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捏脊

小儿推拿——捏脊,第1张

周围有宝宝的朋友很多,常常听大家在一起讨论孩子的体质,感觉现在孩子的体质没有过去的孩子结实了,动不动就容易生病,过敏体质的宝宝也是越来越多。孩子受罪,家长也是筋疲力尽。让宝宝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不仅是孩子的一个宝贵的财富,更是让当父母的省心省力。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已流传下了一个简单易学的方法,那就是捏脊。

一、捏脊的起源

捏脊法最早见于晋朝著名养生家、医学家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在《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曰:“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 其中的“拈取其脊骨皮”即后世之捏脊。此法从明代后期起广泛流传于民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从中医角度看,捏脊的行走经络是在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上操作的,背部属阳,督脉主全身的阳气,为“阳脉之都纲”,“总督诸阳”,督脉不通则诸脉不通。各脏腑的经脉都与督脉相连,脏腑有病能影响经络,而经络有病可内传脏腑。捏拿督脉能振奋人的阳气,阳气通则气血旺盛,脏腑功能因此得以调节。所以说捏脊具有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提高脏腑功能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养生、治疗的作用。

二、捏脊在生理学层面的认知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脊柱是支撑人体的骨性主干,脊柱中又有脊髓,这是大脑的延伸,脊柱是脑、脊髓向全身各器官、组织发出神经根的地方和通道,人体的植物神经节、交感干,主要分布于脊柱两侧。大脑通过脊髓和神经来支配、调节全身的活动。捏脊法通过对这些神经节、交感干的刺激,借助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能够整体地、双向地调整内脏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捏脊手法

捏脊分为上捏脊和下捏脊,一般的小儿推拿教材中提到的都是上捏脊(即从下向上捏)。上捏脊是从长强穴(尾骨尖附近)向上捏至大椎穴,一般用两手沿着孩子的脊柱两侧由下而上连续捏提肌肤。督脉主一身之阳气,督脉上几个主要穴位都是升阳的穴位。根据经络按摩“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原则,顺督脉自下而上捏脊的目的是升阳,属补法。下捏脊顺序跟上捏脊相反,逆泻督脉,有清热泻火通便之效,属于泻法,平时多用于实热证,比如发烧或便秘的治疗,极少用于平时保健。实际运用中下捏脊往往只捏不提,或单用推背代替。我们从经络图中可以看到,捏脊经过后背膀胱经上一系列重要腧穴,对肾、脾、肺都有直接影响。每次捏脊三到六次,每天或隔天捏一次都是可以的。

四、捏脊的注意事项

1捏脊的时间最好在早上起床后进行,早上旭日东升,也是人体一身阳气生发之时,此时上捏脊顺应了大自然规律,效果也会比较明显。而晚上是养阴的时间,原则上不可上捏脊,否则升阳伤阴,反招实热病患。还有就是最好不要在饱食后进行;

2脊背部皮肉有破损、炎症、疖肿的都不能做捏脊。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血小板减少症等出血倾向的人要慎用捏脊。

1 第一步:清大肠

位置:小儿推拿中的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外侧近拇指端,为食指指尖到虎口的一条直线上。

推拿方法:进行推拿的时候可用手指的指腹轻盈、快速、稳健的从小儿的虎口处往外推至食指指尖处,反复来回推200次。

2 第二步:按揉膊阳池

位置:小儿膊阳池穴即为支沟穴,其位置在小儿手腕关节背部、腕横纹中点凹陷自上3寸处即为本穴。

推拿方法:推拿时以拇指或中指指腹着力,揉膊阳池穴100次。

3 第三步:摩腹

将小儿平卧与床上,推拿时用手掌根部着力,较小的儿童可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着力,在小儿小儿腹部做顺针抚摩约5分钟。此处,在进行推拿按摩时一定注意按摩的方向,只有通过顺时针的按摩腹部才有助于缓解小儿便秘症状。

4 第四步:揉天枢、足三里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平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一;足三里位于膝眼下3寸处,亦左右各一。

推拿方法:此四处穴位分娩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按揉刺激各50-100次。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种。“直推”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直推法”常用于“线状”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旋推法”主要用于手部“面状”穴位。“分推”可横如直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拿法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不要断断续续;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应用于颈项、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种刺激较强的手法,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后揉,或者边按边揉。

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频率是每分钟摩动120次。

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另一种是拇指在后,食、中两指在前。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六、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一般以每分钟揉120-160次为宜。“揉法”分为“指揉法”、“掌揉法”和“鱼际揉法”。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形揉动叫“指揉法”;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鱼际揉法”;用手掌(掌跟)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掌揉法”。

七、掐法

“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运用掐法时要用指甲垂直用力按压重刺,不得抠动而掐破皮肤。“掐法”是强刺激手法之一,常用于点刺穴位,是“以指代针”之法。掐后常用拇指揉法,以减缓局部不适。

八、擦法

“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括“指擦法”、“鱼际擦法”和“掌擦法”。擦时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自然,不可屏气。

九、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可以用双掌小鱼际(手掌内侧,即近小指的一侧肌肉隆起的部分)夹住某部位作搓揉;也可以用单掌贴于某部位作单向搓摩。“搓法”用于上肢时,要使上肢随手法略微转动;“搓法”用于腰背、胁肋时,主要是搓摩动作。搓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

法基本要求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轻是指手法操作时所用的力度轻,快是指手法操作时所用的频率快,柔和是指操作手法要均匀柔和,平稳是指在操作时手法所用的力度和频率要始终如一,着实是指手法操作时要紧贴穴位的表面,有轻而不浮之意。

[1]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特定穴位,施以补泻的手法操作,通过穴位——经络——脏腑,产生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进炎症消散,利于组织恢复,能健脑益智,使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机体自然抗病能力,达到自愈目的。

1 治疗外感咳嗽的推拿方法

外感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头痛怕冷。外感风寒者,痰,涕清稀色白,风热者痰,涕黄稠。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穴位(乳旁),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穴位(乳根)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两指按揉(或掌根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穴位(脾俞)50-100次。

8推拿者用拇指从下往上直推位于小儿两眉的中间到发际的线状穴位(攒竹)30-50次。

9推拿者用双手拇指分推自小儿眉头起沿眉向眉梢的线状穴位(坎宫),30-50次。

10推拿者用双手中指推位于小儿眉后凹陷的穴位(太阳),30-50次。

11推拿者以一手扶定小儿前额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置颈项两侧的穴位(风池),轻柔1-2分钟。

12推拿者用拇指直推小儿胳膊掌内侧缘(小指侧)从肘关节至手腕的线状穴位(六腑)。从肘关节推向手腕,100-300次。

13推拿者以手拇指指端置合谷穴处捏掐2-3分钟。

2 治疗内伤咳嗽的推拿方法

内伤咳嗽症状表现:久咳,身体消瘦,微热,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无力。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按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乳旁穴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乳根穴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或用手掌擦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脾俞穴。

8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桡侧(即拇指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脾经),由指根推向指尖200-600次。

9推拿者用拇指推位于小儿小指指纹面,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肾经),用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10推拿者用掌根按揉位于小儿肚脐上方的穴位(中脘)100-300次。

11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外斜下方的穴位(足三里)50-100次。

12推拿者用食指和中指按揉位于小儿第2腰椎下两侧的穴位(胃俞)50-100次。

3 小儿咳嗽辩证加减推拿

1风寒袭肺: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擦胸背温阳散寒。

2风热犯肺: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肃肺。

3痰热壅肺:加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清泻肺热。

4痰湿蕴肺:补肺经,加揉三阴交,揉阴陵泉,揉丰隆,补脾经,揉中脘,揉足三里健脾助运,利湿化痰。

5肺气亏虚:补肺经加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温阳健脾,养肺止咳。

6肺阴亏虚:加不肾经,揉二人上马滋阴补肾。

4 小儿咳嗽养护宜忌

1咳嗽的原因很多,首先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能随便使用止咳药,以免妨碍痰液排出。

2少食辛辣香燥食物及油腻,煎炸食物,以防内伤乳食。

3外感咳嗽在外感为解除之前,忌食油腻荤腥,咳嗽未愈前忌食过咸过酸食物。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多食水果及蔬菜,适当控制食量。

5室内常通风换气,保暖,切忌汗出当风;高热重症患儿,要卧床休息,物理降温。

6合理喂养,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小儿捏积的具体方法是:患儿伏卧在床,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应力求卧平卧正。捏脊时自尾骨的凹陷处(也就是长强穴)起,一直向上捏至颈部,一般是从下往上捏。刚开始给孩子捏的时候每次不要超过5遍,手法要轻;等孩子慢慢适应了,再逐渐在手上加点力,增加次数,但每次最多也不要超过10遍。

捏脊的手法有两种,可以任选一种:(1)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拇指指腹对准食指的第二指关节桡侧,虎口向前,双手食指紧贴皮肤并向前推动,将皮肤推起,然后双手拇食二指把皮肤捏起来。(2)用拇指的桡侧顶起皮肤,食中指前按,拇、食、中三指指端挟住皮肤并捏起,同时稍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捏脊完成后,孩子背部的肌肉比较紧张,这时再用手掌从上自下,沿着脊椎向两边分推;最后再沿着孩子的腋下轻轻向下抹5遍,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这样,整个按摩就全部完成了。按摩后一定要多给孩子喝温开水。孩子在捏脊的过程中都会微微出汗,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不配合,会哭闹,更是一身的汗。所以捏脊后一定要给孩子喝温开水,一是补充水分,二是预防感冒,三是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

1 清肺经1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一手扶住患儿前臂,另一手以拇指螺纹面从患儿无名指末节螺纹面向其指尖方向直推,反复操作100次,注意做推法时力量要均匀,着力部位要紧贴患儿皮肤沿直线推。

2 揉天突30-5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中指指端着力,按揉天突穴(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正中)30-50次,用力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3 揉膻中300次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指端按于患儿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即膻中穴,以指端为着力点作环旋揉动,揉300次。

4 揉肺俞2-3分钟

患儿仰卧位,推拿者站在患儿侧方,以一手食指,中指端分别于患儿两侧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穴上环旋揉动2-3分钟。

1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手掌按揉中脘100-20次,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度。

功效:揉,摩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病患。

2 揉按脾俞

定位: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以顺时针方向揉按脾俞50-10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揉脾俞能健脾和胃,助运化,消水湿。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

3 摩腹

定位:腹部。

推拿手法: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为推阴阳。用掌或四肢摩,称摩腹。

功效: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对于小儿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厌食,消化不良有缓解作用。

4 揉脐(神阙)

定位:肚脐。

推拿手法:用食指端或掌根置脐部依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之,称揉脐;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摩或以掌心摩均称摩神阙,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揉100-300次,摩五分钟。

功效:揉脐,摩脐能健脾和胃,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多用于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839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