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细菌可以在比我们能想象到的更加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但高等一些的生命对环境都相当挑剔,有谁听说除某些细菌以外还有哪种生物能耐百度的高温?可近来科学家惊讶地发现,地球上还真有这样的生物存在!
在东太平洋海底,那儿有一条长长的地壳活动带,发现有许多的海底热泉。有些热泉在冒出地面时会在出口处形成烟囱似的石柱。从“石头烟囱”里冒出来的热液,温度常能超过百度。就是在这样的沸水环境里,在这些冒着沸水的烟囱外壁上,生活着一种毛绒绒的软体动物,专家们叫它为“庞贝蠕虫”(Alvinella pompejana)。它们用分泌物自石头烟囱的岩基上堆起一条细长的管子,就像珊瑚虫一样,身体就蛰居在里面,生物学家们通过水下仪器及电视看到,这些蠕虫有时会爬出管居而在四周游荡。经测量,那里的中心水温高达105℃,但专家们仍不敢相信,像蠕虫这样高级的动物,竟能生活在如此的高温环境之中。他们想,也许庞贝蠕虫有一种特殊的隔热本领,就像消防服和宇航服那样能保护身体免受高温或真空环境的伤害。可是研究表明,庞贝蠕虫并没有这样的天然防护机能。于是又想到,或许地下热液直窜上方,对周围并没有造成太高的温度,就像冬季烤火,在铁皮烟囱管周围稍远一点,就不会感到太明显的热度一样。
1995年11月至1996年4月,美国生物专家利用著名的深海潜水器“阿尔文”号下潜到海底,仔细查看了3根冒着热液的“海底烟囱”:它们高5-7米,外壁上密密地长满了庞贝蠕虫的白色石管,观察人员用一根特制的温度计伸进石管测量了温度,结果发现,在管口温度是20~24℃,而在管底,也就是贴在烟囱壁处的石底部为62~74℃,最高值测到81℃。于是了解到,这种体长6-8厘米的蠕虫,居然生活在头尾温差高达40~50℃(最高达到60℃)的管子里。这还不算,蠕虫们还时不时地来到“室外”,在离它们的“居室”约1米的范围内游荡,而在1米处的水温已接近海底冷水,只有2℃左右。作为对照,专家们还测量了已被遗忘的空石管,这些空管,口、底的温度与有蠕虫生活的“居室”并无二致。证明这些庞贝蠕虫既没有自身的“隔热服”,也没有什么“用冷却水”降温的本领,它们确确实实地既不怕热也不怕冻,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耐高 温、最耐温差的动物。
在庞贝蠕虫发现之前,公认为最耐热的动物是生活在撒哈拉大沙漠的一种蚂蚁(Cataglyphis),那里白天的温度有55℃,可与庞贝蠕虫相比还差得远呢!这种蠕虫的生存能力还不仅在温度一项,在那种热液泉的环境里,海水中有高浓度的有毒硫化物和重金属元素。
那么庞贝蠕虫以什么为食呢?原来它与珊瑚虫一样,是一种共栖动物,与它“相依为命”的还有一种丝状细菌,它们依存在蠕虫的背部,蠕虫为细菌提供培养基并保持细菌周围的水不断地更新,蠕虫则依靠细菌的分泌物为生。现在科学家们正以极大的兴趣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或许能从中得到有益于人类的某种启发。
毛毛虫一般指鳞翅目(蛾类和蝶类)昆虫的幼虫。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有的幼虫身上有很多有毒的刚毛,人碰到的话皮肤会红肿。色彩美丽,成虫体肢和翅满被鳞片和毛,故2对翅为鳞翅,且前翅大于后翅;虹吸式口器(原始的小翅蛾类上颚发达,为咀嚼式);触角丝状、双栉状、栉状、棍棒状等多型;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单眼。幼虫蠕虫状,具3对胸足,腹足和尾足大多为5对。幼虫体上生有刚毛,对刚毛的排列和命名称毛序,在分类上有重要意义。约有112000种,包括蛾类和蝶类。有些可作鱼饵、喂鱼,经常活跃于树叶,树干等地方,春天和夏天多
从你的上看,这个是豆象,对人无害。
豆象 鞘翅目叶甲总科豆象科的统称。约1000种,分布于世界各地。中国有40多种。 体卵圆,中小型,少数种类较大。复眼大,前缘强烈凹入。
触角11节,锯齿状,栉齿状。鞘翅毛有白色、棕色,常形成斑纹 ,末端截形 。幼虫为复变态,第1龄有长足,胸板有齿,经过一次蜕皮后,足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不甚活泼的蠕虫型幼虫。
根据您的描述,这种类似蟑螂的生物可能是“光肩星天牛”,这是一种常见的天牛种类,其背部有着黑白相间的花纹。
光肩星天牛是一种昆虫,属于鞘翅目天牛科,其成虫的长度一般在17-39毫米之间,身体呈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其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而其翅鞘上则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
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为一年发生一代,或两年发生一代。其以幼虫或卵越冬,来年四月份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成虫在六月上旬开始出现,盛期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七月中旬开始产卵,七、八月间为产卵盛期,卵期约16天。六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到十一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时开始越冬。
光肩星天牛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等地区,其幼虫为复变态,经过一次蜕皮后,足部分或全部消失,形成不甚活泼的蠕虫型幼虫。
总之,光肩星天牛是一种常见的天牛种类,其背部有着黑白相间的花纹。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或需要更多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沙漠十大恐怖动物,沙漠里危险动物
1沙丘猫
作为一种小型的猫科动物,沙丘猫有着和沙漠相近的颜色,其特点是腿部有黑色条纹,这种猫科动物经常会在夜晚捕猎,一般以老鼠或蜥蜴为食,一般的沙丘猫寿命可达13年。
2蒙古死亡蠕虫
蒙古死亡蠕虫别名死亡虫,传说它是一种通体红色,拥有着恐怖相貌的蠕虫,可以通过释放强劲的剧毒锁定远距离的猎物,很多人都遇到过死亡蠕虫,也在极力证实死亡蠕虫的存在。
3黑曼巴蛇
黑曼巴蛇有着细长的身体,一般长度达两米,其最长的个体达到了45米,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口腔内部呈黑色,头部是长方形的形状,黑曼巴主要以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在受到威胁时会主动进攻。
4亚利桑拿沙漠金蝎
亚利桑那沙漠机械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带,通体呈**或棕色,作为一种体型巨大的蝎子,体长可达14厘米,性情凶猛,擅长伏击猎物,甚至会同类相食。
5角腹蛇
角腹蛇在沙漠中的分布比较广泛,由于眼睛上面有一对小角而命名,这种舌类的长度较短,一般是60~80厘米,菱形的头部显示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蛇类,一旦咬伤,将会非常痛苦的死去。
6响尾蛇
响尾蛇有着很强的毒性,体长大约在15米至2米之间,在受到威胁时,它会震动尾部发出警告,不同地区的响尾蛇攻击方式和性情大不相同。
7塔蓝图拉毒蛛
塔蓝图拉毒蛛产自美洲热带地区,是如今最大的陆居无脊椎动物之一,寿命可达20~40年,头部的毒牙可以帮助他快速捕捉猎物。
8黑背胡狼
黑背胡狼有着非常快的行动速度,背部的黑色皮毛一直从头部延伸至尾部,在沙漠中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主要以鸟类或小动物为食,是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动物。
9南非犰狳蜥
作为南非当地的一级保护动物,南非犰狳蜥体长在20厘米左右,通体呈**,身上布满了铠甲一样的鳞片,受到危险时,他会把自己蜷缩成一团,保护自己的腹部。
10沙蟒
沙蟒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沙漠地区,一般没有毒性,通常以蜥蜴或老鼠为食,喜欢把自己埋在沙土中,不同种类之间个体有所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