体阴用阳,易升,易动,最易化火生风,因此又可治疗神志病[9]。

肝开窍于目,主筋,藏血,同时也是治疗眼病、血证和筋脉病的常用穴[9]。

肝与胆相表里,肝开窍于目,《黄帝内经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故本穴与胆俞配伍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腧穴,同时也是治疗眼目疾病的腧穴之一[9]。

有清泻肝胆、养血明目之功,如诸风掉眩、满闷多怒,咳引两胁,目翳生泪、疝气,挛筋、转筋引腹、小儿惊风,以及黄疸、积气等症,皆可取此[3]。

13 肝俞穴主治病证

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黄疸,胁痛,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痫证,背痛,目痛,癫狂痫,衄血,脊背痛,胃痛,目赤痛,青光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眼睑下垂,结膜炎,夜盲症,视网膜炎,偏头痛,精神病,淋巴结结核,肠出血,胆石症等。

肝俞穴主治肝胆、神志、眼目、血证等疾患:如脘腹胀痛、胸胁支满、黄疸结胸、吞酸吐食、饮食不化、目赤痒痛、胬肉攀睛、目生白翳、雀目、青盲、癫狂、病症、脊强反折、鼻衄、唾血、吐血、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腰背痛、咳逆短气、寒疝、气瘿、瘰疬等[1]。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视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证、背痛[8]。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目赤,目痛,目视不明,雀目;眩晕,癫狂痫;吐血,衄血;脊背痛[6]。

肝俞穴主治黄疸,胁痛,胃痛,吐血,衄血,眩晕,夜盲,目赤痛,青光眼,癫狂,痫证,脊背痛;以及急、慢性肝炎,胆囊炎,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5]。

现代又多用肝俞穴治疗急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痉挛、胃扩张、胃出血、肋间神经痛、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各种眼病、支气管炎、月经不调等[1]。

1 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痉挛,黄疸;

2 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睑下垂,结膜炎,青光眼,夜盲症,视网膜炎;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精神病;

4 外科系统疾病:淋巴结结核,胃出血,肠出血,胆石症;

5 其它:月经不调等。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3~05寸[1]。

斜刺03~05寸[5]。

斜刺05~08寸[8][6],局部有酸胀感[6],可向肋间放散[6]。

注意: 肝俞穴右侧穴下深部为肝脏,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脏[6]。

142 灸法

可灸[1][8][6]。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5]。

艾炷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5 肝俞穴的配伍

肝俞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炎,胁痛。

肝俞配百会、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头昏头痛,眩晕。

肝俞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肝俞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裂症。

肝俞配睛明、风池、光明,治青光眼[6]。

肝俞配胆俞、阳纲、期门、阳陵泉,治肝炎、黄疸[6]。

肝俞配大椎、风池、太阳、肾俞,治视网膜出血[6]。

16 特效

双手拇指分别按压在双侧肝俞穴上做旋转运动,由轻到重至不能承受为止,每次10~30分钟,可缓解眼红、眼痛等症状[7]。

17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肝胀者,肝俞主之,亦取太冲。

《针灸甲乙经》:咳而胁满急、不得息、不得反侧,腋胁下与脐相引,筋急而痛……唾血短气、鼻酸,肝俞主之。癫疾,膈俞及肝俞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肝俞、脾俞、志室,主两胁急痛。吐血,灸肝俞百壮。

《针灸大成》:肝俞,主热病,瘥后食五辛,多患眼暗,如雀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两旁各相距一寸五分……咳引两胁急痛,不得息,转侧难。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目生白翳。

18 肝俞穴研究进展 181 对消化道的影响

肠功能障碍患者,针刺肝俞可使肠功能正常化;针刺肝俞、脾俞、胃俞等背俞穴,对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的疗效,能使溃疡逐渐愈合,胃液分泌虽保持高分泌状态,但胃液的总酸度和自由酸度多趋向正常化。有人用皮内针刺入胆俞、肝俞等,在胆囊X线片上可见胆囊影像缩小,表现为胆囊收缩,也可见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2 对血液的影响

针刺肝俞可使肝血流量明显减少,对血液成分也有影响。如针刺肝俞,可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脾性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症状好转[6]。

183 对胆囊的影响

针刺肝俞后,即刻见到胆囊、胆总管均呈现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胆管内压力下降[6]。

184 对血糖的影响

针刺肝俞使耐糖曲线高者下降,低者升高[6]。

185 对血胆固醇的影响

针刺肝俞可使高胆固醇含量下降明显,对正常机体的胆固醇含量影响不显著[6]。

186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针刺家兔的“肝俞”、“足三里”、“肾俞”1次,针后可见家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增强,但连续7d,每日1次,反看不出明显效果[6]。

187 对垂体的影响

针刺足三里、肝俞、脾俞能引起垂体肾上腺的功能增强,肾上腺重量增加,束状带变宽,皮质增厚,细胞体积增大,球状带和束状带界限不清[6]。

188 治疗肝炎

以肝俞、足三里为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44例,配穴取阳陵泉、内关,常规针刺,留针15 min,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治疗5个疗程后,氨基转移酶864%转为正常[6]。

189 治疗麦粒肿

针刺肝俞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5例,针后强 捻转,并行开阖泻法,使之出血,每周1次,结果全部在1~3次内治愈[6]。

1810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针刺肝俞配心俞埋线为主,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40例。结果:近期有效率为922%,远期有效率为893%[6]。

1811 治疗胆石症

取肝俞、胆俞、脾俞等,用推按运经仪治疗63例,配合服用硫酸镁、稀盐酸、油煎鸡蛋,结果均有较好疗效。

1812 治疗胃脘痛

针灸肝俞、胆俞、脾俞等,治疗50例,有很好疗效。

1813 治疗淋巴结核

割治肝俞、膈俞,治疗211例,有较好疗效。

1814 治疗眼睑下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79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