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念
依据疼痛病理机制,慢性疼痛可分为伤害性或炎症性疼痛(对疼痛刺激的适当反应)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由神经系统损害诱发的不适当反应)。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1994)将神经源性疼痛(neurogenic pain)定义为“周围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紊乱引起的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则删去短暂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四个字;但临床实践中两者并无明显差异,可互为通用。
神经性疼痛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发病机理不清楚,阿片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非常痛苦。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电生理技术的发展,人们已逐渐深入地认识到神经性疼痛的复杂病理机制,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神经性疼痛机制研究的近期情况
近年来,通过基础和临床相结合的方法对神经性疼痛进行研究所取得的一个显著进展,就是在很多部分神经损伤或炎症病人中证实初级传入伤害感受器产生过敏状态(过度兴奋)。20年前,“神经性疼痛”和“传入神经阻滞”这两个词可以互相通用。但现在从大量的人和实验研究中已知道,外周神经损伤后的主要变化是初级传入伤害感受器的过度兴奋状态。该结果有几点令人鼓舞。
首先,神经性疼痛依赖于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的信号传入,它和其它类型的疼痛一样,对临床使用的有效广谱镇痛药,如NSAIDs产生反应。
第二,既然神经性疼痛来源于痛觉感受器的信号传入,对“所有的神经性疼痛都抵抗吗啡类药物”这个偏见应该被彻底抛弃。
第三,随着对初级传入痛觉感受器神经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增强了开发选择性作用于外周神经的药物和方法,例如: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就是这样一个药物,尽管它对所有神经性疼痛的疗效还不能完全确定。但它对某些神经性疼痛确实有效。目前最有希望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药物是避免拮抗所有的NMDA受体,而集中于拮抗参与疼痛过程的受体,如NR2B亚受体。通过选择性阻滞NR2B可以达到较好镇痛作用,如目前正在临床试用的NMDA-NR2B受体拮抗剂CP10606和ifenprodil在临床前期试验已证明与其他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相比,具有很好镇痛效能。加巴喷丁也显示具有拮抗NMDA受体中的某个亚单位而起作用。也许这是未来镇痛药发展方向之一。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时,多种病理生理过程都可产生和维持疼痛症状,每种疾病可能存在与之相关的几种典型机制。一旦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的多个层面(包括周围神经、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在产生和维持疼痛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与外周神经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所取得的令人兴奋的研究进展相反,对于中枢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而且,迄今为止,对中枢神经性疼痛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几乎没有。少数中枢神经性疼痛患者对三环类抗抑郁药有疗效反应,一些人对吗啡或抗癫痫药有疗效反应, 部分患者对大脑运动皮层刺激术或丘脑刺激术能获益。然而,还没有发现可以使这类患者的大部分获得有长久的疗效。
神经性疼痛的特征
1 与刺激无关症状(由病人描述)
(1)自发性疼痛 (休息尤其夜晚加重): 持续性灼痛、间歇性刺痛、
电击样、跳动样疼痛等。
(2)感觉异常-皮肤上无客观原因异常感觉
(3)感觉迟钝-在皮肤麻木区感到疼痛 (很难受)
2 与刺激有关(刺激诱发)
(1)痛觉超敏 (Allodynia) -对正常无痛刺激感到疼痛
(2)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对疼痛剌激反应增高或持久剧痛。
上述症状在活动期间或冷敷时可改善,活动或劳累后可加重;休息尤其夜晚症状恶化。疗
神经性疼痛的诊断
神经性疼痛是神经性疾病的一部分,适用于典型的神经性疾病的诊断步骤。第一步是详细了解病史,尤其疼痛初次发作和与当前所患疾病、创伤及外科手术的关系。神经性疼痛亦经常出现不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但灼痛或电击样痛或电击痛复合麻刺感投射到皮肤时,应高度考虑是神经性疼痛。如果疼痛放射的部位与神经受损的水平相一致时,进一步支持神经性疼痛的诊断。
体查应包括感觉的评估、运动和解剖学体征以证实或排除从上述病史推测的神经受损部位。因为疼痛属于躯体感觉系统的疾病,因此,对神经性疼痛的诊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受损神经、神经干或中枢传导通路的分布区域出现感觉异常来作出诊断。当疼痛和/或感觉障碍的区域超过了神经所支配的范围时,应考虑存在中枢敏感化。不过这种超过疼痛和/或感觉障碍的区域通常很少见。
异常性疼痛(allodynia)和痛觉过敏(Hyperalgesia)是对神经性疼痛病人进行物理检查时常见的两项重要症状。“总和”和“感觉后效应”(After sensation):开始时病人可能不能感觉到针刺(感觉缺失),但是在针刺几次后,感觉变得特别疼痛,这种现象成为“总和”。如果针刺停止后疼痛感觉仍存留几秒钟到几分钟,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后效应”。
根据病史和物理检查、感觉异常、疼痛过敏、总和和感觉后效应,一般诊断不难。
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和非药物方法很多(见表2),但大多数基于临床观察、病案报道和实验研究结果得出来,且实质上只是不超过50%患者疼痛缓解。治疗手段虽然不少,但多数只有50%有效。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及早告诉患者和其家属有关治疗上的困难是相当重要的。不要让患者感到绝望,向病人讲解绝大多数疼痛是可以治疗的,但只能部分缓解。对于治疗效果不现实的期望往往会使患者不能接受疼痛部分缓解的结果。
有关神经性疼痛的外周和中枢敏感性增强的过程非常复杂,单一种单一作用模式的药物去逆转这些过程,由此缓解疼痛是不可能的,除非可以逆转在这些”瀑布”事件中的一个关键的步骤。神经性疼痛的病人通常需要多种具有不同作用模式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
目前,大多数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是辅助性镇痛药(抗癫痫、抗抑郁等) 。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和抗抑郁药物(antidepressants)已成为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主要药物。
一抗癫痫药物
依据作用机制不同, 抗癫痫药物可分为钠通道阻滞性和非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药物。
1 钠通道阻滞性抗癫痫药物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是治疗三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和唯一被FDA批准的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有效,开始100mg,2次/日;第二日后每隔一日增加100~200mg,直到疼痛缓解,维持量剂量400-800mg/day ,分次服用;最高量不超过1200mg/day。卡马西平主要副作用是镇静、共济失调、肝功能损害、药物的相互作用和罕见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不断监测血常规 。
(2)拉莫三秦(lamotrigine)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和抑制周围神经产生的异位冲动,减少中枢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的释放。有研究报道拉莫三秦300-400mg/day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中枢性疼痛、HIV-相关神经病变有效果。拉莫三秦的缺点是出疹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托吡酯(Topiramate)
1996年开始用于癫痫的治疗; 通过阻滞电压依赖钠通道、增加GABAA受体部位的GABA浓度、激动谷氨酸受体的kainate亚型减少神经原活动。托吡酯的缺点镇静发生率较高、精神运动性缓慢、对碳酸脱水酶的抑制、肾结石、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2非阻滞钠通道抗癫痫药
(1)加巴喷丁(gabapentin)
美国FDA于1995批准加巴喷丁作为治疗癫痫的辅助药物,其后发现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效果明确。加巴喷丁是新AEDs药物,目前已成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其特点是水溶性味苦的白色晶体,同GABA结构相似具有环己烷环;口服后在小肠通过弥散和易化运输方式吸收。
加巴喷丁的分布容积为06-08L/kg,消除半衰期在48-87h之间。口服单剂量加巴喷丁300mg,3-32h后加巴喷丁的血浆峰浓度(Cmax)为27-299mg/L,脑脊液(CSF)浓度是血浆浓度的20%,脑组织浓度为血浆的80% 。加巴喷丁不经肝、肾代谢,经尿以原形排出,故不会诱导或抑制肝脏微粒体酶。
加巴喷丁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多种作用途径:①对GABA介导传入通路的抑制,减少了兴奋性传入信号;②通过增加神经末梢释放GABA,发挥GABA能作用;③ NMDA受体拮抗作用:;④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的拮抗作用和对外周神经的抑制作用: α2δ结合亚单位是电压门控钙通道亚单位,研究显示加巴喷丁结合α2δ产生镇痛作用,而且证实加巴喷丁的抗疼痛效力与它和α2δ亚单位相结合的程度成正比。
加巴喷丁临床应用剂量与副反应:开始剂量300mg ,3次/日。如果仍未达到效果,剂量可逐渐增加。一般900-1200 mg/d效果明显; 达到1800 - 3600 mg/d,病人也可以较好耐受,已有报道4200 mg/d的剂量。加巴喷丁常见副作用嗜睡(152%)、眩晕(109%)、无力(60%),最严重是惊厥(09%)。与传统的AEDs药物(象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和丙戊酸)比较,加巴喷丁副作用明显小 。
(2) 丙戊酸(valproic acid)
结构与其他抗癫痫药物不同 。丙戊酸增加GABA能的传递、增加脑内GABA浓度和改变脑内兴奋性氨基酸水平 。20例患三神经痛病人给予丙戊酸1200mg/day ,结果9例病人疼痛缓解。镇静、胃肠道反应、脱发、肝功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副作用和严重的毒性反应限制了丙戊酸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
二抗抑郁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s)包括丙米嗪(imipramine)、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阻止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重吸收和钠通道阻滞作用等。阿米替林开始剂量10-25mg,以后每周增加10-25mg,多数病人30-100mg/day可减少疼痛。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抗胆碱能作用(口干、视力模糊、尿储留和肠梗阻)、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房室传导阻滞等,常使病人中途退出治疗 。
2选择性血清素重吸收抑制药(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如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
3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药(SNRI),如氟西汀(fluoxetine) 。
4文拉法辛(venlafaxine hydrochloride)(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重吸收)。
目前认为加巴喷丁在缓解疼痛方面同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效果相当。但是加巴喷丁在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方面较小,因此应用安全,我们宁愿多动员病员应用加巴喷丁。
三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1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第一个显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效果的研究是在糖尿病神经性疼痛的病人身上做的。使疼痛减轻的用量是5mg/kg ,单次注射后其作用可以维持3-21天。随访研究表明疼痛的减轻与血清β-内啡呔的升高有关。
2口服美西律
美西律(Mexiletine)结构同利多卡因相似,也属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目前用来治疗多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糖尿病神经病变治疗中,给予小剂量美西律450-750mg/day,结果产生中等程度的镇痛作用 。在另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研究中给予美西律治疗慢性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结果病人的疼痛、感觉异常、感觉迟钝明显减轻。美西律的缺点是心脏的禁忌症、可加重心律不齐、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胃肠道不适、震颤。
四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尽管存在争议,但是多项随
机、双盲研究显示吗啡、氧可酮、多瑞吉和曲马多等治疗神经性疼痛有效 。
阿片类药物剂量需要个体化,长期随诊需监测疼痛缓解程度和了解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抗癫痫等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仍应该考虑给予长效阿片类药物比如美沙酮、氧可酮、吗啡 和多瑞吉等。
五局部用物
包括利多卡因(Lidocaine)、可乐定(Clonidine)、辣椒素(Capsaicin) 等。
1利多卡因贴剂
Galer的研究比较了局部利多卡因贴剂与安慰剂对PHN病人的镇痛效果:贴剂组32例病人中25例(781%)镇痛效果明显,而对照组(安慰剂组)病人32例中仅有3例(94%)有效(P<0001)。也有研究表明局部利多卡因贴剂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CRPS-I、截肢残端疼痛、乳房切除术后疼痛有效 。
局部利多卡因贴剂是FDA批准用于治疗PHN的第一个药物,效果明确无全身副作用,使用方便简单,开创了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新局面 。目前局部利多卡因贴剂的商业产品透皮利多卡因(Lidoderm)已用于临床 。
2可乐定
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FDA已批准用于硬膜外给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癌痛,也可鞘内和硬膜外给药治疗术后急性疼痛 。一项开放实验研究中,观察可乐定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将可乐定制作成乳霜剂02mg/g,将乳霜涂于疼痛部位,结果显示病人烧灼痛VAS评分下降36%。已有报道可乐定膏剂用于治疗PNH、CRPD-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
3辣椒素
红辣椒中最刺激性的成分,几个世纪以来一直用于疼痛治疗。随机、双盲临床研究报道局部辣椒素可用于治疗PNH和其它神经性疼痛 。
问题分析:
内脏是由植物神经所控制的,所以对疼痛的位置定位不准确,而且容易因为神经的牵涉效应引起相应体表部位的牵涉痛。比如胃和胰腺的疼痛都可以引起腰背部疼痛。胆囊疼痛可以引起肩背部疼痛。
意见建议:
所以当出现这种情况时,需要有专业医生才能通过查体判断出具体是哪个部位的脏器出现了疼痛,对诊断或者进一步进行辅助检查有很大参考价值。
1 上半身应保持颈部直立,使头部直立,使头部获得支撑,两肩自然下垂,上臂贴近身体,手肘弯曲呈90度,操作键盘或鼠标,尽量使手腕保持水平姿势。必须选择符合人体工学 选择食物对付电脑病
设计的桌椅,使用专用的电脑椅,坐在上面遵循“三个直角”:电脑桌下西该处形成第一个直角,大腿和后备是第二个指教,手臂在肘关节形成第三个直角。肩胛骨靠在椅背上,双肩放下,下巴不要靠近脖子。两眼平视电脑荧幕中央,座椅最好有支持性椅背及扶手,并能调整高度。 2电脑的摆放高度要合适。将电脑屏幕中心位置安装在与操作者胸部同一水平线上。使用电脑每隔一小时应休息5-10分钟,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而频繁活动的工作状态下,使用鼠标或打字时,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使用电脑时,电脑桌上的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的腱鞘等部位的损伤。 3 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做,减少手腕受礼。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用力轻松适中为好。鼠标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有助于力的分散。使用鼠标时配合使用“鼠标腕垫”垫在手腕处。勤洗脸可以防止辐射波对皮肤的刺激。仔细地打扫办公环境。因为正离子回牢牢地吸附在灰尘颗粒上,灰尘越多,则正离子月多,电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越大。多喝茶。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有助吸收放射性物质。 4常喝绿茶。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养生饮品。因为其中含强效的抗氧化剂儿茶酚以及维他命C,不但可以清楚体内的自由基,还能使副肾皮质分泌出对抗紧张压力的荷尔蒙,对于情绪暴躁有很大改善。不过,最好在白天饮用,一面影响睡眠。显示器散发出的辐射多数不是来自它的正面,而是侧面和后面。因此,不要把自己显示器的后面对着同时的后脑或者身体的侧面。在电脑桌下摆放一盆植物或水,可以有效地吸收电脑所释放出的电磁波,减少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
编辑本段预防
改善工作环境 1.腰背保健:办公室椅子最好选择有背靠、油压及有滚轴设计。椅子有背靠,如坐位太深,可加上背垫承托腰背,令腰背保持正常的弧度,减低脊椎及肌肉所承受的压力。椅子有油压设计,可以调校座位的高度,令双脚可平放地面。而椅子有滚轴设计,可以坐着调校身体扭动的角度,藉此减少腰部劳损。 2.鼠标及键盘:键盘及鼠标的高度要适中,键盘摆放的高度应以手肘屈曲约在80~100度。鼠标放置的高度应与键盘一致,对于习惯使用右手的人士,鼠标便应放在键盘的右侧。长时间使用键盘及鼠标,易诱发腱鞘炎,这时可在键盘前加上腕垫或用毛巾自制腕垫,如此能承托手腕及减少手腕上提的高度。鼠标位置也可用毛巾做垫子。 3.电脑屏幕:屏幕应调校至向上倾斜约15度,坐好后,屏幕上的第一行字就与眼睛成水平角度。屏幕不要面向窗户,最少与窗户成90度角,减少阳光的折射。在屏幕上加上过滤镜,以减少辐射及静电。为使视线与屏幕平衡,避免头部经常垂下及颈部重复动作,可加上文件夹,但注意文件夹应能随意转换位置,以避免头部长时间扭向一边,引起肌肉过劳。摆好了电脑,不代表就隔绝了颈肩疼痛。使用电脑的不良习惯,一样可能带来疼痛困扰。养成好习惯,远离疼痛:使用电脑每隔一小时应休息5至10分钟,做柔软操或局部按摩,同时养成规律运动习惯,针对肩颈、上肢进行拉筋及肌力训练,以增加柔软度及肌力。 4放松颈肩的运动:放风筝时,挺胸抬头,左顾右盼,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脊椎关节的灵活性,有利于增强骨质代谢,增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实在是老祖宗留给人们防治颈椎病的一个好方。游泳:因为游泳的时候头总是向上抬,颈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算得上是比较惬意的锻炼颈椎的方式。
编辑本段“电脑病”的防治之道
电脑目前已成为办公室里的必备用品,常见人们坐在电脑前加班赶工作,但各种各样的"电脑病"也随之而来。对经常使用电脑工作的人士,医学专家介绍了一些防病之道: 1、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肌腱劳损。长时间操作电脑会导致手指关节、手腕、手臂肌肉、双肩、颈部、背部等出现酸胀疼痛。 2、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文稿、与屏幕的距离应保持在50厘米以上,最好采用光下视20度的视角。 3、怀孕者每周接触电脑时间不要超过20小时。要防止长时间坐着引起盆腔血液滞留不畅,做到张弛有度 要注意电脑与座椅坐姿的高低配合,以让胎儿健康发育。 4、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应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同时增加维生素A、B1、C、E的摄入。 5、每天泡点绿茶。茶叶中的脂多糖可改善机体造血功能。人体注入脂多糖后,在短时间内即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茶叶还能防辐射损害。 6、为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 7、电脑房间要经常通风,在室内安装换气扇或空调,减轻溴比二苯呋喃对身体的影响,计算机附件的灰尘密度要比机房其它空间高出上百倍,它们长时间附着于人的皮肤上,可导致各类皮肤病。电脑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电脑要定期擦洗。[1]
编辑本段保健运动
坚持做保健运动 以下介绍的保健运动每日分上、下午做,上午及下午各做1~2次。 1、颈部松弛运动:人坐下,眼前望,头向前,头部向左右转动,幅度大但动作要慢,不要打圈,停4秒,重复8~10次。头部向上,望向天花板,然后,下巴向下,紧贴心口,保持4秒,重复8~10次。 2、腰骨:双手放在椅背或两旁,上身挺后,做上身向后的动作,做10~15次,令腰部不易紧硬。 3、抱膝:坐着,双脚平放,左右轮流抱膝,停4秒,每脚各做10~15次。 4、脚部运动,可令脚部肌肉血液循环。人坐下,双脚平放,脚尖用力向下蹬起两边足踝,停4秒,然后放下;再以脚板作支撑,做脚尖向上的动作,停4秒,重复10~15次。 5、手腕运动,分左右手做,以左手将右手的手指和手腕拉后,然后慢慢的伸直手肘,直至手腕的前方感到拉紧为止,保持4秒,每只手做8~10次。
编辑本段小贴士
Tip1:环境要舒适
在用电脑之前,第一步要为电脑找到一个合适的摆放位置及周边环境,这是为长期工作做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准备。在此需要提出,光线的调整非常重要。室内光线应柔和,亮度以与屏幕亮度相似为宜。不要在过黑或过亮的环境中操作电脑,因为黑白反差对眼睛有损害。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和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的对面或背面,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少荧光屏上眩目的光线。
Tip2:摆放要科学
显示器的摆放要科学。为适应人眼的正常屈光度,显示器屏幕位置应在视线以下10—20度,与人的距离在06—07米。 显示器背后的空间应尽量大,让使用者的视线可以离开屏幕休息。
Tip3:坐姿要端正
一个舒适的座椅也是健康使用电脑的保证。座椅的高矮、倾斜角度,最好可以因人而异进行调整。 要知道,据专家介绍,坐姿不正确是导致白领们频患手腕、颈椎、腰椎疾病的罪魁祸首。保持端正坐姿,在使用电脑时,可是很重要的。 先看看标准坐姿势什么样的:坐正,上臂自然放直,前臂与上臂垂直或略向上10—20度,腕部与前臂保持同一水平,肩胛骨靠在椅背上,双肩放下,下巴不要靠近脖子。大腿应与椅面成水平,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不要跷二郎腿。
Tip4:习惯要良好
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键盘的位置,显示器的位置,都要与坐的位置协调,操作时的姿势要坐正,不弯腰操作,不紧贴电脑操作。注意眼睛不要离屏幕太近,平时不戴眼镜的人,有些也应在咨询医生后,考虑在工作时使用矫正眼镜。
Tip5:休息要及时
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要保障适当的休息。一般来讲,使用一小时电脑要休息15分钟左右。连续使用电脑不要超过四小时。 休息的时候,最好能做一些活动,比如散步、收腹挺胸、甩手腕等。眼部保护可以做一下眼保健操,或眺望一下远处。或者在原地也可以多做几次深呼吸,或转转肩部,活动一下腰部。几个简单而轻巧的小动作就能让你重新恢复活力,继续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
编辑本段健康使用电脑
现今,几乎所有的上班族们在工作中都要用到电脑。在整天呆在电脑前工作之后,很多人在晚上会感觉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痛,或引发一些疾病。关于如何合理地统筹安排电脑前的工作,以避免健康出现问题,俄罗斯临床医学专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 ◆1、在电脑前工作是一种坐着的生活方式,这就意味着肌肉在工 作时没有得到锻炼。这种坐着的生活方式最易让颈和背部受到损伤。如果办公人员工作安排的不合理,情况会更加糟糕。很重要的一点是,上班族应该安装可调节的显示器。这样的显示器经过调整,能适应每个人不同的生理特征。还可以朝任何方向转动,其高度和显示器曲度也可随意调整。 ◆2、如果显示器稍微偏左,就会使得左边的颈部肌肉紧绷,而右边的肌肉得到伸展。这种失衡会导致头部右偏。所以,办公室的电脑显示器必须依正中线放置。换句话说,显示器必须直接放在键盘的后边,因为键盘的中线肯定和显示器以及人身体的中线是一致的。 ◆3、还有一点很重要,显示器不能安装得过高或过低。显示器上的起点线必须与你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如果使用者必须频繁地看键盘或桌上的纸张的话,显示器的起点线就应该再调低点。 ◆4、要检测显示器是否安装得恰当,你只需要做一个简单的测试。首先,记住显示器上你要经常看的那一点,然后闭上眼睛。慢慢地做几次头部上下运动。当头部运动到你感觉舒服的位置时,停住不动,睁开眼睛。如果显示器安装得合适的话,你的眼睛就刚好定格在之前你记下的那一点上。 ◆5、工作中要用的纸张必须放在与电脑显示器距离、高度、角度都一样的地方。要做到这一点,你可以用一个台架,但台架必须固定在显示器附近,并与你的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如果要在电脑上打出纸上的整篇文章,将纸张放在面前恰当的位置,或放在显示器和键盘之间的台架上,这种方法会为你带来很多便利。 ◆6、通常,在工作的时候你必须频繁地先看显示器,再看键盘,然后又回到显示器上,如此反反复复,一天下来,你会感觉颈部疼得厉害。为了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安装一个适合自己的键盘。最近,全世界已有很多关于信息输出和输入的新模型获得了专利权。其中,有垂直放置在显示器旁边的键盘,还有锥体状的键盘,键盘上的键是垂直设计的。 ◆7、即使不用这些技术革新,每个用电脑的人都能找到一种方法避免发生那种情况。键盘放置的角度是前部末端低于后面的。而且,键盘必须低于使用者的肘部,使肘部折叠角度必须足有90度或稍微更大。 教你几招健康使用电脑 对于使用电脑的人,专家们列出了以下5点注意事项: ◇1显示器不要放置太低,必须与眼睛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2肘部不要低于桌面。 ◇3键盘不要放在离手太远的地方,肘与两肩保持水平很重要。 ◇4座椅不要太低,不要压迫到膝盖以下部位。 ◇5使用电脑的人不要屈膝,把脚放在座椅下。最好将整个脚平放在地面上。 有助于避免由使用电脑引发疼痛和疾病有很多条件,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在一天的工作中,使用者要尽可能多的休息。这里有一些简单的窍门,让你在工作中可以短暂休息。例如,将电话放在邻近的离你有一段距离的桌子上,在需要接电话的时候你就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了;将打印机搬离自己的办公桌,在你需要拿打印的资料时,也可以站起来活动一下;你还可以将文件夹放置在远离电脑的地方;在你不得不重新启动电脑的时候,你也可以离开座椅休息一下。还有,每隔45 分钟,做一些简单的颈部活动:脖子向前伸长,再左右转动头部,然后将头部弯曲到左右两边各几次。 如果工作事宜安排得合理,上班时你就有机会休息一会儿做做锻炼,这样一天下来,你也就不会觉得有那么累了。[2]
背部疼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也困扰着身边很多人。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治愈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准确了解 疼痛的源头在哪里 。
肌肉拉伤和扭伤可能是造成背痛的最常见原因, 尤其是在下背部 。
拉伤是指肌肉或肌腱的撕裂,扭伤是指韧带的撕裂。
这些撕裂最终都会导致 发炎,引起疼痛 ,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引起肌肉痉挛。
背部肌肉拉伤或扭伤的 疼痛范围比较广 , 可能会发散到臀部 , 随着运动而加重,休息得到缓解 。
除疼痛外,还通常伴有出现肌肉僵硬和活动受限。
椎间盘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并用作减震垫。
因为年龄增加、脊柱受到创伤、体重增加、吸烟、对脊柱反复施加压力等各种因素,椎间盘会逐渐向外突出。
如果不做处理,随着时间的流逝,突出的椎间盘最终会破裂,内容物(髓核)被释放,从而 压迫附近的神经根或脊髓本身。
下背部的椎间盘破裂会 引起剧烈的背部疼痛,还可能会下移到臀部、腹股沟、腿。
除了疼痛外,椎间盘突出还会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例如 肌肉无力,麻木和刺痛 。
骨关节炎会影响身体的任何关节,包括脊柱的小关节。
脊柱骨关节炎的发生是由于脊柱关节之间软骨的“磨损”。
随着软骨的磨损,可能会出现 运动加剧的钝痛、酸痛或搏动性疼痛 。
当软骨完全磨损并且关节开始相互摩擦时,为了维持关节的稳定,人体会通过骨质增生的方式,填补骨骼被磨损的位置或增加骨骼的接触面积,使脊柱或关节重新变得稳定,这就是 骨刺 。
大部分情况下,人体是不会对这些细小的骨刺产生不适感的,因此也不需要治疗。
但是当骨刺压迫到附近的脊神经根时,就会 引起麻木和刺痛感 ,类似于椎间盘破裂。
除了自然的衰老过程外,肥胖也可能导致脊柱骨关节炎,因为体重过重会给椎骨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受挤压,通常由椎间盘突出或骨刺引起。
臀部、骨盆、大腿的损伤,糖尿病,长时间坐着和梨状肌综合症都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痛。
由于坐骨神经是人体中最长的神经(从脊柱的底部一直延伸到双腿),被压迫时可能会导致 下背部疼痛扩散到臀部,并从腿部向下扩散到脚底(通常在一侧) 。
除灼痛和/或痉挛性疼痛外,患者可能还会感到刺痛,麻木和肌肉无力。
老龄人群可能因椎管狭窄引起背部疼痛。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关节炎和脊柱组织增厚,椎管逐渐变得狭窄。如果椎管过紧,神经根可能会受压,从而导致神经系统症状, 如无力,麻木和刺痛。
除年龄和关节炎外,外伤(由于椎管内突然肿胀和发炎)、脊柱侧弯也可能导致椎管狭窄。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骼的弱化,使骨骼更容易断裂。而骨质疏松引起的背痛常与 腰椎压缩性骨折 有关。
这类人群通常会在弯腰或打喷嚏等情况下出现突然的背痛。
这种疼痛通常只在 下背部或中部 (发生骨折的地方)感觉到,很少会辐射到腹部或腿部等身体其他部位。
一般情况下,压缩性骨折的疼痛会随着运动而加重,休息或躺下时会减轻。
脊柱侧弯是一种发生在脊柱的畸形状态,脊柱向两侧有不正常的侧向弯曲,有时还会伴随脊柱旋转的症状。
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先天骨骼发育不良或受伤,大多数患者都是后天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功能性侧弯。
由于脊柱出现畸形,可能会出现颈部背部不适,严重的话还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
@脊柱特工提醒: 背部疼痛潜在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明确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才更加安全有效,切忌病急乱投医。
关于背痛,您还有什么疑问?欢迎留言,也欢迎随时联系脊柱特工为您定制康复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