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背上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男的背上长了好多痘痘

男生背上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男的背上长了好多痘痘,第1张

  背上长痘痘该怎么办呢背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导致背上长痘痘有什么消除方法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男生背上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一起来看看。

  男生背上长痘痘的原因

痘痘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青春期常见的面部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化妆品的滥用等等,痤疮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小到十来岁的少年,大到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很多人都在为脸上的“痘痘”而发愁。

背上的豆豆多是由于皮脂分泌过旺,角质过厚以及清洁不彻底引起的。

除了少吃刺激性食物(酸冷,辛辣,油腻)保证充足睡眠以外,一定要注意运动过后及时清洗皮肤,尽量穿着舒适透气的棉质衣物勤换洗且晾晒彻底干燥后穿着。

背部本来就是人体皮脂分泌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而且这个部位的角质层又特别厚,新陈代谢比脸部缓慢,约1个半月循环一个周期。所以本身就容易出现毛孔堵塞的现象。春季和夏季皮脂分泌更旺盛,再加上角质无法正常剥落,毛孔就会经常被阻塞。而背部皮肤又整天被衣服包裹、摩擦,出汗一多,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细菌更容易滋生,痘痘跟着就会冒出来。

春季特别是夏季是一个湿热容易在体内滞留形成湿毒的季节,背上长痘痘很大原因是由此引起的。现代人的压力过重引起内分泌失调也是背部发痘痘的很大成因。

 男生背上长痘痘解决方法

1无论治疗哪种痘疤,都需先治好痘痘,让痘痘不再长。否则边治痘疤,边长新痘痘,就不能得到最佳效果。

2治疗后可搭配外用美白保养品合并果酸类产品来加强疗效,一方面抑制黑色素制造,另一方面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加速黑色素排除。如左旋维他命C、雄果素、A酸、曲酸等。但美白保养品及果酸类保养品对于褪黑色素沉淀较为有效,而对于褪红色性痘印的效果则相对较差。

3敷面膜对于痘印的恢复也有一定帮助,一方面敷脸时面膜可提高皮肤的表面温度,在脸部产生自助循环作用,帮助肤色均匀,同时面膜中所含的修复营养成分能更好的被底层肌肤所吸收;另一方面勤敷面膜有助于加速皮肤新陈代谢,帮助肌肤自我修复。

4脉冲光治疗期间,可搭配果酸治疗及左旋C导入,如何搭配,则视当时肌肤状况而定。脉冲光对于治疗色斑有改善的效果,特别是红色斑,因为脉冲光本来就具有消除微血管的功能。不过,由于微血管在皮肤中的增生深度不一,所以治疗上来说,做一次会淡一次,需多次治疗。

5做完医学美容的疗程后,最重要的是疗程后的保养,只有做好正确的保养才能使疗程效果维持长效性。

6治疗后首先要注重防晒,大量紫外线曝晒能让你恢复期的皮肤产生色素沉淀,让痘疤颜色更重,留得更久,因此不宜进行时间过长的户外活动。

7对于果酸换肤或镭射磨皮的的治疗时间,以选择秋冬季节较佳,但如能做好防晒,其实每各季节都可以进行的。

8在食品方面,可以补充一些具有帮助皮肤肤色均匀及加速皮肤愈合能力的食物,如: 百合、绿豆、银耳、莲子、薏仁等都具有使清火,皮肤均匀的作用。 坚果类的包括杏仁、核桃、芝麻等 含有维C、维A的蔬菜水果,如花椰菜、白菜、绿色蔬菜、番茄、柠檬、草莓、猕猴桃等。

 背上长痘痘怎么办

勤洗澡:在天气热的时候皮肤分泌物增多,滋生的细菌也会增多,毛孔容易堵塞。洗澡的时候尽量使用热水,尽管是夏天,你可能觉得冷水澡比较爽,但是冷水的清洁效果比较低,而且皮肤突然遇冷,毛孔收缩,这就造成了毛孔内部的杂质无法清洗干净。所以洗澡不仅仅要勤而且每次洗的质量也要好。

多运动: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运动的时候出汗也是排泄毒素的一种方式,运动之后一定要洗澡,否则皮肤上积累的分泌物多了也会造成起痘痘。

注意饮食:饮食上少吃油分过多的食物,辛辣的、海鲜类的、刺激性的食物都会增加脸上和背部的痘痘,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有效的改善肌肤,减少自由基,起到美白的作用。

清肺热:在中医上,背部总长痘痘有其深层的根源,肺热是通常的原因,因此如果你找中医去看病,他会给你开清肺热的药物。不过,除了药物,你可以采取食疗的方法,白色的瓜果通常有清肺热的功效,比如梨子、白萝卜。

多喝水:喝水多了体内的新城代谢就会快一些,体内毒素更容易排出,这样我们也就少长痘痘了。

保证良好睡眠:睡眠不好会导致皮脂分泌过多,熬夜的人都有体会,一晚上不睡,脸上的油都够炒菜了。保证睡眠不仅仅睡眠的量要够,而且要定时的起床睡觉,最好能够早睡早起。

衣物和床上用品要常洗常晒:阳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所以要多晒衣物。很多人洗完衣服以后就在屋子里晾干,没有阳光照射,这就造成了细菌在衣服里滋生,容易使人长痘痘。

 背上长痘痘的消除方法

1、日常清洗

应选择清爽,清洁力强的洁护产品,能清洁背上多余油脂及污垢,有效抑制油脂分泌,避免毛孔阻塞。如果你担心清洁力太强肌肤会承受不起,不妨使用洁面膏。橙花有杀菌作用,氨基酸最温和,所以说橙花氨基酸洁面膏最好不过了。这样调理油脂分泌的同时又有效预防痘痘的生长。

2、睡美容

保证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保证每天8-10小时的睡眠,一定要少熬夜。

3、注意个人卫生

沾了汗水的衣物没有及时换洗等,很容易在背部滋生细菌,从而引起皮肤的感染。另外我们的床单等假如不经常换洗,容易产生螨虫,当它们进入身体后也是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引起痘痘。

猜你感兴趣:

1男生后背长粉刺的解决方法

2男人背上长痘的原因

3背上长期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4背上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5后背长痘痘的原因及攻略

6背上长痘痘还痒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问题一:为什么突然后背长了很多痘痘 毛囊炎症。保持清洁和干燥。不要用爽身粉,洗澡后可以用酒精稍稍擦拭。

问题二:背上长痘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痘痘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毛孔堵塞。毛孔堵塞以后,毛囊里面的油脂排不出来,越积越多就形成一个个小痘痘,青春痘就是这样发生的。不一定只长在脸上,由于背部皮肤汗腺分泌比较多, 具体和背部毛囊的油脂分泌旺盛有关,和床单的卫生管理也有关。实用方法:1保持床单与贴身衣物的洁净。因为背部最直接接触这些东西。 2可以用硫磺皂洗澡。 3背部是肺的反射区,肺热或者是经络不通都会造成背部长痘。平时可以多吃白色清热食物,例如银耳、雪梨、百合、白箩卜等。 4流太多汗水,衣服贴在背上也会滋生细菌,要勤洗,勤换,干干净净才好 5洗完澡最重要的是要把身上的水分吸干,用毛巾按干再穿衣服,不然衣服弄湿贴着背也会滋生细菌。

问题三:背后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油脂分泌不调

当你一整天都靠着椅背,或者穿不透气的布料,很容易会大量分泌油脂激发背上的痘痘。

一般因为油脂分泌不调而发出的痘痘都是泛红的,并且有时会带微痛感,所以千万不要用搓澡巾或者磨砂的东西大力搓背,让痘痘破裂发炎。

问题四:为什么突然后背长了很多痘痘 1、晚上临睡前用适量的清水调和约0、6克珍珠粉敷脸,第二天早上洗去,两天洗一次。洗之前别忘了洗干净手。

2、睡觉的枕巾请勤洗换,频率是5天洗一次,洗脸用的毛巾也要勤消毒。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洗脸前先洗手。

3、调整饮食。食物营养要平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瓜果、鱼和植物蛋白,少吃过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例如骨髓、内脏、蟹黄、奶油)。少吃盐,多喝白开水。多吃保心养颜的食物,像茯苓、坚果、黄J、黑芝麻、小枣、莲子等。

4、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最好早上起床喝一杯水,然后去蹲厕所。要保证每天至少去一次,这样才能让肠道通畅,不至于积累毒素。慢慢的额头上的JJ就会减少。

5、不要去挤JJ,否则会导致皮肤发炎,疤痕等问题,不妨等到JJ变干后,清洁的时候自然就会掉了,要切记洗脸不可大力揉搓!主要的还是跟自己的生活规率有关,还有就是去行动,别光说不练,你可以去瞄下>>>“分手花妹”一文,跟着做,相信自己!

睡眠要充足,心情不妨放松,不要总想着JJ问题,对皮肤的恢复不利的哦!,饮食要均衡,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

问题五:背部长痘 暗示着什么 背部长痘的原因:

1、背部本来就是人体皮脂分泌最旺盛的部位之一,而且这个部位的角质层又特别厚,新陈代谢比脸部缓慢,约1个半月循环一个周期。所以本身就容易出现毛孔堵塞的现象。春季和夏季皮脂分泌更旺盛,再加上角质无法正常剥落,毛孔就会经常被阻塞。而背部皮肤又整天被衣服包裹、摩擦,出汗一多,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下细菌更容易滋生,痘痘跟着就会冒出来。

2、背上长痘痘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一个中医上说的原因,春季特别是夏季是一个湿热容易在体内滞留形成湿毒的季节,背上长痘痘很大原因是由此引起的。

3、此外,现代人的压力过重引起内分泌失调也是背部发痘痘的很大成因。

清除办法:

1、 用盐水洗澡

用热水洗澡使身体温热,待毛细孔充分张开以后,在背上涂抹较多的盐,使用浴刷等 1分钟。不要用力摩擦,让盐好像在背部与浴刷间滚动似的 。准备好比海水浓度稍淡的稀释盐水,用化妆棉蘸盐水,在洗完澡后铺在背上,10分钟后再以淋浴的方式洗掉盐分。

2、用精油

精油 具有良好的镇静消炎作用,每周定期去美容院进行一次祛痘 疗效会非常显著,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也可以选择每天洗完澡后自己在家里进行精油 ,不仅可以增强背部皮肤的活性,提升抗氧化能力,排除内部污垢,还能舒缓背部肌肉,消除工作带来的疲劳。

3、搭配清洁用具用品

已经长了痤疮的人,这时的清洁动作就要格外小心,要像照顾脸部的肌肤一般轻轻刷洗,这样就不会太过 背部的痘痘,因为过分刷洗反而会加重痤疮的发生。可选择软毛的长柄刷子,用左手握刷子由下往上刷洗右背,右手握刷子由下往上洗左背,脖子容易长痘痘的人,记得顺便刷洗脖子的四周,可以用螺旋状逆时针方向 背部,加速血液循环、 新陈代谢。

4、注意洗澡的顺序

因为夏天天气变热,背部的皮肤会更加容易出油、出汗,再加上不及时的清洁,会让细菌和皮脂全部堵塞在毛孔当中,这样子滋生青春痘和粉刺。因此假如发现背部经常长痘痘粉刺等,就应该要做好背部的清洁护理工作。

问题六:只有背上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背部多是内分泌失调的问题,痘痘自身要做好护理防止油脂分泌旺盛,主要是睡眠一定要好不能熬夜,饮食要清淡,不要吃辛辣 食物,多喝水,注意防晒,心情不能烦躁,平时多吃些排毒的食物,比如,蔬菜类的,苦瓜,青瓜,绿豆,海带等,你可以去 (康美健康网) 找在线专家帮你分析一下,他们天天在线帮助皮肤病患者,分析很专业

问题七:女朋友后背长了一片痘痘,怎么回事? 背上长痘痘一般是排毒的问题额。每个人排出毒素的途径都不太一样,有的人是长痘痘,有的人是别的什么,夏天更容易长是因为背上容易出汗,汗液没有及时清理或是挥发,会粘附更多的细菌或是灰尘什么的,如果又是油性肌肤就更加了,更加容易长痘痘了。埂咱洗的时候轻柔一点,不要老是抠它,睡觉的时候注意睡衣或者是床单的清洁,这样就会好多了。然后就是多喝水,让毒素通过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

问题八:背部长痘的原因是什么 背部长痘主要就是因为身体肌肤长时间被衣服包裹着,水分不容易散失,因此新陈代谢比脸部缓慢,约1个半月循环一个周期,如果皮脂分泌旺盛,再加上角质无法正常剥落,毛孔就会被阻塞,痘痘跟着就会冒出来。

经过简单的分析我们可以将痘痘的产生归结为两点:第一 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不协调导致的皮脂腺的油脂分泌过多,油脂无法及时排除,还有一点就是潜藏在我们身边的螨虫,螨虫寄生在毛孔之中大量繁殖造成毛孔阻塞更增加了油脂有效排出的难度,

与此同时,毛囊皮脂腺上皮发生角化而使排泄皮脂的通道变窄,皮脂和死亡细胞滞留、堆积,造成毛孔的堵塞。在缺氧的环境下,痤疮丙酸杆菌和其他细菌大量繁殖,从而诱发成痘痘。

另外,遗传、内分泌障碍、环境污染、 性饮食、高温、化学因素等,都对会痘痘的发生产生影响。首先得了解你长的是那种痘痘,再选择适合的方法对付痘痘,当然选择对的产品也是关键。

问题九:后背为什么老长痘痘是什么原因 后背长痘的原因: 1、平时洗完澡没有把水分吸干,容易弄湿衣服紧贴身上,滋生细菌。

2、床铺清洁工作不到位,不干净的灰尘堵塞住背部的毛孔,使得油脂形成粉刺。

3、背部流太多汗水,容易滋生细菌。

4、背部是肺的反射区,肺热或者是经络不通都会造成背部长痘。

5、皮肤过敏会引起背上长痘痘,所以平时不要让皮肤接触到过敏源。

问题十:背部长痘的原因 背部长痘 背部长痘怎么办 丝瓜皂可以去除

介绍几个能够缓解后背起疙瘩的小妙招:

1、用盐水洗澡 洗澡使身体温热,待毛细孔充分张开以后,在背上涂抹较多的盐,使用浴刷等按摩1分钟。不要用力摩擦,让盐好像在背部与浴刷间滚动似的按摩。准备好比海水浓度稍淡的稀释盐水,用化妆棉蘸盐水,在洗完澡后铺在背上,10分钟后再以淋浴的方式洗掉盐分。

2、穿透气的衣服 在高温、潮湿环境下,皮脂分泌旺盛,穿不透气的衣物,或经常流汗都会加重痤疮的发生。因此,穿着吸汗、透气的衣物,让背部通风、透气,可以帮助减轻背部痤疮的症状。

3、搭配清洁用具用品 已经长了痤疮的人,这时的清洁动作就要格外小心,要像照顾脸部的肌肤一般轻轻刷洗,这样就不会太过刺激背部的痘痘,因为过分刷洗反而会加重痤疮的发生。可选择软毛的长柄刷子,用左手握刷子由下往上刷洗右背,右手握刷子由下往上洗左背,脖子容易长痘痘的人,记得顺便刷洗脖子的四周,可以用螺旋状逆时针方向按摩背部,加速血液循环、刺激新陈代谢

您好,根据你的描述,考虑是荨麻疹,是皮肤的过敏性疾病,治疗上需要抗过敏治疗。荨麻疹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你可以去医院做一个过敏原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在生活中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样是可以有效避免过敏出现的。

治疗上可以口服西替利嗪片或者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的药物,配合外用炉甘石洗剂等止痒的药膏。平时饮食上要少吃辛辣的食物,少吃油腻的食物和海鲜,忌烟酒,多吃水果和蔬菜。 祝您健康!

医生询问: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

治疗

一、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①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赛庚啶2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3-5次。糜烂者涂2%龙胆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③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三、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减低剂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适当服些镇静止痛药。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节,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水痘-带状疱疹是一种DNA病毒,体积210~250nm。可经呼吸道传播,但传染性很小。

欢迎访问CPO的性学知识栏目,如有更多问题或想更多了解一些性病防治知识请来信至cpo@163net

相关栏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碍 in 烦恼困惑 or 预防疾病||照顾身体 in 身体奥秘→性学知识 of 中国心理热线

相关文章: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台湾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 高宗桂主治医师 博士 选自freehospital@163net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

一、带状疱疹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描述:

a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

(一)现代医学描述:

a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状。

b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

d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f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

g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h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j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病等。

l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4-6周。

m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45岁。

(二)传统医学描述:

a《医宗金鉴》之“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

b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c《外科启玄》中有关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

(一)现代医学治疗:

1下列数种情况要特殊治疗:

(1)脸部:带状疱疹有可能留下疤痕,而且面积不小,故一定要及早治疗。若在三叉神经的眼支干,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导致视力受损。

(2)年老者:超过六十岁,带状疱疹会造成严重且持续数月的神经痛。神经痛是因神经纤维本身发炎而引起间歇性的刺痛。

(3)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带状疱疹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脑炎。

以上三种情形,可使用Acyclovir 800mg,每天五次,连续使用五天,可抑制病毒繁殖。使用Acyclovir第二天,可开始用Prednisolone 6O mg/天,可抑制神经发炎,连续使用十天,但Prednisalone勿用于免疫不全者。

2处理措施

(1)一般患者应注意勿发生细菌感染及减轻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药膏。

(2)冷敷: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泡纱布冷敷,一次30分钟,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速干燥,减轻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则应减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适等定能减少。

(4)剧痛时,可服用Demerol一颗。

(5)神经痛可用Capsaicine软膏镇痛。

(6)减轻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疗效。

(7)一般内服皮质类脂醇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疗后之神经痛。

(8)沿神经节以Ethylchloride喷雾冷冻为简单有效方法。

(9)但止痛剂对许多病患并无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对神经痛影响很大,故应鼓励患者恢复原有工作。

建议处方如下:

(1)Dicloxacillin 250mg,6小时一颗。

(2)Brufen,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3)Panadol,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4)Valium,睡前一颗。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35寸。

C·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胶、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胶、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针)。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脉: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胶、风市、环跳。

(3)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夹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卧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2至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至30分钟。

四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针灸治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1次,直到病情缓解为止。

带状疱疹是春季最易流行的一种病毒感染性皮肤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潜伏在体内再发,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成簇疱疹,伴随神经痛。老年人和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容易感染带状疱疹,而且一旦染上病情更为严重。民间把这种病称作“串腰龙”,文献上叫“缠腰火丹”,这是因为侵犯胸腰部位的带状疱疹占本病发病率的60%以上。实际上,这种病还可侵犯头、面、耳及上下肢等部位。由于这种病毒有亲神经的特点,发病总是沿神经走向,呈条带状,故称“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外感毒邪而发。现代医学已经知道这种病毒是由呼吸道感染侵入体内,潜伏到脊神经后根神经节或其它发病部位的神经细胞中。这种病毒平时可以不发病,但由于老年人及久病体虚的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再遇到身体劳累、感冒等诱因,则易发此病。发病机制:病毒感染后无免疫力或低免疫力的人群(多数是儿童)可发生原发感染,即发生水痘。或病毒隐性感染,经血行传播到皮肤感觉神经末梢,经神经通路到脊髓神经后根或三叉神经,然后传播到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的神经元,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例如:创伤、感冒、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潜伏的病毒就会大量繁殖,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引起病人疼痛,同时病毒沿神经通路下传,到该神经支配的区域引起节段性疱疹。病毒也会感染运动神经元,引起病人肌无力和运动麻痹,但很少见。发病之初,主要表现为全身疲倦无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很快发病部位感觉灼热,跳着疼痛。如果发生在胸部或腰部,常误诊为心脏病或急腹症等。

得了带状疱疹,1~3天后,发病部位的皮肤即出现绿豆粒大小、张力很大的丘疹、水疱,沿神经分布,集簇状排列,呈条带状。如果发生在胸部、腰部,多自脊柱的一侧斜向前下方,极少对称发病。民间所传:如果围绕腰部出现一圈疱疹即有生命危险,是不可靠的。患此病者,轻者每簇可间隔有正常皮肤,病情严重者可融合大片的带状分布,数日后由澄清透明的水疱变为混浊的脓疱,部分可破溃形成糜烂。老年人多表现为大疱、血疱,甚至出现坏死。轻者三周左右即可自然干涸、结痂,脱落后不留瘢痕;重者病程可延长到一个月以上。老年患者常出现剧烈疼痛,影响睡眠,如果治疗不及时,在皮损消退后,仍遗留疼痛,数月不能完全消退。如果带状疱疹出现在头部、颜面,要警惕侵犯头面部神经而出现的头痛、面瘫。如果眼睛角膜被侵犯,甚至还会导致失明。年龄大的、体质弱的及患有肿瘤等慢性疾病者,病情会更为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还常见到一种不全型带状疱疹,病人除自觉发病部位剧烈疼痛外,水疱不出现或出现得很少,很容易被误诊,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免贻误治疗,发现严重后果。

带状疱疹的患者,在未出现部位疼痛时,应及早请医生确诊,积极治疗。

治疗

一、主要是一般和对症治疗。原则:抗病毒、减少疼痛、预防继发感染、缩短病程。

①神经痛:可给止痛剂如阿斯匹林、安乃近、消炎痛、布洛芬、新癀片等。疱疹后神经痛需止痛剂和镇静剂合用,如多虑平25mg,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g,地塞米松15mg,赛庚啶2mg,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100微克每日一次肌注,共用10天。

②局部皮肤护理治疗;酞丁胺擦剂或炉甘石洗剂外搽,1日3-5次。糜烂者涂2%龙胆紫溶液或涂新霉素糠馏油糊剂。或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激光照射(氦-氖或二氧化碳扩束照射),TDP频谱照射等。

③眼部带状疱疹:可用疱疹净或无环鸟苷液滴眼,为防止角膜粘连用阿托品扩瞳;

二、抗病毒治疗,主要用于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的病人,阿糖腺苷或无环鸟苷。口服高效抗病毒药:阿昔洛韦、万乃洛韦等(临床提示:阿昔洛韦对治疗后遗神经痛无效)外用阿昔洛韦眼药水涂患处。可口服抗菌药或外用红霉素软膏涂患处。如果水泡破裂,可用25%龙胆紫溶液涂患处。皮质类固醇激素:短期应用,千万要慎重!

三、对正在用细胞毒、免疫抑制剂或代谢拮抗剂的患者,因易产生病毒扩散,应尽量减低剂量或停用。

四、可配合清热解毒中药和针刺疗法。推荐中成药如肝火炽盛者,口服龙胆泻肝丸;脾虚湿困者,口服胃苓丸或参苓白术丸;气血淤滞者,口服血府逐瘀丸。

以上药物的剂量及用法,须遵医嘱。

治疗期间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还应穿清洁柔软的棉制内衣,以减轻摩擦。如疼痛影响睡眠,可适当服些镇静止痛药。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季节,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应尽量少去空气不洁的公共场所,以免感染。平时要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要有规律。

水痘-带状疱疹是一种DNA病毒,体积210~250nm。可经呼吸道传播,但传染性很小。

欢迎访问CPO的性学知识栏目,如有更多问题或想更多了解一些性病防治知识请来信至cpo@163net

相关栏目:性器官病||性功能障碍 in 烦恼困惑 or 预防疾病||照顾身体 in 身体奥秘→性学知识 of 中国心理热线

相关文章:

针灸治疗带状疱疹

台湾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 高宗桂主治医师 博士 选自freehospital@163net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一种病毒性感染,又称腰缠火丹、串疮、蜘蛛疮等。

一、带状疱疹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描述:

a 带状疱疹为一种病毒性感染。

b引起带状疱疹的病毒与水痘病毒大小相同,且抗原性亦无异,因此本病也被认为是许多年前,初次感染的水痘病毒(Chicken-poxor Varicella)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再度活动所致。

c大概得过一次后不会再复发(体力极度衰弱者,偶会得到第二次)。

(二)传统医学描述:

a本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兼感毒邪而发。

b以针灸立场言,带状疱疹病常为心经火旺、脾肺湿热与肝胆火旺所引发。

二、带状疱疹的症状:

(一)现代医学描述:

a常突然发生,集簇性水泡(红色斑丘疹,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节分布区出现,排列成带状。

b伴有强烈疼痛,多数患者有持续性疼痛,往往在皮疹痊愈后疼痛仍不消失。

c本病前前驱症状为沿神经干周围之疼痛约持续三日,且多合并所所属淋巴结肿胀疼痛。

d皮疹为连续性带状或斑状,沿神经分布出现在一至数个及节,初期为隆起性红斑,迅即形成一群有中心脐窝状大小水疱,渐渐为血疱(Hernorrhagicbulls)乃至脓疱,最后覆盖有坏死性痂皮。

e常侵犯腰胁部,胸部,颈部,脸部及大腿内侧面,一般不超过正中线,(非常少数病情严重,或体力极度差患者偶会越过正中线,形成两侧皆有的现象)。

f胸部及腹部带状疱疹之分布,明显地终止在中线,绝无蔓延至对侧可能,此点为诊断特征。

g侵犯至三叉神经、颈部或腰骶部则有时会造成诊断上的困扰。

h三叉神经的眼分枝也可为容易受侵之处,典型的皮疹出现后,头痛将不能避免。

i 鼻睫分枝受侵,鼻背的两侧可有水疱出现。

j眼变化将自结膜炎,结膜角膜炎乃至虹膜睫状体炎合并绿内障,临床症状通常为羞明及眼剌痛感。

k患者因有白血病、淋巴瘤而抵抗力降低时,皮疹则不仅局部性,可呈散在性水疱,类似因水痘散发在四肢或躯干。如出现此种临床症状,则应详细检查患者是否有潜在性白血病等。

l皮肤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十日趋向痊愈,严重的坏死,额部带状疱疹则将延迟,病程约4-6周。

m本病在十五岁以下儿童极为少见,大半数患者年龄超过45岁。

(二)传统医学描述:

a《医宗金鉴》之“缠腰火丹”记载,此症俗名蛇串疮,台湾民间叫飞蛇。

b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如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疼发热。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等,作烂流水,较干者多疼。

c《外科启玄》中有关蜘蛛疮记载,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巢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堆,亦能荫开。

三、带状疱疹的治疗:

(一)现代医学治疗:

1下列数种情况要特殊治疗:

(1)脸部:带状疱疹有可能留下疤痕,而且面积不小,故一定要及早治疗。若在三叉神经的眼支干,可能造成角膜溃疡,导致视力受损。

(2)年老者:超过六十岁,带状疱疹会造成严重且持续数月的神经痛。神经痛是因神经纤维本身发炎而引起间歇性的刺痛。

(3)免疫不全者:例如癌症患者带状疱疹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包括引起肺炎及脑炎。

以上三种情形,可使用Acyclovir 800mg,每天五次,连续使用五天,可抑制病毒繁殖。使用Acyclovir第二天,可开始用Prednisolone 6O mg/天,可抑制神经发炎,连续使用十天,但Prednisalone勿用于免疫不全者。

2处理措施

(1)一般患者应注意勿发生细菌感染及减轻疼痛,局部可外用含抗生素之药膏。

(2)冷敷:以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浸泡纱布冷敷,一次30分钟,每日三次,可使患部迅速干燥,减轻疼痛。

(3)病患能卧床休息则应减少衣服摩擦,疼感及不适等定能减少。

(4)剧痛时,可服用Demerol一颗。

(5)神经痛可用Capsaicine软膏镇痛。

(6)减轻疼痛可用可待因(Codein)常有疗效。

(7)一般内服皮质类脂醇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防止年老者引起的治疗后之神经痛。

(8)沿神经节以Ethylchloride喷雾冷冻为简单有效方法。

(9)但止痛剂对许多病患并无很好效果。

(10)精神作用对神经痛影响很大,故应鼓励患者恢复原有工作。

建议处方如下:

(1)Dicloxacillin 250mg,6小时一颗。

(2)Brufen,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3)Panadol,6小时一颗,饭后服用。

(4)Valium,睡前一颗。

(二)传统医学治疗:

依辩证论治,分为三型施治:

1.热盛型:

[主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闷易易怒,食欲不佳。小便赤,大便干或不爽。舌质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辩证]肝胆热盛,气滞湿阻,兼感毒邪。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湿盛型

[主证]皮肤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时涯,女性患者常见白带多。舌质淡体胖,舌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辩证]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兼感毒邪。

[治法] 健脾利湿,佐以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3.气滞血瘀型:

[主证]皮疹消退后局部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辩证]气滞血瘀,余毒未尽。

[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解余毒。

[方药] 活血散瘀汤加减。

(三)针灸治疗:

l.根据“经之所过,病之所治”的原则选取下列经络:

A·发于脸部,累及三叉神经:

a侵犯眼支:选取膀胱经、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b上颚支:选取胃经、小肠经、胆经。

c下颚支:选取胃经、大肠经、胆经。

B·发于颈部:

a胃经:距任脉15寸的当颈动脉搏动处。

b大肠经:在颈部前外则,距任脉30寸。

c小肠经:在颈部侧面,距任脉35寸。

C·发于胸、腰、背部:

a任脉:循胸腹正中,利用病区旁取中之原则。

b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0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20寸。

c胃经:腹部-距中行任脉20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40寸。

d脾经:腹部-距中行任脉35寸。

胸部-距中行任脉60寸。

e肝经:上贯膈,布胁肋。

f胆经:循胁里,其直者季胁。

g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分布于腰背,距督脉15寸及30寸区域。

h督脉:主背脊柱正中,统率一身阳经。

D发于腿部:

a胃经:行腿部阳面前路。

b胆经:行腿部阳面中路(侧面)。

c膀胱经:行腿部阳面后路。

d脾经、肝经、肾经:行腿部阴面之前路,中路与后路。

2选穴处方(选用之腧穴):

A脸部

(1)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绝骨。

(b)局部取穴:瞳子胶、上关、听会、风池。

(2)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承泣、四白、地仓、颊车。

(3)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禾胶、迎香。

(4)三焦经:

(a)远部取穴:支沟(十总穴:胁肋寻支沟)、中渚、外关。

(b)局部取穴:丝竹空、耳门、翳风。

B颈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人迎、气舍(颈部针刺宜小心,不可太深,以免剌伤气管、神经或血管。一般应浅刺,最好不要留针)。

(2)大肠经:

(a)远部取穴:合谷、曲池、足三里、偏历。

(b)局部取穴:扶突、天鼎。

(3)小肠经:

(a)远部取穴:养老、阳谷、支正。

(b)局部取穴:天窗、天容。

C胸、腰、背部:

(1)任脉:廉泉、承浆、坛中。

(2)肾经:

(a)远部取穴:太溪、筑宾。

(b)局部取穴:彧中、俞府。

(3)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梁门、天枢、水道、不容、库房、屋翳。

(4)脾经:

(a)远部取穴:公孙、血海、三阴交。

(b)局部取穴:周荣、胸乡、大包。

(5)肝经:

(a)远部取穴:太冲、中封、行间。

(b)局部取穴:期门。

(6)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风市、绝骨。

(b)局部取穴:日月、渊液、辙筋。

(7)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大杼、肝俞、胆俞、胃俞、肺俞。

D腿部:

(1)胃经:

(a)远部取穴:足三里、上巨虚、内庭、丰隆。

(b)局部取穴:髀关、伏兔。

(2)胆经:

(a)远部取穴:阳陵泉、足临泣。

(b)局部取穴:居胶、风市、环跳。

(3)膀胱经:

(a)远部取穴:委中、昆仑、承山、京骨。

(b)局部取穴:殷门、秩边。

E病变部位局部取穴:

a在水疱的周围扬刺(即在距球水疱四周的05-10寸处用五针横刺),或局部灸(用泻法)。

b施针时,针尖刺向疱疹中心区呈10-30度角横刺,此又名为围针穴。

F取穴规律:

(1)局部皮下(阿是穴)或邻近取穴(即围针穴)。

(2)背部取病损部位的神经根(即夹脊穴)。

(3)远距离取穴(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身柱、内关、阳陵泉)。

(4)对症加用穴。

G处方举例:

a局部围针穴,再加外关、曲池、三阴交、太冲。

b疱疹在头面者,加合谷、内庭。

c疱疹在腰以上者,加支沟、内关。

d疱疹在腰以下者,加血海、阴陵泉。

3手法:

(1)实症、急性痛症用提插捻转,用泻法,留针20至30分钟,每日针二次,用毫针刺,局部卧针横刺。

(2)实症、急性病症尚可穴位放血,隔日一次。

(3)皮肤针或梅花针于疱疹周围浅刺。

4耳针:

A选穴:

a相应敏感点、肺、肝、下屏穴、屏间。

b肝、脾,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B方法:取2至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至30分钟。

四结论:

l中西医对带状疱疹并无特效药五,只能减轻疼痛,故针灸可辅其不足,一方面能消除水疱与红斑,一方面能防止带状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且可缩短疗程及无不良副作用。针灸对带状疱疹的疗效除了双门学说的迅速止痛的机转外,可能尚与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有关。

2一般来说,带状疱疹的预后良好,针灸可单独使用且效果很好,一般在1-3次针灸治疗后,即会有显著的改善。

3由于带状疱疹病人会感觉很痛,故经验上须双侧同时针刺,且可数小时针刺1次,直到病情缓解为止。

4治疗期间不宜食辛辣食品和鱼虾蟹等动风发物(即引起过敏的食品)。(三九健康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18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