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怎么画

蝉怎么画,第1张

一、首先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蝉的或者照片,进行临摹绘制。

二、如果不要求逼真,只是要求画简笔画的话,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

1、首先画出蝉的脸部的轮廓,美术功底不太好的,可以拿铅笔先打底,然后再拿水笔进行勾勒绘制,然后在画出两只黑黑的眼睛,记得统一颜色,前面的黑色水笔,就用黑色水笔,以及蝉的触角,接下来画出蝉的大大的翅膀。

2、接下来画出蝉的左右两侧的脚,最后画出蝉的身体以及翅膀上的纹理,这样蝉的简笔画就画好了。

蝉一生蜕壳具体次数没有记载,蝉幼虫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最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

蝉蜕壳原因: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在幼虫阶段,每蜕一次壳就会长大一点。幼虫需要经过蜕壳才能变成成虫。

蝉蜕壳过程:

蝉的幼虫通常会在土中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如3年、5年,还会有17年,这些数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质数。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

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

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无法发声。

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扩展资料:

蝉的经济价值:

1、蝉蜕:蚱蝉又叫知了,其蝉蜕及雄蝉都可以入药。蝉其皮曰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

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2、蝉幼虫:知了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知了营养丰富,味道好,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可以在幼虫变成蝉之前煎炸食用,也可先用食用盐腌制后煎炸食用。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

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刚出土的老龄幼虫营养丰富,虫体蛋白质含量58-58%、脂肪含量10-32%。这几年已把蝉摆上餐桌,作为保健食品,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价格愈来愈高。仅靠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需要,所以今已开始人工饲养,有关人士认为,蝉将成为人类重要的绿色食品之一。

-蝉 (半翅目蝉科动物)

蝉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蝉科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知大约有3000种。

蝉的一生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进入夏天,早年产下的受精卵会孵化成幼虫,他们会钻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茎的汁液为食。幼虫成熟后,爬到地面,脱去自己金灿灿的外骨骼,羽化为我们常见的长有双翼的成虫。

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视力相当良好,复眼不大,位于头部两侧且分得很开,有3个单眼。触角短,呈须状。口器细长,口器内有食管与唾液管,属于刺吸式。

蝉多生活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部分分布于沙漠地区。

扩展资料

蝉的种类:

一、草蝉

长约20mm,绿色至淡黄褐色。翅脉绿色,膜质部透明。头黄绿色,单眼红色,复眼黑褐色,触角黄褐色。前胸背**,后缘及侧缘黄绿色,中央挟有黑色纵带。中胸背黄绿色具2 对楔形黑纹。腹部背面黄褐色,基部3 节具黑色斑纹。胸部腹面及腹瓣黄绿色。脚之腿节黄褐色,胫节以下黄绿色,跗节末端及爪暗褐色。

二、斑蝉

头顶复眼内侧有一对斑纹。中胸背板有4个斑纹。前后翅端部的斑点灰白色,界限不明显,基半部有5个黄褐色斑点。前翅上的斑纹多呈长条状,腹部腹板无**斑。

三、薄翅蝉

体色单纯,有翠绿色与橙褐色两种形态;翅膀有完全透明感,体色、翅脉呈绿色,夜间有趋光性。成虫翅透明,翅脉绿色,口器为刺吸式吸食植物汁液。雄虫腹部具发音器,利用发音筋收缩引发鼓膜振动,经音箱之共鸣产生「鸣叫」吸引雌虫进行交尾。

四、高砂熊蝉

体色黑色;刚羽化的个体身体满布金**细毛;上翅透明,前半部翅脉为绿色。成虫出现於5至9月,生活在平地、低海拔地区乔木上。鸣声响亮。

五、黑翅蝉

成虫出现於4至6月,生活在低海拔树林灌丛。鸣叫声非常小,部分栖息地的灌丛间有较密集的族群发生。

-蝉

-草蝉

-斑蝉

-薄翅蝉

-高砂熊蝉

-黑翅蝉

蝉科昆虫的代表种。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蝉有很多品种,各地俗称略有不同:山东南部称姐溜;西南的泰安东平一带叫结了(jiē le),平阴、黄县叫蛣蟟(jié 

liáo),栖霞叫蠽蟟(jié liáo);菏泽叫爬叉,鄄城叫堵了;青岛莱西和河南开封、许昌、平顶山等地称知了;江苏徐州叫碟拉猴;顺天叫蝍蟟。

我觉得其实挺简单的。不同的蝉有不同的使用寿命,但基本上所有蝉的成虫期都很短,最长只有2个月左右。这是因为蝉在成年阶段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交配。事实上,当蝉在地表下时,它们的天敌很少。况且仙阶段的蝉会从泥土下的根部吸取汁液来维持生计,也就是说它们并不缺食物,只是不能在地表下交配。蝉在爬出地面后实际上可以在地表生活一个月左右。

蝉的幼虫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法国蝉的生命周期大多为4年,但北美洲有寿命为17年的蝉。中国蝉的寿命大多为3至7年,其中近一半为5年,少数可达8至9年。生物学家普遍认为蝉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昆虫。世界上大约有2500种蝉,大部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是蝉分布广泛的国家之一。所以蝉属于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有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

我们看到的大部分蝉都是成虫,也就是会飞。一般会在被当成成人后的一两个月内死亡。因为蝉变成成虫的时候是夏天,只能活一两个月,所以人们就衍生出了一个成语“夏蝉谈不上冰”来形容另一个人的短视。所以它们要爬出地表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交配。蝉根据叫声吸引雌性交配。大家听到的蝉都是来自雄性,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令人费解。

雌虫听到雄虫的唧唧声,就会来和噪音交配,然后把一根又细又尖的稻草插到树上产卵。幼虫要到2022年才能孵化出来,孵化出来的成虫会钻到土里,重复之前的实际操作。蝉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怀孕的雌蝉用尾部的产卵器在树枝上钻一个洞,穿过木质部,到达髓心。每只小孔产几个蛋。小孔,有几十个,蛋的总数一般是300到400个,最多600个。和自然界其他弱小生物一样,大部分都活不到成年。卵自行孵化后,幼虫钻出小孔,第一次在树枝上蜕皮。几个小时后,角质层变得角质和坚硬,然后它们落到地上,用前爪挖掘,钻进泥里,在黑暗中度过很长时间,靠吮吸根部的汁液生存。蝉的幼虫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度过。夏天阳光明媚,气候温暖的时候,幼小的蝉就会破土而出,爬上枝头。

蝉脱壳过程5个步骤如下:

一、准备脱壳

蝉在地下或树皮下地方饲养,当它们准备脱壳时,会找一个适合的位置,通常是树干或树枝上。在这个位置,蝉会准备好要脱下的青蛇虫皮。

二、脱离老皮

当蝉准备好开始脱壳时,它们会用后腿牢牢地抓住支撑物,然后将钩爪插入青蛇虫皮的特定位置。接着,蝉会开始努力扭动身体,用力把自己从青蛇虫皮中解脱出来。这个过程需要耗费一些时间和精力。

三、背部膨胀

一旦蝉成功地从青蛇虫皮中脱离出来,它的身体会暴露在外面。此时,蝉的背部会开始膨胀。这是因为蝉在脱壳之前,已经生成并充满了新的外骨骼。新的外骨骼是柔软的,需要一些时间来膨胀和硬化。

四、蜕皮

当蝉的身体膨胀到足够程度后,它会开始蜕皮。这个过程是通过分泌新的体液,并在体液的作用下将旧的外骨骼逐渐脱落。

蝉会用前腿抓住旧的外骨骼,然后舒展身体,慢慢地将旧的外骨骼从身体上推动下来。蝉会一节节地蜕皮,直到完全脱离旧皮。

五、硬化和成熟

当蝉脱完壳后,它就会暴露在外面的空气中。在这个时候,新的外骨骼会开始逐渐变硬并成熟。这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通常需要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一旦新的外骨骼完全变硬和成熟,蝉就可以展开翅膀,准备首次飞行。

蝉脱壳的原因:

一、促进生长和发育

蝉的外骨骼是硬壳,不具备伸缩性,蚕膜也不具备生长能力。因此,只有通过脱壳才能让身体继续增长和发育。蝉脱壳可以使成虫摆脱旧的外骨骼,为新的外骨骼提供空间,使体积增大,并确保足够的生活空间。

二、更新旧皮和修复伤害

在蝉脱壳的过程中,旧的外骨骼会被逐渐蜕皮掉,新的外骨骼则会逐渐硬化和成熟。蝉脱壳是一种自我更新和修复机制,可以帮助蝉处理旧皮的破损和伤害,同时保护新生的外骨骼。

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

蝉蛹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人们食用以后能起到良好的滋补功效,可以缓解体虚和体弱,也能用于人类病后身体的恢复。

蝉蛹的营养价值特别高,它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与矿物质,人们食用以后可以快速把这些营养成分吸收和利用,提高身体各器官功能,也能促进身体代谢,对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免疫力有很大的好处。

蚱蝉体长40-45毫米,头顶到翅端长67-72毫米。体黑色、密被金**细短毛,但前胸和中胸背板中央部分毛少光滑。头小,复眼大,头顶有3个黄褐色单眼,排列成三角形,触角刚毛状,中胸发达,背部隆起。卵棱形稍弯,长约25毫米,头端比尾端稍尖,乳白色。雌雄个体形状大小相似,只雄虫腹部第1节有发音器。

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时期的文物,长32厘米,宽18厘米,1989年出土于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青玉质地,采用琢磨工艺制作,造型古朴。 蝉形玉器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己出现,商代至战国墓葬中常有出土,此时的玉蝉大多是悬挂佩戴用的装饰品。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

汉代玉蝉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称“汉八刀”。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玉料选材,玉色以白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的作品为多,圆头形的以西汉中晚期的作品为多。西汉中晚期玉蝉的眼珠多跳出轮廓外。尾部的横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4至7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12道。

玉蝉作葬玉中的口含,最早见于考古发掘的河南洛阳中州路816号西周早期墓,其后未见流行,直至汉代才发展成为普遍的习俗并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周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雕刻粗放。所用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简单的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汉代玉蝉除少数尺寸略大,头上有穿孔的属佩饰玉外,基本上都是用作口含的葬玉。两汉玉蝉多用新疆白玉、青玉雕成,质地很好。蝉身雕成正菱形,形象简明概括,头翼腹用粗阴线刻划,寥寥数刀即成。蝉背部双翼左右对称,如肺叶状。汉代玉蝉造型规整,变化较少。南北朝时,玉蝉仍沿汉制,此时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细部写实味道加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东晋以后几乎见不到玉蝉了,宋代仿古风气盛行,当然玉蝉也不例外。宋代以后的蝉多作为佩饰。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明代玉蝉的纹饰线条雕工又粗又深,双翅雕得较薄,腹部厚;翅膀不光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阴线刻得很密。在蝉的反面采用单撤刀法,使两翅与腹部分开,两翼张开,腹部凸起,增加立体感。

腹部的皮纹从颈部开始,而前几个时代玉蝉的皮纹都是在腹部的下半部分才有。清代玉蝉也有圆身蝉和片状蝉。清代玉蝉是写真手法与仿古纹饰同用,用料讲究,纹饰分布稀疏明朗,线条多用阳纹线来雕刻,这是清代的特征。清代后期开始造假,民国时更为盛行。

清代玉蝉刻划特别精致,眼睛细长,翅有脉纹,足爪屈曲,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清朝乾隆时玉蝉制作用料特别严格,精雕细琢,一丝不苟,蝉身有回纹、勾云纹装饰。清晚期玉蝉线条常有崩断现象,刀法软弱无力,阴刻线细而深,常用岫岩玉烧成红色或黑色仿古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1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