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素描怎么画,什么是结构素描?

结构素描怎么画,什么是结构素描?,第1张

结构素描,又称“形体素描”。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不施明暗,没有光影变化,而强调突出物象的结构特征。 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结构素描的观察常和测量与推理结合起来,透视原理的运用自始至终贯穿在观察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注重于直观的方式。这种表现方法相对比较理性,可以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体量和明暗等外在因素。

结构素描的画法:

1准备好材料,把笔削好。把素描纸用胶带固定好在画板上。先用中碳打形,初学者要是爱错,画重了,就用硬碳打形。先画出几条边

2定好长,宽,高。完整基本形,原后画出正方体内部的结构,画出平行的内边,注意不要太重,要和外面的先分开区别,比如颜色,大小

3完整所有的形之后,在画出带代一点投影,加深暗面和灰面接触的线,还有投影的线,注意上实下虚,前实后虚,前面的线比后面的线要重和粗

4线上有区分后,稍微带一点调子,注意区分暗面和灰面,带有空间感

5反复地用线表现你的形体,直到近似为止,注意线条在空间上比较,以加强空间感。

6、从整体出发,调整画面。

扩展资料

结构素描的作画要点

(1)构图:构图时要注意整体布局,避免过大或过小。一般将所表现物象的主体部分安排在画面中心偏下的位置,这样可以稳定画面的重心。

(2)辅助线:根据对象的长短比例关系来辅助完成其结构造型。

(3)透视:结构素描中对象的透视关系是表现其立体感、呈现画面空间关系的重要因素。

(4)明暗:结构素描不用过多表现明暗关系,稍微上一点调子即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物体的体积感。

-结构素描

素描的表现形式一:结构素描

顾名思义,结构素描就是用结构说话,将形体、透视、空间、虚实等客观影像用有节奏的线条来进行概括。这种素描的特点是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光影及物体的表面被剥离,而集中体现物体的结构特征。结构素描对于锻炼造型能力以及培养体积概念极为重要。它不但需要画出对象外观,还要画出隐在物体内部的连贯结构及透视关系。可以说,画面中的任何一根线条都是对形体结构、透视关系、空间虚实的精辟诠释。线条应饱满有力、有张有弛、节奏明快,并富有韵律感。

结构素描是学习素描的必经之路、它被视为素描学习中认知形体、增强造型能力的最佳方法。其实,当调子素描进入一定的高度时,绘画者对画面明暗、虚实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有必要重新进入结构素描。当由调子素描重回结构素描之后,绘画者对形体结构与空间关系的理解会更加深刻。结构素描是一种对形态构成、透视解剖、空间关系表达的训练,对象中一切非本质和偶然性的东西都不在其关注的范畴之内。

素描的表现形式二:调子素描

调子素描也叫“明暗素描”。与结构素描不同,调子素描主要用来表现物象的明暗变化及质感、量感与空间感等。一幅优秀的调子素描应当具有以上元素的准确表达,这样才能让人为之心动。当光影明暗的层次关系明确之后,往往还需对材质加以表现。柔软的衬布和坚硬的石膏,光滑的金属和粗糙的土陶,透明的玻璃和反光的瓷器,它们具有不同的视觉感受,应通过细致的观察加以描绘。调子素描中排线非常重要。排线时,要做到疏密有致、层层叠加,切忌线条色调的突变,避免走向零乱,因为那会使画面显得没有秩序、难以协调。在练习过程中也需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协调,使线条平稳自然、舒畅有序。

  现实生活中的光线往往是复杂而多变的,而在素描训练中则需要一个稳定的光源,便于观察和深入研究光线与明暗变化的规律,培养明确的光线意识。常见的光线角度一般有顶光、侧光、逆光、顺光等,在平时的训练中应该对这几种光线变化有所把握,这样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能够主动把握住画面的光线与明暗。

  明暗变化的规律主要就是“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三大面”是物体的基本黑白灰关系,物体受光角度的不同直接体现着黑白灰的变化,受光是“白”,背光是“黑”,侧受光是“灰”。当然,物体结构的微妙变化会直接体现为黑白灰的多种层次。

  “五大调子”则是物体从受光面到背光面的基本变化规律。五大调子包括高光、亮灰、明暗交界线、暗部、反光。其中明暗交界线是受光和背光的转折线,是明暗变化中最重的部分。明暗交界线和轮廓线是形体表现上的两条生命线。暗部要比明暗交界线稍暗一些,在表现中要透气,在暗部里离交界线较远的部分会有一些反光,在表现中要注意适度,不要过亮。灰部与暗部则要保持一定的对比尺度,不要混淆。

  健康男女老幼人体全身的肌肉共有639块。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六)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它的功能是使手臂举到水平位置;手臂分别向前、中、后举到一定方向的高度。可通过各种哑铃和杠铃推举、卧推(前束),哑铃上举到前、后和背后;引体向上来训练。

  (七)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其功能是使手臂伸直和拉向后方。可通过臂屈伸,屈臂下拉,窄握仰推,各种手臂屈伸动作,划船来训练。

  (八)肱桡肌

  位于前臂肌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近固点时,可使前臂屈。远固点时,可使上臂向前靠拢。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肉的力量。

  (九)肱肌

  位于肱二头肌下半部的深面。起于肱骨体下半部前面,止于尺骨粗隆。作用是为屈肘。训练方法同肱二头肌。

  (十)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其功能是使手臂拉向下和后;肩带下压;躯干侧向一边。训练动作是各种方式的引体向上重锤下拉;划船动作;仰卧上拉。

  (十一)上背肌群(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菱形肌)

  位于人体上背部。可使手臂向内和向外旋转;手臂向后划;肩胛上升,旋转,向下。训练动作有深蹲,硬拉,划船等。

  (十二)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其功能是使肩胛下转;使肩胛拉向一侧;帮助扩展胸部;帮助两臂举过头部。训练动作为仰卧上拉和站立推举。

  (十三)腹直肌(上腹肌+下腹肌)

  由上腹肌和下腹肌两部分组成。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其功能是使脊柱向前弯屈;压缩腹部;压迫肋骨训练方法是各种仰卧起坐;直腿上举。

  (一)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胸上肌和胸大肌两部分。其功能是使上臂向内、向前、向下和向上;臂部向内旋转。可通过所有角度的卧推;所有角度的飞鸟;双杠臂屈伸;仰卧上拉;俯卧撑;重锤双臂侧下拉来训练。

  (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其功能是弯屈肘部;掌心向上放下前臂;使前臂向前弯起至肩部。训练方法是各种方式的弯举;划船动作。

  (三)胸锁乳突肌

  这是位于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其功能是使头和颈向侧曲;头和颈部旋转,颈向前或后弯屈。可通过戴练颈帽动作;摔角的角力桥;助力和自我抗力动作来锻炼。

  (四)前臂屈指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此肌肉。

  (五)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肌。其功能是上举和放下肩带;移动肩胛骨;头部倒向后和侧面。可通过耸肩,力量上举,颈后推举,侧平举,划船动作来训练。

构成结构 就是静物本身是由什么几何形体构成 注意各部分的连接

解剖结构 就是静物的内部结构 当看到物体 不论简单复杂 作画前 都要分析 内部是怎样构成 例如 陶罐的罐口 就是 圆形 与多个锥形等构成 并且有厚度

形体结构 每个物体都是 有最基础的 几何形体构成 有它主要的 形状 也有 当中复杂的 多个 形体 连接 例如 苹果 可以大体看作 球体 而其中 还有与球体 不同的 更为复杂的 结构

写实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素描中,结构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解剖结构或构成结构;二是形体结构。

解释:

1连结构架,以成屋舍。

2建筑物构造的式样。

3也指建筑物上承担重力或外力的部分的构造。

4指诗文书画等各部分的搭配和排列。

解剖结构

编辑

一、是解剖结构或构成结构:人体和动物的骨骼、肌肉所构成的解剖关系,是解剖结构。熟悉了解解剖,是人物造型的基础。

3形体结构

编辑

其他物体的内部构成框架及其构成关系称构成结构,是物像形体的内在依据。绘画中对物体的结构关系的把握,主要在于用面体现其基本形体特征,这样便于理解和把握复杂的结构关系,有利于形象体积的塑造。对结构的这一形体化的概念,称为形体结构或几何结构。立体是面的集合体,这是现代绘画表现立体和空间的基本观点。因此,素描中对立体形象的把握通常是从分面开始的,分面是对物像形体的概括,是对结构的分析。面的概括构成了物像的立体框架。圆或接近圆的形体,也可以用概括的面来塑造。方的面更能准确地把握圆的整体关系。所谓造型中宁方勿圆也就是为了概括地、准确地塑造立体形象。

巨幅壁画隐藏人体解剖图

意大利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的著名壁画作品《创世纪》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远离过艺术爱好者的关注和议论。如今,这幅旷世巨作又爆出惊天秘密:两位美国医生声称画中竟然隐藏着人体解剖学的图像!

这些被称作“米开朗基罗密码”的神秘图案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脑神经外科专家兰·苏克和拉法尔·塔玛尔戈共同发现的。两人此前以游客身份进入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近距离欣赏这幅伟大的壁画时,发觉其中表现“上帝分开光明与黑暗”的部分同壁画其他部分相比不太协调,上帝的颈部和胸部的表现方式显得有些笨拙,出现了一些不规则的线条。另外,画中其他人物的光源都是来自斜下方,而上帝的颈部却被光源直接照射。这些不同寻常的表现手法令两人产生了怀疑,认为是米开朗基罗当年故意埋下的伏笔。

人体解剖图苏克和塔玛尔戈花费了4年时间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将人类大脑解剖图像和画中上帝颈部的画面重叠对比,出乎意料地发现两者的轮廓竟然惊人地相似!上帝喉咙处凸出的部分就像延脑椎体,而喉咙上部的肌肉则像脑桥。画中上帝所穿长袍上的腰带呈现出来的奇特线条,则代表了人类的脊骨。两位医生认为,米开朗基罗有意通过略显拙劣的笔触,引导人们发现他在壁画中隐含的解剖学知识。这一研究成果在《神经外科学》杂志上发表后迅速引起人们的关注,米开朗基罗和他的《创世纪》也再度笼罩上神秘的色彩。

作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米开朗基罗是集绘画、雕塑、建筑、诗歌等成就于一身的世所罕见的艺术大师,巨幅壁画《创世纪》代表着其绘画创作生涯中的光辉顶峰。1508年,米开朗基罗应教皇朱利奥二世的邀请,为梵蒂冈西斯廷小教堂的穹顶绘制壁画。天顶壁画由于需要仰头绘制,从来都是令画家们头疼的任务,更别提西斯廷教堂天顶这种宏大的规模。在如此艰苦的创作环境下,米开朗基罗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对艺术的无限执著,历时4年零5个月,终于完成了《创世纪》这幅空前绝后的鸿篇巨制。

壁画《创世纪》以《圣经》中同名篇章的故事为主线,分为9个部分和主题,描绘的人物多达300多个,分布在西斯廷教堂整个长方形大厅的天花板上。该画作长3654米,宽1314米,总面积达480平方米,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壁画之一。整个作品气势宏伟,场面波澜壮阔,人物刻画极富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堪称世界艺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它和西斯廷教堂中的另一幅大型壁画《最后的审判》并称为米开朗基罗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两幅绘画杰作。

至于米开朗基罗究竟出于何种目的,要在这样一幅表现宗教题材的重要作品中隐藏人体解剖学的信息,苏克和塔玛尔戈并没有给出答案。来自美国马里兰大学的道格拉斯·菲尔兹教授猜测,这是米开朗基罗“用艺术来体现宗教和科学之间的永恒冲突”。由于厌恶教会的贪婪和腐败,米开朗基罗生前和教会之间的关系不佳。或许大师想要借自己的画作暗示,亚当的智慧并不是上帝给予的,而是来自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力和特殊的身体构造。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不是《创世纪》第一次被发现“画中有画”了。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总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许多痴迷的艺术爱好者醉心于对之进行研究和解读,希望能够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美国作家丹·布朗在其《达·芬奇密码》、《天使与魔鬼》等解谜类畅销小说中,对达·芬奇、贝尔尼尼等艺术家的众多作品进行了一番大胆猜想,受到全世界无数读者的狂热追捧,可谓将这股“另类”解读大师作品的风潮推向了极致。

米开朗基罗和《创世纪》以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可能在潮流中“幸免”。不知是否出于巧合,这幅画中暗藏的玄机大多和人体解剖学联系在一起。1990年,美国内科医生弗兰克·梅什伯格发现这幅名画的中间部分“上帝创造亚当”的场景中,上帝和周围的天使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与人类大脑的横切面非常相似。无独有偶,两名巴西医生巴雷托和奥利韦拉后来也从梅什伯格的文章中受到启发。他们在对该壁画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后认定,米开朗基罗在《创世纪》中留下了大量的“密码”,破解之后可以找到很多人体器官、骨骼和其他组织。例如,在“上帝创造亚当”场景中,树干仿佛是人体的支气管,而上帝的紫色袍子看上去像是一个肺。在“库迈的女先知”中,女先知身旁那个绿色的布袋酷似人的心脏。而在“利比亚的女先知”中,若把画面上下翻转,女先知裙摆处的皱折和她躯干的底部就像是人体肱骨连接肩膀的关节凹槽。两人根据上述发现写成《米开朗基罗的秘密艺术》一书,出版后在巴西热销一空。

不过,猜想终归是猜想,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并不认同这些众说纷纭的“发现”,认为人们总是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去看待这些作品,缺乏客观的事实依据。纽约大学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史专家丹尼斯·格隆尼姆斯就指出:“很多所谓研究艺术史的人都会犯一个毛病,那就是如果他们想看到什么,他们就会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可是,谁又能肯定大师当年确实没有这种意图呢众所周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家都对人体解剖学非常着迷。同是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伟大天才达·芬奇就曾绘制过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而且比威廉·哈维更早提出了血液循环和心脏解剖的构想,被医学界公认为近代生理解剖的鼻祖。达·芬奇在其著名的《维特鲁威人》中绘制的那个身材匀称的男性人体形象,已经成为许多著名医学杂志和医学会议的标志。

同达·芬奇一样,米开朗基罗也以精通人体解剖著称。他曾得到佛罗伦萨一所修道院副院长的特许,到教会医院做过12年的尸体解剖。这一特殊的经历使得他有机会深入研究解剖学,仔细揣摩人体的结构。举世闻名的大理石雕像作品《大卫》,就是米开朗基罗把人体解剖学应用于艺术创作的典范。在这件作品中,米开朗基罗凭借其娴熟的解剖学知识,生动传神地塑造了一个青年男子健康完美的形象。

这样看来,热衷于人体解剖的米开朗基罗想透过作品向人们展露一下他在这方面的学识,似乎并非没有可能。只可惜,米开朗基罗在创作《创世纪》时没有留下任何相关的解释说明,绝大部分有关人体解剖的素描和笔记也已被其本人销毁。这幅影响深远的画作中究竟是否真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密码”,仍然是一道无法解开的谜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38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5
下一篇2023-12-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