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鹅技术

养鹅技术,第1张

养鹅技术如下:

进鹅苗前两天,在鹅棚里铺好细刨花、碎鲜秸秆等铺垫材料。准备250瓦红外灯、煤炉等取暖设备,检查屋内是否有贼进风口,在墙上安装排气扇通风。

为了有效利用鹅棚设施,雏鹅的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25只。最好用35厘米高的围栏把小鹅分群。棚内湿度应控制在60%~65%。如果湿度过高或过低,雏鹅的体质会下降,生长也会受到影响。所以秦英要加被褥,通风除湿,降低湿度。

养鹅注意事项:

大多数鹅不怕冷是因为它们有保暖的皮毛,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耐寒。鹅的适应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一旦气温变冷,它们就会行动迟缓,精神状态不好,非常容易生病,抵抗力下降。当然,如果在寒冷的环境中长大,慢慢习惯了,小鹅一般都太小,没有保暖的外套,所以需要放在20度以上的空间里。

为了取暖

我们都知道刚出壳的雏鸭鹅体毛稀疏,固温能力差,有扎堆取暖的习性。扎堆虽然能够保暖,但同时也有很多弊端,它会导致鸭鹅体代谢产热排不出去,堆内缺乏空气,致使雏鸭鹅出汗、感冒、呼吸困难,乃至昏厥、死亡。所以,如果想要提高雏鸭鹅的存活率,降低雏鸭鹅饲养成本,建议养殖户尽快解决雏鸭鹅扎堆睡觉的坏习惯。

你说的问题90%的养鹅户都有这种现象,鹅苗长了几天就互相啄毛,有的背部被啄的光秃秃的,严重的甚至死亡,即便不会死,长势也会受到影响,其实这个啄羽问题如果你管理的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请做好以下几点:

1:营养因素、饲料配合不当、缺少蛋白、维生素或饮水不足。

2:管理因素:鹅舍湿度过高通风不良、鹅舍光线过强、光色不适、饲养密度过大。

3:生理因素:初生鹅对外界事物好奇感、体内激素增加、换羽时皮肤有痒感。

4:疾病因素:副伤寒、大肠杆菌等疾病早期可出现、另体外有寄生虫、表皮创伤、出血或炎症均可诱发啄癖。

防治:由于此疾病病因复杂、诱因较多,预防主要是加强管理,提高蛋白、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饲养密度合理、保持良好通风。合理安排光照和时间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发现后、尽快找出病因、隔离被啄伤个体。同时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继续感染。

啄羽现象:可在饲料中添加石膏粉、每只1-4克,或食盐1%-2%。连续使用2-3天。

以上前两点占的因素是比较大的,你可以作为参考

小鹅多久长羽毛

鹅在胚胎时期就开始形成毛囊以及最初的羽毛覆盖,第19天的时候,鹅的身体表面将会覆盖一层最初的羽毛。

28-56日龄的时候,雏羽在小鹅的全身开始密集的生长发育。

50日龄的时候,小鹅的全身被雏羽覆盖。

60日龄的时候,鹅腹部的羽毛已经成熟,其它部位的羽毛同时也开始伸长。

77日龄的时候,鹅背部中间部分的羽毛最终成熟,小鹅全身的羽毛完全成熟。

怎么加快鹅羽毛生长

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不利的影响。育雏鹅舍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保持室内干燥。

达龙鹅翅灵快速控制鹅啄羽,打斗现象,恢复被啄羽毛,羽毛有光泽度,预防肉鹅翻翅。调理肠道,提高采食量,达到更好的催肥长羽毛的效果

生活习性

喜水性

鹅作为水禽,天性喜水,每天有1/3的时间是在水中,习惯了在水中嬉戏、觅食和求偶交配,因此鹅场应建立在有良好水源、宽阔水域的环境下,尤其以沟、湖、河等流动水域最好 。

合群性

鹅具有很强的合群性,行走时排列整齐,觅食时也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扩散,当离群独处会发出高声鸣叫,以求同伴回应后寻声归群,这种合群性有利于鹅群的管理[2] 。

草食性

鹅是草食性家禽,饲料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觅食活动强,可以大量的觅食天然的植物性饲料,每天可消耗约2kg的青草。雏鹅在1日龄起就可食用青草,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放牧,舍内圈养要以优质的牧草进行饲喂,可用精料与草料相结合的方式饲喂,但也要适当放牧,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最主要的是可以促进鹅的生长发育及育肥 。

耐寒性

成年鹅的耐寒性能很强,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下水游泳,还可露天过夜,这与鹅的羽绒厚密服帖,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功能有关,鹅喙梳理羽毛时会压迫尾脂腺,挤出的分泌物涂在羽毛表面,可使羽毛具有防水御寒的特性,并且鹅的皮下脂肪较厚,使鹅的耐寒性增强 。

警觉性

鹅具有敏锐的听觉,警觉性很强,反应迅速,叫声响亮,当鹅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动物时会高声呜叫警告,有的鹅攻击性强,会用喙击,用翅扑击。因此,育雏舍常用公鹅做为警戒,以防其他动物,如老鼠、猫等进入舍内。但是,在鹅的饲养过程中要避免鹅群受到惊吓,以免产生应激,影响鹅的生长发育及育肥效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16919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6
下一篇2023-12-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