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黄鳝的方法是:
选择优质苗种。快速养鳝应选择体色深黄有大黑斑、无病无伤、敏感、争逃力强的种类。
合理密养。常规养殖,每平方米放养规格约50克的个体,密度为2千克左右最为合理。同时,池埂多(如埂沟式鳝池)、水草多、换水方便、排污彻底的鳝池放养密度可增大;相反则应减少。黄鳝规格大、放养总重可增加;规格小,放养总量应减少。有养殖经验的放养密度大;无经验者放养密度小。
大小分级分池。大小鳝同池或同网箱混养,整体增重倍数低,即整体生长速度慢,效益差。一般收购的“统货”,至少要分三个以上的等级饲养,分的等级越多,越利于养殖和整体快速增重。
养殖技术 一概述
黄鳝又称鳝鱼,长鱼等。生长速度快,一般一个月可增长10厘米,9 个月体长可达300克,即达商品鱼规格黄鳝尤其适应农村人工养殖,是农民致富的好门路。
鳝鱼为变温动物,只要水温在10—32℃,全年均可进行放养。放养的鳝鱼要求体质健康,游泳活泼,无疾病,无伤残,规格大小均可。因鳝鱼有大欺小、强欺弱和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相互撕咬残食的现象,因此,同池饲养的鳝鱼应规格基本一致。一般个体重在100—350克以上的,可放到待销池内随时出售;个体重在50克以上的,可放到养成池中,当年可长到商品规格;50克以下的,可放到苗种池中,当年能长到50克以上,可为来年鳝鱼养成提供大规格鳝种。放养密度要根据放养规格及饲养条件等灵活掌握,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千克。
1养殖鳝鱼需注意的环境
应选择水源充足,四季朝阳的地方,在水质上,是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定要勤换水,保持良好的水质,春秋季3-5天换水一次,夏天1-2天换水一次,其水深不低10厘米,注入水温不能超过5℃,以免因温度骤降引起死亡。
2建造养鳝池
建造鳝池,要选地势稍高,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以小型为主 ,面积5-20平方米,或者30-6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池形应按东西走向, 为了防逃可另做池沿,四周高出地面30-50厘米,在土质较硬的地方建池可不用砖石,若在软土质处建池则要用砖石铺底砌壁水泥勾缝。池底垫上经过曝晒松硬适度的泥土30-60厘米,便于黄鳝打洞潜伏,在接近水源处挖一进水口,在相对一侧下端平行水底处留一排水口,排进水口均要有拦鱼网布,防止逃鳝池面 1/3的水面可适度种植茭白,水花生,蒿草等水生植物,供鳝鱼蔽,遮荫改善鱼池环境。
因鳝鱼能在空气中直接呼吸氧气,需经常把头部伸出水面。所以,鲜鱼池水位宜浅。水位应根据鳝鱼规格而定,苗种池水位宜浅,一般为10 —20厘米。养成池可深些,一般为30—40厘米。待售池水位可浅些鳝鱼耗氧量较高,喜清新水质。因此,应经常冲注新水。一般冬季每月换水1—2次,春秋季每星期换水1次,夏季每1—3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在20—50%,有条件的地方可在鳝池中形成微流水。在高温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或在池上架植丝瓜、葡萄,以防烈日暴晒和降温防暑。较大较深的养鳝池中,可混养少量罗非鱼、鲤鱼、鲫鱼、泥鳅等杂食性鱼类,能起到清除残饵粪便、净化水质等作用。
准备鳝鱼入池前,可施少量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以繁殖摇蚊幼虫、丝蚯蚓、水生昆虫等水生动物,或在池中投放螺蛳或泥鳅等,任其繁殖,为鲜鱼提供鲜活饵料。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中架设黑光灯,引诱昆虫入池。
二人工养殖黄鳝的技术措施
1放养鳝种及鳝鱼的选择和投放
应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活动力强,大小一致的黄鳝 一般要求每尾重量2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苗种有来源于笼捕的野生幼鳝,也可从市场收购,但受伤破皮, 断尾的鳝要除去,还可以是人工繁殖的苗种。放养早春为好 一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每平主米15-3千克,条件好的可放到5-6千克。总之, 放养规格大,密度就小,反之,则相应增大,且放养前应注意鱼体消毒,水温差不宜过大。
2投饵和管理
黄鳝以肉食为主,人工投饲可用蚯蚓、小鱼虾、螺蚌肉等, 也可搭配投喂一些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饲料,腐败变质的饲料不可投喂。投喂饵料经1—2天短期适应后即可投饵,一般日投饵1次,投饲应在傍晚进行;亦可逐步提早投喂时间,驯化其白天摄食。在上午8时、下午4—5时各投饵1次。日投量占鳝鱼体总重的3-5%,6-8 月投饲量为总重量的6-7%;投饵量要根据水温高低、饵料质量、水质状况等酌情增减。投饲量随鳝体增而加大,在生长适温时应多投勤投,15℃以下,10℃以下停止投喂,要求将饲料投入食台,便于掌握食量和清除残饵。
鳝鱼以摄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喜食鲜活饵料,如各种昆虫及其幼虫、蚯蚓、小鱼虾、蚕蛹、蝇蛆、螺蛳、蚌蚬、大型浮游动物、畜禽内脏及蝌蚪等。饵料应保证鲜活不腐臭,动物性饵料不足的地方,可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如豆饼、麸皮或玉米粉等,将上述植物性饵料与绞碎的鱼虾肉糜混合成湿团(在水中能较长时间不散开)后投喂。较大的饵料要剁碎或吊挂在池中,任其撕食。螺蛳、河蚌及蚬等硬壳饵料,投放前须砸碎其外壳。饵料应定点投喂,每个鱼池设2—8个投喂点。鳝鱼摄食的适宜水温为15—30℃,有昼伏夜出索饵的习性。如冬季对鱼池覆盖塑料薄膜大棚或采用其他增温、保温措施,保持适宜的水温,鳝鱼可全年摄食生长,从而大大缩短暂养期,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效益。投饵前应清除残饵,以免影响水质。
3防逃
雷雨闷热天气,气压低,水体缺氧,可见黄鳝出穴,竖直身体前部,将头伸出水面,此时要注意灌注新水。雨天还要注意溢水口是否畅通,拦鱼网是否牢固,以防黄鳝外逃池边不能有草绳、木棒延伸池外,因而雨天黄鳝最易顺水逃逸。鳝鱼池池小水浅,在灌注新水时,要防止水溢鱼逃。鱼池水面应控制在池沿20厘米以下,随时检查进排水门的拦鱼网布及池壁的牢固程度。特别在食物缺乏、雷雨、久雨天气或水质恶化时,鳝鱼最易逃逸,此时更应重视防逃工作。另外,应当防范鸭、鼠、猫等敌害危害鳝鱼。
4筛鱼
鳝鱼种内竞争性很强,同规格下池的鱼,经一段时间的饲养,规格就会参差不齐,长此以往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所以,在鳝鱼生长期间,应每隔1个月左右,将池中的鳝鱼全部捕出,经过筛选,将大、中、小规格的鳝鱼分池饲养。秋后生长期结束前,也应将鱼全部捕出,把已达商品规格的鱼放入待销池中,其余不同规格的鱼,按来年生产需要分池放养。这样,鳝鱼种经一个冬天的适应,明年即可较早进入旺长阶段。
三黄鳝养殖的夏天管理
1投给适口饵料
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欢鲜活饵料,或蛋白质含量高的混合饲料,如各种昆虫的幼虫、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蝇蛆、禽畜的下脚料等,这些都是黄鳝的理想饵料。
黄鳝喜欢昼伏夜活动,因而投饲时间为下午4-6时为好黄鳝贪食且耐饥饿,饱饥不易觉察,故投饲要注意定时定量,一般每平方米鳝池每天投饲料400-500克,约占黄鳝体重的5-8%投饲要有固定的投喂地点,多设食台,防抢食或饥饱不匀。
2经常加注新水
黄鳝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5-20厘米为宜,要经常换水, 坚持每天或隔天换一次,保证水质清新。天气闷热,雷雨前夕,水中会缺氧, 凡在这种天气前夕,要及时加注新水。雨天要注意排水畅通,切忌雨水漫池,防外逃。
3创造适宜环境
黄鳝的适宜生温是15-3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黄鳝摄食和生长,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要注意为黄鳝创造适应环境。可在养殖池内1/3 的面积放养水葫芦、浮萍或者种养慈菇、菱白等水生植物,也可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并在池上搭架遮荫,以利黄鳝生长。
4注意防治鳝病
鳝种放养前,用4%食盐水或10ppm漂白粉浸浴10-20分钟,外来鳝鱼须用浓度为百万分之一的漂白粉溶液,或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10—20分钟后下池。可有效地预防鳝病。黄鳝受伤后会生水霉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细心操作,以免鳝体受伤。黄鳝生此病时,可用万分之四的小苏打和食盐合剂全池泼洒,也可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鳝体5-8分钟。饲养期间,每月按百万分之一浓度用漂白粉泼洒全池。
5黄鳝的越冬
一般11月份以后,水温降到15℃以下时,鳝鱼开始钻入土层深处,进入冬眠状态,直到来年2—3月。有热源的地方,使池水终年保持25-30℃,鳝鱼就能免除冬眠,常年生长。
(1)干池越冬:冬季时将池水排干,泥土要保持湿润,上层覆盖18厘米稻草,以防土层结冰,注意鼠和猫进入池内损伤鳝体。
(2)带水越冬:冬季加深水位培肥水质,提高水温,水面结冰要及时打破,谨防黄鳝缺氧窒息死亡。
四黄鳝病害及防治技术
生长期间,尤其是刚放鳝苗和黄鳝繁殖季节, 绝对不能够放鸭子直池捕食。为防止猫、鼠、鸟类等动物入池捕食黄鳝,最好用旧网片盖住池子,或是采取其它保护措施。
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阴降温,再喂新鲜的蚪肉。
黄鳝在饲养初期,如果鳝种表皮受伤就易引起水霉病。病鳝体生白毛,食欲不振,最后病弱而死。防治方法是选择体表无伤、体质强壮的幼鳝,在放养前用石灰消毒鳝池,发现患有水霉病的黄鳝要及时用5%的碘酒抹患部或3-4%的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就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黄鳝梅花斑状病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的**圆形病斑。
防治方法是在鳝池中放养一些蟾蜍,由于它们身上的蟾酥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若已发病,可用剥去皮的蟾蜍头部,用绳子系好后在池内拖几次, 1-2天即可除病。
黄鳝毛线虫病是由于毛线虫侵入黄鳝肠道引起的疾病,毛线虫大量寄生引起黄鳝死亡。防治方法是在放养鳝苗之前用生石灰清池,可杀死虫卵预防此病。发现病鳝后,可按每50公斤黄鳝用5克敌百虫晶体(90%), 掺入豆饼粉3公斤,做成药饵投喂治疗。
五黄鳝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在养殖黄鳝过程中应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其常见病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腐皮病
病鳝行动无力,整天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红斑,以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紫斑, 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皮肉,往往可见腐皮和内脏。
防治方法:
(1) 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是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
(2) 在加换新水的同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ppm,连续3天,有较好疗效。
(3) 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噻唑拌饵料投喂,每天一次,连续3-6天
2肤霉病
此病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或饵料不足而引起黄鳝互相咬伤,伤口感染霉菌而致,伤口处长出棉絮状"白毛",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防治办法:
(1) 用5%食盐水浸洗鳝种后放养。
(2) 已发病的可用004%的食盐和004%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3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池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 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以致尾柄或尾部肌肉烂掉,尾椎骨外露,病鳝的头伸出水面,反映迟钝,行动无力。
防治方法:
(1)注意鳝池水面的环境卫生,可减少此病的发生和危害。
(2)用02ppm呋嘀唑酮全池泼洒。
(3)用每毫升025单位的金霉素液浸洗消毒鱼体,效果很好。
4毛细线虫病
此病系毛细线虫侵入黄鳝肠道所致,造成黄鳝消瘦,而后死亡。
防治方法:
(1)放养前黄鳝池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
(2)每50公斤黄鳝用9%晶体敌百虫5-75克拌入河蚌肉中投喂,连喂6天。
(3)用贯众、荆、苏梗、苦楝树根皮等中草药合剂,按每50公斤黄鳝用药总量290克 (比例按顺序为16:5:3:5),加入相当于总药量3倍水,煎至原水量的1/2, 倒出药汁,再按上述方法加水煎第二次,并两次药汁拌入饲料投喂,连喂6天。
5棘头虫病
由棘头虫寄生肠道引起,肠道发炎充血,阻塞肠管,严重时造成肠穿孔,引起黄鳝死亡。
防治方法:
(1)养鳝池放养前用生石灰消毒可预防此病。(2)每50公斤黄鳝用90%晶体敌百虫40-50克混合于饲料中拌喂,连喂6天。
黄鳝又称鳝鱼,营养价值高,可作上等佳肴,且市场需求量大,价格昂贵。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池进行人工饲养。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池。在向阳并有一定水源和土质较坚实的地方建养殖池。养殖池有泥土地、水泥地和泥结构四周砌砖等三种类型。如面积较大的养殖场,则以水泥池最佳。面积可10—15平方米,深08—1米。池壁设置小洞穴,池塘铺塘泥30厘米,以利鳝鱼钻洞休息。蓄水10—15厘米。水面处设置进出水口,用聚乙烯细网防逃。池面用一半面积种植慈菇或养殖浮萍、水葫芦水生植物,作为鳝鱼遮荫潜伏栖息防暑之用。黄鳝养殖池池壁至少高出水面30厘米,以免黄鳝在雨水冲刷时逃逸。
二、放养。每年4—8月是鳝鱼产卵季节,5—6月是盛期。鳝产卵期间,到鳝鱼生活的地方寻找鱼卵,用纱布捞取受精卵或幼苗,然后将鱼卵放入小池或瓦缸中孵化、育苗。幼苗投喂鸡蛋黄、碎肉、麸饼粉等。当年或翌年长至尾重20克,即可放入大池中养殖成鱼。另外,还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幼鱼投入池中这样周转更快。鳝鱼投放的时期,以早春为宜,养到10月份,大鳝可超过150克,小的亦在100克左右。鳝鱼规格大小以放养每公斤30—40条为好,切忌大小鳝鱼混养,避免相互残杀或吞食。每平方米可养1—25公斤。鳝鱼具有较强的自行交配繁殖能力,一般第一次放养后不必再投入鱼苗,但必须加强保护和管理。
三、喂料。黄鳝喜欢吃活食,也非常贪吃。人工饲养黄鳝,蚯蚓、蚌肉等均是好饲料,还可用灯诱杀飞虫入池,或用猪血引苍蝇产卵生蛆作饲料。以蚯蚓最佳,每7—8条蚯蚓可增加鳝肉1克。黄鳝对食料的选择性严格,长期投喂一种食料后,很难在短期内改变其食性。因而在改变投喂饲料品种时,须在前2—3天内不投饵,以使其因饥饿而不择食,食用新的饵料。黄鳝习惯昼伏夜出,因此,初放养时给饵的时间,宜在每日下午4—5时,或在傍晚天黑以前,然后逐日提早喂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驯饵,即可每日上午9时或下午2时给食。亦可采用隔日投饵法,以增加其摄食量。饵料可投在木框或聚乙烯网布做成的饵料台上,投饵的地点要固定,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7%。投饵后的第二天,应调换新鲜水,保持池内水质新鲜,溶氧量多。
四、管理。黄鳝生长很慢,适宜的水温是15—28℃,水温低于15℃时影响黄鳝摄食,10℃以下完全停止摄食,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28℃时,黄鳝的摄食量也会降低,这时应采取措施降低水温。黄鳝从春后到入冬前,是生长的旺季,要加强管理,喂足喂好,定时定量,使鳝鱼能加速生长。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清除。在入冬前一定要喂足饲料。入冬后必须将池水放干,并用稻草覆盖,厚度以不使黄鳝窒息死亡为度,以保护池室,不致使黄鳝因低温而冻死。春后再适时复水。
五、病害。天敌防治。在黄鳝生长期,尤其是刚放养的鱼苗和黄鳝繁殖季节,绝不能让鸭子进池捕食。夏天,有时因气温太高,黄鳝会出现中暑昏迷现象,此时应换清凉水或遮荫降温,再喂新鲜的蚌肉。黄鳝主要的病害,是梅花斑状病,症状是在黄鳝的背部出现黄豆粒大小、**圆形病斑。治疗方法:可在池中经常放养一些蟾蜍(癞蛤蟆),由于蟾蜍身上的蟾酥有防治和治病作用,可减少发病。如发现已经发病,可用剥去皮的癞蛤蟆的头部,用绳子系好在池内来回拖几次,1—2天内可除病。
栖息环境
黄鳝为热带及暖温带鱼类,营底栖生活的鱼类,适应能力强。生活于水体底层,主要栖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与沟渠等泥质地的水域,甚至沼泽、被水淹的田野或湿地等皆可见其踪迹。喜钻洞穴居。黄鳝洞长约为体长的3倍左右,洞内弯曲交叉。每个沿穴一般有两个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处,以便它将头伸出呼吸空气。
生活习性
黄鳝日间喜在多腐植质淤泥中钻洞或在堤岸有水的石隙中穴居。白天很少活动,夜间出穴觅食。夜行性,口腔皮褶可行呼吸作用,故可直接呼吸空气。冬季与乾季时,会掘穴深至地下1-2公尺,数尾鱼共栖。鳃不发达,而借助口腔及喉腔的内壁表皮作为呼吸的辅助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气;在水中含氧量十分贫乏时,也能生存。出水后,只要保持皮肤潮湿,数日内亦不会死亡。
黄鳝为肉食凶猛性鱼类,多在夜间出外摄食,能捕食各种小动物,如昆虫及其幼虫,也能吞食蛙、蝌蚪和小鱼。黄鳝之摄食多属啜吸方式,每当感触到有小动物在其口边,即张口啜吸。是以各种小动物为食的杂食性鱼类,性贪,夏季摄食最为旺盛,寒冷季节可长期不食,而不至死亡。
繁殖方式
黄鳝生殖季节约在6-8月,在其个体发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转的特性,即从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时都是雌性(即体长在35厘米以下的个体的生殖腺全为卵巢);产卵后卵巢逐渐变为精巢;体长在36-48厘米时,部分性逆转,雌雄个体几乎相等;成长至53厘米以上者则多为精巢。黄鳝产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产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受精卵在泡沫中借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发育,雌雄鱼都有护巢的习性。
卵大,卵径约2-4毫米,金**,富弹性。产卵时成鱼吐泡沫,在洞口积聚成团,卵量较少,不产于泡沫中,产在巢里,约7-8天可孵出幼鱼。生殖腺左侧发达,右侧退化。具有性逆转现象,体长在200毫米以下的个体其生殖腺全为卵巢;体长220毫米左右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毫米时,雌雄个体几相等;360毫米以下的,多数为卵巢;380毫米以上的个体多数为精巢;成长至530毫米以上的个体,则全部为精巢。黄鳝自胚胎期到成熟都是雌性,只能产卵;在产卵以后,卵巢渐转为精巢,以后就产生精子。怀卵量少,体长500毫米的雌体,怀卵500-1,000粒,分批产出。刚孵出的幼鱼具有胸鳍,鳍上布满血管,经常不停地扇动,成为幼鱼的呼吸器官,稍长即行退化。当年幼鱼只能长到200毫米以内,2冬龄鱼才达性成熟,体长约340毫米。
一、颜色不同:
1、白鳝背部呈暗绿色,腹部白色。
2、黄鳝色泽黄褐色,并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
二、所处的生长环境不一样:
1、白鳝长在江河里。
2、黄鳝长在水沟或池塘里,也可以人工池塘里养护。
三、食物不同:
1、黄鳝一般喜吃一些小虫类的食物。
2、白鳝喜吃动物腐尸。
四、个头大小也不同:
1、黄鳝一般每条不会超过1斤(基本都是3两以内)。
2、白鳝体重起码在1斤以上人们才会吃它(体重可达4-5斤甚至更重)。
五、鱼肉的口感味道也不一样:
1、黄鳝味道醇厚偏老。
2、白鳝味道清淡肉质偏嫩。
以上内容参考 -白鳝、-黄鳝
您好!黄鳝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种类有
:
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病、烂尾病、打印
病、发烧病、梅花斑疹、水霉病、白皮病、萎瘪病
等。
1
、发热病
11
病因和病症
此病主要发生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密度大,运输时间长,体
表粘膜被水中微生物分解,
大量耗氧,
放出热量,
造成水温剧增
(可高达
50
℃)
,
使底层黄鳝缠绕成团致死,死亡率有时可达
90
%。
1
.
2
防治方法
在运输前先经蓄养,
勤换水,
使黄鳝体表泥沙及肠内容物除净,
气温
23
~
30
℃情况下,每隔
6
~
8
小时彻底换水
1
次,或每隔
24
小时,在水平
施放一定量的青霉素,用量为每
25
升水放
30
万单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
肠炎病
21
病因和病症
投喂腐烂变质食物、饥饱不均、免疫下降、养殖密度高和
水质恶化均可引起此病。病鳝行动迟缓,全身发黑,尤以头部明显,腹部膨大出
现红斑,
肛门红肿变紫,
轻压腹部有黄水或脓血流出,
病鳝食欲下降,
肠内无食,
局部或全部肠管充血发炎,短期内死亡。
22
防治措施:
①用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交叉消毒水体,
每半月使
用
1
次;②加强饲养管理。投喂饲料做到“四定”
,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
清除粪便残饵,防止水质恶化;③饲料内加抗菌素,按饲料重量计算,交叉使用
下列物品:
02%--05%
土霉素、
01%--02%
呋喃唑酮、
01%
氟哌酸,连喂
3-5d
;
④对病鳝应内服与外用药同时使用,
也可用
02
—
03g/m3
禽用红霉素全池泼洒;
⑤每
50kg
鳝鱼用大蒜
100g
、食盐
200g
,分别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
3-5d
。
3
细菌性皮肤病(赤皮病)
3
.
1
病原和病症
赤皮病一年四季都要发生,
5
~
9
月份为流行季节。是目
前发生较严重的疾病,
大小鳝均患,
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
细菌侵入皮肤而
引起。病鳝体表发炎充血,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食欲下降,活动减
少,严重时毛细血管破裂,全身发红,粘液脱落,肛门红肿渐以紫。以病后短期
内死亡。
32
防治方法
①用
1g/m3
漂白粉全池泼洒,
应保持水位
10cm
左右;
②用
2g/m3
五倍子煎水全池泼洒,连续
2-3d
,或用生石灰和“鱼康泰”洒池,效果较好;
③饲料内拌药物,如三黄片、磺胺药、红霉素,池内浸沤枫树蓖麻叶。④用
1
千克鱼康乐
1
号添加于
100
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天
1
次,
3
~
7
天为
1
个疗程。
4
烂尾病
41
病原和病症
是鱼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而引起的。在密集养殖池和运输途
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充血发炎,继而肌肉坏死腐烂,以致尾部骨肉烂掉,尾脊
椎骨外露。严重影响黄鳝的生长,烂尾病不易致死,但易并发其它细菌性疾病。
病鱼反应迟钝,头伸出水面,严重时尾部烂掉,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
亡。
42
防治方法
①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②放养密度不宜过大。③改善
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避免细菌繁殖。④病鳝单独处理,用土霉素、磺胺药拌饲
料投喂,
02g/m2
呋喃唑酮全池泼洒,
或
025
单位
/mL
的金霉素,
连续使用
3-5d
。
⑤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每毫升
0
.
25
单位。
5
水霉病
51
病原和病症
在放养初期,由于操作不慎,体表受伤而感染,肉眼可见到
伤处长霉丝。
52
防治方法
一方面立即加注新水,一方面用食盐和小苏打(前者每百升水
加
2
.
5
千克,
后者每立方米水体用量
20
克)
,
全池泼洒,
同时每立方水体用
0
.
2
~
0
.
3
毫升的杀菌红全池泼洒直到病愈。
6
打印病(腐皮病)
61
病原和病症
该病是成鳝阶段的主要疾病,多发生在在土养殖,好发于
高温季节。初期鳝体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黄豆大小的红斑,随着病情的发展,
肌肉腐烂,直至露出骨胳和内脏。
62
防治方法
①全池泼洒
10g/m3
生石灰或
1g/m3
漂白粉,每半月交叉使用
1
次;
②病烂处涂高锰酸钾粉或用毛笔沾
1%
高锰酸钾溶液;
③用
02g/m3
呋喃酮
或
03g/m3
“鱼安”或红霉素
25
万单位
/m3(
片剂需研碎
)
全池泼洒,连洒
3-5d
,
同时内服磺胺或土霉素;④将蟾蜍剥皮放入鳝池,或泼洒蟾酥。
7
白皮病
71
病原和病症
本病也是一种皮肤病,病原是白皮极毛杆菌。白毛病与烂尾
病一样,发生在黄鳝尾部,只不过该病多发生于幼鳝期间。表现为尾部发白,病
灶处无黏液,病鳝行动较慢,人们只要用手抓它便一抓即着。流行季节为
5~8
月之间,死亡率可达
60%
以上。
72
防治方法
(
1
)
每
50
千克黄鳝口服土霉素
5
克,
连续
3
天为
1
个疗程,
连续
3
个疗程。
(
2
)中药合剂泼洒
艾叶
1000
克、地虞子
100
克、苍术
150
克、并头草
250
克、百合
50
克、大黄
30
克,另加苯甲酸
20
克混合后以
70
℃温
水浸泡
48
小时,
均匀地挤药汁于
30
平方米的黄鳝池中,
并注意观察,
如黄鳝无
反应,
2~3
天后换水、换药,一般
2
次可可愈(该方可挤汁
3~5
次)
。
8
梅花斑状病
81
病因和病症
此病病因不明。在长江流域一带常发生在
7
月中旬,病状为
黄鳝背部出现黄豆大小的**圆斑。
82
防治方法
在饲养池里放养几只蟾蜍
(俗称癞哈蟆)
。
已发病者,
可用
1
~
2
只蟾蜍(池面积大,可多用几只),将头皮剥开,用绳系好,在池内反复拖几
次,
1
~
2
天后即可痊愈。
9
萎瘪病
91
病症和病因
又称消瘦病
病因放养密度太大,
规则参差不齐,
争食太强,
饵料不足,营养不够所致。患病鳝鱼独游,体色发黑,消瘦、头大、身细。
92
防治方法
同一鳝鱼池规格整齐,防止争食。
放养密度适宜,密度过
大,应及时分池。
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丰富,投均匀,满足鳝鱼摄食生长。
10
出血病的防治
101
病原和病症
江苏宝应县科委凌天慧以及南京农业大学徐福南等,于
1990
年发现了国内外均未报道过的黄鳝败血型疾病,暂称黄鳝出血病。通过解
剖和显微镜观察,
证实该病是由
“气单孢菌”
引起的出血病,
对黄鳝人工接种
“气
单孢菌”毒株,发病症状与原发症状完全相同,接种后
91
小时,黄鳝全部死亡。
剖检可看到病鱼皮肤及内部各器官出血,
肝的损坏较严重,
血管壁变薄,
甚至破
裂。从病理学来分析,这是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
10
.
2
防治方法
每
100
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
250
克,每日
2
次,连用
3
~
7
天。
病鳝用
025g/m3
的金霉素或呋喃唑
08g/m3
全池泼洒,或将大黄片
1%
-
3%
拌入饲料投喂,效果较好。
看你上的图及症状描述应该是属于梅花斑状病和腐皮病,可以按上面说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您,,或者再追问,谢谢!
黄鳝、泥鳅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区别是:
黄鳝无鳞,色泽黄褐色,体侧有不规则的暗黑斑点,鱼鳍不发达,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如图:
泥鳅
泥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只有三、四寸。且它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如图:
泥鳅和黄鳝的最大区别在外形:
1泥鳅有须5对,黄鳝无须。
2泥鳅一般比黄鳝长度要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